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蒂斯特尼:岳麓书院与当今湖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3:32:39

岳麓书院与当今湖南

(2008-12-26 13:25:08) 转载标签:

岳麓书院

超级女声

湖南

毛泽东

文化

分类: 杂文

    南岳衡山,七十二峰逶迤800里,最后结束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的岳麓山。岳麓山不高,山脚下有创建于北宋的岳麓书院。岳麓书院不大,却被称为有千年历史的,中国最古老的大学。事实上,岳麓书院就属于现在的湖南大学,除了对游人开放外,还有一部分建筑依然保持着教学的功能。
    岳麓书院是长沙人的骄傲,也是湖南人的骄傲。岳麓书院从明清以后进入人才辈出的黄金时期,在它的学生名单中,有中国历史上重要思想家王夫之、魏源;有叱咤风云的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胡林翼、曾国荃、刘坤一;有献身于推翻清朝的唐才常、沈荩;毛泽东的老师、岳父杨昌济也是岳麓书院的学生;毛泽东虽不是岳麓书院正式学生,但在这里听过课。
    拥有岳麓书院的湖南,不仅人文灿烂,而且血性阳刚。南宋末年,蒙古军队兵围潭州,岳麓书院的学生放下书本,参加守城,大部分牺牲于战斗中。文天祥是江西人,虽不是岳麓书院的学生,但他的老师后来成为岳麓书院的“山长”,也就是现代大学的校长。王夫之虽是一个大思想家,却领兵抗清。战败之后,面对“留发不留头”的严酷规定,王夫之终身坚决不剃头,清朝也无可奈何。左宗棠在岳麓书院读书期间,成绩优异,却数次考不上科举,然而,他却领兵西征,在晚清危败的局面中,赢得一场重要的胜利,保住了新疆。左宗棠的经历说明岳麓书院在那个年代的教育,已超越了科举,走上经世济民的道路。
    岳麓书院千年以来,为湖南乃至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成为湖南人的骄傲。其大门上有一副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那么,如今呢?当年朱熹到岳麓书院讲学,前来听讲的人络绎不绝,“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意思是说马太多了,把池水都喝干了。“请业问难至千余人”,岳麓书院的人气甚至数倍于同在岳麓山的寺庙。而如今,此等人心所向的兴旺,似乎只出现于超级女声了。岳麓书院的主讲台旁,有几个遒劲的大字:“整齐严肃”,恰与超级女声的无规无距形成鲜明对比。清朝时期,岳麓书院的一份学规写到:“……行坐必依齿序,通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刻蚤完;”清朝时期另一则对学生的要求写到:“……心放而勿收,形骸为之病。……”如今,这一切真的“俱往矣”了?当今湖南给外人的印象难道只能是“超级女声”?而超级女声张扬的,恰恰是上述对年轻人行为要求的反面。
    人才辈出,成为中流砥柱,靠的是强大的精神力量。靠的是胸怀天下、放眼世界的气魄。靠的是学以致用、忧国忧民的情操。靠的是“治无古今,育才是急,学有因革,通变为雄”的观念和风气。如今的湖南要发展,要重拾以往的骄傲,靠超级女声之类的疯狂,靠娱乐为王的八卦嬉闹是没有希望的。敢闯敢干也许在当今湖南人的性格中保留了下来,但是,敢闯敢干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没有精神的依托,容易变成蛮干,“斯文一派”也许只能成为斯文扫地。在当今的历史巨变中,一切为了经济,改变了岳麓书院所坚持的千年传统。失去这一传统,我们不得不问:经济发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历史一次次遭遇巨变的命运,当今中国在眼前这场世界性经济危机面前,再次面临严肃的挑战。回到历史的深处是不可能的,恰如我们不能指望彻底恢复岳麓书院的地位,就能给当今中国、当今湖南提供前行的方向。但是,岳麓书院告诉我们,只有重视文化建设,才能涌现真正的人才;文化只有实事求是、经世济民,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文化并不只是莺歌燕舞,当今中国远没有到歌舞升平的年代,当今湖南也不应该只给人留下娱乐先锋、娱乐经济的印象。文化既非越旧越好,也非越新越好。只有结合现实,并能产生长期的有效性与合理性,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文化。对岳麓书院抚今追昔,我们能否期待曾经人文荟萃、血性阳刚的湖南,再次为当今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提供真正长久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