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同人 足坛巨星txt:裹挟物质与理想的矛盾 去留之间青春何处安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14:35

    全世界最快乐的城市,一定不是大城市,这或许是个真理。但,人们依然愿意受尽背井离乡的孤独与痛苦,一头扎进陌生、拥挤、甚至有些凶险的都市丛林,“重返北上广”的年轻人把这种感觉归结为沉甸甸的两个字:梦想。

    2010年,因不堪忍受北京、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高房价、高消费,一批外省青年选择“逃离北上广”。口号言犹在耳,2011年,年轻人又驾着“梦想”原路返回。所不同的是,这一次他的其实并非底气十足。

    “留在这里,有生存感,没有生活感;回到老家,有了归属感,却丢了奋斗感。”一个1989年出生的男孩在逃离和重返之间的“经验”,说得同龄人泪水涟涟,他们形容自己的状态是:“无根的青春”。

    有人说,“重返北上广”也好,“逃离北上广”也罢,好似一场赌博,对赌双方是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和蓬勃发展的城市,结局是:年轻人输掉了青春,而城市依然年轻。

    这是一道城市选择题,裹挟着物质与理想的矛盾,“北上广”仅是缩影。

    在上海,最让张桃受不了的是,在这个拥有23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她却感觉“无比孤独”。

    张桃回上海了,这一次回来如同五个月前她离开时一样决绝。“受不了老家的工作状态,我要在上海重新找工作。”她计划利用春节长假,在上海找好房子,并为开春的求职黄金季作准备。

    七年前,她从安徽一座二线城市考到上海一所“211”高校,就读英语系。彼时,她是乡里乡亲间的“红人”。“每年寒暑假回家,总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我是从大上海回来的’!”说这话时,张桃刻意把“大上海”中的“大”字加了重音。她说,在她父母生活、工作的那座小城,人们对上海的认识,等同于纽约、东京等电视、电影中看到的国际一线城市。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用数字把城市分成三六九等,北京、上海、广州被称为“一线城市”,重庆、天津、深圳等等又被称为“类一线城市”。“一线城市”不仅人口规模最大,经济也趋向和世界经济高度整合。

    “你在上海经历的,可能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谁不想和世界的走势产生共振?”张桃说,北京举办奥运会、上海举办世博会、广州申办亚运会,就是和世界产生“共振”的机会,身处其中任何一个城市,都令人激动。

    或许诸多年轻人的想法跟张桃类似,他们如潮涌般拥向“北上广”——考那里的大学、在那里就业——“北上广”也是教育资源的高地。不过,在度过了与城市邂逅的短暂“蜜月期”,这群年轻人发现这些城市只是“看上去很美”。

    “这里交通很堵,东西很贵,到处都很挤,不像老家。”张桃的感觉,和许多外省青年类似,在他们口中,“北上广”总是“别人家的城市”。

    在上海,最让张桃受不了的是,在这个拥有23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她感觉“无比孤独”。

    2007年大学毕业后,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10多平米的老公房,一来,在上海实在“人生地不熟”,就挑了学校附近的房子;二来,她也看重学校附近相对较低的“CPI”。她没想到,这个决定此后竟给她带来莫大的安慰——

    大学毕业后,她开始“两点一线”的生活。她所任职的一家世界500强公司位于上海城郊,每天有班车往返市区。“大公司的优点是班车会在城市的好多角落设有上下车点,你基本上不用搭乘其他公交工具;而坏处是,你的生活圈更小了,连吸吸公交车上的生气都没机会。”每天,张桃除了上班时能和同事说些话,回到家就只有一个人,每当感觉“孤独得要死”时,她会跑到一街之隔的“母校”,捧本小说,随便坐进一间自修教室。

    “你在那里肯定读完不少小说。”我说。

    “没有,大部分时间坐着坐着就趴在课桌上睡着了,还睡得特别香,好像回到大学的时候。”张桃说,在家里一个人特别压抑,有时候晚上会失眠。

    孤独,是几乎所有外省青年的共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