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r the impression:现代集团创始人>>>怪才-郑周永(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0:59:24

财界总统──郑周永
第一章 农民的儿子
·“朝饭夕粥”的童年生活
·在先生严厉的面孔下,郑周永学了《千字文》、《小学》、《大学》??
·郑周永发现小学的课程是那样的轻松
·郑周永和父亲戴着草帽在烈日下弯着腰一棵一棵地拔草。
·两个少年偷偷地上路了,他们身上只有砍柴赚到的四角七分钱
·“长孙是要顶立门户的”
  1997 年元旦,汉城地区普降瑞雪。“瑞雪兆丰年”。皑皑白雪覆盖大地, 孕育着春的气息,也带来了新的希望。1 月 4 日,汉城钟路区桂洞现代集团 大厦 12 层现代集团名誉会长郑周永的办公室,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望着窗外 银白的世界自言自语道:“真是一场好雪啊!”今天是现代集团每年一次的 社务会,他刚刚与现代集团的高级干部会过面,接受他们发自肺腑的新年祝 福。郑周永此时的心情非常好,听到各方面汇报的情况,他对现代的未来更 加充满信心,去年的今天,他的儿子郑梦九从他的四弟郑世永手中接管了现 代集团,尽管 1996 年韩国经济不甚景气,出口贸易赤字超过 200 亿美元,可 是现代集团还是取得了出口在全国第一的好成绩。今年是现代集团创立 50 周年,郑周永也刚刚过完他第 81 个生日。
50 年不平坦的道路,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涩。虽然他年事已
高,可现代集团就像他的孩子,时时牵动着他的心。怎么能够忘记第一次得 到工程的兴奋,又怎能忘怀战火中的工地??这位老人有着传奇般的创业经 历,他的成功,就是韩国经济发展的缩影。
在江原道通川郡松田面,有一个小村子名叫峨山(现在三八线以北),
村子虽小但却很有名,1915 年冬,韩国企业巨子郑周永就出生在峨山的一个 农家。后来郑周永常自称为峨山郑周永。
松田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从松田火车站往东走不远就可以看到蔚蓝的大
海。黎明时来到海边,便可一睹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色,太阳升起来时那瞬间 的堆理会使你心动不已。松田的游泳场很有名,白色的沙滩旁边是茂盛翠绿 的松树,早春的金达莱花含苞怒放,把整个游泳场妆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在 郑周永童年的心里,即使是名闻天下的元山海棠花,也比不上松田海边的金 达莱娇艳。
甲午年,为了躲避战祸,郑周永的曾祖父带着三个儿子离开了咸境北道
的吉州。当时郑周水的祖父刚刚结婚一个月,他们变卖了吉州的房子和土地, 一路南下来到了松田。郑周永的曾祖父看到此处山青水秀,便决定在这里扎 根。时间过得非常快,一晃他们在这里也生活了 20 多年。1910 年《韩日合 并条约》签定,朝鲜半岛正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5 年之后连学校里也要学 唱日本国歌。日本的朝鲜总督寺内正毅竟然说:“朝鲜人要么服从日本的法 律,要么就是死亡。”当时在朝鲜半岛,到处都有光复祖国的秘密组织。郑 周永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出生的,在他出生 4 年之后,爆发了反抗日本殖民统 治的“3·1 运动”。同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朝鲜人民的生活十分贫困。在 农村,条件稍好一些的家庭,到了冬季也只能以粥代饭。通常的情况是一日 两餐,早饭尚可以吃到用粗糙的小米做成的米饭,可晚饭却只能是几乎照出 人的面孔的稀粥。松田产豆子,所以村民一般家里都喝的是豆粥。喝豆粥,
本来就空的肚子反而叫得更厉害,甚至想用睡觉来逃避饥饿都办不到。这种 “朝饭夕粥”的生活,在郑周永的记忆里,打下了永久的烙印。几年后他就 是凭着摆脱这种生活的愿望踏上了寻找幸福生活的漫长之路。
  郑周永的父亲勤劳朴实,在松田一带远近闻名。郑周永的祖父在村里开 了个学堂,不管是农活还是家里的生活他都不操心,一切都由郑周永的父亲 操办。郑周永的父亲要养活自己的一群儿女,而且还要照顾弟弟和妹妹,甚 至弟弟和妹妹的婚嫁都要他这个做长兄的操心,肩上的担子着实不轻。郑周 永是长子,下面还有六个弟弟和两个妹妹,父亲便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他的身 上,希望他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农民,挑起家里的大梁。
  6 岁到 8 岁,郑周永曾在私塾学了三年汉文。郑周永当然也和其他孩子 一样,渴望着窗外的世界。窗外欢唱的小鸟,盛开的鲜花,外面的世界是那 样美好,郑周永的心早已飞出了私塾,奔向了田野??然而私塾先生太严厉 了,背不出前一大的功课就要打学生们的手板。郑周永如果不是怕挨打,是 不会安心地坐在这里背书、写字的。在先生严厉的面孔下,郑周永从《千字 文》学起,读了《小学》、《大学》、《资治通鉴》,还有许多“无题诗”、 “联珠诗”和“唐诗”。当时学的许多东西,郑周永至今仍记忆犹新。就是 到现在,他仍喜欢汉文,在他的房间里挂着他喜欢的诗句,一有时间便揣摩 玩味。
离峨山最近的小学在松田。进入小学郑周永才发现,三年私塾学习为他
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小学的课程是那样的轻松。那时的光景,可以说是郑周 永一生中最没有负担、最开心的时光。尽管郑周永回家后根本没有时间复习 功课,但这点功课对郑周永来说不算什么,以至于老师让郑周永从一年级升 到三年级。如果说郑周永在小学里学到什么东西的话,那就只有“九九表” 和日语了。
郑周永的父母从来没有为他的学习操过心。除了写字和唱歌不及格外,
郑周永其他的功课都是满分。后来郑周永为了学唱歌可没少下工夫。韩国人 能歌善舞举世皆知。随着他的事业不断发展,由他主持宴会的机会也越来越 多。按照韩国人的民族习惯,酒喝到一定程度,一定要有歌舞。无歌无舞就 不叫宴会。郑周永下决心学会唱歌。没有时间,他就在车上学,有一阶段他 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随身带个小录音机,有时为了学会一首歌要花上一个月的 时间。为他开车的司机真是没少受苦,一天接一天,从早到晚都是一首歌, 听都听烦了,郑周永却越唱越起劲。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郑周永的歌声已颇具韵味。
当郑周永开始懂事的时候,父亲就教他做农活。
  10 岁的时候,郑周永就跟着父亲下地劳动。通常是天不亮就被叫起来, 走七八里路才能到达地里,他们开始劳动时东方才刚刚发白。在一眼望不到 边的小米地里,郑周永和父亲。戴着草帽,顶着烈日,弯着腰一棵一棵地拔 草,再用手仔细地松土。刚开始时郑周永做不了这些活,父亲便手把手地教 他。用麻布做成的衣服,早晨被露水打湿,白天又被汗水浸湿,汗水与被风 吹起的灰土混在一起,在他们身上形成了一道一道的泥印。郑周永的父亲不 爱说话,往往是做了一天的活也没有一句话,只是当腰酸得实在忍不住时才 直起身来歇歇。一到这时,郑周永便能听到父亲长长的口哨声。这口哨声不 是别的,是当时流行的乞盼丰年的歌曲。
父子俩在地里,一干就是一天,到了晚上累得腰都直不起来郑周永小小
的年纪就干这么重农活,实在是有些吃不消了。可是他是长子,他也同父亲 一样对家庭负有责任,对六个弟弟妹妹负责更是他的义务。面对沉重的生活, 郑周永常常陷入沉思,难道一辈子都要做这么苦的活吗?在他幼小的心中时 常会出现这样一种幻想:今大把种子播下去,明天它就会成熟,那该有多好
啊!
  十几岁正是花一般的季节,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不 应该做这么繁重的农活的。郑周永当然也和其他同龄的孩十一样,有着一颗 天真顽皮的童心。但他却不能像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放学回家后去尽情地 玩耍,他要同父亲一道去地里做活。有一年中秋节的前一大的早上,郑周永 没有按时起床,当父亲收拾好东西准备叫他下地时,他还在被窝里酣睡。父 亲生气厂,拿起稻草秆就往郑周水的屁股上打。虽然不痛,郑周永看到父亲 既生气又心痛的样子,再也不敢偷懒不起床了。
  中秋是郑周永最快乐的节日。这一天可以不用到地里干活,可以同村里 的孩子们在一起玩耍,还可以穿上母亲缝制的新衣服,特别是光了一个夏大 的脚板,从这天开始又可以穿鞋了。
  在地里劳动,留给郑周永最深的印象就是,中午在树荫下,吃着妈妈给 带的土豆饭和大酱汤,然后再睡个午觉。此刻才是少年郑周永一大中最惬意 的时光。晚上坐在院子里,听妈妈讲她那说不完的故事又是郑周永的另一种 享受,就连平时总是板着脸孔的父亲,在母亲那娓娓动听的故事声中,也会 不知不觉地露出难得一见的笑容。
郑周永的妈妈在家里养蚕,家里没有桑树,就到山里去采野桑叶。春天,
母亲养春蚕,到了秋大再养秋蚕,中间空闲的日子还要做一些农活。郑周永 经常跟随母亲上山采桑叶。桑叶采得越多,他就越高兴,尽管桑叶越多,背 起来就越沉。可是郑周永还是尽可能多背些,这样母亲就可以少上山一次。 冬天,漫大遍野都是大雪。通川地区多雪,松田更是雪多。有一年冬天, 大雪整整下了三天三夜,村里的人们进山打猎,逮住了 30 多只鹿和野猪,全 村的男女老少像过年似的欢聚在一起,美美地吃了一顿。郑周永一直记着这
件事情,在他后来写的自传里也没忘记提上一笔。
  冬天大雪封住了一切,人们只能躲在家里。郑周永本以为到了冬天可以 轻松一下了,可是父亲又要教他编草鞋。编草鞋得从搓草绳学起。搓草绳是 一项非常枯燥无味的工作,尽管父亲很耐心地教他,郑周永还是坐不住。为 了躲避这毫无趣味的劳动,他故意装出手很疼的样子。父亲当然心疼儿子, 郑周永趁机跑出去同村里的小伙伴去玩滑雪、弹球。晚上,一群小伙伴躲在 黑暗的房子里,互相讲一些妖魔鬼怪的故事,胆子小的孩子被吓得胆颤心惊, 连家都不敢回。
  当时农村的孩子们没有内衣,都是光身穿棉袄。孩子们只顾得玩,其他 的什么也不管。玩得高兴的时候都是大汗淋漓的,冷风吹来很容易感冒。郑 周永 11 岁那年的冬天患了一场重病,整整在床上躺了 6 个月。本来很活泼的 孩子像是被霜打了的叶子似的,蔫极了,整天只知道躺着,一点力气也没有。 当时的农村缺医少药,父母自然也不知道郑周永得的是什么病。后来当郑周 永第一次出国接受体检时,医生问郑周永是否得过肺病。郑周永当然回答说
没有,医生告诉郑周永他的肺部曾经受过损伤。
  14 岁,郑周永从松田小学毕业。此时在郑周水少年的心里,开始孕育着 一个梦想,那就是要当一名先生。但是要成为一名先生必须读师范学校,这
  
对当时的郑周永来说,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郑周永的父母没有什么财产, 他们所能留给子女的就是勤劳和朴实。这正是郑周永一辈子受用不尽的财 产。后来郑周永决定在瑞山拦海造田,开垦出 3300 万坪(l 坪相当于 3.3 平 方米)的农田,建成瑞山农场,与他的这段生活经历不无关系。
  松田小学毕业后,郑周永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这一年,父亲决定再 开垦一块山地,多种些粮食。一到春天,郑周永就和父亲一道开始了艰苦的 开荒种地的劳动。开垦山地比用火烧荒地更辛苦。地里有许多石头,要先把 这些石头挑拣出去,然后再将高处铲平,把低处填满,而且还要修出灌溉用 的水沟,挖好堤坝。一般情况下,开垦 100 坪的这样的荒地需要两个月的时 间。
  郑周永的父亲是一位非常本分的农民。对土地执着的爱,是勤劳勇敢的 韩国农民的普遍特性。郑周永当时并不理解父亲的这种做法,在他的心里一 直打着离开农村,离开土地的念头。不为别的,只为摆脱这种朝饭夕粥的贫 困生活。
  当时韩国农民的生活相当贫苦。一是当时的人们没有文化,二是也没有 现在这样发达的技术。如果春天的雨水来得稍迟一些,就会影响播种,夏天 降水多些就会受水灾,秋大霜早来一些,也会影响收成。农民靠天吃饭,生 活没有一点保障。
当时,区长家有份《东亚日报》,郑周永每大都往区长家里跑,目的就
是要看看这份全村唯一的一份与外界联系的报纸。正是这份报纸,坚定了郑 周永离开农村,寻找新生活的信念。
当时的《东亚日报》经常报道一些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城市生活。
最吸引郑周永就是社会生活版,其次是连载小说。当时的《东亚日报》分日 报和晚报两种。日报连载的小说是言仁根写的《魔鬼的香火》,晚报连载的 小说是李光洙写的《泥土》。当时郑周永竟大真地认为,这些连载的小说是 人们每天记下的真实的生活,所以每天他都在等着第二天将要发生的事情。 时间久了,他甚至也想像《泥土》书中的主人公那样,当一名律师,将来在 城市里生活。那时的郑周永幻想学法律,当律师。以至于后来,到汉城做工 时,他竟真的去买《法制通讯》等法律书籍,自学法律,甚至还把“六法典 书”背诵下来。郑周永还去参加过律师的普通考试,遗憾的是考试没有及格, 当律师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了。尽管如此,当时读的法律书却使郑周永受益匪 浅,对他后来的企业经营起了很大帮助。在国外,不用带特别的法律顾问, 郑周永也可以同外国人签合同。
  怎样才能到城市去谋生呢?郑周永曾给在小镇里做事的几个小学同学写 过信,求他们帮忙,但每一封信都如石沉大海。恰巧这时,邓周永在报上发 现一则消息:在清津、罗津那个地方刚刚成立炼铁厂,并且正在修建港口和 铁路。郑周永想,就是在城市找个地方做工,也比呆在农村强。躲在暗处的 老鼠只能去吃屎,在光天化日之下敢出来的老鼠就能得到粮食。我有力气, 就一定能够赚到钱。
  郑周永找出地图,发现清津在离峨山很远的北方。郑周永长这么大最远 也就是到松田小学念书,从未走过这么远的路。同村有位叫池周元的少年, 比郑周永大三岁,是他的小学同学。郑周永找到了他,把自己的想法同他一 说,两个少年一拍即合。
他们是在晚上悄悄地走的。当时正是阴历七月,农活不算太忙,喝过粥,
两个少年偷偷地换上平日舍不得穿的衣服,神不知鬼不觉地上路了。他们身 上只有砍柴赚到的四角七分钱。照他们步行的速度,需要走 15 天才能到达清 津,这仅有的四角七分钱就成为他们的特别基金,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动用 的。
  夜里他们不敢停留。明天一大早,父亲照例还是要叫起郑周永下地干活 的。那时父亲就会发现郑周永出走这件事。如果走得不远,父亲很容易就会 追上。因此尽管夜路难走,两个小伙伴还是一步也没敢停留。这一夜他们走
了 60 里。 一夜不停地奔走,到了早晨,两个少年又饿又累,到哪里去弄早饭呢?
两个人一边走一边商量:大路边上的人家,来来往往的人看得多了,心肠多 半很硬,还是去离大路较远的村子看看吧。两个人下了公路,又走了五里多 路,来到了一个小村子。看到村里炊烟袅袅,他们俩会心地笑了,也许会遇 到好心人呢。
  他们选择了一家,但是谁也不好意思进去,在门前犹豫起来。池周元对 郑周永说:“你去吧。”
  郑周永笑着说:“看来大乞丐要指使小乞丐了。”看到池周元为难的样 子,郑周永咬一咬牙说:“不就是要饭吗?我去。连要饭都不敢,还怎么去 清津呢。”
郑周永先把头探进院子里,里面一家人正在吃早饭。看见他,都停下来。
郑周永低着头,用自己都听不清的声音说:“打扰了。我们的路费丢了,能 不能给点吃的?”
那家的主人看上去 50 来岁,听了郑周永的话,说:“什么?钱丢了?你
这小子,说谎都不会。钱是要贴身放的,怎么会丢呢?” 听了这话,郑周永的脸一直涨红到耳朵根,也不等人家再说什么,抬腿
就跑了出来。
  没办法,只好饿着肚子上路,当肚皮与脊梁骨快要贴在一起的时候,他 们看见不远处有一座房子,屋脊上放着一个碗,这是打糕店的标志。两个人 加快了脚步,这回必须动用他们的“特别基金”了。池周元从贴身的地方模 出了五分钱,买到三片打糕。店主人看到他俩极疲倦的样子,又给了他俩一 碗玉米粥,看到店主很慈祥,他们就又要了一碗,对付了个水饱,接着上路 了。
从郑周永的故乡到元山的距离是 150 里。元山是他们计划歇脚和寻求帮
助的地方。在这里,有他们昔日的小学同学,叫全佑学,在日本人开的钟表 店里当学徒。郑周永在离开家之前曾经给他写过信,告诉他要来元山,请他 帮忙给找个住的地方并弄些吃的。
  这天他们来到了元山,找到了在这里打工的全佑学。看到全佑学穿着日 本式的工作服,躬着腰头也不抬地做活,郑周永他们只好在外面等他下工。 一直到晚上九点,全佑学才得到主人的允许,出来找他们。郑周永本来以为 全佑学会请他们吃一顿,可是全佑学似乎没有这种想法,连“吃饭了吗?” 这句话都没有说。三个小伙伴空着肚子看元山的夜景。对于刚刚从山沟里出 来的孩子来说,元山就像是仙境一样。然而元山的景致再好也不能当饭吃。 郑周永在心里想,是同全佑学一起吃饭呢,还是让他给买饭?原打算找到全 佑学就能解决吃饭和睡觉的问题,现在看来,他的生活也是很节俭。最后郑 周永还是动用了他们的“特别基金”,买了一块饼,三个人分着吃了。
  
