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莱文勃起照片:有效教学讲座一之三(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36:46

有效教学讲座一之三(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本文是“有效教学讲座一(有效教学理论实践) ”之三(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稿源:编者网上选稿),分为五个版块:一是对有效教学的理解;二是有效教学的特征与要点;三是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四是是教师要注重搞好有效教学;五是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

1、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原作者:黄莉吉 时间:2007-9-25

1.1、什么是有效教学.

⑴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学习中心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强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学习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生学习的原有状况是教学深化的根本出发点和依据。

⑵在《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1.2、有效教学的一些观点。

⑴“有效教学”的研究意味着教学视点的变革与研究方法的转型。就是说,意味着冲破旧的教学法研究的束缚,立足于新的教学研究的视点展开。这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诉求的。

⑵“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助于聚焦学生成长的评价。教学,不是教师的表演。而主要是指“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学生成长”成为公认的衡量教学成效的标准。而学生成长并不是仅仅凭借学业分数能够评定的。这将从教育的从深层次来思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⑶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中,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和绝对权力的姿态走进教室“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充当课程实施的“积极推进者”、“平等对话者”、“行动研究者”的多种角色。换言之,作为教师的角色,不存在所谓永恒不变的知识结构,也不存在所谓的知识权威,教师更是一个“解构者”。在解构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参与知识文化的建构。

1.3、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⑴调查、了解、分析实验前后课改各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⑵进行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学设计的研究,并把不同的教学设计实践于课堂,通过比较、反思,总结出可行有效的教学方案。

⑶选取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为研究案例,以便从实践中积累研究成果,形成经验总结和实验研究报告。

⑷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且经常请教校内外教研室、教导处的教研专家及学校业务能手指导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计划性和效益性,以使课题规范、正常的运作,从而达到既解决问题又增长认识的双重目的。

⑸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提高理论水平。

2、有效教学的特征与要点

2.1、有效教学的特征与策略

来源:阳城远程教育教研平台 2008年05月29日

⑴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的教学效果,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社会需求质量。

⑵课堂低效的表现。教学目标单纯关注认识,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或是技能训练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被动,单一;用媒体演示代替学生思考;学生学习的气氛不活跃等。

⑶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①理念: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继承和发展。ⅰ继承传统中的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接受性学习、精讲多练,模仿性学习、范读范写,操作性学习、启发提问);ⅱ新课程改革的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以读为本、交往对话,合作学习、反馈调控、多元互动,探究学习、引疑导释、开放生成)。

②环境(氛围:ⅰ营造促进学习的氛围;ⅱ营造安全的学习氛围;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ⅲ营造支持性的学习氛围;ⅳ营造挑战性的学习氛围

③教学: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ⅰ精心设计、明确目标、重组教材、整合资源、媒体慎用;ⅱ教学目标是否有恰当的落脚点;ⅲ教学过程是否有合适的切入点;ⅳ教学方法是否有创新的教育点.

2.2、有效教学的五种教学行为.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时提到,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学习好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才能得到发展。学习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的职责。有效学习必然是自主学习,有效教学策略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策略.下面谈谈我对这五种教学行为的理解。

⑴清晰授课。教师授课语言应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

⑵多样化教学。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用挑战性的问题、热情的赞扬、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多媒体的画面、实验演示)等。

⑶任务导向。教师授课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缺乏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⑷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我的理解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⑸确保学生成功率。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每组教学刺激后,要安排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3、实施有效教学”的要点.

