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犬戎:《银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3 - 木头菩萨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50:11
银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3

第五章 银屑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第一节常见类型银屑病的辨证治疗

临床对银屑病的辨证论治各家有各家的特色,但总结论述时传统的临床家一般按皮损的状况分为风热、血热、血虚、血瘀、湿热、热毒、湿毒、寒湿等,其中夹杂着寻常型、脓疱型、

关节型、红皮病型等;现代的临床家一般先按西医的分型方法先分型后分证,先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红皮病型,然后在于各型中分为风热、血热、血瘀、热毒、湿热等,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吸取两者之长,结合临床候诊时的实际思维过程,我们采用先按体质后按证型来分类的方法。

银屑病本是一种自身动态平衡紊乱的疾病,体质状态直接影响银屑病的转归和发展。风热、血热、热毒可分而论之,也可合而论之,因为它们是素有内热体质的患者,在病情进行明时病变不同程度的表现;血虚证可单独分型论治,但临床用约各型都不可避免地给予一些滋阴养血之品,否则效果不佳,尤其是欲想取得远期疗效,就不能不关注滋阴养血的问题。

说明无论外邪是何属性,皆需与内虚相合才能致病,而且病变的发展性质也直接受内虚性质的引导,或寒、或热、或在皮、或入骨。按体质来论述病变发展类型,更接近中医的病因病机,开阔了临床用药范围。

任何一种方药都不会成为临床治疗银屑病的惟一有效方药。在某些患者中获得有效的方药,具体到个体时其有效程度则有很大差别;对某患者有效而对另一患者无效、对某患者无效而对另一患者有效的现象在临床上常见,尤其是按西医分型论治者更容易出现此情况,中医整体观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人体素质千差万别,但临床上不可能事先准备好众多与此相应的方药,必是临床大夫临诊时辨证处方以应万变。银屑病无论有多少证型的差别,因是同一种病,必有一定的规律可寻:素体肝阴不足,或阴虚火旺木火刑金、或肝克脾虚运化不健,或气阴两伤,这是临床最多见的三大类型。我们按此来分型论治,是论其用药施治原则,非一方一药定一证的论治。是“抛砖引玉”,给读者一个实际可行的思路,望读者研究出更佳的治疗方案和方药。

以下所列方药,若无特殊说明,均为成人一般用药量,水煎、口服,每日分2~3次服用。

一、阴虚火旺,木火刑金

因患者素体阴虚,邪易热化。随热化的程度不同可分为:风热、血热、湿热、营血热盛、营血湿热、热痹等六型。

(一)风热型

此型多见于银屑病始发者;或病情较轻者,有自愈能力但在春秋两季易于复发者;患者年龄以青年为主;皮损以寻常i三滴状为主,皮损鲜红但发展速度不快,此起彼伏泛发全身,皮损浸润不明显,鳞屑明显但薄而易脱离,可有轻到中度的瘙痒;常可见息者伴有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以咽干咽痛为普遍现象,或见扁桃体发红、或见鼻塞流涕、或见头痛目涩等;也因患者情志一时不畅所引发。舌脉:一般舌质正常,舌苔变化不大,可薄白也可薄黄;脉多见于右寸肺脉浮象。

治法:养阴益气,清热散风。

方药:益气养阴散风汤。

当归15g,芍药15g,黄芪15g,白术l0g,北沙参15g,麦冬15g,荆芥l0g,防风l0g,蝉蜕5g,浮萍5g,甘草5g。

加减:咽喉肿痛严重者,加金银花15g,玄参15g,桔梗10g;瘙痒严重者,加刺蒺藜15g,白鲜皮15g;心烦易躁者,加栀子6g,百合10g等。

方中当归、芍药、北沙参、麦冬,养血滋阴,为治疗银屑病之本;黄芪、白术,健脾补气强卫,以培土生金,肺金不被肝木所伤才不会反以报复,金不复,肝得养,邪无从化,病自消;荆芥、。防风、蝉蜕、浮萍,散风以治其标,甘草调和诸药。

参考方:

1.消风散《医宗金鉴》当归、生地黄、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木通、牛蒡子、石膏、甘草。

2.消风散《和剂局方》防风、蝉蜕、人参、荆芥、川芎、羌活、僵蚕、茯苓、藿香、厚朴、陈皮、甘草。

3.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生地黄、麦冬、玄参、贝母、丹皮、白芍、甘草、薄荷。

4.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桑叶、石膏、人参、麻仁、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甘草。

(二)血热型

此型多见于银屑病复发者,或由风热型发展而成,或始发银屑病患者中的较重者,患者自愈能力差;相当于寻常型银屑病的进行期;患者没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各年龄段都有此型患者;皮损类型复杂,以斑块型为主,包括地图状的大斑块和钱币状的小斑块,病程短者可以寻常型点滴状出现;皮损鲜红或潮红,旧皮损未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或虽然旧皮损有所消退,但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此起彼伏的结果是皮损范围扩大;皮损浸润明显;初期鳞屑可不明显,随后如果病情趋于稳定,鳞屑即刻出现,可薄可厚但皆易脱离,如果病情继续发展,鳞屑难得形成,或见覆盖鳞屑的旧皮损周围出现许多鲜红的新皮损,新皮损上鳞屑很少;可有中到重度的瘙痒;一般患者伴有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以咽喉红肿疼痛为多见,年轻者尤其是小儿以扁桃体发炎为普遍现象,部分患者是因情志所致,但因情志病变很难从体征上表达,所以要特别注意患者的伴症和舌脉。此外,患者可伴有体温不同程度的升高或正常;可有关节不利但疼痛不明显;可有心慌一ib悸,但心电图显示没有器质性病变;血常规检查,红细胞的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体积分布宽度可不正常。舌脉:舌质偏红、鲜红或舌尖鲜红,舌苔薄黄、黄厚或少苔;脉多见于肺脉浮或浮数,因情志所致者多见肝脉弦或沉细,伴失眠多梦等。

治法:养阴散风,清热凉血。

方药:凉血养阴散风汤。

当归15g,赤药15g,北沙参15g,麦冬15g,丹皮15g,黄芩10g,柴胡10g,金银花20g,荆芥lOg,蝉蜕5g,浮萍5g,甘草5g。

加减:体温轻度升高者,可用原方;重度升高者,加生石膏30g,知母15g,改柴胡为15g;咽喉红肿疼痛严重者,加锦灯笼6g,玄参15g,苦参10g;皮损鲜红燔热并且发展急速者,加紫草10~20g,大青叶15g;关节不利者,加秦艽15g,丹参15g;心慌心悸者,加太子参15g,五味子5~lOg,栀子6~10g,百合10~15g;失眠多梦者,加石菖蒲l0~15g,远志6~l0g;心情郁闷欲哭者,加太子参15g,百合10~.15g,连翘10~15g,大枣4~6枚等。

