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潸然和谁在一起: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14:49
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收集    文档来源:转载网上不详    更新时间:2006-9-16 22:09:10 【字体:小 大】 
 
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包国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特别提到:一个社会既然赋予教育这样重要的地位和崇高的价值,那么,这个社会就应该有一个它应有的名称──我们称之为“学习化社会”,这种社会可以理解为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组织(包括家庭单位)密切交织的过程。在这种“学习化社会”的形势下,作为社会学领域的新型社会细胞──社区及其教育应运而生。现时在我国,不少地方的居民管理已从传统的居民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的管理,提升到社区管理,这不仅仅是一个形式上的量的变化,而且是质的变化。居住,已经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安家,而且是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学习和精神居所。社区,将作为一种民众的新的生存方式和社会资源而确立,个人的生活质量保障在社区。随着互联网络的铺设,随着“在家办公”的兴起和普及,个人为适应职位加快变化而更新知识的场所也落实到社区。因此,社区,又成了居民为发展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型组织。一、社区教育的特点与功能所谓社区教育,是指政府对社区居民实施的一种服务,以及居民个人发展的一种学习型活动。二者的结合,令社区教育的重要性获得了空前的提升,并与学校教育一起共同构筑了一个“大教育”框架;无论从空间上(网络进入社区)看,还是从时间上(维系个人一生)看,都显得既宽广又深远,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社区教育冲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的围墙,回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学校教育所面临的四个挑战:一是难以适应终身教育的大目标;二是没有开发全体国民的人力资源;三是无法应对部分民众经济富裕后精神健康的恶化;四是缺乏网络条件下个人继续学习的机理。与学校教育不同,社区教育总是与一定地域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密切关联。在脱开学校教育的局限后,其把社会问题都纳入自己的工作范畴,教育的视野当然大大开阔,具备以下5个特点:1.教育对象大众化。社区教育是老少皆宜,有教无类,面向社会全体居民。如为下岗者提供的就业培训,对就业者上岗前的职业训练;有青年人继续深造的大学预备班,有计算机新技术的讲座;还开设一些针对不同需要的课程,如老年书画培训,少儿舞蹈培训,科普讲座,普法讲座,离退休生活讲座,旅游休闲讲座,文化咨询讲座,青少年课外活动,季节性疾病防治讲座等。2.教育收费低廉化。由于它直接作用于小局域的经济文化,形式灵活并且以走读为主,学员就近读书无交通麻烦,更不设立食宿等服务部门,又由于社区居民中的离退休的专家学者自愿参与,师资费用将大大节省。3.教学内容实效化。常常以就业和技能培训为主,例如解决失业问题的技能培训、服务行业的家政培训、残疾人士的就业培训、职业改变的培训、知识更新的培训、职业中介培训、人力资源的培训,具体的如计算机技术培训、网络教育培训等。4.教学目标人性化。社区教育在目标上更加接近人文精神关怀,例如不定期的心理健康讲座,邻居关系调节,老年心理保健,育儿知识讲座,新书知识讲座,旨在贯穿一种人文关怀。5.学习时限终身化。社区教育面向所有年龄阶段的成员,由于与居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意义上说,社区教育的对象,从胎儿期间起,直至临终关怀,几乎与人的一生联系在一起。它可以比较好的利用社区资源(如上述的离退休专家,这个队伍将越来越大),或在社区网络的基础上,实现学习的终身化,即一方面通过网络上的虚拟文化,接受理论指导,另一方面,通过社区实体,使谋求合作者和参与者建立面对面的关系,在社区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结合。二、社区教育的类型实践型。