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6妹子是什么意思:国内债务是否会发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06:51

审计署:2010年度地方政府债务违规达5308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5日07:28  新京报 审计署通报称,2010年度审计中,699人受处分,81人被逮捕、起诉或判刑

  本报讯 (记者蒋彦鑫)2010年度,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发现共有违规资金超5308亿元。其中,整改2592亿元。昨日,审计署公布“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结果”。审计发现的139起违法犯罪案件线索等经有关部门查处后,已有699人受党纪政纪处分,81人被依法逮捕、起诉或判刑。

  地方债务

  政府违规担保464亿元

  审计署通报称,针对政府部门违规为464.75亿元债务提供担保问题,有关地方和部门通过协商解除担保协议、撤销承诺函、被担保单位筹集自有资金归还等方式,整改到位220.27亿元。

  融资平台公司违规抵押或质押取得债务资金731.53亿元问题,有关单位通过完善相关手续、充实抵押物、增加合法抵押物、完善贷款手续、加快土地征收和拍卖、变更土地收储单位名称、与银行协商归还贷款等方式,整改到位230.61亿元。

  1319.80亿元债务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问题,相关地方整改到位1017.47亿元。351亿元债务资金被投向资本市场、房地产和“两高一剩”(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项目问题,相关单位整改到位140.35亿元。

  融资平台公司虚假出资、注册资本未到位等2441.5亿元问题,相关地方通过充实资本金、推进公司股权多元化、引进战略投资者、变更登记、清理整合等措施,整改到位983.23亿元。

  对于如何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审计署表示,目前国务院正在研究制订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的意见。

  高校债务

  中央财政设立奖补资金

  对于学校债务问题,目前,审计署、教育部、财政部正组织地方政府对公办普通高中债务情况进行深入和全面的调查研究,中央财政还设立了支持地方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奖补专项资金。

  【小金库】

  中央部门小金库达4.14亿

  73个所属单位已整改3.75亿元

  在中央部门预算执行中,有32个部门本级以拨作支、虚列支出、在项目或预算科目之间调剂使用资金5.81亿元,各有关部门本级通过调整账目和决算报表、归还原资金渠道等方式整改5.25亿元。对未按规定征缴非税收入等4.51亿元问题,17个部门本级通过停止违规收费等方式整改4.11亿元。

  对私存私放资金设立4.14亿元“小金库”问题,73个所属单位通过调整账目和决算报表、收回私存私放资金余额等方式,整改3.75亿元。

  【税收】

  国税流失税款25.78亿元

  相关国税局已积极补征税款及滞纳金

  审计署通报了国税征管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对税务部门违规批准税前扣除和减免税优惠、流失税款25.78亿元问题,相关国税局积极补征税款及滞纳金,涉及税款24.35亿元。

  对不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26.65亿元税收优惠问题,有关国税局正在积极追缴税款及滞纳金,涉及税款26.45亿元。

  对15户企业虚开发票及使用不规范发票问题,相关国税局正在调查处理,已入库税款(含滞纳金和罚款)6283.24万元,个别情节较为严重的虚开、代开发票问题,公安部门正在立案查处。

  【金融审计】

  5家商业银行违规发贷580亿

  已整改530亿,并将53名责任人移交司法处理

  在金融机构审计中,5家商业银行对违规发放和挪用贷款等580亿元问题,通过督促贷款人补充完成项目程序、补足项目资金及完善贷款手续等方式整改530亿元,并将53名责任人员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中国人保和中国人寿对分支机构套取保险资金19.9亿元、违规支付保险代理手续费7亿多元问题,已追回资金和调账处理6318万元,补缴税金1.01亿元,同时对394名责任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将47名责任人员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汶川重建】

  汶川14亿重建资金被挪用

  截至去年10月底,已归还原资金渠道4.80亿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对80个项目存在审批手续不齐全、未严格执行招投标规定、违规转分包等问题,有关单位全部进行了整改;对21个单位和个人挤占挪用、转移和套取重建资金14.16亿元问题,相关地方和18个单位进行了整改,其余单位或个人正在筹措资金返还或通过司法途径催收。

  截至去年10月底,已归还原资金渠道4.80亿元,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2.44亿元,促进资金拨付到位和规范使用4.31亿元,挽回损失和核减投资0.68亿元。

  【玉树重建】

  24亿捐赠资金未明确使用

  青海省政府已责成相关单位拨付了部分资金

  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中,对24.92亿元社会捐赠资金尚未明确到具体项目问题,青海省政府已责成相关单位健全完善了社会捐赠资金拨付机制和管理制度,明确24.92亿元捐赠资金的具体项目,并拨付了部分资金。

