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心安卓完整版:如何看待中国艺术市场的崛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39:14

如何看待中国艺术市场的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3日 11:20 新浪收藏 微博

  新浪收藏讯 2011年10月18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主办,首席合作伙伴昆明元盛文化产权交易所和独家网络合作伙伴新浪收藏频道支持的21世纪o艺术品金融化沙龙北京举行。本次为艺术品金融化沙龙的第一场,主题为:如何看待中国艺术市场的崛起。

  唐学鹏:

  讨论艺术市场我们想第一个问题回避不了的问题就是我们对艺术市场的趋势做一个判断,现在秋拍现在逐渐展开,我也参加了在香港苏富比(微博)的拍卖,首先我想请雅昌市场检测中心的负责人关予老师,您能不能对现在市场趋势的判断。

  关予:

  就趋势来讲,我们都知道从去年底的时候我们自己在看宏观经济和整个艺术品市场情况的时候就提到过,因为从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已经开始进行银根紧缩的政策开始陆续出台,当时我们的想法是春拍的时候应该不会有任何影响,但秋拍我们觉得是会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可能会开始出现。又觉得现在经济形势有所调整,一旦有这样的调整之后是不是新的板块又开始新的轮动,今年秋拍趋势会给出更明确的一些判断。

  甘学军(微博):

  整个市场状况从宏观来讲艺术品市场作为相对边远的市场肯定依赖在整个宏观经济背景之下,我们现在宏观经济是怎样一个状况,不用多言了,大家都清楚,银行紧缩、房地产打压,金融市场全球都是这么一个现状。在拍卖市场上我们的客户的买力从传统市场来讲,主要来自于房地产业、金融业的成功人士,一般做实业的人士现在已经很难在拍卖场上有所进入了,特别这几年来金融产品的进入对艺术市场的刺激,总价快速的拉高,过去我们传统收藏主力是实业,而现在是投资家。

  董艺:

  我们看一个市场绝对不能够偏离大的金融环境,不管是整个的国际金融环境,包括中国的金融政策还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大家基本上在各个投资领域里面都处于一种观望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艺术品市场继续保持这种强劲的增长还是不太可能。但是会不会大幅的下滑或者是成交量急剧的萎缩,从我本人来说我觉得还是保持一种审慎的乐观。

  甘学军:

  我们预期比较平,因为从东西来讲没有特别大的东西,特别重要的东西,所有人都说标价标高了。还有当代艺术的部分,实际拍卖是超过我的预期,现在这个市场支撑力还是很坚定,我们的判断势头没那么强劲了,但是增长的势头、趋势还会持续。

  陈波:

  刚刚听各位讲的,这个市场的情况我还比较认同,整个大环境不会特别往下滑,整个市场没有跟其他的行业做比较。我觉得在某些板块而言很可能会有一些变动,这个板块里面有一些泡沫的地方。就投资来讲我们会选择几个投资的方向,基金有一个年限,无论是三加一,三加二也好都肯定要推出,考虑推出的时候选择比较好的时机,相对来说选择板块和标的物比较谨慎一点,不会选择太长期的标的物。回到我的问题,我想表达的观点是说这一整个市场在慢慢往上走,但是有一些疲软的趋势,有泡沫的成分,基金相对来说选择较为安全,稍微短期一些的艺术品来做投资。

  信息披露

  唐学鹏:

  其实刚才陈总已经把我们的话题引入到下一个阶段了,所以下一个环节就是讨论整个的艺术产业的规则问题,这个也是我们这一次讨论会很重要的一个点,我们要企业界的朋友过来,怎么规范能够让整个产业变的更好,监管者其实他们也不是很了解这样的一个问题,比如艺术基金,我接触艺术基金的负责人对信息披露感觉到很茫然,因为大家要求一个透明化的信息披露。

  陈展:

  信息披露的问题,我今天跟一个信托谈合作,说艺术投资品需不需要公示,他说不需要公示,这不是一个公开交易的市场,不是这样一个很集约化成体系的一个产业,所以对我来讲是肯定不能忽视的。但是从基金管理角度来讲对投资者没有给他一个报告,披露信息制度,投资者有很多的疑惑。所以我对于这个披露的角度我的看法就是不需要公开的,但是需要很个别的项目对于投资者进行很积极的报告。本身我们基金基本上来讲是私募基金,投资者数量也不多,投资者自己也存在一个保密的义务。

