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dcim文件夹:为民职教 兴业职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34:30

为民职教 兴业职教

——刘卫东校长的文化治校策略

陶继新

  刘卫东,男,1966年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获“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兼任济南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第一届理事长。1985年参加工作,1999年任济南历城职业中专校长以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高举“职教为民——面向所有民众、职教兴业——服务所有产业”旗帜,以“建工厂化学校,办真正的就业教育”为基本理念,着力打造“实训基地、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校园文化、资源共享”六大品牌,使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005年全国职教会召开以来,职业教育发展迎来难得的机遇,可以说中央推职教、全国办职教、各地兴职教。这给职业教育工作者带来更多的责任与思考。职业学校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无疑要关注学生的“入口”与“出口”,但这种可以量化的东西,往往受学校文化建设的制约。这一软件建设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学校的发展。

  刘卫东认为,成熟的文化就是单位人的“DNA”,就是做人行事的“操作系统”。文化的成熟度决定着师生的幸福指数,也必然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前景。成功的学校文化就是要把历城职专建成“和谐之校、温馨之家、友爱之园”,使老师身心舒畅,干劲充足,使学生健康成长,蓬勃进取。

  多年来,刘卫东倾心于历城职专的文化建设,传承与创新并重,吸收与独创交融,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拉长“文化链条”,处处体现,时时感知,使全体师生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办学方向和培养方向是文化建设的参照维度

  思想决定行动。成功的校长都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并且在事业发展中始终保持着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头脑。他们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善于把各种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引领着学校的发展方向。

  刘卫东认为,市场化的办学方向和职业化的培养方向,是确立正确办学思想的两个重要参照维度,一个讲宏观——要办成什么样的学校;一个讲微观——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遵循市场规律,学校要有相应的机制与环境。按照职业要求,培养要有相应的方法与氛围,两者目标必须一致。正是基于此,刘卫东提出了一系列使学生成长与市场需求之间产生良性互动的办学新主张——

  市场需求就是办学方向,岗位要求就是质量标准;市场是我们的坐标,学校是我们的依靠,学生是我们的上帝。不论过去、现在、未来,都要定位于服务,这是我们制胜的不二法门。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生计教育、饭碗教育;建工厂化学校是载体,育技能型人才是目标,办真正的就业教育是责任。

理念、资源、机制、机遇是文化建设的必备条件

  刘卫东认为,校长办学思想的形成,除了把握两个维度外,还要注重四个要素——理念、资源、机制、机遇。这是学校不断发展的必备条件。

  一、理念引领是前提

  校长的理念引领是办学的灵魂所在,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引擎。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的旗帜,是师生的期盼。提炼办学理念必须考虑两个概念:学生和市场。刘卫东有这样一句话常挂在嘴边:“为学生找工作,向市场推人才。力争使校门与厂门零距离,培养与使用无缝隙。”所以,近年来,历城职专从找准结合点入手,始终以“为民”与“兴业”为己任,大胆实践“工厂化”办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标准,立于实,求于高,践于行,日渐壮大,实至名归,成为省城职教的一个品牌。

  2007年10月,在中央教科所为验收历城区“农村教育城市化”特色项目而举办的校长论坛上,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刘卫东即兴发言阐释他的办学思想,虽仅15分钟,却是精彩纷呈。教育大家陶西平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刘卫东是专家型的校长,说学校是“农村教育城市化”的典型。

  二、资源整合是重心

  资源整合能力表现在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等资源的最优效能。几年来,学校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抢抓机遇,从2000年前后的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主,发展到今天的以数控机电为主打专业,使得学校能够长足发展,并保持永久的活力。中国要成为制造业大国与强国,搞数控专业培训无疑是一个机遇。学校恰恰紧紧抓住这个机遇,随时调整专业,教师及时转型,并迅速地成长起来。

