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 long so long 歌词:南诏与大理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1:18:02
南诏(738年-937年)是8世纪(唐朝时期)兴起的位于中原西南部的政权,主要由乌蛮白蛮组成。统治范围包括云南全境及贵州四川西藏越南缅甸的部份地区。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738年建立。902年郑买嗣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长和937年大长和被段思平所灭,建立大理国 历史

唐时西洱河地区,居住着乌蛮,共分6大部落,号称“六诏”,即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及蒙舍诏。当中蒙舍诏因地处南方,称为南诏,亦为各部落中最强,家族姓蒙氏。“诏”解作酋长[1]。他们与.彝族有关。

649年,蒙舍诏首领细奴逻建号大蒙国,称奇嘉王[2](虽然称国,但还只是个部落[3])。另一种说法是南诏东北白崖的白国张乐进求让位于避仇来居的细奴逻[4]细奴逻遣子入,求唐保护。自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起,吐蕃先后征服五诏,独蒙舍诏始终附唐。开元元年(713年),玄宗封南诏皮罗阁为台登郡王,赐名“归义”。729年2月,唐打败吐蕃,攻下昆明盐源(今盐源)。六诏中的邓赕诏、浪穹诏、施浪诏及河蛮依附于吐蕃,而越析诏、蒙巂诏及蒙舍诏(南诏)归附唐王朝。

当时南诏实力最强,欲求一统六诏,唐王朝为减轻与吐蕃接壤的边患,支持南诏统一各部落。737年,唐朝派御史严正诲协助南诏攻下石和城(今凤仪)、石桥城(今下关),占太和、袭大厘逐河蛮,之后又继续兼并各诏。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皮罗阁在唐王朝支持下兼并五诏,进爵云南王,以西洱河(今洱海)地区为基地建立政权,以其族姓为国号,称大蒙或蒙[3]。次年迁都太和城(今大理)。

唐朝附庸

公元748年,唐朝立阁罗凤云南王。唐王朝为加紧控制洱海地区,修筑安宁城,惟受到氏各部反抗,受唐王朝派兵镇压,阁罗凤随即拉拢爨氏各部,奏请朝廷谢罪。

阁罗凤为加强与氏部落关系,将女儿嫁给爨归王之子守偶,另一女嫁给爨崇道之子辅朝,南诏势力由此进入滇池地区。唐王朝认为此举于己不利,派李宓以反间计挑起爨氏内閧,在一场政治阴谋下,爨崇道杀死爨归王,归王妻阿姹求救于南诏,南诏出兵杀崇道父子,唐与南诏关系直走下坡。

三败唐军

唐朝计划以皮罗阁另一子于诚节取代阁罗凤,并加倍征取粮税以削弱南诏势力,天宝九年(750年),云南太守张虔陀向朝延指阁罗凤谋反,并起兵杀死张虔陀,占领了姚州及所属的32夷州。

唐王朝西川节度使杨国忠鲜于仲通李晖王知进率兵八万,分三路进兵征伐南诏。南诏节节败退,向唐朝谢罪,并威胁要向吐蕃投降,被唐朝所拒。

南诏于是向吐蕃求救,唐军大败,吐蕃与南诏由此结为兄弟之邦,南诏改元为赞普钟元年(752年),次年,唐派兵再置姚州,以贾颧为都督,发兵三万攻南诏,但他自己被生擒,全军尽殁。

公元754年,唐派再向南诏挥军,七万唐兵再次大败。阁罗凤说:“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岂顾前非而忘大礼”,修筑“大唐天宝阵亡战士冢”(俗称万人冢),并在太和王都立大碑,刻石写上“叛唐不得已而为之”等字句。

唐军在天宝战争中的惨败,丞相杨国忠却向唐皇报捷。明代万历云南总兵邓子龙,看了“万人冢”感慨地写道“唐将南征以捷闻,谁怜枯骨卧黄昏,唯有苍山公道雪,年年被白吊忠魂”。

