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xburner k吐槽:开门红缘何变开门黑 三大真相曝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2:53:26

开门红缘何变开门黑 三大真相曝光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2-01-04 15:07:47   

中国证券网编者按:2012年首日,A股未能开门红,全日大盘高开低走,最终在日最低点告收。究竟什么原因导致开门黑?A股全年无机会?

本文导读:

【新年开门红缘何变成开门黑】

【三大真凶曝光】

【1、IPO节奏加快】

新年伊始3天12家上会 IPO难减速

传证监会下放创业板再融资初审权至深交所

今年新股发行节奏仍将持续 融资额或将缩水

【市场声音】

海达股份IPO遭疑:大客户经营转差 行业前景堪忧

天山畜牧冲刺上市 五成利润靠政府补助税收优惠

戴维医疗神秘股东突击入股 并存关联交易等问题

基金大户退出IPO询价 现隐性利益链条

IPO利益链罪与罚

李大霄:降低新股发行价格 降低印花税

【2、货币政策无新意】

央行半月内四次强调稳健货币政策

【3、12月CPI未能大降】

机构预测去年12月CPI涨幅不低于4% 1月存准或下调

【A股影响】

南方基金邱国鹭:市场拐点可期

兴业证券:1月仍是消耗战 阶段低点春节筑

李大霄:5大迹象助推A股开市向好 

 

  新年伊始3天12家上会 IPO难减速
  2011年度收官前夕,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中国一批实体经济企业……相当一部分已经上市,还会有继续上市的,所以我们对中国股市要有信心。
  据统计,2012年新年伊始,IPO发行就有快马加鞭的态势。新年的头三个工作日,就有12家企业准备上会,节奏大大加快;与此同时还有3只新股发行。不过,虽然郭主席对中国股市有信心,但早已被A股市场无休止的巨额融资吓得心惊胆战的股民,哪里还有信心可言。
  前3个交易日12家企业上会
  最新资料显示,1月4日到6日的三个工作日内,共有12家企业等待上会,平均每天4家。其中今天两家,明天4家,后天则达到了6家,包括准备在上交所上市的三只大盘股或准大盘股北京翠微大厦、四川明星电缆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拟发行数量分别为7700万股、8667万股和1.92亿股。
  统计显示,去年8月份以来,新股发行节奏一直在不断加速。2011年8月份的23个工作日内,共有14家企业上会,其中3家未过会,平均每个工作日上会企业数和过会数分别为0.61家和0.48家。2011年9月份21个工作日,有17家企业上会,3家未过会,平均每个工作日上会企业数和过会数分别为0.81家和0.67家。2011年10月份至12月份,平均每个工作日上会企业家数和过会数,分别上升到1.33家和1.06家、1.68家和1.09家、1.82家和1.36家。
  统计显示,2011年度,A股市场共有277家企业IPO发行,仅次于2010年的349家,居A股历史第二位;IPO融资额2756.96亿元,仅次于2010年的4940.35亿元和2007年大牛市时的4593.98亿元,居历史第三位。
  陕西煤业、中交股份引而待发
  一边是众多企业排队上会,一边则是许多已过会的企业排队等待发行、上市。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A股市场已过会还未上市的企业数量达到了63家,包括陕西煤业、中交股份这样重量级的大盘股。
  已过会企业中,岭南园林的前途最为凶险。这家2011年7月6日就过会、时间过去将近半年的企业,至今还没有等到IPO发行的"指令"。因为按照相关规定,自证监会核准发行之日起,发行人应在6个月内发行股票;超过6个月未发行的,核准文件失效,须重新经证监会核准后方可发行。
  而最惊险的要数去年12月27日刚刚发行的苏交科,这家企业去年7月12日就已过会,在6个月的大限即将到来之际才得以顺利发行。
  统计发现,63家已过会尚未发行的企业中,有4家是2011年7月份就过会的,分别是7月6日过会的岭南园林、7月15日过会的江西博雅生物制药、7月21日过会(系二度上会)的西安隆基硅材料以及7月22日过会的木林森股份。这些企业的命运如何,春节之前将见分晓。尤其是二度上会才过会的西安隆基硅材料,日子恐怕更是过得提心吊胆。
  而去年8月29日过会的大盘股陕西煤业、9月28日过会的中国交通建设,最迟到2月底、3月底就要陆续发行。其中有"中国西部煤炭航母"之称的陕西煤业,拟发行股份不超过20亿股,融资额172.51亿元。中国交通建设拟发行不超过35亿股,融资额200亿元。
  此外,IPO规模过亿(发行股份数量)、尚未发行的还包括吉视传媒、西部证券、百隆东方、乔丹体育、环旭电子、怡球金属资源再生等6家公司。业内人士股估计,光是这63家企业的融资额就将超过600亿元。
  奥康鞋业静待IPO发行
  在63家已过会等待发行的公司中,也包括奥康鞋业等浙江企业。2011年9月23日,位于鞋都温州、有"男鞋第一股"之称的奥康鞋业过会,拟发行不超过8100万股,融资额10.22亿元。不过时间已过去3个多月,奥康鞋业仍未拿到发行的"通行证"。
  除了奥康鞋业,我省已过会尚未发行的公司还包括2011年11月9日过会、位于台州的信质电机,2011年12月13日过会的宁波慈星,2011年12月16日过会、位于宁波的百隆东方,2011年12月20日过会、位于杭州的远方光电等。(钱江晚报)
  最近6个月企业上会、过会情况统计
  时间   上会数  过会数  工作日  日均上会数 日均过会数
  (家)   (家)   (个)   (家)    (家)
  去年12月  40  30  22  1.82 1.36
  去年11月  37  24  22  1.68 1.09
  去年10月  24  19  18  1.33 1.06
  去年9月  17  14  21  0.81 0.67
  去年8月  14  11  23  0.61 0.48
  去年7月  45  39  21  2.14 1.86

