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quat是什么意思:辩论手的培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12:16

辩论是人们持不同立场对同一对象展开争论的过程。辩论可以探求真知真理,丰富知识底蕴;可以展示语言风采,弘扬口才魅力;可以磨练思维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中学生开展辩论是中学语文新课标规定的口语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学生辩论赛,是展示当代中学生机敏、睿智的头脑、雄辩的口才和团结协作精神的舞台,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课余的文化生活,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辩手的选拔

辩手的最理想的条件是:既能够“论”也能够“辩”,既能够“说”也能够“写”。具体地说,辩手应该性格开朗活跃,思维开阔敏捷,逻辑严密,表达准确,语言精炼、有感召力。选拔的过程,可以先通过自己报名,他人推荐,然后开展小组辩论,班级选拔。这样不仅可以选出优秀的辩手,也促使全员参与,为辩论赛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辩手的培训

辩手的培训可集中训练思维能力、知识结构、风度礼仪、心理素质四个方面。

1、思维能力训练。思维是辩论的灵魂和基础。辩论中,对辩题的分析是否透彻,思路是否清晰,反应是否敏捷,想象是否丰富,推理是否缜密,引据是否合理,配合是否默契等等,都是以思维为基础的。对辩手的思维能力训练可集中训练他们的收敛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前者主要训练他们的分类能力、鉴赏能力和判断能力。后者主要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变通性和思维的独立性。

2、知识结构训练。要让辩手掌握逻辑推理的常用方法,如三段论、归纳法、类比法、反证法;了解逻辑推理的典型错误,如偷换概念、偷换论题、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懂得驳斥诡辩的基本方法,如运用注解法来反驳偷换概念或论题,运用列举反例法来驳倒论敌以偏概全,运用以毒攻毒法制服机械类比等诡辩。

3、风度礼仪训练。仪态仪表方面,如头部表现要沉稳庄重,频频点头或摇头都不适宜;眼神、目光要亲切、庄重、坚毅,表现出友好、沉稳、自信的风度;面带微笑;手势贵精不贵多,要适中得体,干脆利落,自然大方,表意确切。辩论要有高尚的辩风辩德。辩论赛不仅仅是口才的较量,更应学会尊重对手,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观点,无需强求别人认同自己,应懂得包容他人的不同意见。辩论时只能针对对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反击,而不能涉及对方的人品。

4、心理素质训练。辩手应具备成熟的自信、强烈表现欲、求胜心强、从容等心理素质;辩论中能控制紧

张和急躁,避免冲动或压抑。训练的方式有:集体听讲或讨论,单人独练或两人对练,正反演练互挑毛病,有条件还可以观看录像。

三、辩题的剖析

辩题确定后,首先要对辩题进行严格的审题。1、要审清辩题类型。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可分为这样五类:即大小辩题、比较辩题、是非辩题、先后辩题和主次辩题。大小辩题就是谁大谁小的辩题,如“发展旅

游业利大于弊”/“发展旅游业弊大于利” ;比较辩题是将二者做比较的辩题,如:“治愚比治贫更重要” / “治贫比治愚更重要” ;是非辩题就是你说是而我说不是的辩题,如“机遇是成功的关键”/“机遇不是成功的关键” ;先后辩题就是判断谁先谁后的辩题,如:“情在理先”/“理在情先”;主次辩题就是判断谁主谁次的辩题,如:“社会发展主要靠法制”/“社会发展主要靠德制”  。对论辩命题分类的意义在于根据不同命题的特点来确定思路、建立框架、组织材料,最终的目的是要形成自己的论点。2、要对辩题每个词或词组逐个进行概念分析。这种分析要同时站在双方的立场审视,不能一厢情愿。尤其是要分析哪些词或词组对对方立论具有潜在的有利因素,可能成为双方首先争论的焦点。3、确立一个最有利于本方论证的具体的总论点。所谓“最有利于本方”,是指这个总论点不仅观点正确,旗帜鲜明,而且用之攻,能破对方任何的立论,用之守,能抵挡对方的任何攻击。最佳立论应该是队员感情认同、观众产生共鸣、评委认可的立论。

