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ukdeedpolloffice:磁灶梅溪地名溯源--吴氏在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0:57:23
  具有一千七百多年陶瓷生产历史的闽南陶都磁灶镇,属晋江市。位于历史名城泉州市的西南方,距离约十三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依山带水,丘陵环抱,岗峦重叠起伏,素有五坞十八曲之美称。海八公路横穿乡中,福厦公路贯耳而过。清澈透亮的梅溪,集九十九条溪水缓缓东流,是唐宋元明诸朝代运载陶瓷出洋的交通要道。溪上横架四座由花岗岩石和钢筋水泥筑成的大桥,胜似四条彩带,紧紧地把两岸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乡亲连结在一起。一幢幢红砖白石砌成的高楼大厦,傍水环山而起,宛如密集的蜂窝。山坡上瓷土质优量丰,是发展陶瓷业的好地方。举目望去,陶瓷厂房星罗棋布,栉次鳞比,一九九三年工农业总产值十四亿一千万,是福建省屈指可数的富庶乡镇。

  磁灶镇中有个磁灶乡,现有人口三万人,分成磁灶、岭畔、下灶、下官路、大埔、三吴等六个自然村,是闽南一带吴姓聚居的超级大乡,也是闻名海内外的闽南陶都的发祥地。

  考证磁灶村名的由来,据《西山杂志》记载:“西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便由江南人来业于陶。至南朝、隋唐以后施加工艺,釉彩青绿,青瓷各色。宋元明原陶,故瓷灶是陶瓷而得名。”《晋江县志》也记载:“瓷器出瓷灶村,取地土开窑,烧大小砵仔缸之属,甚饶足,并过洋。”由此可知,磁灶村名,是因历代盛产陶瓷而得。时至今日,历史上发现的还有如下记载:

  1、《泉州府志》卷五十七记云:“泉招抚使蒲寿庚叛,与州司马田真子谋降元,必皋逃磁灶村。

  2、1987年8月,由磁灶童子山南麓出土地的墓志铬记云:“大宋泉州故都知兵马使王公(讳习),皇祐二禩庚寅(公元1050年)冬十月初六日庚申。以病卒于郭之清江门内私第。逾月出枢,取于郊之西南。逮次年辛卯冬十有二月初七日甲辛,葬于晋江县养能里瓷灶村溪北庄山之原。


  3、1989年5月,在磁灶吴姓二世祖观者公墓中发现的志铬记曰:“泉州路晋江县养能里瓷灶村程坑保吴卅七郎,元命辛巳年(1281年)十月十二日未时受生,享年五十八岁,于八月二十五日寅时倾逝。


  查史料得知:北宋仁宗皇帝(赵祯)计在位四十七年,共改元九次,其中第七次改元用“皇祐”年号,用了六年。皇祐二禩庚寅即公元1050年,这是于今发现最早记载磁灶村名的时间。而它与磁灶开始烧制陶瓷的时间——西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尚相距约八百年之久,因此,磁灶村名的产生时间一定会更早,但其始于何时,有待日后再考。


  至于梅溪,查清同治三年(1864年)桐月《重修下坂桥路并苏垵塔记》云:“吾族地号梅溪,盖以水之上接梅岭,梅花甚盛,水之流于是溪也,结成梅蕊,有独占花魁之兆,故溪之称名也以梅为号。”史志记载:“溪船往返于梅溪之上。”由于梅溪横贯磁灶村北,是晋江县境内最大的内陆河,在陆路交通不便的古代,陶瓷可用船直通泉州港,交通便捷。加上晋江系古越地,先秦时便以造船航海见称。可见当时梅溪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磁灶本是个多姓氏杂居之地,吴氏先祖迁居后以梅溪为号,盖有“独占花魁”之意也,因此,磁灶吴氏也称梅溪吴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