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running与parkour:被创作的“人气王”:唐伯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1:05:11

评弹名家徐云志、王鹰表演《三笑》剧照

1993年发行的 《唐伯虎点秋香》韩国版海报

1964年拍摄的香港老电影《三笑》


       总策划:詹刚 薛峰
  执行策划:谢强 梁振华 曹勤良 何建平
  撰稿:首席记者 李婷

  在中国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传说、故事也是一笔历史的馈赠。不论确有其事还是张冠李戴,隐藏在这些传说和故事中的文化基因,是可以读出许多趣味来的。与唐伯虎同时代的文人名士可谓多矣,若以在身后被民间智慧创作出传说和故事的数量与影响而论,唐伯虎简直算得上是个“人气王”。
  为何偏偏选中他?

  悲剧永远比喜剧活得长一些。
  唐伯虎是个名人,而且是个一生倒霉、背时的名人。他的人生悲剧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及娱乐性,因此,他的故事才会被人津津乐道并广泛流传。
  出身商贩之家,才华横溢,发奋读书,以求书包翻身,结果童子试、乡试果然拿下两个第一,30岁不到的唐伯虎已经走在通往天子船的踏板上了。但是,一次内幕重重的告发,一场“天子震赫”的争斗,并非关键人物的唐伯虎被推到漩涡的中心,经受了牢狱之灾,名誉受损;仅仅半年的时间,十几年灯下苦读付诸东流,一生与仕途绝缘,要靠一枝画笔安身立命,养家糊口。———故事中的诸多细节,也许曾经或多或少的出现在其他人的身上,但唐伯虎无疑是这类故事的最佳表述者,所以,出现在同时代和之后的大量文人笔记中的唐伯虎,就开始了被演绎被创作的历程。
  试举一例。在《唐伯虎先生外编》卷三中,有一段文字说道:“宁王朱宸濠谋反的事情败露后,曾经当过其座上宾的唐伯虎是很难洗清干系的。当事者(原文如此,笔者猜测也许就是活捉宁王的王阳明)非常同情唐伯虎,但是若以国法而论,唐伯虎怕是也要‘归案’的。后来当事者看见了一首写在墙壁上的诗:‘碧桃花树下,大脚黑婆娘;未说铜钱起,先铺芦席床。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何时归故里?和它笑一场。’当事者立刻下令保护好这堵墙,并且指出这首诗明白无误地表明了唐伯虎是被宁王诓骗到南昌的,因此深深地思念着家乡姑苏城,一点也不想与宁王为伍。后来当事者将此诗上奏给朝廷,算是保下了唐伯虎。”
  此则轶闻中提到的题壁诗,是否真为唐伯虎所写,如今已是遥不可考了。但是由于事出有因,又似乎不能完全说此则记录为戏说。
  那么同样的事例,在民间传说中,又是怎样的一个面目呢?
  今天的江西南昌黄马凤凰沟景区,是一个集生态旅游、休闲、农业观光的综合景区。就在这个看似与唐伯虎“不搭界”的地方,当地人将要兴建一座“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别馆”,规划中的“别馆”占地约3000平米,整体布局为东西二园,二园以两个水池为中心点,前厅面阔二间,进深三进,分为门厅、茶厅和大厅,后院分为聚芳苑,东园有桃花仙馆、远香轩和小飞虹、六角亭等建筑,西园有西厢楼和凤凰台、四角亭等等。———是不是与桃花坞中的桃花庵很像啊。
  原来,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明朝正德九年(1514年)宁王朱宸濠致函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唐伯虎,力邀其来南昌辅助政事。唐伯虎到了南昌后,宁王在南昌近郊为唐伯虎选了一处山灵水秀,树木繁茂的地方,盖起了一座亭台楼阁俱全、山水相抱相依的宅院。宅院正室高悬一匾,匾题“江南第一才子别馆”,系名震一时的书法大家李士实书写。
  半年过去了,除了吃喝玩乐,写字作画,宁王从来不和唐伯虎商议政事。唐伯虎开始察觉宁王有篡权谋反之意,于是向宁王请辞要返回苏州。可宁王不仅拒绝了他,还加强了防备,唐伯虎被软禁了。其间虽多次设法离开,却都不成功。
  唐伯虎万般无奈不得不佯装疯癫,终于瞒过了监视。一天,唐伯虎有了机会走出“别馆”,忽然绿树丛中飞出一只满身彩色羽毛的大鸟,唐伯虎骑着大鸟扶摇直上,离地而去。
  据说,驮着唐伯虎离开别馆的大鸟正是凤凰,当地的老百姓也就从那时起将这个地方叫“凤凰沟”。
  今天的当地人士在开发凤凰沟的时候,仍然追根溯源找到了唐伯虎,哪怕当年的大才子客居此处时有多么担惊受怕!———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长篇弹词《三笑》
  是最有力的推手