原作者:忠厚人 日期:2008-2-27

实施“有效教学”应该是“三高”教学:一从时空上看应是高效率,即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效果;二从成果看应是高效益,即教学结果能使学生有较多的收益;三从关系看应是高效应,即通过教学在师生之间的心理、思维、情感等方面能产生高效应,换句话说,“有效教学”是指老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主动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的目标。其中的发展,包括:三维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发展;学生智慧的发展;生成性的发展;即时发展和面向未来的发展;有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所以,检查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可从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学习设计和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两方面来分析,确定“有效教学”的若干实施要点,它们分别是:

⑴用好教材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点: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包括媒体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

⑵了解学情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要了解学情,才能以学定教,以学定教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

⑶设计适切目标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也是教师教学最后要落实的结果。目标过高,难以通过教学达到:目标过低,在教学中学生感到没味道。所以,目标的设计要适切,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⑷改变学习方式是“有效教学”的着力点:改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改变学习方式,关键是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教学观念。

⑸优化“讲练”策略是“有效教学”的效益点:所谓“讲练”策略就是“精讲精练”策略,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

⑹引导帮助学生是“有效教学”的支撑点:在教学关系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支撑学生的学习,使之实现“有效教学”。

⑺教与学的和谐是“有效教学”的关健点:教与学的和谐,主要的是师生之间的和谐,教师尊重与赞赏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⑻缩小个体差异是“有效教学”的平衡点:“有效教学”主要指对全体学生教学有效,要让不平衡逐步趋于平衡。

⑼善处动态生成是“有效教学”的关注点:在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情的变化,随机调整教学的程序,增加或减少教学的环节、学习目标和重点、探究的主题可在生成中随机升降、可在生成中替换。

⑽坚持教学反思是“有效教学”的生长点:教师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可生长出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使原来的教学走向“有效教学”

3、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3.1、教师如何走进有效教学。

原作者:佚名 2008-2-14

走入新课程,转化最大的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以“填鸭式”教学的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教学改革。一种全新的“以课堂为主阵地”的教学理念在不知不知不觉中走入了我们的视野,相应地追随“有效的课堂教学”也就成为当前最热闹的话题。作为一线的教师,怎样走进有效教学,如何采取使教学有效的形式,是迫切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探讨、思考、改进的。我认为,首选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⑴教师要达到每堂课的预期目标。一切以目标开始,没有一个预定的目标就感觉在一个拥挤的大街上找不到方向。而要找准目标,教师必须深入透析教材本身,研究学生实际,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⑵教师要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教师是否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刻苦钻研,力求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师对所教的学科懂得越多,就越能了解教材中每一部分的意义、地位和作用,就越能居高临下,正确地处理教材,准确地讲授教材。除了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以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学习有关学科的知识,广泛地阅读科学、技术和文艺读物,掌握一定的文娱、体育和劳动技能,具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教学质量。

⑶要有效地传授学科知识 。教育质量不是通过推广国家课程就能实现的,也不是单靠国家课程考试就能实现的,也不是只通过教师进一步掌握学科知识就可以实现的。一个具有广博知识的学者不一定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①教学是一项有规律的、充满艺术的工作。教师的传授是一回事,学生的学习又是另一回事。教师在传授学科知识时,不可能原原本本地将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存在一个学生能否接受知识,如何接受知识的问题。作为一个优秀教师,他还必须具备新的教学观,即教学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具备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织管理能力等。②有时候,管理学生、了解学生、教学方法比掌握学科知识本身更为重要。优秀的教师能把所教的学科教好,他们不仅要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而且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大量事实证明,学科知识和文凭一样,并不意味着高质量的教学。有些教师也许掌握了扎实的学科知识并获得很高的文凭,但是却不能教好课,原因往往在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没有具备传授学科知识的能力,也没有具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的能力。

  ③英国教育部门曾经对100名攻读研究生教育证书的中、小学教师作过一次有关教师培训内容和要求的问卷调查。被调查者强烈要求更多地接受教学方法、班级管理和处理学生行为问题方面的培训(在此也希望更多的领导能重视管理方法的培训和对教师组织能力的指导)。