此阶段为风热在气分,外扰肌肤内扰气血,与风热阶段用药相比,去黄芪、白术、防风即是去玉屏风散,邪已入里,屏风此时不仅失去作用,而且用之易阻挡散风反而生热。换丹皮清血热,黄芩清肺及上焦之热,柴胡清肝经之热。热甚时加生石膏、知母以散气分之郁热,加紫草以凉血分之热。此型患者多有各种不同的夹杂症,可酌情处理,但应以阴虚为本、卫气为位、郁热为标,掌握住这三点,虽然个体有差异,方药可根据夹杂症千变万化,但治疗原则不变,主方用意不变,临床必获效果。

参考方:

1.菊花清燥汤《医宗金鉴》 菊花、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知母、地骨皮、麦冬、柴胡、黄芩、升麻、竹叶、灯心草、水牛角(代犀角)、甘草。

2.四物消风饮《外科证治全书》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柴胡、荆芥、黄芩、蝉蜕、甘草。

3.清阳散火汤《外科正宗》 升麻、白芷、荆芥、防风、白蒺藜、黄芩、牛蒡子、连翘、石膏、当归、甘草。

(三)营血热盛型

此型患者相当于红皮病型银屑病的进行期。红皮病型银屑病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是由血热型银屑病发展而来。是在寻常型银屑病的基础上,因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部位感染,外邪热盛入里而成;②银屑病患者骤然停用或减少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用量后,因药物性反跳而形成的病情,其药物多为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含砷汞等的中药,这些药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停用或减量后都会出现反跳;③银屑病患者外用某些刺激性药物,如氮芥、斑蝥等破坏了皮肤,使皮肤合并感染而引发;④是某些内服药物、食物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影响皮肤和表浅血管正常生理代谢过程而造成,如吲哚美辛类药物、酒精等;⑤是患者接触了过敏物质而引发的急性反应。临床最多见的是第二种因素造成的红皮病型银屑病,其次是第一

种和第四种,第三和第五种虽然也不少,但多为局部红皮病样反应。

患者多为其他类型的银屑病患者转化而来,尤以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多见,始发为红皮病型银屑病者很少见;患者没有年龄区别;患者皮损突然鲜红燔热,迅速融合成片,以至全身皮肤呈弥漫性潮红、肿胀。特点是在弥漫性潮红肿胀的皮损中,存在边界清楚的、正常的皮肤,称为“皮岛”。皮损累及手足时,常见整片的表皮角质剥脱;部分患者是,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在病情转归过程中的一过性表现。红皮病型银屑病在进行期,鳞屑几乎消失,随着病情的稳定或缓解,鳞屑逐渐出现,早期鳞屑多细小或薄,病情缓解后,可见大量鳞屑脱落。急性期皮肤瘙痒几乎消失,随着鳞屑的出现而逐渐加重;患者多伴高热或发热不退,可伴关节不适,可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白细胞增多。舌脉:患者舌象复杂,多数患者舌质红或红绛,部分患者舌体呈现不同程度的裂纹;舌苔或少,或薄黄,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甘温除热,凉血清营。

方药:紫草四物清营汤。 。

生熟地黄各10~15g,当归15g,白芍10g,赤芍10g,丹皮10g,紫草15~30g,柴胡15g,黄芩l0g,栀子10g,金银花20g,连翘15g,甘草6g,羚羊粉0.6~1.2g(分次冲服)。

加减:如果因停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而引起,一般可用原方或加淫羊藿10g,知母15g;如果曾经服用过含砷汞等类药物可加土茯苓15~30g,甚者再加生槐花10g;若舌红脉滑数有力,为气分仍热盛加生石膏30g,知母15g;若舌黄腻脉濡滑者加土茯苓15~30g,天竺黄10g等;当皮损缓解后,及时更换方药,应加白薇、银柴胡以清虚热,加天冬、麦冬以滋阴润燥。

此方是遵从“甘温除大热”“急则治其标”理论和原则的处方。方中其生地黄、当归、白芍、甘温除热、赤芍、丹皮、紫草凉血清营,羚羊粉为急则治其标所用。与血热型相比,因邪热入里,故去掉散风的荆芥、蝉蜕、浮萍,因热扰营血,故特用生熟地黄、羚羊粉(也可用水牛角10~15g先煎15分钟左右,替换羚羊粉),直入营血的养阴寒凉之品。因红皮病型银屑病多是从其他类型银屑病转化而来,所以一但热退,就需要根据患者症状重新辨证论治,以便能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

参考方:

1.清热地黄汤(原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水牛角(代犀角)、生地黄、赤芍、丹皮。

2.清营汤《温病条辨》水牛角(代犀角)、生地黄、丹参、玄参、麦冬、银花、连翘、黄连、竹叶心。

3.神犀丹《温病经纬》水牛角(代犀角)、生地黄、石菖蒲、黄芩、银花、连翘、板蓝根、玄参、紫草、淡豆豉、天花粉。

(四)湿热型

患者为阴虚火旺木火刑金之体,但金木气交不顺为主,所以皮损仅限于掌跖部位,气交不顺郁而生热,热炼津液为痰湿,皮损以四末为主,相当于掌跖脓疱疹型银屑病。患者年龄以青壮年为多见;一般始发皮损以掌部鱼际处,先有痒痛,随后皮肤发红、干燥、增厚,继而于发红的皮损上,皮下自行出脓疱,脓疱逐渐扩大、破裂、结痂,同时皮损不断向四周蔓延,但以赤白肉际为界,以掌跖为重;也有部分患者,四肢、躯干皮损为寻常型银屑病表现,但指趾端为脓疱样皮损,并且可伴有中到重度的甲损。患者一般不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多伴有明显的情绪变化。舌脉:舌质正常或偏红,部分患者舌体有裂纹,舌苔黄或黄厚或黄腻;脉或滑或濡或弦或弦细。

治法:疏风解郁,散热清湿。

方药:茵蝉归贝散湿汤。

当归15g,芍药15g,苍术l0g,茵陈l0g,天花粉15g,浙贝15g,荆芥10g,连翘10g,蝉蜕5g,浮萍5g,白茅根15g。

加减:皮损严重者,加蒲公英15g,地丁15g;舌苔厚腻者,加天竺黄10g,苦参10g;失眠多梦者,加石菖蒲10~15g,远志6~10g,僵蚕10g;心烦易躁、舌红脉弦者,加柴胡10~15g,麦冬15g,知母10~15g;情志郁闷、苔黄脉濡者,加黄芩10g,合欢皮10~15g,竹茹10g;大便密结者,加熟军5~10g。

方中当归、芍药酸甘敛阴以柔肝;荆芥、连翘、蝉蜕、浮萍疏风解郁;茵陈、浙贝、天花粉散热清湿;苍术健脾祛湿;白茅根清热利尿,给湿热出路。

参考方:

