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大亨5没总统府:中国火花收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53:55

中国火花收藏

(2009-10-18 15:14:12)  

傅学斌

 

中国火花收藏

 

什么是火花



延边火柴厂文革《海港》火花一枚


火花即火柴盒上的贴画,火花这个极富诗意的美名出自于它的收藏迷们。火花的出现最早始于1827年英国的约翰•华克牌火柴。华克牌火柴比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的诞生还早13年。中国最早的火花则是1879年广东巧明火柴厂冒仿日本火柴商标生产的“舞龙牌”火柴贴画。

过去,火花一般仅作为火柴的商标装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火花设计师们利用火柴这个方寸天地,逐步使火花向宣传性、艺术性、实用性发展。1958年7月,北京火柴厂推出了我国第一套成套火花,分鸟类、风景、花卉三组,每组各12枚。

以后,火花开始以套花的形式出现,尤其是近几年火花的内容题材不断开拓创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纪念火花、广告火花、日历火花、灯谜火花等陆续问世。现在我国有一百多家火柴厂,每年平均有近千个火花新品种问世。这些火花设计印刷之精美堪与邮票媲美,博得了许多收藏家的青睐。

在国外,火柴收藏家大有人在,原苏联、英国、日本、瑞典等国都没有专门的火花组织或协会。在我国被称为“扬州第九怪”的季之光,迄今为止已收藏世界各国火花15万种,150多万枚,他收藏的我国的一些早期火花,现已成了研究我国火柴工业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火花概况


火花,就是火柴盒贴画,即火柴商标,在国外称之为磷寸票、火柴贴纸、火柴标签、火柴画片等。最初仅作为火柴的商标用于火柴的流通,岁月流逝,火柴盒上的贴画突破了商标这一概念,其图案设计的选材也随之扩大,包罗万象,顺理成章的有人就想把它们收集起来以供赏玩,就这样世上多了一种收藏,多了一个看社会看世界的小小的窗口,于是人们平静的生活中又多了一些乐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100多万人从事此项收藏活动。火花属世界五大收藏体系(邮票、火花、烟标、酒标、古市)之一。

据考证,世界上第一枚火花,诞生于叹827年,是英国克里夫兰郡的史托克登公司出品的“约翰•华克”牌火花。火花上印有这位最早制成摩擦火柴的英国药剂师的头像。从时间推算,第一枚火花要比第一枚邮票、英国的黑便士邮票早13年。1879年(清光绪五年),我国开始有了自己的火柴厂——广州巧明火柴厂。当时市场上被日本、瑞典等国的“洋火”占领,这家民族工业的火柴厂不得不以仿制国外火柴商标打进市场,所以早期中国产的火柴却贴着日本的火花商标。此后,中国火柴工业逐渐发展,沿海地区火柴厂产品质量得到了顾客认可,而此时日本等国火柴制造商反过来冒用我国的火柴商标,并配以当时老百姓喜爱的图案。所以,在中国早期火花中,中、日火花很难分辨。

集花界普遍认为中国第一枚火花为广东巧明火柴厂的“舞龙”牌。在已出版的各种火花书籍、报刊上均有文章介绍或提及。但1996年10月,上海一年轻火花收藏家,在中国《火柴工业》杂志发表论文,论证中国民族火柴工业最早生产厂家诞生于上海,即1877年开设于上海大马路一洞天的“上海制造自来火局”,该局当时使用的火柴牌号为“马牌”。火花,堪称时代的一面镜子。我国早期火花(如舞龙、舞鲤、猴鹿等)真实反映了中国民风,是中国近代史和火柴工业发展史的真实写照。“五四”运动之后,出现在我国火花上的“振兴国货,挽回利权”等,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抵制外来侵略、振兴民族工业的爱国热情。“九一八”事变后,火花又反映了全国军民抗日风暴;解放区根据地火花则反映了开展大生产运动生龙活虎的景象。

“文革”开始之后,我国火花设计题材被限制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如样板戏、语录等),同时,许多珍贵的早期火花被列为“四旧”,一些前辈藏家几十年的心血被毁于一旦。“文革”后,火花呈现出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新局面。各种高档艺术火花、宾馆专用火花、旅游火花、书式火花、异形火花等新的品种层出不穷。许多火花,其设计、印刷已具相当水平。

