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baby: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意见(教学质量讲座一之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06:09

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意见(教学质量讲座一之1

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主任)  时间:2011年11月22日

编者按:本人对“教学质量讲座”分为八个系列:一教育教学质量,二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三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四中小学教学质量,五学校教学质量,六高中教学质量,七初中教学质量,八小学教学质量……,对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

本文《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意见(教学质量讲座系列一之专题1)》分为八个版块:一是舟山市教育局关于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全面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二是衢州市教育局关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40条建议(试行);三是兴化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四是石家庄市教育局“管理·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五是松滋市教育局“教学质量月”实施方案;六是万源市教育局关于建设“教育质量提升年”的实施意见;七是承德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八是沁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

版块一:舟山市教育局关于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全面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


(浙江省)舟山市教育局   2007年6月6日

为及时准确地把握我市普及十五年教育质量情况,引导全市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健康协调发展,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根据我市教育现状,特制定《关于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全面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

一、教育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

围绕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打造教育强市这一总目标,落实和谐教育,均衡教育,全民教育的教育发展理念,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保障体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每一所学校,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和特色学校创建,实现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教育质量管理的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导向性原则。教育质量监测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健康、全面、主动、和谐发展,注重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坚持“以校为本”的主体性原则。教育质量的管理要充分发挥学生、教师、学校的主体作用和潜能,建立以校为本、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和评估体系,保证质量监控的有效实施。

(三)坚持“全面评价”的全面性原则。教育质量的监测不只是简单地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影响教育质量的各个因素。

(四)坚持“全程管理”的过程性原则。教育质量的管理不只简单关注教育质量的结果,更要注重抓源头、抓过程、抓及时调控。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评价、教师工作评价等环节都要加强全程教学管理。

(五)坚持“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原则。教育质量的管理要符合教育规律,既要关注当前,也要关注以前;既要关注毕业班,也要关注其他年级;既要关注学校的生源基础、师资状况、办学条件,也要关注学校教育质量的发展趋势,确保学校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教育质量管理的主要指标体系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全面素质为重点,坚持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突出重点、分类分段开展评价。

(一)小学

1.学科素养:坚持抓小学的基础性学科素养,重点监测小学六年级学生基础性综合知识测试的达标通过率,以及各学校每年的自身进步提高率。

2.综合素质:重点监测小学高段学生的体育、艺术与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学生自选兴趣项目(体育与艺术各一项)的达标通过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的达标通过率。拓展对学生劳动与技术、实践与探究、品德素养等监测。

3.质量均衡度:重点监测农村学校及城区薄弱学校,监测城区教育与农村教育、城区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质量均衡状况。实施每学年一次的监测分析。

(二)初中

1.学科素养:重点监测初三段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政治的学科质量,监测后30%学生、后30%学校、后30%薄弱学科。每年实施对初二末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及各学校每年自身进步提高状况的监测分析。

2.综合素质:重点监测初三段学生的品德素养、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劳动与技术、实践与探究等五项综合素质的达标创优指标。

3.质量均衡度:重点监测农村学校与城区薄弱学校,监测城区教育与农村教育、城区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质量均衡状况。同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关注后30%学生的发展状况。

(三)普通高中

根据新高考和新课改的要求,重点监测全市普通高中的高考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综合素质发展状况。根据质量监测结果,调控学校招生计划。

(四)职业教育

重点监测服务舟山海洋经济的十大重点专业的招生数占各校招生总数的比例、学生中初级专业技能考证通过率、毕业生就业率及对口就业率,各学校的流生率,预备劳动力培训及获证率。根据质量监测结果,调控学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

(五)成人教育

重点监测渔农民及社区居民技能培训、暖促培训指标,以及以社区为依托的各类学习与培训开展情况。

(六)学前教育

重点监测本地区在户学前儿童的入园率,各幼儿园每天二小时的游戏与活动课程开出率,幼儿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率,省、市等级幼儿园在园人数占本县(区)幼儿总人数比例。

四、建立和完善教育质量的管理机制

(一)教育质量管理的分级运行机制。

1.市级。负责市直属学校和全市高中段学校的教育质量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负责对县(区)教育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会同县(区)实施对部分学校的教育质量的抽样监测,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制定教育质量管理和监控的相关标准,为县(区)和学校提供参照。组织好每学年至少一次的全市高考、中考,以及部分年段和学校的质量抽测与分析通报。

2.县(区)级。负责本地区的各级各类教育和所属学校的教育质量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加强对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指导,每学年有计划、分期分批对所属学校进行教学指导,监控学校课程实施和课堂教学情况,并及时向学校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帮助其提高教学质量。对重要年段、主要学科有计划有目的高质量地做好一年一次的质量抽测和分析通报。根据课程实施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高质量的组织好教师培训。

3.校级。建立“以校为本”的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建立以教师、教研组、年级段、教导处、学校等各层次的教育质量目标责任制和质量分析制度;建立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教研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安全管理、后勤管理等制度,制定备课质量、命题质量、课程教学质量、学科活动质量等教学质量监控评估标准。学校各年级段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和分析,及时实施对教学质量的反馈和调控。

4.集中监测的实施。小学六年级的基础性综合知识测试、初二末学科测试、高中的学科测试等由市教研中心提供样卷,各县(区)负责组织协调,各相关学校具体组织实施。中考、高中会考、高考的实施按中考、会考、高考相关政策进行。

小学高段、初中段、高中段的综合素质测评,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由各相关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各学校要努力促进本校体育、艺术、劳技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生成,不断丰富和优化活动课程项目。各县(区)每学年有计划、分期分批对所属学校进行课程实施和综合素质测评的专项监测。

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科质量的监测,每次监测的样本学校数量不超过当地学校总数的50%,每个学校抽测年级不超过两个。

各县(区)、各学校要及时做好监测的分析、汇总、信息报送工作,市教育局将根据各县(区)教育质量监控常模,逐步建立全市性监控常模。

5.专项管理的实施。市、县(区)、学校三级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对学校的课程实施、作息时间、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与辅导、考试评价、特色教育、校本教研、综合素质评价、教师培养与管理等影响教育质量的各个方面,建立分项的全面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起以校为本务实高效的备课组教学合作机制和年级段质量管理机制,以及“凡事有准则、凡事有程序、事事有负责、事事有评价”的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使全面教育质量管理落实到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确保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二)教育质量管理的样本学校工作机制

在全市不同类型的学校中设立教育质量监测点学校和学校全面质量管理试点学校,为全市及各县(区)的教育质量分析比较提供样本,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质量管理改进提供示范和搭建交流学习平台。

(三)教育质量管理的研究机制

市及县(区)要加强对教育质量管理的研究,坚持科学的全面质量导向,面向每一个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充分运用教学调研、抽样测试、问卷调查、典型案例分析、教育督导等多种方式,构建起系统、科学、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薄弱学校资源配置与教育质量提升问题、中小学校减轻负担与提高质量问题、学生的学科素养与综合素质问题、特殊学生(含智优生)教育问题、学校教育质量的绩效评价问题等研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育质量。

五、建立完善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市教育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舟山市学校全面教育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下设质量管理办公室,统筹管理全市学校教育质量。各县(区)和学校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二)制度保障。建立加强全市教育质量管理的六大制度,为整体提升教育质量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建立以学校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市、县(区)、学校三级教育质量评审监测制度;三是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学校年度工作考核和校长任期目标制度;四是建立对教育质量先进学校的表彰与奖励制度;五是建立以培养教育教学专家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培训制度;六是建立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专题研究和质量监控报告制度。

