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itbe主要讲什么:怎样做个职场达人:刚出来混要跟对老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10:40

不挑工作,挑上司,这是我认识的太多企业家们的心法,甚至有时候是一种本能反应。理论上,谁都怕入错行,但是实际上,对于一脸青涩的社会新鲜人,很多时候,还没有能力去判断分析自己合适哪个职业,那就不如更加务实地选择一个能够对你的职业生涯有促进的上司。

猜忌心重的上司不会给你发展的机会,太过随和的上司不会促你提高,所以一定要择木而栖。

有个国际半导体公司的副总,30年后还很清晰地记得,16岁,他第一次做剧院看门人的时候,他的第一位上司无声教给他工作的基本道理:要诚实。那是一位性格乖僻的女管家,她聘用看门人的工资标准是每小时45美分,但第一次给新来的雇员发工资时,她总是按每小时50美分发放。如果你告诉她"发错了",她就会继续聘用你,而且以后的薪水会仍按每小时50美分发;如果你隐而不报,

就会失去这份工作,可能,这是30年前的做法。但是,选择好这种有思路的上司,依然是职场不变的定理之一。

丁长峰现在是万科集团的副总经理,也是万科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业务负责人,在2003年入选了胡润的中国房地产影响力排行榜第17位。从一腔热情的年轻学子,到驾轻就熟的经理人,他20出头在万科任职,30岁就成为上海万科的董事长,和众多出身草莽身世复杂的房地产大亨相比,丁的发展故事更有借鉴性。

丁长峰曾经多次回忆起那一个类似《百年孤独》的开头的下午,大概在1992年八九月份的时候,他收到了一个北京大学室友的一封来信,信中说他现在在深圳一家叫做万科的公司,那时候大家都不知道万科,只知道有先科,他说现在的这个老板有多好,有多么出色,然后说你快来吧,看了这封信之后,在盐城党校任职的丁想了想,就决定去深圳。他怕父母不同意他走,去的时候也没敢告诉父母,就跟父母说:"单位让我出差去南京,大概要一周时间。"当时也没什么钱,他就跟妹妹借了1000块钱,悄悄地走了。

今天,丁长峰已被看做是王石打造的万科职业经理人第二梯队之中的重要成员,他回想起来,也说:"当年王石在培养我们这些年轻人方面可以用'呕心沥血'这四个字来表达,基本上当年公司高级管理层的所有会议,我们都可以参加,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讲,这是在学习如何去营运一个企业,了解企业的运行本质一个非常好的观摩学习的机会。"

不过,也不需要急着羡慕丁长峰在选择上司方面运气如何好,成功不是这么简单的。

王石的包容性是很强的,他给职员的自由度非常大的,但不是每一个上司都会这样。在万科周刊工作了三年之后,丁被派去了东北,在万科东北的一家分公司当副总。年轻又带着一点自负的他,初去那边遇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上司直接领导他,这位上司是从政府出来的,非常沉稳,无论对于人和处理事情都几乎可以用"滴水不漏"来形容,所以丁需要调整自己去跟他融和。

多年之后,丁长峰不断攀升,职位已经比他曾经跟随过的许多上司更高,但是,他还是很感谢这些上司的帮助,他很认真地给后辈们建议说:"要学会跟你的上司相处,和不同的上司相处,他们能教会你很多东西。"

2月的下午大雪纷飞,我正透过落地窗看外面,客串一下小资情怀,忽然电视上传来一阵浑厚的男中音:"油要加两茶匙,薄荷叶一茶匙,要切碎的喔。"抬头一看,原来是家居烹调节目,赫然一位中年男子,穿着黑色无领中袖,正在面对一个工作台上面的菜啊肉啊的忙得不亦乐乎。

听电视台的朋友说,现在吸引收视率要包装,光靠一个中年妇女在上面讲今晚煮什么菜,已经很难有捧场客。因此针对下午的家庭观众,往往要找不少外形看上去温文尔雅有点儿风度的男性教厨,如果是一些其貌不扬的厨师,要上电视,就得有点儿特别包装,例如美国甄能达,就有点儿厨师之中的成龙之感,做菜时候还要讲很多笑话,脸部表情极为丰富,如果让赵本山下厨,倒也很吸引眼球。当然还要肯下本钱,就是饮食节目中,主持人一边访问歌剧家,一边学煮这些意大利胖子最爱吃的意粉,这是饮食和古典音乐的结合了。最重要的是教的菜式,用料还不能太贵太难找,鲍参、翅肚就可免则免,以免让观众有心理压力。