90年代以后,随着一次性打火机及电子炉的普及,火柴行业走向滑坡,一些厂家纷纷倒闭,火花少有新品、精品问世了。火花收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风云人物胡适、早期电影明星钱化佛、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等都是早期火花迷。50年代,我国一些火花爱好者曾发起组织火花学会,同五大洲60多个国家的火花之友和火花团体建立通信联系。

80年代之后,火花收藏活动空前活跃,北京、上海、苏州、无锡、广州、杭州、济南等许多城市相继成立了火花协会,并时常进行火花展览、交流、拍卖活动。火花至今虽尚无一份公开发行的报刊,但一些协会办的火花刊物却颇具特色,不少报刊如《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日报》《成都晚报》《收藏)杂志等则经常有火花方面的文章刊出,对火花的收藏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 火花的历史


火柴历史:据史料介绍,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法国化学家钱斯尔发明的,人们将它称为“盗火神”。十七世纪后期德国一位金匠在炼金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磷”,他将磷的秘密以一千英镑卖给了富商克莱德。1677年克莱夫德将“磷”带到英国并交给了科学家波义尔,波义尔经研究掌握了制“磷”的技术,开始了火柴的研制,1680年制出了最原始的火柴----取火棒。1827年,英国药剂师约翰•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磨擦火柴,这种白磷火柴被称为“有毒火柴”,因为白磷是有毒的。1845年,德国人施罗脱制成红磷,并制成了沿用至今的“安全火柴”。捷克火花“火柴自动线”显示了火柴生产的全过程。

火花历史:世界上第一枚火花,诞生于1827年,是英国克里夫兰郡的史托克登公司出品的“约翰•华克”牌火花。火花上印有这位最早制成摩擦火柴的英国药剂师的头像。1879年(清光绪五年),我国开始有了自己的火柴厂——日本归国的广东籍华侨卫省轩在佛山文昌沙建成的广州巧明火柴厂。

集花界普遍认为中国第一枚火花为广东巧明火柴厂的“舞龙”牌。但1996年10月,上海一年轻火花收藏家,在中国《火柴工业》杂志发表论文,论证中国民族火柴工业最早生产厂家诞生于上海,即1877年开设于上海大马路一洞天的“上海制造自来火局”,该局当时使用的火柴牌号为“马牌”。火花,堪称时代的一面镜子。我国早期火花(如舞龙、舞鲤、猴鹿等)真实反映了中国民风,是中国近代史和火柴工业发展史的真实写照。“五四”运动之后,出现在我国火花上的“振兴国货,挽回利权”等,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抵制外来侵略、振兴民族工业的爱国热情。“九一八”事变后,火花又反映了全国军民抗日风暴;解放区根据地火花则反映了开展大生产运动生龙活虎的景象。

“文革”开始之后,我国火花设计题材被限制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如样板戏、语录等),同时,许多珍贵的早期火花被列为“四旧”,一些前辈藏家几十年的心血被毁于一旦。“文革”后,火花呈现出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世界火花之最

收藏火花最多的人:世界上----日本、吉泽贞一;中国----扬州、秀之光,有“中国火花大王”的美称,被相声大师侯宝林称为“季公火佛”。枚数最多的套花:中国----三毛流浪记(共640枚)。 火花的分类


火花品种繁多,为收藏、保管、交换上的方便,通常分成以下几种类别:

按火花在火柴包装中的作用分类

一般分为小贴(3.2x2.8厘米)、窄贴(4.3x2.6厘米)、普贴(4.2x3.4厘米)、大贴(s.1x3.4 厘米)、方贴(4.4x3J5厘米。4.4x4.4厘米)J、封贴(3;8x1.9厘米)、中封贴(6.9x6.5厘米)、大封贴(s.6调6。3厘米)、箱ik(12.9x24.2厘米J5x26.2厘米)、窄卷(4.3x8工厘米)、普卷(4.5x10厘米)、大卷(5.5X11.5厘米)。卡标有普卡、大卡、方卡、窄卡、大盒卡,尺寸同卷标大小。卡标又有土卡、玻卡之分。