  高蔚然:

  这个就像银监会现在对我们的理财产品频频发文,最强调的也是信息披露,所以说在金融化过程中艺术品不可避免要接受这个事实,一定要有信息披露,而且必然会损失它的收益性。为什么很多信托产品,或者理财产品收益率往往低于个人投资,个人投资不会涉及这些问题,但是作为信托产品或者理财产品,一个是周期的问题,是会影响它的收益率,第二个是说信息披露的问题也会影响到收益率,所以这本身是金融化和艺术品市场矛盾性造成的,这可能也是我们对业务的一个反思。

  董艺:

  作为基金来说刚才讲到信息披露的问题,其实信息披露就我们对同行业的了解,大家全是私募的形式,这个私募本身就要求披露方式和公募基金的披露方式是不一样的,你不能用对公募基金的披露方法来要求私募。

  对当代这一块问题比较相对风险可控,接下来任何一个投资控制购买的价格成本。这个成本控制也是取决于艺术行业的一些特殊性,比如说股权市场上私募股权基金对行业都有关注,不同的行业,消费品PE是多少,IT是什么样的,大家搞财经一想就明白,但是艺术品的定价参考的是什么,是每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最后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这,对成本和风险控制能力是怎么样。

  估值

  唐学鹏:

  我想问一下您刚才说强调定价中考虑学术价值,您提的想法是找一些专家来做判断,我想问一下这方面是怎么样操作的方法呢,比如学术价值会通过什么一种参数或者什么样的形式来进入到对艺术品估价的判断中来,而且这些专家你怎么去选择它的可信度或者是全面性。

  姚远:

  我们说学术价值不仅仅限于专家几个人说了算,我们要有更多数据的参考,我们怎么把艺术品学术因素量化,比如相关展览的收藏记录,之前的一级市场的情况,我们把各种各样的数据给它综合起来,以一种学术线和市场线相结合的方式判断出它,如果学术价值高于市场价值的话,我认为可能更有投资性的潜力在里面。

  高蔚然:

  另外说到定价的问题,我们作为金融机构特别希望看到有很好的定价机制。但实际我个人觉得这还是比较困难的,实际上艺术品跟其他的产品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现在做酒投资的,酒也有成本的,至少底线是它的成本。黄金也是,虽然黄金是商品,但是黄金同样也是货币,所以它跟艺术品又不一样。如果要在艺术品把它金融化,我觉得刚才很多老师也都提到了,我非常同意。这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几个问题,一个是说评估的问题,很多人也说了,我们现在很多是依靠拍卖公司或者是投资公司,或者也有一些某某专家来评估,这是我们现在常常采用的一些方法,实际上它是不太健全的。比如我们现在做产品有投矿的,房地产的,有国家认定有资质评估公司来评估的,实际上艺术品市场这块很欠缺的。

  姚远:

  比如说艺术品定价及艺术品金融化,所反映出来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个就是艺术品本身价值认知的问题,这可以说是定价的前提。另外一个是艺术品升值潜力评估的问题,它可能是定价的一个基础。当然无论是哪种艺术品投资方式,核心的问题就是定价体系的缺失。这种定价体制的缺失就需要我们有权威的评估机构来做这种相关的评估工作,才能避免在艺术品金融化过程中种种问题的发生,这是我对艺术品定价的初步理解

  赵祥龙:

  刚才姚女士也提了一个学术价值的问题,因为我们不懂,但是我们可以用另外的方法来解释,艺术品的价值可能是两个价值比较大,一个是文化价值,一个才能说到资本的价值,文化价值是什么呢,其实是意识形态做支撑的,这个东西没有谁能管得了意识形态的事情。但是我们说被动一点,我们做钱能管的事情,所以这样会带来一个悖论,这个悖论是什么呢,可能卖的最好的画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画,最有价值的画不一定是最好的画。

  赵孝萱:

