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la love on mind:[转载]台北故宫珍玩精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10:07
台北故宫,这个听了多少有些让人伤感的名字,因为战乱而起人类文化史上空前的文物大迁徙,促成它的诞生。据统计,分三次运台的文物多达5606箱,65万件,有上千件价值连城的文物精品。
特殊的年代,让本是一家的文物精品却分隔两处。我们好多人还暂时不能亲历台北,在此先做粗略了解,感受一下我们辉煌、厚重的历史文化。
明  朱三松
雕竹窥简图笔筒
口径8.2-8.5公分,底径8.5-8.7公分,高14.0公分,220公克
竹干一段为笔筒,平口,以竹节横膜为底。外壁浮雕一盛装披帛高髻女子伫立屏风前,展读一手卷。另一女子自屏风后探身而出,以指竖唇间示噤声窥视状。另侧屏风后,陈设几案、瓶花、炉盒香具、古琴、笔砚之类。屏风上阴刻花鸟画,下具阴刻楷款︰『三松』。全图与明末画家陈洪绶(1598--1652)为《西厢记》所作《窥简图》版画插图极接近。人物衣装神态相彷佛,屏风画、瓶花的笔势亦自其中剪裁;唯减四扇屏风为一扇,并增加几案陈设,使其既在屏风后,也似在红娘身后,兼顾了笔筒周壁围绕、构图须连贯的特性。其雕刻自平磨素地,而红娘、屏风、崔莺莺,渐起渐高,层次深而雕法变化大,在高浮雕的人物及屏风面上,又兼施毛雕、线刻、浅浮雕,隐起磨砻亦施展有致。雕者在构图上的匠心裁量,试图营造绘画般的气氛,又力求工系繁复的技术表现,使此笔筒直可视为嘉定派竹雕的极致代表。朱稚征,字叔子,号三松,江苏嘉定人,出自竹雕世家,与祖父朱鹤(松邻)、父亲朱缨(小松),并推为「嘉定三朱」。能画山水,精画驴,故于盆景、竹雕皆能自出心裁作画景般布置。竹雕传衍至三松,而技法愈精,声名愈盛,学之者甚众,遂使竹雕成为嘉定地区资给衣馔、家传户习的特产。


肉形石
高5.73公分,宽6.6公分,厚5.3公分
在故宫的陈列室中,肉形石与翠玉白菜是故宫人气最旺的两大文物,因此两物经常摆在一块供参观者欣赏。此件肉形石乍看之下,像不像是一块令人垂涎三尺、肥瘦相间的「东坡肉」?玛瑙类矿物在大自然中,由于经过漫长岁月的累积,在不同的时间点,杂质影响乃至生成的颜色不同,呈现一层一层不同的色泽,制作此件肉形石的工匠,将原来质感丰富的石材加工琢磨,并将表面的石皮染色,做成了这件肉皮、肥肉、瘦肉层次分明,毛孔和肌理都逼真展现的作品。

清    陈祖章
雕橄榄核舟
高1.6公分,长3.4公分
来自广东,于雍正时期已进入造办处的陈祖章,在乾隆二年(1737),依照橄榄核天然的外形,将一个果核雕琢成一艘小船,船上乘载八人,每一位人物的动态、表情各有不同。最特别的是,船底刻苏轼的〈后赤壁赋〉全文,三百余字,细密井然,堪称鬼斧神工


清雍正
玻璃胎珐琅彩竹节式鼻烟壶
高6.5公分,径2.2公分
雍正朝的珐琅承继康熙朝而发扬光大,其特色主要为构图的锦地开光式、题材的传统花鸟画、色调的彩黑色锦地及款识的吉祥物边框。本器胎为乳白色半透明玻璃,器形仿竹节形制、青黄地上绘翠竹绿枝及鲜活的蜘蛛,是极富文人画气息的清雅主题。在三截段的仿竹外皮上,更拟作了斑竹上的点点泪痕,十分逼真传神。带铜胎画珐琅黑地彩绘双蝶盖与牙匙,彩绘相对双粉蝶,在黑地上更增鲜艳动感。盖缘金边一周,有富丽之象。底部锦地上开光,以吉祥图象──灵芝为款书外框,在白地上朱书楷体「雍正年制」四字。此鼻烟壶印验了雍正朝鼻烟壶的各项特色,十分珍贵重要。雍正十年造办处活计文件记载当时玻璃厂作品中有「涅白玻璃画珐琅竹瓶」,疑即此件。