国号更改

五代十国(917年)之大长和版图

779年异牟寻迁都阳苴口芊城(又作“阳苴咩”、“羊苴咩”、“苴咩”,后又称“紫城”、“大理”、别称“鹤拓”,今云南大理旧县城西三塔附近)[3]。794年,异牟寻被唐朝封为南诏王,自此世称南诏国,别称鹤拓。

860年世隆改国号为大礼国(或为礼仪之邦之意[3]),自称皇帝。878年隆舜改国号为大封民(或大封人,“封”古音“帮”,“封民“或“封人“即“白民”或“白人”,乃民族自称,南诏建国百余年,乌蛮已经白蛮化,白族之名或来于此)[3]

902年大封民权臣郑买嗣迫南诏孝哀皇帝蒙舜化贞退位,并杀死他,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长和(或云大为尊称,国号本名为长和[3])。928年杨干真赵善政,改国号为大天兴,又名兴源国929年杨干贞自立,改国号为大义宁。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历史上一般将段思平之前统称南诏。也有人将郑买嗣之前称为南诏[3]

历代帝王

大蒙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蒙高祖 奇嘉王 蒙细奴逻(蒙独逻) 649年674年 蒙世宗 兴宗王 蒙逻盛炎(蒙罗晟) 674年712年 蒙炎阁 712年 蒙太宗 威成王 蒙盛逻皮(蒙诚乐魁) 712年728年 归义王 蒙皮罗阁(蒙魁乐觉) 728年748年 神武王 蒙阁逻凤(蒙觉乐凤) 748年779年 孝恒王(日东王) 蒙异牟寻 779年808年 孝惠王 蒙寻阁劝(蒙新觉劝) 808年809年 幽王 蒙劝龙晟(蒙龙盛) 809年816年 靖王 蒙劝利晟(蒙劝利) 816年823年 昭成王 蒙劝丰佑(蒙丰祐) 823年859年

 大礼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景庄帝 蒙世隆(蒙祐龙)(蒙酋龙) 859年877年

大封民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圣明文武帝 蒙隆舜(蒙世舜)(蒙法) 877年897年 孝哀帝 蒙舜化贞 897年902年

大长和

谥号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圣明文武威德桓皇帝 郑买嗣 中兴
安国 902年910年 肃文太上皇帝 郑仁旻 始元
天瑞景星
安和
贞祐
初历
孝治 910年926年 恭惠皇帝 郑隆亶 孝治
天应 926年927年

 大天兴(兴源国)

谥号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悼康皇帝 赵善政 尊圣 928年929年

大义宁

谥号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肃恭皇帝 杨干贞 兴圣
光圣 929年930年 杨诏(杨明)[5] 大明
鼎新 930年937年


古代越南人对南诏的异说

在古代越南,曾有南诏国是“赵武帝佗之后”的说法。在越南古籍《岭南摭怪?南诏传》中,提出历史上的南越国汉朝所灭后,“其赵氏子孙,各散四方”,后来更在越南北部地区“劫掠海滨之人,戮守令。其民畏服,呼为‘南赵’。”并进一步以为“南赵”讹为“南诏”,因而南诏国是南越赵氏遗族所建立的。[6]

对此,中国学者戴可来作出驳斥,认为与史实不符。理由是南诏的“诏”其实是王或首领的意思,而该政权是六诏中的蒙舍诏所建立。至于杜撰南诏是赵佗之后的原因,戴可来认为是“因为越南人以赵佗为其‘开国之君’,编造这套传说,借以自夸,不足为信。”[7]

而近现代的越南史家,也已经对南诏历史有较深的认识,如陈仲金说南诏国境内“这个地区之人称王为诏”、“蒙舍诏位于最南面,故称南诏”[8]1970年代越共学术机关编撰的《越南历史》,亦说“‘诏’是民族首领的称呼”,与陈仲金见解相同。[9]
 大理国

 大理国简介

  大理国为中国宋代白族彝族为主体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其国王为南诏贵族后融入白蛮成为白蛮大姓。后晋天福二年(937 ),通海节度段思平在滇东乌蛮(彝族)三十七部扶持下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理。段思平传12世至段廉义时,      