  在资源整合中,人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学校持之以恒地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按照“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走过了一条从“三个强制”到“三个自主”再到“两个常态”的路子。“三个强制”是:2000年始强制各专业间年轻教师的流动;2002年强制考技能证;2003年干部教师强制下企业实践。“三个自主”是:自主选派教师到大企业或高等院校深造,走专业化成长之路;自主招聘企业技工,采取高水平带动战略;自主开发校本课程,采取名师带动、技能比武等措施。“两个常态”是:思想认识与行为习惯的常态,即老师们明白了职校到底该怎么办,教师到底该怎么当,学生到底该怎么培养。实招练实技,实干见实效。在2006年的济南市第一届技能大赛中,历城职业中专教师以显著实力创造佳绩,其中数控机电类五个赛项,该校获三项第一、五项第二,数控更是包揽了前六名!另一方面,学校坚定不移地将学生利益放在首位。刘卫东认为,人才培养是办学的第一要务,学生质量是发展的“定海神针”。充分利用学校一流的硬件环境,开动脑筋,找准学生参与的结合点,调动学生情绪的突破点,激发学生兴趣的生成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有用人才。

  三、机制创新是保障

  抓住机制就等于抓住“牛鼻子”。刘卫东认为,机制的形成与作用有三个显性指标:确立工作规范,影响前进速度,决定发展效能。好机制必然有好规范、好速度、好效能,因此,机制优化是一篇重要文章,而持续创新则是解决之道。所谓活水、活路、活力、活气象,围绕一个“活”字,是机制创新的关键。

  在干部管理机制上,刘卫东提出了12字准则:有思路,带头干,会协调,能包容。言简意赅地讲明了一名合格干部的必备素质。

  在班级管理上,他提出12字行动准则,即多倾听,搞活动,讲故事,抓典型,是对学生管理工作要求的具体化。

  “多倾听”要做到全体性、针对性。倾听使学生拥有了更大的发言权,既面向所有的学生,又不忽视个体的差异存在。“搞活动”要做到参与性、主题性。活动中的教育更自然,要使所有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每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教育主题。“讲故事”要做到理论性、艺术性。动人的故事情节能启发学生的思考,蕴含着教育的哲理与趣味。“抓典型”要做到及时性、引导性。正确的典型会使学生自然去模仿,所以要善于发掘,及时发现,放大学生身边教育资源的作用。

  在学生培养机制上,他提出“333创业计划”、“拼盘理论”等,其要义在于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四、抓住机遇是关键

  抓住机遇就是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历城职专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抢抓机遇的结果。持续的机制创新、适度的规模扩充、及时的专业调整,还有国家项目的争取等,都为学校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长的行动纲领。刘卫东起初提出“抢”抓机遇——实力不行,“抢”到一个是一个,后来转化为“强”抓机遇——有点实力,机会不容错过。“抢”与“强”一字之差,学校面貌的改变见证的是心血的付出。再发展到“创造”机遇,由开始的被动转化为现在的主动,由受制于人发展到主动出击。到今天,历城职专正尽情地“享受”机遇。济南市第一个10000平方米数控实训中心的建成足以说明了这一点。刘卫东把实训中心比作“助推学校飞速发展的动力总成”,有了它,学校不仅在2006年顺利地拿到两个国家项目(500万元),而且成为全市职业教育有关领域标准的参与者、制定者,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不可替代的引领者。为此,济南市政府奖励学校资金100万元,历城职专成为整个济南市最高奖项获得者。2007年4月,历城职专又牵头组建省城首家职教集团——济南市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成员包括众多知名企业、各兄弟学校,难能可贵的是内蒙、青海等十几家当地职校也自愿加入,影响力可见一斑,进一步确立了历城职专在山东职教界的龙头地位,为更好地发挥优势带动作用搭建了更为宽阔的平台。

职业化是文化建设的关键特征

  市场经济需要职业化人才。职业化是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关键特征,否则不叫职业教育。为此,学校围绕“建工厂化学校,办真正的就业教育”的基本理念,在职业化打造方面着力实施“531”工程。

  一、提炼五个要素

  历城职专围绕职业化打造正在进行着深入探索。校长刘卫东说,这个探索将是长期的,就目前来说,要抓住最根本最核心的东西,经过提炼就是五个要素:校徽、校训、校风、学风和学校基本价值追求。

  1.校徽:一个学校的典型象征

  历城职专的校徽以精美的外圆暗合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和为贵”,传递的是和谐、构建和谐之校的理念;齿轮代表工厂化学校、机电数控专业;内部充满动感的台阶预示着学校从小到大,从低到高,走向广阔、走向卓越的历程。

