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cystyle陈娅微博:青春励志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5:52:50

青春励志故事:王选

.TRS_Editor TABLE{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4px;}.TRS_Editor{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4px;}.TRS_Editor P{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4px;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H1,.TRS_Editor H2,.TRS_Editor H3,.TRS_Editor H4,.TRS_Editor H5,.TRS_Editor H6,.TRS_Editor HR,.TRS_Editor BLOCKQUOTE,.TRS_Editor DL,.TRS_Editor DD,.TRS_Editor DT,.TRS_Editor OL,.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ODE,.TRS_Editor TEXTAREA,.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CITE,.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ENTER,.TRS_Editor TABLE,.TRS_Editor DIV{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FORM,.TRS_Editor FIELDSET,.TRS_Editor LEGEND,.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TR,.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BUTTON,.TRS_Editor OPTION,.TRS_Editor ADDRESS,.TRS_Editor DFN,.TRS_Editor EM,.TRS_Editor VAR,.TRS_Editor KBD,.TRS_Editor INPUT,.TRS_Editor SMALL,.TRS_Editor SAMP,.TRS_Editor SUB,.TRS_Editor SUP,.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A,.TRS_Editor B,.TRS_Editor I,.TRS_Editor U,.TRS_Editor S,.TRS_Editor STRONG,.TRS_Editor LABEL,.TRS_Editor IMG,.TRS_Editor BR,.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ext-indent:0;}.TRS_Editor TABLE{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4px;}.TRS_Editor{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4px;}.TRS_Editor P{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font-size:14px;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H1,.TRS_Editor H2,.TRS_Editor H3,.TRS_Editor H4,.TRS_Editor H5,.TRS_Editor H6,.TRS_Editor HR,.TRS_Editor BLOCKQUOTE,.TRS_Editor DL,.TRS_Editor DD,.TRS_Editor DT,.TRS_Editor OL,.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ODE,.TRS_Editor TEXTAREA,.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CITE,.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ENTER,.TRS_Editor TABLE,.TRS_Editor DIV{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FORM,.TRS_Editor FIELDSET,.TRS_Editor LEGEND,.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TR,.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BUTTON,.TRS_Editor OPTION,.TRS_Editor ADDRESS,.TRS_Editor DFN,.TRS_Editor EM,.TRS_Editor VAR,.TRS_Editor KBD,.TRS_Editor INPUT,.TRS_Editor SMALL,.TRS_Editor SAMP,.TRS_Editor SUB,.TRS_Editor SUP,.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A,.TRS_Editor B,.TRS_Editor I,.TRS_Editor U,.TRS_Editor S,.TRS_Editor STRONG,.TRS_Editor LABEL,.TRS_Editor IMG,.TRS_Editor BR,.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ext-indent:0;}

  王选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教授。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王选院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教授。摄于2000年。志做好人,服务社会

  当记者问及王选生前秘书、现任王选纪念室主任的丛中笑老师能用哪几个词概括王选老师的一生时,她说:“王老师的一生体现了四个词:献身科学、无私奉献、敢为人先和持续创新。”

  王选小时候就为这些品质打下了基础。

  1947年,上小学五年级的王选获得了一个“重要荣誉”即“品德好、最受欢迎的学生”。数十年后,王选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才意识到小学的这一荣誉对自己一生的重要性。他说:“平生经历告诉我,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首先要做个好人。青少年时代就应努力按好人标准培养,只有先成为好人,才能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好事。要想做好学问,先要做个好人。什么叫好人?季羡林先生说,'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稍多一点就是好人’。我觉得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是好人。’认识自己的不足,懂得要依靠团队,千方百计地为优秀的年轻人创造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是我能够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原因之一。”

1948年,王选以全班第二、男生第一的成绩从小学毕业,被保送升入南洋模范初中。初中部设在上海西郊的七宝镇,所有学生必须住校,一周才能回家一次。学校生活条件十分简陋,没有电,晚上教室自习点的是汽油灯,宿舍里是亮度更差的煤油灯。几十个学生住在一间大屋子里,不论寒暑,每天清晨都要集体出操,伙食也比城里差得多。但小小少年是不知愁滋味的,王选觉得这恰恰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他和大家在宽阔的空地上尽情地踢小足球,在国民党军队留下的碉堡中捉迷藏,把自己完全融入了集体。后来,王选经常对青年人说:“在这种集体生活中,性格孤僻、自私和不合群的人是不容易受欢迎的,而这些缺点恰恰是今天高科技时代取得成就的重要障碍,需要在青少年时代加以纠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有一个公式:I(我)+We(我们)=Fully(developed)I(完整的我),只有把个人融入集体,才能体现完整的自我价值。”高中时期,学习对于王选来说仍然是轻松的,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班级和社会工作上。