  全佑学看到郑周永二人还没有睡的地方,就把他们领到了码头,让他们 在这里临时对付一晚,明日再去赶路。
  夏大的阳光,把水泥筑成的防波堤烤得暖烘烘的,直到深夜,还在散发 着微微的热气。他们三人找到一个背风的地方躺了下去,虽然很累,但是多 年没见的同学,总是有许多话要说。正在这时,他们听到一阵吵闹声。
  原来坐在他们不远处有一个卖瓜的大婶,辛苦一天了正在那里打瞌睡。 有一个小乞丐正冲着她伸手要钱。这位卖瓜的大婶刚刚被他纠缠过,这会儿 不知从哪里来了火气,一下子就把小乞丐的手推开,拿出了切瓜用的刀。这 时有两个瓜从篮子里掉了出来,摔碎了。卖瓜的大婶更加恼火,跳起来骂那 个小乞丐,而小乞丐似乎很顽强,与那位大婶纠缠不休。郑周永在一旁坐不 住了,走过去说:“反正也不能卖了,把瓜给我好吗?”那位卖瓜的大婶说: “不行,拿钱来。”如果卖瓜的大婶不是这样说的话,郑周永会比那个小乞 丐还快地把瓜拿到手。许多年过去了,郑周永对这段往事仍记忆犹新。
  元山的蚊子又大又多,咬得他们睡不着。他们走了一天的路,实在太累 了,尽管有蚊子不断地骚扰,他们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天快亮时,一阵脚步 声把他们从睡梦中惊醒,原来是日本的巡逻警察。
  “臭小子们,怎么在这里睡觉,快给我起来。”郑周永他们战战兢兢地 爬起来,不知所措。日本警察问他们,叫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并叫 跟他们走,接受检查。郑周永三个人跟在警察的后面,一边走一边央求道: “先生,行行好,还是放了我们吧。我们是出来找工作的。”也许是看到他 们只是几个孩子,这个日本警察在半路上就失去了对他们盘问的兴趣,放他 们走了。
他们继续北上。从元山到清津需要经过文川和记原。在文川他们第一次
看到了水泥工厂。当时正在修建从高元到平壤的“平元线”铁路。郑周永与 池周元商量,先在高元的铁路工地上找点活干,挣些路费,再去清律。
郑周永二人又赶了一天的路,终于在太阳落山前赶到了高元市。到筑路
工地一问,这里果然要人。于是他们就留了下来。这里的工作分普通工作和 重体力两种工作。做普通了作一天只有 4 角钱,而做重劳动一天能多挣 5 分 钱。郑周永和池周元两个少年为了能够多赚一些钱,早日赶到清津,做起了 成年人都感到吃不消的重体力劳动。白天他们和成年人一样,用手推车推土, 晚上又和大家一起挤在窝棚里。对于 16 岁的少年来说,这真是太苦了。条件 虽然不好,但郑周永他们怀着一个美好的清津梦,为了实现梦想,就是再苦 再累也不怕。
  高元工地的吃住要统一交钱。郑周永他们每人每天吃饭就要用掉 3 角 钱,辛辛苦苦做一天才能攒下 1 角 5 分钱。那个季节雨下得特别多,遇到雨 天就不能出工,自然也就得不到工钱,为了吃饭,反而背上了债,使他们陷 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这样,在高元工地两个月,每天早晨六点出工,天黑 了才能回来,劳动 12 个小时,除了干活、吃饭和睡觉,其他什么也不想。 转眼就到了 8 月 15。正是 8 月 15 那天,郑周永的父亲找到了高元工地。 那天,郑周永正在工地干活,工头过来说:“郑周永,有人来找你。”郑周 永感到很奇怪,赶忙回到工棚,看见父亲正坐在里边。郑周永又是激动又是 害怕,问父亲:“您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父亲告诉郑周永,与他同在一 个工地上做工的人回家时,路过峨山,正巧到郑周永的家里讨口水喝。当时 正在下雨,郑周永的父亲就把他留了下来。在闲聊中,那人说他们工地上也
  
有两个从峨山来的少年。这样,父亲顺藤摸爪,找到了高元工地。从松田到 工地整整 300 里路,父亲舍不得坐车,走了两天才赶到这里。晚上父子俩躺 在工棚里,父亲语重心长地对郑周永说:
   “你是我们郑氏一门的长孙。不管你有多少个兄弟,长孙是要顶立门户的。如果家 里没了支在,这个家也就垮了。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你都应该做个出色的农民,好好守着 家里的这片田地。” 难道说农民的儿子就一定要做农民吗?郑周永心里不服。他想,祖上世
世代代务农,长孙就不能做其他事情吗?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力量挣钱,外面 的世界是这么广阔,走出来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不管郑周永心里是如何想 的,第二天,他和池周元还是跟着父亲离开了高元工地。当然这 300 里路又 是走着回去的。在路过安边时,看到一片果树园。郑周永的父亲说,奶奶喜 欢吃苹果,于是在果园里买了几个被风刮到地上的又酸又涩的落地果。
  被父亲从高元领回来后,郑周永整天都在想,不能就这样算了,不能一 辈子当农民。那么,该怎么办呢?
  那一年的冬天雪出奇的大。奶奶去顶水,走在雪中都看不见她的身子, 只见顶在奶奶头上的水罐在雪中移动。下雪天,郑周永总是一大早就起床, 把自己家门前直到水井的雪扫得干干净净。
望着漫山遍野的皑皑白雪,郑周永想,连我们村子的雪都这么大,那全
国各地的雪一定更多,上哪去找工作呢,还是等到春天再说吧。郑周永又和 同村的赵彦九、郑昌宁约定,等到春天去汉城。他们之所以选择了汉城,是 因为到汉城只需要两三天的路,比去清津容易些。整个冬天,郑周永非常卖 力地为家里干活。冬天里他砍了好多柴,一部分留给家用,一部分挑到集市 上卖掉换点钱。郑周永一分一分地积攒着他的路费,到了春天,他已经有 3 角钱了。
4 月份,天气转暖,三个伙伴上路了。这次他们计划经库底,过通川邑,
再翻过楸池岭,先到淮阳郑昌宁的亲戚家歇歇脚,再去汉城。楸池岭海拔 1000 米左右,此时山顶的积雪尚未完全融化。当他们三人来到山顶时,正是太阳 西落的最后一刻,落日的余辉映照在皑皑白雪上,泛出一片桔红色的光芒。 这是郑周永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大自然壮观美丽的场面。
当时的交通很不方便,亲戚之间也很少走动。郑昌宁三人走进亲戚家,
让这位亲戚非常吃惊。郑昌宁谎称是得到大人的允许,出来玩两天,郑昌宁 的亲戚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们。这一晚他们睡得特别香。谁知,第二天一早, 郑昌宁的哥哥找来了,像捉小鸡一样把郑昌宁给带走了。郑周永和赵彦九趁 乱跑了出来,也不敢回去告别,就直接向金化出发了。
  累得实在走不动了,他们选了一处向阳且背风的地方,坐下来休息。这 时,迎面走来一个穿着西装,看起来挺体面的的中年人。他问:
“你们这是去哪里呀?” “我们要去汉城。到那里上学,找工作。” “你们在汉城有亲戚吗?”
“没有。” “西装绅士”听了后,哈哈大笑,道:“你们可真是太天真了。就你们
这样子还要去汉城?瞧瞧你们穿得这么土,就是到了汉城,谁会雇你们做工 呢?又怎么能上学呢?”
郑周永二人羞得抬不起头来,不知如何是好。是啊,像他们穿得这个样
子怎么能去汉城呢!这时,那个“西装绅士”又说:“你们从家里出来,不 就是想赚钱吗?我看你们还是不要去汉城了。我是一个厨师。金刚山最大的 饭店请我,我现在正是去那上班。如果你们愿意跟我走,我会在那给你们介 绍份好工作的。怎么样?”
  两个少年的心被说活动了。要是能在那挣些钱,也买套像样的西装,然 后再去汉城,这主意也不坏。这时“西装绅士”又告诉他们,春季到了,许 多人都要到金刚山春游,现在汉城的厨师都往金刚山跑。郑周永和赵彦九略 一商量,就跟那中年人上路了。
临行前,那个“西装绅士”问:“你们还有多少钱?” 郑周永说:“还有 7 角 6 分钱。”
“7 角 6 分钱,可以了。”这位“西装绅士”想了想说。 到金刚山需要用一天的时间,还要翻过断发岭。在那位中年人的授意下,
他们在中途的一家饭店停下来吃饭,晚上,又在一家旅店睡了一夜。费用不 用说全部由郑周永两个人付。
  第二天,他们来到了长安寺。那位“西装绅士”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叫做 “庆圣旅馆”的小店,称他要先去和主人说一声,让他们务必在这里等着, 哪里也不要去。
郑周永说:“我们的钱在来的路上都花光了,请快点给我们找工作吧。”
  那人说,只要耐心地等两天,就会有工作的。郑周永他们留了个心眼, 偷偷地跟在那个人的后面,看着他走进了一个叫“万国会馆”的地方。万国 会馆从外面看起来相当华丽,郑周永想,要是能够在这里找到工作,住旅店 的钱也就不用发愁了。两个少年放心地回到小店,一等就是三天。那位“西 装绅士”也没露面。他们一天的住费是 4 角钱,小店的老板娘已经来催过几 次让他们交店钱了。郑周永他们只好去万国会馆找那位“西装绅士”。当“西 装绅士”看到郑周永两人时,却直往后躲。
郑周永他们质问他:“是你说要给我们介绍份工作,我们才跟你到这里
来的。现在我们的钱也用完了,你总得给我们找份工作啊。” 这个中年人实际上是一个爱说大话的人,他确实没有能力再帮他们找份
工作。没办法,只有回小旅馆向老板娘求情了。他们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和脚
下蹬的胶鞋,一无所有。老板娘看到从他们身上实在找不出什么值钱的东西, 就把他们赶出了旅店。
从旅店里被赶出来后,他们反而觉得轻松了。那里离长安寺很近,不如
去那里看看和尚。可是拜佛祖也解决不了温饱,郑周永二人的眼光落在了供 桌上的供品上。常言道:“金刚山也是食后景。”意思是说,再美好的景物, 也要等到吃饱肚子以后再看。他们二人此时肚子饿得咕咕叫,哪里还有心思 看风景。郑周永和赵彦九一边咽口水,一边围着双手合十、闭目端坐的和尚 打转转。最后,乘人不备,把供桌上的供品席卷一空。他们躲在没人的地方 美美地饱餐了一顿,把剩下的吃食用布包好,在一间空房里美美地睡了一觉。 醒来之后,郑周永决定去金化投奔叔祖父。
  此处距金化还有 170 里,郑周永他们带着供品就上路了。一路上因为有 吃的东西,心情也格外好。从长安寺向南的一段路,景色宜人,山路两旁, 层峦叠翠,素有“关东八十里”美称。郑周永和赵彦九二人一边玩一边赶路。 离郑周永的叔祖父家还有 10 里路时,郑周永二人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
要想过河就得付船钱,可是他们身上已无一分钱,怎么办?
赵彦九说:”还是向梢公求求情,让他把我们渡过去。” 郑周永说:“说情不管用,你别出声,跟我来。” 郑周永拉着赵彦九的手向渡口跑去。
  一位 50 出头的梢公正坐在船上等候着客人。郑周永走在前面。昂首挺 胸,大摇大摆地上了船。常言道:“没有船钱的人才会挺着肚子上船。”郑 周永正好验证了这句话。这时,小船上已经有五六位船客,郑周永二人走到 船头坐了下来。一般情况下,船家都是把客人摆过了河之后再收钱。郑周永 他们静静地看着河水,一句话也不说,可是他们的心里却非常紧张。船到了 岸边,梢公开始收船钱。
  当他走到郑周永他们跟前时,郑周永说:“对不起,大叔,我们一分钱 也没有。”
  “什么,没钱你还来坐船?”梢公一听就火了。一边骂一边打了他们两 个耳光。把他们赶下了船。
  金化的叔祖父是郑周永爷爷的亲兄弟。因为住得比较远,这几年一直也 没走动。郑周永一进叔祖父家门,郑周永就被叔祖父一把抓往,连连说:“孩 子,来得好,来得太好了。”弄得郑周永莫名其妙,摸不清到底是怎么一回 事。叔祖父连忙叫人准备吃的。等到吃饱喝足后,叔祖父对郑周永说:
“孩子,我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不能再让你去汉城。”郑周永感到很奇
怪,他的秘密叔祖父怎么会知道呢? 原来郑昌宁被他哥哥带回去后,郑周永的父亲断定身无分文的郑周永一
定会去汉城,他就连夜赶到金化的叔叔家。等了几天也不见郑周永到,昨天
一早又动身去了汉城。临走时嘱咐叔叔家里的人,要是郑周永他们来了,一 定不要让他们走,把他们送回去。郑周永一听这话,心里又打起了半夜出逃 的主意来。
这时,他的堂叔对他说:“我很早就想去你们家看看了。在那里同你们
呆上两三天。明天我就送你们回去。你爸爸看到我把你带回去,不知有多高 兴呢。天不早了,快睡吧。”
尽管郑周永心里打着其他的主意,可是出来十多天了,也没有好好休息。
头一碰到枕头,眼皮就再也抬不起来了。他们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当郑周 永懒洋洋地睁开眼睛时,发现父亲正坐在他的身边。奇怪,父亲怎么会在这 里呢?
昨天夜里,叔祖父马上派人去汉城把他父亲找了回来。这次父亲什么话
也没说,郑周永却乖乖地跟着父亲回去了。事后,郑周永得出了结论:两次 出走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钱。
  两次出走虽都失败,但郑周永要离开农村的决心丝毫也没有改变。所不 同的是,一次比一次更有经验,计划得更加周密。
  
第二章 初试锋芒
·郑周永用卖牛的钱去汉城念会计速成班
·郑周永终于在福兴商会当上了运送粮食的小工
·福兴商会换上了京一商会的招牌
·郑周永用 3500 元买下了日本人的汽车修配厂
·郑周永跑起了运输
  郑周永回到家后,照常往区长家里跑,看那份全村唯一的报纸。有一天, 他看到《东亚日报》上有一则广告,称平壤有一个会计速成班正在招生。郑 周永用他在小学时学到的日文,给平壤会计学校写了一封信,索取详细资料。 接着,他又在《东亚日报》上看到汉城也有一所会计学校招生,而且六个月 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书。这时郑周永也收到了平壤会计学校寄来的详细说明。 内容与汉城会计学校的差不多,郑周永决定去汉城念会计速成班。
  当时的农村,孩子们上学,是靠家里的鸡下蛋卖的钱,若是有结婚这类 大事,就要卖家里的猪,要是有更大的事情,如买地、盖房等,那就只有卖 家里的牛了。这次郑周永就打起了家里那两头牛的主意了。郑周永的父亲原 本计划把家里的两头牛卖掉,再买一块地。郑周永还有两个叔叔没有成家, 爷爷奶奶也都住在他们家里,而此时郑周永已经有了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保不准以后还会有小孩出生。所以郑父想要再买块地,这么一大家子人,现 有的那点地实在是不够。郑周永在父亲卖掉牛后还没来得及买地时,就悄悄 地从妈妈的宝贝箱子里把钱拿出来,数了数,大约有 70 元钱。郑周永带着家 里卖牛的钱再一次离开了家。
鉴于上两次失败的经验,这次,郑周永不再找同伴,人多只会增加麻烦。
郑周永从村子里出来,搭了辆拉货的卡车来到元山,再坐火车终于到了汉城。 郑周永来到汉城德寿宫旁边的大经会计学校,这里的速成班已经开学三 天了。郑周永马上去学校申请入学,校方看到他从远道而来,破例让他入学, 他的钱作为学费和其他费用全部交给了学校,好在学校管吃管住,这一段时 间郑周永可以不用为吃住发愁了。因为是速成班,课程讲得相当快,前三天 就已经把会计理论课程全部讲完了。郑周永只有每天加倍地学习,才能赶上 拉下的功课。为了将来有可能得到好工作,郑周永把在私塾里背书的本事都 拿了出来,每天早晨,他总是第一个起床,下课后,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
室。就这样,郑周永在这里过了 20 天学校生活。
  这一天,郑周永的父亲出现在教室门前,郑周永不知所措地站起来,半 天才叫了声:“爸爸??”
“什么也别说,去你住的地方。” 郑周永后来才知道,是那张平壤会计学校的说明书泄露了他的行踪。父
亲发现郑周永再一次离家出走,而且还拿了家里卖牛的钱,非常生气。他在 郑周永的房间里发现了那份平壤会计学校的说明书,直奔平壤而去。到了平 壤的那个学校,才发现郑周永根本就没有来。父亲着急了。学校的老师看到 郑父急的那个样子,就提醒他去汉城看看,说不定那里也会有类似的学校。 看到父亲一脸疲惫样子,郑周永心里非常难过。可是让他放弃现在的学
习,说什么也不甘心。郑周永低声而坚决地对父亲说: “就是死我也不回去。”
父亲没有马上回话,沉默了好一会,才说:
  “我活了 50 年,我就没有看到一个农村人到了汉城混出个样子的。?? 咱们村子里倒是有几个人把房子卖掉,非要到城里去,可结果还不都是一样, 灰溜溜地回来了。你什么话也不要说,还是跟我回家。”
  郑周永当然知道父亲说的这些事情。可他认为,他与他们不一样,再过 几个月,他就可以从会计学校毕业,就可以挣钱了。他说:
“爸爸,这次您就让我把书念完吧。” 父子俩坐在德寿官的前面,谁也不说一句话。最后,还是父亲开口了。
他说:“你真的这样固执吗?” 这可是关键的时刻,郑周永说:“再有四个月,我就可以去找工作了。
在家里又能做什么呢,我不想回家。” “??找工作,挣工资,就那么好吗?” “反正要比在家里做农民强。” 父亲又沉默了一会,说:
  “你是长子啊!不能什么事都由着你自己的性子来。我能够放下农活什 么事也不管吗?这次家里盖新房子,是预备给你娶媳妇的,将来还要给仁永、 顺永??我已经老了,你是大哥,这些事情将来就得由你来操心了。”望着 父亲那含泪的双眼,郑周永的心颤抖了。父亲在儿子面前落泪这是第一次。 “天下哪里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得更好呢?我也希望你将来能 够将父母、弟弟、妹妹都接到汉城。可是,你只念过小学,那些从汉城专门 学校毕业的人还找不到工作呢,你就是从这个速成班毕业了又能怎么样呢?
将来找不到工作,你难道要让全家跟你喝西北风吗?”
  若是父亲用强硬的态度让郑周永回家,郑周永说什么也不会跟父亲回去 的,可是父亲是这个样子,郑周永不再固执,点头答应同父亲一起回去。父 亲同学校交涉,想要回学费。学校左扣右扣,最后只找回郑周永 40 元钱。 郑周永含着眼泪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看见儿子这么懂事,郑周永的父亲 又心疼起儿子来。“既然咱们已经来到了天子脚下,我就带你去逛逛动物园 吧。”说着父子两人来到了动物园。动物园售票处的标价是“大人一角,小 孩五分”。没想到动物园还要门票。父亲对郑周永说:“你自己进去看吧。 爸爸上山打柴见过老虎,爸爸不进去了。”郑周永望着父亲也说:“我在画 报上也见过老虎,我也不进去了。”父亲望着郑周永,拍拍他的肩膀,说:
“我们一块进去吧。”
郑周永跟随父亲回到村里,按照父亲的话,专心农事。 第二年大旱,庄稼地几乎绝收。四叔的婚事不得不推迟,就连“旱饭夕
粥”也成了奢望。后来,村里开始流行“浮黄”,病人面黄肌瘦,下肢肿胀, 全身泛着幽幽的灰光。
  郑周永这次下定决心,不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去汉城。这一年郑周永 19 岁。
  这次郑周永同 20 里地以外的朋友吴寅甫一起,坐火车去了汉城。在车站 二人商量,大家在一起,反而不好找工作。还是分别行动较好。于是两人就 在车站分手。
  当时的汉城,工作也不好找,郑周永决定先到仁川去试试。那里有大码 头,或许会有用人的地方。在仁川,为了一日三餐,郑周永几乎把所有能干 的活都做遍了。他想,这样下去,填饱自己的肚子都有困难,更不必说养家
  