权臣杨义贞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杀廉义自立,掌控滇西军权。 4 个月之后,清平官(宰相)高智廉命其子善阐(昆明)侯高升泰率领滇东乌蛮军队起兵诛杀杨义贞,立段廉义之侄段寿辉为王。寿辉传位给正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升泰废正明,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大中国。升泰去世后,其子遵遗嘱还王位与正明之弟正淳,段氏复立,史家称之为后理国。后理国时期,高氏世为相国,称中国公,掌实权。   大理建国于937年,1094年国中权臣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段正淳复改国号为大理。1253年大蒙古国忽必烈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大理世袭总管

大理国灭亡后,蒙哥汗三年(1253年),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置大理路,辖境包括现今大理洱源巍山祥云永平,以及姚安大姚保山腾冲等地。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云南内地共设有助个府),辖境相当于现在的大理、祥云、宾川、洱源、云龙等县。这当中,作为洱海周围的大理县也数易其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置太和县,1913年改名大理县羊苴咩城也就改称大理城。

 大理段氏

天龙八部中的段誉  段氏出自春秋初期的郑国,距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据《史记•郑世家》记载,郑武公在河南新郑建立了郑国,后郑武公病亡。老大寤生继位就是郑庄公。老二叔段在母亲的纵容下,企图夺取郑国的政权。失败后一路逃跑,最后逃至共,现在的河南辉县。叔段到共后又称共叔段,后来他的子孙有的以他的名字为姓氏,就是段氏。
   段姓在云南经历的时间比较长,最早的时候就是汉代,以后他们自称是共叔段的后裔。来到云南以后,就发展起来了,后来发展到段思平在通海当上了通海节度使,后来开创了大理国,就变成了大理国的国王。一直到段兴智结束,大概有200多年的时间。
   元世祖忽必烈来云南征服大理以后,就接管了大理国,大理国的国王这一支段氏家族就变成了总管。大理总管这一代逐步到了元代的末期,大理总管段姓的这一家族就分成了几个支系,一个支系就到了陕西的雁门关,一个支系到了腾冲、保山一带。一个支系到了临安,就是现在的建水、红河这一带。还有一个支系到云龙,另外一个支系就回到了剑川。
   在古代的段姓人物中,值得称道的是为民族团结作出突出贡献的段会宗。段会宗在西汉(公元前33年),任西域都护,在西域各民族中有很高威信。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段氏为云南大理、剑川世居白族,在云南白族中有许多人姓段,因段氏祖先做过大理国王,而且其中有九位国王以帝为僧,流传下来了许多传奇的故事,段氏因此声名显赫。

大理段氏-【武侠小说中的大理段氏】

    