  天山畜牧冲刺上市 五成利润靠政府补助税收优惠
  原德隆系企业新疆天山畜牧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山畜牧")将于1月5日接受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委的审核。
  不过其成长性却遭到质疑: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1~9月收到的政府补助和享受的税收优惠总额分别占当期净利润的53.60%、41.74%、40.18%、54.53%。
  天山畜牧主要从事牛的品种改良业务,依托生物遗传技术,为畜牧行业提供优质冻精、胚胎等遗传物质及相关服务。公司是国家级牛冷冻精液生产单位和国家级良种牛基地,是新疆唯一一家国家级冻精生产企业,国内良种繁育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本次拟在深交所发行2273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9091万股,募集资金1.14亿元用于牛性控冷冻精液生产与开发等二个建设项目。
  天山畜牧2011年1~9月、2010年、2009年、200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712.35万元、5251.85万元、3370.66万元及2230.42万元;实现净利润2226.21万元、2243.99万元、1041.57万元以及511.27万元。公司控股股东为天山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公司41.13%股权。上海智本正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天山农牧业100%的股权,为天山畜牧的实际控制人。
  公司招股书显示,天山畜牧是我国最大的牛品种改良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之一。公司2010年农业部良种补贴项目牛冻精产品市场份额达到10.5%,位居全国前列;2010年、2011年入选农业部良种补贴项目的种公牛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公司市场已覆盖国内主要畜牧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天山畜牧的业绩严重依赖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招股书显示,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1~9月,公司分别收到政府补助260.70万元、121.07万元、700.13万元、1050.00万元,分别占当年利润总额的49.73%、9.62%、9.44%、27.03%;享受的税收优惠金额分别为20.25万元、335.28万元、689.78万元、613.83万元,分别占当年利润总额的3.86%、32.12%、30.74%、27.50%。两者合计分别占公司当年利润总额的53.60%、41.74%、40.18%、54.53%。
  业内人士指出,农业类的公司普遍有着比较高的税收优惠,但是类似天山畜牧近五成的利润依靠税收优惠及政府补助还是较为罕见。天山畜牧招股书披露,2011年1~9月、2010年、2009年、2008年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仅为1809万元、2104万元、1113元、335万元。该业内人士指出,天山畜牧的市场主要集中在新疆,还有部分市场在内蒙古、河北,但发达城市一般是优质牛肉和牛奶的消费主力市场,而目前发达城市市场基本已被各大品牌占据,很难再进入。即便天山畜牧成长性堪忧,但借力新疆概念及农业概念,其过会可能性也不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天山畜牧的"德隆血脉"。招股书显示,天山畜牧大股东天山农牧业的前身新疆德隆畜牧良种繁育有限公司(下称"德隆畜牧")是由德隆畜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新疆德隆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年4月共同投资设立。
  2003年5月,新疆昌吉州公有资产投资管理中心与德隆畜牧签订投资协议,双方共同投资设立了天山畜牧的前身新疆昌吉德隆畜牧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德隆畜牧将其与牛冻精生产和销售业务相关的经营性资产包括部分房屋建筑物总计作价2000万元作为出资投入公司,持有公司66.67%的股份。2004年德隆案被揭发,德隆系资金黑洞暴露。2006年,德隆畜牧将其股权全部转让给上海智本正业投资管理公司。(第一财经日报)