(三)队伍保障。建立服务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三支队伍,为落实学校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人员保障。一是建立学科测试命题和质量评审组;二是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工作组;三是建立学校教育管理指导专家组。

(四)经费保障。设立教育质量管理专项经费,列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制订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为教育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五)加强领导。市及各县(区)要加强对学校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领导,按照先规范后自主、先全面推进后分层多样的要求开展工作,统一认识,明确目标,狠抓落实,高质量地普及十五年教育,共创教育强市。

六、全面教育质量管理工作任务分解

1、办公室:负责局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配合质管办对局各相关处室就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及进展情况进行督办。

2、组织人事处:负责建立教师管理专项目标监控运行机制;制定、实施以培养教育教学专家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制度;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校长任期目标管理制度。

3、计财处:负责建立后勤服务管理专项目标监控运行机制;设立教育质量管理专项工作经费,列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制订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会同教育处、职成教处根据学校质量监控结果,编制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和职业学校专业调控及招生计划。

4、督导处:将教育质量监控指标纳入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工作;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学校年度工作考核体系,开展评估监督。

5、教育处:负责全面教育质量管理的牵头组织协调等工作;建立以学校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立课程管理、特色教育项目专项目标监控运行机制;组建学校教育管理指导专家组;组织开展学校全面质量管理试点工作,设立不同类型的试点学校。建立对教育质量先进学校的表彰与奖励制度,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会同教研中心编写教育质量监控报告。

6、教研中心:负责教育质量监控的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工作;建立市、县区、学校三级教育质量评审监测制度,提供教育质量管理和监控的相关标准;指导县区开展教育质量监控工作,会同县区实施对全市部分学校教育质量的抽样监测;指导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年级段质量管理机制和备课组教学合作机制;负责建立课程、教学、教研管理专项目标监控运行机制;建立学科测试命题和质量评审组,组织好每学年至少一次的全市高考、中考,以及部分年段和学校的质量抽测与分析通报,收集、分析教育质量信息,提出全市教育质量改进的指导意见和建议;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7、职成教处:建立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监控相关机制;建立职业学校专业管理专项目标监控运行机制;组织做好职业学校全面质量管理试点工作。

8、学生处:建立学生管理、安全管理、专项目标监控运行机制;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工作组。

9、考试中心:组织做好高考、中考以及会考等考务工作,收集、统计、分析高考录取情况,提出高考、中考工作建议。

版块二:衢州市教育局关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40条建议(试行)

(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 柯教体研〔2008〕41号   2008年3月24日

中小学、幼儿园:

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以课堂为主,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了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我们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以下40条建议,供全市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参考。
    1.坚持每天读书,把读书当成职业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是为了应付上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与书籍交朋友,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努力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质的转变。我们要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手段,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原则,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积极进行教学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学校要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进行教学创新,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4.坚持教学设计的合作性。坚持合作研究,搞好集体备课,发挥团队战斗力。备课组和教研组的教师之间要形成滚动效应:相互学习,协作共事,互动交流,共享资源,共同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集体设计时既要坚持统一的要求,又要各具个性特征。
    5.教学目标设计要明确。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掌握、有效实施《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落实学科目标和学段目标,注重教学目标的发展性、开放性、生成性、主体性,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6.教学内容设计要科学、合理。坚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依据《课程标准》去学习教材、理解教材、分析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超越教材、创编教材,合理科学地确立重点和难点,创设内容情景,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科学处理年级、单元(章节)、课时的内在关系,注意各学科之间的综合,注重构建学科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各学科的基本素养。
    7.教学过程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学习规律,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和兴趣,了解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了解学生学习方式,了解学生对学科的学习要求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8.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设计要灵活。要转变教师角色,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创新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凸显教学风格。注重创设教学情境,科学设计问题,师生交流互动、生生交往互动,正确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9.课堂教学设计要及时调整、补充。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前的反思,从课程标准、教材、学生、资源等方面,分析与预测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要实用、管用、好用,留有余地,注意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
    10.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只有教师“爱生如子”,才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提高教育效果。要经常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所想所感,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施教。
    11.坚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教育性。要遵循学科的科学规律与学生的心理规律进行教学,善于运用辩证法和系统论于课堂教学之中,体现学科教学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12.正确处理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课堂教学具有必然性与偶然性,因此,课堂教学既是可以静态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科学地把握必然性能使课堂教学取得预期的成果,机智地抓住偶然性是课堂教学智慧与艺术的体现。
    13.课堂教学要坚持新课程理念,并把新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要用新的课程理念统领课堂教学,使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技术、教学评价等方面得到落实,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14.课堂教学目标要落实。要遵循课程标准的学科目标和学段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明确、具体地体现在教学全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15.课堂教学内容把握要科学准确。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关注学生的生活,联系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注重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
    16.课堂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严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要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促进者的作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严谨科学。 
    17.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全神贯注地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究科学的奥秘,有了兴趣学习就可以不成为负担。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18.课堂教学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确立教学目标看,要从学生的经验、知识积累、生活环境出发;从教学资源构成看,要把学生的视野、经验累积作为资源进行整合,使学生也成为重要的学习资源;从教学过程看,课堂教学不再是灌输与接受,而是体验、感悟、理解、应用;从学习结果看,学生不再是被告知者,而是自主建构知识者。
    19.教学方法要“实、乐、活”。“活”是关键,“实”是活的基础,“乐”是活的前提。力求达到活教活学,乐教乐学,会教会学的理想境界。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根据学科的实际,创新教学模式,灵活有效地采用教学方法,创设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的教学环境,实现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平等对话,使课堂成为师生的“学习共同体”。
    20.课堂教学方法要形式多样,但应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应用性原则,全体性原则,自学性原则等。
    21.提倡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以活跃学生思维为标志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不是简单的“满堂问”或“是非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想取得成绩,不论是备课、讲课,还是课后的复习,都要运用启发式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22.课堂教学实施要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科学地提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整合各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23.课堂教学要进行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现和发挥每位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成功和创造的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可能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4.课堂教学要和谐,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要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使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境界中成长。“和谐”教学是愉快教学、成功教学、创造教学的具体表现。
    25.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科制宜、因课制宜、因人制宜地充分开发与有效利用各类各种课程资源,特别要注重开发与利用师生交往互动中生成的要素性课程资源,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将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为课堂教学服务。
    26.课堂教学要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其他教学技术。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
    27.课堂教学要凸显教师的教学风格,张扬教学个性。教师要仪表大方,举止典雅,衣着整洁得体;语言标准规范,简洁生动,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富有感染力;板书字迹清楚,笔画端正,书写规范,概括精炼,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建构知识网络;表现出个人一定的课堂驾驭能力,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及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28.课堂教学要把握教学的生成性,创造性运用教学设计。在开放、动态、生成、多元化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及时地进行课堂反思,关注教学细节,调整教学设计,重组教学过程,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让“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尤其要高度关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围绕“三维”目标开展合作、交流、对话、探究的教学过程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强化“出乎意料的问题”意识,并因势利导将问题转化成教学资源。
    29.课堂教学评价要坚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对积极参与教学、交往互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具体的、适度的、个性化的评价,以激励和表扬为主,讲究纠正和批评的策略与方式,给学生以人文关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体验到成长快乐和成功喜悦。
    30.学期评价或终端评价应以过程评价为重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要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
    31.课后辅导要及时。要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个别具体的问题,采取整体解难答疑和个别辅导等方式,及时解决课堂教学遗留的问题。不仅要辅导解决知识学习的问题,而且要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32.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在坚持分层次教学的同时,也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辅导。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如对尖子生要适当拔高学习要求,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鼓励这部分同学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面批和面改”;对心有困惑的学生要进行春风化雨式的谈心活动。
    33.要树立新课程作业的价值观,积极进行作业改革。作业不能是课堂教学简单机械的重复与叠加,而是课程动态的生成性延伸。作业要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相结合,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目标。要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可能世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生长点。
    34.加强习题研究,改变作业单一文本模式和单一书写方式的状况。要重视习题研究,精选例题,以少胜多,以精取胜,充分挖掘习题的教学功能,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动笔书写,还要动口交际、朗读,动眼阅读、观察,动手实际操作、运用信息技术等。不仅要有当天完成的作业,还可以有几天内完成的作业。作业要能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
    35.加强命题研究,提高命题能力。命题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教学的一种基本能力。教师要加强中考、高考研究,明确考试要求,把握命题趋势,掌握命题方法,提高命题能力。命题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关注三维目标的落实。
    36.要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证文本型、书写式等作业大部分在课内完成,实践型、操作式等作业在课外完成。要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程序与技能技巧,科学合理安排完成作业的时间,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和效率。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指导家长帮助、关心学生的作业,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
    37.要及时检查、评改学生作业,加强作业反馈,让学生在改正作业错误中学习。要改革作业检查评改办法,采取整体评改、个别评改、共同评改、作业交流、作业展示等多种方式,并将学生平时完成作业的情况纳入期中、期末评价与考试之中。学生的学业情况要及时正确反馈,科学引导。不能以分数论等级,排名次。反馈应及时、综合、全面、有针对性,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业情况。
    38.务实求本,加强对校本教研的研究,走科研兴校之路。各学校要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教研活动为依托,展开立足本校实际的学科校本教研;各学科要针对本学科的情况,结合校情、生情,具体的提出本学科本学期的校本教研的目标和措施,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功效,促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39.积极反思,做反思型教师。依据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以研究者的眼光积极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过程、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等,及时地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不足的原因,记录学生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随笔、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学叙事、教学课例等多种方式,把教学反思呈现出来。反思可以全面,也可以是一个片段、一个细节,文字可长可短,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40.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新理念,做研究型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影响较大的典型性问题,进行追踪与设计,形成教学行动研究方案,开展教学行动研究。通过“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循环往复,不断提升,解决问题,提高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各种教学流派纷呈,老师们要善学百家,独树一帜,争取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尖潮头迅速转型,真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一名“大家”型的教师。

