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er:如“水”的江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1:58:04

『短文故乡』 [随笔]中国文化地图:如“水”的江苏

点击:3381  回复:65 作者:冷月潇潇  发表日期:2011-12-8 15:05:00
回复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这两句诗形容江苏之地理与文化,颇为适切。江苏之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东临黄海,东南与沪、浙接壤,西北与皖、鲁毗邻。长江三角洲、滨海平原、江淮平原、黄淮平原南北铺排,呈示着江苏地域的广阔与丰腴。浩浩长江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全国五大淡水湖,江苏有其二,太湖、洪泽湖这两颗璀璨的明珠,一南一北,相呼相应。江苏之地域文化,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交汇,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交融,兼收并蓄,和而不同,交相辉映,形成五大各具特色的文化区域:以苏州、无锡、常州为中心,清新柔美、鲜活灵动之吴文化;以南京、镇江为中心,庙堂文化与市井文化并存共容之金陵文化;以扬州、泰州为中心,清新优雅与豪迈超俊之维扬文化;以徐州、淮安、宿迁为中心,富有楚汉雄风慷慨多气之徐淮文化;以南通、盐城、连云港为中心,具有海洋文化开放意识之苏东海洋文化。这五大区域文化,恰似五条河流,汩汩滔滔,奔腾不息,汇成江苏文化源远流长既深且巨之长河,为中华文化奉献出自己的亮丽。如果用一个意象来表露江苏文化,我觉得“水”最能体现江苏文化的特性。至柔至刚之水,或雄壮,或峻急,或明丽,或澄清,或清幽,或灵动,或汹涌澎湃,或桀骜不驯,或波谲云诡,或一往无前,或知进识退,多元化的江苏文化脉络中,都能找到或一水性之影。
  柔
  吴地水乡泽国那悠悠水韵,苏州园林那巧夺天工,秦淮河那桨声灯影笙箫和鸣,扬州那二十四桥明月,……无不呈示着如水的柔美。杜荀鹤《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唐代的姑苏景物,水韵盎然。精巧、雅致、自由、写意的苏州园林,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浓缩奇美的山水风光,其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生,虽由人作,宛似天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如是评价:“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刻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道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扬州风景旖旎的瘦西湖,引来清诗人汪沆赋诗歌咏:“垂扬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唐诗人张若虚被扬州南效曲江的优美景致所感动,写下“以孤篇压倒全唐”,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那幽美恬静的神话般境界,令人陶醉。至于“桨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的秦淮河,以其香风艳帜,无边风月,为人所津津乐道。孔尚任《桃花扇》描写道:“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明末清初秦淮八艳的琴棋书画以及骚人墨客的风流韵事,更是在后人心底掀起了多少经久不息的波痕。
  刚
  静水缓流见水之柔,洪波涌起见水之刚。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徐淮故地,多少英雄人物纵横驰骋叱咤风云。据说刘邦和项羽都见过出巡的秦始皇,刘邦说:“大丈夫生当如是!”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言为心声!诚然!秦末大乱,中原逐鹿,楚汉雄风,烈烈扬扬!楚河汉界,血雨腥风,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刘邦得意唱大风:“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项王穷途歌虞姬:“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宁可力战死,不愿苟且生。英雄以英雄的方式谢幕,虽为悲剧,但来得悲壮。有位女诗人也禁不住大加赞叹:“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挺直脊梁勇于担当者,代不乏人。出于吴地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脍炙人口,千古流传。“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明末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镌刻在东林书院的大门口,道出了东林党人身在书院、心怀天下的情怀,也是几千年来士大夫、读书人、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心音。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强音,身体力行四处奔走反清复明,对清廷抛来的“胡萝卜”不屑一顾,拒不与清廷合作,铁骨铮铮。而惨烈的“扬州十日”背后,彰显着江苏士风民气的坚贞不屈!