按火花的历史时期分类

我国的火花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时期:(1)1865年我国开始输入火柴,因此我国火花的历史最早从1865年开始。1879年至1922年我国出现了火柴工业,这段时期的火花称为“早期火花”,这时期的火花现在存世很少。(2)1923年至1949年我国火柴工业得到发展,1950年至1958年火柴厂的火花沿用传统牌号,冠以“国营”、“公私合营”等字样。1923年至1958年的火花被称为“中期火花”。(3)1958年以后称为“近期火花”,火花图案有了变化,出现了卡花、套花。近期火花又按时间分为文革前火花(1959----1965)、文革时期火花(1966----1977)、文革后火花(1977年以后)。

按火花的内容分类

1.商标火花。指单纯起商标作用的火花,是火柴厂自身宣传。创立名牌的一个手段。这种火花大多是单枚,一般以厂名、吉祥用语或注册商标作为名称。

2.艺术火花。这种火花题材广泛,设计精美,一套少则两枚,多则数百。艺术火花品种多,收集起来趣味盎然,这是目前姚爱好者收集的主要种类。

3.广告火花。即在火花上为商品(企业单位)作广告的火花。这种广告火花新中国成立前即已存在。在如今商品经济社会,更是层出不穷。许多广告火花在制作时,往往与艺术火花相结合,尤其是卡标,经常是盒面艺术火花、盒底是广告内容。由于火柴传播、接触面大,广告效果奇佳。

4.专用火花。也称公关火花,是专门为某些特定单位生产的火柴贴画。这些火柴不在市场上销售,制成的火柴以赠送为主,一般用于宾馆、民航汐卜贸、机关、学校、医院等。

5.宣传火花。特定时期出现的特种火花。如二三十年代,在火柴商标上印有“中国人用中国货”,用以提醒、鼓励民众实施爱国行动;解放后火花上出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人民公社好”“学习雷锋”“样板戏”、“语录”等等,另外在火柴画面上还可以看到安全用电、交通安全、储蓄、保险、税收、“五讲四美”等等方面的口号,均属“宣传火花”的范畴。

6.旅游火花。这是80年代以来,为适应国内外游客购买旅游纪念品的需求而开发的新品种。这种将神州大地的青山绿水、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浓缩于方寸盒面的火柴,融实用、纪念、艺术、收藏于一体,大多在各旅游景点进行销售。 火花的魅力






以上两枚火花由傅学斌仿钮镖笔法绘


火花是火柴商标纸的雅称,从1827年第一枚火花问世以来,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为便于收藏分类,火花收藏界约定俗成地划分为早期(清末民初)、中期(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文革”和近期火花。当今艺术市场上邮票、钱币均呈低迷走势,而早、中期和“文革”火花却成为一种价格坚挺的艺术收藏品受到关注,这与火花形成历史和艺术价值有关。

首先是火花具有文物属性。众所周知,早先的火柴又名洋火,是舶来品。当年瑞典、日本等国商行为打开中国市场,在火柴商标设计上,尽量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画面,以迎合我国人民的欣赏习惯。如具有民间传统象征的龙、隐喻祥瑞吉祥的麒麟,以及谐音寄意的蝙蝠(福)、花鹿(禄)、仙鹤(寿)和财神、寿星,仕女等在早期火花上大量涌现。慈禧60寿辰时,还以“蟠桃献寿”生产过品牌火柴。小小一枚火花,保留了当年民俗风情,的确是一件小小文物,令人刮目相看。

其次,小小火花能够印证一个历史截面。由于火柴曾经是广大民众生活的必需品,历来为政治宣传和商业广告所运用的载体。所以,火花上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岁痕,从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大跃进、人民公社,直至“文革”,都曾在火花上有过直观的映现,近年来的重大事件如历届国庆纪念、党代会、运动会,乃至香港和澳门回归等也频频反映在火花画面上,所以火花酷似袖珍的历史画卷,收藏火花似乎在收藏历史,难怪众多收藏者会去痴迷寻觅。

三是火花是风格别具的微型艺术品。尽管它只有方寸之大,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艺术世界。无论时事政治、工农成就、城乡面貌、旅游风光、动物禽鸟、花草虫鱼……无不可在火花中找到踪影,古往今来的众多美术名家、书法大师的画韵墨宝从故宫藏画到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画、丰子恺的漫画人物等等,都在火花上不乏再现,大千世界的纷繁景观,浓缩地展现在小小的火柴盒面上,所具特有的魅力也就不足为怪了。

四是火花具有升值潜力。由于火柴是消耗物品,保留下来的历史遗留物日趋稀罕,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时隔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珍贵火花再去寻觅,难度很大,价格也就不菲了。

