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nem 比伯 签名:2011:溫州之殤 中國之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26:12

崔宇

過去一年,溫州發生了很多故事:從去年12月底溫州樂清市寨橋村原村主任錢雲會死後引發的爭議,到“7?23”甬溫線動車相撞,再到9月份溫州出現老板“跑路”的民間借貸危機。2011年的“溫州之殤”像是這個時代的縮影,凸顯了在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模式下,中國社會在鄉村治理、公共安全和金融財政等諸多層面的問題。而民眾對於自身權利的迫切追求,正在或即將觸發中國社會的深層次變革。

錢雲會之死背後的鄉村治理危機

2010年12月25日,溫州樂清市寨橋村原村主任錢雲會,死於卡車車輪下。錢雲會生前曾多次上訪並組織“群體性事件”以反抗浙能樂清電廠工程對該村土地征用補償不公,並多次入獄。

錢雲會之死引發的風波表面上看是因為土地征用不公,實際上反映了目前中國社會的鄉村治理危機。在試行了10年之後,1998年11月全國人大正式通過《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將村民自治引入了法制化的軌道。但在實際操作中,拋開村委會選舉中存在的委托投票缺陷、作弊賄選和宗族爭鬥等問題,即使村民通過民主程序選舉出了心儀的村委會主任,村委會與村黨支部的分工和職責仍不明確,而且村委會還面臨上級鄉鎮行政部門的“壓制”,在處理農村土地和其他財產等問題上,“誰說了算”仍然是一個問題。

以錢雲會所在的寨橋村為例,2005年4月錢雲會當選為該村村主任,而他當時剛因聚眾沖擊國家機關和擾亂社會秩序罪出獄不久。這足見其人氣之旺,也足見村民選舉並未受到“操縱”,他們選出了自己的“主心骨”。但錢雲會身為村主任,卻並未得到《村委會組織法》所賦予其的“管理本村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財產”的權力和職責,仍然通過不斷上訪這一渠道來控訴土地征用不公問題。

這恰恰暴露出了現行鄉村治理模式的危機。作為“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如果不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便很可能與村民直選出的村委會發生不可調和的矛盾,這也將限制農村基層民主的進一步發展,降低農民的政治參與積極性。

如果讓農村基層黨組織一把手同時“控制”村民委員會,實現“一肩挑”來調和這個矛盾,那麼,在基層選舉過程中就可能會存在大量的程序不公現象,從而引爆群眾更大的不滿情緒。近期,發生在廣東省陸豐市烏坎村的群體性事件,就是因為村委會選舉長期“走過場”,導致土地大量流失,村民難以獲得土地收益。

寨橋村和烏坎村的事件,同樣是土地問題,同樣是村民領袖意外死亡,也同樣反映了目前的鄉村治理危機,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村民是否選舉出了心儀的村委會主任,都沒有避免悲劇的發生。

要調和村委會與村黨支部及上級行政部門的矛盾,或者要各級黨組織或主動、或被動地(比如由於上訪和群體性事件增多)代表最廣大人民群體的根本利益,或者要由下至上各級政府都實行民主選舉,讓權力真正來源於人民並代表人民。目前看來,這兩方面阻力似乎都很大。

更現實一點的話,或許應該先從法治入手,比如,修改《土地管理法》中關於土地征用補償的規定,取消類似“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這樣的規定,按市場價格進行土地征用補償。

由於城鎮化過程中農村土地的價值呈幾何級增長,相比城市居民,農民對於經濟利益的損失有著更深的積怨。由於矛盾的持續爆發,中國政府在農場土地問題上需要做出某種妥協和改變。

動車相撞事故背後的大躍進危機

12月28日, “7?23”甬溫線動車相撞事故調查報告終於出爐。這起由於列控中心設備嚴重設計缺陷、鐵道部審查把關不嚴等因素造成的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致使40人死亡、172人受傷。最近幾年,中國高鐵建設的“大躍進”,為高鐵安全埋下了隱患,而這次發生在溫州境內的動車相撞事故,最終証實了速度與安全往往不可得兼,只是這個代價實在太大。

2003年,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上任,中國於次年通過了《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高鐵建設迅速駛入快車道──2004-2007年著力進行技術攻關,2008年借力信貸寬鬆和積極財政政策開始快速建設高鐵項目。據國家統計局,截至2010年底,中國高鐵投入運營裡程達8358公裡,已高居世界第一;在建工程超過1萬公裡,2012年投入運營裡程將達到1.3萬公裡,這將提前實現2020年1.2萬公裡的宏偉目標。

中國需要高鐵,但並不需要如此高速發展的高鐵,因為這難以保証技術、建設和管理等方面的安全可靠。甬溫線動車相撞事故調查報告中也指出,鐵道部“在鐵路建設中搶工期、趕進度,片面追求工程建設速度,對安全重視不夠”。

除了帶來安全隱患,高鐵的“大躍進”也惡化了鐵道部的財務狀況。從資產負債表來看,相比2007年,2010年鐵道部的總資產增長了112%,負債增長了187%,長期負債中的國內借款增長了228%,資產負債率也從2007年的42%上升到57.4%,2011年三季度上升到59.6%。盡管絕對水平看似不高,但攀升速度很快,因為2007年之前,資產負債率一直穩定在40%左右。