  智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地处长江、淮河下游的江苏,湖泊众多,河流密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的灵动多变启迪智慧,引人勤思、善思、奇思,激发创新精神。智慧这一质素在江苏文化中有着突出的显现。水无常势,兵无常形。先秦兵法大家孙子因避齐国内乱赴吴国隐居,著《孙子兵法》这一充满智慧的神奇兵书,后出山佐吴国,南破越国,西伐强楚,北威齐晋,成就霸业。《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而今,《孙子兵法》的很多思想已广泛应用现代经营管理与决策之中。秦末汉初风云人士张良的“运筹帏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亦为善思能谋之体现。淮安人吴承恩以其奇思妙想,写出《西游记》这一别开生面的文学名著,将想象力发挥到极致。明代泰州人王艮师王阳明,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另立门户,以其“淮南格物”和“百姓日用即道”学说构成了它不同于前人,也不同于王阳明的独特思想体系,创立泰州学派,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至于名声远播的扬州学派与常州学派,也都于中国思想学术方面别有贡献。逮及现代,历史学家吴县人顾颉刚以敢疑能疑的精神,创造性地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形成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辩派”,解决了前人遗留下的许多疑难问题。当代学术大家无锡人钱钟书,其学术成果煌煌巨著《管锥篇》与《谈艺录》的博大精深,有目共睹,业已形成学术界热议的“钱学”。
  险
  提起水的风高浪险,水的暗潮涌动,水的波谲云诡,不由让人浮想联翩。春秋吴越争锋的谍战风云,汉高祖的卸磨杀驴,金陵帝王州的六朝往事,民国肇造之际南北议和那隆隆枪炮声后面的折冲樽俎斗智斗勇……云起云落。西施这位诸暨苎萝村畔浣纱的绝代佳人,她不会想到,她柔弱的肩头,肩起的是社稷的重量。她俨然成了美人计的代名词,幸耶?不幸耶?任由后人评说。吴国灭了,真是她的功效么?千年后,终于有位大唐诗人为她鸣冤:“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大汉之立,淮阴侯韩信功莫大焉,然而,功高为主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帝王随便找个借口,便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一代名将最终以谋反之罪被诛杀。悲哉!传说当年诸葛亮来到金陵(南京),赞叹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然而,虽有郁郁王气,多的却是剧情相似的黯然谢幕。东晋、宋、齐、梁、陈,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到头来,是非成败转头空,都付与了衰草荒烟。难怪刘禹锡要感慨:“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活
  海纳北川,有容乃大。江苏文化多元,与其开放与宽容的姿态密不可分。齐鲁文化、楚越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纷至沓来,均兼收并蓄,其包容性成就其丰富与活力。比如,历史上,西晋之末的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和两宋之交靖康之乱等社会动荡使北方文化大规模进入江苏,江苏文化不但没有排斥,反而迅速吸纳新的文化因素,在文化大交流中形成新的文化。比如,在建筑方面,徽派建筑风格广泛影响了江苏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清末民初,西风东渐,江苏也走在全国的前列,众多民族资本工业纷纷兴起,在诸多领域独占鳌头,一些民族资本家赢得“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火柴大王”、“缫丝大王”之美誉。江苏文化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注重自身文化对外的辐射与交流。早在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就曾派遣中郎将康宣和宣化使从事朱应出使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中部)等东南亚国家,足迹几遍南洋。唐时的扬州是国际性大都市,商船从扬州出发,最远可达西亚地区。明成祖朱棣在太仓浏家港设航海基地,派遣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为中国古代航海史和对外交流史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迅速崛起,苏南更是中国经济建设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勤劳智慧富于创新的苏南人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另辟蹊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创造了被社会学家费孝通称誉的“苏南模式”。然而,伴随经济的蓬勃发展,我们也应该看到,江苏在文化繁荣方面还有诸多欠缺。其实,这种现象不独是江苏所有,在别的地区亦普遍存在。如何让经济与文化比翼双飞,是个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老子曰:“上善若水。”如“水”的江苏,在大江东去的历史长河中,不仅要有经济的腾飞,也要散发出文化之光。惟其如此,“上善若水”才趋于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