版块三:兴化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江苏省)兴化市政府  兴政发〔2009〕159号   2009年4月28日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调优育人目标,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办对人民负责的兴化教育,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全市教育教学质量基本现状

近年来,教育系统围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心,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教学研究,建立质量监控体系,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上升,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教育资源质量得到优化。大力调整城乡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合格学校建设,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用人机制,实行竞聘上岗,开展全员培训,严格绩效考核,教师队伍工作状态明显改观。全市初步形成一支以省特级教师为龙头,泰州、兴化两级“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为主体的优秀教师群体。

二是学段质量目标逐步明晰。幼儿教育坚持规范发展,一手抓幼教办园整顿和布局调整,一手抓省、泰州市优质园、合格园创建,提出幼儿教育游戏化、活动化的质量要求。义务教育坚持均衡发展,小学段提出素质教育素养化、素养评价过程化的质量立意;初中段明确以全面化、均衡化为重点的质量要求。普通高中坚持优质发展,确立追求规范化、多样化、精细化的质量目标。职业教育坚持规模发展,优化专业设置,拓展服务功能,积极创建省“四星级”职业学校。

三是质量监控体系日趋完善。坚持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相结合、定期督查与随机抽检相结合,督导评估体系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各学段教学质量抽测制度,完善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机制,引导学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是复习备考质量明显提高。高考备考注重抓前端促群体,形成“统一资料、统一进度、统一考试、统一反馈”的合作备考机制。中考备考注重“抓两头促中间”,以区域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平台,立足课堂减负增效,努力减少低分段人数,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有效生源比例。全市高考连年实现万人本科进线率上升一个百分点的目标,中考总均分基本达泰州市平均水平。

全市教育教学质量总体水平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与兴化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一是城乡、校际之间质量不够均衡,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不高,城区“上好学”矛盾突出,“择校热”难以降温;二是质量提升成效仍不够明显,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仍不够均衡,素质教育推进仍不够有力,教学管理仍不够精细,与先进地区相比,教育“洼地”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观;三是教育与经济发展不够对称,整体办学效益亟需提高,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亟需加强。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区域教育现代化要求为座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旋律,树立全面、科学的质量观,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优化队伍素质,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努力使全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持续提高,各项教育教学指标持续攀升,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二)主要目标

——幼教保教水平明显提升。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92%以上,积极开展0-3岁幼托一体化探索。到2010年,定点幼儿园全部达省合格园标准,其中60%创建成省优质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得到有效贯彻,幼儿教育保教质量全面纳入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小学特色办学取得实效。小学语数外三科及格率达96%以上。深入推进“国象进校园”、“国学进校园”、“国粹进校园”工程,特色学校建设成效显著,形成区域教育特色和亮点。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模式,形成一批“小班化”教学示范学校。

——初中均衡发展基本实现。初中阶段巩固率确保99%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超过95%。大力推进减负提质增效工程,中考优秀率、及格率在2010年达泰州市平均水平。通过“城郊一体化”、“市镇一体化”、“城乡结对”等策略措施,3-5年内基本消除薄弱初中。

——高中品牌效应充分彰显。2010年全市普通高中全部创建成省三星级高中。实现高考质量年增长指标,本二上线率、名校录取率不断上升,力求在2012年左右,高考成绩在全省进入中等行列。四星级以上高中积极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高校深度合作办学,探索和创新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式和新途径,省兴化中学美誉度、吸引力实质性增强。

——职教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职教中心校建成省“四星级”职业高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以上,在校学生规模达5000人,普、职结构更趋合理。职教办学模式、专业设置、规范管理等方面实现较大突破;社区成人教育多样化,满足社会成员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的需求。

三、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效能化水平

1.切实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率。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建立学区教育教学管理领导小组,设立学区中心校,统一开展教学活动,统筹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区域教育管理,实行优势互补、捆绑考核,打造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努力实现教育教学管理重心下移、职责更加明晰、效能明显提升。

2.强化校长办学质量任期考核。完善校长目标责任制,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校长任期考核的主要依据,对不能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任务和同层次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始终处于落后位次的校长,实行异地交流、降职使用或就地免职。

3.创新学校干部培养交流机制。与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合作,开展新一轮学校干部全员培训,重点抓好教学管理干部的培训;选派一批教学管理干部到常州、南通等地学校挂职学习;聘请市外学校管理人才到我市学校任职。实行农村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干部轮岗交流,实行教育局机关人员与基层学校干部相互挂职交流。加强学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定期开展培训,努力培养一批专家型、学者型校长。

(二)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4.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按照省、泰州市统一部署,增强广大教师的岗位意识、质量意识和危机意识,严格实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方案,进一步拉大收入分配差距,真正做到优师优酬,优绩优酬。加强师德建设,修订实施《兴化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端正师风师表,提升教育形象。建立教师个人发展档案,开展教师能绩年度评价。分步落实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坚持刚性要求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切实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5.大力开展师能培训。强化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培训,两年内全市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面达到30%以上,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比例达5%,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60%,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比例达70%。开展青年教师“135”达标考核和课堂教学“百花奖”竞赛活动,加大青年教师培训培养力度。鼓励幼师专业和富余的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任教,以进修学校为基地,办好学前教育专科函授班,完善落实幼儿教师聘用管理、工资待遇、养老保险等政策,不断提高幼师队伍整体素质。