这类社区教育的目标是大众化的服务,把成人培训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就业教育、民办教育五块融合一体,实现教育社会化目标。另一方面,也为社区居民提供生存、生活、购物、休闲、养老的知识。服务是这种社区教育的主导方向。就业培训型。有为社区内下岗职工寻找新的就业机会而设立的技能培训,也有为岗位转移的社区内企业培训。这些密切结合民生问题的应用型培训,应当是社区教育的重点。笔者的观点是,还应该进行创业型培训。学力提高型。旨在为上大学提供预备教育,例如高中后的继续学习,有的甚至可以获得学分和积累学分,以便将来转入大学,或者通过自学考试,获得进入大学的资格,这种学力提高型的社区教育,安排在社区学院内完成。文化休闲型。由于社区成员既有老又有小,所以,社区教育贴近生活状态,并着眼于改善生活素质和健康质量。另外要在社区的人际互动中体现同情、友好、共济,特别是对老幼病弱疾残者。道德示范型。通过家长的行为示范,在家门口熏陶孩子的道德习惯,养成善良的品格,例如捐助贫民,助人为乐,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等人道主义精神。生态环境型。人类要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就是尊重自己的未来,社区的生态环境,可以最切近地给人一种警觉。因此,有些社区把自然生态当作实施社区建设的头等大事。理论型。从理论角度研究社区教育,笔者认为可分以下三个类型:知识/思想型。研究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公民。培养民主意识和自治意识,进行科学普及和法律知识普及活动,提高文艺欣赏和健康休闲水平。行为/技能型。旨在解决就业和职位变换带来的继续学习的技能。网络上可以获取知识,但是,网络不能“面对面”和“手把手”地传授技能,对此,社区教育显示其独到的优势,因为社区的邻近效应,可以做到几乎是“门对门”的培训。情感/价值型。目的是培养道德意义上的同情心和义务服务精神。随着国际上许多国家进入老年社会(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养老的教育化被提出,即通过继续学习来提高生命质量。三、社区教育的发展模式 社区教育的发展围绕一个核心──文化,即为建立“学习化”社会做准备。总的目标是加快社区的文明建设。首先,用文化来充实社区教育的内容,文明的内核以“文”当先,俗话说,以文教化。笔者提出发展社区文化,有两点用意,一是文化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之生硬的说教,效果上更显著;二是文化是一种精神──给焦渴的灵魂一种滋润,给急促的脚步一种从容,给繁重的拖累一种解脱,给疲惫的心境一种松懈。对于从激烈的竞争中回到社区的人们,对于漂泊于风浪中的居民,惟有文化才是永恒的维系。看来,社区教育的功能已经远远超越了学校范畴,学习应该成为整个社会和个人的终生发展方向,教育和学习不再是义务,而是一种责任。而履行这种责任的最佳基地,不是别处,而是在社区,因为只有社区,才是陪伴人一生的永恒的驿站。在社区发展中,最温馨、最关切、最从容和最知己的就是文化,所以笔者提出,用文化来确定社区教育的发展模式。社区教育的发展要定位一个目标──服务。强调服务第一原则,令社区教育不能定位在追逐利益上。WTO的“教育服务贸易”协定,就是用服务来定位教育的。当然社区教育不否定有偿形式,特别是其中通过教育增加自己的财富的。但是,考虑到社区中存在的诸多弱势群体,所以基本上应该定位在非盈利上。最后可能是用有偿服务的赢利,来补偿服务于弱势群体中的亏损,做到收支平衡。而对于政府来说,稳定了社区几乎就等于稳定了社会,同时又卸去了为保障弱势群体身心健康而承受的重担。社区教育的发展依托一种工具──网络。当然,这里是把视野放在知识经济上,网络通过光纤或宽带设备铺设,社区就是其中的节点或服务器,因此网络的状态直接影响着社区的发展。网络将通过两种力量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一种“力”来自网络上的知识库,因为网络实际就是一个超大型的图书馆,集成了各种不同门类、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课程、教师、学分,随时提供读者选择,为知识创新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因为所谓创新,不外是各种知识的杂交、嫁接、渗透。另外一种“力”是激励,因为网络又是一个知识的超级市场,或者说知识商品的交易平台,当某种创新知识进入平台上,很容易在全球找到出价最高的买主,所谓知识就是财富,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的巨额美元。这种价值转换,当然令创新受到激励。四、社区教育的操作建议 下面拟结合笔者多次出外访问和工作的社区经历,就目前社区建设中的问题,谈一点小建议。