  由于王选工作出色,高一那年,他被评为全年级唯一的优秀团员,同学们佩服地称他“社会活动家”。从小学五年级被选为班长起,直到大学毕业,王选足足当了12年学生干部。他不认为这会耽误学习,相反,他主张学生在校期间要有一些当干部的经历,因为这会使人懂得以身作则,为别人着想;懂得诚恳待人,虚心接受各方面的批评,还可以提高组织和表达能力。这是一个人能够做出成绩不可缺少的素质,使人终生受益。他后来总结说:“如果只懂得读好书,一个书呆子很难在一个应用科学里做出成绩来。应用科学里你不得不要带领一支队伍,不得不要学会处理很多协作关系,没有这样一种当干部的经历,我认为是不利的。”

  大写的创新者

  

古朴典雅的北京大学

  1954年,17岁的王选怀着青春的憧憬从上海来到北京。北京大学以它雕梁画栋的皇家气派、兼容并蓄的文化风范,深深触动着王选的心,也让王选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那一刻,王选仿佛就已认定,自己将在这片圣地度过一生。

       当时的北大校长马寅初,主张要把办学重点放在基础课上,因此,众多名师的引导,严格的数学训练,使王选顺利迈入了高等数学的殿堂,并为他日后从事计算机应用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关键时刻有时只是几步,走的路不同,命运会截然相反。大学二年级下学期,王选就遇到了这样的关口。

  在此之前,系里是不分专业的,同学们上的是一样的基础课。三年级开始分成数学、力学和计算数学三个专业,学生要在大二下学期确定专业。专业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方向甚至前途命运。系里一些尖子学生从中学时起就树立了勇攀数学高峰、摘取数学桂冠上闪耀明珠的宏伟志愿,数学专业自然是他们的首选。

  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中国,计算机在人们心中还是一个遥远、神秘甚至陌生的梦想。计算数学在整个中国都是新兴学科,不但没有一套像样的教材,而且应用性强于理论性,包含大量繁杂琐碎、非创造性的技术工作,在多数人眼中不见得有高深的学问,前景也很渺茫,所以这个专业显得冷冷清清,乏人问津。

  关心时事的王选还注意到,1956年我国制定的《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把计算技术列为“未来重点发展学科”,周恩来总理也在不同讲话中强调,计算技术是我国迫切需要的重点技术。他想,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王选去图书馆查阅报刊资料,他看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中国科学院数学所专家胡世华撰写的文章,都讲到计算机将在航天工业、现代国防科学技术等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计算数学是一个前景十分广阔的领域。王选看后更坚定了信心,他决定,就选计算数学专业。这是王选一生中第一次重要抉择,体现出他与众不同的远见和洞察力,为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收获爱情 重获新生

  1958年,中国进入“大跃进”时代,借着这一东风,科技界和高等院校掀起了研制计算机的热潮。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研制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一万次的大型电子计算机;北大在高校中一马当先,也决定研制一台每秒达一万次定点运算的计算机,如果成功,其运算速度可以列入当年世界前10名。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北大给这台计算机起了一个同样火红的名字--“红旗机”,由北京大学计算技术专业的创始人、北大红旗型计算机的总设计师张世龙负责具体研制任务,他把刚刚毕业的王选抽调过来,担任自己的“左膀右臂”。

  王选以满腔热忱狂热地投入到“红旗机”的逻辑设计和整机调试工作中。他一头钻进了实验室,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最紧张的时候40个小时都不曾合眼,熬完通宵回到宿舍,坐在床上就睡着了,等口水流下来,醒了,再脱衣服躺下。但一到机房,王选就变得格外精神,聚精会神地想出各种高招,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困难。同事们由衷地佩服,都称王选是“拼命三郎”。多年后,王选用“跌打滚爬”来形容在“红旗机”硬件第一线的战役,并对自己动手产生了深刻的认识。 