  对95个重建项目存在可研报告或概算未及时批复、施工图未及时审定等问题,青海省政府已责成相关部门对所有项目的前期手续进行完善,对已开工的项目进行了专项检查。

  【重大项目】

  25个机场未环评即开工

  5个项目已被撤销,20个项目完善环评等程序

  对部分地方征地拆迁和环保措施落实审计中,违规占地的18个扩内需项目中,有10个完善了相关审批手续,涉及土地4125.68亩;30个扩内需项目、25个支线机场项目存在的未经环评审批即开工、未经环评验收即运行或未按设计要求建设环保设施等问题,9个项目的建设单位通过购建环保设施消除了环境隐患,5个项目已被撤销,20个项目补充完善了环评审批等程序。

  对以假发票或“白条”入账4.65亿元问题,已全部纠正。

万亿债务将至 房企唯有降价迎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5日 03:23 南方网

  张晓玲

  房企的债务偿还高峰将在2012年到来。除银行贷款外,海外债、房地产信托、基金、私募、民间高利贷这四个维度的债务将一一引爆。债务危机加上调控不放松,房企降价是大概率事件,部分房企将被迫遭清算、破产、重组。

  2011年12月29日的世联地产(10.85,-0.36,-3.21%)(微博)营销论坛上,世联地产董事长陈劲松(微博)提问说,“今年上半年一线城市销售量就已经萎缩得很厉害,10月份全国呈断崖式的成交量下跌,为什么到目前为止中国房地产市场还没有出现非常大的调整和整合?”

  “行业到目前为止还不那么缺钱,因为都是负债,这些债务将在2012年中开始逐步到期”,陈劲松自己回答,目前中国房地产除银行贷款之外还有四个方向的钱还没有到期。第一个就是离岸的私募债,过往一年左右,在香港发行的中国房地产离岸的私募债,以项目为例大概有1000个,大概是两年期,2012年年中陆续到期。

  第二笔钱是信托,2010年全国发行信托3.6万亿,2011年上半年发行4万亿,比2010年全年还要多,其中1/3是银行的理财产品,2/3是房地产。这笔钱会在2012年-2013年陆续到期;第三笔钱是房地产基金,目前中国房地产基金在过去一年整个行业大概1000亿,大多数是项目型的房地产基金。

  第四是民间借贷,俗称“高利贷”。过去一年约有4万亿,其中2万亿进入了房地产。此外,政府债务、银行抵押贷款、上下游融资,包括建筑商参建和销售预售款,都在房地产体系中循环。

  克而瑞分析师称,目前房企的资产负债率已处历史高位,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深入,资金杠杆使用过度的迹象、积聚的风险不断加大。单纯依靠财务杠杆来撬动资本收益已经不合时宜,去杠杆化将是大势所趋。

  另据东方证券分析师杨国华测算,上市房企长短期付息债主要分布在未来3年内,有46%的债务集中在2012年偿付。今年一季度偿还比例将达到最高的12.2%,迎来第一波相对集中的到期日。

  陈劲松认为,2012年是中国房地产价格理性回归的一年,世联地产给开发商们的建议就是,寻找消费者认可的价格。

  在深圳,世联代理的万科金色领域、绿景香颂等项目,因为合理降价拉低了市场预期,从而实现快速销售。陈劲松指出降价的时机把握很重要,越早降价越好。

  世联判断,2012年上半年,政府会为开发商降价创造稳定的、安全的环境,政府不会置消费者砸售楼处、闹事这类事件于不顾,“否则大家谁敢降价。”

  陈劲松对记者说,一两家重要的房地产企业破产,将成为房地产达成宏观调控目标的重要标志。破产者未必是中小型房企,也有可能是全国化布局的大型房企。

  本报记者发现,万科、保利等在广州近期开盘的项目,较之前预期都有很大幅度的折让。恒大地产主席许家印就表示,今年一季度,恒大或许会采取更积极的促销措施。

  价格降到何种程度才算合理回归?陈劲松认为,房价/租金回报正常化是一个指标。什么叫租金回报合理?就是租金回报赶得上通货膨胀或者是略低一点点。

  另外一个指标是,住宅快速周转率。即使在房地产一路狂奔、一路价格猛升的时候,一笔钱买一块地,十年下来,快速周转也比囤地升值要挣更多的钱。陈劲松说,这是他和王石(微博)一起算过的。

  高周转必然会以牺牲利润率作为代价,但从整体效率上来看,周转率的提升弥补了利润率的降低,且大于利润率的下降幅度,就会降低财务风险。

  “楼盘的具体价格并不是我们所关注的,一两个楼盘亏损可以用整个公司的利润率来平衡,我们关注的是整体周转率、去化率。”广州一家大型房企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

房企付息债46%集中于2012年偿还 资金缺口超过08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4日 14:35 《财经网》微博

  【财经网专稿】记者 赵璐璐 11月24日,东方证券分析师发布报告,预测上市房企未来一年内现金缺口。未来一年,扣除招保万金后的115家上市房企整体的资金缺口比2008年还大,但招保万金则没有资金缺口,这种情况为龙头房企未来进行“并购”提供了更多可能。

