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尼总谱:IAR FOR AVR 编译环境中启动代码和堆栈设置的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3:35:15

1. 例子1

程序中仅包含一个空的main()函数,代码如下:

#include

int main(void)

{

}

此时对应的map文件显示:

表中CSTACK的区域由编译环境中DATA STACK的值确定,起始位置是0060H,而RSTACK区域的起始地址就是CSTACK的最大地址+1,即RSTACK紧接着CSTACK,其大小由编译环境则为Return address stack中的值*2。

从0000-0025都是中断向量表的区域,从0026-0049才是程序代码

中断向量表的区域如下图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上电复位后的第一条指令就转移到启动代码?C_STARTUP中。

程序代码如下图所示:

在启动代码中,首先设置堆栈指针SP位009FH,这个值就是MAP文件中给出的RSTACK区域的最大地址。

然后将(R29,R28)寄存器对设置成0080H,这个值就是MAP文件中给出的RSTACK区域的最小地址。

由于在AVR中,当压栈时,堆栈指针进行减法,出栈时进行加法,所以栈顶就是009FH,实际上堆栈可使用的区域为0080到009FH。这部分区域主要用来保存返回地址,因此在编译环境中也被称为返回地址的堆栈,而CSTACK则称为数据堆栈。这个部分区域应该是用于局部变量的操作,因此要小心设置改值,否则会导致空间溢出。

2. 例子2

程序包含有一个main()函数,其中定义了一个10个字节的数组,如下图所示:

int main(void)

{

unsigned char i;

char s[10];

for(i=0;i<10;i++)

{

s[i] = 0x55;

}

}

这个程序编译后,生成的MAP图如下:

从这里可以发现,没有CSTACK和RSRTACK没有发生变化。

启动代码部分如下所示:

可以看出,也没有什么变化。那么再来看看main()函数的汇编代码,如下图所示:

通过读代码,可以看出R16用于存储局部变量i,用于for循环的计数。而R28是个很关键的寄存器,它用来实现局部变量s[10]的存储,因为函数入口时,R28指向数据堆栈(即CSTACK)的最高地址+1,因此当函数的第一条指令SUBI R28,0x0A,就为在数据堆栈中开辟了一个数据空间,用于保存局部变量s[10]。循环时,通过将R28传给R30,R31清0,将R28+0到R28+9之间的RAM空间设置成55H。当离开函数时,通过SUB R28,0xF6,恢复R28的值,相当于释放了局部空间。

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局部变量的空间太大时,可能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即局部变量的使用空间超过了所设置的数据堆栈区域。例如,在程序中,将char s[10],改成char s[100],则新生成的代码如下:

从这里可以看出,第一条就先将R28减去100,然后对R28-100的单元进行赋值,很明显,此时写入的地址已经不属于RAM空间了,这是很危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