       他说:“一定要在年轻的时候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在计算机领域内,只出点子、从来不动手实践的人不容易出大的成果。一个新思想和新方案的提出者,往往也是第一个实践者,这似乎是一个规律。因为开头人们总会对新思想提出怀疑,而只有发明者本人才会不遗余力,承受一切艰难困苦、百折不回地予以实现;也只有发明者本人最清楚自己方案中的问题,能最有效地改进方案和克服实践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以取得成功。”

  1960年,我国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因缺乏睡眠而十分疲惫的王选,又受到饥饿的折磨。当时米面都是定量供应,晚饭只能靠喝稀粥充饥。过度的疲劳和饥饿摧垮了王选的身体,1961年夏,王选得了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病,他低烧不退,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大夫诊断他可能得了可怕的不治之症。大病使王选不能再工作,1962年,他不得不回到上海父母身边治病。

  王选本就是个越挫越勇的人。养病期间,他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无所事事地躺着,于是决定边治病,边学习,边钻研。

  1965年夏,王选身体稍有好转,便告别父母,回到北大,与陈堃銶等同事一起,在DJS 21计算机上研制成功ALGOL 60高级语言编译系统,在几十个用户中得到推广,被列入“中国计算机工业发展史大事记”中。更重要的是,从那以后,王选在软、硬件两方面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他再翻看外国文献时,常常能发现对方设计的不足,继而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法。王选后来感慨地说:“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我找到了创造的源泉,这是我能够承担激光照排系统研制的决定性因素。” 

       科研取得突破的同时,王选也收获了爱情,他和陈堃銶相恋了。陈堃銶个性顽强,正直善良,伶俐聪慧,生就一副银铃般的嗓音。她也求学于北大数力系计算数学专业,比王选高一届,毕业后留在数学系工作,担任过王选的辅导老师,所以,陈堃銶既是王选的师姐,又是他的“小老师”。更重要的是,两人性格互补,志趣相投,在一起有说不完的共同语言。

  爱情是胜过世间一切良医的神药,加上计算机研究这副独特的补剂,王选终于走出生命的死亡线,重获新生。

王选夫妇,2000年摄于广西。

       在陈堃銶的精心照料下,王选的身体一天天好了起来。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因为在上海养病期间收听英语广播,被扣上了“偷听敌台”的“罪状”,被迫进学习班,写检查,“交待问题”。学习班虽然就在北大,但只有周六才让回家,周日傍晚,一听到学校广播站的开始曲,王选的心情就格外抑郁,觉得又要去住监狱了。在这之前,陈堃銶的教研室已有两位教师不堪忍受凌辱自杀了,形势肃杀。以前一些关系不错的同事见了王选也都躲着不敢理他。王选的心情坏到了极点,甚至一度也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好在有陈堃銶,她一边宽慰王选,一边在他周末回来时做些可口的饭菜,使其备感温暖。每到周日,陈堃銶都夹着被子,把王选一直送到学习班,铺好床才走。

  1969年是王选活得最艰难的一年,幸亏有百般理解他、呵护他的妻子陈堃銶,两人相互搀扶着,终于挺过了这一关。王选后来感叹:“那些年,多亏有她我才坚持下来,一个人如果有真正信任你、理解你的妻子,是不会轻易自杀的。”

  一块豆腐,一个除夕 

  王选信奉这样一句话:“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就在他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地进行着科研储备之际,1975年,机遇降临了。

  1974年8月,经周总理批准,我国开始了一项被命名为“748工程”的科研,分三个子项目:汉字通信、汉字情报检索和汉字精密照排。

       当王选听说“748工程”时,已是1975年。他最感兴趣的“汉字精密照排”,当时国内已有5家单位在研制,而且实力都很雄厚。“病休”中的王选又能做什么? 

  1975年春,他拖着还很虚弱的身体,日复一日地挤公共汽车去中国科技情报所查阅外文杂志。从北大到情报所车费是二角五分,少坐一站就可以节省五分钱,由于没有经费来源,车费当然无从报销,王选就提前一站下车,走到情报所。为了节省,他很少复印,而是动手抄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图书管理员注意到,这个戴黄框眼镜的瘦弱男子一坐就是半天,手中不停地抄写着,笔迹密密麻麻,但整洁清晰。“我常常发现,我是那些杂志的第一个借阅者。”

工作中的王选老师永远精神奕奕。(资料图)