6.充分发挥“名师”作用。完善特级教师、名教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各类骨干教师管理、考核、奖励办法,分批成立“名师工作室”,定期开展“名师送教”、“名师讲坛”、“名师带徒”活动,充分发挥名特优教师专业引领作用。实施“百名教育硕士培养计划”,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7.加强新教师“入口”管理。改进师范毕业生招录办法,加大教学能力考查权重。实行师范毕业生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城区学校新进教师到农村学校顶岗锻炼不少于2年,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创新区域性教师补充机制,尝试以“定向定单培养”的方式优化师范生“源头”质量。

(三)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均衡化水平

8.继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2009年撤并普通高中2所;坚持高中集团化办学方向,充分发挥沙沟高中、戴窑高中资源作用。继续通过强弱合并、联合、托管等方式加快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步伐。深化中考招生改革,扩大四星级高中指标生均衡分配到初中学校比例,促进初中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投入,抓好教学设施升级和信息化建设,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启动新区幼儿园建设,大力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

9.大力开展城乡教师交流。制订实施《关于开展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的实施意见》,采取对口交流、顶岗支教、交流学习、巡回示范等多种形式促进城乡学校教师合理流动。从今年起,男45周岁、女40周岁以下的城镇中小学教师,在晋升高级职称、参评省级以上表彰时,须有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或指导性支教经历。采取各种措施,稳定农村学校师资队伍,保证农村骨干教师相对稳定。打破城乡分割和镇域界限,开展紧缺学科师资“区域走教”、“城乡走教”活动,缓解农村教师“超编缺员”和“老龄化”矛盾。

10.开设“网上同步课堂”。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利用兴化教育城域网和兴化教育资源网等交流平台,积极开发优秀课例、教例,开辟“名师网络同步课堂”,为农村中小学校师生服务,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四)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精细化水平

11.加强课程管理与开发。在开全课程、上足课时的基础上,开好开优课程,进一步加强对体艺类课程的管理,加大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和研究。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组织精干力量编写地方教材,构建具有兴化人文特色的地方课程体系,努力在课程建设和课堂管理方面跻身全省先进行列。

1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认真执行《兴化市高中学校教学事故认定办法》、《教师专业发展信息管理办法》、《兴化市高中学校备课组建设和管理指导意见》等文件,并修订《兴化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四十条》,制订《兴化市中小学教学管理规程》,切实提高我市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断加强教师的备课管理、课堂管理和作业管理,认真落实“四精四必”的教学要求。教育局教学管理人员和学校管理人员,定期深入课堂检查指导,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0节,上示范课或专题讲座1-2节(次)。

13.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构建以学会尊重生命、学会生活自理、学会与人合作、学会自主学习为重点的德育体系;高度重视中小学生阅读、倾听、写字、写作、计算、说话等基本学习素养,着力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发展性评价,实现评价全员化、全程化、全面化,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倡导“生态德育”,有效开展亲情教育、乡情教育、校情教育、国情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五)进一步提高评估考核规范化水平

14.完善督导评估机制。建立学校发展性督导考核评价机制,指导学校科学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努力做到“一校一标”,促进每一所学校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建立教育督导责任区制度,将全市中小学划分为十个督导责任区,实行无缝隙覆盖;逐步建立市、校两级相互沟通的教育督导信息系统。

15.开展学科质量过程性评价。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绝对考核和相对考核相结合,更加关注过程,更加关注教学“增值”。抓好各学段终端质量考核,明确学段质量责任;抓好学年度各学科质量考核,明确教师学科质量责任,推行“整体负责制”,形成年年清、段段清,纵横结合、相互包保的学科质量考核体系。

16.创新多元评价学校机制。改革教育主管部门单向评价学校模式,建立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内部评价和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教机制,充分体现教师、学生在教育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贯通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实现学校和社区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六)进一步提高教育科研实效化水平

17.建立健全教研网络。健全教研室→学科教研员→学科中心组→区域教研组→学校学科教研组的教研网络,明确分工,落实任务。依托市教育学会,健全各专业委员会,发挥教育教学骨干的作用。对学科教研工作和学科管理工作进行目标考核,加强对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与考核,定期评选优秀教研组和备课组。

18.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认真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读书活动,着重加强校本学科教学研究工作,2010年基本实现教案、学案、练案的一体化、校本化。全面提升学校课程建设和备课组建设水平,每年4月和10月为全市“有效课型”、“理想课堂”展示月,5月和11月为“研究性学习”展示月。

19.全面加强学科建设。聘请一批省内外专家担任我市学科教学顾问。加强学科基地建设,制订学科基地管理办法,努力提高学科基地在全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与效益提升中的贡献份额。建立和完善学科研究项目攻关制度,细化学科研究,组织专门人员实行集体攻关,提升学科教学水平。重点打造语文学科特色,继续保持作文教学优势,努力提升数学学科实力,实现各学科整体质量在全省达中等,特色学科处于先进行列的目标。

20.继续抓好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网络管理,实现研究资源共享,建立健全三级教科研网络,实施全市教科研工作的整体联动,以草根式课题引领教学研究,鼓励广大教师围绕学科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研究,不断提高学科教学的科技含量,促进学校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

(七)进一步提高窗口学校示范化水平

21.重视窗口学校内涵建设。窗口学校要坚定不移走内涵发展道路,努力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办学特色。省兴化中学要在文化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等方面采取切实举措,积淀学校底蕴,丰富办学内涵,开启“五星级”高中创建工作,提高在全省同类学校中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市职教中心校要建好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三个省内一流专业,2010年建成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

22.发挥窗口学校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窗口学校的办学优势,使窗口学校成为全市学科建设的引领者、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示范者、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素质的领跑者,不断探索窗口学校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途径和平台,尽快形成独具区域特色的辐射效应,为促进全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做出应有贡献。

(八)进一步提高教育保障制度化水平

23.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领导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建立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达到“三个增长”;探索建立高中教育债务化解机制,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设立教育质量考核奖励资金,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24.营造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宽松环境。坚持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结合,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形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合力。新闻媒体要坚持“文化引领、教化育人”的导向,大力宣传素质教育思想,大力推介素质教育典型,在全社会形成理解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舆论环境。各有关部门要齐心协力关心教育工作,多为教育办好事、办实事,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版块四:石家庄市教育局“管理·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

(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局  2009年5月26日

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灵魂。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把“管理·质量”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际行动,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转变教育作风,树立首位意识,办全省最好的教育,办省会人民最满意的教育,市教育局研究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管理·质量”年活动,重点解决规划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四个方面突出问题。

一、抓规划管理工作

一是做好县域学校布局规划。要根据县域适龄人口的分布变化情况,科学制定学校布局规划,经当地政府批准,并报市教育局备案,存入市教育局“中小学信息库”。对确定的规划方案,不得随意变更。二是做好学校校园布局规划,合理设计教学区、生活区、操场、球场、绿地、道路等,重点解决学校校园建设布局混乱问题。新建学校要按照标准化学校的建设标准,科学选址,优化学校建筑布局设计,逐校制定校园平面规划设计、校园建筑外观效果总体设计、分建筑外观设计;已建成的学校要逐校设计校园建筑升级改造方案,形成格调高雅的外观风格。学校校园布局规划要经专家或专业人士论证,方案确定后,财力允许,要一步到位;财力不允许,可分步实施,但不得随意变更原设计方案。