  戴维医疗神秘股东突击入股 并存关联交易等问题
  宁波戴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戴维医疗")即将于1月5日在创业板发审委上会过堂,这家企业在报告期内存在关联交易、巨额资金拆借等问题。戴维医疗作为陈云勤与陈再宏、陈再慰父子控股96%的家族企业,在企业内控制度上存在诸多漏洞。此外,2009年年末,神秘自然人夏培君借高管股权激励之际,"夹带"入股。无论是入股过程,还是戴维医疗对于夏培君身份有意或无意的隐瞒,皆增添了此次入股的神秘性。
  神秘入股者享受"超高管"待遇
  戴维医疗是国内领先的婴儿保育设备生产企业,其核心产品为婴儿培养箱和儿辐射保暖台。该公司长期为陈云勤与陈再宏、陈再慰父子控股。
  为增强凝聚力,稳定核心管理人员,2009年12月18日,戴维医疗决定由大股东陈云勤出让部分股份,对高管们进行股权激励。根据其股东会议决定,夏培君以200万元受让52万元戴维医疗出资额,对应戴维医疗2%股份;李则东以80万元受让0.8%股份,俞永伟以70万元受让0.7%股份,林定余以25万元受让0.25%股份。此次股份转让以戴维医疗净资产值为定价,按照1亿元净资产来作为股份定价,每股转让价为3.85元。
  李则东在戴维医疗担任财务总监和董秘两大要职。俞永伟也是戴维医疗的副总经理。林定余则是戴维医疗总经理助理,毛天翼是技术总监。上述入股的四人都是戴维医疗高管,凭高管身份,享受股权激励并不为过。最为奇怪的是此次受让股份数量最多的夏培君。戴维医疗预披露资料显示,夏培君并非该公司董、监、高人员,却能在针对高管的股权激励过程中,享受廉价入股的机会。而且,夏培君更是享受了"超高管"待遇,入股数远远超过身居要职的李则东,与四名高管入股数总和相当。更为奇怪的是,在戴维医疗预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以及《股权演变情况说明》对于夏培君的身份与入股理由都只字不提。由此,不由得要追问:为何夏培君能低价入股,夏培君究竟是谁?
  平安证券投行部一位资深保荐代表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戴维医疗此次针对高管进行的股权激励,转让价尽管以公司净资产为依据,且没有PE入股价作为参照,但是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此次股份转让仍然需要按股份支付来计提激励费用。该人士称:"净资产并非企业真实价值的唯一标准,企业真实价值往往要远高于净资产值。监管部门对于创业板公司的股份支付原则执行得颇为严格。戴维医疗在此次股权激励中,没有计提股份支付的费用,这种做法是有问题的。"
  大股东疯狂拆借资金
  作为父子三人控股的家族式企业,戴维医疗确实存在诸多家族企业的通病,比如关联交易、资金占用等。即使是在冲刺IPO的报告期内,戴维医疗仍然存在严重的内控制度问题。
  戴维医疗预披露资料坦陈了该公司历史上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最为严重的是在2008年和2009年,最主要的占用方是戴维机电。陈氏父子控股70%的戴维机电,此前一度曾是戴维医疗的控股股东。恰是这个大股东,不遗余力地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在2008年,戴维机电累计从戴维医疗拆借15554.84万元资金;2009年戴维机电仍在继续占用戴维医疗资金,全年共累计拆借6864.24万元。此外占用戴维医疗的关联方企业还包括戴维进出口、象牌动力等。
  除了资金占用问题外,戴维医疗还存在关联交易问题,包括关联销售和关联采购。在关联销售上,2008年、2009年、2010年以及2011年前三季度,戴维医疗发生的关联销售金额分别是1010.81万元、554.45万元、174.53万元、177.26万元。关联销售金额虽然持续减少,却一直难以根绝。关联采购方面,2008年戴维医疗关联采购金额达到3929.97万元,占当年营业成本的比例达到50.44%。2009年关联采购金额仍然达到287.71万元。最主要的关联采购对象就是当时的大股东戴维机电,关联采购金额2008年占戴维机电营业收入比重为99%,2009年关联采购金额占戴维机电营收的59.63%。(第一财经日报)