火花作为一种艺术收藏品,仍在继续生产,尽管它没有或很少在火柴盒上贴用,但对满足收藏者心理追求和欣赏欲望还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这也是形成火花收藏热的重要原因。 火花的珍稀品种


火花珍品颇多,下面择要介绍若干种。

“舞龙”火花

1879年广东巧明火柴厂出品。火花以红色衬底,由四个身着紧身衣褂、脚缠绑布的儿童边舞龙、边舞绣球为图案,构图古朴,富有民间年画的韵味,充溢着吉祥气氛。

“海军”火花

为纪念清朝北洋水师的创建而印制,该花彩印,用黄色衬底,主图是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火花左边穿清朝官服的是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肖像,右边穿海军军服的是洋将军查琅威廉的肖像。海军火花设计庄重严谨。图案精细,将重大的历史事件较完美地体现在火花上,是早期火花中的珍品。

“丁山射雁”火花

薛丁山与樊梨花的故事,在我国民间家喻户晓。日本商人秋津为推销火柴产品,特以薛丁山幼年习武射雁为题材,设计成专用商标。彩色石印,绘画工整,酷似我国年画的风格。据纸张、油墨印刷工艺等对比,此花属清代光绪年约1874至1880年间行销的火柴商标,为当时日本输入我国普遍销售的牌号。

“母子白”火花

杭州光华公司于民国初期印制。占据方寸盒面的是坐在红方凳上端庄、静温的年轻女子,双手托扶着站在右膝上玩耍的婴儿,婴儿左手捏着泼浪鼓,右手捏着四色彩色旗,面呈笑意。但设计者疏忽了当时中华民国国旗应是五色旗,即红、黄、蓝、白、黑相间的彩条旗,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国耻纪念”火花



“国耻日”源于1915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为独占中国,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五项二十一条秘密条款。同年5月7日又发出了最后通牒式的照会,限48小时内答复。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竟于5月9日向日本政府表示除第五项各条“容日后协商外,其余各项全部接受”。此消息传出后,举国上下群情激愤,皆认为此乃中国之奇耻大辱。在全国人民的抗议声中,“二十一条”实际宣告无效。以后,每逢5月7日,各地群众即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并定为该日为“国耻日”(有的地方定为5月9日)。当时,广东东山火柴厂印制了该枚“国耻日”纪念火花。

这枚火花,画面上为白底黑字,中间是一只淡红色大鸡心,周围用两束稻穗环抱,鸡心上有四个大字“国耻纪念”。画面两边有“提倡国货”四个字。

这枚火花纪念了这一历史事件,表达了中国人民不甘心当亡国奴,牢记国耻奋力挽救中华的爱国之心。在今天我们仍应该勿忘国耻,兴我中华。

“灯塔”火花

胶东龙华火柴公司生产的“灯塔”牌火花,正标为浩瀚的大海,海面上有一座灯塔巍然屹立,光芒四射,波涛中几名船工正扬帆前进。背标为“灯塔牌”3个大字,周围环绕着14颗五星,焰焰生辉,象征着中国革命在灯塔的指引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语录”火花

1968年,安徽芜湖火柴厂发行了一套由24条毛主席语录组成的“语录”火花,纸质微黄,边框、语录和厂名同为红色,字为宋体。语录火花贴在民用火柴上,作为该厂“突出”、“高举”的实际行动。可能是由于当时排版印刷工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认真校对,以致造成5条语录漏字、错字,8条语录标点符号不合规范。该厂发现后,立即收回、销毁。但己有不少流入市场,成为“珍花”。

“瓦当”火花

以我国古老文化——“瓦当”入图。精选秦代瓦当拓图26幅。汉代瓦当拓图14幅,布局巧妙,图文并茂。火柴盒面呈线装古籍封面状,古朴典雅;盒底选录图形瓦当34枚,文字瓦当6枚,拙中见巧,装饰效果强,给人以视觉和心理的美感与享受。

“清明上河图”火花

以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题材,由开封火柴厂以连幅拼图形式移植于28枚火花之上。印在火花上的该画比原画缩小了2/3,将这28枚火花拼联起来,可长达147厘米,为中国最长的一套连幅火花。该套火花采用白描手法,线条流畅,土黄色的底色配以赫色的线条,保持了名画特有的古朴和凝重。