二、抓校园环境建设

突出解决校园绿化无规划、无特色、不美观等问题。各县(市)、区都要逐校制定绿化、美化方案。要精心选择花、草、乔、灌,与学校建筑风格相得益彰,力求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形成疏密相宜、错落有致,深浅有度、色彩纷呈的校园绿色景观。学校绿化要体现花草树木的多样性,有条件的还要建小型植物园。各学校要制定洁净校园制度。校园地面、墙面、门窗、食堂、厕所无杂物、无痰迹、无积尘、卫生无死角,切实改变“见乱不乱、见差不差、见脏不脏、凑合邋遢”的陋习。教室、寝室、办公室等装饰新颖、美观、大方、实用,给人舒心的感觉和美的享受,要“洋气”、不“土气”。兴建卫生厕所,改善师生用厕环境。努力解决学生饮水问题,使学生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

三、抓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重点要抓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物质文化方面的建设。合理布置教室、图书阅览室、宿舍、餐厅等场所,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以及学校结合办学特色和现代教育思想归纳、提炼出的本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引导学生立大志、爱动脑、勤动手、求上进。充分利用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校园媒介,设计温馨提示、介绍流感役情、健康小常识、家乡风土人情、建设成就等,既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校人文关爱,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精心设计学校运动场馆的环境,让运动设施设备、场所“说话”,通过设计奥运知识坂块、运动项目介绍板块、健身知识板块、国内外体育动态板块等,改变运动场馆刻板、闲置的现状,真正使其成为育人的场所,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能充分得到体育锻炼,而且增加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和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二是制度文化方面的建设。既要建章立制,更要抓落实。学校各项工作有章所循,按章办事,既要体现依法冶校、依法冶教精神,又要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在校园公平、公正、公开的大氛围中,使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精神风貌。

校园文化建设要力避搞僵化的、呆板的形式主义,要积累、整理共有的和有自己特色的内容,相对固定下来,传承下去;同时要发现、研究新的文化热点,了解和掌握新的文化动态,不断丰富和充实新的内涵,形成校园“流动”文化。

四、抓教育教学质量

(一)任务和目标

小学阶段:抓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要利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各种形式的课程资源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交往习惯、探问求真习惯、遵守公共道德习惯、卫生习惯、语言表达习惯等。在低年级,应着重于唤醒学生的习惯养成意识,在中年级,应着重于调适学生的行为偏差,在高年级,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知、情、意、行水平,使其走向自觉、自动、稳固的良好行为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阶段:培养健全人格,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积极研究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研究我市各初中学校学生的知识、习惯、能力结构等特点,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初中教育的主渠道,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应有的发展,获得对知识的持久兴趣,具有初步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

高中阶段:建设高效课堂,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认真研究我市高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不仅关注课堂外的教学管理,更要关注课堂内的教和学指导,要变靠耗时间、拼体力的“粗放型”教学为低负担、高效率的“集约型”教学,从教和学两个方面研究高效课堂的特征,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高效率地学习,指导教师提高教学行为的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效和低效行为,从而实现教和学成绩在科技含量方向上的全面提升。

(二)措施

1.加强学校管理,通过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上质量。加强学校教学常规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各项规章制度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既要抓完善,更要抓落实,要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人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

2.加强队伍建设,通过提高三支队伍素质上质量。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师德师风、课程理念、专业素养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小学教师要重点研讨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体系结构与功能要求,初、高中教师要重点研究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通过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全方位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教学质量打下基础;校长队伍建设重点抓好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管理能力、工作作风等方面,通过培训、学习、挂职、校长论坛等多种形式提高校长队伍素质;教育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重点抓好转变作风、科学发展、创新思路、首位意识等方面,打造一支有管理经验、有顽强作风、素质精良、精干高效的教育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监控要上质量。一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制订合理、科学课程实施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二是改变教师任课结构,一年内消灭小学教师“包班制”,已建成的标准化学校努力实现学科教师专任化,其他学校以学区为单位,统筹教学安排。三是落实集体教研、同头备课、上课、听评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教学评价等教学常规,将常规的落实纳入教师教学业绩考查范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是改进学校教学过程监控手段,要逐步建立全市小学、初中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通过课堂观察、抽测、统考、问卷调查等手段及时获取各校教学过程数据,对小学的养成教育、初中的人格培养状况进行分析,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要完善高中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形成高中新生入学和高中毕业成绩相结合的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4.加强教研机构建设,从校本教研和听课视导中产生质量。一是各区县市要配齐学科教研员,充实教学研究力量,加强对教研员的培养和管理,切实提高教研员的教科研水平,教研员必须将全部精力放在教学研究和教学视导上,

了解国内外最新教育教学动态,追踪研究前沿课题,引导教育教学工作上台阶。二是转变教研工作观念,积极研究养成教育、人格培养、高效课堂的特征和实施途径,用研究的成果对学校的教学进行诊断,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出谋划策。三是教研部门要系统研究教研工作本身的模式、效能和规律,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高效率的教研活动,引导各学校、各教研片做好校本教研工作,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五、实施步骤

2009年6月为动员部署阶段和查找问题阶段;

2009年7月-2010年4月为整改实施阶段;

2010年5月为评估验收阶段;

2010年6月为总结表彰阶段。

六、工作要求

1.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要根据市教育局工作安排,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制定贯彻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对“管理·质量”年工作的组织领导。2009年9月底前,各县(市)、区教育局要把县域学校布局规划和学校校园布局规划分学校刻制光盘,汇总后报市教育局发展规划处,存入市教育局“中小学信息库”。

2.市教育局将派专人包县督查,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实行专人包校制度,确保“管理·质量”年工作落实到位。学年末30%的学校要通过市、县教育局评估验收。

3.市教育局将适时组织“管理·质量”年活动经验交流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既要树立一批管理质量好、社会反映好的先进典型和榜样,予以表扬。同时,对行动迟缓、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的县(市)区和学校通报批评,并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学校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中,促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版块五:松滋市教育局“教学质量月”实施方案

(湖北省)松滋市教育局   2010年10月1日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教学质量月”活动的统一部署和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义教阶段教学质量,深入推进“全市教学质量月”活动深入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主题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三、活动时间

2010年10月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确定主题,进行宣传发动,制定活动方案,选发学习资料。

2、活动开展阶段:以乡镇和学校为单位,展开教学开放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展开上课、观课、议课活动。

3、活动展示阶段: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展示质量月活动及成果。

4、总结反馈阶段:全面进行总结经验,物化成果,表彰先进。

五、组织领导

市教育局成立“教学质量月”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马香菊

副组长:周卫刚

成 员:董晓锋   田玉芝   黄志诚

六、工作要求

1、强化领导职责。在“教学质量月”活动中,各单位一把手要排除一切干扰,坐镇教学一线。中心学校校长要深入学校,和乡镇内各校长一起要深入教师、深入学生、深入课堂。校长要带领全校教师静下心来抓教学,沉下心来抓质量。要带着摸清本单位教学底细的任务、听课不得少于10节,并思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突破口,制定狠抓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方案和措施。

2、加强教学研究。一是各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抓实集体备课活动。二是要认真研究本校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把校本教研课题化,组织力量,寻找解决问题的得力措施。三是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抓住个案,进行解剖和分析。四是要规范课堂教学环节,对每节课的自学检测、导学与训练,施教与反思进行探讨,力求建立具有我市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五是要认真研究知识落实、能力提高的问题,抓好堂堂清,章章清和周周清。