  刚刚姚女士说的我们一定要把握艺术品的学术因素,而且是可量化的学术因素,或者是从学术因素的角度去判断一个艺术家他在未来两年、三年、五年、十年的发展潜力,其实在内部的分析报告我们比较关注这个部分,可是有一个共同的困难就是量化的问题,这量化的问题其实是如果说未来行业必须做一个比较完善的估值系统的话,怎么样把所谓艺术史的因素,学术的因素,包括它的具体的展览、出版、批评,一级市场的价格能够如同我们去投资一个公司的股票一样,它背后的那些公司的成长,或者它的业绩能够做成比对量化的标准,我认为未来在做艺术品定价估值比较重要的一个关键,因为市场的东西,现在市场数据我们抓到了,有人已经细节到了跟黄金的比对,问题最重要还是怎么样回到艺术本身价值的判断上来,这个是定价的一个环节。

  姚远:

  刚才孝萱也说到艺术品估值定价问题,反过来从艺术史出发,为什么我关注学术价值在艺术品投资市场中的一个进入呢,我觉得包括艺术品金融化,对我来说有一个不理解到理解,然后到关注甚至接受的过程。在迎接它的同时,我们要知道怎么更合理的判断这件事情,包括艺术品作为投资品需要有标的物,要选择什么样的艺术品作为我们的标的物。

  陈展:

  下午谈的最多是定价的问题,姚总跟赵总比较了解定价的模型,但我想我们就看到了好的趋势,就像越来越成熟的投资市场接近,作为那个模型,从我一个艺术品基金管理的角度,对我来说一直强调中国市场太特殊了,所以在短期内这种模型只限于学术性探讨,但是在中国是难以应用的。

  赵祥龙:

  关于艺术家有多少作品,每个艺术家的跟踪都有个人价值指数,如果把一个艺术家当成一家上市公司,总共一年有多少幅画,每幅画交易了多少,换手率有多高,有多少成交量这就算出有多少钱,八九不离十了,我说的这是一个方法。它有100幅画我永远不敢说这幅画值多少钱,但是我说这幅画大致会在多少价钱之间,这我定得下来,要不然要拍卖行干什么。

  甘学军:

  八九不离十很高了,有一半就很高了。

  保险

  李强(微博):

  刚才几位提到一些问题都是我们面临的核心问题,估值、鉴定、保管、保险,现在应该说没有很好的方式来解决,包括真伪问题,因为前段时间我们为了艺术品的保管和保险,应该说国内大大小小保险公司谈了好几家,到目前为止也就有一、两家有能做的,而且条件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因为中国艺术品保险最核心问题跟境外有点不太一样,国外艺术品保险的话因为发展比较成熟,做的机构也比较多,所以它的再保险制度很完善,所以我保险公司投保有相应的机构做再保险,中国国内没有。所以这些保险公司出完保单之后没法做风险分散,目前境外有两家专门做艺术品保险的机构在中国设办事处,前段时间跟他们接触了一下,下一步可能有这方面的意向。如果说这个门槛能够打开的话艺术品市场的保险问题能够解决,艺术品市场跟保险公司谈一、两个亿能够接,再大不能接了。

  高蔚然:

  老师提到金融化过程中欠缺质押的流程,在国外一些艺术品银行是可以用艺术品质押贷款的,这个在实际业务操作中还有一个障碍,登记的问题。现在房产抵押是可以登记的,矿权、林权,各种各样权力都有登记制度,作为艺术品来说我们也研究过,根据《物权法》只是属于动产,动产登记也只能到工商部门去登记,但是工商部门没有这项业务,这个登记还引发另外一个质疑,像在座各位老师请教所有权的问题,为什么登记登不了,是一开始所有权认定不了,怎么知道过来押的东西就是属于我个人的,这可能是困惑,我们做艺术品产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问题,现在因为发展必然坐下来冷静去思考,要这些问题有很好的解答,我们才能进一步开展这项业务,如果要金融化的话可能会遇到必不可免的一些问题。

  推出机制

  李强

  现在艺术品市场谈到拍卖问题,现在艺术品没有非常好的退出机制,当然是针对金融机构而言,金融机构投资买了一个东西,你到底是100万卖出去还是200万卖出去合适,这个需要公开市场定价的。所以通过公开市场退出而且有这种定价机制是我们的首选。拍卖是一直作为我们投资艺术品和信托公司做艺术品退出首选途径,我们因为不是说非得拍卖,是没办法只能走这条路,所以跟国内拍卖公司我们也都在全国范围接触很多。

  唐学鹏:

  我想补充一下李总说各家都有拍卖行,这样没法形成稳定统一性的拍卖市场,是不是因为艺术品本身特殊性还是因为各家都希望通过自己的拍卖行对它自己进行有利的估值呢,您觉得是哪一种动机所趋势?