  2.校训: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校训,是历城职业中专独具的,表达的是学生入学之初的典型缺失以及企业对职工的最基本要求。学生入校后的许多第一次肯定是做不好的。学生走出校门即上岗,第一次必须加工合格的产品,否则被淘汰。要确保学生将来成功就业,必须在校内养成“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习惯。

  3.校风:手比头高,路在脚下

  手代表拥有技能,头代表脑力劳动;手是万能的,可以用手书写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用手书写自己的未来。这样的校风给本无自信的学生一种自信。做不了白领,可以做金牌工人、高级蓝领。这些都可以用手创造出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会这种踏实做人的基本品质,就可以走出一条通往辉煌的大路来。

  刘卫东说,校训和校风的含义,对学生和老师开启职业生涯都至关重要,可以说决定着每个人的成败得失,所以师生认同感非常强。基于此,刘卫东又及时推出了一个“2040”职业生涯践行规划。20指20年。学生刚参加工作差不多是20岁,从工作的那天起就要牢记校训“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否则将被淘汰。学生要坚守校训20年,不得懈怠。20年之后,人到中年,四十不惑,“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一种习惯,确保工作无误。40指40年。学生刚参加工作差不多是20岁,加40年是60岁,已到退休年龄,即一般意义上职业生涯的结束。40年中秉承“手比头高,路在脚下”的信念,不忘用手创造,全靠两只手吃饭,爱岗敬业,扎扎实实走好人生路。

  4.学风与教风合二为一:同学同做,同做同学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师生互信,课堂互尊,同学同做,同做同学,源自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又特别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需要。刘卫东有一句俗语,叫做:“人生在勤,技能在练。”练的过程最需要师生共同参与。

  5.校园文化的基本价值追求:“校园精神一二三四”

  “校园精神一二三四”即一个主题,两种成长策略,三种借鉴,四个学会。

  一个主题:诚信做人,技术立身。要求师生先做人,后做事。

  两种成长策略:教育应当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为此,学校提出了教师与学生成长的两个16字策略。

  教师成长16字策略:协商共研、积极负责、服务学生、发展自己。前8个字是讲工作态度,倡导协商合作,主动负责;后8个字是讲工作定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职责首先定位于一种服务,在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服务于学生的过程即发展自己的过程。

  学生成长16字策略:感受大气、整齐划一、学会崇拜、脚踏实地。前8字在于从宏观角度为学生创设大方大气的校园氛围,行动快静齐,处处争第一,大而有形,多而有序。后8字从微观角度把握,让学生首先学会崇拜自己,在崇拜中积累勇气,提升自信,将来干工作则要脚踏实地,把每一件小事做好。

  三种借鉴:借鉴军队文化中令行禁止与坚毅刚强的作风,借鉴企业文化中严谨细致与团队合作的作风,借鉴农村文化中憨厚正直与吃苦耐劳的作风。工农兵是社会的主流,学生来于此、去于此,因此用主流文化来影响学生,不但是完全应该的,而且也使文化变得并不神秘,通俗易懂。

  四个学会: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关心灌输的是感恩教育,感恩父母,感恩他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则侧重于回报教育,回报他人,奉献社会。

  二、实现三个对接

  “三个对接”即育人理念与企业用人理念对接,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对接,评价标准与企业质量标准对接。三个对接是个统一体,缺一不可,否则就是空谈。其中的环境对接更是一篇包含软硬件两方面建设的大文章。为此,从软的方面说,历城职专提出五个合一的概念,即学校—工厂、课堂—车间、教师—师傅、学生—学徒、作品—产品合一。脱下校服换上工装,精神面貌大不一样;机器一开边学边练,真实有趣陶醉其中。从硬的方面讲,历城职专遵循“有规模、上水平”的基本思路,2006年建成了面积达11000平方米的高水平数控实训中心,总投资3000余万元,包括高配置加工中心4台,各种数控机床设备400台(套),安装有西门子、法兰克、华中、广数等4套操作系统。按照“专业性、教学性、生产性、共享性”的要求,坚持走“校企对接、产教并举、半工半读、学做合一”的路子,生产和教学场面形成规模化,运行与管理模式做到规范化,工厂化的学校、人文化的车间有机融合,充满活力,繁忙而有序。

