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梭罗河 李志:哈哈 伪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42:19

 如何伪装成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

 

来,告诉我,你喜欢哪些音乐家? 

肖邦?你也太庸俗了!柴可夫斯基?天哪,这年头谁还不知道《第一钢协》、《D小协》和《1812》! 

没 错,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都过时了,在21世纪,要把自己伪装成新一代的古典音乐爱好者,你应该喜欢的人是泰勒曼(“人们几乎不愿意承认亨德尔与巴赫同样有 天赋,成果上更加突出。至于其他人全部视作尘土。泰勒曼就是这样一位,后世剥夺了他在那个世代曾经超越巴赫的巨大荣耀。”)、布鲁克纳(“当他在不断修改 或首肯别人为他“修改”自己的交响曲时,也许不会想到,在他死后,世上会有那么多人推崇他的音乐。”)或者是斯托克豪森(“没有太过强烈的情绪和意图,他 的曲子更像是一种纯粹出于天真和好奇心而制造出的产品,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没有明确的强弱和快慢,完全抱着玩的态度和好奇的心理,在完全放松下来的状态下 的即兴游戏,这使得他的音乐听上去更加的诙谐有趣。”)。 

如果你想要在和别人谈话时把自己变成一个与众不同、格调高雅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我们强烈建议,一定要记住以下有关名词: 

【音乐家】记住,瓦格纳要和种族主义一起说出来,斯克里亚宾和神秘主义是亲家,布索尼和新古典主义是命中注定的情人。 

考 虑到这篇文章面向的读者是中国人,我们还建议你背熟下面这段话:“其实谭盾的歌剧《秦始皇》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公演后,纽约时报的一著名乐评家立即发表了 一篇评论,其中最关键的是这样一句话,大意为:《秦始皇》宣传推销的时候是一头大象,演出时变成了一只老鼠。想当初,《秦始皇》在美国公演之前,国内的媒 体已经将它炒得火热,公演之后也是一片喝彩,铺天盖地。尽管美国媒体其实对其有不少批评,但国内的媒体几乎全都装聋作哑,只顾吹喇叭、抬轿子,忽悠大众, 早把媒体激浊扬清、祛邪扶正的使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谭盾是谁?别担心,只要你的同伴也看过这篇文章,就不会问出这么愚蠢的问题。 

【音乐术语】时刻提醒自己,你从不说“作品标题”,你更喜欢用BWV.xxx或者Op. xx No.xx;你不使用第X交响曲这样大众化的字眼,反之,你的口头禅是“调性””和“动机”(“郎朗就是一个表情帝!”——记住,在任何时刻这句话都是对的)。 

你不说“浪漫主义时期”或者是“印象派”,你应该用的词句是“意识流”以及“我觉得某某版本就是个渣,跟某年某月某某某在某某某地的神版比起来简直弱爆了!”。 

此外,为了保持住高贵的、真正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气质,你不应该喜欢任何有中国名字的音乐家。

相 反,你最好喜欢一个非西方的音乐家,例如“嘿,你知道武满彻吗? 20世纪50年代末,斯特拉文斯基访问日本,当时NHK电台选择了一些日本作品播放给他听,工作人员由于失误,把原本不在计划之内的武满彻的弦乐《安魂 曲》播了出来,斯特拉文斯基听见后坚持要听完全曲,并认为这是一首杰出的作品,更把武满彻请去一起用餐。

要不然,一个死了200年以上的音 乐家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克莱里、斯卡拉蒂、帕赫贝尔或阿尔比诺尼(维瓦尔第和亨德尔太出名了,当然不在此列)。在这个时候,你不需要对他们的音乐作出评 论(因为“太陈旧了”,实际上你也根本不知道),那么,讲一点八卦和趣事就自然可以使谈话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比如“嘿你知道么,、管风琴是巴赫一生的主要 创作工具,也是最能体现他演奏艺术的乐器。巴赫生前作为一个管风琴演奏家的名气远超过了他作为作曲家的声望。” 

万一,万一你遇到了真正的古典音乐爱好者,不要慌张!记住,正如刚刚所说的,先狠狠地痛骂一遍表情帝郎朗,接着,你可以再痛骂一遍任何搞跨界音乐的音乐家 (你的同伴会再次表示赞同,并开始和你一起痛骂搞跨界音乐的音乐家),然后,在无意中愤愤地表示“我觉得在世的音乐家里已经没有人能称的上伟大”之后,你 可以用“约翰凯奇是在创造音乐还是毁灭音乐”来结束这个话题,毕竟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必然的趋势——当然了,至今仍没有人知道答案。 

相信我,读到了这里,你已经成为一个卓越的古典音乐爱好者了。

[如何伪装成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 By 高至凡 ]

 

 

                         如何伪装成一个历史学专家

来,告诉我,你喜欢哪些历史学家?