四、材料的搜集

在确定总论点之后,接下来就是围绕中心搜集材料了。搜集材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广泛性:材料应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是纵向的: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可以是横向的:个人的,家庭的,社会的,国家的,宇宙的。2、新颖性:尽可能选择那些新鲜的、有趣的、感人的材料。3、典型性:选取最具权威性、代表性的材料。4、多样性:可以是事实材料,也可以是名人名言;可以是历史典故,也可以是民俗谚语。不仅要搜集本方论证所需的材料,也要搜集对方论证所需的材料,“知己知彼”,才会有备无患。搜集的途径:有关注现实生活、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翻阅报刊文摘、查阅图书资料、上网络查询等。

五、材料的整合

这里的整合是指对各个辩手手头的材料进行整理和组合。对于中学生来说,材料的整合这一步骤十分重要。中学生不如大学生那样能道会写,对材料的辨别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因而指导老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关键。整合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一个交流、熟悉、掌握材料的过程,通过整合把各个辩手手头零散的材料转变为整个辩论队的材料。整合的过程还是一个梳理思路的过程,材料掌握越丰富,论辩思路会越开阔;材料分析越细致,论辩思路会越清晰。要对材料进行分类,理清是对方的还是本方的,是进攻的还是防守的,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事实的还是理论的,是重点的还是一般的。然后对材料进行分配,哪些材料由哪位辩手使用。

六、辩词的完稿

在辩论赛中,预定的辩词约占60%的用时。因此,辩词的质量将对整场辩论赛的胜负起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每位辩手陈述时间规定为4分钟,按一般的语速,辩稿字数大约在700—800之间。由于时间和字数的限制,因而每篇辩词都应精心地选材和组材,在谋篇布局上狠下功夫。具体要求是:要紧紧围绕辩题,要有明确、清楚的层次,要重点突出,要做到首尾圆合,自然严密。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四篇辩词要有全盘考虑,注重整体配合。具体地说,一辩首先要破题,对辩题进行阐述,然后尽可能阐述本方的理由,尽可能限制对方的论述范围,做到攻守兼备,并亮出本方的观点,这是“起”。二辩则是“承”,紧接一辩,进一步申述本方的理由,巩固己方的阵地,进一步批驳对方的谬误,扩大进攻的战果。三辩则是“转”,由面到点,把辩论的方向集中到辩论的焦点上,在原则性根本性问题上进行论证,突破重点、难点,这是攻坚阶段。最后四辩的总结陈词则是“合”,既要对本方的主

要观点进行重申和归结,又要对对方的论述进行批驳或纠偏。这是收尾阶段。总之,四篇辩词,既要起、承、转、合,各司其职,又要前后呼应,浑然成一体。七、辩词的润饰辩词的润饰主要在材料、结构和语言三方面进行。

1、斟酌材料。材料翔实,论据充分,辩词才有说服力。材料太少,就会使辩词显得内容空洞;材料太多,湮没观点,理论性不足,也是弊病。因此,辩手写成初稿后,教师要指导他们,对材料重新估价,加以必要的增删。尤其要从对手的角度来对材料进行审视,有否漏洞,以防对手借力打力。

2、调整结构。要检查辩词结构是否合理。如出现头绪繁多而杂乱,层次不清晰,重点不突出或重点确定有误,内部次序颠倒,首尾缺乏照应等问题,就要通过调整,使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3、修饰语言。辩论语言有以下特点:精确性,要忠实于信息传递;艺术性,具有文采,妙用修辞;攻击性,辩论语言具有挑战性;简洁性,语言精练,清晰明了;新奇性,语言的内容要有新意,表达要让人觉得新奇;感染性,具有感召力,幽默、风趣更佳。通过修饰尽可能达到以上要求。

八、赛前的演练

如同其他比赛一样,论辩队要想在正式比赛中获胜,一定要在正式比赛前搞一次尝试性的比赛,以检验自己的赛前准备是否经得起实际的考验。试辩的另一个意图,是让参赛队员进入角色。论辩赛在比赛过程中不仅有理论上的正面交锋,还有辩论风度、情态等方面的表演,通过试辩促使参赛队员完全进入角色。对于初赛者来说,试辩还可以先锻炼一下上场的胆量,培养一下临场的经验。试辩时还要注意语音、语速、语调。语音要求咬文吐字清晰。语速要因人、因景而异:活泼热情的辩手语速可快一点,沉稳、理性的辩手语速可慢一点;反击进攻时语速可快一点,陈词提问、申诉要点、列举论据时语速可慢一点,关键字眼可一字一顿加以突出。语调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陈词说理要慷慨激昂,反击进攻要坚决有力,调侃幽默时语调可以大起大落。