  甘学军:

  拍卖在整个市场环节,或者基金环节确实是这样,基金需要量化,需要指标,需要进入和退出,一个规范的拍卖市场当然是一个市场必要的进出通道,这应该说在目前艺术品金融化时代,在这样市场发展的背景和趋势下,拍卖在这里面应该更加自觉的能够认知到自己的职责,更应该自觉的能够扮演好它的角色,所以拍卖业困难和发展空间都在这里。

  李强:

  这个不是绝对的,对于投资人来说卖艺术品追求是价值最大化,要拍出一个艺术品的话当然我得考虑卖完这个东西之后对我来说产生多大的价值,如果说找一贯客户群体比较广和投资人比较多的一个拍卖会,我去拍的时候有可能拍的价格比小拍卖公司会高一点,这个不是一个绝对的参数,如果说通过自己来拍的话我对这个产品有信心,我也同样能够找到很多投资人,我可能会选择自己来拍。这个我觉得是从经济的角度考量,价值最大化,不是绝对的。如果说我找别人拍还要付佣金,考虑这个情况还不如把佣金留给自己,这是市场定价的结果不是绝对的选择。

  高蔚然:

  为什么艺术品金融化,这是我自己个人的反思,一年以前我不是这个想法的,当时是特别推崇金融化的,但是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产品出来我有一点担心。另外刚才拍卖公司老总说他可能没有感觉到是有挤出效应的,这个无所谓,投资行为对收藏行为有挤出效应的。现在还有艺术品金融化,可能挺多的原因是艺术品衍生一个新的功能,原来只说投资、收藏,现在还是有融资的功能,融资功能是巨大的,这是为什么银行、信托、基金介入进去,这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很多人拿到作品,或者以前收的一些作品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融到资了,现在可以用这个。刚才我们提到抵押、质押机制不健全,但实际很多金融机构发行的一些产品背后都是满足融资功能的。所以这也是新的课题,以前艺术品是投资、收藏两个功能,现在多了一个功能,不过这也应该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毕竟多了一个流通的机制,也是一个流动化的手段。

  唐学鹏:

  非常感谢高老师的观点分享,我想在座一些嘉宾应该要回应一下高老师的问题,比方说她谈到了为什么艺术品金融化,还有是关于赵老师说的可能跟通胀相关,而不是跟环境有什么属性。在座嘉宾哪一位先回应一下,为什么艺术品金融化。

  赵祥龙:

  我来说两句,刚才高小姐说了几个问题我听了,第一个这个问题艺术品市场为什么需要金融化,这个问题是一早要回答的两个基本的问题,资本是主力的,为什么要金融化呢,因为它能带来利益。

  赵孝萱:

  我回应一下两个问题,关于金融化的趋势怎么形成的问题,还有关于定价跟估值的问题,其实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金融化的问题,我感觉是这样,因为可能是在2006年,2007年那一波大的行情,大家都发现这个艺术品市场其实它是有比较大的收益。开始有了一些资本关注,可是我觉得民生银行基金的发行,是金融创始的一个产品,国外开始金融机构关注艺术品作为多元投资标的之一,慢慢很多银行开始探索这个事情,开始信托进入,宏观调控、房地产调控政策在2009年,2011年进入造就更加趋势化的东西。我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我们怎么把资本市场化做成正常的状态,姚远女士说的特别好,包括我们面对新投资的时候,我们估值毕竟是我们不能避免的一个问题,所以在公司的学术部我们内部都会有一些对投资标的物的分析,目前所有的数据对过往二级市场拍卖数据的整理,或者画出一些曲线。可是对于投资来讲的话,投资行为最重要的判断是对未来投资的潜力,或者相关投资回报有一个判断。