“京剧脸谱”火花

天津火柴厂出品。全套共450枚,其枚数之多,选材之佳。设计之绝为中国火花史上绝无仅有。这套火花分成3组,每组150枚,被分别包装在3个以蓝色衬底,古版本格调设计的硬盒里,犹如3本古籍丛书。打开硬盒,那异彩缤纷的脸谱便直入眼帘:赤胆忠心的关羽,刚直不阿的张飞……一枚一谱,勾绘精巧,个性鲜明。 火花上的京剧脸谱


我国自19世纪70年代首次生产火柴以来,至今已有数十万种内容广泛、繁花似锦的火花。

在这众多的火花中,京剧脸谱火花已发展成为一朵奇葩,深受广大火花爱好者的喜爱。天津火柴厂印制的“中国京剧脸谱”火花,全套450枚,刻画了京剧中的450张净、丑脸谱。

脸谱是中国戏曲中独有的一种化妆艺术,京剧脸谱大致可以分为净、丑两种,每个脸谱至少有三种以上的颜色,但其中必有一种颜色是主色,以象征人物的性格和气质。此外,还有其他十几种色彩的脸谱,具有各自不同的“色彩语言”。上世纪80年代,天津火柴厂生产的这套“中国京剧脸谱”火花用高档玻璃卡纸印制。1983年成都举办“全国优秀包装印刷成品展览”,参加展出的火花仅这套脸谱火花获了奖。

1997年天津火柴厂先后请傅学斌先生设计绘制了《西游记》和《封神榜》两套火花,各99枚,著名火花收藏家吕春穆先生见到《西游记》火花后曾写短文《有笔生花傅学斌》,全文如下:

“文人有支生花妙笔,北京京剧院舞台艺术设计师、民间工艺美术家傅学斌先生设计的西游记京剧脸谱火花更精采绝伦。傅学斌先生工作于梨园舞台,缘于对脸谱艺术的执着,一辈子爱京剧脸谱、画脸谱以致于废寝忘食,圈外人戏称他是脸谱迷。傅先生为何独钟情于京剧脸谱艺术?与他谈论创作时他如是说:“中国京剧脸谱具有地方色彩、民族韵味,代表了中国的特色,应该得到推崇、继承、弘扬。”

“这套99枚外加大封套的西游记脸谱火花,把已经失传的冷戏《火云洞》中红孩儿八员火将:急如火、快如风、急于熊、快于豹、云里雾、雾里云、朗如星、名如月再现于方寸火花之上。其设色华丽、造型考究,令人过目难忘。

“傅学斌先生几十年对京剧脸谱潜心研究,画出了数不尽的画稿,积累了大量宝贵资料。他先后曾为京津两地火柴厂设计过“三国人物”、“京剧丑角”、“闹天宫”、“水浒”等京剧脸谱火花,使“一笔玄黄,掩去本来面目”的中国京剧神怪脸谱艺术燃放出耀眼的光焰。”

事隔多年,近日由天津火柴厂监制、天津海斯特旅游用品厂又出版了傅学斌先生的两百张盒装火花《京剧丑角集粹》,其内容丰富印制精美,是物有所值的艺术收藏品。为进一步了解脸谱的文化艺术内涵及火花的收藏价值,笔者特意采访了火花的绘制者傅学斌先生。

傅学斌先生说,丑角在戏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丑行于生、旦、净、丑各行中四占其一,也有句俗语叫“无丑不成戏”,可见丑角在戏曲中地位的重要性。丑角脸谱虽不像净角脸谱那样类型多样复杂,但也不仅只有文武丑之分那么简单。净角勾脸为突出形象,油彩向上扩展高至脑门,以达到夸张眉子、眼窝和额头图案的纹饰效果。而丑角勾脸正好相反,是用收缩形象的手法起到夸张的作用,和净角勾脸的夸张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文丑鼻梁部位白粉块,远看差不多,近看区别大,不但能表现角色的年龄特征,还能反映出人物的职业特征和文化程度。例如:老丑崇公道、中年蒋干、少年张义所勾图案不同;酒保、差役勾上尖下圆的所谓窝头,而曹操的谋士蒋干和趋炎附势的汤勤就勾豆腐块。至于武丑化妆勾脸的手法就更丰富了,如朱光祖、杨香武勾枣核形,徐良用揉脸,老戏刘利华勾歪脸,时迁则勾筝形,铁拐李勾葫芦形等等变化因人而异。