  三、达到一种植活

  植活即由形似到神似,让职业感外显于形,内化于心。这种植活的效果,靠的绝不是语言的华丽描述,而是企业对学生素质的认可度,是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满意度。两“度”一体取决于学生的职业化程度。日资企业柯美(上海)公司近年来多次录用历城职专的学生,2008年10月将上一条流水线,急需一批技工,公司人事部门多次向历城职专提出要求,为表诚意,公司中方经理诸振宇先生更是在百忙中,专门飞到济南与学校洽谈,并承诺每录用一名学生,要付给一定数额的培训费用,以感谢学校多年来向公司输送了大量业务骨干和熟练技工。企业给学校付费用工,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历城职专做到了!济南国际五金机电城张雪中总经理热心公益事业,连续考察八家院校之后最后来到历城职专,仅座谈60分钟,在校食堂便餐一顿,就毅然决定无偿给学校投放20万元的设备,并选派企业技师举办技工培训。他的理由很简单:学校办得像样,我很放心。

平民风格是文化建设的本质属性

  温家宝总理说,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要培养孩子们,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们,能够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门本领,使他们长大以后能够有自己的职业。

  在与刘卫东接触的时间里,他的平民情结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他生长于贫苦家庭,本来就属于平民,因此,让老百姓的孩子在历城职专接受最好的职业教育是他的责任。

  一、尊重平民

  尊重平民,就是尊重学生。刘卫东认为,校长就是第一服务员,第一服务的对象就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需求。每一届新生的第一次校会,刘校长一定主持,他声情并茂的演讲常常赢得学生的阵阵掌声。他不但直接参与学生管理,而且还向学生郑重承诺:有问题直接找校长。

  记者采访刘卫东时,恰逢他午餐值勤,他打好饭菜找个餐位坐下,几个同学立刻围拢过来,师生边吃边聊,甚是随意。校长平和话语中透着关切,学生轻松表情中含着敬重。真是难得的一个师生感情交融的场景。

  刘卫东常对老师们说,尊重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在学生面前做一个真实的自我,只有真实的,才是可爱可敬可以影响学生的。

  二、关注平民

  “吃得起是一种尊严,买得起是一种权利”是历城职专餐厅的经营宗旨。刘卫东认为,关注平民首先要关注学生生活。学校餐厅从来没有对外承包,而是实行学校集体管理,饭菜由自己的师傅做。坚持每天提供免费咸菜、免费汤,常备5角钱的低价位菜,确保每个学生最低消费。同时,每年拿出近30万元的经费补贴贫困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辍学。在餐厅、公寓、实训中心设立勤工助学岗,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解难助学。

  2006年6月17日,首批青海西宁职校54名学生入读历城职专。时值炎炎夏日,西部学子有近半脚穿棉布夹鞋。刘卫东校长看在眼里,酸在心里,当即派人购20双凉鞋发给学生。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面对校长深深鞠下90度大躬!

  三、理解平民

  平民风格体现的是一种简约。“好说、好懂、好记”是历城职专文化建设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所有表述老百姓一听就明、一看就懂、一说就会。这也是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所要求的。由于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深奥了就不明白。如“学做人、有技术、好就业”、“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等等文化表述既浅显易懂,又旨意高远,真情流动。

  刘卫东说,历城职专发展的根基在于万千个农村家庭的信任与热望,一批批家长送子求学练技能,是历城职专兴旺发达的坚强拥趸。因此,对平民的尊重、关注与理解,就是对事业的准确定位与热切追求。

注重爱与细节是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陶行知说,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刘卫东也总是把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并在老师中间推而广之。

  刘卫东认为,在职业学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会“用爱思考”是唯一有效的学校管理方法。因为学生有其特殊性:第一,文化课基础很差,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公式、基本结构,“基本”不知。第二,自控能力极差,坏习气比比皆是。比如懒惰,基本不动脑筋思考。涣散,基本不懂得服从纪律。自私,基本不知道关心别人。自卑,基本没有自信等等。懒惰涣散是表现,自私自卑是本质。第三,家庭情况大多不好,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第四,有少部分学生受不良思想影响较深,游走在危险的边缘。这就要求教师用爱滋润饥渴的心田,用爱开启封闭的肺腑,用爱包容无知的嬉闹,用爱演绎亲情的呵护。

