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owy blue shirt:毛泽东为何将开国大印选定宋体? 人人网-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01:47

毛泽东为何将开国大印选定宋体? 2011-09-30 22:57 (分类:默认分类) 这是一篇被导入的日志 | 查看原文

历朝历代的国印都是篆书字体,毛泽东当年却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印”定为宋体,这是为什么呢?

 

曾为共和国镌刻国印的张樾丞的一段话可以解释这个疑惑,他在刻印时曾对家人和伙计们说:“毛泽东这个人真了不起,历朝历代的国印都是篆书字体,他却定为宋体。宋体字好哇,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容易认。共产党的心里果然是念着老百姓的。”

 开国大印属国家一级文物,现陈列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推选毛泽东为常务委员会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李维汉为秘书长,齐燕铭为副秘书长。筹备会决定成立6个工作小组,各小组分别承担开国盛典的相关事宜。周恩来委托前清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的陈叔通负责办理国印之事,并让齐燕铭协助陈叔通策划这项工作。

 

对书法还算精通的齐燕铭,自小就生长在北京,对琉璃厂治印行业颇为熟悉。他邀请张樾丞、顿立夫、唐醉石、魏长青等治印和刻字名家到北京饭店相聚,座谈治国印之事。在众多治印高手中只有张樾丞会刻铜印,于是大家一致推举张樾丞担当治国印之重任。

 
张樾丞,1881年12月出生在河北省新河县南小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虽只读过几年村塾,略通文墨,但他天分很高,在书法上可说是无师自通,写得一手好字。1895年,14岁的张樾丞徒步跋涉来到北京,在琉璃厂益元斋刻字铺当学徒。面对前人的印谱,张樾丞朝夕揣摩,大有所得。

 

1899年,18岁的张樾丞自立门户,在北京琉璃厂来薰阁琴书处开业治印,店号同古堂,自定润格,求印者日多。
  

1908年,琉璃厂藻玉堂主人王雨请张樾丞为梁启超所书的“龙飞虎卧”刻字,此字刻出,名声大振。孙殿起在《琉璃厂小志》中赞叹:“真银钩铁画也。”张樾丞由此一举成名。

 

1909年,经宝熙引荐,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镌刻过8枚印,现在这8枚印已成为鉴定清宫藏画的重要依据。
  

1910年,他移寓明远阁,在治印之余兼刻铜墨盒,学而能熟,熟而能精,很快就以冶铜印为当时一绝,求冶铜印者日多,家道逐渐殷实。这年,他为载涛、载泽、荣臻、宝熙等皇亲贵胄治印,也为当时的内阁协理大臣、后来任过北洋政府总统的徐世昌治印。
  

1912年,民国肇始,张樾丞此后为历任北洋政府元首和首脑治印多枚,如段祺瑞、朱启矜、陆征祥、唐绍仪、黄郛、吴佩孚、曹汝霖等人,他们走马灯似的换来来去,但都要到琉璃厂来求张樾丞的一方印。后来,张樾丞也为冯玉祥、胡景翼、张宗昌、商震、白崇禧、黄绍翃、王陵基等民国将领治过印。

 

民国年间,张樾丞已是篆刻界蜚声海内外的泰斗级人物了。他曾为故宫博物院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章”印;为清华大学刻制“游美清华学生监督之章”、“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藏”等印;为北京大学治“国立北京大学授予学位之章”、“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等印;为北京图书馆治“北京图书馆藏”印,治“国立北平研究院理化部藏书”等印。

 

1917年,鲁迅因藏碑拓之需请陈师曾代刻二枚木章,师曾不善刻木,交给同古堂张樾丞代刻,即“会稽周氏藏本”和“俟堂石墨”。此后,鲁迅在同古堂索印很多,尤其是木印,如1918年4月11日《鲁迅日记》记述:“下午同陈师曾往留黎厂同古堂,代季市刻印,又自购木印五枚。”这五枚印分别是:“随喜”、“善”、“伪”、“翻”、“完”,乃是鲁迅校碑鉴别之用。从1912到1926年,鲁迅去琉璃厂近400次,多去同古堂,张樾丞为其治印几十枚,以木印为多。

 

解放前,同古堂享誉四方,财源滚滚。张樾丞与黄伯川、韩少慈并称琉璃厂“三大财主”。张樾丞虽为富翁,但生活俭朴,同古堂内老板伙计都在一个桌上吃饭,没有三六九等,吃的也完全一样。他经常救济穷人,做了不少慈善之事,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声望。

 

建国前夕,张樾丞接受治制开国国印任务之后,便回家翻资料、找印谱,认真画了四张印样,是隶、宋、汉篆、秦篆四种字体,文字样式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半个月后,张樾丞将印样交给了齐燕铭。齐燕铭立即将印样呈送中央领导人和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们过目、审阅。

 

一星期后,齐燕铭高兴地告诉张樾丞,毛泽东主席已经选定了宋体字的印样,新政协筹备委员会正式决定将刻制国印任务交由他来完成。

 

张樾丞激动万分,不住地点头,连声说:“好极了!好极了!”送走齐燕铭后,他对家人和伙计们说:“毛泽东这个人真了不起,历朝历代的国印都是篆书字体,他却定为宋体。宋体字好哇,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容易认。共产党的心里果然是念着老百姓的。”

 

印样确定之后,张樾丞就忙着指导儿子张幼丞跟伙计们对原料进行粗加工。先是化铜、浇铸,然后打光,拿大锉锉,再用手工把做细的木炭磨光。这些工序做完后,张樾丞亲自动手画印样,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拿凿子凿,用刀子修。几天后,一枚长宽各约11.6厘米的开国大印就做好了。

 

镌刻这种印玺是有极严格的特殊规矩的,刻完了不许打样留底,印治成之后,四个角都要突出一点儿,不能是平的。要等到正式启用前再磨平,名曰“启封”。

 

8月底,中央办公厅监印官员和几名工作人员来同古堂取印时,付高额酬金给张樾丞,张樾丞怎么也不肯要这个钱,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只好把钱带了回去。

 

张樾丞为人低调,从不拿镌刻国印之事炫人。建国后,张樾丞还给周恩来、朱德治过篆字印,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大印也出自他的手笔。1961年,张樾丞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80岁。

 

张樾丞先生所治的这枚开国大印属国家一级文物,现被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中国人民站起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见证。(刘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