⑷教师要及时地采纳他人的意见。一般来说,校方、同事和顾问都会向不称职教师提出的合理的建议和给予有效的帮助,拒绝接受建议、顽固不化的教师毕竟是极少数。有些教师接受了建议和帮助,但是他们没有能力按照建议改进,或者误解了建议,从而错误地执行了建议。当然,有些建议只适合某一特定的学生群体或活动场合,并不适合各种教学环境;有些建议因人而异,不是任何不称职教师都能采纳的。

3.2、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有效教学

原作者:胡云华 时间:2008-3-24

上周五,在我校的 “百家讲坛”上,天心区名教师、我校教导主任吴海芸老师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全校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研讨。百家讲坛上,吴主任对老师们最关心的“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怎样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受益匪浅,现在说说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听完讲座,三个“效”(效果、效率和效益)一直在我脑袋里回旋,“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以最高效率取得最好的效果、获得最好的效益?”对此问题,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在追求师生平等、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今天,要求教师应具有更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要能巧妙科学地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有序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这是组织有效教学的前提与根本,只有具备较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才能顺利实施有效教学。

 ⑵活学活用理论,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学习,活学活用理论,不断提高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有效教学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或者课堂讲授的内容过难、过易,都将使学生困惑,以至于丧失信心,降低学习兴趣与效率。要充分认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性,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种学科、每个年龄段甚至不同时代出生的学生都有很大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我们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了,这就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多走进学生,了解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我们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一种教学的资源并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

⑶“标”、“本”兼顾,实现有效教学的长效性。很多老师经常上公开课、研究课,无疑,大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是做得相当不错的,但一节课的有效性是片面的、脆弱的,我们更应关注日常教学的有效性,日常教学的有效性才是长效的,也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我们要做到“标”“本”兼顾,让学生每堂课上都做到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和谐发展,建立课堂有效教学的长效机制。

另外,当前信息的高速发展以及网络化日益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畅通,教师必须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的教育需要,要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工作,注意有效教学的时效性,必须不断地得到来自于学生中的反馈信息,不断地反省自己,也要不断地提高职业素质,跟上时代的步伐,确保自己的教学人人有效、时时有效。

4、教师要注重搞好有效教学

原作者:江西上高县教育局 况晨光

有专家做了这样一个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 0 % 。这一调查结果虽然有点夸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其无效或低效教学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因此,认真进行有效教学,克服无效教学的确刻不容缓。

4.1、有效教学的认识误区.

课堂教学可分为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有效教学, 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或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内容,而是看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学懂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多再辛苦, 也是无效教学。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有效教学,应走出以下几个认识误区。

⑴“灌”得越多越有效。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喂”烂一点,就可帮助其减轻学习负担,就可提高其学习效果。这样即使学生没有学好,也自感问心无愧。这种教学,由于把学生当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尽管教师煞费苦心,但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越不愿动脑筋,结果是适得其反。

⑵“秀”得越多越有效。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些教师只重形似不重神似,常常搞些非驴非马的“伪创新”。比如,为追求师生互动,用“满堂问”来代替“满堂灌”。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羊式”教学取代“填鸭式”教学。这种做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其教学效果自然不行。

⑶“磨”得越多越有效。加班加点,是当前不少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成绩的“法宝”。实践证明:苦教苦学苦考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考分。但考试分数并不全等于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质量不仅包括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等“硬性指标”,更包括能使学生受益终身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健全人格等“软性指标”。教师为社会培养的不是“考生”,而应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那种靠“磨”出来的学生,即使一时能获得较高的考分,但往往学习无后劲,日后也很难有作为。

4.2、有效教学的作用.