  东方证券提供数据显示,扣除招保万金的115家上市房地产公司,未来一年内,可用资金合计4152亿元,但需要支付资金5481亿元,资金缺口达到1329亿元,与2011年6月时的现金总量1426亿元为同一个量级,这一缺口比2008年6月时1082亿元(资金缺口)还大。而全国龙头“招保万金”整体无资金缺口,未来一年内可用资金合计2899亿元,需要支付资金2748亿元,尚有151亿元富余。这比2008年6月时有极大改善,东方证券提供数据显示,2008年6月时招保万金未来一年资金缺口约为117亿元。

  另外,东方证券还指出,扣除招保万金后的115家房企的现金相对于整体负债明显不足。2011年6月,扣除招保万金后的115家房企的现金/(长短付息债+应付应收净额)仅为28%,这一情况要比2008年6月时33%还差。且2011年3季度时,现金对短期付息债的覆盖率低于50%的企业个数正逐渐增多。龙头公司招保万金现金对短期付息债的覆盖率仍较高。

  债务将会在什么时间集中到期?东方证券对此也给出了答案,上市房企长短期付息债主要分布在2011年7月-2014年6月三年内,其中有46%集中在2012年偿付。单季度来看,2012年1季度将达到最高的12.2%,迎来第一波相对集中到期日。

  上述东方证券“未来一年”统计区间为:以2011年6月作为分析起始点至2012年6月。另外,文中所提“招保万金”是指A股市场上龙头房地产企业,万科(000002.SZ),保利(600048.SH),招商(000024.SZ),金地(600383.SH)。

贺铿:高度关注房地产和地方债两大隐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1日 02:49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记者 秦菲菲 ○编辑 刘玉凤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20日表示,目前的通胀主要是过去几年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的,未来财政政策应稳健,必须对基础投资进行压缩。他指出,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我国经济两大隐忧,必须高度重视。

  财政政策应稳健

  贺铿是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经济每月谈上作上述表示的。他称,对通胀问题不用过多担心。他认为,下半年物价压力很大,但是对全年CPI控制在5%以内是有信心的。

  贺铿说,中国过去几个月所进行的紧缩宏观调控效果并不明显,所以通货膨胀不是所谓流动性过剩引起的。他认为,通胀主要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由于中国过去几年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并推动下游产品缓慢上涨,形成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这种情况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也曾出现。

  贺铿建议,未来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应更灵活,多使用价格工具、少运用数量型工具;财政政策要稳健,必须对基础投资进行压缩。

  相比贺铿的观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则对下半年的CPI持更谨慎态度,认为全年突破5%的可能性非常大,“CPI在下半年难以大幅度回落,恐怕三季度都将在5.5%以上的高位运行。”

  王军表示,从上半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前通胀没有走低的趋势,反而屡创新高,仍处于上行区间,“通胀仍是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这不仅是因为即期通胀较高,还因为通胀预期居高不下,更因为导致通胀的一系列基本因素并未消除。”

  房地产和地方债是两大隐忧

  贺铿表示,目前我国面临着两个比较大的问题,一个是房地产问题,一个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这两个问题如果掌握不好,就可能引爆经济危机,必须高度重视。”

  “我们的房地产明显有泡沫,”贺铿说,“房价收入比已经超过了9,世界总体的情况是6,也就是说我们的房地产总体价格超过了世界一般的规律,已经超过了50%。现在调控几个月下来,总的来说没有见到明显的好转,所以这个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认为,我国房地产出现泡沫从而波及整个经济可能性比较小。我国房地产首付较高,并且银行也没有再进行证券化,即使房价回落,房地产投资回落,也不会把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经济拖垮。

  另一方面,贺铿认为,我国地方债务还有扩张的趋势。虽然中国10.7万亿元的地方债占GDP的比重在40%以内,不及欧洲、美国和日本,但里面存在很多深层次问题,并且有继续扩张的趋势,所以地方债问题也须高度重视。

刘明康:地方债和房地产贷款总体风险可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9日 22:48 中国新闻网微博

  中新社北京10月19日电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19日在CEO组织峰会上说,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和房地产贷款总体风险总体可控。

  银监会官方网站19日刊登刘明康在峰会所作“坚定信心 扎实工作 科学发展中国银行(2.96,0.05,1.72%)业”的讲话。刘明康指出,这些年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迅速取得深层次历史性突破,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形象和竞争力已经实现重大提升。

  对于公众普遍关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影子银行业务等领域的潜在风险,以及民间融资活跃等问题,刘明康认为,中国政府早有前瞻预判,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总体风险是可控的。

  刘明康说,从债务规模看,截至2010年末,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万亿元,约相当于2010年GDP的26.9%,加上占GDP17%的中央财政国债余额和约占GDP6%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等,中国总体的公共部门债务率在50%左右,仍在60%的预警线以下,远低于发生债务危机的欧美国家。