了。不行,还得回汉城。 于是,郑周永又返回汉城。在汉城,他先去普成专科学校(现高丽大学)
图书馆工地搬砖。他吃住都在工地上,拚命苦干 10 天才能挣一斗米钱。在工 地一干就是两个月。
  这一天,他在墙上发现一则广告,有一个工厂要招见习工。本以为在那 里能学到一些技术,可谁知,每天除了把几根铁丝拧到一起,就再也没有其 他的事情让他做了。刚开始,郑周永以为学徒工都是这样,可是一干就是一 年,郑周永实在干不下去了,于是,又开始寻找新的工作。
  郑周永经过多方寻找,终于找到了他自己还算比较满意的工作,那就是 在福兴商会的粮米购销商行,当一名运送粮食的小工。也就是从这时开始, 郑周永找到了他的人生目标。福兴商会的老板李景诚是靠卖芹菜起家的,现 在李老板不仅有福兴商会,而且还有一个大米加工工厂。郑周水想,李老板 当初也是赤手空拳打天下的。只要我努力工作,将来一定会有出头的那一天。 从这时起郑周永有了比较稳定的生活。这里的待遇是一个月相当于一袋米的 工钱(12 元钱),年终以发放大米的形式一次付清。每天三顿饭在店里吃。 谁知,第二天老天爷就给郑周永出了个难题。当时正好是雨季,绵绵细 雨下个不停。因为太潮湿了,许多粮食都需要通风。一大早,郑周永就摇动 着风箱,风干刚刚收进来的一批黄豆。这时,店主走过来,对郑周永说:“有
客人要粮食,你给送一趟吧。这是地址。”
  郑周永望着窗外漫天的雨丝,有些犹豫。郑周永用自行车驮这么重的粮 食还是第一次,说自己不行吧,又怕失掉这份工作。无奈,只好硬着头皮把 店里那架又笨又旧的自行车推出来,把要送的粮食往车上一放,就出门了, 店主人还在后面叮嘱了一句:“要小心啊!路滑。”
“您就放心吧。”郑周永一边响亮地回答,一边推车往外走。其实,他
这是给自己鼓劲。因为他虽然以前摸过自行车,但是从没带过这么重的东西。 推着走吧,怕用的时间太长,被店主怀疑偷懒,骑着走吧,还真没有太大的 把握。没办法,郑周永只好一手推车,一手扶着米袋,一路小跑把粮食送到, 又一路跑回粮店。因为是下雨天,路上耽误些时间,店主也没有说什么,第 一次送货就这样侥幸地完成了。
从这天夜里开始,郑周永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骑自行车。白天不能练
车,怕被店主看见,只有晚上练。他把一袋米放在自行车上,一开始连车都 推不稳,总觉得自行车要往自己一边倒。推了几圈感觉好一些了,就开始练 习带着重物骑车。先放轻一些的,逐渐增加重量;一次不成功,再来第二次。 就这样一练就是一夜,第二天夜里,仍然如此。没几天,他就可以自如地驮 着沉重的米袋给顾客送粮食了。不出两个月,郑周永的车技在商会里已无人 能比了。
  郑周永习惯早起。每天早晨,在其他人还都没起来之前,他就已把店里 店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并把各种粮食摆放得整整齐齐。
  店主有个与郑周永同岁的儿子。虽然也 20 多岁了,但是非常懒,什么也 不愿做。账本总是乱丢乱放,账也记不清楚。店主没少为这个不争气的儿子 操心。郑周永来这里做工以后,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吧,郑周永把每天要出多 少货,进多少货,每一样货各有多少,打理得清清楚楚。起初李老板只让郑 周永记每天进出货的流水账,后来十脆把店里的账本都交给了郑周永。郑周 永接过账本,心里非常感动,这意味着李老板把郑周永当成自己人看待了。
  
  李店主因郑周永既勤劳,又诚实,做为奖赏,他给郑周永买了一辆新自 行车,得到新车,郑周永的干劲就更足了,每天早起晚睡,进货送货,忙个 不停。这样,郑周永不仅得到米店老板的信任,而且颇受一些老客户的称赞, 并与当时的三昌精米厂(加工大米的工厂)、汉城女子商业学校等大客户建 立起了良好的信誉关系。
  几个月后,米店老板又给郑周永提高了工资,每月 18 元钱。到年终发大 米时,郑周永一共运回家 18 袋大米。父亲辛辛苦苦地在地里苦干一年也得不 到这么多的粮食。郑周永的父亲看着已经长大的儿子,满意地点点头,再也 不说“跟我回去”这句话了。
  郑周永在福兴商会一做就是三年。三年的时间,郑周永学到了很多经营 米店的知识,也结识了一些人。可是,此时的郑周永,对将来究竟要做什么 还没有具体的打算,他每日尽心工作,只是在尽本分。
  这时,曾与郑周永一起离家出走,后来被哥哥抓回去的郑昌宁写信求郑 周永帮忙找个工作。郑周永想来想去,还是与米店的李老板说了,李老板说 是郑周永介绍来的人,一定错不了。于是郑昌宁也来到米店做工。这是郑周 永一生中第一次给别人介绍工作。
  世上的事就是让人难以预料。本来很兴隆的福兴商会,被店老板那五毒 俱全的儿子挥霍殆尽。李老板对经营米店已经丧失了兴趣与希望,他对郑周 永说:
“你在许多客户那里已经有很好的信誉,不如把这个店过给你,你就在
这里重新开张,办个米店吧。” 这可真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郑周永没花一分钱,只是凭他在这里建立
起来的信誉,由米店的伙计成为米店的老板。
  于是,福兴商会换上了京一商会的招牌,生意还是原先的生意,客户仍 是原先的客户。
那一年是 1938 年,郑周永 23 岁。
  郑周永利用从前结识的老客户,办起了自己的米店。刚一开始,他从三 昌精米厂进上好的大米,再把它卖给汉城女商和培花女高。由于良好的信誉 和服务,京一商社逐渐发展起来。郑周永也扩大了经营对象的范围,他从黄 海道延白产稻区,大量购进稻谷,在汉城加工后批发兼零售。
京一商会的生意越做越好,郑周永更是春风得意。他在家乡买了 2000
坪水田,并遵父命同松田面面长的女儿边氏结婚。
  天有不测风云。1937 年 7 月 7 日,芦沟桥事件爆发,日本全面发动了侵 华战争,朝鲜半岛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前沿。为了保证战争的需要,1939 年
l 日本军政府将朝鲜半岛纳入了战时经济体制。特别是对粮食等军需物资等 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实行全面管制。先是禁止向中国出口大米,限制大米价 格,后来又下令全面禁止粮食自由买卖,在日本本土及朝鲜半岛实行粮食配 给制。
  在这种情况下,京一商会不得不关门了。京一商会是郑周永一生的转折 点,使他摆脱了为别人打工的处境,成为一个独立的企业主。
  结束掉京一商会的生意,郑周永的手里还有 1000 元左右。手里有钱,总 想做点事情。郑周永就开始考虑做什么最能赚钱,赚大钱。
  有一天,郑周永从一个熟人那里听说,在北阿岘洞有一个日本人开了个 名叫“阿道(Art)服务”的汽车修理厂。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日本人想要卖
  
掉工厂。郑周永得到这个消息后认为,不可错过这一绝好的机会,便想找个 懂行的人咨询一下,再做决定。李乙学是郑周永在米店时结识的好友,在当 时汉城最大的一家汽车修配厂工作,负责检修汽车的发动机等关键部件。李 乙学对郑周永说:“汽车修配厂,投资不大,但盈利颇丰,值得一干。”
  郑周永立刻着手准备买下这家工厂。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钱。此时邓周 永手里有结束京一商会时赚得的那笔钱,再有就是家里的地了。郑周永请人 初步计算了一下,买进这家工厂就需要 3500 元,再加上其他一些费用,一共 得要 5000 元钱。到哪里能筹集到这么大一笔钱呢?郑周永想来想去,只有向 以前京一商会的老客户开口了。
  郑周永找到了三昌精米厂的老板吴润根。吴老板一听郑周永要用钱买 厂,二话没说,就借给郑周永 3000 元钱。郑周永又向同乡、当年一同来汉城 的吴寅甫借了 500 元。这时,李乙学又带来一名和他同在汽车修配厂工作的 金明宪,他们两人凑出 500 元,算是与郑周永合资购买工厂。
  1940 年 2 月 1 日,郑周永用 3500 元买下了这个日本人的汽车修配厂, 并在当日得到批准,开始营业。事情的进展比他想象得还要顺利。第二天, 就有“日进氮素矿业公司”的两辆大卡车送来修理,紧接着,又有一辆掉进 江里的私人车也送来修理,甚至当时的权贵尹荣德的一辆高级小轿车也送来 检修。
那时,郑周永住在汉城岘底洞的一个小山丘上。郑周永对这个地方很有
感情,他在汉城学会计时曾住在这里,婚后的蜜月也是在这里度过的。他曾 自嘲地说:我的家是“全汉城离老天爷最近的地方”。尽管这个地方离现在 的工厂要走很远一段路,可是,他还是不愿意搬走。从他住的地方到工厂, 坐车只要 5 分钱,可是郑周永从来不坐车,不管多远的路,都是靠一双脚。 他天不亮就起床,在厂里一干就是一天,直到夜里 12 点才能回家。
生活虽然艰苦,生意却出奇地好。很快工厂就由赤字变为盈利,开业第
20 天,就已偿还了一半的借贷。谁知好事多磨。新工厂开工刚刚 25 天,一 个工人不小心将火种掉在地上,引起了一场大火。无情的火烧掉了厂房,也 毁掉了正在厂一里修理的几辆车。
郑周永望着被烧毁的厂房,呆住了。买这个工厂的钱才还了一半,现在
又要赔偿被毁掉的汽车。这可怎么办呢? 时间不允许郑周永伤心,他要重新站起来。为了尽快地恢复工厂,重新
开工,郑周永只好再次向吴润根求助。吴老板是个高利贷商人,可是对郑周
永,却是例外,这是因为郑周永多年来在吴老板处已建立了牢固的信誉。 郑周永来到吴老板的住处,对他说:“一场大火,烧毁了厂房,借您的
钱暂时还不上了,而且,为了重新开张,还得再向您借钱。” 吴老板笑着说:“我是一个高利贷商人,但我对讲信用的人是不收抵押
物的,而且也绝不会趁人之危把钱抽回来。为了保持我这项记录,我现在还 借给你钱。”郑周永捧着从吴老板处借来的 350D 元钱,眼睛湿润了。“信誉 就是财产,有信誉就有一切。”这便是郑周永从这次借贷中得出的结论。
  工厂被毁,对郑周永的打击很大,重新修复工厂,遇到的麻烦更多。可 是郑周永回到家里从来什么也不说。因为,贤惠的妻子已经给了他一个幸福 温暖的家,还怎么能够忍心去破坏每天暂短的温馨时光呢。
  工厂被毁的第二天,郑周永就开始准备重建新厂。他本打算在原来的地 方重新将工厂修复起来,可市政当局不同意在发生过火灾的地方再建工厂。
  
郑周永只好另外寻找厂址。郑周永领着 50 名工人,跑了好多路,最后在新设 洞找到一块大约 350 坪(相当于 1155 平方米)的空地。
  新厂址找到了,下一步就是恢复营业。当时在汉城,除了郑周永的这家 “阿道服务”的汽车修配厂外,还有“庆圣服务”和“庆圣工业社”两家规 模和设备都优于“阿道”的汽车修配厂,行业间的竞争相当激烈。汉城市的 小轿车数量有限,算上旧日的王室贵族、日本总督府内局长以上的高官,以 及日军第 20 师司令部的车,总共也不超过 20 辆,另外就是为数极少的大银 行、大公司有轿车。郑周永摸清了这一情况之后,制定了招揽生意的方针, 就是一个字:“快”。那些达官显贵们对修车的要求也是一个字——“快”, 他们可不愿意在汽车出现故障时以步当车。郑周永看中的也正是这一点。其 他厂 10 天能修好的车,郑周永他们三天就能交货。他们的收费自然要高一 些,可是因为满足了有钱人的要求,所以生意越做越火。
  郑周永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这时又有了新的麻烦。郑周永在新设 洞建厂时没有得到当地派出所的同意,派出所的巡警找上门来了。警察说: “要么关门,要么抓你坐牢。”郑周永想就是死也不能解散工厂,要像臭虫 那样楔而不舍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郑周永在仁川做工时,因环境不好工棚里有许多臭虫,为了躲避这些小 动物们的袭击,郑周永用尽了心机。他先是用热水把床板彻底地烫一遍,然 后,再在木床的四条腿下分别放上四个盛满了水的盆。这个方法果然见效。 臭虫们不等挨近郑周永就纷纷掉进盆里淹死了。郑周永开心地欣赏着自己的 杰作。可是好景不长。郑周永只睡了两个晚上的安稳觉,第三个晚上他又被 可恶的臭虫咬醒了。郑周永起来一看,忍不住笑出了声。这些聪明的小昆虫 在连续两个晚上的失败后,改变了进攻路线,它们全都集中在天棚上,对准 了郑周永的床奋不顾身地往下跳??哈!这小东西太可爱了。郑周永简直有 些崇拜这些聪明的臭虫了,它们为了达到目的楔而不舍的做法启发了郑周 永。
郑周永亲自带着礼品拜访名叫近藤的日本治安课长。谁知这个日本人既
不收礼,也不答应给郑周永他们开办厂许可证。弄得郑周永也不知怎么办才 好。后来,郑周永干脆什么东西也不拿,每天准时到派出所报到,一个月以 后,这位日本治安课长被郑周永的韧劲所感动,终于开口说话了:
“你赢了。本来我可以抓你的。未经许可私自建厂是违法的,但你每天
都来,又没做什么坏事。这样吧,也算是维护一下警察的面子,你把工厂朝 大路一边用木板墙围上,再补办个手续吧。”
  通过这件事情,郑周永得出的结论是,做事情不要相信命运,更不要怨 天尤人,要靠自己的努力,如果一个人有不怕死的精神,那么任何事情都难 不倒他。
  不久,郑周永在新设洞的工厂附近买了一幢房子,他的事业如日中天。 借的钱早已连本带利地还给了吴润根,三年来,这个小小的”阿道”汽车修 配厂给郑周永带来了极大的利润。然而造化弄人,命运又一次把郑周永推向 了破产的边缘。
1941 年,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1942 年。日本当局公布“企业整备令”,并强制将所有企业纳入军需企 业之中。1943 年初,郑周永的“阿道”不可避免地与当时的日进工作所合并, 企业被合并后,李乙学和金明宪把股金抽走了郑周永看到与日本企业合并,
  
自己也不可能有大发展,随后也离开了日进。 这时,“殖产银行”行长的儿子创办的“宝光矿业株式会社”急需汽车
将矿石运走,郑周永也有办个运输公司的想法,于是双方商定,运输矿石的 业务由郑周水承担。郑周永自己出饯买了 30 辆新卡乍和 10 辆旧车。
  这年 5 月,郑周永向该公司交了 3 万元的保证金,与宝光正式签定合同。 按合同,郑周永需将矿石从忽洞的金矿运到平壤的船桥里。这条路的路况作 常糟糕,许多地面险象环生,而日本公司又要求得相当严厉,指责声不绝于 耳。为了保住车队不被征用,保住这份产业,郑周永全都忍下了。
  与宝光合作不到一年,与日方各种纠纷不断,再做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 郑周永就把车队以及合同转让给了别人。他自己带着转让车队的钱和保证金 回家。谁知,3 个月后,日本战败投降,日资产业全部关闭。幸亏郑周永抽 身得早,否则,几十万的心血就全白费了。郑周永将这说成是“神”的庇护。 他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天:l945 年 5 月 15 日。
  