有效教学,不是那种日复一日简单重复的低层次教学,而是既着力于学生眼前的升学、就业,又着眼于学生一生可持续性发展的教学。强化有效教学,最起码有以下几点好处。

⑴是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涉及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其有效性。如果教学改革只停留在云里雾里搞形式,那肯定会步入歧途。

⑵是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原上海育才中学校长段力佩先生说:“假如教师的课教得学生负担很重,那就说明这位教师的课没有教好。”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师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教厌学情绪。要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就不能只考虑知识,不考虑学生,应在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中,多想学生之所想,又想学生之未想,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节约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精力。

⑶是有利于提升教学品位。有人把教师分为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大师;第二个层次是好教师;第三个层次是“教书匠”;第四个层次是谋生者;第五个层次是误人子弟者。这种观点虽不一定全面,但确实比较客观地勾画出了一些教师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是把“双刃剑”,教得好可育人长进,教得不好可误人害人。

4.3、有效教学的重力点.

纵观中国教育发展,我们虽然有2000 多年的老传统和50 多年的新传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积累了不少教育教学经验,但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特别关注,这就是我们的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一定要十分注重有效性。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⑴要强化教学必须追求有效的意识。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深深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去教学才最有效。

⑵要反复尝试如何使教学更有效。要使课堂教学有效,①是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明确树立为智能而教、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只有这样,才不会上“糊涂课”。②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分别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才有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张扬、主体精神得到凸现,其灵性、天性和“野性”得到保护。③是要自觉加大课堂教学“打假”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虚假教学行为和“正确的废话”,不乱抢占本该属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使师生的教与学能最佳地呈现互动、互助、互进的效果。

⑶要注重总结进行有效教学的经验。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十反思。一个教师要想搞好有效教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实践和经验总结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同时,还要学会反思自己和别人开展有效教学的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各种“教学定势”和日常教学行为,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一些实用性教研,比如,在当前中小学普遍都是大班额教学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分类要求和分别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效率。要通过有效教学,逐步改变过去那种教而不思、教而不研,学而不思、学而不研的状况,使师生共同学会在反思中提高,在研究中成长。

5、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

原作者:佚名 时间:2006-9-21

5.1、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的运用水平。

有效教学的研究表明,教师课堂的有效教学行为关键取决于教师使用教学策略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教师通常比较注意操作能力,如语言能力、板书能力以及备课等操作性环节,对于教学策略诉运用还远未达到系统全面应用的水平。课堂教学能力是基于教师对教材及学生心里发展水平的认知、对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的运用、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与自我监控上的。教学是一种技术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活动,一般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道德首先通过教育基本理论的培训,深化教师对教育活动的认知,转化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使教学理论和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其次是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的操作水平。

5.2、开展多种教学,培养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和批判反思能力。

教师的多种教学主要表现为学习策略教学、思维教学、反思教学。

⑴开展学习策略教学。高效学习的学生一般都是善于开展自我调节学习方式的学生。他们在学习策略方面有几个特征:一是具有丰富的一般性的、具体领域的学习策略;二是学习主体知道怎样恰当地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三是能够处理好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努力的关系。所以教师要教授给学习一般性的和具体的学习策略,如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制定,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适宜的复习。

①教师特别要教会学生掌握计划和管理时间的技能。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对学生学业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毫无效率的时间利用将导致仓促行事——这恰恰是自我调节学习的对立面。为了促进学生很好地管理学习时间,教师可以从细微处着手,策划一些具体的活动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是及其重要的学习资源。有效的时间管理可以促进主体的学习,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而无效的时间利用则削弱主体的学习信心,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较大的方面来说,教师可以将目标放在帮助学生从学习经历中找出做得最有效率的事情,来说服学生去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

②教师要教会学生做笔记的技能。培养记笔记的自我调节学习技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它包括倾听、分析、选择和书写等一系列活动。具体来说,记笔记包括两项技能:记录和修改。同时,它们又包含许多子技能,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正确、有效地记笔记而获得高质量的学习笔记。记录策略可以促进学生对信息的提取水平,便于日后复习使用。修改策略主要在于促进学生的记忆,修改对于有效回忆非常关键,因为它总是学习者以某种逻辑顺序来重组笔记的内容,对学习者来说,在以后的考试复习中,持续的修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自己所学的内容。