3、圆满完成既定的教研工作。加强教研协作区工作的实效性,完成好小学各学科和初中部分学科的面向家长和社会的教学开放活动。市实小、市实中要充分发挥窗口引领和工作辐射作用,切实办好面向全市的教学开放周。抓好以考促学,提高师资水平的工作。结合2011年初中部分学科教师同步参加中考情况,抓动员,督促广大教师切实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4、抓好指导检查。质量月活动期间,市教育局将组织教科中心对各校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市教科中心要加大视导密度,加强对质量薄弱学校的调研和帮扶。教学视导要求真务实,把重点放在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课时效率上。要特别重视各学段起始年级和非毕业年级的教学指导。市教科中心要建立“松滋市义教阶段各年级质量管理体系”,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加强对各校各年级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估。

版块六:万源市教育局关于建设“教育质量提升年”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万源市教育局  教发〔2011〕30号  2011年3月30日

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修校,机关各股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四川省教育工作会精神和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围绕“责任立教、质量兴教、依法治教、公信塑教”的发展思路,经研究,2011年着力建设“教育质量提升年”。现就建设“教育质量提升年”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思路

围绕《2011年教育工作要点》,坚持“固本强基,争先进位”,认真践行学区联动管理机制、校长考核考评机制、教师培训测试机制、教育评估激励机制、规范办学督导机制、师德师风问责机制等六大机制,按照“管理围绕质量抓,任务围绕质量压,功夫围绕质量下,经费围绕质量花”的总体要求,积极营造“人人想质量,个个抓质量”的良好氛围,促进教育质量提升,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

二、工作目标

(一)高中质量实现突破。强化高中教育管理,加快高中课程改革,抓好“人才强校工程”。重视高考备战迎考工作,高考成绩有显著提高。

(二)初中质量明显提升。2011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平均及格率达到60%,其中A以上比例达到35%。

(三)促进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村校办学条件改善,促进边远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和效益有较大提升。抽测年级期末质量综合检测双科优秀率达到20%,双科及格率达到70%。幼儿教育在幼教理念、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根本转变,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农村达到75%以上,城区达到80%以上。

(四)完成高中阶段招生任务。完成普高招生3300人,其中确保优质生源(A+1)本市入学率达到80%。努力完成中职招生1900人,改革办学模式,确保毕业、就业率达到96%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探索教育管理创新,规范管理提质量

1.建立规范办学督导机制。紧紧围绕教育“十六字”发展思路,开展“责任在心中,质量见行动”大讨论,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一校一品一特色”、“城乡一帮一”活动。落实“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完善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切实加强对学校管理、班子建设、师德师风的跟踪督导。

2.建立学区联动管理机制。学区长组织制订学区工作计划、工作目标,制订和完善学区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四个中心”的作用,加强学区校际间的教育管理交流,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学区各校争先进位、共同发展。

3.建立校长考核考评机制。 建立校长工作绩效考评制度和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两述两评两考核”制度,提高校长争先创优意识,深化校长责任意识。加强校级领导培训工作,开展校长任职资格和提高培训,定期选送校长参加各级专题研修培训,多渠道提高校长的管理能力。

4.建立师德师风问责机制。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完善师德评估细则,强化绩效考核过程管理。治理“庸懒散”,落实《专项治理违规补课的五条暂行规定》,大力弘扬敬业奉献精神,讲责任,优形象。培养树立本校的师德标兵、育人楷模,引导广大教师向身边的榜样看齐,向身边的先进学习。抓好学生管理,通过正确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和严格要求,运用心理咨询、沟通交流等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好学生一日常规量化考核和综合素质评价。

5.建立设施管理运行机制。加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逐步按标准配备教学设备设施,加快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加快信息技术“班班通”建设,切实为村校配齐基本的教学设备和体育器材。加强管理,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有效使用率,推进学校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落实教育教学常规,夯实课堂强质量

1.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质量观。通过优化育人环境,开展主题德育活动,学科中的德育渗透等,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情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2.落实课程课时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设置和课时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两课两操”,切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艺术科技“2+1+1”活动,促进中小学生较好地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特长和一项科技小发明。

3.抓实常规课堂教学。备课:把倡导有效的备课方式和对备课的督查作为教学管理的第一要务,提倡教师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设计创新个性化教案,增强备课的实效性,坚持不备课不上课的原则。上课:教师进入课堂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教育媒体。作业: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布置作业目的性强,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辅导:课后有针对性辅导,特别关心学困生,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实验实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强化教学过程监控。细化教学各个环节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考勤制度,建立值班制度和巡课制度,填写《校务日志》,校长审阅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处理。小学四年级以上的班级建立《班级日志》,详细记录教师授课、学生表现以及班级管理情况,值班领导审阅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定期进行教学检查,对教师的“六认真”检查评估,量化打分,做到检查有记录、有分析、有小结、有指导意见,并做出客观评价,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5.抓实质量检测分析。认真组织检测性考试,严肃考风考纪。要改革考试的形式,客观、公正地进行教学评价,使检测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通过双向采集信息和质量分析,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制定相应措施。要分年级召开教学质量检测分析会,提出教学指导意见。通过教学质量检测分析,促使教师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加强教育科研建设,重视教研增质量

1.教研部门示范引领。教研员经常深入到学校听课、评课、调研常规教学,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完成一篇调研报告,进行一次教材教法专题辅导。学区教学研究与管理中心要负责学区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定期开展学区教研活动;教研组是学校教研基地,承担并具体实施学校教研任务,要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及时总结和反馈,确保学校教研取得实效。

2.课题研究形成制度。围绕新课程实施、教材教法、学生成长、班队管理、教师培养、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周期短、投入少、见效快的课题为主。教研组年年有校级课题、三年内申报一个县级以上课题。积极开展校本研究,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各校要以“一课二讲三研”模式的课例研究推动校本研究,促使教师能有效地把新课改倡导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方式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

3.听课评课不断深化。不断完善上课、听课和评课制度,专任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次公开课,新教师上合格课,中年教师上研究课,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参观、学习、培训的教师上汇报课。学校领导带头听推门课,对听课情况要进行汇总,及时分析诊断。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教导主任不少于40节,其他领导干部不少于30节。

4.建立教师培训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举行中小学教师基本功技能大赛,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四个一”活动,每人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一篇教学论文、上一节研讨课、开展一个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组织新老教师“结对子”,由高一级职称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负责指导1-2名青年教师,通过听课、汇报、交流等进行不少于三年的跟踪指导,作好指导活动记录和青年教师成长记录,不断提高广大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名师。

5.建立送教下乡制度。建立城区学校定期送教下乡、中心校定期送教下村制度,排出送教时间表。要特别加强对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学的帮助和引领,特别加强对村校和教学点艺体学科教学的弥补和指导,努力缩小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四)践行教育评价改革,科学评价促质量

1.建立质量评估激励机制。根据分层次、看起点、比进步的质量评价原则,制定评价细则。力求准确把握课改要求和中、高考改革的方向,找准提升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在保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优质生源,力求高考上线率逐年提升。

2.建立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教师评价机制,将发展性评价与奖惩性评价有机结合。评价指标由教代会讨论确定,要具有操作性,要有利于教师自我管理。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健全经常性的评价机制,激发教师职业热情,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3.建立质量目标奖惩机制。建立质量目标跟踪评价与监控体系,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考核奖励制度。奖励教学质量突出的学校和教师,并在岗位聘任、干部提拔、评优评先上优先考虑。学校在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中排在同类学校最后一名的,校长作书面说明,连续两年教育质量综合评估排在同类学校最后一名的,对校长作组织处理。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3月—4月)