  IPO利益链罪与罚
  除了券商和基金等显性既得利益者之外,隐藏在上市企业背后,包裹在PE/VC外衣下更加隐蔽的群体,才是真正的受益者。他们也才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最大的阻力。  
  2011年A股市值蒸发7万亿元,但这一年A股各类融资规模总和接近2万亿元,其中,IPO(首次公开招股)融资规模达到2720亿元。这意味着广大的投资者不仅要忍受二级市场资产缩水,同时还受到一级市场的盘剥。
  虽然2011年A股市场IPO融资规模和发行数量较2010年有所下降,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双降"只是表象。2012年初始就将有600亿元的新股存量募资额在等着大家。
  不过,在IPO"胃口"越来越大的同时,二级市场只能选择"用脚投票"。
  统计显示,2011年上市的282只新股中有76只股票上市首日破发,较2011年的26家,破发率由2010年的7.45%大幅攀升至2011年的两位数27.14%,同比激增266.97%。
  数量庞大的"打新族"2011年的收益可想而知。而在这场泥沙俱下的下跌中,连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机构都忍不住站出来吼一嗓子,足见IPO灰色利益链中各方博弈的激烈程度。
  2011年12月29日,华宝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宝兴业")宣布,退出新股询价游戏。
  华宝兴业发布在官网的友情提示称:为提高公司投研工作效率,决定即日起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暂停参与各发行人的IPO询价,暂停接待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IPO路演。此乃首家明确拒绝新股发行的公募基金公司,一时"激起千层浪"。
  有网友在微博发起投票,询问广大投资者对华宝兴业勇拒IPO的观感,有八成选择了"拍手称快、揭竿而起"。此外,还有不少人表示要给华宝兴业颁个社会责任奖,有部分人的反应则更加实惠--决定买10万份该公司旗下的基金。
  投资者的反应直接表现了对新股询价机制带来的"三高"(高市盈率、高发行价和超募发行)的强烈不满。在华宝兴业开了个头之后,他们希望能有更多基金公司加入其阵营。
  不少机构人士也认为,华宝兴业将成为标杆,成为榜样。然而,这个榜样是否能引来能人志士的效仿。回答是:太难。
  在中国绝大多数基金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券商是不可或缺的一角。而在经纪业务下滑、自营业务自身难保、创新业务还没有业绩贡献时,投行业务成为了券商业绩的救命稻草。"三高"与否直接关系着券商承销和保荐收入,而作为券商"儿子"的基金公司又怎能不帮衬。
  华宝兴业的两大股东为法国兴业银行和宝钢集团,这或许也是该公司率先挑衅游戏规则的原因吧。
  不过,基金的表态对广大股民来说或许是个很大的启发:如果股民拒绝为"三高"新股埋单,在群体效应的影响下,能否倒逼新股发行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近日有媒体称,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或将于1月6日至7日召开。作为中国金融界最高规格的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自1997年开始隔5年举行一次,每次都推动国内金融领域重要改革。而证监会为此次会议拟定的文件,就涉及到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和股市退出机制建设。
  实际上,新股发行制度已经不是第一次改革,但历次改革都是小修小补,收效甚微。
  2009年6月,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措施。但2010年1月28日,中国西电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标志着2009年6月出台的所谓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在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看来,中国股票发行和交易制度存在很大问题。"现在实行放开发行价格,但又严格审批的制度,致使股票仍是稀缺资源,出现'三高'问题以及上市首日爆炒和被套的情况。"
  按照经济学稀缺资源的理论逻辑,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难以推进的根源在于新股发行的审批制。行政审批的发行制度,难以取代市场对上市资源优胜劣汰的配置功能和效果,审批制带来的权力集中化,增加了寻租的可能。由于IPO利益链中蕴藏的巨大财富效应,从审批这个源头开始,寻租的范围被层层扩大,而投资者则成为这些寻租行为的最后埋单者。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券商和基金等显性既得利益者之外,隐藏在上市企业背后,包裹在PE/VC外衣下更加隐蔽的群体,才是真正的受益者。他们也才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最大的阻力。
  如何突破盘根错节的IPO利益链,建立更加透明化的监管体系、更加合理的监管机制,才是监管部门应该思考和加强的工作,而不是在一些需要"无形的手"调控的环节,硬是多此一举地加上"有形的一脚",这样既耗费监管成本,又消磨投资者的信任。
  事实上,新股发行制度不改,一方面的影响是居民财富缩水,但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对中国实体经济带来的隐形冲击。
  沪深两市公开数据统计,2011年A股市场发布了1264个高管离职公告,与2010年同期的752个相比,大幅增长了68.09%。其中,仅2011年12月1日至12月22日的20多天时间内,沪深两市公司中,共披露了约80份上市公司高管辞职的公告,平均每天都有近4名高管辞职。
  这样大规模高管辞职的背后透露出来的信号是,IPO巨大的财富效应,让不少拟上市企业只以追求上市,而后套现离场为目的,这些曾经的企业家们完全将主营业务抛诸脑后,反正A股没有退市一说,业绩不行大不了并购重组,再重新创造一个概念股,继续圈钱。而对一些真正埋头苦干的企业来说,巨大的上市成本,要么让企业服从于潜规则,要么让企业早夭。两相权衡之下,旧戏码反复上演。
  另一方面,一些富裕资本也看中了上市的大蛋糕,放弃产业投资回报率更快、更高的PE市场。实业投资的空洞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来说是巨大隐患。让金融市场真正成为实体经济的助推器,改革已经不容迟缓。(国际金融报)

