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sumi电影:- 编辑的才华- - 王久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20:48:20

编辑的才华



  编辑都是幕后的英雄。比起作家诗人来,人们不会把“才华”这样的赞美送给他们。因为诗书等皇皇大著并不是他们写的,他们只是编辑,属于技术类文员而非创造性人才,似乎无才可赞无华可表。

  然而,当你读了《大秦帝国》的责任编辑许华伟的新著《〈大秦帝国〉编辑手记》,我相信你就会改变自己的看法,甚至会对一个编辑真正的价值与才华,有一个较为客观的或者说更加完整的印象。

  编辑是需要才华的,而且需要大才华。以许华伟这本书为例来说,文字的检视功底自不必说,首先值得重视的就是编辑许华伟的判断与衡估的能力。当孙皓晖先生504万字的《大秦帝国》的文稿摆上案头之时,许华伟先要用数月才能通读一遍,然后才能反过神儿来衡估它的价值。从对作家的了解认识,到对作家创作历程的体悟;从对作家精神理念的理解,到对作品价值目标的揣度;从对作品整体结构的分析,到对作品人物群像描写刻画准确与否的判断;包括作品中对风俗文化与战争场景的描写等等,都要有一个与历史相对应与符合的比较与揣度的判断与审核。否则,你凭什么说这部皇皇大著可以出版,且史学界、文学界会首肯并绝不会出洋相呢?这需要学识、学养与独立的判断与衡估的功力。当然更需要耐心、细致与探微的本领。假若这部大著落入虚浮与骄躁的“编辑”手中,保不准漏洞百出,差错盈页,没准儿会闹出个天大的笑话来。在许华伟的这部《〈大秦帝国〉编辑手记》里,我欣慰地看到了一位优秀编辑卓越的才华,他不仅编得严谨、编得精心,而且目次与章回的留白,亦显得庄重大方。尤其那504多万字通读下来,竟然让专业编辑找不到一个纰漏与差错,这功力着实令人折服。

  从许华伟的《手记》我还看到了他编辑此书之外所用的功夫,那是《手记》另外的四章,即:《大秦帝国》之出版篇、营销篇、影响篇和作者所写的营销日记等。可以说,许华伟不仅用全部的心智来编辑了这部皇皇大著,而且用全部的精力来推荐与营销了这部卓越的多卷本的长篇历史小说。他将能编辑这部堪称杰作的史诗,当作实现自己人生理想与价值的机遇,将编辑过程当作学习过程,用倾其所有的心智与精力为别人做嫁衣,这种精神的意义何在呢?许华伟说:“我愿意做一块铺路石,为有志于研究《大秦帝国》的后来者提供一些资料。”做“铺路石”,他视自己为渺小的凡俗事物,而“提供一些资料”,则表明他胸襟的谦卑与虚怀。这胸襟本身就是学养与涵养的自然流溢,而真正的好编辑,就正是这种修养的结果。有了这样的胸襟,我相信,即使是卷帙浩繁的史诗,他也必定能胜任。

  我和许华伟仅见过一面,与他的文字一样,他的才华埋伏在平静安详的表情背后,独特与深刻潜伏在朴素平凡的言语之中,既不张扬又不故作高深,在不显山露水的自然之中,静静地闪耀着光华——他的微笑令人久久难忘。这让我想起了《曾国藩全集》的编辑唐浩明。唐老哥在编完《曾国藩全集》后日夜难眠,终于利用在国外做访问学者的半年,拼命写出了堪可传世的长篇佳作《曾国藩》;而许华伟呢?他是个更本分的编辑,他把他全部的心力与精力投入到了《大秦帝国》。他相信,编辑好这部为当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与支援的史诗,就是对中国文化,包括对文学与历史——最大的贡献。故他写出了这部《〈大秦帝国〉编辑手记》,将他的情操蕴含在了这部不足30万字的小书之中,着令我嗟叹不已!

  说句题外话,我们有的编辑,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不适当的位置上,把“锦上添花”的事业,当作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夫狱卒;尤其学会了雁过拔毛的恶劣习惯,与作者的关系不是成人之美的高山流水遇知音,而是巧取豪夺的花样伎俩市侩气。更令人不安的是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仿佛无所不知,敢给教授的教授当教授,敢给大师的大师当老师,对学问与知识,丧失了最起码的敬畏与尊重。这样能编出精品佳作来吗?我怀疑真正的好作家,是不会买他的账!所以看看编辑许华伟,也许会对当好编辑有所启迪与警示,并在为人做事上有所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