       很快,王选了解到,40年代美国就发明了第一代手动照排机,到70年代,日本流行的是第二代光学机械式照排机,欧美则已流行第三代阴极射线管照排机。英国一家叫做蒙纳(Monotype)的公司正在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机,但还处于研制阶段,能查到的资料非常少,而且都反映困难重重。

  我国当时已有五家攻关班子从事汉字照排系统的研究,其中有两家选择了二代机,三家采用了三代机。在汉字信息的存储方面,这五家采取的全部是模拟存储方式。

  经过分析研究,王选得出了第一个重要结论:研制汉字照排系统,首先要解决汉字信息的存储问题。模拟存储没有发展前途,必须采用“数字存储”的技术途径,即把每个字形变成由许多小点组成的点阵,每个点对应着计算机里的一位二进位信息,存储在计算机内。

  陈堃銶完全同意王选的观点,她在工作之余,也参加到王选的研究中来,与他一起探讨如何实现这一方案。仔细一分析,两人被汉字字形庞大的信息量惊住了。

  但是他不相信当时流传的一句话:计算机时代是汉字的末日,要想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必须要走拼音化的道路。

  王选拿出字典,琢磨着每个汉字的笔划,他很快发现了规律:汉字虽然繁多,但每个汉字都可以细分成横、竖、折等规则笔划和撇、捺、点、勾等不规则笔划。此时,王选的数学背景显示出意想不到的功效,一个绝妙的设计在他脑海中形成了。他兴奋地对陈堃銶说:“我们可以用轮廓加参数的数学方法描述汉字字形,这样可以使信息量大大压缩!”

       为了解决汉字压缩难题,王选带领着同事们一天三段不辞劳苦地工作,画逻辑图、布板、调试机器。由国产元器件组成的样机体积庞大,有好几个像冰箱一样的大机柜,而且很不稳定,每次关机、开机都会损坏一些芯片。为了保证进度,只好不关机,大家轮流值班,昼夜工作。

  他开创性地以“轮廓加参数”的描述方法和一系列新算法,研究出一整套高倍率汉字信息压缩、还原、变倍技术,从而使研制 “激光精密照排”成为可能。面对科技攻关所遇到的困难,王选教授没有气馁,绝不言弃。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个港商以月薪6万港币的薪酬力邀王选去香港工作,心里只有家国的王选谢绝了这一邀请。

  1979年,在清华大学做客座教授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李凡诚邀王选去麻省理工学院继续研究,并承诺负责他的所有费用,被王选委婉拒绝了。王选告诉对方:中国的汉字输出问题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

  从1975年到1993年的18年间,王选夫妇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每天上午、下午工作,晚上加班。有一年的除夕夜,工作后回家的夫妇二人发现冰箱里只有一块豆腐,就这样,二人用一块豆腐过了除夕。

  拒绝诱惑 投身科研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有几十家出版社、报社、印刷厂购进了5种不同品牌的美、英、日照排系统。参加北大748工程的协作单位,也有提出撤走协作人员的,王选的硬件组从最初热热闹闹的9人,走得只剩下王选和吕之敏俩人……

这注定了王选必将作出又一个重大抉择--进军市场,把技术变成产品。

  1985年,Ⅱ型机系统接连获得中国十大科技成就、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大奖励。然而,面对这些荣誉,王选却有一种“负债心理”,认为如果国家的投资没有得到回报,科研成果没有推广应用,获再多奖也无济于事。

  1985年11月,Ⅱ型系统通过鉴定仅半年后,王选和同事们又研制成功了华光Ⅲ型系统。主机由小型机换为台式机,体积更小、稳定性更强。陈堃銶带领软件组的同事开发出了先进的科技排版软件,同时,大报排版系统也在加紧研制中。

  要使系统达到最高水平,必须能顺利排印大报、日报。可是,有哪家报社有勇气抛开已有百年历史的铅字排版,来冒这个险呢?这时,位于寸土寸金王府井的《经济日报》正被无法进一步提高印刷生产能力而困扰,当得知新华社试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时,就主动请缨:开全国报社之先河,勇尝激光照排这只“螃蟹”。

  要抛掉铅字,很有点铤而走险的意思,日报对时效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大家都感到如履薄冰,因此采取了小心谨慎、循序渐进的方式,将版面一版一版逐步由铅排改为照排。1987年5月22日,《经济日报》的四个版面全部用上了激光照排,世界上第一张用计算机屏幕组版、用激光照排系统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诞生了!

