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egade 雅尼:修改病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12:49
知识精讲
一、知识点概述
学习修改病句、病段,是学习表达的基本形式之一。在修改的过程中,还可以掌握许多写句、写段的规律,提高表达能力。
常见的病句种类有:(l)词序颠倒;(2)前后矛盾;(3)成分残缺;(4)指代不明;(5)标点错误;(6)关联词用错;(7)重复啰嗦;(8)搭配不当;(9)归类有误;(10)不符合事实等。
修改病句﹑病段是小学生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辨析和修改病句﹑病段。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病句。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的,它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病句,是指在一句话中,由于漏用词、错用词、词序颠倒等情况而造成表达错误,出现毛病的现象。
(一)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一般按四个步骤进行。
1、审读。
对于所给的句子,首先要读几遍。这里的读,是指边读边动脑筋,所以要逐字逐词地读,了解句子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例如:我一下子吃了满满三个大半碗饭。
读时要想这句话写了什么呢?“我”就告诉我们人物是谁,“一下子”说明时间短、速度快,“我”在短时间内做了什么呢?“吃了满满三个大半碗饭”,告诉我们吃得挺多。
认真审读。为的是找出问题,所以,要从以下几方面边读边分析。
(1)看句子的意思是否表达得完整、清楚,像“会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了”、“那个司机车很快”、“我每天回家都先做”,都表达得不完整、不清楚。
(2)看词语用得是否恰当。像“他的缺点改进了”一句,词语用得就不恰当。
(3)看词语位置摆得是否合适。像“这是非常惹人喜爱的笔一支”、“我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的特别提高”两句话,就存在着词语的位置摆得不合适的问题。
(4)看句子表达是否符合平日语言习惯,是否合乎事理。像上面提到的“我一下子吃了满满三个大半碗饭”一句,就是明显的不合事理。
(5)看句子形容得是否恰当。像“工业展览厅里,有根石柱像巨大的铁塔一样,非常粗”一句,把“石柱”比作“铁塔”是不恰当的。
2、判断。
从以上五个方面着手审读,在理解了原意的基础上,就要认真思考句子的病处,认真分析句子的病因是什么了。弄清楚句子属于什么问题,才可能“对症下药”。
常见的病句主要有以下六种:
(1)成分残缺。
(2)用词不当。
(3)词序颠倒。
(4)重复哆嗦。
(5)指代不明。
(6)前后矛盾
3、修改。
当找到病处,分析出病因以后,就可以确定改法了。
(1)“成分残缺”用“添”法。
除独词句、无主句外,一个句子至少应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指出要说明的对象是“谁”或“什么”,另一部分指出说明的对象“怎么样”或“是什么”。如果少了其中任何一部分,句子就不完整,也就是成分残缺。
例如:会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了。
这句话由于意思表达得不完整,缺少“谁”,所以读起来不清楚。如果添加上“谁”,改成“妹妹会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了”意思就完整了。
用此方法,“那个司机车很快”可以改为“那个司机把车开得很快”;“我每天回家都先做”可以改为“我每天回家都先做功课”。
典型例题1
①看了这个电视剧,受到了很深的教育。
②公共汽车将在我家门前的公路上。
③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讲卫生、懂礼貌。
名师一点通
第一句中只说明了“怎么样”,没有说明是“谁”,应在句首加上主语“我”“我们”或“他们”之类的词。第二句说明的对象“公共汽车”有了,但是“怎么样”没有说明,应在句末加上谓语“行驶”。第三句的谓语“养成”什么没交待,应在句末加上宾语“好习惯”。这样改后几个句子才会通顺。
(2)“用词不当”用“换”法。
要将句子中用得不准确的词替换成准确的词。这一类病句主要是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而错用了近义词、褒义词或关联词等,尤其是近义词,不能从用词的范围大小、词义轻重、感情色彩的褒贬等方面正确使用词语,造成词不达意,违反句子结构规律,违反客观事理的病句。
