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波悍马ha08说明书:毛泽东的诗词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46:39
毛泽东的诗词赏析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传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怀着自豪地心情,理性而平静地评价着长征,长征是庄严而神圣的北上抗日宣言,长征是红色地宣传队,它使十一个省感受到了红色的影响,长征表面上看是红军削弱了,但事实上是通过长征,红军不仅没有削弱相反是壮大了;所以红军是播种机。长征是跨越种种障碍,克服各种艰难的远征;红军最终克服了艰难取得了胜利。这就是***对长征的评价。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评,***七律-长征的诗歌与书法手迹。
  通幅作品,胆气逼人,其行笔如当年腾细浪,走泥丸。该手迹写于一九六二年,当时中苏关系十分紧张,又缝自然灾害,国际上又掀起一股***浪潮,中华民族正面临各种困难,最需要呼唤长征不怕难的精神,于是***重新抄写了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人开门见山,直言红军的远征精神“不怕难”,即不怕敌人地围追堵截,不怕万水千山的重重叠障,不怕爬雪山、过草地;不惧饥饿、寒冷;不畏死神之威逼。从重写墨迹也能感受到,诗人开头几字,写得非常凝重,足见这“难”字份量之重;直到“万”字,那“难”字的阴影方从诗人手指划过;至“闲”字,诗人心腕顿通狂逸使然。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多则如细浪,乌蒙少则如泥丸;诗人那如庄子《逍遥游》似地对比、夸张、想象能力,在此得到了绝妙的发挥。他把红军“不怕难”的崇高精神扩展到无限,红军巨大的形象,如《逍遥游》之鲲鹏;“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化而为鸟,其名曰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五岭”为五座山岭,“乌蒙”为一座山岭,然而这些如海一般的苍山,在红军脚下不过如水中腾起的细浪,尘土中滚动的泥丸。诗人令群山的缩小,就是对红军“不怕难”精神的放大。用庄子之言语之,则红军的脚不知其几千里也。这是诗人自“从头越”以来,那“自信人生两百年”的自信度,再一次得到升华。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长征“不怕难”的脚步声中得到呼应。这里最妙不可言的是以“腾”、“走”二字,四两拨千斤,于动态中把群山变成了“细浪”和“泥丸”,这是诗人和哲人溶化为一的神奇的智慧。再从墨迹品其味,从“五岭”到“铁索寒”,诗人笔墨已完全放开,笔随意转,墨任情推;其中“腾细浪”、“走泥丸”与词意的“五岭逶迤”、“乌蒙磅礴”在用笔结体上都有疏密,轻重,跌宕起伏,恍若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四渡赤水之玄机纵横于迹间,行书与草书间杂,象形与写意并举。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清同治二年(1863)太平天国赫赫有名的翼王石达开,率十万大军西征来到金沙江,大渡河,结果因渡不了江,过不了河被清军围困全军覆灭。当年蒋介石见红军重走石达开老路,高兴得象个孩子,居然在成都准备了刑场,以为***将是石达开第二。石达开及其大军对金沙江水地感受是寒而刺骨的,连金沙江水蒸散在两岸崖壁的雾气也让石达开他们胆寒;而大渡河更是渡生渡死之河,渡不了生则必渡死。具说石达开及其十万冤魂至今不能散去。***及其红军,石达开他们怎能与之相提并论。***是准?龙的传人。红军是什么军队?人民军队。死神见其来者也只好望而却步,何况金沙江,大渡河。因此,***和他的军队对金沙江水地感受与石达开他们完全不同。“金沙水拍云崖暖,”一个“暖”透露出生的希望。至今人们谈论红军“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就象谈三国一样津津乐道。“大渡桥横铁索寒”,此一寒与一暖呼应,则与石达开所感之“寒”全然不一样了。红军有飞将军“飞夺泸定桥”,而石达开没有这样的飞将军。老蒋还在成都傻乎乎期盼他的石达开第二。这梦也算做得有根有据,可那天太阳却偏从西方升起。
  从墨迹品味,由前面“五岒”到“铁索寒”,诗人这一节地书写,已是毫随意生,墨以情转。从“金沙水”到“铁索寒”点画使转所流露出的那种沉着痛快,也能感受到这“巧渡”与“飞夺”本身就是大手笔玩的大写意。
  红军这个不怕难的主体,在战神和诗神的导演下,到五岭腾细浪,到乌蒙走泥丸,而今又来金沙玩巧渡,泸定桥玩飞夺。玩到这般兴头,诗人岂能不唱两句“云崖暖”,“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行笔至此,诗人全然不在1962年,完全坠入梦中回到当年;那忘我之笔,迅捷使转,狂放奔走于细浪,泥丸,暖,寒之间;而当红军的大脚跨过千里飞雪的岷山时,尤以“过后”二字一笔书来厚重而又婉转,潇洒流落,刚柔相济;此二字气压全篇,隆重展现出诗人和红军为长征胜利而爆发出的尽开颜式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