第三章 创建“现代”企业
·挂上“现代汽车工业社”的牌子
·郑周永动心了:别人能做的事情我也能做
·云岘宫工程——如果不能在 15 天内完成,不仅得不到钱,还要罚款
·“你得先交钱,我马上就让墓地变绿。”
·赤字的高灵桥工程——郑周永获得了用金钱买不到的“信誉”
·仁川工程——郑周永的现代建设一跃成为韩国建筑界的魁首
  1945 年 3 月,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宣布无条件投降,也结束 了对朝鲜长达 36 年的殖民统治。9 月初,美军在仁川和釜山登陆,接受日本 投降。9 月 25 日,美军发布了《关于敌产问题》的法令,12 月 6 日发布《关 于接收朝鲜境内日本人财产问题》的法令,宣称将向民间出售部分“敌产”。 郑周永在日本宣布投降后不久就回到汉城。他来到美军兵器库,凭自己 的实力承包了那里的更换吉普车发动机以及汽车维修业务。当美军拍卖“敌
产”时,郑周永瞧准时机,买下了位于汉城中区草洞 106 号的一块地皮。 这是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原有的几间房屋早已被拆掉。经过几个月的
修整,郑周永就在这片空地上建起了自己的厂房,1946 年 4 月挂上了“现代
汽车工业社”的牌子。此时在郑周永的身边有他的弟弟郑顺永、妹夫金永柱 以及在忽洞金矿结识的崔基稿和故乡旧友吴寅甫。
光复后,长期流亡在外的韩国人大批返回汉城,许多商人也趁机来到汉
城。汉城人满为患,对各种物资需求大幅增加,物价上涨飞快,从 1945 年到
1948 年,物价指数上升近 10 倍。商人们为了赢利,将大批物资运往汉城, 在通往汉城的公路上,各种车辆川流不息,一时间对汽车的需求量也大增。
1945 年 8 月,韩同仅有汽车 4500 台,而到 1947 年的 3 月就增至 9000 台。
  局势为郑周永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发迹机会。当时有许多破旧不堪的日本 汽车需要改装。比如说,将货车的载重量从 1.5 吨扩大到 2.5 吨。由于汽油 紧缺,将汽油车改装为木炭车或炭化物车的业务特别多。由于业务量不断增 加,不到一年,现代汽车工业社就由当初的 30 人发展到 80 人。
当时,美军为了扶植韩国企业,规定了向企业拨一定款项,帮助企业发
展的政策。郑周永主要经营的是汽车修配,即使多方奔走,也只能弄到 30—
40 万元的军政府财政支持,而一个普通的建筑公司,一次就能获得上千万元 的政府支助。郑周永动心了:别人能做的事情我也能做。于是,1947 年 5 月
25 日,郑周永在现代汽车工业社的旁边又挂上了一块牌子:现代土建社。现 代十建社是现代建设的母体,郑周永把这个日子定为现代建设的创立纪念 日。
  郑周永的这一决定引起了大家的反对。他们认为:建筑行业投资大,工 期长,需要经验和技术,更需要大笔资金,况且当时物价极不稳定,搞建筑 风险太大。郑周永有他自己的想法,他要借用政府的大笔资金成就一番大事 业。
  当时,战后许多房屋需要修缮,而美国要长期在韩国驻军,许多营房、 机场、仓库等军事设施也急需修建。韩国建筑业空前繁荣。韩国的建筑业稍 具实力的要数新建工营、广进土建、三焕企业和三刚企业等几家建筑企业。 他们通常把从政府那里包到的工程再转包给下面的中小建筑商,郑周永的“现
  
代土建”就是这众多二手承包企业中的一个。 郑周永挂出现代土建的当年,就争取到一项 1530 万元的工程项目。第二
年,他在光华门和平新闻社大楼租了两个房间,做为现代土建的正式办公室, 并把现代土建的招牌挂到了那里。当时,郑周永手下只有 10 余名工人,懂建 筑的技术人员只有 1 人。可是当郑周永的现代建设成立 35 周年时,它已拥有 员工 15 万人,年创产值占同年韩国国民生产总值的 10%。
  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郑周永在建筑业逐步站稳脚跟。1950 年 1 月 10 日,郑周永将现代汽车工业社和现代土建合并,成立现代建设株式会社,登 记资产 3000 万元,他本人成为正式法人。
  正在郑周永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 了。
  当时郑周永正在承建汉城敦岩电车终点站的乘务员休息室。为了能按时 交工,郑周永几乎“长”在工地上。6 月 26 日,尽管炮声已在远处隆隆作响, 逃难的人流不时从工地前涌过、可郑周永仍然与工人们坚持在工地上,加紧 施工。
  这时,郑周永的二弟郑仁永急匆匆地跑来,告诉郑周永赶快撤走。郑周 永这才意识到事态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他立即遣散工人,回到新设洞 的家,安顿好家人后,郑周永与二弟郑仁永一起随着逃难的人流,来到了釜 山。
7 月初,10 万美军在釜山登陆。釜山这座本来不大的城市到处都挤满了
美军。所有的学校都被征用,甚至连学校的操场上也搭满了军用帐篷。这时, 郑仁永以他娴熟的英语在美军第 8 军谋到了差事。郑周永利用这层关系,比 其他人优先得到了承建美军军营的业务。后来,他的现代建设成为唯一被纳 入美军第 8 军营建队伍中的韩国建筑企业,第 8 军所有的建筑项目几乎被他 一人垄断。
郑周永还同交通部和外资厅签订了在釜山码头承建 2167 平方米的外援
物资储备仓库的业务,建成后还将代行仓库保管工作。根据合同,郑周永从 当局那里取得了一笔“政府支援金”,并且每月还可领到 200 万元的仓库管 理费。至于物资出入的搬运费、保管费等其他费用另行计算。
美军的外援物资很快就运到了。在战争初期,韩国的军政机关一度迁至
釜山,美军以及被匆匆动员起来的“国民防卫军”也集结在这里,大批难民 如潮水般涌来,各种物资的流通量骤增。郑周永看准了这一有利时机,于当
年 7 月,在釜山成立厂现代商运株式会社,买了二艘 30~70 吨的小型运输船,
在南部沿海一带搞起了运输业务。他的小船经常穿梭往来于济州、镇海,运 送大批的粮食、食盐以及布匹等生活必需品。当时的釜山港显出一派战时的 繁忙景象。
  9 月,美军在仁川登陆。9 月 28 日美军占领汉城。郑周永也跟随美军返 回了汉城,以后,郑周永又趁美军北进之机,将住在“三八线”以北的父母 和幼弟接到汉城。
  郑周永将设在和平新闻社的现代建设办公室迁到原来设在草洞的汽午修 配厂那里,招回遣散的工人,重新开始汽车修理业务。当时主要是修配军用 车辆,但郑周永仍把主要精力放在联系建筑业务上。
  回到汉城后,郑周永获得的第一个工程是将汉城大学法学院和文理学院 大楼改建成为美第 8 军的司令部。这项工程完工后,郑周永凭着他在釜山与
  
美军建立的关系,又得到为美军第 8 军所属的 8029 部队修建简易营房的工 程。直到第二年 1 月美军搬出汉城,共建这种营房 300 多座。当时,这种简 易营房的修建费用每幢的预算是 24 万元,郑周永实际获得的利润少说也是这 个数字的 5~6 偌。
  1952 年 12 月,艾森豪威尔当选为美国总统。在竟选时,他向选民夸下 海口,要以和平方式结束朝鲜战争。为了实现这一诺言,他决定亲自去朝鲜 半岛一趟。
  美国总统要来,最着急的当然是美军第 8 军的将领们。为总统选择下榻 地点是众多问题里最大的难题。经过一番筛选,决定将总统的下榻地点定在 云岘宫。
  云岘宫是李朝末期高宗的生父大院君李罡的宫院。从外表上看,这座建 筑物仍不失当年的豪华风采,可是,内部设施早已陈旧不堪,许多东西都是 上一个世纪留下的旧物。因此美国人决定对其内部进行全面装修,要求从卧 室、厕所到供暖设施都要符合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可是,最难办的还不是这 些,而是时间。15 天后总统就要到此。这项工程必需在 15 大内完工。美第 8 军负责人找到郑周永,并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如果工程不能在 15 天内完成,不仅不付施工费用,而且还要交一笔与 施工费用相等的赔偿费;如果按时完工,费用加倍。”
“一言为定。”郑周永一口答应了下来,并签了合同。
  签约后,郑周永却有些为难了。当时韩国还没有一所类似西方建筑的宾 馆,美国人要求的有些东西他们连见都没见过。经过查找,他们第一次知道 厕所的妙用,也是第一次知道了卫生间修在室内是多么方便。可是像锅炉这 类东西又到哪里去买呢?
郑周永想了又想,最后决定去龙山看看。汉城的龙山,是富人们聚居的
地方。因为躲避战乱,目前大部分人家都已逃走,许多住宅都空了下来。郑 周永希望在这里能有些收获。果然,他们在那些考究的房间里发现了要找的 东西,这里锅炉、水泵等一应俱全。郑周永高兴的同时,也感慨富人们的生 活。他们把能用的东西都卸下来,每卸下一样,就在原地贴上一张纸,标明 日后一定会偿还。
材料备齐了,郑周永他们便是一天 24 小时昼夜不停地施工。可就在工程
快要结束时,又出现了小小的故障。 当郑周永满心欢喜地查看重新装修的卧室时,一个工人慌慌张张地跑
来,告诉他:锅炉裂了!
怎么办,离工期还有 5 天! 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越是在这种时候,主帅越是要沉着,一定要给手下
人信心,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在这种时候千万不能去责备他们。果然,负责 锅炉的工人在郑周永的鼓励下,仅用两天时间就把锅炉重新修好。整个工期 比预定的期限提前了三天。当美第 8 军负责人验收之后,乐得嘴都合不上, 冲着郑周永直竖大拇指。
在当时的美军中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足见郑周永本人的机智。 艾森豪威尔总统要参拜设在釜山的“联合国军”墓地。当时釜山墓地尚
    未修好,墓地里没有一棵树,光秃秃的。第 8 军的军官们不想让总统看到这 种情景。可是,当时正是冬天,不可能移种树木,无法使地变绿。 于是,他们来找郑周永,问他有什么办法能让墓地变绿。
    
  郑周永想了想说:“我有个好办法。不过,你得先交钱、我马上就让墓 地变绿。”
  “真的吗?”那位军官眼睛睁得好大,不相信地问,“你先说说,你想 怎么办。”
  “听了我的主意,不给钱,那怎么行。先把价钱定下来,我就说。”郑 周永笑着说。
  郑周永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位军官连连点头,说:“值得,值得。如 果你能把墓地变绿,我给你三倍的工钱。”
  郑周永说:“一言为定。不管你们是否满意,我就只有这一个办法。” 原来,在墓地附近,有一片麦地。郑周水他们将所有的小麦全部买下来, 将正在发芽的小麦重新栽种在墓地里。这样,原本黄黄的一片墓地,倾刻间 变得一片葱绿。那些做大官的人们,乘车而来又坐车而去,哪里会注意到墓
地长的是草还是麦子。
  1953 年停战协定签定后,大部分美军撤到了日本。郑周永除承按美军工 程之外,还承揽了一些韩国政府的紧急修复工程。1952 年 10 月他为韩国造 币公司修复了办公室,并新建了干燥室。然而走运的郑周永并不是每个项目 都能盈利。
郑周永承建的美军水原空军基地就使他着实地跌了一大跤。美军仁川登
陆后,继续向北推进,将修复水原机场的工程交给了郑周永。可是,施工不 久,美军就撤出了汉城。郑周永的工程也只好停工。等到美军第二次进入汉 城时,原来经过多方奔走才购齐的物资,已散失殆尽。而当他重新开工时, 物价又比签定合同的时候高出了一倍。
除了水原机场工程外,郑周永还承接了庆尚志道上州到三千甫的上岘桥
修复工程、东海线上的月千桥梁、宏满桥修复工程等。1953 年 4 月到 1955
年 5 月的高灵桥工程,是郑周永第一次出现巨额赤字的工程。 高灵桥是大邱通往居昌的咽喉要道。它由 13 座桥墩架起,每个桥墩相距
60 米,桥下溪水湍急,水深达 10 米。当时高灵桥的水上构造已经全部被炸
毁,只剩下桥墩。被炸毁的水泥构件都落到水下,堵塞了河道,也妨碍施工, 必须先清理掉这些残落的部分,才能保证顺利施工。这里水位四季变化明显, 冬季枯水期,水很浅,不少地方都露出河床,可是一到夏季,河水猛涨,流 速极大,工程的难度可想而知。尽管如此,大家都想得到这项工程的承包权, 这个工程是国家项目,工程费用相当可观。
1953 年 2 月,曾任内务部土木局局长的崔京烈得到了制造这座桥梁的桥
体的特许权。此人对交通部所有大型施工设备非常熟悉。郑周永为了能把这 项工程弄到手,不失时机地聘请崔京烈做自己公司的顾问。按当时的惯例, 凡握有特许权者就有可能优先获得施工权。郑周永几经波折,终于获得了高 灵桥工程的施工权,并签定了合同。这是迄今为止郑周永从政府手中得到的 一项最大的工程,规定工期为 26 个月,预算资金力 5478 万元。
  当时郑周永的现代建设的装备只有从美第 8 军那里买下的一些建筑设 备,即一台 20 吨重的起重机、一台搅拌机和一台固定式压缩机。这么大的一 个工程,只有这些设备是远远不够的,可在当时,也只能达到这个水平。
  郑周永三顾茅庐,请来了一位名叫金永弼的技术员做工地现场事务所所 长。金永弼毕业于日本统治时期的京城高等工业学校土木科,光复前曾在日 本清水公司朝鲜分社任职,多次参加架桥工程,对架桥有一定的实际经验。
  
以后,郑周永又请到了日本早稻田高等工业学校毕业的专攻桥梁工程的李演 术做技术主任。
  一切准备就序,工程以极原始的施工方式正式开工了。工程刚一开始, 就遇到了困难。高灵桥有的桥墩严重损坏,许多构件都落在了水中,必须先 清理现场才能施工。这样一来工程量增大一倍,修复这样的桥梁比重新建一 座桥还困难。当时一切全靠人力。一到讯期,山洪暴发,洪水把刚修好的桥 墩给冲毁,一切只好重来。这样,一年过去了,13 座桥墩还没有完全建好, 可在这一年,物价却上涨得飞快。
  1953 年 7 月以后,遵照停战协定,大批美军撤往日本,一直是郑周永的 摇钱树的美军工程渐渐减少。而韩国国内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政府为了恢 复建设,连续不断地扩大财政投资和融资,加大向市场投放货币。1954 年以 后,通货膨胀率已至 91.5%,物价增长率达 50%。开工时,预算的油价为每
吨 700 元,可是到了工程快要结束时,已经高达每吨 2300 元,整整高出三倍。 现代建设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
  不安的阴影笼罩着高灵桥工地。工人们的工资随着物价的上涨而进一步 增加,郑周永手中的资金已经周转不开了。拿不到钱,工人们就采取怠工的 方法,拖延工期。
1954 年的 8 月,为了减少开支,郑周永将现代建设总部从光华门和平新
闻大楼搬到中区小公洞三和大楼的两个小房间里。到了 11 月,郑周永再也没 有现钱给工人们发工资了。为解燃眉之急,在高灵桥工地开始发行“代用券”。 这种代用券只能在工地范围内流通,倒卖“代用券”从中渔利的事情时有发 生,工人们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增大。当时虽然郑周永还可以拿到外资仓库的 保管费,还有草案洞汽车修配厂和现代商运可以拿到一笔钱,可这些钱与工 程庞大的高灵桥相比,真是微不足道。
许多人认为:郑周永这次一定栽了。他的竞争对手也在幸灾乐祸地等着
他失败的消息。 郑周永一直以“信誉就是财产”为座右铭,他宁可自己承担一切损失,
也要在合同期内将工程完成。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郑周永又开始马不停蹄地
四处借钱。 工人们又开始罢工了。上次的罢工,就是靠用现金收回代用券解决的。
这次因拖欠工资,工人们又拒绝上工了。
  怎么办?“现代建设”早已债台高筑,面临破产。办工室里挤满了讨债 的人。郑周永走投无路,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郑周永已经有过几次绝处 逢生的经历,难道这次真的不行了吗?
  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山。郑周永经过一段思考后,把弟弟郑仁永、郑顺永 和妹夫金永柱以及副社长崔基稿找来,同他们说:“为了渡过眼前的难关, 我准备把草洞的汽车修配厂和现代商运的三条船卖了。你们看怎么样?”
  大家都表示反对。汽车修配厂和那三条船,是目前现代建设唯一的资金 来源,仓库所有权归政府,业务管理权随时都有可能被收回。
  “可是,高灵桥工程不能再拖下去了!高灵桥工程若是失败,咱们的信 誉也就没了。事业失败,可以爬起来再干,名誉要是毁了,那是永远也找不 回来的。”
  大家都沉默不语,郑周永又说:“即使把我自己卖掉,也要让高灵桥按 时完工。”
  
  “大哥!”郑仁永说:“我们先不要走这一步路。”望着大家,郑仁永 接着说:“先把我的房子卖掉,顺永,把你的房子也卖掉。”金永柱接着说: “还有我的房子。”这时,崔基稿也表示要卖掉自己的房子。郑周永望着与 自己同甘共苦的好兄弟,眼睛潮湿了。他说:“我的房子,也把它卖掉。”
“不行,大哥的房子不能卖。那是咱们郑氏一门的象征。” 就这样,郑仁永、郑顺永、金永柱和崔基稿卖了房子,共得到现金 9970
万元,全部给了郑周永,现代建设活了,沉寂了许久的高灵桥工地也出现了 生机。
  1955 年底,高灵桥修复工程如期完工。最后结算,高灵桥工程竟赤字 6500 余万元。高灵桥工程的高额赤字,对现代建设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许多技术 人员走了,剩下的只是讨债的人。在那样的困境下,现代建设没有倒下,简 直是个奇迹!
  高灵桥工程虽使郑周永伤了元气,但是,郑周永也获得了用金钱买不到 的东西,那就是信誉。郑周永宁肯自己背上巨额赤字,也要使工程保质保量 地按时完成。对他的这种做法,韩国政府内务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对他 及他的现代企业表示绝对的信任。这对郑周永以后承接政府的项目起了很大 的作用。
郑周永在承建高灵桥时,美国对韩国的外援还没有开始。1954 年,美国
政府为使韩国在战后尽快恢复,制定了一项援助计划。从此,大批“美援” 源源不断地运往韩国,韩国的建筑业也日趋活跃起来了。
1955 年,郑周永接到政府的建设项目有:甲昌水库扩建工程、内务部重
工厂修复丁程和釜山第 4 码头修建工程等,总投资额达 3.4 忆元。1956 年, 郑周永又从政府手中接到玉山桥工程、甲昌水库扩建第二、三期工程、江九 桥二、三期工程等总计 5.4 亿元的工程。经过两年的努力,郑周水逐步恢复 了元气。
高灵桥工程结束后,邓周永在总结造成工程巨大赤字的原因时,说:
“当时的装备非常落后,只有两个三角架,却要在 10 米深的溪谷中架
13 座水泥桥墩,真是不容易。靠人挑肩扛这种最原始的施工方法,也是造成 工程赤字的原因之一。”
是的,高灵桥赤字,设备落后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使郑周永认识到,
技术装备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地位。他认为:建筑企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 上依赖于技术设备。没有办公室,并不妨碍办公,人员走了,还可以再招。 但是,一些急需的技术设备在当时却不容易弄到。在工程招标时,好的工程 都被那些技术装备优良实力雄厚的建筑公司抢走,剩下的工程,要么是施工 难度大,要么就是利润太低。所以说,建筑业的竞争,就是技术装备的竞争。 于是,郑周永开始四处购买建筑设备。当时,美第 8 军有许多废弃的大 型施工设备。郑周永凭借他与美军的老关系,整天泡在美第 8 军的旧装备处 理处,逐个察看那些被淘汰下来的设备。其实,有些设备还很新。只是其中 的一部分被损坏,或是有些故障。这些机械在他人眼里也许一文不值,可是 在郑周永的眼里却是无价之宝。他以比较便宜的价钱将它们买下。这些机械,
就是后来现代建设的动力。 战后,现代建设积极投入到全国性的恢复建设之中。1957 年夏,内务部
地方局招标修建汉江人行桥。这可是一项人人都想夺到手的工程。它的工期 只有 8 个月,而工程费用却高达 2.3 亿元,是战后最大的政府投资工程。