例如:他的缺点改进了。
这句话中“改进”用得不合适,“改进”一般指改变旧的情况,使有进步,人的缺点、错误应该改为正确的,因此应该用“改正”而不是“改进”,因此这句话要改为:
他的缺点改正了。
典型例题2
①我们要发挥老一辈的革命精神。
②在班会上,同学们实事求是地揭发了他工作中的优点和缺点。
③他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名师一点通
第一句是属于近义词错用,应把“发挥”改为“发扬”。第二句是属于褒义﹑贬义不清,“揭发”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合适,应该改为“指出”。第三句是属于错用关联词语,这句话中的两个分句间没有转折关系,不应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而应用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仅……而且……”,表示后一分句有进一层的意思。全句应改为“他不仅学习很好,而且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3)“词序颠倒”用“调”法。
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语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从原则上说,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除少数句子改变词序而意思不变外,绝大部分句子的词序都和句子的意思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旦词序变了,句子意思就会改变,或者句子不通顺。
将用颠倒的词语顺序调整合理,句子会变得更通顺。
例如:这是非常惹人喜爱的笔一支。
通常,我们是将数量词放在它所限制的事物前面来表达的,因此“笔一支”应表达为“一支笔”,这句话应改为:这是非常惹人喜爱的一支笔。
典型例题3
①某些广东省的人也说普通话。
②我把胜利的消息已经告诉了大家。
③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④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
名师一点通
第①句中的“某些”放在“广东省”之前,好像广东省不只一个,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说广东省只有一部分人会说普通话,所以应改为“广东省的某些人也说普通话”。第②句中的“已经”应放在“把”前边。第③句不能说“人口”是“国家”,这就是词序颠倒造成的混乱,把“人口”放在“最多”前边就通顺了。第④句是想说同学们的成绩都有提高了,“普遍”是用来说明“提高”的,所以应放在“提高”前面。
(4)“意思重复”用“删”法。
在一句话中,没有必要用两个以上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因此,要将用重复的词删掉一个。
例如:我还差一年没有毕业。
这句话讲“我”离毕业还有一年的时间,“差”和“没有”用重复了,应删掉一个,改为:
我还差一年毕业。
需要提醒同学们,有的句子虽然语意也是重复的,但如果将用重了的词语提出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包容关系,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是不能随意删一个的,而要分析,保留哪个词语更合适。
例如:全校师生和校长都参加了国庆节联欢活动。
显然,这句话中人物重复了,“全校师生”当然包括“校长”,这时,不能说随便删一个,由于“校长”包含在“全校师生”之中,而“校长”又不能代替“全校师生”,所以在修改时应该删“校长”,改为:
全校师生都参加了国庆节联欢活动。
典型例题4
①在小组讨论会上,他首先第一个发言。
②观众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看着舞台上的表演。
③盛开的菊花完全开放,非常美丽。
名师一点通
第①句中的“首先”和“第一个”意思重复,可去掉一个。第②句中的“目不转睛”就是“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的意思,包含了“眼睛”的意思,“眼睛”就应该去掉。第③句中的“盛开”就是“完全开放”的意思,两个词都用就显得语意重复,去掉任何一个都行,可以改成“盛开的菊花非常美丽”或者改成“菊花完全开放,非常美丽。”。
(5)“指代不明”和“前后矛盾”用“改”法。
例如:参观了两个厂后,大家都说:“造纸厂变化真大呀!”
这句话中“两个厂”不明确,因此改为:
参观了造纸厂后,大家都说:“这个厂变化真大呀!”