1.龙胆泻肝汤《和剂局方》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生地黄、当归、泽泻、车前草、木通、甘草。

2.顽癣浮萍丸《外科正宗》紫背浮萍、苍术、苦参、苍耳草、黄芩、僵蚕、稀莶草、钩藤。

3.清肝渗湿汤《医宗金鉴》 黄芩、栀子、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柴胡、天花粉、龙胆草、泽泻、木通、甘草。

4.仙遗粮汤《景岳全书》土茯苓、生地黄、当归、白术、苡仁、金银花、连翘、黄连、防风、白鲜皮、木通、皂刺、甘草。

(五)营血湿热型

木火刑金,金复伐木,患者皮损反复难愈,久之热烁津炼液成痰湿,湿热互结,内伤脾胃,外伤肌肤,症见在红斑性皮损上出现脓疱。轻者局限于某一部位,重者泛发全身。相当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轻者局部皮肤鲜红有渗液、脓疱密集,舌质红或偏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濡或滑。重者症见皮损发展迅速,皮疹燔红融合成片,在红斑上有密集的脓疱,成批出现,此起彼伏,可融合成脓湖,患者伴有发烧、关节不适等。此型常与红皮病型银屑交替出现,形成的原因也多与红皮病型银屑相似,一般多为久病患者,尤其是一些用药不当的患者极易形成为脓疱型银屑病。舌脉:舌质红,舌苔腻且黄,脉濡滑或弦滑数。

治法:清热散热利湿。

方药:茵陈紫草白虎汤。

生石膏20~30g,知母15g,紫草10~20g,苍术10g,茵陈10g,天花粉15g,浙贝15g,赤芍10g,丹皮log,黄芩10g,白茅根15~30g。

加减:皮损潮红严重者,加土茯苓15~20g,柴胡10g;舌苔厚腻者,加天竺黄log;皮损潮红不严重,脓疱严重者,减去紫草、丹皮,加生黄芪15~20g;伴高烧者,加水牛角10~15g,或羚羊角粉0.6~1.2g(分次冲服);曾经服用过含砷汞等类药物、舌苔厚腻者,加土茯苓20~30g;大便秘结者,加熟军5~10g。

方中生石膏、知母、黄芩清气分热;茵陈、黄芩、天花粉功在散热;紫草、丹皮、赤芍凉血;苍术健脾祛湿;茵陈、天花粉、浙贝散热清湿;白茅根清热利尿,给湿热出路。此型的治疗难点是湿热互结,对于湿热互结,不可被其表现明显的热象所困扰,偏以清热凉血为主,因凉血过重易使湿滞,湿滞气机运阻,郁而生热,结果反使湿热互结更甚。因此要以散热、清热为主,利湿为辅,佐以凉血。清热、散热使热与湿分离不得互结,佐以凉血阻挡热邪人里的去路。

参考方:

1.白虎汤《伤寒论》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2.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石膏、水牛角(代犀角)、生地黄、栀子、黄连、黄芩、连翘、知母、赤芍、玄参、丹皮、桔梗、竹叶、甘草。

3.柴胡清肝散《寿世保元》柴胡、升麻、生地黄、当归、川芎、丹皮、黄芩、黄连、桅子、甘草。

4.九味柴胡汤《保婴撮要》柴胡、人参、半夏、当归、芍药、黄芩、栀子、龙胆草、甘草。

(六)热痹型

银屑病患者原本阴虚火旺,肝阴不足,外邪袭卫,气郁热化,内火外热交替不断;情志不畅,五志火郁,风火相煽,易入血而为血热;木火刑金,金复伐木,气机错乱,风热血热炼液成痰湿,湿邪重着黏腻阻碍气机,湿热更重,湿热相合,深入筋骨,伤及关节,关节红肿热痛,游走不定,此为热痹。《素问.四时刺逆论》:“厥阴有余病阴痹;不足病热痹”。湿热蚀骨,湿热互结,湿热在表,金木气交不顺,可见皮损为脓疱样表现并以四末指端或掌跖为重;热邪入里,火热胜蚀骨伤肉为湿热为痰浊,“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湿热蒸髓蚀骨伤筋,其人骨痛骨溶,关节屈伸不利,爪甲破损。

关节型银屑病患者有明显的游走性、红肿热痛性关节疼痛;受累的关节肿胀热痛、屈伸不利,全身关节皆可受累,但以四肢末端的指关节为多见,其次是膝、肘关节,踝、腕关节,颈椎、胸椎等,极个别患者还可形成无菌性多发性骨髓炎。关节型银屑病患者另一个明显的体征是甲损,轻者甲板上有明显的典型的点状凹陷样损害,重者甲板混浊、增厚,甲缘游离,甲下有脓液、甲与甲床脱离;患者体表其他部位有寻常型的银屑病的皮损表现,并且患者皮损反复难愈,皮损在缓解期可呈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表现,浸润明显;进行期皮损燔红,严重者可见湿热侵犯而形成的脓性皮损;缓解期鳞屑厚大难脱,进行期大量鳞屑脱落;伴有中到重度的瘙痒;舌脉复杂,轻者舌红苔腻,重者舌质绛红或紫红,舌苔厚腻色黄,尤以舌后部为重,可见花剥苔。脉滑数或濡或弦细或沉细等。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除湿。

方药:紫蒿鳖甲宣痹汤。

鳖甲15~20g,青蒿15g,当归15g,赤芍15~20g,知母15g,土茯苓15~30g,丹皮10g,紫草15~20g,黄芩10g,黄柏10g,栀子10g,白鲜皮15g,薏苡仁20~30g,白茅根15~20g。

加减:关节症状不严重,但皮肤瘙痒难忍者,加刺蒺藜10g、浮萍5g以散热消风除痒;关节症状严重,湿热明显者,加秦艽15g、全蝎3~6g清热活血、搜风除湿;伴瘙痒难忍者,再加僵蚕10g、钩藤6~10g以平肝息风。

方中鳖甲、青蒿、知母滋阴清虚热、补肾健骨;当归、赤芍酸甘敛阴、柔肝疏筋;土茯苓、薏苡仁、白鲜皮健脾利湿、祛风除湿;丹皮、紫草清热凉血;黄芩、黄柏、栀子散三焦之火;白茅根利湿除烦。邪能入里,必有伏邪相应。祛湿热伏邪当数鳖甲、青蒿、土茯苓,这是本方的核心。

参考方:

1.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青蒿、鳖甲、生地黄、知母、丹皮。

2.宣痹汤《温病条辨》防己、杏仁、薏苡仁、滑石、连翘、栀子、半夏、晚蚕砂、赤小豆。

3.紫草饮《寿世仙丹》紫草、金银花、薏苡仁、土茯苓、白鲜皮、白蒺藜、山慈菇。

4.当归拈痛汤《医宗金鉴》 当归、羌活、茵陈蒿、苍术、防风、苦参、白术、升麻、葛根、泽泻、人参、知母、黄芩、黄柏、猪苓、甘草。

 