>>>>>>>>>>>>>>>>>>>>>>>>>>>>>>>>>>>>>>>>>>>>>>>>>>>>>>>>>>>>>>>>>>>>>>>>>>>>>>

当时,在韩国建筑界中具有竞争实力的主要建筑企业有:大东工业、远 东建设、大林产业、三浦土建和中央产业,这些企业都以胸有成竹的姿态参 加了竞争。郑周永却力挫群雄,以自己的实力和信誉夺得这项工程。
  汉江人行桥,桥宽 20 米,每个桥拱的跨度是 63.35 米。它的第二、三、 五桥墩在战争时已被炸毁,修复工程难度很大。当时,美国的援助机关认为, 在目前情况下,像这样复杂的工程,韩国的建筑公司难以胜任,甚至建议韩 国政府向国外招标。
  郑周永凭借他的智慧、坚忍不拔的性格以及在高灵桥工程中获得的宝贵 经验,克服困难,顽强攻关。工程于 1957 年 9 月开工·1958 年 5 月顺利完 工。1958 年 5 月 15 日,当时的韩国总统李承晚亲自参加了汉江人行桥竣工 通车仪式。并高度评价了现代建设的施工水平,赞扬了现代人的忘我工作精 神。韩国的广播电台向全国转播了这一竣工仪式实况。郑周永和他的现代建 设成了韩国妇孺皆知的名人和名企业。
  汉江人行桥工程让郑周永获得了合同规定的工程费用的 40%的利润,也 使现代建设无论是在经营管理,还是在工程技术上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 段。郑周永的现代建设由此跨人韩国建筑界六强之列。
  从 1957 年以后,韩国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修筑公路,现代建设成为韩 国筑路大军中的主力,在全国范围内,到处都能看到现代的标志。
在现代的工地上,工人们都亲切地称郑周永为“工地上的男子汉”。
  在现代创建初期,郑周永对每一项工程都要事必躬亲。比如,沙子从什 么地方挖,放在什么地方,碎石需在什么地方采,如何运到工地,诸如这些 事情他都要亲自指挥。这样,一方面节省人力,另一方面,也能及时了解到 工人们的反映。
当时,工地已有许多工科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在校学的只是书本上的知
识,实践经验几乎是零。一来到工地,他们什么也不会做,空有满腔热情, 而学到的知识却发挥不出来。有些人灰心了,有的甚至还产生了失败情绪。 郑周永发现了这一情况后,不但没有责备,反而对下面人说:“我们的 教授,没有到过施工现场,只是从理论上教授学生。在课堂里学出来的学生
自然不了解实际情况。不要责备他们,也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郑周永经常说:“人们常说经验、经验的。可经验是什么呢?如果遇到 事情不去思考,只是照着去做,这种经验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学会思考, 要带着思考去做每一件事。这样,就会获得经验,这时,经验也就成了有用 的东西。”
  郑周永认为:即使是小问题,也要当做大问题去解决;即使是做再小的 一件事,也要把它当成大事情来做。因此,郑周永一有时间就到施工现场, 耐心地给年轻人做示范,鼓励他们要有信心。他教导年轻人做事情要胆大心 细。他鼓励那些本来有能力做好但胆小的人,给他们信心,让他们放开手脚 去做;对那些粗心而蛮干的人,则晓以利害,唤起他们的注意。
  郑周永亲自为年轻人做示范的故事,很快便传开了,工地上的年轻人都 亲切地称他“工地教授”。
  50 年代后半期,美国为进一步加强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力量,军需工程增 加。现代建设利用这一时机,积极争取美军工程.为现代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 础。
1958 年,现代承接的最主要的美军军需工程就是修建乌山飞 机场跑
道。1959 年,美军开始对仁川第一船坞修复工程进行招标,工程费用为 119 万美元。
  当时,郑周永颇受建筑界同行的排挤,大东工业社社长李龙范联合中央 产业、远东建设、大林产业和三浦土建组成了一个“五人小组”,宗旨就是 要联合起来防止“倾销性”竞争手法。保护企业的利益。于是,五人小组垄 断了同内建筑中场,郑周永在韩国国内的招标工程中屡不中的。但是,在美 军的招标工程中,“五人小组”却绝对不是郑周永的对手。郑周永多年承接 美军工程,不仅只是获得利润,而且还从施工中学会了编制符合国际标准的 概算书的方法。掌握了如何计划施工,并且不断引进新的施工方法,这些都 使得现代建设焕然一新。
  美方要求投标的企业,必须提供详细的工程概算书以支持企业的报价。 这与韩国国内的习惯做法不同。韩国当局在工程招标时,投标中谁的标价最 低谁就能中标。所以,大部分韩国企业在提供工程概算书时,谁也不如郑周 永搞得精细。因此,美军的每次工程招标,郑周永从未失败过。此次,郑周 永又是轻而易举地夺得了仁川第一船坞修复工程。
  仁川第一船坞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此次施工,要求重建船台、修理 水闸并且还要清理船坞中的淤泥,甚至是炮弹。整个工程对技术的要求很高。 美方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施工技术说明书.要求郑周永按书面要求施工,并且明 文规定必须聘用两名美国技术顾问,在美国技术顾问的监督下进行施工,不 得有误。现代建设以前虽然承接过很多美军工程,但大多数是战时的简易工 程。这是第一次接到要求如此苛刻的工程。
郑周永他们首先接到的是厚厚的一本用英文写的施工技术要求说明书。
郑周永手下的技术人员都是受日本教育成长起来的施工专家,虽有很丰富的 经验,但理论水平有限,而且都不懂英文。郑仁永虽说精通英文,但对建筑 理论却是门外汉。大家望着这厚厚的一本英文说明书不知如何是好。
最后决定把乌山飞机场工地懂英文的人全部调到仁川来。
英文说明书很快被翻译出来了。 工程开工后,郑周永立刻到施工现场察看。可是,冷冷清清的施工工地
让郑周永着实吃了一惊,许多工人或坐或躺,而现场负责人正在同美方技术
顾问“侃大山”。郑周永的火一下子蹿到了脑门:“为什么还不干活?” 工人们看到社长来了,马上都垂手站好,工地负责人也走过来,自知理
亏地等着挨训。郑周永只是问他:“怎么回事?”
  原来,从乌山工地调来的英文译员不是专业人员,翻译过来的韩文说明 书比英文还难理解。郑周永二话没说,立刻重新布置人力,重新翻译。
  韩文的技术要求说明书译好后,工程正式上马。正当工程顺利施工的时 候,又出现了小小的风波。
  两名美国技术顾问,一位叫克罗伯,另一位叫查理。他们在施工过程中 要求甚严,有时竟然达到无理取闹的地步。
  施工技术说明书规定,直径为 0.5 米、长 27 米的水泥柱一定要打到岩石 层。打进海底后露出水面的部分不得超过 4 米。施工现场海水最深 10 米,海 底砂泥层平均厚 13 米。按这一数值计算,水泥柱打到岩石层时,露出水面的 高度正好是 4 米。可实际情况是,海底的岩石层高低不平,水泥柱打到岩石 层时,有的露出海面 6 米,有的甚至高出水面 8 米。经过安全测试,现场施 工人员同美方监督达成协议,决定将多于 4 米的那部分水泥柱截掉。
  
  而美方技术顾问查理拿着技术说明书,硬要郑周永他们按规定办,不许 截掉多余部分,只能继续往下打。这明明是刁难!
  现代建设在仁川工地的负责人和查理争执起来。恰在这时,郑周永赶到 现场。他走上前去,对查理说:
“请顾问先生回去休息吧,您被解雇了。” 郑周永的这一决定受到在场人员的称赞,以后,美方技术顾问也采取了
非常合作的态度。 在仁川船坞工地,现代建设第一次采用了许多新设备。有些设备,郑周
永也是第一次看到。他认为,这些装备和技术,应该让更多的人掌握。于是, 他把现代建设各施工现场的业务骨干,分期分批调到仁川工地,让他们一方 面学习美国的施工技术,另一方面也学习如何按照施工技术说明书进行施 工。
  工程进入关键阶段时,郑周永又一次来到施工工地。安放重·110 吨的 闸门是整个工程最关键的一环。
当时现代建设还没有一台大型起重机能够吊起如此重的闸门,只好用两
台 60 吨重的起重机同时操作。这项工作相当艰巨,试了好几次,也没能把闸 门放进闸槽。最后,郑周永采纳了一个年轻人的建议,在涨潮时利用潮水的 冲力将闸门放好。
仁川第一船坞修建工程如期完工了。郑周永此次获得整个工程费用的 30
%的利润。仁川工程使郑周永的现代建设一跃成为韩国建筑界的魁首。
第四章 头三脚
·初试招聘制度
·金永柱竟然仿制出了“勃特布伦特”
·韩国建筑界的“四大家族”
·现代建设的“3·1 运动”
·政府采纳郑周永提出的投标管理方案
·朴正熙向郑周永颁发“铜塔勋章”
  郑周永办企业以来,采用的人员不是自己的亲戚,就是自己的好友。这 些人对他有着一种家长般的敬畏,在他面前从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他的决定 几乎都是百依百顺,高灵桥工程以后,郑周永逐步认识到,对于一个现代化 的大企业来说,必须改进这种封建色彩较浓的用人制度。
  特别是 1958 年郑周永承接了美军乌山空军基地跑道工程,更使他认清了 这一点。50 年代后半期的美军工程,大多数是半永久性工程,对工程的质量 要求极高。这更迫使郑周永改变他以往的用人方法。郑周水开始采用公开招 聘的方法选拔人才,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被选拔进来,作为技术人员和 管理人员,为现代建设的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
初试招聘制,郑周永就尝到了它的好处。在仁川第一船坞修建工程中,
由于美方的技术要求说明书是用英文写的,没有人能够看懂它。当郑周永向 大家询问该怎么办时,当时在场的人都按着老习惯等着郑周永发话。
这时,是一位刚刚招聘来的名叫朴永郁的年轻人,打破沉默,说:“社
长,请懂英语的人来翻译不就行了嘛。” 这本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其他的人也不是没有想到,只是都在等郑周永
把它说出来,然后再去照办。这件事情让郑周永看到,从社会上招聘来的年
轻人,没有任何条条框框束缚,敢于直率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年轻人有一股闯劲,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郑周永正是看中了年
轻人思路敏捷,敢想敢干这一点。
  在仁川第一船坞工程安放闸门时,也是一位招聘来的年轻人,向郑周永 提出了利用涨潮时潮水的力量安放闸门的建议。这位年轻人名叫权奇泰。他 在以后郑周永需要水泥搅拌机时,又一次立下了功劳。
现代建设曾先后两次进行公开招聘,每次 10 人。但是,招聘来的人才不
久又纷纷离去。这一方面是因为建筑行业非常辛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现代 建设还没有一整套用人制度和人事制度。比如,现代建设对那些用公开招聘 方式录取的人员(又叫“采公生”)月薪是多少,从来就没有作为一种制度 定下来。权奇泰被录取后在乌山工地一干就是三个月,可是却一分工钱也没 领到。
  他气愤地去找工地负责人,那位负责人反倒问权奇泰:“你是临时的还 是长期的?”意思是说,既然是长期工,着什么急嘛,等到转正时一齐发给 你还不是一样。权奇泰本来想去直接找郑周永,但是考虑到自己在工作上还 没有什么贡献,等到为企业做点实事以后再向社长反映。于是才有了仁川放 水闸那一幕。
  1960 年,韩国政局动荡不安。为了能继续连任总统,李承晚决定提前进 行总统选举,并在选举中作弊。李承晚的这一做法激起民愤,终于爆发了 4
  
月 19 日的学生反抗运动,结果导致他的自由党垮台,他本人也被迫逃往美 国。随后便是短期的过渡性政权,在 7 月份的大选中,民主党获胜。韩国百 姓极为仇视官商勾结、以权谋私、牟取暴利的现象,强烈要求新政府对“不 正当蓄财者”进行调查。新政府迫于民众的要求对此事进行调查,并于 8 月
31 日公布了调查结果。在此次调查中共有 46 家企业被认定有偷税和漏税的 不法行为,当局命令他们必须立刻补交税款,并对它们处以轻重不等的罚款。 郑周永的现代建设也在被罚之列,他被指定补交 1300 万元税款以及 400 万罚
款。
  政治动荡己使当局无暇顾及经济建设,建筑业开始萧条。此时,郑周永 在汉城中区武桥洞用 15500 万元买下一块地皮,他决定利用这一机会为自己 建一座办公大楼。
1960 年 11 月破土开工,3 个月后,一座 7 层的钢筋混凝土的大楼建成。
从 1946 年开始办企业,经过 14 年的风风雨雨,郑周永终于有了真正属于自 己的办公楼。
  高灵桥工程结束后,现代建设内部也做了重新调整。汉城工大毕业的李 春林加盟现代建设。自光复以来一直跟随郑周永同甘苦共进退的崔基稿退出 现代建设,独自办企业去了。1957 年 5 月,郑周永在草洞的汽车修配厂原址 建起一个新工厂:现代重型机械厂。这个工厂由金永柱负责,主要业务就是 管理和维修现代建设的各种大型设备。为了使企业逐步实现施工机械化,加 强对机械装备的管理,郑周永又在汉城市容龙山区晓路四街用 6400 万元买了 一套建筑面积为 3200 坪的厂房,并把草洞的重机械厂迁到这里。
在政治动荡的岁月,郑周永争取到了一项为美军群山空军基地铺设跑道
的工程。 这项工程中,美方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搅拌水泥时,需用重量比进行投
料。而在此之前,韩国的建筑工地都是采用体积比进行投料的。用重量比投
料,需要一种新的水泥搅拌设备。可是当时郑周永他们谁也没见过这种新式 的水泥搅拌机。
于是,郑周永把金永柱找来,命令他去造一台水泥搅拌机。
  金永柱对这个英文名字叫“勃特布伦特”的东西听都没听说过,这叫他 如何能够做得出来。郑周永说:
“你负责重型机械,你必须把他造出来。群山工地等着用。”
  这是郑周永给下属布置工作时的特点。简单明了,不过分渲染事情的重 要性或困难程度。只是说明让他们去做什么事即可。目的是不给下属太多的 心理负担。
  金永柱明白不是特别难办的事,郑周永不会亲自找他。金永柱想了想, 就去找权奇泰,问他知不知道这种叫做“勃特布伦特”的机器。
  当时,韩国只有一个由美国公司承建的工地有这种新机器。但是,美国 人的施工现场管理很严,外面的人是不能进去的。权奇泰只好爬在墙上仔细 地观察了一番。回来后,他给金永柱画了一张草图。因没见过实物,金永柱 怎么也弄不懂其中的原理。
权奇泰说:“要么您亲自去看一看。” 金永柱不好意思去爬墙头。于是,他送给在那个工地干活的一个工人一
瓶酒,换上那里的工作服混进了工地。 回来后,金永柱竟然真的仿制出了一台新型水泥搅拌机。现代建设有了
这种新型的水泥搅拌机更是如虎添翼。
  此时的韩国政局更加动荡,直到 1961 年 5 月 16 日,朴正熙发动军事政 变,少壮派军人掌权。韩国从此开始了长达 30 年的军人政权。
  鉴于“不正当蓄财”这一问题是当时社会的敏感问题,朴正熙上台伊始, 重新制定了“不正当蓄财处理法”,对 1953 年 7 月 1 日到 1961 年 5 月 15 日 期间发生的“不正当蓄财案”进行调查和处理,并规定对建筑业凡是预算在
2 亿元以上的公共工程进行调查,如果有从中获得了不正当的利益行为,将 受到处罚。
  政府成立了“不正当蓄财处理委员会”,并向 58 家企业派出调查团。调 查官员们全是少壮军官。为了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他们杀气腾腾,问话之 前必把手枪放在桌上,迫使被调查者就范。
郑周永以坦诚的态度对待这一切。他在接受调查时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1)现代建设受“五人小组”排挤,投标政府工程屡投不中;(2)现代建 设赚的钱大多数是美国人的钱;(3)前政府没有批准他的建水泥厂的申请;
(4)高灵桥赤字,虽然汉江人行桥工程有盈余,但工程预算也只是 2.3 亿元。 郑周水坦诚的态度,给军人调查官留下了较好的印象,经过周密调查、
多方取证,他们认为,郑周永是一个胸怀坦荡的人。
  1961 年 12 月 30 日,“不正当蓄财处理委员会”公布了调查的最后结果。 在建筑行业中,受到处罚的只有大东工业、大林产业和中央产业三家。
这次对“不正当蓄财”的整顿,使韩国建筑界的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大东上业和中央产业从此一蹶不振,以现代建设为首的大林、东亚、三浦成 为韩国建筑界的“四大家族”。
当时,有些建筑企业,为了争取施工项目,在竞争中任意压低报价,中
标后则不得不偷工减料,马虎从事。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继续下去,朴正熙政 府于 1961 年 6 月开始实行“预算限度额制度”。该制度规定,根据各个企业 交纳的营业税金的多少以及施工的实际成绩,规定每个企业所能够承担的工 程预算金额,并将其按顺序排列。这种做法对大企业非常有利。现代建设在 企业经营实际业绩的排名中,始终高居榜首。这样,现代建设就有资格参加 任何一项大工程的竞争,而且在预算金额上也不受限制。
随着业务量的逐步增大,郑周永认识到,水泥在建筑业竞争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它往往影响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因此,郑周永决定一定要拥有自己 的水泥厂。1958 年 10 月,汉江人行桥工程结束后,他用 1.34 亿元在忠清北 道丹阳郡梅浦面鱼上千里一带买了五个石灰石矿采场,总藏量为 8200 万吨。 郑周永向商工部提出申请,要求在那一带修建一座年产量在 20 万吨的水泥 厂,并且申请美国政府的开发基金。但是,商工部拒绝了他的申请,理由是, 现有水泥厂的产量已能满足市场需求。
  这时,郑周永在美国留学的三弟郑世永毕业回国。郑周永把他留在了身 边,安排他在计划部门,责成他专门负责经办水泥厂事宜。
  1962 年,韩国政府开始推行第一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许多大的工 程建设项目纷纷上马。在政府的扶植下,现代建设飞速发展。1961 年现代建 设的总经营额为 3.6 亿元,1964 年猛增至 15,7 亿元。这三年中,现代建设 的工程项目大小有十几个,可是,最牵动郑周永心弦的还是 1962 年 7 月开工 的修建丹阳水泥厂的工程。
当时,韩国的水泥年产量为 72 万吨,第一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中规定,
要将韩国的水泥产量增加到 172 万吨。因此,政府决定用美国国际开发署
(AID)的贷款,新建三座水泥厂。由政府批准新建的三家水泥厂就是:年产 量为 40 万吨的双龙水泥厂和韩一水泥厂,以及年产量为 20 万吨的现代水泥 厂。
  AID 派人前来调查丹阳石灰石储量,决定乔治·埃·波尔勒公司为该水 泥厂提供 425 万美元。
  在丹阳水泥厂的工程中,施工是由现代建设自己负责,工程设计、施工 监督和技术引进由乔治·埃·波尔勒公司负责,生产装备则由美国阿里斯·查 尔摩斯公司提供。
  郑周永让郑世永负责水泥厂的工程。此时,郑世永已经升为现代建设的 “常务”,除负责水泥厂外还兼管所有的对外工作,如争取外国贷款、国外 工程投标等。
  丹阳水泥厂是现代建设的主要系列企业,它的开工对建筑材料国产化起 了非常大的作用,郑周永对丹阳水泥厂的进度十分关心。因为业务繁忙,郑 周永只能利用周未到各处工地察看,通常是周六早晨从汉城出发,周日晚再 赶回汉城。
  这一天周未,郑周永与郑世永一起坐火车去丹阳。平日,郑世永都是在 水泥厂工地,所以兄弟俩很难相聚。
郑世永兴致勃勃地给郑周永讲述前不久发生在工地上的一个故事。
  在水泥厂工地的后面,是一片荒山岭,名叫甲山。那里经常有老虎出没。 一天夜里,几个工地警备人员在巡逻时就曾亲眼看见过一只斑斓猛虎,吓得 他们从此不敢夜里外出。自从发现工地附近有老虎后,大家都变得非常警惕, 甚至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有个人晚上起夜,看见眼前黑影一晃,还以为是 老虎呢,就大声地叫了起来,结果,全工地的人都出来打老虎,一夜都没睡。
郑周永听到这里,猛他说:
“老虎!对,就是老虎!” 望着兄长一脸兴奋的样子,郑世永感到非常奇怪。郑周永看到弟弟一脸
不解的样子,笑着说:
“我是说,应该给将来的水泥产品起个名字,你说就叫虎牌怎么样?” 虎牌确实是个好名字。虎牌产品问世后,立刻就打进了国际市场,第一
批产品首销越南,为现代建设赚回了 40 万美元。
  丹阳水泥厂的厂址坐落在一片荒山沟里,从三谷车站到厂区,还没有一 条正式的路通向水泥厂。因此郑周永决定要先建一条公路。这次,郑周永到 工地来,主要就是想看一看铺路工程进展得如何。
  当郑周永兄弟俩走进工地时,看到一台正在作业的推土机陷入了泥坑 里。推土机虽然呼呼地往外喷气,但是就是开不出来。郑周永见此情景,二 话没说就跳上驾驶室。他重新启动了发动机,听了听声音便知道是怎么一回 事。接着,他跳下来,用铁锹把推土机履带前的泥浆清理了一下,然后坐到 方向盘前,慢慢地把推土机开出了泥坑。看见社长亲自驾驶推土机,工人们 又是感动,又是佩服。
  为了解决好职工们的生活问题,他还为职工盖起了 2600 坪(1 坪等于 3.3 平方米)的住宅和 750 坪的单身宿舍。
  郑周永信奉企业的成败关键在于行动和时间。他对工人们要求得非常严 格,每到周六,他就会出现在丹阳水泥厂的工地上,他对下属下达命令时,
  