  从债务结构看,10.7万亿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中确有80%是银行的贷款,大凡自身产生的现金流能够覆盖贷款本息的,均转为按正常商业贷款运作;剩下的仍按平台管理,不允许赖账,由平台对应的政府负责,配合债权行对相关债务补正合同和完善抵质押条件。同时,中国各级政府的偿债能力不断提高,地方政府支出所形成的大量权属有许多属于有效资产,具有一定的变现能力,有利于改善偿债条件。

  对于中国房地产贷款,刘明康说,最新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中国银行业房地产风险总体可控。他认为,首先,中国银行体系房地产信贷资产占比相对较低。截至2011年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包括土地储备贷款、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为10.4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19.8%,这与许多欧美银行房地产及相关资产占比动辄占半壁江山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他指出,即使房地产抵押品重度压力测试下跌40%,覆盖率仍高于国际通行的110%标准。
 

国务院拟成立铁路改革领导小组 酝酿全局性方案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5日 03:14 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

  孙春芳

  搁置已久的铁路改革又将重新起航,改革的火车头究竟开往何方,路线图尚在酝酿之中。

  据消息人士透露,铁路体制改革将由国务院层面成立的铁路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来牵头推进。

  消息人士称,在2011年12月24日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小组讨论环节,盛光祖到分会场会见代表们时,曾经有过一番简短讲话,盛光祖称,国务院目前正在研究铁路体制改革的问题,希望大家多想办法,多出主意。

  而在2011年12月23日上午的大会上,盛光祖讲到铁路体制机制改革部分时,曾脱稿表示,他所说的“改革”并非社会上讲的铁路改革。

  分析人士认为,除了铁道部目前官方大力宣扬和推行的放权给地方铁路局和大搞多种经营之外,尚有一个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铁路体制改革方案正在高于铁道部的更高层面中酝酿。

  继续发债融资需看市场脸色

  目前,铁道部的财务和基建投资状况已经到了积重难返,非改不可的微妙时刻。

  财务方面,截至2011年三季度,其债务已经超过2万亿,负债率超过60%,目前2011年度的负债数据尚未公布,但北交大经管学院教授赵坚预测,按照去年四季度的线路运营状况和建设进度,2011年底的债务和负债率还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而从基建投资状况来看,铁道部把2012年的基建投资降到4000亿元,相对2010年的7091亿元和2011年初计划的6000亿元大幅降低。

  在上述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与会的一些代表纷纷对2012年铁道部是否能够落实对项目的投资表示疑问。

  而在赵坚看来,铁道部2012年通过正常的惯性渠道筹资很难,铁道部近年来的建设资金基本上依靠银行贷款和债市发债,另外就是与地方政府合资,而地方政府的出资,主要是征地拆迁折价入股,一部分通过地方债务平台贷款而来。

  “铁道部的银行贷款,已经触碰到了单一客户不能超过年贷款净额的集中度红线,去年铁道部拿到的2000亿资金实际上已经是银监会稍稍提高了集中度比率之后才给铁道部的,而且贷款行主要是国开行和邮储两家政策性银行。”赵坚对明年银行是否会继续“放水”表示担忧。

  “当然,国家支持铁路建设,表明铁道债是政府支持债券,还是可以发债的,但也要看市场是否买账。”赵坚称。

  今年汉宜客专、哈大客专、杭甬、杭宁等多条线路将要开通,兰渝、兰新双线等数十条线路将要继续建设,资金压力巨大。

  一位接近铁道部的人士称,铁道部内部很多人也希望通过改革来解决当前面临的难题。铁道部究竟是企业还是管理部门,铁路的线路究竟是公益性属性还是盈利性的,很多人表示迷茫和不解。“亏损了就说我们是企业,要运粮运煤运救灾物资了,又说我们是公益性单位。”

  拓展融资渠道需启动体制改革

  事实上,要化解目前的债务和资金危机,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国家把铁道部的债务接手过来,二是大力实行铁路投融资改革,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铁路,并通过一系列的资产组合化解债务危机。

  然而,上述两条途径,第一条需要在铁道部将管理、建设、运营的职能切割之后才能实行,第二条需要铁道部将之前一直紧抓在手的线路调配权和资金清算权适当下放才有社会资本愿意进入。也就是说,两者都需要从根本上破除铁道部政企不分的体制,进行彻底和全面的体制改革。

  然而,盛光祖在前述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其思路依然是不破除铁路根本体制下的小修小补。

  盛光祖称,要实施政企分开,确立运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铁道部对运输企业的权责做了明确的规定。

  盛光祖给地方铁路局放的权,据记者了解,在财务资金管理方面,路局可以自行编制年度财务预算,统筹安排资金运用;在运输管理方面,路局可以编制管内客货列车开行方案;在更改计划方面,路局能适当提高更改资金的留用比例。另外,在机车、客车、动车组购置,劳动用工和人事管理,铁路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管理方面,路局也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