九、自由辩论的指导

自由辩论是辩论赛中的重头戏。自由辩论要讲究以下策略。1.攻其要害。 纠缠细枝末节,这是辩论的大忌。要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2.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3、善用质询。自由辩论常常运用质询,可用质询来确定对方立场、暴露对方证据的缺失, 也可用质询来强化自己的立场或回应对方的攻击。但质询者所提问题应简短易懂,避免问“开放式问题”,而让答辩者有任意回答之机会。可以这样说,如果质询者提出几个好问题,就会使对方陷入被动;相反,被质询者答好几个难题,如回答准确、干净、利落、机智、幽默、风趣,反而陷对方于被动、尴尬之地,引起场上强烈共鸣。另外,要竭力消除以下弊端:1、滔滔演讲、无端耗时。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背离了辩论短兵相接、你

来我往的特点。2、冷嘲热讽、傲慢无礼。这既是对对方不尊重,又显得自己没有修养,有失风度。3、照稿宣讲、打语录仗。这使辩论变了味。4、哗众取宠、取悦观众。这属于煽动观众情绪,人为制造场上气氛,会引起评委反感。5、答非所问、回避交锋。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自然也就不是辩论了。

 十、附辩手陈词及简评

新安江中学第二届校园辩论赛决赛正方辩词合作比竞争更有利于人的发展

高二(4)代表队     指导老师马正仁

一辩潘晓霏同学陈词我方观点:合作更有利于人的发展。《辞海》对“人”的解释第一义项就是“人类”,这当然包括人的群体和个体。关于什么是合作和竞争,《中国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指出:合作即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竞争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我们承认竞争在历史上、在现实中乃至将来都将对人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起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不能无限制地夸大竞争的作用。这是因为:①不是时时处处需要竞争,只有当供不应求时才会发生竞争;②竞争的消极面也很大,它会扩大个人之间、团体之间的差距;③有时竞争反而会对人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起阻碍作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容易造成自私心理,贪婪心理,容易造成自卑心理,挫折心理,甚至自杀心理;群体之间的竞争会造成分配不公、资源浪费;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很容易导致战争的发生。而合作就没有这些弊端,合作更有利于人的发展。

首先,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必须。马克思曾说过,个人是微弱的,整体就是力量。在原始社会,人类必须合作,才能抵御各种自然灾害,才能抵御毒蛇猛兽的侵害。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吃、穿、住、行,哪样又离得开合作呢?没有合作人类就难以生存,可以说,合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第二,合作促进人的发展。就个体来说,人与人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并且互相合作,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就集体来说,合作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中国女排取得五连冠,复旦大学辩论队荣获“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无一不是团结合作的结果。就人类整体来说,分工合作才能使猿发展到人类,分工合作才能使一部分人能够从事科学、教育、文化等事业,促进人类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合作也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各种联系和合作也越来越密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国际间经济的合作;加入国际互联网络这是科技、文化、教育等的合作;加入联合国,这是国际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的全面合作。合作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我方认为合作比竞争更有利于人的发展。

 二辩李莉同学陈词

首先,我要指出对方辩友的错误:对方辩友认为竞争是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真正动力。我方认为理想、目标、信念才是个人发展、人类进步的真正动力。竞争充其量不过是促进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手段之一,或称之为兴奋剂。对方辩友有意夸大竞争的作用,有鱼目混珠之嫌。为了证明我方合作更有利于人的发展的观点,下面,我将进一步阐明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合作贯穿于人的一生。呱呱落地时,就要有人为他喂奶穿衣;上幼儿园,要与小朋友好好相处,不骂人,不打架;上学了,要团结同学,尊敬师长,遵守校纪;工作了,要与同事领导融洽相处;到了结婚年龄,得找对象,建立家庭,养儿育女;病了,需要医生为他医治;老了,需要有人赡养。可见,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合作。