       然而,一上日报,新系统的毛病全给逼出来了,一时间故障重重,错误百出,有几天甚至延误出报两三个小时。不明原因的读者纷纷来信指责。迫于巨大的舆论压力,报社领导不得不发出了最后通牒:必须在15天内排除故障,顺利出报,否则,退回到铅排作业!

  王选和科研人员一起仔细分析,认定系统是先进的,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现象,完全有能力解决,于是决定“背水一战”,派出技术人员跟班作业,随时解决出现的“火情”。王选坚守在单位,随时与大家分析问题,设法解决,成了技术最高超的“救火队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险情终于一个个被排除,实现了顺利出报。

  不久,王选和同事们研制成功了更先进的华光Ⅳ型系统,字形复原速度达到每秒710字,并具有强大的、花样繁多的字形变化功能。由于Ⅳ型系统以微机为主机,因而更便于推广。《经济日报》换装了这一系统后,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1988年,《经济日报》印刷厂卖掉了沉甸甸的铅字,成为我国报业第一家“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报社,这一时刻,足以载入中国印刷史册。

  《经济日报》应用的巨大成功,彻底消除了一些用户对国产系统“先进的技术,落后的效益”的担忧,国产激光照排系统开始在全国推广普及。

        就在这时,1985年进口美国HTS系统的那家报社找到王选,想要购买王选团队研发的国产系统。原来,美国人对汉字庞大的信息量一筹莫展,也没能掌握处理中文的规律,始终没能如期排出报来,使得这套价格高达430万美元的系统三年来一直未能投入使用,成了一堆洋垃圾。

  王选领导研制的国产系统不但比HTS系统更早投入生产性使用,而且价格只有其1/15!王选带着几个骨干去这家报社“会诊”,发现HTS系统从总体设计、核心技术到排版软件都比王选他们的系统落后两年以上。按照常理,王选完全可以请这家报社购买国产系统,这样既不必担风险,又有经济利益。但王选考虑到,这套HTS系统的许多硬件设备是先进的,是花国家的外汇买来的,应该尽量利用。所以他当即表示:“可以用我们的技术把系统改造好!”这正是王选的“好人观”:心地像赤子般善良,不会落井下石;心胸如海洋般宽阔,善于为别人考虑。从深层意义上看,这更是王选“爱国奉献”这一价值观的高度体现。

  仅用了半年时间,王选和同事们就妙手回春,使这套系统起死回生,顺利出报。曾经“气壮如牛”的HTS公司提出要购买王选的专利技术,王选微笑着随口说了个天文数字,把对方吓了回去。HTS公司的总裁被彻底折服,颓然叹道:“我回国后就辞职,今后世界上再不会有HTS公司了。”当时前苏联和东南亚多家华文报纸都在盯着HTS公司是否能拿下我国这家大报的大单,HTS公司的失败使其声誉扫地,不久真的宣布破产,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1989年底,来华研制和销售照排系统的英国蒙纳,美国王安,日本写研、森泽等公司全部退出了中国市场。

关心青少 后人楷模

  王选院士不仅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始终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生前,他不顾体弱多病,欣然担任了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名誉会长。2003年,已经病重的王选老师像接受记者采访一样接受了几个小学生的采访。学生们准备得很充分,王选老师非常重视,回答问题也相当认真,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4年7月22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王选院士出席会议并发表了语重心长的讲话。他指出,世界上从来没有一种技术像互联网这样,为青少年学习超过老一代的本领提供了便捷条件。他说,我们的老师当年超越前人的一个手段是什么呢?就是学贯中西。像季羡林、王力他们这一代都是留学国外,他们比清朝那一代人的水平提高了一大步。而今天通过互联网,一下子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查找到最需要的信息。

  现在,通过互联网,大家可以直接听到名师的讲话,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所以,只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你们一定能超过老一代。2005年5月16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等指导和主办的“中国eBook产业年会”在京举行。会上,王选院士作了题为《中国人在新兴领域应该有超过外国人的决心和信心》的讲演,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005年5月16日,王选院士抱病出席“中国eBook产业年会”。(资料图)

  王选院士攀登科学高峰壮心不已的精神,关心祖国未来甘当人梯的精神,将在亿万青少年的心中薪火相传,成为永远的丰碑。(编辑:李盈盈  来源:中国青年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上中国青年网浏览:

  《青春励志故事:王选》(http://qclz.youth.cn/wangxuan/)