  《射雕英雄传》中的一灯大师,既段智兴,是段誉的孙子辈,在位27年.“南帝”只是小说中的称谓。
  段誉的庙号是宣仁帝,本名段正严,确实是段正淳的儿子,又名誉,表字和誉,《天龙八部》中也提到了“和誉”这个表字。
  天龙八部第49回提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宋哲宗已经当了九年皇帝,既公元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正明避位为僧,善闽侯高升泰篡位,号“大中”。而书中则说是段誉继位,事实上,段誉是在北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7年),接替其父段正淳为大理国(实际上是高氏篡权之后的后理国)第16代国王,直至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禅位为僧,在位长达39年,是后理国诸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死后谥号宣仁皇帝。段誉是个有所作为的君主,他明白与宋朝建立友好关系是立国之本。尽管宋朝与大理国的关系由于宋太祖的“不暇远略”的方针而有所疏离,然而大理国仍然一直向宋朝称臣。段誉特别重视加强与宋朝的联系,入贡大理马、麝香、牛黄、细毡等土特产,还派幻戏乐人(魔术师)到宋朝表演,深得宋徽的礼遇,册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等。
  段正淳是段誉的父亲,在大理国的历史上他受命于危难,力图通过改革振兴王室。在他之前,大理国被高氏篡权,不久被迫还位于段氏,段正淳于北宋哲宗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即位。于是他在国内“赦差役”,减轻国民负担;外交上,“使高太连入宋,求经书69家,药书62本”,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缅人、昆仑、波斯三夷同进白象、香物”。可惜,在这个时候,大理国已经气数将尽(古书上迷信的说法就是“彗星出西”),国内“大疫”流行,正淳已回天无术,最后不得不走上“禅位为僧”的道路,让位给儿子段誉。段正明是段正淳的哥哥,北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继位,是大理国第14代国王。此人为君不振,最终被权臣高升泰所篡位,在位仅13年,下场仍是废位为僧,谥号为保定皇帝。大理国在他手上划了个不光彩的分号。对于高升泰,小说里有一段接近历史真实的交待:“上德五年,大理国上德帝段廉义在位,朝中忽生大变,上德帝为奸臣杨义贞所弑,其后上德帝的侄子段寿辉接帝位后,称为上明帝。……高升泰是大功臣高智升之子,当年锄奸除道,全靠高智升出的大力。”由于高智升在推翻杨义贞势力的斗争中出了大力,高氏权力不断膨胀,有功之臣高智升被段寿辉委以清平官(宰相)重任,他的儿子高升泰为鄯阐(昆明)侯,父子权倾一时,为高升泰篡权建立短命王朝大中国埋下了伏笔。当然,高升泰在位也仅是二年,迫于国民压力还位于段氏。

大理段氏-【历史上的大理段氏】

    

  唐宋时期,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蛮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孙在这里相继统治了317年(737—1053年)。白蛮就是白族,段姓一直是白族的大姓之一。特别是大理王朝被蒙古人忽必烈灭亡之后,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氏。如今在大理一带,多为段姓。这就是云南段氏的来历。
  大理国第一世皇帝,名段思平,其子段思英,孙子段思聪等等,父子名字中都为“思”字。这并不是“段思”氏,而是北方鲜卑族姓名中的习俗。由此,有些学者以此证实:大理段氏来源于甘肃武威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甘肃武威在公元前后一两百年,确有这样的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段氏先祖久居于此,所以也有这样的习惯,同样段干木的一些后代,也受这种习俗的影响。中原汉人的学者,搞不清这种关系,以为是“段干氏”。所以把段氏分成了段干氏和段氏,实际上都是段氏,只是说,有些段氏迁居在西北方,慢慢地受此习俗的影响。从历史资料上看,那时段氏实际向西迁移。
  最先到达云南的是魏之段延,数传北周之段永,再数传唐之段俭魏。而始祖段延是武威人。
  也有人认为,大理段氏先祖,虽然来自武威,但是不是武威汉族,而是鲜卑段氏,先迁武威,然后徙云南。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段氏的取名:
  父子以重名制为主,连名制为辅,绝异于汉族的避讳。这些是北方鲜卑族的习俗。
  1.重名制:姓名三个字,第二个字祖,父,子,都一样。比如“段正淳,段正严,段正兴”,“段素顺,段素英,段素廉”
  2.连名制:父亲姓名最后一个字是儿子姓名第二个字。比如“段思廉,段廉义”
  来看看这接连五个皇帝“段智兴,段智廉,段智祥,段祥兴,段兴智”,前三个是重名,后三个是连名,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是倒名。如果是汉族,一个朝代接连五个皇帝的名字,是绝对不允许如此重复的。
  国号“大理”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段思平生于喜州,喜州即大厘城,将“厘”字改为了“理”字,“大理”,即是“大治”。“大”字就如同先前的“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宁国”无二。
  第二、与南诏后期曾用过的“大礼”有承袭关系。
  “南诏酋龙立,遂僭称皇帝,建元建极,自号大礼国。”《新唐书·南诏传》
  “大理国与唐史礼、理字异。”范成大[南宋]《桂海虞衡志》
  “至异牟寻又迁于喜郡史城,又徙居羊苴咩城,即今府治,改号大礼国。”《元史·地理志》