电视台的朋友又说,教做菜的厨师,也能有明星效应。例如最近,对1000位英国女性做了一个关于她们心中理想情人的调查访问,结果曝光率颇高的小贝也只能位居其后,荣膺最佳情人第一位的是近年在英国(其实在美国也已人气急剧上升)红透半边天的新人--烹饪专栏TheNakedChef中的主持人,风华正茂被称为"靓仔厨师"的Jamie.Oliver。

"靓仔厨师"的节目每次都会让不同层次的人上来,Oliver一边与来者聊天,谈笑风生,一边快手快脚地制作食物,清新宜人,既风趣而又不失雅致,食物也拍摄得很"漂亮"。

在BBC播放的同名烹饪专栏节目中,Jamie以他的青春气息与不依靠剧本,即兴发挥的精湛的表演才能,加上简单易学的当代意大利菜的烹调法,和中年妇女钟爱的可人笑脸,创出了极高的收视率。

与该系列节目呼应推出的菜谱,一出版就打入畅销书之列。

        这一结果出人意料,BBC也没有料到他会一举成为如此受欢迎的明星,又惊又喜,不知如何是好。

更夸张的是,"靓仔厨师"一定是有很好的经理人运作,所以他可以搞上千人的现场SHOW,让众多女生看着他在舞台上做两三个小时菜如痴如醉!大家能否想象,如果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就算食家沈宏非或者大导演张艺谋现场做15分钟的菜,台下恐怕就吵翻天了。

阿昌现在已经是高级西餐厅的高级主厨,薪水多了工作时间却短了,于是有空带我去别家餐厅"微服私访"。谁知才坐下还没来得及看完菜谱,这家餐厅的鬼佬厨师已经一溜烟跑过来跟阿昌套近乎了,两个人讲了十几分钟英语,鬼佬厨师才兴高采烈地回厨房做菜,就差没跟阿昌要签名了。我笑道:"没想到厨师这行也追星啊。"阿昌赶紧说都是大家给面子啦,"不过,"他正色道,"我入这行,还真是多亏了贵人相助啊。"

我满以为像《食神》里的少林方丈之类的贵人,说出"两个人,一只鸡"来,他却笑笑,说他现在是酒店的行政总厨--这个级别是50万以上年薪的--管理整间酒店的中西餐厅及饼房,更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一般很少人会猜得到,原来他只有小学学历。

他小学毕业就没书读了,当时他还不满13岁,经邻居介绍到酒楼当学徒,这就好像是在海里随便抓了一个救生圈,阿昌就此入了这一行。所以,这个邻居,就算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了。

做了厨师,是否发现生命的意义了呢?阿昌大笑说:"发现生命重要是真的,上班第一个星期差点被人殴打。"那时他在厨房做打下手的工作,就是洗菜、洗肉之类,大清早把工作做妥后,他就想额外多做点功夫来表现一下。可是,高级厨子回来一看立即大发脾气,先劲爆粗话,继而激动得拿起砧板上的刀破口大骂道:"你以后再乱搞我的东西,我斩掉你的手!"那把菜刀就在少年阿昌眼前晃了许久。想起来阿昌也就是好心额外帮他擦擦洗洗,并不会影响他做菜的质量,但在那个年代,很多老师傅都不准别人碰他的东西,因为害怕自己被人取代。阿昌虽然没有从此产生心理阴影,但还是很快辞了工。

第二份工是去了西餐厅,"做学徒,头三年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食物!这段时间,我们的工作就和一个清洁阿叔没有分别,每天都是洗煲、洗地和洗厨房。"阿昌在这里时遇到了第二个贵人--该餐厅的大厨。大约洗了一年多的碗和地板之后,他战战兢兢地向大厨提出,可否让他在下班时间接触食物,大厨竟然答

应了。半年后,大厨又给阿昌升了一级,可以真正在工作时间接触食物,做的是切三文治、弄热狗的工作,阿昌这才正式走上厨师之路。

后来他有一次看守泳池的热狗摊档,来了一张英文单,阿昌小学毕业水平,连26个英文字母也不太认得,急忙向一侍应生求救。那人说这是chickensandwiches,鸡肉三文治。但阿昌说读书时明明读过hen才是鸡,于是大骂那侍应生害他,说什么也不肯做那份三文治。后来,大厨出来,把阿昌痛骂了一顿。阿昌说当时被骂到哭,但后来想明白,要在西餐这一行有发展,一定要去学英文,

道理其实很简单:"西餐从哪儿来的?全都在外国,如果你不识英文,你怎样看书,怎样和外国厨师沟通呢?"