損益表上的數據更難看。相比2007年,2010年鐵道部的營業收入僅增長了46%,利潤總額基本持平,稅後利潤更是從2007年的87.2億下滑至2010年的1500萬,2011年前三季度也僅為1.37億,在資產不斷壯大的情況下,這意味著資產收益率水平的低下。如此孱弱的盈利水平或使鐵道部未來難以應付2008年以來巨額借款帶來的還本付息壓力,截至2011年三季度,鐵道部負債累計已高達2.23萬億,即使只還利息,每年也要支出約1300億。

從現金流量表上來看,這個壓力已經有所顯現。相比2007年,2010年鐵道部的還本付息額增長了288%,達到了1501億,2011年前三季度為1692億。由於個別銀行對鐵道部的貸款採取了寬鬆的還款政策,因此這一數據可能“被縮水”。盡管相比2010年初,2010年末鐵道部增加了355億的現金,但2011年前三季度相比2011年初僅增加了30億,而且,現金流的增加還是建立在還本付息額度“被縮水”和借新債還舊債的基礎上的。

2月,主張“跨越式發展”的劉志軍下馬,7月份的動車相撞事故進一步遏制了高鐵的快速擴張。2011年前三季度鐵道部基建投資僅為3783億元,相比預定的2011年度6000億元左右的投資額度大幅縮水,2012年計劃安排的基建投資也縮水為4000億元(但仍高於2008年的水平)。而且,鐵道部在自身也在進行投融資體制的市場化改革,以緩解自身的現金流緊張。鐵道部作為中國計劃經濟最為頑固的堡壘之一,應該借動車相撞事故反躬自省,科學合理規劃鐵路發展,並向市場敞開大門。

民間借貸危機背後的金融財政危機

從今年3月份起,溫州開始出現部分老板欠債“跑路”的消息。9月,溫州最大的眼鏡企業浙江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因欠債20億元“跑路”,使溫州民間借貸危機全面爆發。10月初,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臨溫州視察,隨後相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金融財政措施,才將局勢穩定下來。但元旦後和春節前是溫州傳統的資金結算高峰,溫州的民間借貸危機警報還未徹底解除。

以發展民營中小企業為主的“溫州模式”一直被人津津樂道,但2003年以來,由於土地、資金和勞動力等要素價格成本的上升,溫州產業空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做實業賺錢慢或不賺錢,溫州炒房團、炒煤團也相繼興起。由於傳統的商業習俗和市場化程度較高,溫州可以說是對宏觀政策最為敏感的地區之一,也是最容易抓住宏觀政策漏洞的地區之一。或者說,溫州是一面鏡子,它照出了在政府主導的市場化模式下,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一系列弊端。溫州扯下了“中國模式”的遮羞布。

從貨幣政策來看,正是由於貨幣政策在2008-2009年的過度寬鬆,而在2010年底至2011年初又過度緊縮,才導致溫州民間借貸危機集中爆發。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後,由於商業銀行過度投放信貸,使部分信貸資金並未流入處於萎縮中的實體經濟中,這導致信貸資金的投放並無效率,如果流向民間借貸市場也充滿了風險。到了2010-2011年,由於存款準備金率不斷提高、銀行收緊放貸、清理表外業務以及強硬的房地產調控,使部分溫州企業現金流驟然緊張,由於民間借貸盤根錯節的擔保關系,使民間借貸危機迅速蔓延擴大。

從財政政策來看,2008年以來中央和地方的財政刺激措施,使“國進民退”現象加劇。近幾年,溫州也成立了16 家國有集團公司,這或多或少擠壓了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再加上中小企業高稅負的局面沒有明顯改觀,也導致溫州民間資金或者進一步脫離實體經濟,或者進一步外流至其他地區,從而造成中小企業基本面和資金面的雙重緊張。

貨幣政策的“大收大放”和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擾亂了實體經濟的正常運行,這在過去各個時期以及各個地區都有體現,只不過溫州中小企業繁多和民間借貸市場發達,才尤為嚴重也尤為引人矚目。

10月份在溫家寶總理視察溫州之後,中國政府更加意識到了現行金融財政系統潛在的危機,並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鼓勵商業銀行增加小型和微型企業貸款,提高小型和微型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征點,延長其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的時限至2015年等等。同時,還在上海啟動了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以支持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這也將使這些行業的下遊行業受益。而且,在11月30日,又年內首度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2011年發生在溫州的這三件事,無一例外地都指向了政府主導的弊端所在,它們並非個案也並非偶然。面對群眾合理訴求誠惶誠恐、制造高鐵奇跡標榜自己和不相信市場自身的調節力量都是政府不自信的表現。而民眾對於財產權的捍衛、對於公共安全的渴求和對於金融管制的詬病,則是越來越自信的表現。無論政府意願如何,中國社會正在發生深層次變化。從烏坎事件的處理結果來看,政府也許在相應地做出改變。

(本文作者崔宇是《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專欄撰稿人。其撰寫的“財經點評”專欄曾獲亞洲出版業協會2010年度“最佳評論獎”。文中所述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您可以寫信至yu.cui#dowjones.com或通過新浪微博與作者聯系。)

(本文版權歸道瓊斯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