清乾隆
剔红双圆宝盒
长29公分,宽19.8公分
外形作两圆相交,故称双缘(圆)宝盒。全器施涂两种漆色,下层泛黄、上层鲜红,藉由上下漆色呈现纹饰的主体。盒面开光,浮雕职贡图,器内壁髹黑漆,以金彩描绘折枝花卉。圈足内亦髹黑漆,刻款填金,铭文为:「双缘宝盒」及「大清乾隆年制」的款识


竹丝缠枝番莲多宝格圆盒
高24.5公分,直径18.5公分
这件圆盒外壁用竹丝拼接后再黏饰缠枝番莲纹竹黄片,并且利用机轴原理,将圆筒形盒分成四个扇形,180°打开来可成为一字形小屏风,360°翻转后可成为一个正方形筒状。每个扇形内又分成许多格层,其中圆柱形格层不但再分成数格,而且可以360°旋转。全器匠心独运,极尽设计之能事。在这件圆盒格层内收贮了27件小文玩,除了有古代与清代玉器外,尚有清代乾隆朝内廷画家的绘画作品,有手卷与册页。每一个扇形的最下层之三角形抽屉内应收纳一件手卷,目前仅余三件,分别是「方琮画山水」、「杨大章画花卉」与「李秉德画花卉」,它们的纵长只有七公分左右。在其中一个扇形中央的三角形抽屉中则收纳了一件金廷标画的人物小册页,它的长与宽仅三公分左右。它们几乎可说是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最袖珍的手卷与册页,弥足珍贵



翠玉白菜
长18.7公分,宽9.1公分,厚5.07公分
这件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百分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亲切的题材、洁白的菜身与翠绿的叶子,都让人感觉十分熟悉而亲近,别忘了看看菜叶上停留的两只昆虫,它们可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此件作品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因此有人推测此器为瑾妃的嫁妆象征其清白,并企求多子多孙。虽说翠玉这个材质与白菜造型始风行于清中晚期,白菜与草虫的题材在元到明初的职业草虫画中,屡见不鲜,一直是受民间欢迎的吉祥题材。除此之外,包心叶类的蔬菜也曾被唐代的诗人杜甫用来作为政治环境恶劣、怀才不遇的隐喻,在文人画的传统中,亦被引用来作为绘画的主题,以表述类似的心情,暗谏为政者的昏庸。在乾隆四十年(1775)的一首名为<题和阗玉镂霜松花插>的御制诗中,作为帝王的清高宗,从以包心叶菜为造型的花插,联想到以杜甫诗中园吏不识嘉蔬之隐喻为艺谏的传统,而有所警惕;诗云:「和阗产玉来既伙,吴匠相材制器妥。仿古熟乃出新奇,风气增华若何可,菜叶离披菜根卷,心其中空口其侈。插花雅合是菜花,绯桃雪梨羞婀娜,民无此色庶云佳,艺谏或斯默喻我」。不过相信无论是此位宫廷作坊中的工匠,或是制作翠玉白菜的玉匠,都只是发挥创意、巧艺,为顺应赞助者喜好而创作,但是由于并未留下相关的数据记载,也留给观者更多想象的空间。



玉辟邪
高9.3公分
辟邪,是想象中的神话动物,顾名思义,是人们希望藉助它的法力,来避除邪恶。流行于汉代的辟邪,多为带翼的四足兽,其造形可能传自西亚。常以巨石雕刻,立于陵墓前。也用美玉琢成,作为极高贵的陈设器。这件玉辟邪以青白玉琢成,昂首张口,似在低吼。跨步游走,双翼虽贴于身侧,却做蓄势待发状。颔下长须垂胸,长尾曳地,器宇非凡。因曾经深沁熟盘,甚至再被染色,所以表面多有深浅褐斑。这是目前所知的汉代玉辟邪中,体积较大的一件。它的口吻较长,有似马脸,与常见的短口吻似虎脸的辟邪不相类似。却与近年在内蒙古出土的西汉中、晚期铜灶上所加饰的动物头像,颇为神似。学者多称铜灶上的动物为「龙头」。故宫的这件玉辟邪,曾为帝王重要的收藏。辟邪的胸前刻有御制诗。宫中还配有双层紫檀木座,上层刻有「乾隆御玩」,下层刻有与辟邪胸前相同的御制诗,刻字的部分还嵌有银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