  刘卫东在与学生广泛交流中,深刻分析学生的现状与特点,提出学生教育的“六个环节”,以期对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工作有一定指导与启发:一是定位,允许犯错;二是责任,及时发现;三是态度,沟通了解;四是策略,合理疏导;五是方法,帮助改正;六是规律,循环往复。这六个环节体现的是爱在点滴、无微不至的情怀。这是教育的本原。

  多年来,刘卫东倾尽全力要把历城职专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爱的乐园”。他说,爱的教育首先要有爱的共识,因此,2004年的教代会上,他就向全体老师发出号召:

  第一,有爱要有好风气。全体师生都应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学校的荣誉,从自身做起,充满爱心,富有激情,开放包容,团结进取,用我们的健康人格营造一种风正、气顺、心齐、劲足、干事、创业、谋发展的舆论环境,建设和谐之校、温馨之家、友爱之园。

  第二,有爱要有好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发展。偌大个学校,要管好实属不易。其实就是个责任心的问题,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态,不需他律,全凭自觉,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就像自家过日子,人、财、物各归各处,精心精致,肯定越过越红火。

  第三,有爱要有好机制。机制创新是一个重要课题,它需要自身不满足于已有成绩,有勇气主动打破现有平衡,在进程当中不断调整新空间。

  第四,有爱要有好心态。全体教师必须形成共识:教学是一件需要用生命去做的神圣事情,我生存我就要忠诚于教育事业。今天我来做教师,首先做个明白之师,明白自己的责任,明白自己的素质,明白自己的学生,明白自己的教学效果。

多元融合是文化建设的境界追求

  大气、稳定、优质、独特的文化促进了历城职专的快速发展,实力与日俱增,声名远播四方,以“多形式合作、多领域发展、多民族汇聚”为特征的多元融合文化,成为历城职专又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多形式合作

  刘卫东认为,校企合作是学校办学实力的试金石,是学校办学活力的风向标。他说,历城职专已有9种不完全合作模式,这是艰苦努力的结果。今后还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接市场,以更加灵活的机制服务企业,以追求卓越的胆识破神秘、闯禁区、走新路、迈大步,在不断探索中壮大办学实力,凸显办学活力,提升服务功能。

  校企合作的9种不完全模式——

  “2+1”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实训,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并过渡到就业。

  “企业冠名班”模式:以学校培养为主,较多参照企业要求,学生毕业时由企业择优录用。

  “工学交替”模式: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生毕业后优先到企业就业。

  “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参与选拔组建,学习内容完全按企业要求进行。

  “双定生”模式:招生即就业,“出口”决定“进口”,实训、师资基本由企业解决,体现全方位参与,企业也成了育人的主体。

  “办企入校”模式:企业在“车间式课堂”组织产品生产,并负责教师的技能培训,安排学生顶岗实习。

  “企业自主培训”模式:由企业提供完全的实训设备、师资、教材,企业自主组织教学活动诸环节。

  职业资格认定模式:与劳动、安监等部门合作,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

  职教集团模式:校企在此平台之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单纯是个案的解决,更为主要的是关于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的规划与战略的选择。

  二、多领域发展

  历城职专与省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合作,成为山东省数控机电师资培训基地,并于2007年暑假成功举办了第二期培训班;实训中心已经按产业化模式运作,走产教并举之路,教学链对准产品链,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助力新农村建设,带着感情,不遗余力地做失地农民培训工作,把职教办到社区街巷、办到田间地头、办到生产现场。刘卫东说,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责任与使命。近三年来,培训转移农民工近2000余人,同时,在济南市率先开展农民高级工的培训。

  三、多民族(地域)汇聚

    历城职专发挥优势带动作用,帮扶薄弱学校发展,先后拉动了济阳、武城、鄄城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尤其是积极响应西部开发战略,与青海、内蒙、新疆等地合作,学校扩展到14家,来历城职专就读的学生已超过600人。开放办学,资源共享,西部学子的纯朴善良、好学上进与东部校园的先进设施、超先理念有机融合,藏、回、蒙、汉、土家、撒拉等多民族的校园处处温馨和睦,创建了山东职业教育的民族乐园。

  刘卫东校长的办学思想已经和学校的文化建设融为一体,日渐成熟的文化已经成为助推历城职专发展的活力之源。2007年5月28日,周济部长在对历城职专进行全面考察后动情地说,中央发展职业教育的很多想法,在这里得到了落实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