  央行半月内四次强调稳健货币政策

  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1年第四季度例会表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央行在半个多月的时间内第四次强调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
  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长和物价总体趋稳,国际收支趋向平衡。但是,受欧债危机等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较为复杂。
  会议强调,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及其影响,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
  同时,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发挥宏观审慎政策措施的逆周期调节功能,保持合理的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总规模。
  在信贷政策方面,按照有扶有控的原则,着力引导和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加大对社会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继续发挥直接融资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发展。
  此外,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与此同时,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2年新年致辞时表示,今年人民银行系统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逆周期调节功能,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着力优化信贷结构,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市场发展,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南方基金邱国鹭:市场拐点可期
  展望2012,我国经济整体呈现增速放缓、通胀回落的格局,外需不振和投资放缓将拖累GDP增速在上半年继续下滑,到下半年,随着政策内在的周期性扩张,经济增速将温和回升。经济硬着陆风险不大。

  在持续一年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速下滑的双重作用下,通胀回落已经是大势所趋,房价过快上涨的趋势已经被遏制,因此,政策拐点已现。明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回落将成为市场首要担心的问题。尽管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不变,在执行层面上的政策导向会从原来的偏紧逐渐过渡到适度放松,微调的力度会超过预期。房地产调控正处在关键时期,全面放松的可能性小,但是对自住性需求会在执行层面上有所放松。同时,在通胀下行趋势确立的情况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切实起到经济增长的稳定器的作用。

  欧元区经济下滑趋势明显,不论欧债危机如何演绎,欧洲在2012年都很有可能陷入衰退。

  在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逐季加速,前三季度的GDP增长分别为0.4%、1.3%和2.0%,且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提高。我们认为,在欧债危机不全面爆发的前提下,美国经济在2012年有望继续温和复苏,美元也有望相对走强。

  目前,蓝筹股的估值处在10年来的最低点,尽管未来还有许多的不确定性,但是在股价中已经充分反映了多种可能的负面消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在高处应该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在谷底应该有仰望星空的勇气。当前市场已经处于底部区域,尽管不确定的因素还很多,明年应该是值得投资者期待的一年!

  李大霄:5大迹象助推A股开市向好
  认证资料显示为"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的李大霄2012年1月3日在微博称,5大迹象助推A股开市向好。
  李大霄:"5大迹象助推A股开市向好:1、新年开市欧洲股市整体上升约1%,其中德国因为制造业PMI好于预期大升3%;2、国内于元旦日公布的12月制造业PMI恢复扩张,环比上升1.3个百分点至50.3%;3、证监会取消大股东增持行政许可;4、商务部正在研究准备公布新的消费促进政策;5、恒生指数及亚太地区股票市场开市大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