 

版图疆域

  大理国定都羊苴咩城,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    

(西绿)

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政区与南诏相当,东至普安路之横山( 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相当于今天云南省面积的2.9倍。皇帝及年号庙号 帝号/谥好皇帝名 在位时间 年号(选最主要一个)
  太祖 神圣文武帝 段思平 937-944 文德
  文经帝 段思英 944-945 文经
  圣慈文武帝 段思良 945-951 至治
  至道广慈帝 段思聪 951-968 明德
  应道帝 段素顺 968-985 明正
  昭明帝 段素英 985-1009 广明
  宣肃帝 段素廉 1009-1022 明启
  秉义帝 段素隆 1022-1026 明通
  圣德帝 段素真 1026-1041 正始
  天明帝 段素兴 1041-1044 天明
  兴宗 孝德帝 段思廉 1044-1076 保安
  上德帝 段廉义 1076-1080 上德
  广安帝 杨义贞 1080-1081 德安
  上明帝 段寿辉 1081 上明
  保定帝 段正明 1081-1094 保定
  大中帝 高升泰 1094-1096 上治
  中宗 文安帝 段正淳 1096-1108 天授
  宪宗 宣仁帝 段正严 1108-1147 日新
  景宗 正康帝 段正兴 1148-1172 永贞
  宣宗 功极帝 段智兴 1172-1200 元亨
  享天帝 段智廉 1200-1205 凤历
  神宗 天开帝 段智祥 1205-1238 天开
  孝义帝 段祥兴 1238-1251 道隆
  天定贤王 段兴智 1251-1254 天定
  注:
  1.段思平:南诏开国功臣段俭魏之后。任通海节度使。同年联合滇东三十七蛮部,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封开国功臣董伽罗为清平官、高方为岳侯。“思平,蒙清平官忠国六世孙,布燮保隆之子。”《云南志略》
  2.段思英:在位一年,就被段思平之弟段思良伙同相国董迦罗废除,在大理崇圣寺出家为僧,成为大理首位出家的皇帝。而崇圣寺,就是《天龙八部》中的天龙寺,从此成为大理皇家寺院。段思良自立为帝。“思英性暴戾,居丧淫戏无度,多变易文德年制度。”《滇史》
  3.段思良:段思平弟,本是开国功臣。段思平死后不久,逼侄逊位。从此,大理帝位继承在思平、思良两支系间更替。其实他们兄弟俩,与北宋开国时期惊人的相似!“思平一子思英不肖,心欲废之,左右诸臣谏阻。及将死,谓弟思良曰:吾子非承大业,尔宜善继吾绪。思良泣受命。”《滇史》
  4.段思聪:段思良子。在位期间,高氏成为宰相家族。
  5.段素隆:段素廉侄。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6.段素真:段素隆侄。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7.段素兴:段素真孙。“素兴在位,荒淫日甚”,被相国高氏废掉。
  8.段思廉:段思平曾孙段智恩之子,颇有人望,是时,高氏为相国,遂与诸大臣废素兴而立思廉。帝位转回段思平子孙一系,如同南宋高宗以后帝位又还给了太祖子孙。高氏以此拥立之功,日盛,封高智升为鄯阐侯。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9.段廉义:段思廉子。熙宁八年,被杨义贞所杀。《天龙八部》中段延庆就是他的太子。但是历史上并无段延庆其人。
  10.杨义贞:杨允贤子。1063年,杨允贤叛乱,高智升出兵灭之。1080年,杨义贞再度发动政变,杀国君段廉义而自立,改元德安,号“广安皇帝”。后被高升泰所杀。