从来都是“明天早晨把这件事情办好”,从不多给一点时间。郑周永认为, 身为企业的领导人,有责任培养训练企业职工,日本的企业之所以能够较快 发展,就是因为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方法。现代建设的职工们都非常害怕郑 周永,每到同五下午,他们就会互相问:“老虎来了没有?”
  正是在郑周永严格要求下,1964 年 7 月,丹阳水泥厂提前六个月正式点 火投产。一年后,虎牌水泥在本行业第一个获得使用 KS 的标记。
  事后,人们把丹阳水泥厂的建成称做是现代建设的“3.1 运动”。这是 因为,现代建设因为有丹阳水泥厂作保证更加具有活力,而以丹阳水泥厂为 契机,60 年代上半期现代建设在土木建设的项目中,承建工厂特别是发电厂 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并且因建设和经营丹阳水泥厂,又为现代建设培养了一 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60 年代初,韩国社会经过“4.19”和“5.16”两次变动,许多企业都受 到严重打击。可是现代建设仍一如既往向前发展。郑周永的现代建设之所以 没受太大的影响,用郑周永自己的话说:“在建筑业中,只有大同等三个会 社被列为审查对象。现代建设没有被列入的原因,我想主要是现代建设没有 什么政治色彩,并且军政府为了搞基本建设,也绝对需要拥有实力的建筑企 业。”
现代建设在韩国政治大动荡时期所进行的工程大多数是从 50 年代末期
就已动工的工程,并且其中大部分主力工程是美军工程。 这一时期,现代建设承接的工程,虽然绝大部分在技术和规模上还处于
50 年代的水平,但像湖南化肥厂工程和春川大坝工程等几个项目,不论是在
施工上,还是技术上,都为现代建设以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湖南化肥厂工程刚开工时,韩国的工业设施还非常落后,机械设备、施
工技术都无法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当时西德的 LURGI 工业株式会社根本就
不相信韩国的技术水平,甚至认为现代建设一天之内不可能焊接 18 个以上的 瓦斯槽。但是,现代通过这次施工,不仅学到西德先进的施工技术,而且还 基本掌握了以前不了解的工厂施工技术。当时的经验对 1966 年承建韩国化肥 厂和 1977 年承接充州化肥厂积累了经验。
在这一时期,现代建设还参与了增设 2.3Kw 的三拓火力发电厂 2 号机工
程,为参与 1965 年群山火力发电厂和 1977 年的平泰火力发电厂,甚至是以 后的核电厂等一系列电力工厂的建设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春川大坝高 40 米,长 453 米,是韩国第一个水力发电站。这个大坝工程
对土木建筑、电力设备和机械设备等要求非常严格。承接这项工程,对现代 建设来说,是一次综合实力的考验。现代建设成功地完成了这项工程,为现 代建设积累了这方面的施工和技术方面的经验。
  60 年代,建筑业已成为韩国现代化的主导产业。建筑业成为一个国家的 主导产业一般情况下是不多见的。韩政府制定的第一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并全力向国家基干产业设备投资。在这一过程中,发展 建筑业,能够进一步扩大国内建筑市场,刺激国内产业的发展,加速机械设 备的国产化进程,并在短期内积累下了许多先进的经验。所以,在韩国,建 筑业成为带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在努力促进建筑产业国产化的过程中,韩国的建筑业也积累了一定的与 国外企业竞争的经验,成为连接国内与国外的桥梁。现代建设就是这样,它 在努力发展本国企业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海外竞争,并且利用在与外国人打
  
交道时积累下的经验,反过来继续发展本企业,使现代建设在企业结构上更 趋优化。
  “永远比别人先行一步”是现代建设能够立足本行业之首的一大法宝。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韩国政府大力推行工业化政策。现代建设充分利甩 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各项建设工程。当时韩国的建筑企业水平有限,一 些企业对那些施工难度较大的工程望而却步。可是现代建设却比其他企业都 先行一步,在投标时,就已做好充分准备。如,现代在承接汉江大桥工程时, 不是简单地只从价格上和对手竞争,而是对桥梁在受力、抗震等许多方面都 做了充分的研究,并提出合理的数据。在这方面,其他公司是无法与现代抗 衡的。所以,现代建设共建造了七座汉江大桥。同时,现代建设充分利用积 累起来的经验,很快就具备了承建发电厂等各种大型重工业工厂的建筑能 力。现代建设还敢于涉足陌生领域。在此之前,韩国的建筑企业从未承建过 像修建水坝、港湾等工程。通过这些工程的磨练,现代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 展。特别是,现代建设还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情。当现代建设在承接上述一 系列发电厂工程的时候,就已经为承建核电站铺路了,以后,韩国的 6 个核 电站都是由现代建设修建的。
  60 年代后半期,现代建设承接的主要工程有南海大桥工程。这是韩国第 一座悬垂桥,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悬垂桥。另外,还包括浦项新港疏浚工程、 岛乔饭店工程,还有光州、水原、大邱的美军空军基地跑道工程。此外还有 一些如纪念抗倭英雄李舜臣的纪念工程等。
1966 年现代建设的总营业额为 40 亿元,到 1968 年创下了现代历史上的
最高记录,年营业高达 124 亿元。职工人数从 1967 到 1968 年一年内增加 500 人,总人数为 2300 人。
60 年代未,韩国经济一度出现混乱局面。民间企业纷纷引进外资,韩国
出现了许多有名无实的皮包公司。1969 年政府下令对这些皮包公司进行整 顿。经过调查,最后政府宣布只有 85 家外资企业被纳入银行管理体制,而有
123 家企业被定为经营活动名不副实,受到制裁。这次经济整顿也波及到金
融界,对部分企业的资金支付产生一定影响。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在国际上竞 争力下降,不得不将产品转到国内市场,这样又严重影响到国内的一批中小 企业,许多中小企业在这场冲击中倒闭了。
为了能使自己的企业经受住瞬息万变的形势,郑周永对现代建设的寡头
体制进行了改革。他把现代建设系统的企业改编为集团制,以现代建设为母 体,将现代汽车、现代丹阳水泥厂、现代重工定为子公司。郑周永任现代集 团的会长,任命郑仁永为现代集团社长。郑顺永为现代集团副社长,负责行 政工作。金永柱、杨春林也被任命为副社长。权奇泰为负责施工机械的副社 长,第一期“公采生”的朴永郁为“常务”。吴寅琢被任命为监事。这次改 革还有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郑周永任命郑世永为现代汽车株式会社的社 长,使他成为独立的法人。这为现代在汽车等重工业一展丰姿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
  为了防止建筑行业不正当竞争,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郑周永的现代 建设曾向政府提出了一项建议:实行最低报价者中标的制度。郑周永认为, 在尊重政府的原设计方案的前提下,建设者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 工程速度,节省工程费用。
这本是一项减轻国家负担的建议,但却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在当时,有
一部分人和一部分企业,不管是国家项目还是民间项目,从来不考虑如何充 分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只是在如何向国家多要钱上打主意。郑周永认为,目 前国家的工程正趋于大型化,如此下去将会浪费掉数十亿元的国家资金。现 代建设提出,要以“从快、从优、节约”的方针制定投标方案,这对政府和 建筑行业都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当时在现代建设内部也有一部分人,担心这样做会影响到现代建设的利 益。郑周永却认为,为国家节约预算,即使是只有一点点,也会给国家的发 展带来好处。国家实力增强,企业自然也会得到发展。因此郑周永在制定投 标计划时总是把国家的利益与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现代建设不断地探索 为国家减少预算的各种方法,并及时提出方案。不管国家政治如何变化,每 一任政府为了国家的利益都不得不承认现代建设的存在。不管是哪一届政 府,郑周永都在为现代建设提出来的方案四处奔走。终于在 1977 年,政府采 纳了现代的提案。
  促使政府采纳现代建设提出的投标管理方案的工程便是昭阳江水坝工 程。
  昭阳江水坝是韩国国家的重点项目。它是一个多用途大坝,早在 1964 年就被列入了第二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成为汉江、洛东江、绵江和荣山江 “四江开发计划”的重点工程之一,同时也被列入韩国水利开发十年规划之 中。韩国政府聘请日本在修筑江河堤坝方面最著名的“日本工营”为昭阳江 水坝工程进行设计。现代建设在众多的竞争者中以最低的价格中标。
日本提出的施工方案,主张用钢筋水泥建一条长达 125 米的重力式大
坝,并安装一组 20 万千瓦的发电设备。韩国政府方面对此并无异议,但是, 郑周永却提出来要修改施工方案。原因是:当时韩国的水泥和钢筋产量不足, 无法满足修筑如此巨型大坝的需求量;即使是从国外进口,运到如此偏僻的 地方也要花费一笔相当数量的运费;建材价格不断上涨,弄不好又会重蹈高 灵桥的覆辙。
郑周永认为,在昭阳大坝的周围有取之不尽的砂石,建一座砂石大坝会
经济合算。因为在泰国时,郑周永曾听人说过,二次大战以后,各个国家在 修建百米以上的大坝时,一般都采用砂石结构。
所以,为何不因地治宜,而一定要干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呢?
  于是,郑周永责成当时负责土木工程的权奇泰重新编制昭阳大坝的施工 计划。
过去,大凡政府的招标项目,都是由政府提供施工方案,中标的企业在
政府的监督之下照图施工,从来没有企业对此提出过异案。更何况这项工程 又是由世界著名的“日本工营”负责设计的,并且政府已经把这项工程的一 部分费用拨给了日方公司。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时候在技术和物资方面也只 能按日本公司的设计去做了。
  可是郑周永认为,选用砂石大坝能够节约 30%的费用,并且砂石大坝不 容易风化,因而不肯轻易妥协。不久,当权奇泰把依照郑周永的想法重新设 计的修筑方案送到水利开发公司重新审查时,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当时对这个新的提案,不仅日方公司反对,建设部和水利开发公司也反 对。建设部的人认为,建筑企业不过就是包工队,只能在建设部派去的监督 人员的指导下照着设计图纸去施工,不可能有能力做其他事情。这是因为,
在 50 年代未,韩国总共只有几百名建筑业技术人员,这些人绝大部分集中在
建设部,建设部可以说是韩国土木技术的泰斗。而水利开发公司认为,开发 水利资源是属于他们的领域。这项大坝施工计划是由世界著名的专家设计 的,又是经建设部同意由他们水利开发公司审批的,一个包工企业不会提出 什么好的方案。
  郑周永提议,要求召开由政府、日方的“日本工营”和现代三家参加的 联席会议,共同认真地研究讨论究竟哪份方案更为合理。
  现代建设出席三方联席会议的代表是郑周永、权奇泰和田甲源。日方出 席会议的是桥本副社长,政府方面的代表是建设部和水利开发公司的负责 人。权奇泰和田甲源当时才 30 出头,而对方到会者不论是年龄还是学识都是 他们的长辈。所以刚一走进会场,似乎就感到气氛对郑周永他们来说很不利。 可是,当权奇泰和田甲源论证砂石坝比水泥大坝更加优越时,气氛就完全不 一样了,他们雄辩的论证使在场的一些日方代表也不得不颔首暗自佩服。
这时,桥本副社长非常神气地用手指着郑周永说: “请问郑社长,您对水坝究竟懂得多少?您又在什么大学里学过水坝工
程?我们日本工营的工作人员全都毕业于东京大学,我们公司为世界其他国 家设计过无数个水坝。如果连小学毕业的人都能修改水坝设计的话,那么稍 有知识的人还不得设计出十个水坝来?”
郑周永见对方比自己年长,出于礼貌没有答话。尽管郑周永他们非常耐
心地反复说明砂石大坝的好处,但这次会议没有得出任何结果。 郑周永病倒了,住迸了医院。第二天,日本工营的社长久保田打来电话,
要来看望郑周永。郑周永在电话里跟他们客气了一番,他们还是坚持要来医
院探望。80 多岁的久保田社长一进门,就对郑周永深鞠一躬,并让桥本副社 长向郑周永道歉。
久保田社长说:“我们又进行了一次现场调查,认为郑社长的方案正确,
它确实能使工程节约 30%。” 看到日本人在一夜之间能有这么大的变化,郑周永真有些懵了。 原来,在四方联席会议不欢而散后,建设部的朱源部长亲自来到青瓦台,
向朴正熙总统汇报昭阳水坝工程的情况。
  朱源部长也不同意郑周永的方案,认为,如果用砂石建大坝,万一遇到 特大洪水,就有被冲垮的可能性。一旦水坝被冲垮,下游的春川市将被淹没, 而且汉城也会受到洪水的威胁。
听罢他的汇报,相正熙反问道:
  “用水泥修大坝,当蓄满水后,若是遭到炮火的攻击怎么办?那问题不 是更大吗?”朴正熙总统是军人出身,他考虑的问题与旁人不同,完全是从 军事的角度出发,认为砂石大坝在受到炮火的攻击时,可以随时用人力补修, 而水泥大坝一旦被炸开,几乎无法修复。
  这样,在总统的支持下,郑周永的方案被采纳了。昭阳江水坝是现代建 设值得自豪的工程之一。
  1966 年第一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圆满结束,韩国国内货物运输更趋大型 化,而且运输量激增。60 年代后半期,由于运输力量配制不合理,韩国出现 了交通运输行业结构畸形的现象。公路交通跟不上经济的发展,用汽车运输 的费用要比火车运输的费用高出二倍。因此,即使是中短途的运输也由铁路 来承担。一时间铁路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负荷。运输体制的不合理,导致运输 费用的上涨,严重制约了韩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在朴正熙
  