1.建议政府把民政局改为社会发展局。组织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组织工作决定了整个社区工作的兴衰。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传统的服务于政治的民政局,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要求,例如许多生态、噪音、绿化、育儿、房产、捐赠……等关系到整个社会发展全局性问题,传统的民政局和下属的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都难以回答,而改由“社会发展局”统筹上述社区各项工作,显得顺理成章。2.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社区工作是一种需要专门知识与技能的工作,需要一支专职队伍。注意到目前各个大学内尚未设立有关的专业,建议在有关行政学的高校试办“社区服务”专业,其主要课程是人文方面,如心理学(心理咨询、老年心理学、女性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比较社会学、人类行为学、营养学、教育学、市场学、社会调查方法。目前可以分批培训已经在岗的社区工作者,五年后实现专职化。3.养老的可持续发展。即把为社会服务像存“银行”那样存起来,将来自己年纪大了走不动了,可以得到“后来人”回报,此即养老“可持续发展”。欧洲做法是把刚刚退休的“年轻”老人组织起来从事服务活动,给参加服务的人做记录,作为“积分”保存,待到将来需要他人服务时,这些积分将偿还于他,而无需另外支付费用。4.建立社会工作者服务站。按照社区的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原则,人人为社区,社区为人人。当然不是完全无偿或尽义务的,而是一种新的互助形式,组织社区内的退休专业人士,如康复门诊由社区退休医生组成,育儿讲座由退休教师负责,心理咨询由退休心理学学者组成,健身房也由退休专家指导。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老人摆脱孤独;另一方面有利于开发“银发资源”,有利于发挥有特长老人的余热;第三方面是大大节约了国家经费。因为对于老年人而言,其各种疾病实在是个无底洞,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都难以承受得起,包括北欧诸国的福利社会。5.成立社会工作者协会。从社会发展规律上看,社会工作志愿者(即香港的义工)的形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明显特征。这个建议是借鉴香港社区经验。当然,对社会工作站负责人要进行统一培训。6.建设社区图书馆。欧洲和美国的社区图书馆非常发达,目前有四种管理方式,第一种是由社区委员会管理,第二种是由社区与大学共建,第三种是社区图书馆与企业共建,第四种是20世纪60年代的“社区图书馆”,它由国家公共图书馆与社区合办,将社区图书馆纳入一个以公共图书馆为骨干网络的统一的公共图书馆网络。国外多数采取第四种形式,这种分馆制度有利于资金集中利用,人员统一安排和培训,文献资料合理配置,居民就近借阅,既便于地方文献的保存与开发,也适应自动化、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实施。据调查,北京的首都图书馆正在推广这个“社区建立分馆”的做法,首批在北京5个区县设立了8个街道乡镇的“社区分馆”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7.社区环境的建议。社区绿化。社区绿化中,究竟是绿地好还是绿树好?对此,记得中国科学院的专家有个分析,他们提出五个指标,一是制氧量,绿树因为呈立体形态,制氧量是绿地的五倍;二是维护费,绿树仅仅是绿地的1/5;三是蓄水率,这里是指空气中水分的调节功能,绿树是绿地的5倍,可达到吸热降温的效果;四是防污染能力,绿树吸收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粉尘微粒的功能远远大于绿地。总看起来,通过比较,最经济有效的绿化还是种树。8.社区道德教育的建议。这里主要谈捐助。捐助作为一种道德现象,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一种高贵品质,除含有伟大的同情心意义外,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反映,它具有:文明的行为,道德的宣扬,环保的意义。《广东教育》2003年第1期
该文章转自[体育资源网]:http://www.211ty.com/kcyj/HTML/18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