start their sentence:宜宾一带关于诸葛亮的传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20:28

 

 1、“借一箭之地”,传说今宜宾一带古时为夷人居地,诸葛亮为了安定“南中”,巩固蜀国后方,亲自领兵南征。

        途径宜宾发觉这里为山川形胜之地,意欲夺而据之又不想为此分散兵力。便与夷人商议:允借“一箭之地”。朴实厚道的夷人头领想:蜀人纵有万钧之力,谅他一箭又能射出多远。便答应了。于是按诸葛亮安排:这边一箭射出去,那边即派人去寻箭的落点,并随即举族迁到箭落点之外。不想,诸葛亮还有另外安排,他叫人早已将箭带到几百里之外的地方,插在一个大山的崖壁上。夷人在那里找到,只好按事前协商迁去那里居住。 

       2、“蜀汉军以空黄桶挑水,吓走夷人”,三国时,夷人据守在三江口上的宜宾古城,听说诸葛亮领兵到来,便隔着岷江与蜀汉兵马对峙。诸葛亮决计不用武力而智取宜宾,他让少量蜀兵一到天黑便赶着头角上挂着灯笼的山羊群,从背着古城的山那面上山,翻过山顶再从古城看得到的前面下来,而后又绕道回到山后再上山、再下来。如此周而复始,彻夜不停。连续数夜,夜夜如此,象是蜀兵正源源不断的从外地调来。白天,则挑选军中孔武大汉挑着无底大黄桶,来往江边佯装挑水,个个健步如飞,显得力大无比。此招令隔江相看的夷人吃惊不小,都以为是“天神”降临,不可争锋,悄悄撤守远走。

 

      3、“九丝崖石刻”:①明都指挥吴鲧勒石于兴文县九丝山,称“九丝崖石刻”。 ②在兴文县德胜乡富裕村大湾头还有一石刻,叫做“九丝城西关口石刻”。 文曰:“万历元年冬,十月既望,四川右布政使,伟川冯成能,副使,渤海李江,参议,嘉禾沈伯龙同登九丝城。当天兵大捷,为经略万世之雄图也。惟时风卷长云,日开阴谷,相与酬觞绝顶,跃剑悬崖,俯视万灶星屯,蛮地鞠为焦土,望西南诸夷扼寨,尽在目中。车诚千古奇观,是用勒石,以志不朽。伟川冯成能书。”

       4、“崇报祠”:明曾在建武给曾省吾修建生祠,叫做“崇报祠”,附记九丝阵亡将领,清朝改为文庙。在“崇报祠”外的“万仞宫墙”旁的左右两边各立三块大碑。前两块高约1.5丈,后四块高约1.35丈,宽约6尺,厚约1丈,每块重约4-5吨。碑顶图案为海潮汹涌,双龙捧口。文字典雅,书刻精细。自左至右排列为:

①曾省吾撰书的“宗功小记碑”,上端“西蜀平蛮碑”5字龙蛇体。万历二年中秋,安边同知吴文全勒石。
②明翰林院经筵讲官南充任瀚“平蛮碑记”。万历二年。
③明国史馆修撰,富顺李长春“平蛮碑”。明万历二年甲戌三月。
④明潼关兵备道,宜宾周爻“平蛮颂”。
⑤“戎平行Δ并序,碑”。(中间一字已脱落)
⑥“新修建武所城记,碑”。(此碑已消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