其次,合作有利于集体、国家事业发展壮大。请看:建立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上海浦东,建设三峡水利工程,开发大西北,哪样又离得开合作?哪样不是各方面专家合作的结果?不是党政军民紧密合作的结果?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了人口质量,改善了人口结构,这也是全民合作的结果。

第三,合作促进了人类的不断进步。1969年7月20日至21日,美国N·A阿姆斯特朗和E·E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阿姆斯特朗在向月球表面迈出第一步时说:“对我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一步。”为了这一步,美国耗资300亿美元,历时11载,参加的单位有两万多个,参加的科学家、工程师达40万。在这里既有大量的具有一般科技水平的通才,又拥有人数众多的精通某一科技领域的专才,还拥有一些通晓多种科技领域具有战略指挥才能和科技组织才能的博才。这样一支庞大的科技人员队伍,犹如一个交响乐团,它要求每位参加演出的人员,都要无条件服从音乐指挥,谁也不能为了争名夺利而任意胡来。可见,没有合作,哪有“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成功?哪有人类的巨大飞跃呢?

第四,除了横向的合作之外,还有纵向合作。子承父业是合作,师徒结对是合作,新老交替是合作,人类就是通过前赴后继,生生不息,来承传文明,开创未来的。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合作更有利于人的发展。

 三辩吴兆敏同学陈词

为了突出合作比竞争更重要、更有利于人的发展,我们不妨把两者作个比较。

第一,人的生存、发展有时并不需要竞争,却自始至终离不开合作。这说明合作对人的发展是必需的,必要的。竞争只不过有时能促进人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一种手段,一种兴奋剂。

第二,竞争产生的消极作用是明显的,即使是正当的竞争也会产生许多消极作用。在这方面我方一辩已陈述,而合作几乎没有副作用。

第三,竞争往往是人们不自觉、不情愿的,往往是被动的、无奈的,;而合作却是人们所希望、所向往、所追求的,是人们理想中的境界。这就是国际社会呼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而不希望通过战争来解决争端求得发展的原因。人们希望走和平道路,这就是讲求合作,而战争是竞争的最高恶性形式,人们都厌恶它

第四,合作是竞争的基础,合作制约着竞争。就以体育竞技拔河比赛来说吧,首先双方队员必须合作才能形成竞争的基础和前提。竞争过程中,双方队员要各自全力合作,合作不够的一方必然失败,取胜的一方必是圆满合作的结果。合作制约着竞争的胜负,也贯穿于竞争的始终。再拿今天的辩论赛来说,正反双方必须各自紧密合作,才能参加辩论,只有评判老师的公正裁判,其他同学的积极参与,才能形成竞争的环境和机制,否则辩论赛无从谈起。

第五,从人类发展长远趋势看,竞争将逐渐被合作所替代,合作将更为普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进入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消灭了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物质财富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实行了按需分配的原则,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也极大地提高。到那时,竞争将逐渐由科技竞赛、劳动竞赛、体育竞赛所替代;而合作将更为普及,更是人们的自觉行动。

总之,竞争对人的发展是有条件限制的,对人的发展作用是相对的;而合作对人的发展作用是不可置疑的,是绝对的。那么是相对重要还是绝对重要,这一结论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见,合作比竞争更有利于人的发展。

 四辩江海颖同学陈词

我有必要再澄清几点:首先,我方认为理想、目标、信念才是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真正动力,对方不能过度地夸大竞争的作用

其次,论题中“人的发展”既指个体的发展,又指集体和整体人类的发展,而不能仅局限于个人的发展。

再次,竞争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合作则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互相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我方再次重申:我们承认竞争在历史上、在现实中对人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起促进作用,甚至不远的将来也还起着这种促进作用。但是这远不如合作对人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来得重要。这是因为:

一、人类生存的必须。人要生存,时时处处离不开合作,就像人类离不开空气、阳光和水分一样。

二、合作能增进人的智慧和力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合作能使人创造出新。马克思、恩格斯紧密合作,完成了划时代的巨著《资本论》;就连指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者达尔文也曾说过:“要是没有为数众多的可敬的观察家们辛勤搜集到的丰富资料,我的著作根本不可能完成。”

四、合作能使人形成健全人格和先进的思想。人在集体的生活中,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会更全面健康地发展。比如尊重他人,团结同志,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

五、合作能使一个集体更快发展。比如一个领导班子,如能拧成一股绳,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形成向心力,团结合作,事业就会兴旺发达,个人也就因此能得到发展;相反,班子内部互不服气,互相拆台、产生内耗、两败俱伤,还谈什么发展?