  这实际上是回到了刘志军之前,傅志寰任铁道部部长时代。当时,傅志寰搞铁路改革即是以给地方路局放权开始的,在前述全国铁路工作会议结束之前,盛光祖与各路局以及3个专业公司的一把手签订了资产经营责任书,这个形式甚至也是当年傅志寰推进改革的翻版。

  不过在赵坚看来,这种放权方式能走多远仍有待观察。赵认为,铁路的产权,最重要的是调配权,其他权利都是衍生于其上的。而傅志寰和盛光祖式的“放权”,放的都是衍生性的权利,在最根本的权利——线路的调配权上,地方路局虽有安排管内线路开行方案的权利,但目前70%的运输都是跨局的中长途线路,因此地方路局拥有的调配权是极其有限的,这就影响到铁路的自主运营和自负盈亏,其权利是不完整的,因此最后也很难调动其积极性,参照过往经验,反而由于乱搞“三产”和多种经营影响到主业和运输安全。

  “改革的思路永远突不破线路调配权统一这一框框,这也是之前的放权改革和其后的网运分离改革最终难以搞下去的根本原因所在。”赵坚评价称。

50亿AAA债券兑付延迟 鞍钢新年上演“诈”弹惊魂

www.eastmoney.com2012年01月05日 00:4721世纪经济报道

现价:4.36 涨跌:-0.09 涨幅:-2.02% 总手:99377 金额(万):4375 换手率:0.16% 

 

  在资金面紧张的宏观背景下,任何危机传言都会令市场风声鹤唳

  2012年1月4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债登公司)一则免责公告在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其内容涉及“08鞍钢MTN1”(0882040)未能按照协议提前将兑付资金划至中债登公司账户,由此爆发的“央企债务危机”传言迅速在坊间蔓延。

  鞍钢债务“违约”

  1月4日上午10:41,中债登公司在官方网站发布免责公告,称08鞍钢MTN1应于1月4日兑付。按照协议,发行人应于兑付日前一工作日将兑付资金划付到中债登公司,由中债登公司向持有人拨付兑付资金。截至本公告发布之时,中债登公司仍未足额收到发行人的应付兑付资金。

  资料显示, 08鞍钢MTN1是鞍钢于2008年12月31日发行的中期票据,发行规模50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3.50%,2012年1月4日到期。经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评定,08鞍钢MTN1为AAA信用评级债券。据此前付息公告,鞍钢集团此次付息总金额为1.75亿元。

  中债登公司称,如在1月4日日终前能收到鞍钢集团应付兑付资金,公司会尽力于当日将应付资金划付给债券持有人,但不保证日终前能够完成所有应付资金的划付。由此造成的后果及损失,中债登公司不承担责任。

  此公告一出,关于“08鞍钢MTN1已经出现事实性违约”的消息迅速在业内传开。

  “我听到这个消息也吓了一跳,毕竟鞍钢是央企,如果连鞍钢都出现兑付危机,那其他企业债问题岂不是更大?”4日中午,一债券基金经理对记者感慨。

  数据显示,银行间信用债市场从2007年末约6000亿元的规模,到目前超过4万亿的水平,只花了不到三年时间,交易所信用债更是从零开始发展到目前约4000亿元存量,发展速度毫不落后。

  与此同时,信用评级的水涨船高同样也不遑多让。上述基金经理告诉记者,近两年已经有越来越多企业跻身AAA级别。“发债企业近几年经营能力的提高,能否真正达到如此高的评级?至少我不相信会有这么多。因此,鞍钢集团这个事件对整个市场是非常重要的,毕竟钢铁行业近年来业绩并不好。”

  鞍钢集团下属上市公司鞍钢股份(000898.SZ)2011年三季报显示,公司2011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减少90.71%。

  第一创业证券研究员胡泽利认为,近来评级公司频频调降评级并非偶然,且这种趋势在2012年会继续蔓延;信用评级的“去泡沫化”进程正在开启,预计2012年上半年至少有10家以上的企业有待“降级”。

  谁的“乌龙”?

  不过,鞍钢“违约”传言迅速得到纠正。

  1月4日下午,深圳市太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王亮率先在微博上透露:“中债发行部相关人士称,此事已解决,鞍钢已开始兑付该期债务。某大型券商固定收益部负责人证实,各机构陆续收到支付资金。”

  当日,鞍钢集团财务部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表示,08鞍钢MTN1应付兑付资金在1月4日早上10:39已全部划到中债登公司账户上,并不存在违约情况。

  按照这位工作人员说法,08鞍钢MTN1之前每年的付息都是1月4日划账的,“元旦之前,公司还与中债登公司沟通过这个事情,不知道为何会搞成这样?”

