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落东京2手机在线观看:谁制造了最大淡水湖之“殇”(热点解读·调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32:15
鄱阳湖上万亩水域被侵占,违规填湖围湖现象令人担忧
谁制造了最大淡水湖之“殇”(热点解读·调查)
新华社记者 王运才 郭远明 程 迪
《 人民日报 》( 2012年01月05日   09 版)

2011年12月7日,鄱阳湖湿地公园珠湖边上,出现的劈山填湖建别墅现象。
新华社记者 郭远明摄
核心提示
劈山围湖、填湖造地,周边商业楼盘正在紧张地建设——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日趋严重的人为破坏、肆意开发现象令人忧心。有关部门保守估计,已有上万亩鄱阳湖水域被侵占。谁在“蚕食”鄱阳湖?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广阔的湖域水面、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鄱阳湖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和湿地生态区域之一。但如今,这个长江最重要的洪水调蓄器、江西的“母亲湖”正遭受着深度伤害。
大肆填围湖区,鄱阳湖“很受伤”
在位于鄱阳湖核心区的都昌县南山滨水西区,正对着鄱阳湖松门山水域,一些山体被劈开,推土机和运土车将旁边山体石块甚至建筑垃圾,填入干涸的鄱阳湖湖床上。围绕湖边堤坝,周边商业楼盘正在紧张建设。
在与都昌县隔湖相望的星子县,推土机不断将新土推到湖床上,围填湖面,修建湖边大道和湖边公园。附近村民说:“现在被填掉的湖床,有的是我们1998年后退出来的湖区低洼地。好不容易恢复的鄱阳湖又被‘打回原形’,真让人心痛!”
在鄱阳湖主要水域的鄱阳湖湿地公园珠湖边,鄱阳县引进投资约20亿元建国际度假村。记者看到,被劈开的山体填平了小湖湾;一栋栋别墅正在紧张施工,配套开发的休闲旅游场地也占用了部分湖面……
江西省国土、水利、渔政等部门证实,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在未获审批的情况下,利用鄱阳湖长期低水位利于施工的特点,通过围湖造田、填湖造地等进行开发建设,保守估计已有上万亩鄱阳湖水域被侵占,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样大肆填湖围湖,让处于低枯状态的鄱阳湖雪上加霜。”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生态专家戴年华忧心忡忡地说,近年来,尤其是2011年,江西出现罕见的春夏干旱,鄱阳湖生态环境本已受到很大冲击,而这些侵占、蚕食鄱阳湖的开发行为,更是严重降低了它的生态净化能力。
地方利益驱动,禁令成空文
“填湖围湖”开发早有禁令。2001年的《江西省河道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围湖造田和修建填湖工程”。根据国务院于2009年12月正式批复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湖体核心保护区是以吴淞高程湖口水位22.48米为界线的湖体和湿地;并明确规定核心保护区内“强化生态功能,禁止开发建设,严禁围湖造田”。而目前,鄱阳湖被填掉和圈占的水域湖汊基本处于吴淞高程22.48米范围以内。
鄱阳湖的湖泊涉水项目要经过水利部门审批。江西省水利厅法规处负责人说:“这些年江西省水利部门基本没批准过相关的填湖或围湖工程。”2006年以来,有关部门对湖区的填湖围湖现象进行过整顿,但不久这类现象就死灰复燃。
那么,为何填湖围湖屡禁不止?
记者采访发现,填湖围湖背后的最大推手是沿湖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使用指标越来越紧张,湖边土地潜在开发价值高的背景下,不少地方盯上了鄱阳湖水域。
都昌县滨水西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认为,当前对耕地保护越来越严格,土地红线不好轻易触动,虽然填湖围湖对生态有一定影响,但填湖造地生财也是当地解决发展中土地紧张和资金困难的一个“创举”。
当地群众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都昌县通过“湖湾丽景”用地出售和预计的土地买卖,总体预期收益约为6亿元,远远高于当地公布的2.5亿元滨水西区总开发投资。
而一些沿湖政府进行围湖巩固湖岸线、造景建公园等,也拉高了湖边土地价格。以星子县白鹿镇河东村磨岭蔡村组为例,通过围湖填湖修堤稳定湖岸线,建湖边景观公园,从2009年开始,这个村组有100多亩地以每亩2万元被征用后,政府以每亩200多万元的价格出售给开发商。
鄱阳湖的多头管理,也是填湖围湖现象难以遏制的一个重要因素。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鄱阳湖管理涉及水利、国土、农业、环保、林业、交通等多个部门,职责交叉。每个部门只管理涉及鄱阳湖一个方面的内容,“各念各的经”现象明显。
江西省国土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土部门只负责土地利用规划的上传下达,而只要符合地方土地利用规划还是可以填湖。水利部门则认为:“地方如果把填湖纳入了土地利用规划,没有经过水利部门审批,就是违规行为。”但由于水利执法力量薄弱,对一些违规填湖围湖行为调查数年,直至地方将“生米煮成熟饭”,还是没查动。
专家建议将保护湖泊与政绩考核挂钩
戴年华说,此前鄱阳湖已经历过一轮生态劫难,并为此“缴纳”了一笔昂贵的生态学费。
新中国建立后,鄱阳湖出现资源掠夺性的旷日持久的围垦。到1997年,天然水域面积缩小至3900平方公里,库容损失45亿多立方米,调蓄能力大大降低。持续的围垦还直接破坏了湖区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加剧。1998年,长江特大洪涝灾害后,中央和地方投入60多亿元,在鄱阳湖区大力实施“退田还湖”工程。2003年,水域面积扩展到5100平方公里,基本恢复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水平。
众多水利专家担忧,现在一些地方又随意搞围垦开发建设,前期的生态保护“学费”白缴了。
鄱阳湖首次科考负责人、江西省科学院研究员谭晦如表示,必须成立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机构,对鄱阳湖进行集中管理,形成执法合力,否则,鄱阳湖势必又将面临一次新的“退田还湖”工程。
“保护好这一池清水,给子孙后代留一个完整的鄱阳湖!”专家提出,当务之急是叫停和查处肆意开发行为。而根据《江西省河道管理条例》,违规填湖围湖最高处罚就是罚款5万元,缺乏有效的强制性措施。专家建议,将保护湖泊的完整性与地方政府工作考核挂钩,以杜绝一些地方纵容甚至参与填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