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might not:刘邦为什么不可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38:01

刘邦为什么不可杀? 

  近期,黎明主演的《鸿门宴》,在各地热映,成为华语片的经典。

 

  而在这段公案中,项羽一直是被讽刺的对象,千年以来都说项羽是妇人之仁,放走了刘邦等于纵虎归山,最后正是刘邦将其消灭。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的诗,将项羽定格为沽名钓誉之徒。

 

  事实上,项羽一直被误解了千年。导致项羽败亡的,绝对不是因为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而是另有更深刻原因。而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才是远见之举。

 

  认为项羽杀死刘邦就可以统一天下的思维方式,在企业中普遍存在。而其最大荒谬,就是忽略竞争存在的基础,将对抗性竞争策略运用到开放竞争之中。

 

  秦末以来,自陈胜首义,天下群雄并起。而项羽攻进咸阳之时,除了刘邦,还有各国诸侯,虽然这些诸侯已经被证明了不堪大用,但天下时刻处于变化之中,项梁和项羽叔侄,本身就是靠斩杀会稽太守而获得原始的军事力量,谁能保证这些诸侯手下,没有雄才大略之人,最后崛起为新的豪强?后世的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成为朱元璋的强劲对手,即是明证。

 

  当时项羽虽然通过背水一战,让天下诸侯胆寒,但毕竟还只有相对优势,从名义上来说,也不过是诸侯之一,没有建立绝对优势,天下处于开放竞争之中。纵使项羽杀掉刘邦,也无法保证以后不出现如刘邦那样的枭雄。

 

  所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不过是一种英雄惺惺相惜的台词。谁敢说使君之外,天下竟无英雄?

  项羽本与刘邦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项羽杀掉刘邦也无法建立绝对优势,反使自己在开放竞争中失去道义优势,所以,项羽最好的选择,是不杀刘邦,同时用武力威慑,使他主动退出咸阳,这样既不用杀人,又可以保全约定,很多人之所以认为这是项羽的妇人之仁,就在于没有看清楚开放竞争与对抗竞争的本质区别,有小聪明而无雄才大略。

 

  将对抗性竞争的策略用到开放性竞争中的思维误区,在国内企业中普遍存在。有一年美的召开空调营销年会,当时年会的口号是“美的美的,打倒格力”。从总裁到一线员工,群情激昂,一时间,打倒之声此起彼伏。美的更组织员工观察吕良伟版的《西楚霸王》,其意图昭然若揭。

 

  事实上,很多年过去,美的还是美的,格力还是格力,谁也没有打倒谁。不仅如此,在美的与格力之外,更有数十个行业品牌。

 

  对抗性竞争的思维,表现在企业的具体行动上,就是好斗、嗜杀,必欲置对手于死地而后快,最后形成过度竞争。天下混战时期,有远见的竞争者总是注重收买人心,打造深厚根基,在开放竞争的格局中,对于企业最重要的事情,在于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比较优势,寻找合理的行业定位。企业的对抗性竞争,更多的是戕害自身。在天下未定之前,那些残暴好杀的竞争者,往往以失败收场。

 

  对抗竞争,主要应用于双雄对峙的行业格局,这个时候,只要打败了对手,就可以获得近似于垄断的市场地位,而在开放的、动态的竞争中,并不适用对抗性竞争策略。对抗性竞争往往是企业发展阶段及整个行业特殊阶段的特例,企业更多时候面临的是开放性竞争。

 

  项羽之所以失败,不在于没有杀刘邦,而在于缺少大略,没有把握天下大势。当时天下纷争,人心思一,项羽在获得相对的竞争优势之后,要不就取当时的盟主楚怀王而代之,要不就挟天子以令诸侯,而项羽却分封诸王,等于给自己树敌,纵使当时刘邦不反他,又如何保证没有别的富有野心、抱负与才略的诸侯反他?只要不分封,项羽既有最强大的势力,又有道义和名位上的优势,才可以控制这些人,将他们的野心扼杀在摇篮中。

 

  现代企业竞争如天下纷争一样,需要的是雄才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