③教师要培养学生考试预测与准备的技能。我们知道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个准备得很充分的学生比准备不充分的学生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正确的考试准备是建立在有效的时间管理、高质量的笔记记录和复习等基础上的。如何教会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呢?这里也有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方法。

ⅰ训练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时的观察和记录。方法主要是采用学习档案袋、学习日志、学习情况评估表等等。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在观察和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时要时事求是,坚持不懈。

ⅱ利用自己的内部语言,进行自我指导训练。按照语言内化的规律,麦臣鲍姆(1977)曾开发出以下自我指导训练程序:a教师在学生执行学习任务时大声说出适当的规则和程序; b教师在学生执行学习任务时大声说出指导语;c学生自己执行学习任务时大声叙述指导语(自我言语);d学生自己执行学习任务时小声叙述指导语(消退);e学生在执行学习任务时默念指导语。

ⅲ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⑵进行思维教学。思维的参与是主体参与最本质的决定因素。学习和思维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应该在思维的活动中进行学习,同时还要学习思维本身,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

①专家们认为,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教师要教会学生以下的一些认知技能:问题的确定、问题程序的选择、信息的表征、策略的形成、学习资源的分配、问题解决的监控、问题解决的评价。

②专家认为,最适合思维教学的方式是“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策略,或者说是对策略,这种策略鼓励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在这种策略中,教师提出问题以刺激学生的思维和讨论”。记得古希腊大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

③在对话教学中,采用鼓励学生发问来发展学生主体的思维能力是最好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就遏制、反对学生的提问,相反,他应该把学生的这些提问变成他们思维和学习的宝贵机会。

⑶教师要开展反思教学。反思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主体对自我开展的一切活动的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检查、自我判断、自我评价的过程。主体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能胜任某项任务的程度和水平就是主体反思能力的表现。其实,它还是一种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①教会学生进行反思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ⅰ从激发主体学习动机方面来说,可以让学生们对自己的学习成效产生主人翁责任感,并让学生感到他们掌握了学习的目标和内在标准,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学习成效的自豪感和对学习的献身精神;ⅱ从元认知的角度来说,可以培养他们对于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表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等问题的洞察力;最后是能够让学生主体对学习有更大的投入程度,这可以表现在学习的努力程度、坚持性和个人学习标准的提高等方面。

②对于教师来说,他也可以成为学生学会反思的榜样。一个专业性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反思型的教师。而且,我们也看到了反思对于一个教师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有位教师这样写道:“我以前……认为孩子们只需要安静地坐着,仔细地听我讲课,分享我的知识就可以了;我现在……认为孩子们是积极活跃的、专注投入的学习者、我的责任更多的是一个学习的推动者。在以前,我喜欢教师这个行业是因为我喜欢孩子,而且认为只要教给孩子们知识就可以了;现在我感到教学是一种使命,是要让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③一个反思型学习者,不管是学生主体还是教师主体,都具有以下特征: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评估,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在学习和自我实现的目标追求上表现出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以上的特征可以看出,对于培养主体的反思力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发展主体的自我评价能力。对于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从以下的方法中获得必要的启示。

ⅰ开展真实性评估法。真实性评估是用于评估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成就、动机和态度的多元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必须和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和安排、相应的教学方法保持一致和协调。在这样的评估活动中,教师要保证在课堂上进行的评估活动真实地反映出课堂教学预期的结果,要与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保持一致,这样学生们才会认为评估是真实和公平的。这样的评估可以从多渠道提供给学生真实、公平、公正的评价结果,从而发展学生主体的反思力,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ⅱ开展进展性评估。它主要是通过记录学生主体学习的进展情况而进行的自我评估方法。最常用的是建立学习档案袋、写学习日记、开展学习评估讨论会等。

④反思对于主体来说,是一个促进发展的技能。我们可以看到,在反思的过程中,主体许多的心理力量在起作用,其中包括自我评估、不断努力和坚持不懈、对目标和计划的修改、对未来发展和个人进步充满信心,特别是当他们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并逐渐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的过程中,这些过程是非常明显的。