六、合作能使人类进步更快,生活更幸福、美满。各国之间进行政治、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可以加快人类的进步,使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同时由于各国友好合作,和平共处,就可以远离战争,使人民的生活更幸福美满。

因此,我方一致认为:竞争有利于人的发展,但合作更有利于人的发展。

 简评:这是一个比较型的论题。(反方的论题是:竞争比合作更有利于人的发展)也就是说,合作竞争都对人的发展有利。关键词是“更”。这是双方辩论的焦点。

一辩开门见山亮出本方观点,并对辩题中的几个重要概念“人”、“合作”、“竞争”进行权威性的阐释。这为本方的辩论打开思路奠定基础。接着,先承认竞争对人的发展起作用。正是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既可以使对方众多炮火失之无效,也为己方筑起稳固的防线,真是一举两得。随即话锋一转,从三方面陈述竞争的局限性和消极作用。有攻有守,攻防兼备。最后从历史、现实、将来三个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来正面阐述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必然趋势,这为三辩得出“竞争是相对的,合作是绝对的”埋下了有力的伏笔。

二辩,首先驳斥了对方的一个错误观点。这也是辩论中的有关胜负大局的一个问题,很有必要。然后在一辩的基础上列举大量事实阐明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个人、集体、国家、全人类,由小到大,纵横交错,点面结合,材料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精炼,排比、反问气势雄浑,尤其是飞船登月一例,以一当十,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扩大了优势战果,为正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辩的陈词,紧紧抓住辩题中的关键词“更”字作比较,进行正反论述,辩论进入白日化阶段,也是攻坚阶段。从五方面作了正反对照,有力突出了合作对人的发展的必要性、必然性和绝对性,竞争的局限性、消极性和相对性。

四辩的总结陈词,首先澄清了辩论中的几个重要事实,然后从六个方面总结了合作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各方面,如生活的、思想的、经济的、文化的,雄辩地论证了“合作比竞争更有利于人的发展”的中心论点。例证法(生活现象与典型事例)、引证法(引用名言和俗语)的贴切运用,大大地增强了说服力

 

 

 

 

 

 

 

 

 

 

 

 

 

 

 

有关辩论赛

辩论赛不问辩论者本人的立场和主张,而侧重于辩论技巧的比赛,比赛双方都不准备说服对方或被对方说服,而以驳倒对方,争取评委和听众从来战胜对方比赛程序:

一、陈词阶段,顺序和时间依次为:

  • 正方一辩 3分钟  反方一辩 3分钟 正方二辩3分钟
  • 反方二辩 3分钟 正方三辩3分钟 反方三辩3分钟

二、自由辩论阶段共8分钟,双方轮流发言。

自由辩论规则:

  • 自由辩论必须交替进行。当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任一辩手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的任一辩手应立刻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至双方时间用完为止。
  • 自由辩论要求简洁明了地加强本方观点,机智有力地反驳对方的论点,不能流于空间无物的攻击,有意回避对方的质询及发生观点、语言的混乱。
  • 发言和辩论要严格控制好时间,在赛前准备时就应严格按照寒时规定准备辩词,在比赛中,主持人宣布“现在由×辩作开场陈词,时间为三分钟”才能开始发言,当主持人提醒时间已到时,应立即停止发言,并说“谢谢”然后坐下。

三、总结陈词阶段共8分钟

反方四辩总结 4分钟正方四辩总结 4分钟

辩手注意事项

注意言谈辞令,辩论风度

  • 辩手参加比赛举止端庄,即使在辩论中针锋相对,也应做到 态度温和,彬彬有礼,以理服人而不要以势压人。
  • 辩论时,要求使用普通话,吐字清晰,观点明确,互相尊重,只能针对对方的 观点和理由进行攻击,而不能涉及对方的立场和人品(不能人身攻击,不能带有轻视,贬低污辱对方的语言)