  来自中国货币网信息显示,鞍钢集团在当日下午14:27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已于4日上午将兑付本金及利息全额分笔划出,并于当日上午全部到达中债登公司指定账户,鞍钢集团2008年第一期中期票据将按期兑付。

  近两小时后的16:10,中债登公司发布公告回应,称该公司足额收到鞍钢集团支付的08鞍钢MTN1的兑付资金后,已完成兑付资金拨付手续。

  至此,一场央企债务危机的闹剧在传言中被放大,又在相关方的后续公告中草草收场。整个过程历时330分钟。

  “评级下调、低评级增多或许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但目前经济背景给信用债市场带来的风险则是一个更为短期的、迫在眉睫的问题。”上述债券基金经理向记者坦言,在持续紧缩的政策调控影响下,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趋势基本已经形成。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新增信贷依然不通畅,发债企业的现金流链条将进一步紧张;如果存货高企或总需求将趋势性下降,发债企业的盈利能力颓势就会进一步显现,再加之部分发债企业的债务已经膨胀不堪,都会导致风险的扩张。”

  08鞍钢MTN1或许只是一个“诈”弹,但是一旦发债企业盈利持续恶化,在债券市场潜藏的“地雷”将随时爆炸。

地方债务进偿债高峰期引关注 专家称警惕崩溃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6日09:46 人民日报海外版           这次炒作地方债不知又有什么样的战略意图,中国是不能不警惕的。

  近来,中国地方债务陆续进入偿债高峰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是否处于可控范围、会不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一些海外机构对此亦“忧心忡忡”,大谈风险,认为中国地方债严重透支,不可持续。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地方债务水平总体并不算高,风险总体上可控,但需小心应对清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为经济复苏提供了动力

  根据审计署发布的报告,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09.51亿元,占62.6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369.74亿元,占21.80%;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6695.66亿元,占15.58%。

  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李若谷指出,据IMF的数据,中国政府收入(包括政府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虽逐年增长,规模也较大,但占GDP比重仍仅为20%左右,远低于德意法45%左右的水平,也低于美日30%的水平。对处于二元社会的大国来说,这样的资金收入显得不足,但为扩大政府资金来源,将税收比重提高到如丹麦、瑞典等国的近50%,以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国情显然不符合实际。在投资热潮中,财权事权相对不匹配的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融资规模迅速扩大。这些债务的形成有特殊历史、体制原因,弥补了地方财政的不足,为经济复苏提供了动力,为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奠定了基础。当然,由于监管不到位、缺乏规范,也出现有的地区超过地方政府财力的实际承受能力等问题。

  不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总量上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和公共部门债务仍然处在安全区。

  贾康分析说,如果把地方债务和整个公共部门其他债务放在一起做一个总量上的判断的话,这10.7万亿元债务约相当于2010年GDP的27%,加上整个公共部门占GDP约20%的名义负债,再加上高盛等方面强调的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所发行的金融债余额约占GDP的6%,那么中国现在公共部门整体的负债率充其量是在2010年GDP的50%—55%这个区间,低于所谓的国际警戒线——欧盟马斯特里赫条约所规定的60%标准,明显在安全区之内。

  李若谷指出,如果从期限上来看,近两年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偿债高峰,未来几年偿还比例逐年降低。债务偿还率将在2013年以后降至10%的标准附近,偿债风险并不大,不足以引起所谓的债务危机。退一步讲,即使中国地方债务规模的确存在数据差异或者说有部分低估,银行大面积坏账将导致危机的说法也似乎过于悲观。金融危机以后各地方政府响应经济刺激计划进行大规模投资产生的这些债务既非欧美国家那样花在公民福利支出上,又非战争花销上,而是花在实实在在的公路桥梁及高铁上,是提高整个宏观经济效率的必要投资,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基础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将在未来产生利润回报,而不是负担。这完全不同于欧美债务危机。

  不过,贾康同时指出,现在碰到的主要风险是总量没有明显过界、而局部显然已经存在比较高的风险积累,需要相关部门在通盘考虑全局的情况下,聚焦高风险区域和项目,推动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来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警惕境外唱空的动机

  对于中国地方债的风险水平,一些海外机构不断唱空,西方媒体上亦频现中国地方债务不可持续的论调,原因何在?