1.成立建设“教育质量提升年”领导小组,制发《关于建设“教育质量提升年”的实施意见》。

2.各学校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建设“教育质量提升年”方案。方案内容和措施要具体,各阶段任务和目标明确,操作性强。方案于5月15日前报我局教育股。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5月—12月)

1.自查自纠。各学校全面客观地分析办学理念与教学理念、管理方式与工作方式、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校园文化与校园环境、教师师德与业务素质等现状,找准问题与不足,分析原因,形成自查报告。自查报告于5月底前报我局教育股。

2.整改提高。各学校对照自查自纠的问题,结合春季期末质量检测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梳理,针对学校管理、高效课堂、教师素质、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理清思路,制定整改方案,完善整改措施,及时整改。教育局将对各学校的整改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通报。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月—2月)

各校对建设“教育质量提升年”进行认真总结。要总结出查找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明确的思路、建立的制度、整改的情况、取得的成效,总结报告于2012年1月报我局教育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教育局成立建设“教育质量提升年”领导小组(见附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股,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校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抓好建设“教育质量提升年”各项工作。

(二)广泛宣传。各校要层层召开建设“教育质量提升年”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工作任务,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增强提高质量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要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领导高度重视、教师乐教敬业、学生勤奋好学、各界关心支持、家长密切配合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责任。局机关实行领导包片、干部职工包校、教研员包学科的工作责任制,开展经常性的教学常规督查。局机关干部职工要深入学校听课,局领导班子每学期听课10节,中层干部每学期听课20节,机关干部职工要主动深入学校听课评课,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对建设“教育质量提升年”的指导和服务,督促学校全面落实各个环节的工作,不断优化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管理。

附件:万源市教育局建设“教育质量提升年”领导小组

组  长:余学海

副组长:张  洪    王  丽    唐  军    邓  洪   

成  员:张顺正    杨介荣    郑章毅    连仕明    刘达波    郭友福 

游正义    胡明凯    冯贵荣    师万林    刘茂元    覃显伟

杨  俊    肖明健    张  钊    许  鹰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股,由张洪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胡明凯同志任副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版块七:承德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

(河北省)承德市教育局  承教职成【2011】3号  2011年4月27日

各县、自治县、区教育(教体、文教)局,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各中等职业学校:

根据教育部“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强化内涵建设,着力提高质量”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为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切实规范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向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方向转变,现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就加强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教学管理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

提高教学质量,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实现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够有效地满足学生个人终身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渠道。加强教学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规程,严格执行教学规程,是学校内涵能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质量是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根本。中等职业教育经过招生规模连续多年的扩大,质量问题逐渐显现,同时,随着学龄人口不断减少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标准的变化和提升,职业教育结构、布局等方面深层次的调整将不可避免,通过质量建设寻求生存与发展,已成为职业学校最紧迫的任务。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职业学校要提高认识,端正思想,更新观念,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进一步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质量提高方向的转变。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1、规范专业设置。严格执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职成厅[2010]9号)规定,学校新增《目录》内专业,必须经市教育局核准并报省教育厅备案。学校开设《目录》外专业,必须进行专门调研论证,经市教育局核准、省教育厅备案后试办,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2、规范教学计划。学校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要求,结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制定所开设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并经市教育局审批备案。全市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的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原则上统一实行三年学制。经批准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是学校安排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动。学校可根据本地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修订,调整和修订的教学计划应及时上报市教育局备案并说明原因。对国家暂未出台的专业或学科教学大纲,各校可参考相关资料,结合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学校每三年将实施性教学计划和相应的教学大纲更新、修订和完善意见上报市教育局。学校新开专业必须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经审批备案后方能招生。教学计划内所有课程必须有教学大纲(包括实践技能课)。市教育局对学校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指导与检查。

3、规范课程设置。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是完成中职教育目标的基础工作和重要保证。学校要按照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制定课程设置方案,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技能必修课程课,确保学生校内学习时间达到教学计划规定要求。各门课程教学的安排顺序,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各门课程的教学时数。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中应设立选修课程,其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4、规范教材管理。学校实施学历教育要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06]80号)、《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司函[2008]6号)及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选用教材。德育课教材必须使用国家规划教材。文化基础课教材原则上使用国家规划教材,并使用国家规划教材出版单位组织编写的相关课程的教辅读物。专业课教材使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规划推荐的教材。各校编写的校本教材需报市教育局审定备案后方能使用。每学年度各校要将选用教材的信息情况报市教育局备案。各校要公开和公示教材选用的情况,坚决杜绝盗版教材进入课堂,切实维护中职学生的学习利益。

5、规范教学组织管理。学校要按照《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冀教职成[2008]10号)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强化教务部门在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作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形成教学管理工作有计划、有制度、有组织、有过程、有落实、有记载、有督导、有评价、有总结,将规范管理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各学校要把专业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立足本地,面向周边,紧紧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特色经济以及京津周边地区技能型人才市场需求,根据全市专业布局规划,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中长期规划,重点建设2-3个主干专业和相关外延专业,并从投入保障、教学环境、师资队伍、课程教材、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制定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的年度实施计划,着力打造自身的骨干、特色专业,树立学校办学品牌。 

2、加强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加强实践教学管理,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加大投入,建设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能满足重点专业教学需要的高水平实训基地。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合理制定专业技能训练纲要,建立和完善实训实操制度,聘请行业、企业专业技能人才兼任实训指导教师,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积极推行“双证制”,凡与现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对应的专业,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鉴定;凡与现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邻近的专业,也应积极组织参加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鉴定。

3、加强顶岗实习指导和管理。顶岗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校要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教职成〔2007〕4号)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要成立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科学制定实习计划、大纲,建立健全学生实习管理档案制度,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学校必须与实习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实习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从2011年6月开始,全市实行学生顶岗实习备案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遵循职业教育办学特点和规律,通过开展教学领域校企合作、校企一体建设,推进课程改革,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创新,鼓励支持国家级重点校开展“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与试点工作。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深入开展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促进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

5、加强职教教研工作。加强对职教教研工作的组织领导,依托骨干学校建立市级专业研究中心和学科中心研究组,统一制定指导性教学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市级教研活动,促进和加强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鼓励和支持学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学校主要领导要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创造条件,要身体力行,直接参与校本教研,努力成为校本教研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服务者。要通过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和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为全体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平台。

四、加强教学工作组织领导

1、明确管理体制。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制,要健全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职能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2、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学校要根据国家、省教育教学管理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和不断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用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3、建立教学督导评估机制。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督导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大教学质量监控力度,形成科学、合理、有序的质量竞争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在评先、评优以及分配制度改革中要突出教学实绩,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人人重视质量,师生参与管理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督导评估的导向激励作用,促进学校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工作检查评估细则,市教育局每年组织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检查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评先、评优和项目支持的重要参考依据。

教学质量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等职业学校要给予高度重视,根据本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和办学效益。                    