金庸?天哪我们说的这是史学!史学!黄仁宇?拜托,这种将将混到Prof还无法立足的Loser,说出来只是跌份!

没错,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都过时了,在21世纪,要把自己伪装成新一代的历史学家,你应该喜欢的人是罗友枝(“来自满洲文本解读世界的征服精英概念足以创构满洲化的历史话语,进而引发对包括满洲皇帝形象和满洲帝国在世界史地位中的全新思考。”)、彭慕兰(“如果你认为他对于中西发展模式的分析只是社会经济领域的就错了!”)或者是阎步克(“十八班制度不一定是品位层级的一种,倒更像是资格嘛。”)。

如果你想要在和别人谈话时把自己变成一个与众不同、格调高雅的中国历史学家,我们强烈建议,一定要记住以下有关名词:

【历史学家】记住,谷川道雄要和中世社会共同体一起说出来,李约瑟晚年娶了他的女助手,邓广铭和邓小南是父女(“邓老师讲课是有气场的,有一次,……”放心,听你话的人肯定没上过邓老师的课)。

考虑到这篇文章面向的读者是中国人,我们还建议你背熟下面这段话:“其实秦汉政治分野的表现并不是清静无为;汉家制度的创始人其实是董仲舒!因此这其实是荀子后学的反背!”董仲舒是谁?别担心,只要你的同伴也看过这篇文章(上天保佑,陈苏镇真的不是这个意思,但是谁知道呢?),就不会问出这么愚蠢的问题。

【历史学术语】时刻提醒自己,你从不问“这是真的吗”,你更关注阎若璩证伪古文尚书用的是哪几条证据;你不使用“兴衰规律”这样大众化的字眼,反之,你的口头禅是“核心区”和“半透明之镜”(“渣渣的汉语学术翻译!”——记住,在任何时刻这句话都是对的)(一旦对方表示听懂了,就换文言文,这招白用不爽)。

此外,为了保持住高贵的、真正的中国古代史学家气质,你不应该喜欢:

任何对陈寅恪表示过不满的历史学家,除了何炳棣。当然,我们建议你说Ho, Ping-Ti。

已经进了中学生作文的历史学家,除了司马光(“温公治史,足为后世师表。”)。别看别人,我说的就是司马迁。

流行的信奉阶级斗争学说/革命史观的学者,比如戴逸。

那些在豆瓣上大出风头(本文作者愿意以王国维的名义发誓,我不是出于嫉妒才这样说的)的历史学家,茅海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知道你马上想说杨奎松为什么不算,答案很简单,这是古代史。

相反,你最好喜欢:

一个要么全做考证、要么不做历史的中国史学家,例如“嘿,你知道戴建国吗?他根据善本目录里的一条记录,在天一阁发现了残存的宋代《天圣令》残本”,或者是“我不明白人们为什么一直忽视官僚政治理论的贡献,北京大学历史系的研究证明中国古代史完全可以采用‘制度史观’”。放心吧,没有人会关心天一阁或者北京大学历史系(事实上,研究古代史的老师办公室也不在历史系那儿)究竟在哪儿,你只需要引起别人崇拜的目光就行了。

要不然,一个名字在历史学教材里只出现过不超过2次的历史学家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冯尔康。在这个时候,你不需要对他们的理论作出评论(因为“太陈旧了”,实际上你也根本不知道),那么,讲一点八卦和趣事就自然可以使谈话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比如“嘿你知道么,当年罗新研究生本来是想读中文的,但是他那些毕业后直接当老师的同学听说了以后都来找他,说‘来选我的课吧’,于是他一怒之下就转学了历史哈哈哈哈。” 

万一,万一你遇到了真正的历史学人,不要慌张!记住,正如刚刚所说的,先狠狠地痛骂一遍渣渣的汉语学术翻译(你的同伴一定会表示赞同,这就为你整理思路赢得了时间),接着,你可以再痛骂一遍国家图书馆的低效和昂贵(你的同伴会再次表示赞同,并开始和你一起痛骂),然后,在无意中愤愤地表示“我觉得中国古代史的未来只能寄希望于中国自身传统”之后,你可以用“连续性的古代史所蕴含的前现代社会”来结束这个话题,毕竟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必然的趋势——当然了,至今仍没有人知道该怎样去做。

相信我,读到了这里,你已经成为一个卓越的历史学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