  11.段寿辉:段廉义侄。高智升子高升泰带兵讨逆,诛杨义贞,拥立段寿辉。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12.段正明:段寿辉堂弟。“性谨恪尚俭素”,1094年被被高升泰废黜,出家为僧。大理国结束。《天龙八部》中的保定帝段正明本尘大师就是他。但是他并不如小说中写的那样圣明,只是一个傀儡而已。
  13.高升泰:大理相国。高氏世代为大理相国,权倾朝野。1094年,高升泰废黜段正明,建立“大中”国。改元上治。在位二年后病重,因段氏集团还有相当的实力,遗嘱其子高泰明还位于段氏。《天龙八部》中的鄯阐侯高升泰就是他。但是他并不如小说中写的那样是个贤臣,而是一个权臣。“正明为君不振,人心归高氏,群臣请立鄯阐侯高升泰为君。”《滇史》
  14.段正淳:段正明弟。1096年,高升泰死后,高泰明遵照遗嘱,将王位还给段氏,拥立段正淳即位,仍号“大理”,自己为相。史称后理。但是在后理,宰相高家一直把揽朝政,皇帝基本无实权。《天龙八部》中的镇南王段正淳就是他。他并非小说中那样只是个王爷,而是当上了皇帝。他也并非只知寻花问柳,而是努力“中兴”。在历史上留下了不错的名声。晚年禅位为僧,也并非小说中不得善终。
  15.段正严:又名“段和誉”,段正淳子。受北宋封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晚年出家避位为僧。他就是《天龙八部》中著名的段誉。他勤理政事,爱民用贤,是一个好皇帝。不过最后因为几个儿子争夺帝位,弄得心烦,也出家了——貌似花痴不应该出家的。“正严即励精图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万一,盖势之所趋如水之就下,回狂障决不可得矣。”《滇云历年传》
  16.段正兴:又名“段易长”,段正严子。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17.段智兴:段正兴子。他就是《射雕英雄传》中著名的南帝段智兴一灯大师。不过历史上,此人并没有出家。并且一点都不圣明,大修佛寺,建了60寺院,小国哪能如此折腾?因此国力衰落。“智兴奉佛,建兴宝寺,君相皆笃信佛教,延僧入内,朝夕焚咒,不理国事。”《滇史》
  18.段智祥:段智廉弟。不乐为帝,禅位为僧。
  19.段兴智:段祥兴子。末代皇帝,后又当任了7年蒙古大理总管。
  20.段实:又叫段信苴日。段兴智弟。蒙古大理第二位总管。中统二年,段实入朝忽必烈。“袭总管,赐虎符,领大理、威楚、鄯阐、统矢、会川、建昌、腾越等城,自万户以下皆受节制。”《滇史》
  21.段功:著名的爱情故事“孔雀胆”男主角。因抗击红巾军有功,被梁王许予爱女阿盖郡主。梁王后来又对其起疑,想让阿盖郡主用孔雀胆杀死自己丈夫。阿盖郡主反而告诉了他,并要和他一起逃走,双宿双飞。段功不相信岳父会杀自己,拒绝妻子好意。第二天就被梁王杀死。阿盖郡主绝食殉情。
  22.段世:段明叔。第十三任,也是最后一任大理总官。“段氏世土,至此而绝”。
  23.段苴仁、段苴义兄弟:明朝平定云南后,朱元璋赐名段苴仁为“归仁”,官居雁门卫镇抚;赐名段苴义为“归义”,官居武昌卫镇抚。

 大理总管府

大理总管是指元朝时管治大理的总管,第一位总管是天定贤王段兴智,最后一位总管是段世。大理总管列表 姓名 世系 在位时间 段兴智 段祥兴子 1254年─1261年 段实(段信苴日) 段兴智弟 1261年─1282年 段忠(段信苴忠) 段实弟 1282年─1283年 段庆(段信苴庆) 段实子 1284年─1307年 段正(段信苴正) 段忠子 1307年─1317年 段隆(段信苴隆) 段正子 1317年─1328年 段俊(段信苴俊) 段隆子 1328年─1332年 段义(段信苴义) 段俊弟 1333年─1334年 段光(段信苴光) 段隆子 1334年─1344年 段功(段信苴功) 段光弟 1344年─1364年 段宝(段信苴宝) 段功子 1364年─1381年 段明(段信苴明) 段宝子 1381年 段世(段信苴世) 段宝弟 1381年─13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