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客剑心真人版 香港:“面子”文化让中国人很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28:43
 从个人到家人,“面子”还可以进一步抽象化、扩大化到本单位、本部门的“门脸”或者“门面”。对老 外来说,门面不过是个entry(入口)或exit(出口),但中国人眼里的“门面”可就不那么简单了。早在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在他那半部就可以治天下 的《论语》中指出:“谁能出不由户?”(《雍也篇》)汉语里双扇为门,单扇为户,所以孔子说的“户”字,其实说的就是“门脸”:谁能外出而不经过屋门呢? 孔子不愧是至圣先师,寥寥六个字就把门面的真谛说透了。是啊,无论平民百姓还是皇亲国戚,谁外出能不经过屋门呢?于是,家有宅门,官有衙门,企业、机关、 学校也都少不了建一座体面的大门。去年媒体上曾爆出山东某大学的大门总共140多米长、两层楼高,两侧还有28根雄伟的立柱,耗资三百万元。这所在学术上 排在本省高校排名十名开外的大学,却在全国“豪华校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山东这所大学的豪华校门是时下一些地方大兴“面子工程”的一个缩影。不久前闹得 沸沸扬扬的云南富民县“荒山涂绿”事件,经过调查已被证明只是一名做装修生意的私营企业主为了保护“风水”把门前裸露的采石场刷绿,并不是当地政府的“绿 化工程”。
  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为什么社会舆论当初普遍“冤枉”了当地政府?原因很简单,因为国内类似的“面子 工程”实在是太多了,老百姓已经习以为常。举例来说,每逢较大的涉外活动,有关地方的领导几乎都会临时抱佛脚费尽心机为城市作“美容”,最常见的手法就是 “化妆”,将老楼房、破旧民居房和店铺粉刷一新,但是,却往往只粉刷城区主干道两边的临街的外墙,而置街道背后的脏乱差于不顾。在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 事业远远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情况下,一些地方以“公共文化设施”、“与国际接轨”的名义,动辄投资数亿、数十亿元打造“地标建筑”、“城市名片”。坐落在 上海浦东新区的东方艺术中心,设备大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可与欧美的新型剧场媲美。据报道,这座建筑总投资11亿余元,平均每天维护成 本达九万元。虽然目前国内尚无专业冰上芭蕾舞团,但是艺术中心却设有高等级的冰上舞台,每启用一次仅耗冰成本就达两万元,至今仅使用过一次。按照中心管理 者的说法,东方艺术中心已成为“高雅艺术发布地”,早已忘记了“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大众的初衷。近年,各地已建、在建的类似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这样的大剧院 不下十座,其中有四个和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相当甚至还昂贵,一些中小城市也斥巨资兴建豪华剧院。这一张张 “城市名片” 固然光鲜抢眼,却是作为纳税人的普通百姓的沉重负担。我们常常感叹说中国人活得太累,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个人、家庭、单位、部门乃至整个国 家,“面子”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层层加码的面具重负下,中国人活起来焉能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