二、木克脾虚,运化不健

患者原本脾土不健,易被肝木所克,脾虚不运,脾阳不足。因脾阳不足,肺阳失养,卫气自虚,虚不固自留邪,邪易寒化;因脾虚不运,津液难化,易成湿滞留于肤腠;寒湿滞留不去,易入筋骨成寒痹,故有:风寒、寒湿、寒痹三型。

(一)风寒型

患者多有家族史,但各年龄段皆有。病史不长或为始发银屑病患者,皮损有自愈能力,夏季减轻或自行消失,冬季加重。皮损以寻常型点滴状和小斑块状为主,皮损浅淡不鲜红,或皮损固定于头皮部、肘部等,一般不易引起注意,当患者感冒发烧时,旧皮损发红,并有淡红的新皮损出现;有浸润;鳞屑色白较多,易脱落;瘙痒不明显。进行期时患者可伴有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以鼻塞流涕、扁桃体肿大为主,或见咽干咽痛、或见头痛目涩、或见关节酸楚。舌脉:一般舌质正常或偏淡,苔白;脉濡滑或紧或细或弱。

治法:疏风散寒,补气固卫。

方药:桂枝玉屏汤。

黄芪15g,白术10g,防风6~10g,党参10~15g,茯苓15g,桂枝6g,白芍10~15g,陈皮6~10g,泽泻6~10g,炙甘草6g。

加减:经常鼻塞流涕者,加藁本15g、辛夷6g;纳少食呆者,加草蔻6g、砂仁3g;消化不良者,加鸡内金15g、莱菔子10g;皮损发红、进展迅速时,加金银花15g、连翘10g、柴胡10g;扁桃体长期肿大不消,但无明显炎症者,加玄参15g,桔梗6g,枳壳10g;扁桃体色暗红,肿大不消者,上方减茯苓、陈皮、泽泻,加桃仁10g,红花3g,玄参10g,柴胡6g,桔梗6g,枳壳6g。

方中黄芪、白术、防风为玉屏风散,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为四君子汤,两方合用,健脾补肺固卫;桂枝、白芍调和营卫,茯苓、白术、陈皮、泽泻健脾利湿;炙甘草调和诸药。此型患者的卫阳不足,表气不固非他病所致,而是后天生化无力所为。所以单以玉屏风散固表,其力不足;单以四君子汤补气,难使阳气直达病所,所以将两方合用,并且佐以桂枝、白芍,使气之表里互通,表之阴阳互用。此为本方之要意义。

参考方:

1.升阳益胃汤《脾胃论》黄芪、人参、半夏、茯苓、白术、陈皮、泽泻、白芍、防风、柴胡、黄连、羌活、独活、炙甘草。

2.桂枝汤《伤寒论》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3.会厌逐瘀汤《医林改错》桃仁、红花、生地黄、赤芍、玄参、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4.防风汤《济生方》 当归、白芍、茯苓、杏仁、桂枝、防风、黄芩、独活、秦艽、甘草。

(二)寒湿型

多为风寒型患者发展而来,一般病史在3年以上,特点是患者有明显的气虚乏力症,皮损以寻常型斑块状为主,固定于头皮部、肘膝部、指侧及黏膜、皱褶部位如腋下、腹股沟、乳房下等,位于指侧及黏膜皱褶部位的皮损易出现渗出液或较清淡的脓液,冬重夏轻。皮损浅淡不鲜红,有浸润,鳞屑厚重,有轻至中度瘙痒。患者可伴有关节酸楚不利,有甲损。舌脉:一般舌质偏淡,苔白;脉濡或紧或细弱。

治法:健脾利湿,活血散湿。

方药:参芪渗湿汤。

生黄芪15~35g,当归10~15g,白芍10~15g,党参10~15g,茯苓15g,白术10g,薏苡仁20~30g,陈皮10g,泽泻10g,川芎10g,柴胡6 g,炙甘草6g。

加减:湿盛有渗出伴痒,加土茯苓15~20g,白鲜皮10~15g,健脾利湿;皮肤瘙痒难忍为有郁热动风,加鳖甲10~15g,僵蚕10g,全蝎3~6g,清热活血、搜风除湿。

方中黄芪、当归养血;黄芪、党参、茯苓、白术补气健脾;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柔肝疏筋;茯苓、泽泻、薏苡仁健脾利湿;川芎、陈皮、柴胡活血祛痰,解肝郁热,共成散湿之功。久病气血两伤,已无救表之力,所以重点不在于急于求成,而在于补气生血以得治本。当归与大量生黄芪相配,是当归补血汤,加党参(用西洋参替换更好),是阳中求阴,补气生血之意。气血不足,补之易郁滞,所以方中需用一些活血行气之品,此为要中之要,若不明理,用之不当,则会适得其反。

参考方:

1.补中益气汤《医宗金鉴》人参、黄芪、当归、柴胡、白术、陈皮、升麻、甘草。

2.渗湿汤《三因方》苍术、白术、茯苓、陈皮、干姜、甘草、丁香。

3.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 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炒扁豆、莲子肉、苡仁、砂仁、桔梗、炙甘草。

4.清湿汤《医经会解》羌活、独活、防风、防己、薏苡仁、泽泻、黄芩、黄柏、赤芍、甘草。

(三)寒痹型

患者本有脾阳虚、肾阳不足,可先皮损或与皮损同时出现关节病变,与热痹相比,患者的关节症状比皮损重。患者多见身寒肢冷,肢末遇冷寒痛,冷则关节屈伸不利。轻者病变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重者关节变形。一般患者的皮损表现为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样,部分患者皮损为淡红色斑块状,比较固定,鳞屑厚,病甲增厚无华。舌脉:舌质淡,舌苔腻,脉沉紧、弦紧或濡、濡弱等。

治法:温阳散寒祛湿,补肾活血通络。

方药:参芪鳖甲蠲痹汤。

黄芪25g,鳖甲15g,淫羊藿15g,当归15g,白芍20g,川芎10g,桂枝15~20g,党参15g,鸡血藤20g,土茯苓15~20g,柴胡6g~10g。

加减:寒痛甚者,加羌活、独活、威灵仙各10~15g;痰湿阻络,瘙痒甚者,加僵蚕10g,全蝎3~6g等。

方中黄芪、党参补气温阳;当归、芍药、川芎、鳖甲为四物汤中鳖甲易地黄,以血肉有情之品补肾壮骨、养血柔肝;鳖甲与淫羊藿相配,增加补肾壮骨、养血柔肝的作用;桂枝、鸡血藤温阳散寒、活血通络;土茯苓祛湿;独活、羌活苦甘辛温,善搜风散寒,为治疗风寒湿痹的要药。酌情使用效果更好,《本草求真》:“羌之气清,行气而发散营卫之邪;独之气浊,行血而温养营卫之气……羌行上焦而上理,则游风头痛,风湿骨节疼痛可治;独行下焦而下理,则伏风头痛,两足湿痹可治。”银屑病患者无论是何体质,毕竟与肝阴不足有关,虽然是寒痹,也要佐柴胡以清肝散郁热。