  李若谷认为,美欧失业率高企、深陷债务危机泥潭、经济低增长常态化,经济社会中深层次矛盾存在再度激化的可能。以夸大中国通货膨胀、地方债务、房地产市场及资本市场问题等手段,转移国内矛盾、干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伎俩已不是被第一次使用。这次炒作地方债不知又有什么样的战略意图,我们是不能不警惕的。

  贾康认为,在通盘的总量情况与结构情况摆明之后,我们对于中国地方债风险的所谓“集中爆发”威胁,可以说具有极大把握来防范和消除。对于某些局部风险的防范与消除,我们已具备多种手段、多道防火墙,包括近年不断充实的银行坏账准备金、地方政府可调剂运用的资金和可应急变现的资产等。更不必说中央层面依托综合国力提升所拥有的多元化的、实力比较雄厚的手段。至于有些境外媒体借炒作“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而把基本判断引向所谓“中国崩溃论”,完全是耸人听闻的臆测,是没有真实依据的。

  本报记者 叶晓楠

 

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债券余额超5.5万亿元

www.eastmoney.com2012年05月18日 11:34潘晔中国信息报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非金融企业债券余额已超过5.5万亿元,是2006年末的9.64倍,2009年末的2.08倍,平均增速世界第一。

  据介绍,在我国政府信用类债券包括国债、政策性银行债、汇金债等,相对于政府信用债券而言,公司信用类债券包括商业性金融机构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债券。

  从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占银行贷款余额的比重看,截至2010年底,美国为207%,韩国为54.45%,日本为43.29%,而我国仅为18.32%。业内专家指出,目前,债务融资工具已成为公司信用类债券中发展最快的部分,占非金融企业债券余额近60%,并持续上升,债券融资工具市场空间广阔。

  另有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我国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余额增长了39倍,年均增长达到69%。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债务融资工具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

  “债券市场对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维护金融稳定,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都具有重要作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周学东指出,从目前债券市场余额占GDP的比例看,中国仅为约50%,比美国的172.94%、德国的78.89%、英国的73.28%低得多,可发展空间巨大。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或将更加迅猛。 

10万亿债务“鲠喉” 地方自行发债大门开了又关

www.eastmoney.com2012年06月27日 01:12上海证券报

  26日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审议的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拟恢复现行预算法关于地方政府不得自行发放政府债券的规定,重申“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在地方各级财政收支矛盾日趋紧张背景下,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是否会放开成为此次预算法修订的一大焦点。

  我国现行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记者了解到,2011年12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的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在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基础上,曾提出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洪虎在作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时指出,考虑到近些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急剧上升达10万多亿元,带来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此草案二次审议稿恢复现行预算法规定,明确从严规范地方债务,规定除法律或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专家表示,地方自主发债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一方面需要国家层面的规范性政策和有关部门的操作性文件,另一方面还需要健全地方配套政策,并将地方债务透明化。

  “目前完全放开地方自主发债的政策和机制都不成熟。”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认为,当前放开地方发债要慎重,既要考虑合理公平的问题,又要考虑风险问题,要严格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管理。

  不过,对于草案二审稿的这一规定,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要保持地方融资平台的健康持续发展,关键还是要建设地方阳光融资制度。首先应“开前门”,结合预算法修订积极推行阳光融资,接受公众监督;其次要“治存量”,要逐渐将10.7万亿元地方债务消化干净;此外还要“关后门,修围墙”,严控新增地方债务,规避风险。

  26日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审议的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明确:“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组成。各级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
         【相关新闻

  预算法修订拟尘封地方发债 与发债试点不冲突

  全国人大常委会传出消息:地方政府不能自主发债。

  昨日(6月26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洪虎在会上表示,法律委员会经研究认为,地方应严格遵循编制预算不列赤字的原则,对地方债务应从严规范。

  他称,据此,修正案草案删除了一审稿中关于地方政府举债的规定,明确“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重申,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这一改变,几乎意味着持续数年的地方自主发债权之争有了眉目,地方发债的脉门仍由中央把持。

  地方债务压身是主因

  我国现行预算法自1995年1月1日起实施至今已近20年。按照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对于此次修改,外界关注的一大焦点是能否放开对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约束。

  由于现行预算法禁止地方自行发债,近几年我国多以国务院另行规定的形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首次通过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并转贷给地方的方式,增加地方政府财力。

  2009年~2011年,全国人大每年批准的地方政府债规模均为2000亿元,今年提高至2500亿元。但仍采取中央政府代发的形式。

  财税专家李文海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允许地方自主发债应是趋势,但目前我国诸多财政关系尚未梳理清晰,将其暂时搁置也有道理。

  此次修正案草案的调整反映出中央对当前地方政府超过10万亿元债务的管理态度。

  洪虎在会上表示,一些常委委员、部门和专家提出,近些年地方政府债务急剧上升,超10万亿元,带来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地方应严格遵循编制预算不列赤字的原则,对地方债务应从严规范。

  审计署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10.7万亿元;全国近两成、共78个市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100%,部分地区出现了逾期债务。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副教授张文春告诉记者,欧盟成员国出现债务危机,欧盟提供救助的模式给中国提供了前车之鉴,而且如果允许地方自主发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可能也会削弱。

  与自行发债试点不冲突

  尽管自主发债被尘封,但自去年底以来,我国已经开始进行地方自行发债尝试。今年5月,财政部还下发了 《2012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根据办法,2012年地方自行发债限于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四省市,与去年框定的试点城市并无出入。