总统的亲自参与下,韩国政府开始制定并实施一项修建高速公路网的规划。 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高速公路网络,连接湖南(忠清道的一部分和 全罗南道、全罗北道全部)、岭东以及东海和南海等地,将物资和人员运输 进行合理分流,合理配置长短距离的运输,缩短原料产地与工厂、工厂与消 费地之间的距离,减轻铁路交通运输的压力。
  1967 年朴正熙在竟选总统时,向国民承诺,在第二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期间,要把修建汉城至釜山的高速公路列为国土开发的重点工程,朴正熙当 选之后便开始着手这项工作。但是,由于这项工程的费用将占本年度政府预 算的 23.6%,如此巨大的开支,很有可能引起当年物价上涨,因此遭到政治 反对派和一些经济界人士的反对。
  朴正熙在苦苦思考:“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低的费用修建这 条高速公路呢?”一定要找到一个好的方法,既能实现他对国民的承诺,保 住一个总统的形象,又不致于引起物价上涨,给对立面留下口实。
  这时,现代建设己牢牢占据了国内建筑行业的榜首地位,朴正熙很想听 听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建筑巨头的意见,他决定要见一见郑周永。
  朴正熙与郑周永已不是第一次见面。在丹阳水泥厂竣工投产时,朴正熙 曾亲自来到竣工现场,表示祝贺,并对水泥厂的落成和郑周永本人给予了高 度的评价。此后在第二汉江大桥的落成典礼以及李舜臣纪念工程的庆典,朴 正熙都亲自来到现场表示祝贺。朴正熙对郑周永的印象颇佳。他认为,一个 只有小学学历的农民的儿子,能够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企业家,在全国的建 筑行业独领风骚,像这样的经历真是不多见,可以说是韩国企业家的典型。 更何况,郑周永虽然已是韩国首屈一指的殷实之家,但是仍然过着农民般俭 朴的生活,保持着农民的淳朴。所以朴正熙很尊重郑周永,很想同他谈一谈。
1967 年 11 月的一天,当郑周永接到总统要他去青瓦台的消息时,他感
到非常意外。朴正熙在青瓦台设晚宴,招待郑周永,当时在座的还有建设部 的几位官员。郑周永受到热情的接待。郑周永心里有些紧张,总统有什么事 情要说呢?
“郑社长,你从农民到全国的首富,这一定有什么秘诀吧。”
  “我出身农民,家境贫苦。小的时候过的是‘朝饭夕粥’的苦日子。我 只是想让日子过得好一些,所以努力工作。我可从来没想过能成为富翁。” “你是怎么指挥部下的呢?他们都是大学生,而你只是小学毕业。”
“我也是大学生啊,我是报纸大学毕业的大学生。”
  郑周永有每天读报的习惯,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头读到尾,甚至连广告都 不放过。他认为,一般学生只是从有限的几位教授那里学习知识,而报纸就 不同了,内容非常丰富不说,而且在报纸上做文章的人也应是有一流学问的 人,所以,郑周永从来不放弃任何从报纸上汲取知识的机会。郑周永每天早 晨第一件事就是看报,晚上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也是读报,在郑周永的床头 总是摆满了当天的各种报纸。
  晚餐的气氛十分融洽,朴正熙和郑周永边吃边谈,笑声一直不断。这时 朴正熙把话锋一转,突然问道:
“郑社长,我听说你的泰国工程进展得不是很顺利?” 当时,郑周永正在承接修建泰国的一条高速公路。工程进展得不够理想,
出现了亏损。尽管如此,现代建设还是当时韩国诸多建筑公司中唯一有修建 高速工路经验的企业。这也正是朴正熙总统召见郑周永的原因之一。
  “工程虽有一些损失,但我们会在泰国把损失掉的钱再找回来。否则, 怎么会有脸面回来见江东父老呢?”
  “是这样,这次我请你来,主要是想让你们现代建设为从汉城到釜山的 高速公路做一个预算。国家现在没有多少钱,我要求你们要找出一个最佳方 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费用来完成京釜高速公路工程。”
  听了总统的这番话,郑周永既诧异,又兴奋。难道京釜高速公路就要开 始招标了吗?!
这时,朴正熙又说:
  “给你们 20 天的时间做出一份关于这项工程的预算,我等着你们的好消 息。”
  20 天!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实力的公司要完成规模如此巨大的工程预 算,也得需要一年的时间。可是,郑周永有他自己独特的一套办法。第二天, 他就带着他的技术队伍出发了。他们坐在吉普车里,往返在汉城通往釜山的 路上,对这一带进行实地勘查。
  事后,郑周永才知道,朴正熙总统不仅让现代建设做这份预算,而且向 经济企划院、建设部、财政部、汉城特别市和陆军工兵监室等部门下达了相 同的命令。11 月底,除经济企划院外,这些单位共向总统呈交了五份预算。 但是,这五份预算的数字却大相径庭。建设部参照其它发展中国家建高速公 路的造价,得出的预算为 650 亿元;财政部预算为 330 亿元;汉城市以城市 道路为标准,提出的预算为 180 亿元;陆军工兵监室的预算为 490 亿元;而 现代建设根据在泰国修建高速路的经验并结合实地勘查,最后得出的预算金
额为 280 亿元。
  朴正熙总统认为,现代建设有在泰国修建公路的实际经验,并且提出的 依据比较可信,最后,他在五个出入较大的预算中选择了现代的预算。决定 京釜高速公路的预算金额为 300 亿元,另外还有 10%的筹备费用,共计 330 亿元。
当工程全部完工时,整个工程的费用共计 429 亿元。比预算多出 100 多
亿元,这是因为在施工当中,将原设计的大田至大邱的双车线改为四车线, 加宽路面用地和建筑材料都需要增加,若再计算上这一期间的通货膨胀指 数,那么,现代的预算是最准确的。因此,人们都称,郑周永和现代的技术 人员作的预算像用尺量出来的一样精确。
1968 年 2 月 1 日,京釜高速公路正式破土动工。朴正熙总统亲自参加开
工仪式。他在讲话中非常自豪地宣布:京釜高速公路完全是依靠自己的技术、 资金和人力,这是韩国经济起飞的象征,标志韩国的经济已经迈人一个新的 里程碑。
  韩国政府对郑周永的现代建设寄以厚望,郑周永本人也十分清楚他所肩 负的重担。郑周永知道,这是韩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它的成败关 系到国家的荣辱。因此郑周永吃住都在工地,人们经常能看见他盘腿坐在一
张 1:20 万比例尺的韩国地图旁,仔细研究施工的每一个细节。每当郑周永 进入这种忘我的境界时,他身旁的人谁也不来打扰他,他们知道,会长正在 思考最简便、最节约、最合理的方案。
  京釜高速公路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整个工程进展得十分顺 利。当时,现代建设承担了工程的 2/5,剩下的工程由国内 15 家建筑公司和 陆军建设兵团的三个大队来承包,从汉城到釜山的工地上,到处都是一片繁
  
忙的景象。可是,当离预定完工的日期仅剩半年的时候,出现了意想不到的 麻烦。
  在忠清北道沃川郡利原面的牛山里和沃川郡青城面的猫山里之间,需要 穿过一座山,而且在设计时又把这段路的上行线和下行线分开,所以不仅仅 是打一个隧道,而是需要打通长度分别为 590 米和 530 米的两段隧道。打通 这两个隧道是整个工程的关键。
  这里是丘陵地带,交通十分不便,原有的一条小路,大型施工设备根本 无法通过。为工程专修的一条便道,一到下雨就变得泥泞难行。然而,更严 重的是这里的地质结构复杂,施工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塌方,情况十分紧急。 当时正值农忙季节,劳动力短缺,就是用双倍工资也难雇到充足的劳力。
  郑周永采取紧急措施,从其他各处调来 600 多台施工设备,载重汽车需 要多少就给多少,并且取消了工地职工每月轮休两天的休假制度。由于工人 们不分白天和黑夜地工作,有几位新婚的小伙子,他们的新娘因数日见不到 新郎,干脆跑到工地寻夫。尽管如此也仍未能加快施工速度。
当下行线的隧道刚刚开凿 20 米时突然出现了塌方,有三名工人被压在了
200 多立方米的砂石下面。为抢救工人,工程不得不停下来。特别是,这段 工程也是事故的多发区,曾先后发生过大小 13 起事故。对这些事故的善后处 理,既影响工人们的情绪,也影响到施工的进度。
郑周永着急了,他每天都坐着吉普车不离工地,哪里有事情他就及时赶
到。他深入到作业面,仔细察看每一处的施工情况,到处都能听到他的“吼 叫”声。人们都称他为“工地之虎”。
建设部长官李韩林和韩国著名的隧道专家李文玉来到了施工现场。李文
玉在察看过现场后,说:“这里的地质情况太复杂,工程至少要拖到 12 月份。” 一听到这话,李韩林着急了。到 12 月份怎么能行,原定的完工日期是 6
月 25 日,不行!绝对不行!
  李文玉说:“即使是用最快的速度,而且还要保证不再发生事故,也得 到 9 月底,不可能再往前提了。”
李韩林急,郑周永更急。现代建设还从来没有不能按时交工的先例呢。
  天下着小雨,郑周永又来到了工地。由于出来时走得匆忙,没有带水鞋。 郑周永的鞋被打湿了,路又特别难走。郑周永干脆把鞋脱下来,打赤脚。郑 周永找到工区事务所所长杨凤雄,杨凤雄见郑周永打赤脚,赶紧叫人到工地 小卖部买鞋,可是郑周永的一双脚大得出奇,工地小卖部还真就没有这么大 号的水鞋。郑周永可不管这些,他问:
“杨所长,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 “办法倒是有,但必须要您同意。只要让丹阳水泥厂火速为这里提供速
凝水泥,就可以大大缩短工期。”
  一般的水泥到完全凝固至少需要 3 昼夜,而速凝水泥只需要 12 小时。当 时在韩国只有丹阳水泥厂能生产这种特殊水泥。但是,这种水泥的造价相当 高,而且从丹阳运到施工现场,又需一大笔运费。
  此时,郑周永已经不计较成本了。“信誉就是生命”。郑周永立刻用电 话通知丹阳水泥厂,让从即日起,停止其他生产,全力生产速凝水泥,郑周 永的话,在现代内部有至高无上的威力,丹阳水泥厂的水泥源源不断地运到 了施工现场,并立即发挥出奇特效用。
经过艰苦奋战,下行线的隧道终于凿通了,上行线也只剩下最后 30 米。
郑周永下达了最后命令,一定要在 6 月 12 日之前打通上行线隧道。
  预计 3 个月的工程,郑周永的现代建设只用了短短的 25 天就胜利完成 了。1970 年 6 月 27 日,全长 428 米的京釜高速公路全线竣工。
  通过建设这条高速公路,使郑周永他们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装备上,都 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前认为筑路要以大石头为基础,而现在已经认识到 以碎石为基础更好,更能使道路平坦。以前修路基是车辆来回跑,靠自然的 力量使路基压实,而现在已经有了先进的设备。
  当时日本也在修建神名高速公路。韩国的京釜高速公路比它长 10 公里, 工期却比它短一年,而造价只是它的 1/8。
  1970 年 7 月 17 日在大邱市举行了京釜高速公路的通车仪式。朴正熙总 统亲自主持庆典,并授予郑周永一枚“铜塔产业勋章”。
  
第五章 走向世界
·泰国高速公路工程——现代建设迈出了冲向海外的第一步。
·越南金兰湾疏浚工程一一现代建设第一次从事的大规模海上作业
·在关岛成立了“现代美洲株式会社”
·在澳大利工和巴布工新几内亚的不同遭遇
·阿拉斯加的风雪大得叫人害怕
  韩国国土面积狭小,只相当于我国的江苏省或者浙江省。国内市场狭小, 制约了一些大企业的发展。立足本国面向世界的胸怀是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必 须具备的素质。
  60 年代初,韩国政局更迭动荡,每一届新政府上台就要对企业界进行整 顿。当时韩国的民间资本和民间企业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一些大的工程大 多数是由政府把持。建筑企业多半是依靠政府谋求发展。而政府能够供给企 业的项目也不过屈指可数,对一些工程规模较大,施工难度较高的工程,政 府一般采取点名指派的方式。郑周永不愿使自己的企业陷入这些与政治有关 的纠纷中,他说:“企业不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发展,而是靠与某种权力勾结, 这是件令人不愉快的事情。”现代进军海外,向国民证明:郑周永的现代不 是靠与政府的关系,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的。这便是促使郑周永放 眼海外的主要原因。
当时韩国政府的财力非常有限,依靠政府发展建筑行业很困难。而且一
直是支撑着韩国建筑界的美军工程,也因美国国内经济原因大量减少。50 年 代未美国国际收支情况恶化,连年出现赤字。为了改善国际收支,美国政府
从 1961 年开始执行“泛美政策”。这一新的政策规定,必须满足下述三项条
件,才允许与美军签定工程合同:第一,工程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必须尽量购 买美国货;第二,只有从美国购人一定数额以上的物资,才能取得投标资格; 第三,当工程的数额超过一定标准时,必须要同美国的公司联手承建。而郑 周永的现代主要是靠美军工程吃饭的。仅 1965 年,郑周永的现代从美军工程 上获得的利润就占整个利润的 76.6%。因此美军工程的减少,对郑周永的现 代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当时,韩国的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普遍低下,国内建筑市场的主要技术
依靠美国、西德和日本。对一般企业来说,向海外进军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情。然而现代因为承建过大批美军工程,积累了大量的施工经验,现代的技 术力量在韩国国内已处于一流水平。当时,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市场的缩小, 同时也是为了换取外汇,解决国内就业问题,促使现代向海外发展。
  60 年代初,郑周永就开始着手制定向海外进军的计划。1963 年,南越西 贡当局的引水工程向国际招标,工程造价大约为 500 万美元。郑周永看准这 是一次向海外进军的好时机,遂命令负责外国工程的郑仁永参加投标。因为 这是现代首次参与世界性建筑工程投标,经验不足,再加上工程预算书的编 制欠佳,所以这次竞投没有成功。
  这次投标失败并没使郑周永放弃将企业向海外发展的计划。当年他在企 业工作记事中写道:今年计划要做一件让世人吃惊的大事。郑周永设立了外 国公司部,专门研究和收集世界建筑市场的各种情报,分析当时的形势。郑 周永把重点放在了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因此,越南投标失
  
利后,郑周永没有让郑仁永回国,而是命令他们继续西行,直奔泰国。现代
1963 年在驻泰美军设备处登记,1964 年亚洲太平洋地区建筑业大会期间,热 情招待泰国代表,为打开泰国市场做准备。
  因为越南战争逐步升级,当时泰国已成为美国对越战争的战略基地。由 于战争的需要,美军要在泰国修建军事基地、机场、港口以及兵营,大批的 战争拨款和援助物资不断地涌进泰国。当时,泰国政府凭借地利之便,也趁 机大兴土木,搞起本国的基本建设来。郑周永认为,这又是他一显身手的大 好时机。
  但是,当郑周永的队伍到了泰国之后才发现,那里的情况远不像他们想 象的那样简单。受美国“泛美政策”的影响,要想拿到美军的工程项目并不 容易,而泰国企业对自己本国的工程决不允许第三者插足,外国企业想要在 泰国这里分一杯羹,那只能是瞄准由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的项目。
  1965 年 8 月,泰国的布凯特大桥工程招标。现代因报价比中标的最低价 格高 150%而失败。接着又在一个机场建设项目的竟投中失利。同年 9 月份,
一项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LBRD)提供贷款的高速公路工程开始招标。 为了能够拿下这项工程,郑周水坐镇泰国,亲自指挥这场争夺战。在进
入投标现场之前,他告诫部下:“在投标的竞争场上只有冠军,第二名和最 后一名没有什么区别。”会场上鸦雀无声,气氛紧张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当泰国官员走出来,准备宣布最后结果时。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脸上。
“中标者为韩国的现代建设株式会社。”
  话音未落,郑周永和他的手下激动地拥抱在一起。郑周永的现代建设终 于在 16 个国家的 29 个建筑公司中独占鳌头,取得了胜利。这是现代建设第 一个海外工程,它标志着现代建设迈出了冲向海外的第一步。
郑周永的现代建设获得了泰国拉特越高速公路工程,也揭开了韩国其他
公司冲向海外的序幕。这无疑为韩国的建筑业乃至整个经济注入了一支兴奋 剂。
1965 年 12 月,虽然正值隆冬季节,但是在韩国的金浦飞机场却到处都
洋溢着春的气息。人们喜气洋洋,仿佛过节一般,KBS(韩国广播电台)的记 者们更是忙个不停。当郑周永走进候机大厅时,所有的镜头都对准了他,所 有的话筒都指向他,霎时间,人头攒动,镁光灯闪个不停,在场的人都想把 这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画面尽收眼底,记者们更是想把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牢牢 抓住。这一天,郑周永为他的远征军送行!
郑周永与每一个即将出发的人握手言别,大家激动的心情此时难以言
表,只是用目光互相鼓励。最后,郑周永走到话筒前,带着他那沉稳而刚毅 的表情,信心十足地对大家说:
“我们将在泰国修建一条全程为 98 公里的高速公路。我国建筑业在此之前还未承建 过高速公路,我国的建筑技术人员也是第一次走进国际建筑市场。尽管都是第一次,但是 我们有承建高质量飞机跑道的经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这条高速公路建好。
   “现在,我国已确定发展经济的战略目标,那就是‘出口第一主义’。全国都在为 出口创汇而努力,我们建筑业,特别是现代建设,决不能落后。既然井底之蛙已经跳出水 井,至于它会遇到什么困难,只有等它在并外跳一跳才能知道??” 可是,金浦飞机场送别时的喜悦还在余音缭绕时,各种各样的困难却接
踵而至。 泰国每年都有三四个月的雨季,瓢泼大雨一下就是好几天。道路泥泞,
汽车根本无法前行。在排水不畅的地方,往往淤积着五六厘米深的泥水,将 修好的路面破坏得一千二净,只有等雨停了再抢修。可往往是刚一修好便又 下起大雨。这样一来,严重地影响了施工的进度。而到了旱季,一滴雨也没 有,又必须用洒水车往路面上浇水,可是没过 5 分钟,地面又变得干干的。 因为气候的关系,对路基的含水量非常难控制。由于郑周水他们在事先对这 方面了解不详细,准备得不够充分,所以到泰国后遇到这种天气只能束手无 策。由此可见,充分做好事先调查,对一项工程是多么的重要。这个经验, 又是郑周永他们在经过很多次类似的磨难后才体会到的。
  来自另一方面的困难是“现代人”传统的陈旧观念。白手起家的现代建 设完全是靠自身的力量、艰苦奋斗发展起来的。勤劳俭朴己成为现代人引为 自豪的美德。现代人使用的各种装备,大多是从美军那里购来的废旧物品, 经过加工修理后使用。在现代起步阶段正是韩国经济复苏时期,当时在韩国 国内有些建筑设备难以买到,在这种情况下用如此方法解决企业设备问题, 无疑是发展企业的良策,这些旧的机器也确实为现代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 这次在泰国施工,对象是一条对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的高速公路,现代本应 购买一些国外的先进设备,借此机会更新现代的装备。而负责施工设备的人 却仍旧按照现代的老习惯,到美军的废旧仓库去翻找可以利用的东西,把购 买设备的钱存入银行充当保证金。
工程需要大量的载重汽车,负责设备的人打听到驻日美军那里的一批旧
车,每台只售 150 美元,真是太便宜了,载重汽车就这样解决了。可是,将 旧车买回后需要修理,并且还要把车运到泰国,光是运费每台车就需要 100 美元,后核算下来,一台车的费用与买一台新车相差无几!而且旧车买回来 后,经常出故障,又得停工修理,这可真是一件连傻子也不会去做的蠢事。 对其他设备也是如此,弄来的都是些旧货,用不了多久就得大修一次,结果 是钱一分也没少花,时间却浪费了很多。
后来,他们认识到了这一点,直接从国外购进一批先进设备。可是,新
的问题又跟着出现。因施工任务紧,没有时间对工人进行技术培训,而工人 们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些新机械,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操作机器,结果不出 三个月新设备也全部出了毛病。最令人头疼的是,这些技术工人拿出以前修 理废旧机器的本事,不看设备图纸,也不看说明,只是凭自己的经验,修理 这些先进设备。所谓的修理,不过是任意地改装,从旧零件堆里找出自己认 为比较合适的代用品,换到新机器上。如此修理机器,往往是旧的故障还没 有排除,新的毛病又出现。这些新设备“住院治疗”的时间常比“下地干活” 的时间还长。
  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本是现代人引以为荣的做法,可如今这种做法 已经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无法想象的灾难。更严重的是,他们非但没有认识 到事情的严重性,反而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新设备不如旧设备好用。
  泰国的工程专家对施工的流程要求十分严格,而现代的一些人却认为这 是多此一举。在施工中只按以往在国内的老习惯去做,导致返工的事情越来 越多。
  所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工程的进度。虽说现代建设是第一次到国外作 业,缺乏在国外工作的经验,可是,有些问题是决策性的和观念上的问题, 如果不及时改变,会影响现代今后的发展。这层道理也是在事后,郑周永他 们总结出来的。当时的郑周永可不是这样认为。当他听说工地上施工人员与
  