参考方:

1.程氏蠲痹汤《医学心悟》羌活、独活、秦艽、肉桂心、当归、川芎、海风藤、桑枝、乳香、木香、炙甘草。

2.独活寄生汤《千金要方》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芍药、川芎、干地黄、杜仲、牛膝、人参、茯苓、肉桂心、甘草。

3.蠲痹汤《杨氏家藏方》当归、白芍、黄芪、防风、羌活、姜黄、甘草。

4.独活散《太平圣惠方》独活、附子、牛膝、当归、肉桂心、芍药、川芎、桃仁。

三、气阴两伤,虚风血燥

患者久病后气阴两伤,气血皆不足或有患者因不适当地服用寒凉之品而使阳虚,肺气不健,虽然肝火不旺,邪气不盛,但卫气祛邪无力而皮损长期不愈。虽然气阴两伤,但阴虚是本,故易化燥,气虚血行不利又可见血瘀。故有:血虚风燥、血虚血瘀二型。

(一)血虚风燥型

阴虚火旺,木火刑金类体质的银屑病患者,当皮损自愈力下降后,皮损处于不进展也不消退的状态时,表明患者已气阴两伤,正邪处于相争僵持的状态,或气已虚,阳不足,风邪难于化热而病症不明显阶段。肝克脾虚运化不健类体质的银屑病患者,病程持久不愈,若伤阳偏重,病情易从风寒型向寒湿型、寒痹型发展,若伤阴偏重,病情易从风寒型向血虚风燥型发展,临床上以后者多见,因无论是外邪还是内伤,易使肝阴不足者形成气郁,郁而化火,火炼液伤津,久之则成血虚风燥型。此型患者病程较常或曾用过伤肾耗精之药,久病耗伤阴血,以致血虚生风化燥,若加内热蕴郁,更伤津耗血,阴虚血燥,肌肤失养,外现粗糙、干裂;阴血不足,肝气疏泄无度,时郁时散,使人气机、情志变化无常;夜间阴血主令,阴血不足,阳难潜伏,故心烦梦多、心情涣散;阴血不足,正气难长,营气难复,卫气不固,抗邪无力,故病情缠绵难愈。

血虚风燥型是临床上最多见的一种类型,症状表现为银屑病的亚进行期,或相当于银屑病的静止期。此期皮损没有进行期那么鲜红,不伴有发烧和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但病情不稳定,除有典型的银屑病皮损外,主要症状是皮肤瘙痒和脱屑。痒为风证,脱屑为燥证,为病程日久伤阴所致,症见皮损干燥易裂,皮疹色淡或暗,鳞屑厚,皮损基底较松软,皮损以斑块形为主,但形态多样,可为小斑块、大斑块、地图形、环形等形状,也可为混合状。可泛发于全身,也可松散地分布于躯干、四肢,或局限于头皮、肘、膝等处。患者多伴有咽喉干痛、口唇干燥,心烦易怒,或情志郁闷,嗜睡不安,或失眠多梦,多数患者都有明显的情绪不稳等症状。女性患者可伴有明显的经前期紧张症,部分女性患者可因肝气不疏,自觉咽部有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梅核气),或心慌意乱等。皮损在经前期可明显加重。

轻者皮损为小斑块,或局限型,色淡红、红、鲜红可同时出现在同一个患者身上,鳞屑一般较多,有厚有薄,鳞屑干燥易脱落,伴不同程度的瘙痒;重者皮损为大小斑块混合状,泛发于全身,时轻时重,变化频繁,轻时色淡红或红,重时鲜红并伴有散在的新皮损出现。鳞屑厚薄不等,一般规律是,新皮损出现时鳞屑变薄,皮损消退时鳞屑增厚,随着皮损的进一步好转,皮肤基底浸润明显地减少或消失,鳞屑才能真正地变薄,否则皮损会突然加重而鳞屑随之发生被动性变化。鳞屑干燥、多而易脱落,甚至肌肤干躁皲裂,呈“肌肤甲错”状。瘙痒严重,瘙痒以晚上为重,甚者影响睡眠。舌脉:舌脉复杂多样,一般舌质偏红或淡红,舌苔不厚,部分患者的舌体上有裂纹,苔或薄白,或薄黄,或较少,或花剥。脉以肝脉弦或弦细为多见常见,肺脉时浮、时滑、时弦细等。

治法:养血柔肝,滋阴润燥。

方药:紫草鳖甲四物汤。

龟甲10~15g,鳖甲10~15g,地黄10~15g,当归15~20g,白芍15~20g,川芎10~15g,紫草10~20g,浙贝10~15g,麦冬10~15g,黄芪15~20g,柴胡6~10g,甘草6~10g。

加减:轻者病偏于表,以风燥为主,上方去紫草、龟甲、地黄,加蝉蜕6~10g,玄参10~15g,天冬10~15g以清肺润燥,清热散风;重者偏于里,以血燥为主,用上方,其中紫草、柴胡用大量,可酌情将白芍换成赤芍,或加丹皮以加大疏肝降火、凉血润肤的作用;皮肤干燥,瘙痒难忍者,加土茯苓15~20g,白鲜皮10~15g,刺蒺藜10~15g以祛风止痒;咽喉肿痛者,加玄参10~15g,桔梗10g,枳壳10g以清凉润燥开郁;失眠多梦者,加石菖蒲15g,远志10g或生牡蛎20g;经前期紧张症明显者,加女贞子15g,枸杞子15g,川楝子6~10g以酸甘敛阴,疏肝解郁;若皮损偏暗,基底浸润厚时,加桃仁15g,红花5~10g,丹参10g以活血化瘀;心慌心悸者,加太子参15g,五味子10g等。

方中龟甲、鳖甲入肾滋阴;地黄、当归、白芍、川芎为养血柔肝的四物汤;两者合用增大了滋阴养血柔肝的作用,为治疗银屑病病变的根本。黄芪补气,与当归相配增大了滋阴养血润肤的作用;浙贝、麦冬滋阴润肺以消金肺之燥;紫草、柴胡疏肝凉血清郁热,甘草调和诸药。整方针对银屑病病变的根本,意在阻断木火刑金、金复伐木的恶性循环。

参考方:

1.四物汤《和剂局方》当归、地黄、白芍、川芎。

2.一贯煎《柳州医话》 当归、生地黄、沙参、麦冬、枸杞子、川楝子。

3.地黄饮子《医宗金鉴》生地黄、熟地黄、当归、元参、丹皮、红花、白蒺藜、僵蚕、何首乌、甘草。

4.养血润肤饮《外科证治全书》当归、升麻、皂刺、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天花粉、红花、桃仁、黄芩、黄芪。

5.生血润肤饮《沈氏尊生书》天冬、麦冬、生地黄、熟地黄、当归、黄芪、黄芩、桃仁、瓜蒌仁、升麻、红花、五味子。

6.柴胡疏肝散《医学统旨》柴胡、香附、青皮、枳壳、芍药、川芎、甘草。

(二)血瘀血燥型

患者多为患病年久或年龄较大者,病程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多有家族性发病史或反复应用伤肾损精之品者。皮损为大斑块状,甚者如地图状或蛎壳状,干燥皲裂,“肌肤甲错”;皮疹色黯淡、灰黯或紫褐、紫黯;皮损基底肥厚;鳞屑层叠重生,厚大而且不易剥脱。皮损可散发于躯干、四肢,或局限于头皮、肘、膝等处;皮损部位干燥无汗、皲裂疼痛、既瘙痒又麻木。常伴有明显的甲损害,并可见骨病变。舌质黯红或有瘀斑或灰黯,可见厚腻的花剥苔,脉涩或沉或弦细。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病久邪入血脉,阻塞气机,气滞血瘀则皮疹紫黯,皮损基底肥厚;肤腠失养则“肌肤甲错”、干燥皲裂、鳞屑重生等;久病气虚,卫阳不足,气行无力,邪留肤腠,卫气不行则麻木不仁,寒热相搏于肤腠则瘙痒。部分患者原本就兼有气虚,肝阳在外,邪在外随阳化热;阴湿于里,邪入里则寒湿郁火交杂,阻塞气机。气机不畅,肝气不疏,金木难于正常交互,体表感觉异常;肺气不足则卫气不固,不仅外邪易侵,而且肺气也难于发挥温煦、濡养的功能来强健肌肤;脾气不健运则水谷生化无力,既易生痰湿阻塞气机,又可造成阴虚血亏。气血不足则舌质异常,湿阻则舌苔异常。气血不足之体,承受能力降低,其人若劳累紧张,过虑伤神,则明显出现气血不和之象。耗气则心慌气短乏力,皮损凝固不变;伤阴或气郁则可化火,皮损红紫瘀热;肝主筋,爪为筋之余,外邪人里,寒热相争,湿热烁筋,爪甲被伤。

治法:滋阴养血,活血疏络。

方药:桃红鳖甲四物汤。

桃仁15g,红花10g,鳖甲15~20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0g,生黄芪15~30g,土茯苓15~20g,白鲜皮10~15g,全蝎3~6g,甘草10g。

加减:若皮损变红发热,为气郁生热,加凌霄花6~10g,郁金10~15g,佛手10g,柴胡10~15g以理气活血;若皮损突然变红多是外感或内火或药物激惹,加丹皮10~15g,紫草15~20g,茜草10~15g,玄参10~15g等药以凉血活血,清热解毒;若皮损色黯,基底厚紧,瘙痒严重,触之麻木,为气滞血瘀,孙络被阻,可加水蛭10~15g,僵蚕10g,丹参10~15g等增大活血化瘀及消肝风的作用;伴见咽喉常期黯红,自觉干燥者加玄参10~15g,桔梗10g,枳壳10~15g,麦冬15g以滋阴润燥,清咽利喉等;若皮损色黯淡,基底厚,鳞屑厚而难脱落,为气虚重者,加白术10g,茯苓15g,浙贝10~15g,以增加补气化痰的作用;患者全身皮肤皆发干,或患者本有轻度鱼鳞病皮损者,上方去土茯苓、白鲜皮、全蝎,加龟甲15g,北沙参15~20g,天冬15g,麦冬15g,意在以滋阴润燥,养血活血。

本方中遵“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以桃红四物汤为主方,养血、活血、化瘀;以鳖甲易地黄增大滋阴养血的作用;生黄芪补气,土茯苓祛湿,白鲜皮散风止痒,全蝎活血通络,搜风止痒。

参考方:

1.桃红四物汤《和剂局方》桃仁、红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2.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桃仁、红花、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3.疏风清热饮《医宗金鉴》苦参、全蝎、皂角、皂刺、荆芥、防风、银花、蝉蜕。

4.活血润燥生津散《成方切用》 天冬、麦冬、当归、芍药、熟地黄、天花粉、桃仁、红花。

 

第二节特殊类型银屑病的辨证论治

一、儿童银屑病的辨证论治

儿童银屑病多以寻常型点滴状为主,其发病特点是与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病情的发展也随着呼吸道反复感染而反复发作并加重。有研究表明,扁桃体炎和咽炎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能是引起小儿银屑病的主要原因,银屑病的发生可能是对细菌毒素发生的变态反应,所以对小儿银屑病可首选抗生素治疗。对抗生素敏感者,用药后皮损会明显减轻,但呼吸道症状尤其是扁桃体的肿大、咽喉红肿改善不明显,停药后皮损会加重,特别是应用了一些解热止痛的药物后,皮损会明显加重,这是因为解热止痛药物中,常含有影响前列腺素合成作用的成分,前列腺素对表皮的生长、分化有直接的作用,所以当服用这些药时,就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皮肤的生长规律,从而使皮损更加明显。

儿童银屑病的特点是卫气不固。卫气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具有温煦肌肤、润泽皮毛、护卫肌表、抗御外邪等作用。卫气不固,外邪入侵,肺合皮毛与卫气相通,肺气不宣,则咳嗽,喉为肺之门户,故红肿疼痛。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肺为脏腑之华盖,职司卫外,性属娇脏,不耐邪侵,故外邪乘袭,肺卫首当其冲。《证治汇补.伤风》日:“如虚人伤风,屡感屡发,形气病气俱虚者,又当补中,而佐以和解,尚专泥发散,恐脾气益虚,腠理益疏,邪乘虚入,病反增剧也”。儿童银屑病者绝大多数为“虚人伤风”,其咽炎、扁桃体炎多为慢性炎症或慢性炎症急性发作,所以治疗中不可与一般的伤风感冒同等相待。在扁桃体炎急性发作或感冒发热时,应和解营卫,宣散肌肤郁热,并注意养阴柔肝之本,可给予四物汤合麻黄汤加减。除给予相应治疗外,特别需要注意健脾通便。急性期过后,不可立即停药,应根据其损伤情况及余邪滞留程度,调整方药,继续“扶正祛邪”,以达体健邪去之目的。若邪已去,而体尚虚者,可给予玉屏风散合四君子汤调养。