版块八:沁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

(河南省)沁阳市教育局  沁教文〔2011〕139号 2011年8月25日

各中小学、二级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以及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我市教育工作发展方向和目标,找准推动全市教育工作更好更快发展的着力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全力开创我市教育工作新局面,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目标,加压奋进,进一步增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充分认识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近年来,围绕“河南领先、全国一流”的教育强市目标,我市大力实施“学前规范化、小学特色化、初中优质化、高中品牌化、大学产业化”发展战略,从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入手,多举措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多层次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多元化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全市中小学校发展态势良好,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先进县(市)、河南省职教强县(市)、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市。今年,我市高招本科上线首破3000人大关,二本、三本万人上线率居焦作市第一名;初中教育质量喜获焦作市第一名,这些成绩,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深入了解人民群众对提升教育质量的新需求。我市教育取得了新成绩,站在了新起点,也面临着攀升新的高度和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一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人民群众对子女的成才观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并且逐步把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放在了教育的首位,但现行的评价制度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二是在育人方式上,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现象仍然存在,德育目标空洞,德育工作缺乏有效载体,体育、美育工作很多还停留在“课程表”上,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艺术素养,身体素质令人担忧;三是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实现基本均衡之后,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差异,已经成为制约城乡义务教育进一步优质、均衡的关键“瓶颈”;四是新课程改革仍然存在误区,不够系统和彻底,缺乏持续的发展体系。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用更广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目标、更先进的理念、更精细的管理来推进和解决。

3、进一步明确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目标:全面落实“人才兴沁”战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培养“身心健康、气质优雅、素质全面、个性突出”的中小学生为目标,把培育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习惯做为根本要求,构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坚持德育为首,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健全质量监测体系,探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巩固和发展教育新成果,努力打造“河南领先、全国一流”的教育强市。

二、突出重点,找准抓手,着力构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

4、以礼仪教育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各校要以“在家要做好孩子,在校要做好学生,在社会要做好公民”为目标,广泛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持续培养学生“知礼、懂礼、行礼”的礼仪习惯。在校园环境布置中,要充实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认真编写符合各个年龄段的礼仪校本教材,每周固定课时讲授礼仪知识;组建礼仪示范小组,利用集会、班会等时机,进行礼仪表演,示范带动;定期召开以“礼仪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加强学校“礼仪文明岗”建设,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学校积极帮助、指导家长掌握文明教育子女的方法,家校形成合力,让学校礼仪向家庭礼仪延伸;采取模拟出行、购物、接待、观看演出、帮助他人等社会常见场景的方式,创设让学生熟悉社会生活的各种条件,掌握社会礼仪,促进学校礼仪与社会礼仪的接轨。要坚持开展评选“礼仪之星”“礼仪示范班”“礼仪家庭”等活动,适时予以表彰。

5、以长跑活动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各校要认真落实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和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的精神,严格按照《沁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育活动的通知》要求,突出体育、艺术教学工作的地位。要把学生长跑活动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活跃校园文化的重要切入点,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活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每天要达到1000米,初中生每天要达到1500米,高中生每天要达到2000米。要实事求是、因校制宜,积极为学生创设长跑的氛围和条件,紧紧抓住春、冬季适宜长跑的季节特点,制定周密的训练计划,利用体育课、大课间、运动会等平台,展开竞赛和评比活动,提高学生热爱长跑、主动锻炼的积极性。要建立学生身体素质项目数据库,及时做好录入、统计工作,形成科学有效的身体素质监测体系。

6、以课堂改革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各校要坚持不懈地借鉴、学习、实践、研究“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改革模式,进一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生为本,把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作为推进课改的重点,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作为课改的目标,真正发挥教师“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的作用,加大对教材、课标的研习力度,不断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能。同时,以推进课堂改革为切入点,围绕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进一步改革评价方式,强调教师成长,关注学生发展,重视以学定教,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

7、以评价改革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各校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要以对学生的发展性、激励性评价为原则,把身体素质、个性特长、行为习惯、认知能力等方面纳入到评价范畴中,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构建有效的评价载体,创新评价形式,利用成长袋(卡)、综合素质报告书(评定手册)、天天成长课等平台,让学生看到进步,感悟成长。各校要组建各类兴趣小组、社团,并积极为这些集体活动提供场地、时间、经费保障,用整体评价兴趣小组、社团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主动加入这些团队,丰富阅历,历练能力,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领导,扎实工作,确保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8、进一步创新教育理念。坚持把创新教育理念作为发现教育领域问题、解决制约素质教育提升的有力支点。要用“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弘扬“科学引领、求实创新、埋头苦干、勇争一流”的沁阳精神,统筹各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围绕政策搞创新,立足实际搞创新,瞄准目标搞创新,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干”字当头,积极探索推进学校管理的新措施,促进办学水平提升的新方法,引领教育发展的新路子。

9、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坚持把转变教育思想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基础。各校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新机遇,认真学习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和教育会议精神,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奋斗目标,转变教育观念,突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核心地位,要把培育什么样的人、怎样培育人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宗旨,找准礼仪教育、长跑活动、改革评价、课堂改革等推进素质教育的抓手,创新管理方式,工作求真、求细、求实,坚持走内涵发展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形成富有生机活力和鲜明特色的学校教育格局。

10、进一步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坚持把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继续以打造一支有思想、会管理、能坚守、出成绩的教育家式校长队伍为目标,积极搭建校长理论学习、作风建设、治校治学的平台,提高“校长说校”、“名校长思想研讨会”的层次,丰富“校长读书沙龙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加大校长培训力度,加强校长队伍梯次型人才库建设,建立健全“质量末位淘汰机制”,充分调动校长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增强校长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形成不断进取、创先争优的良好竞争局面。

11、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坚持把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要深入了解新形势下教师队伍发生的新变化,表现出来的新特征,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位,通过开展评选“十佳班主任、十佳教师”、成立名师工作室等一系列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稳定教师队伍和教学秩序,增强教师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的能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开展集体备课、赛课等教育教学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国培”、“省培”、校本等培训,让教师熟悉课标、教材,掌握教法,提高授课艺术和水平,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通过开展以“读书”为主题的沙龙活动,通过读书、研讨、反思,起到“静下心教书、潜下心育人”的促进作用,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12、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精细化。坚持把推进学校管理精细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要树立管理精细化意识,把管理精细化贯穿学校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措施,制定管理精细化的标准,狠抓“精”“细”“实”,实施责任承包,做到人人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实现学校行政、教学、德育和后勤等“条块化”管理的精细化,促进学校规范、内涵、特色发展。

13、进一步创建特色品牌。坚持把创建特色品牌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继续深入推进“高中品牌化、初中优质化、小学特色化”工程,把创建特色与历史文化传统、现代教育重点、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有机融合于学校各项常规管理、教学管理、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科学确定特色项目,准确定位特色目标,精心制定创建规划,通过编写校本教材、推进特色课程化等措施,用特色品牌建设来引领和推动学校质量提升,走个性化、特色化的内涵发展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分别那年实施? 邢台市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意见指出 《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财务部门管理职能、规范经济核算与分配管理的规定》文件内容是什么? 关于“北大青鸟”的教学质量 为什么淮安艺校用一个小学文化的演员做教学校长?教师流失,教学质量下降、管理混乱、学校濒临倒闭 关于加强建筑垃圾排放管理通知 请问哪里可以找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xxxx工作的意见 应该怎么译成英文?? 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的效力问题 《关于加强金融机构个人存取款业务管理的通知》第五条废除了吗?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求东莞市《关于加强农村居民住宅公寓建设管理的通知》 该如何加强兼职律师的管理! 求关于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的文章 市教育局的网站是多少? 2005年年底全总出台的《关于加强乡镇(街道)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有知道全文的吗?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的内容是什么? 沪建建管( 2004 )第 113 号《关于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意见》 有谁知道<<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意见>>的内容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涉及农民工权益案件审理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意见》全文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涉及农民工权益案件审理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意见》全文 天津现代职业学院的教学质量好吗,环境好吗;河西区的教学与红桥区哪个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