又如:我一下子吃了满满三个大半碗饭。
这句话自相矛盾,既然是“大半碗”,怎么可能“满满”呢?应该改为:
我一下子吃了三个大半碗饭。
典型例题1
①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模模糊糊地看到前面十几米以外有一个人影。
②老师都下班了,只有李老师还在办公室批改作业。
③我已经将要小学毕业了。
第①句中前边说“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就是说天黑得连眼前的手都看不见,后边却说“看到前面十几米以外有一个人影”,前后矛盾,所以应把前半句改为“天黑了”,这才通顺。第②句是说老师“都”下班了,后面却说李老师”还在批作业,前后矛盾,应改为“其他老师都下班了,只有李老师还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第③句中的“已经”和“将要”从时间上矛盾,可以去掉任何一个。
4、审查。
病句修改后不算完,一定要再通读一遍,查一查修改后是否合乎平日语言表达习惯,是否完整、通顺,会不会出现新的毛病,句子原来的意思是否保留等。
(二)修改病句的原则
1、病因要查清。
在修改病句之前,先要查清一个句子究竟是什么毛病,所以面对一个病句,先要认真读几遍,再做进一步分析,只有确定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例如:“小明从衣袋里把红领巾戴在脖子上。”很明显这个句子是个病句,但是病因是什么,再仔细读几遍就会发现“从衣袋里”是不能“把红领巾戴在脖子上”的,原来“红领巾”还没有“从衣袋里”拿出(掏出),经过这样仔细分析,病因就很清楚了。
2、修改尽量少。
修改病句时,要使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尽量少动,尽量小改,不要大动干戈。例如“他穿着一双黑皮鞋,一顶蓝礼帽”,“帽子”不能“穿”,所以可以使用“增补法”,在“一顶蓝礼帽”前加上“戴着”两字,而不能用删法,去掉“一顶蓝礼帽”。去掉后就改变原意。再如“北京是个美丽的景色”就可以使用“替换法”,用“地方”替换“景色”,句子就通顺了。还有“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可以使用“删减法”删去“不禁”或者“忍不住”任何一个词,避免意思重复就行了。
3、原意必保留。
就是说在修改病句时,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修改后句子的表达形式可以小有出入,但是句意不能有丝毫改变。例如“北京是个美丽的景色”可以改为“北京是个美丽的地方”,但不能改成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演练检测
一、修改下列病句
1、新世纪的中国青年应该树立起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
2、1958年建成的图书馆,现在几乎危房。
3、我们要尽快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
4、我们必须克服、随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缺点。
5、两天两夜没停的牛毛细雨又下起来了。
6、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们呼救。
7、全市的人夹道欢迎凯旋归来的英雄们。
8、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9、儿童商店里的玩具真多,有积木,布娃娃、电动小火车、足球等。
10、今晚天空月圆如镜,繁星满天,多美的夜景啊!
11、参加这次活动的都是共青团员的中学生。
二、判断下面各句是否完整,完整的打“√”,不完整的打“×”。
1、螳螂捕蝉。(   )
2、卖火柴的小女孩。(   )
3、为人民服务。(   )
4、手术台就是阵地。(   )
5、参观北京天安门。(   )
6、群鸟学艺。(   )
7、我爱故乡的杨梅。(   )
8、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
9、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
10、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   )
11、每逢佳节倍思亲。(   )
1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
13、为了挣得一块面包,不得不贱价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
14、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
15、激光是最快的。(   )
三、仔细读下列每组句子,在正确的后面打“√”。
1、A.大兴安岭长满了珍贵的树林。(   )
B.大兴安岭长满了珍贵的松树。(   )
C.大兴安岭长满了珍贵的木材。(   )
2、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很大教育。(   )
B.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很大教育。(   )
C.由于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很大教育。(   )
3、A.学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全靠平时努力。(   )
B.学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平时要努力。(   )
C.学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就看平时是否努力。(   )
4、A.菜地里种了很多菜,有青菜、蕃茄、蔬菜等。(   )
B.菜地里种了青菜、蕃茄、大白菜等许多蔬菜。(   )
答案:
一、1、树立……信念(“树立”不能与“勇气”搭配)   正:新世纪的中国青年应该树立起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信心 )。
2、几乎成了危房……(没有谓语)正:1958年建成的图书馆,现在几乎(成了)危房。
3、提高……素质(“提高”不能与“科学文化”搭配)正:我们要尽快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4、随时发现、克服(先“发现”才能“克服”)正:我们必须随时发现并克服日常生活中的缺点。
5、雨没停怎么能又下呢?正:牛毛细雨下起来了,两天两夜没停的。
6、遇难者已经死了,还怎么呼救呢?正: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险者向人们呼救。
7、凯旋就是战胜归来的意思,不能再加“归来了”正:全市的人夹道欢迎凯旋的英雄们。
8、“人口是国家”(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9、足球能算玩具吗?正:儿童商店里的玩具真多,有积木、布娃娃、电动小火车等。
10、天空应该去掉(天空不能月圆如镜) 正:今晚月圆如镜,多美的夜景啊!
11、都是中学生共青团员   正:参加这次活动的中学生都是共青团员。
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三、1、A√B√  2、B.√ 3、C.√  4、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