(~)银屑病进行期

治法:和解营卫,宣散郁热。

方药:四物麻黄汤。

生石膏10~20g,知母6g,生地6~10g,当归6~10g,白芍6~10g,浙贝6g,桂枝5g,麻黄3g,蝉蜕6g,荆芥5g。

本方以四物汤滋阴养血以治其本,去川芎以防活血太过;以麻黄宣散肌肤之郁热,麻黄与桂枝相配宣肺解肌,桂枝与白芍相配调和营卫.加石膏、知母解肌清热;浙贝化痰,蝉蜕、荆芥解表散风。

(二)银屑病静止期

治法:益胃健脾,扶正祛邪。

方药:四君玉屏汤。

西洋参3~5g,太子参5~10g,茯苓10~15g,白术5g,黄芪5~10g,防风3~6g,鸡内金10~15g。

本方以四君子汤补气健脾,,扶后天之本;以玉屏风散托里固表,使风邪祛而不再来;太子参滋阴润燥清肺;鸡内金消食健脾。《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日:“小儿肌肤最柔脆,偶触风寒病荣卫,轻为感冒病易痊,重为伤寒证难退,夹食夹热或夹惊,疏散和解宜体会”。对于儿童银屑病的治疗重点,不在于一时的皮损消退,而是固表御邪,增加抵抗力。小儿脾胃尚嫩,需备加呵护,后天强健,化生有源,才能达到体健的目的。

临床有通过进行扁桃体摘除术而使银屑病痊愈的实例,这种方法对因扁桃体炎而反复引发银屑病的患儿,摘除扁桃体可预防和减少复发,对无扁桃体炎病史者,摘除扁桃体则无意义。另外,小儿皮肤娇嫩,外用药容易渗入而被吸收,临床常见因外用含糖皮质激素药膏后,使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加重,成为重症银屑病或红皮病型银屑病或脓疱型银屑病者。

二、黏膜、皱褶部位银屑病的辨证论治

银屑病有以全身病变的同时包括黏膜、皱褶部位病变者,也有仅局限于黏膜、皱褶部位病变者。单纯的黏膜、皱褶部位的皮损如腋下、腹股沟、乳房下等,由于这些部位易出汗、易摩擦,使银屑病原有的皮损形态改变而不易确诊,易与脂溢性皮炎、真菌感染、湿疹相混。但黏膜、皱褶部位的银屑病有明显的脱屑现象,并且界线清楚、干燥而非油腻性鳞屑,是与脂溢性皮炎鉴别的依据;真菌检查为阴性,是与体癣鉴别的依据;湿疹应有自幼年即患病史,或皮肤过敏史,或局部接触刺激性物质史,皮损边缘没有银屑病那么清楚,浸渍时脓液没有银屑病的稠浊,干燥时鳞屑没有银屑病的鳞屑大,这些都可以作为鉴别黏膜、皱褶银屑病的根据。仔细观察它们的区别还是不难鉴别的。治疗用药时适当加用些入该经络的药和健脾宣肺的药是有益的。

此外,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外用糖皮质激素的问题。临床上常常可以见到因长期外用含有糖皮质激素造成局部皮肤萎缩、塌陷现象。由于这些部位组织结构的特点是皮脂腺、汗腺、毛囊丰富的部位,化学物质经皮肤吸收过程开始阶段的30分钟左右,主要是通过这些皮肤附属器渗透吸收,局部结构的特点决定了这些部位对糖皮质激素的吸收远远大于其他部位,因此药物的副作用也相应地明显表现出来,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精神压力。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后还不易停药,即使减量应用都会出现反跳现象,皮损处奇痒难忍,给正确治疗造成障碍。可采用解毒生肌止痒的方药来扭转这种状态,尤其是控制瘙痒,瘙痒若能控制,患者就能坚持配合治疗。常用方药:以蛇床子、地肤子、透骨草、防风、荆芥、白鲜皮等,利湿祛风止痒;以生黄芪、白术、当归、桃仁、红花、川芎等,活血化瘀生肌;以土茯苓、苦参、百部、白蔹等,解毒祛湿止痒。对于一般患者应用此方药水煎后外洗即可,若痒甚者需酌情给予内服药治疗。

三、冲任不调型银屑病的辨证论治

女性银屑病患者常伴有月经不调或经前期紧张症。临床可见皮损随月经的周期变化而变化,每当月经将来之前皮损加重,而月经来后皮损自然缓解,虽然这一现象在女性患者中普遍存在,但冲任不调型患者这一现象的波动更大,一般在来月经前7~10天左右,出现各种不同症状,如:烦躁郁闷或失眠梦多,乳房胀痛或胸胁胀满,头痛头晕或浮肿腹泻,腰酸腹痛或身乏肢懒,月经点滴不断或量少色黯等,月经过后诸症明显消失。此类症状的发生与经前期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是肝血不足、阴血摄阳无力的表现。月经前期,督脉气盛,肝阳躁动不安,夜当阴主,阴虚不得摄阳,阳浮躁动而失眠多梦;阴血不足,神不得安而心烦意乱;肝郁气滞,则乳房胀痛或胸胁胀满;气机不畅,清阳不生、浊阴不降,则见头痛头晕、浮肿腹泻等。可分为两类:

1.肝肾阴虚、肝郁气滞此类多见于病程较短或年龄较轻者。表现以情绪躁动,皮疹鲜红,鳞屑较少易剥脱,行经腹痛或乳房胀痛,行经时间延长或点滴不断,舌红脉弦或弦细。治宜养血柔肝、疏肝理气,可用四物汤(地黄、当归、白芍、川芎)、丹栀逍遥散(柴胡、当归、白术、茯苓、白芍、丹皮、栀子、甘草、生姜、薄荷)等加减。

处方用意要点:冲任二脉起于胞中,胞脉系于。肾,肝肾同源,肾虚则肝血亦虚。四物汤养血柔肝调经。若血虚肝郁甚或有阴虚火旺之症时,可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柴胡以疏肝解郁,加丹皮、栀子以凉血清热。若见肝郁不能疏泄脾土,以致脾失健运而疲乏食少者,可直接改用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其中的茯苓、白术、甘草健脾补中,健气血化生之源。

2.精亏血少、气滞血瘀此类患者的病程较长或年龄较大。表现以情绪低落或烦躁,皮疹淡红或黯红,鳞屑较多,行经时腰酸腿软、乏力头昏,月经量少色淡或经期后延色黯,舌淡或有瘀斑脉弱或弦细。治宜滋阴养血,活血化瘀,可用人参养营汤(人参、茯苓、白术、黄芪、当归、白芍、熟地黄、五昧子、远志、陈皮、肉桂、炙甘草、生姜、大枣)、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当归、赤芍、川芎、五灵脂、蒲黄、延胡索、没药、肉桂、干姜)、桃红四物汤(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等加减。