  1574年,冯梦龙出生在苏州,这个时候,乡贤唐伯虎已去世整整51年。半个世纪的发酵,唐伯虎这坛浓酽的好酒,注定是要香飘后世了。
  冯梦龙著有“三言”,其中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六卷名为“唐解元一笑姻缘”。正是这则曲折、有趣的故事,把唐伯虎与秋香的“三笑”之缘广布于天下。事实上,在冯梦龙之前,这则唐伯虎的艳遇已有多个蓝本。
  如明人朱季美《桐下听然》所记:有一天,学士华鸿山乘船路过吴县。因见风景优美,便系缆品酒赏景。在他的船边有一只小舟。小舟上坐着个书生,设酒一壶,用大杯满斟,喝得痛快。不管差役怎样大声威吓让他走,书生就是旁若无人。过了会儿,他还向华学士举举酒杯,把杯口向下晃晃作吸酒模样。华学士看了半天,说道:“此人必定是个名士,看样子像是酒喝完了,想到我这儿来。”便命差役前去询问,原来书生正是唐伯虎。华学士开心极了,慌忙整理衣冠,把唐伯虎请到船上来,重新设宴招待。二人推杯换盏谈得投机。说到有趣之处,二人大笑,笑声引得华学士的美妾也忍不住隔帘相望,“扑哧”一下笑出声来。日落西山时二人喝得大醉方才分手。唐伯虎即兴写出《娇女篇》赠给华学士,华学士也即兴写出《中酒歌》答谢。后来的人们大概因为这个编派出了唐伯虎装扮为奴迎娶秋香的“不实之事”。
  差不多同时代的《蕉窗杂录》与《泾林杂记》中,都有与上述故事相似的记录。华学士、秋香、装扮为奴、大团圆等关键的细节与人物,在不同的故事中被裁剪、编辑,最后由冯梦龙作了集大成式的总结发言“唐解元一笑姻缘”。
  真正让“唐伯虎点秋香”成为家喻户晓的掌故并流传至今的,是两种不同的载体,一是以苏州评弹为主的民间口头文学;二是以电影、电视为主的现代娱乐作品。
  冯梦龙去世于明亡两年后的1646年。到了清乾隆、嘉庆年间,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已有三种成熟的本子在民间流传,《三笑姻缘》、《笑中缘》、《三笑新编》。《笑中缘》是弹词本,作者曹春洲,《三笑新编》也是弹词本,作者吴毓昌。
  苏州评弹自明末清初形成以来,在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上有过三次兴旺时期,第一次是清代中叶,中心在苏州;第二次是20世纪30、40年代,评弹进入鼎盛时期,中心移至上海;第三次是20世纪的50、60年代,仍然在上海。
  《三笑》的故事流传与评弹的兴盛发展之路几乎是完全重合的,在清中叶,《三笑》已是成熟的长篇弹词;1923年无线电广播首度传入中国并落户上海,1924年美商在上海开办的开洛电台开始播送弹词名家蒋宾初的《三笑》,他是第一个上电台播唱的弹词艺人,《三笑》也应该是第一个经现代传媒推广的苏州评弹。解放后,评弹事业更上一层楼,而且不再囿于江南一地,专业评弹团开始到北京、天津及其他地区巡回演出,还到香港作商业演出。
  20世纪中期以后的香港,居住着不少上海人,评弹是他们熟悉、眷恋的乡音。不能说是评弹《三笑》直接催生了香港古装喜剧电影《三笑》(向群、陈思思主演)的拍摄,但是这部1964年出品的老电影直到今天还是人们极为称道的一件作品。
  1993年,周星驰主演了“无厘头”风格的《唐伯虎点秋香》,虽然研究者们对这个“周氏唐伯虎”忍不住摇头,但因为这个电影而来到苏州双荷花池“寻访”唐伯虎的人也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