技术人员发生争执时,就亲自来到了施工现场。 现代的一些施工负责人一直认为泰国工程专家对他们提出的技术要求是
多此一举,而现代内部一些从正规学校毕业的年轻人看不惯那些自以为富有 实践经验的老技术人员的做法。老技术人员认为,传统的施工方法既经济又 有把握,而年轻的技术员认为泰国的施工流程技术要求书是科学的。双方的 矛盾越来越深。特别是,美军在韩国招聘的技术人员的实际工资要比现代年 轻技术人员的工资高出四倍,影响了在泰国工地工作的年轻技术人员的工作 热情,甚至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郑周永因为工程出现赤字整日忙个不停, 忽略了这个问题。当他来到工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答应给技术人员长工 资,但他还是不能够同意年轻的技术人员提出的按照技术要求书施工。
  为了提高工程进度,郑周永经常来到工地亲自指挥,当然,郑周永是不 会按照那些说明去做的,有他在场,就连美国的技术监督也不敢说话,只好 等他离开以后再将那些没有按照技术要求的部分重新返工。郑周永感到很奇 怪,明明他在场时看到进度很快,可是为什么实际的进度仍然是这么慢呢? 现代的那些年轻的技术人员谁也没有胆量当面向郑周永提出施工中存在的问 题。最后还是负责曼谷物资供应的李明博将事情的真相告诉了郑周永,郑周 永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由他指挥的那部分工程都是无效的劳动。郑周永心情 非常沉重地对工地的技术人员说:
“过去,我对大家的工作干涉得过多,请你们原谅,今后要完全按照施工技术要求 书进行施工。”
  郑周永认为李明博是一个在关键时刻敢于宣言的人才,便大胆起用了 他,李明博后来成为现代集团骨干企业现代建设的会长。
到 1966 年年底,虽然施工已将近一年,仅完成 30%的工程,而工程费
用却已用掉预算的 70%。工程赤字已成定局。泰国高速公路工程的形势十分 严峻。如果这项工程失败,郑周永就会在国际建筑业丧失信誉,并失去同世 界其他企业竞争的资格,也意味着从此与联合国国际复兴银行的项目无缘。 郑周永忧心忡忡。他把信誉看作与自己生命一样宝贵,就是再艰难也要 使工程如期完工。郑周永又开始为工程四处奔波,筹集资金。他来到曼谷,
找到现代驻曼谷的代理经理李明博,询问向曼谷银行贷款的事情。
  按照国际惯例,在国外承建工程的公司,如果想要得到国外的贷款,须 持有本国权威银行出具的担保书。这可使郑周永他们为难了。现代是韩国第 一家在海外承包工程的公司,当时的韩国外汇银行还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对 办理担保业务的程序也是一无所知。最后,郑周永命令在汉城本部的朴水郁 直接拜访当时的金融货币委员洪成夏,请他出面协商解决这个问题。
  当时,郑周永为了解决高速公路工程的资金问题,甚至还动用了准备扩 建丹阳水泥厂的资金。这笔钱本是美国国际开发署(AID)为丹阳水泥厂再提
高 20 万吨产量而提供的贷款,郑周永只好忍疼,放缓扩建水泥厂,全力完成 泰国高速公路工程。
  资金问题解决后,郑周永便开始着手改进对工程的管理方法,尽量提高 工程的速度。1968 年 3 月,泰国北大年一拉特越高速公路终于竣工。这项工 程亏损了 300 万美元,但却为郑周永取得了宝贵的海外施工和修建高速公路 的经验,也为现代能出色地完成韩国国内的京釜高速公路打下了良好的基 础。事后,郑周永说:
“这项工程所获得的经验是,现代作为一个建筑企业,是从那时起才意识到,与施
工能力和经营管理相比,改变旧的思考方式是最重要的。”
  郑周永把泰国北大年一拉特越高速公路的竣工仪式看作是现代建设进入 成年的典礼。正是这项工程,使现代成功地脐身于国际建筑企业的行列中。 泰国政府看到现代建设为完成这项工程所付出的代价,深为现代的这种献身 精神所感动。在这项工程之后,又把 7 项工程交给了现代。但是,由于各种 原因,郑周永在泰国的工程赚得少赔得多。
  1976 年,在饱尝了各种辛酸之后,郑周永结束了在泰国的所有工程。十 年间,现代建设在泰国的工程的预算总额为 63 亿美元,赤字 4.4 亿美元。
  1966 年 1 月,郑周永又从驻越美军那里承包了疏浚南越金兰湾工程。对 现代建设来说,从事这种大规模的海上作业还是第一次。但是,郑周永非常 自信。1959 年末,现代建设在国内承建仁川第一船坞工程时,曾对船坞内的 水域进行过疏浚作业。因此,郑周永认为,现代有能力做好金兰湾的疏浚工 程。
疏浚海湾需要特殊的装备和技术工人。因此,郑周永从日本购买了一艘
2250 马力的疏浚船,命名为“现代一号”,在釜山和仁川等地招募技术工人, 并任命水产大学毕业生白忠基负责这项工程。同年 3 月,白忠基带领技术工 人,驾驶着这艘疏浚船驶进了金兰湾。
当时,在金兰湾进行疏浚工作的还有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 7 个国家
的十几条船。按规定,每挖 1 立方米的泥沙报酬是 1 美元。船的功率越大就 越事半功倍。所以,郑周永在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立即又在日本购买了一
艘 4000 马力的疏浚船,命名为“现代二号”。
  这项工程共历时 3 年零 6 个月,金兰湾等几个地区进行的疏浚作业共挖 出泥沙 1400 多万立方米。现代一号和现代二号没有辜负郑周永的厚望,在越 南的疏浚工程为郑周永赚回了一大笔外汇。
不仅如此,这项工程也为现代建设承接澳大利亚港湾的疏浚工程奠定了
基础,并为 70 年代后半期现代打入中东市场准备了人才和技术力量。到了
80 年代,现代已拥有疏浚船 8 艘,从事疏浚作业的技术人员共有 1000 多名, 现代已经拥有世界一流的港湾疏浚队伍。
当时,郑周永在泰国的高速公路工程正陷入困境,郑周永在为泰国的工
程四处奔走的同时,全力发展在越南的事业。1967 年 5 月,郑周永从美军那 里得到了建设金兰湾居民小区工程。该工程的费用为 550 万美元。
当时美军要在金兰湾附近修建军事基地,住在附近的居民需要迁出。美
军计划在距金兰湾 15 公里处修建一个面积为 2400 坪(I 坪相当于 3.3 平方 米)的居民小区,因为是居民区,工程难度不大,再加上所需各种物资供应 及时,这项工程也使郑周永获益不小。
  郑周永在越南时,发现美军基地的生活服务设施并不十分健全,许多士 兵没处洗衣服。于是,郑周永投资 1 亿元,买了 11 台全自动洗衣机和 2 台锅 炉,办起了七个洗衣厂,解决美国士兵洗衣问题。不到一年,就为现代赚回
100 多万美元。 疏浚工程和洗衣厂这两大笔收入,一方面缓解了郑周永在泰国的压力,
另一方面,郑周永也可以继续扩建他的丹阳水泥厂。 在东南亚,除泰国和越南的工程之外,现代还承包了印度尼西亚的高速
公路和马来西亚的修建海港的工程。
1973 年 7 月,印度尼西亚的高速公路招标,现代建设中标。10 月份,在
全世界出现石油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但是为了现代的声誉,郑周永还是 决定同印度尼西亚签约。按照施工计划,工程应于 1974 年 10 月完成,但是 开工后,又遇到了许多问题,工程一直拖延到 1979 年 6 月才完工。因石油冲 击,印度尼西亚货币贬值近 50%,使这项工程受到巨大损失。虽然以后经过 交涉又追加工程费用,但也无法挽回造成的损失。
  这项工程虽然没有获利,但是又为郑周永赢得了名誉。1981 年 11 月, 现代建设在印度尼西亚承建东南亚最长的桥梁工程。
  向世界进军,是郑周永发展现代的战略。打进美国市场,是郑周永实现 走向世界战略的关键一环,而能否进入关岛,在那里占有一席之地则是郑周 永战略棋盘上的最重要的一招。1962 年 5 月,美国把冲绳基地还给日本后, 关岛成为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重要军事基地。美国海军的各种装备、设施源源 不断迁人该岛。顿时,关岛掀起了一股建设热潮。1969 年 4 月,在新西兰举 行的第九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建筑业大会召开。郑周永参加了这次大会,并在 归途中特意在关岛做暂短停留。
  蓝天白云下的关岛风光旖旎秀丽,是太平洋上的旅游观光胜地。可是最 吸引郑周永的不是这些秀美的风景,而是这里极富有开发潜力的建筑市场。 郑周永一回到汉城,就立即派调查负责越南工程的金胄成去关岛,命令
他一定要拿到关岛的建设项目。
按照当地的法令,外国公司不能直接承包本地工程。郑周永给金胄成汇
去 50 万美元,在关岛成立了“现代美洲株式会社”。7 月份,在当地取得了 法人资格。这样,依照当地法令,现代开始在关岛承接建筑工程。
第一项工程是为关岛铺设高空电线。当时正值越南市场萎缩,尽管这项
工程没有赚到钱,但是却为现代开辟了一块新的沃土。此后,现代建设在关 岛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与买卖。大型建筑工程都由美国公司或当地企业控 制,现代则把目标定在低收入者身上。因为现代的服务周道,现代的房地产 生意在那里做得很成功。这项工程一直持续到 1973 年。因为世界范围内的石 油危机,美国政府停止了对低收入阶层提供住宅补贴的政策,关岛的房地产 业开始走下坡路。而这时,郑周永正在向中东进军,所以正好趁机脱身,结 束了在关岛的所有事务。
越南的港湾疏浚工程结束后,郑周永又和澳大利亚政府签约,为澳大利
亚的港湾进行疏浚。澳大利亚当地居民非常歧视外国人,不允许外国人在本 地工作,并且还拥有势力非常强大的劳工组织。当郑周永同澳大利亚政府签 约时,澳方就提出韩国的疏浚船可以进港,但船上不允许带韩国工人。后来, 经过双方胁商,澳大利亚一方做出让步,商定韩国工人负责船上作业,澳大 利亚工人负责地面工作。
  工程刚开始,双方倒也相安无事。可是当韩国工人向地面工作的澳大利 亚工人提出改进工作方法的建议时,却遭到澳大利亚工人的拒绝。双方话不 投机,结果大打出手。最后,只好全部撤回韩国工人,疏浚船上的工作也由 澳大利亚工人承担。疏浚船本来是按照韩国人的生活方式改进的,西方人在 上面生活很不习惯。在澳大利亚工会的强力干涉下,不得已又按照西方人的 生活习惯进行改装。
  尽管在澳大利亚有这些不愉快的经历,但是,现代却通过此工程在澳大 利亚立足,并得到了当时还是澳大利亚殖民地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地下水发 电站的工程。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工地上也曾发生过和当地土著居民冲突的
  
事件,但是,这次的处理结果却和在澳大利亚截然不同。 地下水发电站的施工现场设在平均海拔为 1300 米的地方。工程要求先在
地面上开凿一个垂直的 200 米深的竖井,将水从上面灌下去,利用落差进行 发电。工程的主要内容就是开竖井和引水的水平隧洞。这种电站的优点是用 少量的水就可以发电,竖井越深发电越多。
  在施工过程中,郑周永的现代建设与当地的土著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关 系。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曾有过吃人的土著民族,因此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很 特别。有一天,一位当地人不小心掉进了正在施工的竖井,摔死了。当地人 拿着箭、刀和斧头来到了工地。按照他们的习惯,打死人的人或者是他的族 人也要死相同数量的人。当时工地上的韩国人都吓跑了,有几个人没来得及 躲开,只好藏在了竖井里。现代建设负责当地施工的干部与当地的政府、警 察取得联系,派出代表与当地人进行谈判,赔偿了一笔钱,他们才撤了回去。 那几个躲在竖井里的人,直到第二天当地人走了,才从井里出来。
  此后,当地居民与现代建设有了来往,他们经常来到工地与韩国工人一 起吃饭,逐渐地喜欢上了韩国的泡菜。当地人沿用澳大利亚的作息制度,周 六、周日休息。他们看到韩国工人在星期六还工作,称赞韩国工人勤劳能干, 对现代建设的工人们更加友好。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地下水发电站工程于 1972 年 5 月开工,1975 年 6 月
完工,工程费用为 1200 万美元,工程获得 30%的利润。这是韩国建筑界首 次修建地下水发电站,是现代建设在海外工程中最成功的一个。通过这项工 程,现代的建筑技术更趋成熟。
1969 年 12 月,郑周永同美联邦政府签定了在阿拉斯加修建哈里肯大桥
的合同。这项工程,可以说是现代建设发展史上最具典型的失败例子。 阿拉斯加地处北极圈附近,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哈里肯大桥位于北美最
高的麦金利山脉,那里平均海拔在 6000 米以上,地势十分险峻。桥的两边是
陡峭的山崖,桥下是万丈深渊。但是,如果哈里肯大桥建成的话,对开发当 地产业,发展当地旅游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建设在决定着手这项工程之前,没有到现场进行调查,既不十分了
解那里的气候条件和工作环境,也没有对当地的法律进行研究,只是一心想 要进入美国建筑市场。虽然桥的全长只有 100 米,但是这实际上是一座架在 悬崖上的飞桥,施工难度相当大。美国政府曾两次对该工程进行招标,美国 的公司对这项工程都望而却步,惟有郑周永迎着困难冲了上去。
阿拉斯加的天气坏得令人无法想象。夏季的最高气温只有 25 摄氏度,而
冬天的最低温度可达到零下 50 摄氏度。冬季,雪大得叫人感到害怕,积雪往 往深达 3 米左右,要到来年的 6 月份才会融化。可是一到 9 月份就又是大雪 纷飞了。一年之内能施工的时间只有 4 个月,其中又有 1/3 的日子阴雨连绵。 气候条件如此糟糕,这里的《劳动法》就更加令人难以接受。该州的《劳 动法》规定:凡是外国公司在阿拉斯加承包工程,必须全部雇用当地工人、 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甚至还规定:工程预算的 50%以上要由本地人赚取, 否则就不允许在当地施工。《劳动法》还规定了当地的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 除工资外,还有很多名目繁杂的各种补贴,所以工人的实际收入往往是名义 工资的 2 倍以上。另外还规定当地工人每年必须有长达 6 个月的休假。更有 甚者,还对工人们的食谱和住宿条件都做了规定。而当地工人对工作条件的 要求也十分苛刻,就连洗衣机坏了,也要坚持等到修好后才去上工。一件小 事情处理不好就会引起工人们的罢工。所以,处理这里的劳工问题是最叫人 头疼的事情。
  恶劣的气候,也影响了一些机器的使用。这里全年温差高达 75 摄氏度。 巨大的温差影响了一些设备的正常运转,有的机器只有等到温度合适时才能 使用。
  虽然这座桥梁对开发阿拉斯加北部的石油和其它物资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是它给郑周永带来的只是巨额赤字和满腹辛酸。
尽管施工难度大,工作环境不好,但郑周永牢牢嘱咐部下: “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为了现代的名誉也要把它完成。”充分体现出东
方民族勤劳善良的美好品德。
在背着巨额赤字的情况下,工程于 1971 年 10 月在满天大雪中竣工。 通过这件事,使郑周永认识到进入发达国家是多么的艰难。在国外承包
工程中所经受到的各种磨难,让郑周永反思:如何才能既在安稳的国内环境 中施工,又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获得高额利润,使企业不断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