·         在辩论中,特别是一对一攻辩和自由辩论时,应针对对方提问和辩驳的内容回答或反驳,内容不能偏离辩题或各自为论,要体现比赛的对抗性。

         辩论评分标准

1.辩论技巧(25分):辩手是否言语流畅、立场明确,能否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理解、认识辩题,叙述是否有层次性、条理性,论证是否具有说服力。

2.内容资料(15分):论据是否充分、合理、恰当、有力、引述资料是否正确、翔实。 3.自由辩论(25分):能否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主动、准确、及时、机智地反驳对方的观点,思路清晰、立场坚定、逻辑正确、应对灵活。

4.整体配合(20分):是否有团队精神,能否相互支持,论辩衔接是否流畅,论点结构是否完整,是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5.表情风度(15分):辩手表情、手势是否恰当、自然、大方,不强词夺理,尊重对方,尊重评委和观众,富有幽默感。

初次参加辩论赛的参赛队员在赛前该做好哪些准备

 辩论赛是许多青年同志喜爱的一项侧重于人们言辞表达能力的比赛。然而,不少青
年,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学生,虽参赛热情很高,却由于缺乏一定的辩论赛知识,或赛前
不懂如何正确准备,或赛中不要领,初次上阵便遭受挫折。因此,对初学者来说,掌握
一些辩论赛的基本入门知识显得十分必要。
那么,初次参加辩论赛的参赛队员在赛前该做好哪些准备呢?主要有四项:认识准
备、核对准备、立论准备和试辩准备。
一、认识准备
所谓认识准备,是指参赛队员在赛前对“辩论赛”的性质和特点要有所认识。辩论赛是一咱作为比赛项目来进行的模拟辩论(即辩论演习)。这种辩论往往不问辩论者本人的立场和主张,而侧重于人们的辩论技巧的比赛。比赛双方都不准备说服对方或被对方说服,而以驳倒对方、争取评委的裁决和听众的反响来击败对方。因此,这种比赛有以下三个特点:
1.辩论的题目、辩论的程序、发言的时间等,都是由辩论赛的组织者所决定,参赛
者必须按规定进行辩论,不能随意改变。
2.比赛胜负标准包括立论、材料、辞令、风度以及应变技巧等综合因素、胜负由评
委根据标准及主观印象进行裁定。
3.辩论时只能针对对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攻击,而不能涉及对方的立场和人品。
初赛者了解了辩论赛的这些性质和特点,就不会在比赛中,在思想和方法上与日常
争辩相混淆。
二、核对准备
三、立论准备
辩题被明确无误地确认后,参赛队员就可以根据辩题,共同商量,研究确立一个最
有利于本方论证的具体的总论点。所谓最有利于本方,就是指该总论点不仅观点正确,
旗帜鲜明,而且用之攻能破对方任何的立论,用之守能抵挡对方的任何攻击。能不能确
立这样一个总论点是一次辩论赛准备的成败关键。为了要确立这样一个总论点,首先要对题进行严格的审题,也就是要对辩题字面上的每个词或词组逐个进行概念分析,即通常所说的“破题”。这种分析要同时站在双方的立场审视,不能一厢情愿。尤其是要分析出哪些词或词组对对方立论具有潜在的有利因素,可能成为双方首先争论的焦点,因为一般的辩论赛双方都会抓住辩题中的某个词项解释入手开始辩论,有时会出现整个辩论赛始终围绕这种解释来进行。因此,尽量设法站在一定理论高度,对辩题作出有利于本方观点的界定,以获得大多数听众的“公认”,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为了典型说明这个问题,下面试举1990年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一例。应该说,这三个过程是整个辩论赛准备的灵魂,初学者在这个准备阶段应昼找一些
有一定理信纸水平又有一定实际辩论能力的人请教一下。此外,不应把立论准备看作是
一个孤立的静止准备看作是一个孤立的静止准备阶段,而应在以后的辩词撰写和试辩过
程中随时要审视先前的审题总论点及战略战术设计有无不慎之处,以便及时修正。
在立论准备停当,各辩手便可分头撰写自己分工的辩词。
四、试辩准备
如同其他比赛一样,辩论队要想在正式比赛中获胜,一定要在正式比赛前搞一次尝
试性的比赛,以检验自己的赛前准备是否经得起实际的考验。为了达到检验的效果,试
辩条件和气氛要尽量搞得逼真些,这就需要在正式参赛队员进入准备阶段的同时,应有
一支与之实力相当的假设“对方”也进入准备阶段,并且双方都应处于“保密”状态。
不过,为了增加正式队员的一些难度,正式队员应故意泄露些立论方面的要点,来吸引
“假设对方”作有针对性的进攻准备,用之在试辩中检验参赛一方的立论和战略战术是
否能奏效。
试辩的另一个意图,是让参赛队员进入角色。前面已经说过,辩论赛的最大特点就
是辩题观点不一定与辩论者本人最初的观点相一致,就像某些演员本身的性格与剧中人
的性格不一致一样,需要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才能进入角色。辩论赛在比赛过程中不仅
有理信纸上的正面交锋,还辩论风度、情态等方面的表演,通过试辩往往能促使参赛队
员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情感上也完全站在所持的辩题观念上,以便逼真地表现出理直
气壮、慷慨激昂、义正辞严而又通情达理地维护真理的样子。对于初赛者来说,试辩还
可以先锻炼一下上场的胆量,培养一下临场的经验。
试辩一般宜在正式比赛前一两天举行,这类似于赛前的热身赛,使参赛队员保持最
佳竞技状态。