       2005年,王选在一篇文章中吐露心声:

  仙逝的数学大师陈省身说过:“一般中国人觉得我们不如外国人,所以我要把这个心理给改过来。”杨振宁先生认为,他一生最大的贡献也许不是获得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一个看法,就是“中国人不如外国人”的看法。对此我深有同感。有记者问过我:“你在从事激光照排研制过程中最大的苦恼是什么?”我立刻回答说:“最大的苦恼是大多数人不相信中国的系统能超过外国产品,不相信淘汰铅字的历史变革能由中国人独立完成。”1980年前,对于我们跨越式发展的独特技术方案,大多数人的评价是“根本做不出来”;1981年激光照排原理性样机鉴定后,直到1989年前,大多数人的估计则改为“即使做出来,也无法与外国产品竞争”。其实在高新技术领域,赶超外国产品的机会是很多的,一定要有超过外国产品的决心……

告别铅与火   跨入光与电

  王选的贡献,不仅仅是引导了一场行业技术革命,更重要的是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成功道路。并使我国的印刷术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

王选查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的排版胶片。(资料图)

      1985年,王选教授发明了用数学描述的方法对汉字进行分解压缩铸字储存,解决了把汉字输入计算机后的压缩还原技术,极大减少了汉字数据的存储量,使我国的计算机激光照排得以实现。把一张报纸排版所需的时间从以前的4个小时降到20分钟,从此,我国的印刷技术告别了火与铅的时代,迎来了计算机与激光的时代。王选的发明被称为中国印刷术的第二次革命。

王选展示用汉字激光照排机印刷的报纸。(资料图)

       王选不仅对科研有非常敏锐的判断力,而且对市场的洞察力也超乎寻常。他从事科研的步伐始终与市场紧密相连。王选对市场非常敏感。“如果不把研究的成果商品化,相当于白研究。” 1981年王选在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时,他第一次提出要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而且他坚信我们中国人自己一定能够解决激光照排系统的汉字输出问题。

1994年1月,北大计算机研究所所长王选介绍北大方正集团研制的高档彩色出版系统。

  当时合作企业的市场推动效果并不理想,王选与北大商量,让北大的一家校办企业也生产销售激光照排系统,这就是后来的北大方正。没有王选,就没有北大方正。

1994年,王选与妻子陈堃銶一起查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的排版胶片。(资料图)

  从1975年到1993年的18年里,王选夫妇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也没有自己的子女,他们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我国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995年11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巴德兰向王选颁奖。(资料图)

  1995年11月6日晚18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中国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王选教授荣获本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

  巴德兰高度赞扬王选教授“为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指出,王选教授主持研制和开发的中文计算机照排系统引起了中国报业和出版业的一场技术革命。目前,不仅中国大陆99%的报纸编排和90%的书刊出版采用这一照排系统,香港、澳门、马来西亚、北美等地的大多数华文报纸以及台湾一些有影响的报业集团也采用了该技术。 

2002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为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王选颁奖。

2004年1月17日,在中共中央举行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与王选握手。

王选精心指导青年的工作。(资料图)

  作为教授,王选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他说:“57岁的我忽然成为计算机界的权威,成了三院士。可惜在我年轻最需要的时候,没有得到承认。在高新技术领域,年轻人有明显的优势,55岁以上的专家绝对是创造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哪里有57岁的权威呢?”王选意识到:计算机这类新兴学科,技术发展和知识更新太快,年轻人具有明显的优势,老年人如果固执己见,就会发生技术决策或市场策略方面的重大失误,导致严重损失。因此,“伏枥老骥”最好用“扶植新秀,甘做人梯”的精神实现自己“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 

    经过深思熟虑,王选决定从科研一线退下来,创造条件大力扶持和培养年轻人才。这是王选一生中又一个重要抉择,一个最难能可贵的自我跨越。

北京大学校园风光。(资料图)

  我国第一张采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的报纸样张《汉字信息处理》是1979年7月27日在未名湖畔诞生的!西方国家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才从第一代照排机发展到第四代照排系统。而我国却从落后的铅字排版一步就跨进了最先进的技术领域。到1993年,国内99%的报社、90%的黑白书刊出版社和印刷厂选用了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所有到中国来的国外公司全部退出了中国大陆市场。(编辑:李盈盈   来源:中国青年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上中国青年网浏览:

  《青春励志故事:王选》(http://qclz.youth.cn/wang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