  办法显示,今年试点省市政府债券依旧由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根据规定,试点省市应当建立偿债保障机制,在规定时间将财政部代办债券还本付息资金足额上缴中央财政。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还是有规避风险的考虑,因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风险等原因,投资者对地方政府自行还本付息仍抱有疑虑。

  昨天消息既出,自行发债试点会否有变化?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地方自行发债和自主发债,虽有一字之差,但有本质不同。据报道,自行发债是指总的指标由中央分配,而自主发债则是地方政府发债规模和用途自定、偿债部分自主等。在业内人士看来,地方自主发债理论上应该满足 “项目自主、发债规模自主、用途自定、偿债自负”的要求,也就是说由地方政府承担最终的风险。

  李文海说,地方自主发债被否决并不意味着地方自行发债试点失败,因为自主发债和自行发债在发债主体上存在明确区别。这种试点以后或许还能推广,发债环节逐步向地方放权也是我国逐步走向自主发债的路径。

  据财政部公布的地方债发行公告,今年3~8月,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将陆续还清2009年由中央财政代发的地方政府债券本金和最后一年的利息,预计2100多亿元。虽然今年中央代发地方债比前3年增加500亿元,总额至2500亿元,但地方还款仍显捉襟见肘,新债偿旧债现象屡屡发生。

  李文海说,近几年地方政府债务缠身,导致还款能力遭到怀疑,显然不适合为还债而推自主发债,但自行发债多少可使地方政府在利率和还款期限上有一定自主权。

  在张文春看来,目前地方和中央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是最大症结,在不推行自主发债的前提下,中央财政需要在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上做更加详细和系统的安排。(每日经济新闻) 

社科院经济学家测算我国主权资产净值达70万亿

2012年09月09日02:59 扬子晚报 大 中 小 全文浏览

  原标题:主权资产70万亿,债务危机可能性极低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科智讯首席经济学家李扬8日在京发布其对中国“家底”的测算情况:按宽口径匡算,2010年中国主权资产净值接近70万亿。按窄口径匡算,同年中国主权资产净值在20万亿左右。

  据介绍,为准确了解中国经济的健康状况,了解可能产生冲击的来源及强度,给官方探讨对策提供基本依据,李扬和他的同事们基于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框架,运用现有数据并通过必要的估算,初步编制了2000~2010年中国主权资产负债表,并进行了分析。

  李扬告诉记者,近年来,一些机构不时以债务危机为由发表看空中国经济的言论,他之所以做这项研究,就是想对此给出一个解释,平息国内外的“悠悠之口”。李扬指出,2000年至2010年间,中国各年主权资产净额均为正值且呈上升趋势。这表明,中国政府拥有足够的主权资产来覆盖其主权负债。在未来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极低。

  “70万亿的资产净值是非常值得骄傲的结果”,李扬表示,无论和过去比还是在世界范围内横向比,中国经济作为一个整体都是非常健康的。但他也强调说,虽然加在一起没问题,但单个主体的资产负债情况却很不平衡。

  李扬分析说,相比于体现在房地产信贷与地方债务上的近期风险,中国主权资产负债表中长期风险更多集中在对外资产负债表、企业债务与社保资金欠账上。

  名词解释>>>

  主权资产又称主权财富资产,主要指掌握在一国政府手中用于对外进行市场化投资的资金。主权财富,相对应于私人财富,是通过特定税收与预算分配、国际收支盈余和自然资源收入等方式积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与支配的,通常以外币形式持有的公共财富。传统主权财富管理方式非常被动保守,对本国与国际金融市场影响也非常有限。而近年来得利于国际油价飙升和国际贸易扩张而急剧增长,对其的管理遂成为一个日趋重要的议题。  

外媒称我国银行正展延地方债 凸显巨额债务挑战

2013年01月30日 10:31 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娜】自债务危机在欧洲爆发、在美国头顶盘旋以来,关于中国的银行、政府债务问题的关注便常常见诸媒体报端。英国《金融时报》1月30日报道称,中国各银行已经滚转了至少四分之三发放给地方政府、最迟在2012年底到期的贷款,这突显中国面临消化巨额债务的巨大挑战。

  《金融时报》认为,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大举借债,为刺激方案提供资金,如今,地方政府难以产生充足的财政收入来偿债,这一缺口可能给经济增长蒙上阴影。三名经济学家表示,数据证实中国各银行实施了巨大规模的滚转操作,以避免面对违约。

  韩国未来资产证券分析师李南(Stanley Li)表示:“按照(地方政府启动的)基础设施项目的还本期,偿还这些贷款将需要10多年时间。”

  “当3年期的银行贷款到期,而高速公路仍在建设时,你能做什么?”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的彭垦(Ken Peng)也提出质疑。

  《金融时报》同时称,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回升,近几月来各方对中国债务负担的担忧有所减轻。但许多分析师预计,今年晚些时候中国经济增长将再度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