确立立场的两个基本原则

(一)弱化我方命题,强化对方命题。确立立场不仅应确立我方对辩题的理解,还须限定对方对辩题的理解,也就是必须明确指出对方应该论证的内容。尽可能扩大我方立论范围,从而给我方留下较大的加旋余地。如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北大队对香港中文大学队的比赛中,辩题是"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北大队是反方,正方中文大学队举出许多例子论证许多国家由于具备某些条件,发展旅游业获得了成功。北大队马上指出,正方的立场并不是"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所以中文大学队跑题了。这实际上是要正方证明"在任何情况下"发展旅游业都利大于弊,当然使正方无从论证,陷入被动。
  (二)尽量选择逻辑性强、不易受攻击的立场。其主要方法是"高立论"。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和对方纠缠不休往往会丧失本方的优势,到最后仍是"一笔糊涂帐";不如干脆对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众所周知的观点予以承认,接着立即指出:这些仅仅是问题中一个方面,但我们应该讨论的是更重要的东西,把争论上升到更高层次,使对方精心准备的材料无从发挥,在我方熟悉的阵地上与其交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应当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就要求教练和队员们对辩题仔细揣摩和思索,努力使自己的立场既无懈可击、固若金汤,又新意迭出,令对方猝不及防,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反客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他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曾出现过如下一例:
  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比如,在关于"治愚比治贫更重要"的论辩中,正方有这样一段陈词:"…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论辩比充饥更重要。"话音一落,掌声四起。这时反方从容辩道:"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是两码事……"反方的答辩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正方以"有饭不吃"来论证贫困不足以畏惧和治愚的相对重要性,反方立即从己方观点中归纳出"无饭可吃"的旨要,鲜明地比较出了两者本质上的天差地别,有效地扼制了对方偷换概念的倾向。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例如,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神话故事都是夸大其事以显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绝对不能让反方迂旋于就事论事之上,否则,反方符合现代价值取向的"方法论"必占上手。从上面的辩词来看,反方的就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正方先顺势肯定"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既而均人"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一条件,自然而然地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后搬家"的结论。如此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节节贯穿,以势不可当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谓精彩绝伦!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例如,在"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的论辩中,有如下一轮交锋:
  反方:……我问雷锋精神到底是无私奉献精神还是等价交换精神?
  正方:对方辨友这里错误地理解了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就是说,所有的交换都要等价,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换,雷锋还没有想到交换,当然雷锋精神谈不上等价了。(全场掌声)
  反方:那我还要请问对方辩友,我们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是求利的精神?
  正方: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吗?(掌声)
  第一回合中,反方有"请君人瓮"之意,有备而来。显然,如果以定势思维被动答问,就难以处理反方预设的"二难":选择前者,则刚好证明了反方"思想道德应该超越市场经济"的观点;选择后者,则有背事实,更是谬之千里。但是,正方辩手却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设定,反过来单刀直人,从两个预设选项抽出"等价交换",以倒树寻根之势彻彻底底地推翻了它作为预设选项的正确性,语气从容,语锋犀利,其应变之灵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