阿昌于是从chicken开始,今天学beef(牛肉),明天学pork(猪肉),天天回宿舍背诵,成为当时学徒中第一个看得懂英文order的。到今天,阿昌也是那帮学徒中最出色的一个。

2003年6月,连场大雨,我基本上足不出户,除了去听王石登珠峰回来的精彩报道外,就是看了一趟漫画青年小罗。

小罗住的地方是典型的蜗居。连上他自己的工作间和睡床,还不到20平方米,而且其中大半还是各国语言的漫画书,非常具有艺术气息。

当然,他的漫画生涯,也是非常青年、非常艺术的。他自小已很喜欢画小人,对学业从来不认真,初中三年级,便听从老师建议,转到职业学院修读"首饰制作",那时候只想到不用读书,还可以常常画画,已经开心的不得了。其实,他也知道,自己不是对首饰制作有什么兴趣,只因为当中有数个科目和画画有关。当然,他也有遗憾,就是现在回想,因为读书太少,不仅日文漫画看不懂上面的对白,连英语漫画也只能看画面。

10年前,学完了"首饰制作"课程后,小罗老老实实地跟着其他同学一起到东莞做起首饰设计,月薪1000元,一年后,他转到了一家广告公司做助理,月薪2000元,再之后,他凭着画漫画辗转在珠三角。到了1995年,他已经成为了漫画主笔。这是一家出租屋的私人公司出版的综合漫画杂志,老板让小罗做的事情说简单不简单,复杂也不复杂,就是按照日本漫画,故事结构不变,画出一个"中国版本"来。例如男主人公三上改成这边的赵刚,女主角莉香就改作阿娇等,至于咖啡馆是否改画成长沙米粉店,跨国公司是否画成民营企业,老板倒是不会担心的。

那时候漫画罗是没有底薪的,纯粹以画出来的数量计算,大约是每一页100元,画多少便有多少,勤奋一点,一个月画上100页的故事,便有上万元,不过,他自己也说,这项工作像体力活多于像艺术,基本上每月画上几十页,已经是腰酸背疼眼睛花。

1998年,公司老板跑路了,还好没有拖欠工资。小罗被遣散,然后靠手艺,又找到一家计算机游戏的公司,负责绘画人物设定、游戏包装盒、宣传海报等,刚刚拿了几个月稳定不需要计件的工资,公司却又出现财政问题,老板虽然没走,但是老是发钱不及时,小罗又找不到一个有稳定收入的日子可以安心画画的地方了。

这次见小罗,是为了替他联系给几个画人像的活计,"可能我这一世画漫画都不会红了,但是,迟一点找份设计的工作,有空下来自己画点喜欢的东西都不错啊。"除了漫画书外家里没什么东西的小罗说,"也不是人人都要发达才开心的。"

孙小姐是最早的海归之一,1998年,大家还在想着人民币是否会贬值,张艺谋选哪个新人的时候,她就已经由加拿大冰天雪地的石油省份学完艺术课程回国了。

回来的主要理由,只是她喜欢吃中国菜,不能忍受汉堡包。她靠着英文好,就去了一家专门搞文化艺术活动的外企,真是圆了在中国搞艺术的梦想呀,心里很高兴。不料,上班一周,她大哭三场。原来,这家公司要她做的,是不断开会,不断做记录,不断发传真和打电话,预订场地、联系团体、还有酒店、车辆、甚至灯光和保安,就差没和香港电影工作人员表里面的"茶水"大婶接头了。

当然,因为是外企,一群同事头脑风暴激荡一阵之后,在墙上画一张巨大的工作时间表,每天的进度往上面填写,等到几个月之后,墙上上千个小格子都填满了,总算是完成了一件催命的活计。

慢慢的孙小姐也习惯了,甚至觉得挺好,能够学到很多工商管理的知识,也看懂了财务报告,知道怎么做一个活动才能赚钱。

找到这行的感觉之后,孙小姐欲罢不能,她说,读艺术出身的她,帮助很多姐妹们实现小资梦想,把以往只能在巴黎、纽约才有的演出搬到北京,是最大的满足感。能够搂着一干知名国际艺人合照,每天带着各色外国人在北京吃私房菜,体验CBD的堵车奇观和卤煮火烧的气味,令小城镇来的孙小姐觉得很有成就感,当然,也有一点轻微的迷幻。不知道自己是迟钝还是乐观,孙小姐经常说,她在的公司,全无办公室政治,所以各个部门相处乐也融融。

不过,最近孙小姐终于说要转行了,要去替另一家外企做公关大员。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原来的公司好玩是好玩,艺术也很艺术,但是工资实在不高,她也要为以后打算,不能光考虑艺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