5.3、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

有效的教学不仅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行为表现,还取决于有效教学实施的环境因素。因此,我们还要从学习环境的建设方面来提供有效教学的建议。

⑴创建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当个体处在一个充满了尊重和关爱的学习环境(学习共同体)中时,与他进行交往的其他学习者就会了解他的潜能,真正地欣赏他的才能,并将他视为一个可以值得尊重知识个体来对待,这时,学习个体及其他成员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并提高其自尊。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从而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和行为表现。教师或者其他重要成年人的心智状态、稳定性、信任感和对孩子的关心,都是让孩子建立归属感、自尊、能够自我接受,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的先决条件。当个体思维处于比较健康的水平时,他就能够比较少表现出自我中心、缺乏安全感、缺乏理性和自我贬损。总之,学习和自尊是相辅相成的。

⑵建构真实的问题学习情境。任何好的教学都离不开好的学习环境,同样,有效的主体参与也离不开好的学习环境的建设。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的学校和老师都易于把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与真实的生活隔绝开来,使我们的课堂失去生活的色彩,而学生学到的也多是脱离生活实际情境的纯粹的书本知识,这种知识不利于对问题的解决,反过来却不仅抑制了学生学习和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感到束手无策。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地根据教学的目的,创建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真实的问题情境,并尽可能地结合学生主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来激发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探询问题解决的办法,发展思维力,培养独立探索的精神。

⑶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参与气氛。好的参与气氛不是简单形成的,它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在长期和谐的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它取决于作为班主任的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在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下,学生一般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另一方面,它取决于学生之间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每个参与的个体来说,他们都是带着自己的一切(如家庭背景、知识经验、学习风格,甚至于种族和不同的文化)来到课堂中来的,他们相互之间是充满差异的,既包括教师又包括学生,我们可以把这些差异视为教学活动的新资源,让学生主体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经验,进行民主商讨,同时还让学生主体学会在这样的环境中理解、接纳、欣赏别人,学会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营造民主、平等、自由而宽容的参与环境。总之,在这样的课堂参与氛围中,学生主体更加易于克服参与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如自信心不足、害羞等而大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参与的质量和水平。

⑷创设自我调节型学习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而且关注学习的方法,而教师也会尽其所能地提供各种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习,发展自我调控能力。教师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价值观,形成学业上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全身心投入以达到这一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在自我调控学习的课堂中,各种标准、个人目标和自我效能感会受到彼此的尊重,并且学生可以在观察专家示范以及同伴的自我指向的行为中,产生自己的标准、目标和效能感。教师和学生主体在这样的课堂中能够学会自我调节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策略,在这样一种积极、开放、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虽然由于文化、家庭教养、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课堂仍然能够给他们一种轻松、愉悦和温暖的感觉。

⑸创设敏感性学习环境。教师应该善于创设敏感性学习环境。所谓敏感性学习环境具有如下特征:

①教室是按小组教育的思路安排的,在里面放了小桌子和地毯,还设立了学习中心。这样的环境可使教师更加接近学生。

②教室可租借给小组使用,这样就有可能使整个班级或几个小组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学习和劳动。

③教室是个性化的,它们反映了学生的种族和社会背景及兴趣爱好,他们的课堂作业和其他作品张贴在墙壁上或其他地方。

⑹创设独立性学习环境。独立性学习环境有着不同的表现和组织:

①教室是为了独立行动而安排的,在那儿设置了许多学习中心,中心的资料均可直接为学生所用,教师的参与是非常有限的。

②教室里摆放着各种课程资料和图表,在展出学生的作品时,非常强调个人的成就和创造性,而不是一般性的课堂作业。

③要创建这样的环境对任何学校计划而言都是难以达到的,最好的学校希望能为孩子们提供一片绿洲,在那里,稚嫩的心灵能得到健康成长的养料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