  甘学军:

  我接着你说两句,我想我们有一个概念,刚才高女士说画的意义,上次在论坛我也提出来,我们说艺术品金融好,不要说艺术品金融化,“化”这个概念很宽泛,好象别人觉得你就剩金融了,没有别的了。所以很多人为什么困惑,为什么反感,好象是负面的论调出来了,为什么?就是我们要考虑两个不同的范畴,就像传统的股票市场,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要上市,最好的公司不一定上市是一样的,我们在谈艺术品金融的时候我们也要有这一点,不一定卖的最高的就是最有价值的,因为它是金融市场资本运作在艺术品市场活动的结果。传统艺术品收藏还存在,还有它旺盛的生命力,而且某种程度讲是我们这个市场主导的生命力,现在我们刚刚兴起的,方兴未艾的东西就是艺术品金融产品,把这个概念区分。

  赵孝萱:

  个人认为艺术品金融化从2004年,2005年到现在有一个发展的历程,最早其实就像有朋友说的开始是藏家,但是逐步发展企业资金开始进来,企业资金会开始意识到多一个资本可以去做投资艺术品,这个时候我们只能说它是趋势的一部分,开始这样一个趋势,造成了私人藏家没有办法买东西,都是企业藏家进来买,接着银行跟信托开始关注了这个艺术品也可以成为投资的标的,这个时候它的趋势就变成了艺术品银行金融理财产品,这个时候我觉得才是艺术品金融化的一个真正比较明确的雏形出现。

  接着更多的文交所的出现,其实就是艺术品金融化产品更多的实验跟尝试,所以我们可以从这六年可以看到有一个这么明显的变化,艺术品金融化等于就是艺术品市场被金融资本给大肆的进入,我说的进入,当然良性的是说热的进入,如果说真的像洪水猛兽的话我们称为叫入侵。

  赵祥龙:

  我们从纯粹金融工程的角度来讲可能有三个问题可以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做市场判断的时候是非常有趣的。第一个艺术品投资的周期应该来说是属于艺术类另类投资的市场,一个是艺术品,一个是黄金市场,而另类投资市场主要进入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通过套利时博取超额收益的,另外我们讲是避险的,为了规避风险的。在这个市场上来说艺术品市场指数,包括雅昌的指数我们都做了验证和回归的模型,和黄金ETF价格的指数关联度,我们最新研究成果0.877的样子,相关度是很高的。我们用最简单粗俗的解释是说黄金涨100块钱艺术品市场指数会涨87.7点,它是正相关的。

  唐学鹏:

  另外刚才您说这是同黄金是高度关联的,0.877,这个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有一点震动的,因为在我们以前了解中觉得艺术品应该是同股票或者地产是高度相关的,因为富人们持有股票推动买卖,而黄金是个避险工具,现在情况不好,是个反应性的产品,这种情况本身我们认为艺术品应该是个财富效应的一个体现者,股票涨、地产涨、艺术品就涨。您的了解中变成避险的产品,因为它跟黄金是高度挂钩的,他们同进退,这个原理您能解释一下吗?

  赵祥龙:

  我这么来说,我们首先看2007年资本做全球通胀时期保值产品的研究系列报告,黄金和艺术品都是主要他们认为比较稳健型的产品,保值的策略上头艺术品的功能在通胀第一种速度,高涨通胀市场会考验黄金,这是第一个已经研究巴克莱资本2007年的数据。这个东西一点都不矛盾,为什么不矛盾,我以前提过一个观点,真正的收藏不是大众人的游戏,这是第一点,一定是一个富人的游戏。在这一点来说购买艺术品行为本身就像我刚才所说的,它真的是一项期权,期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时间越长价值越高。第二个这个价格的波动率越高的话它的价值也越高。因为在这个艺术品长河,假设50年,60年,100年,每次成交的价格波动率越高这个期权成交价格越高。所以把艺术品市场本身想成实物期权理解确实是不错的选择,而我现在想说的是我们目前艺术品市场的一个高速的增长,我们看来可能是因为钱没有地方去,带来了一个直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