京剧经历过百年来的演出发展,舞台上先后出现了许多光彩照人的丑角表演艺术家,并形成了各自的流派。

当傅学斌先生把这些丑角火花按出处分类并详细注明摹自哪位名角的笔法时,火花上的丑角谱式立即身价倍增。

这些丑角人物选材十分广泛,其中有学者专著《京剧脸谱图说》;写真精品《京剧史照》;名家珍藏,早年旧刊专栏配图文章;还有朱斌仙、于世文、李荣刚等多位资深演员的手绘脸谱和傅学斌多年来在后台摹记的资料,基本包含了清末明初前辈名宿与富连成、中华戏曲学校、鸣春社、荣春社以及北京戏校各班高材生的舞台实用脸谱,可称得上是厚积薄发的精选之作。由于这套火花绘的是国粹丑角脸谱,艺术价值高,又多仿名演员笔法,谱式准确可信,即供欣赏又可用作演出实用范本,极具收藏价值。 火花:即将消失的艺术






2007年“十一”前夕,在首都博物馆里,由首都博物馆、北京收藏家协会主办,英国皇家火花协会、亚洲火花协会协办的“国际火花珍品展”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而就在观者的赞美之声还没有散尽之时,中国最大的火柴生产企业——泊头火柴厂却传来消息,再过几个月,这个曾与“洋火”抗争了近百年的“泊火”也将面临熄灭的宿命。厂房流水线上布满灰尘的火柴;生产车间里写于一年前的“明天上班”;还有仓库里尚未卖出的火柴,这些破败的景象显然和如今火花市场上的繁荣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部没有文字的历史书

火花,顾名思义:火柴盒上的艺术之花。在方不盈寸的火花上,不仅能反映出各国风光、风土民俗、文学艺术,它往往还会在无意间忠实地记录历史变革、社会变迁,正所谓方寸之地气象万千。所以,和邮票并称为姊妹花的“火花”素有“小百科全书”的美誉。

属于世界五大收藏体系(邮票、火花、钱币、烟标、酒标)之一的火花在国外又称之为磷寸票、火柴贴纸、火柴标签、火柴画片等。据考证,火花已有160多年的历史,比第一枚邮票——英国的黑便士邮票还要早13年。世界上第一枚火花诞生于1827年,这枚英国克里夫兰郡的史托克登公司出品的最古老的“约翰•沃克”牌火花是为了纪念英国药剂师约翰•沃克。他于1826年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摩擦火柴,为了表扬他在火柴发明上的杰出贡献,世界上的第一枚火花被取名为“约翰•沃克”牌,并在火花上印有他的头像。

除了纪念人物,火花作为一部没有文字的袖珍历史书,还记录了整个社会的变迁。比如我国早期的火花中,“北洋水师”、“开设学堂”、“剪辫不易服”、“铁路快筑”等反映清末民初大事件的火花都成了不易多得的珍品。由于传世的早期火花较少,大理火柴厂还曾特意出品了两套介绍早中期火花的专集《中国火花历史资料》和《日本在华火花资料》。两个专集共收录火花300枚。当翻看那一枚枚小小的火花时,就仿佛看到了一部反映旧中国血泪史和民族工业艰难发展史的生动历史书。

在我国的众多传世火花中,有一枚异常珍贵,这就是解放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生产的“丰足”牌火花。这枚诞生于1946年,土纸红色石版印刷的火花,正面用两枝麦穗围着“丰足”两个字,背面有“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八个字,中心是“陕甘宁边区火柴厂”。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而“丰足牌”火花则成了这段历史的印证,同时,它也成为了我国解放区的第一枚火花。

收藏也是一种精神

达尔文说过:“一种收集的爱好,似乎预示着未来生活的成功。”对于火花的收藏者而言,这句话尤为确切。

据了解,我国已有100多万人开始从事火花的收藏活动,收集火花已成为集邮之后的又一大热门,从大学教授到普通工人,甚至是年轻一辈中也有不少人开始进入集花领域。但是,想成为真正的护“花”使者却并非易事。

很多人都认为,火花收藏不像很多其他艺术品收藏那样需要雄厚的物力财力,简便、价廉、易上手是它最诱人的优点。但是在众多火花爱好者中,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却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