处方用意要点:年长病久者多以气虚血亏为病之根本,但因偏重不同、夹杂症不同,而有不同表现。若患者是以气血两虚为主,即见头昏乏力、皮疹浅淡、舌淡脉弱者,需用人参养营汤,此方可谓四物、四君及当归养血汤的合方,并以五味子、大枣酸甘敛阴,陈皮、生姜行气健脾,远志定心气而使神自安,佐肉桂以助阳化生。若见经期少腹寒冷疼痛,色黯量少有血块者,可用桃红四物汤,寒痛甚者可用少腹逐瘀汤。前者以桃仁红花活血通瘀;后者以失笑散(五灵脂、蒲黄)活血行瘀,散结止痛,以小茴香、肉桂、干姜温中散寒暖少腹,并配与延胡索、没药以止痛。经期病变复杂多样,以上仅为治疗思路举例而已,临床需据情处方,不可拘泥一方,应灵活加减应用。

四、孕娠前后银屑病的辨证论治

银屑病本身不影响受孕,所以女性患者在患银屑病的同时可以怀孕。银屑病本身对胎儿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虽然银屑病有遗传性,但因是多基因遗传病,所以银屑病患者的后代,不一定也患银屑病,无银屑病皮损的后代,也不一定就不患银屑病。所以,因自己是银屑病患者而拒绝受孕是大可不必的。银屑病患者平时内服、外用的药物多,尤其是含有糖皮质激素或细胞毒等的药物对胎儿有影响,所以最好不要在用药期间怀孕。

绝大多数女性患者在怀孕后,皮损会自然消退,极少有加重的,加重者常与突然停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药物、感冒发热等有关,由于怀孕本身造成的皮损加重者很少见到。所以女性患者在得知怀孕后就可以停用药物,这不是出于对胎儿的保护,而是药物对皮损的作用已经没有意义。但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在分娩后皮损会再次出现,早者于分娩后两、三个月,晚者一年左右,会再次复发银屑病。复发后的病情,与怀孕前相比,有的轻有的重,也有个别患者不再复发,但多数患者会复发,而且皮损加重。受孕后,冲任二脉聚血以养胎,血循环量随月份的增长而逐渐增加,从妊娠10周开始,至妊娠32~34周时达最高峰,血容量可增加30 %,其中血浆约增加40%,红细胞增加20%,所以血液相对稀释,血流速度加快,包括皮肤毛细血管的微循环都有所改善,这可能是促使银屑病自愈的原因之一。高峰以后的6~8周,血循环量逐渐减少,于产后4~6周时恢复到妊娠前水平,并且在产后6~8周内,除乳房以外的全身各组织、器官,尤其是生殖器都要恢复到妊娠前的状态。在以上恢复过程中,有赖于冲、任、督、带四脉发挥其正常功能。中医对四脉的概念是:①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行于背正中,总督一身之阳经。为“阳脉之海”。②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行于腹正中,总任一身之阴经。为“阴脉之海”,“任主胞胎”。③冲脉起于胞中,分为三支,一沿腹后上行于脊内;一沿腹前上行散胸中;一下出会阴沿股到大趾间。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处。“冲为血海”“冲脉为月经之本”。④带脉起于季胁,绕腰一周沿髂骨上缘斜行到少腹。此外,肝为冲脉之本,脾为带脉之本,即脏腑功能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后的体质恢复。《黄帝内经》日:“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妇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化”,所以产后容易处于相对血分不足的状态,血虚是诱发银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加之分娩后就要哺乳婴儿,生活习惯必须随之改变,睡眠不能保证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处理完善和适应,若体质不佳、适应能力差、思虑过度等,这些都可成为银屑病的诱发原因。因此,银屑病患者在分娩后,应该比一般健康者更需要注意休息,应服用一些调养的中药以恢复体质,这样有防止银屑病复发作用。如服用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龙眼肉、枸杞子、砂仁、白芍、枣仁、炙甘草、生姜、大枣)、圣愈汤(人参、黄芪、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等。产后半年左右复诊检查或自行观察机体变化,若有咽干、咽痛不可以为是单纯的上呼吸道感染而简单治之;若现烦躁不可以为是事情所致而放之任之,这些都很可能是银屑病即将发作的前兆,应给予适当的调理。

 

第六章 中医名医、专家论治银屑病

一、朱仁康论治银屑病

朱仁康认为“禀素血热”是银屑病的主要病因。禀素血热,或感外六淫,侵袭肌肤,或心绪烦扰,七情内伤,或过食辛辣,饮食不节,使血热内蕴,外壅肌肤而成。初发者常因热盛生风,风盛化燥,为血热风盛;久者阴血已伤,毒热未尽,肌肤失养,为血虚风燥;银屑病多郁热,易形成湿热,为风热兼湿或湿热化毒;或肾阳不足易夹寒,为风湿瘅滞等。临床分为六型论治。

(一)内治法

1.血热风盛证 多见于银屑病进行期。初起多发于外感之后,新皮损不断出现,皮损鲜红、心烦口渴、大便干,脉弦滑,舌质红紫,苔黄。证属:由于血热内盛,外受风邪,内外合邪,血热风盛或伤营化燥,是血热毒邪外壅肌肤而发病。治宜清热凉血,祛风解毒。方用土茯苓汤或土茯苓丸或克银一方。

土茯苓汤:土茯苓30g,生地黄30g,草河车15g,生槐花30g,紫草15g,山豆根9g,白鲜皮15g,大青叶15g,忍冬藤15g,甘草6g。

土茯苓丸:土茯苓310g,草河车250g,山豆根250g,夏枯草250g,白鲜皮125g、黄药子125g。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6g,每次3丸,每日2次。

克银一方:土茯苓30g,草河车15g,北豆根10g,白鲜皮15g,板蓝根15g,忍冬藤15g,威灵仙各10g,甘草6g。

2.血虚风燥型多见于银屑病静止期。病久不退,皮肤干燥,皮损小如钱币,大如地图,色淡白或黯褐或黯紫,鳞屑干燥不易剥离,瘙痒剧烈,舌淡苔白或舌红少苔或舌黯有瘀斑,脉弦细。证属:风燥日久,伤阴耗血或为平素血虚之人。治宜滋阴养血润燥、清热解毒,用养血润燥或山白草丸或克银二方。

养血润燥:生熟地黄各15g,当归12g,桃仁9g,红花9g,丹参12g,玄参9g,天冬9g,麦冬9g,麻仁9g,甘草6g。

山白草丸:山豆根90g,白鲜皮90g,草河车90g,大青叶45g,鱼腥草90g,夏枯草45g,炒三棱45g,炒莪术45g,王不留行45g。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丸6g,每次3丸,每日2次。

克银二方:生地黄30g,草河车15g,北豆根10g,白鲜皮15g,丹参15g,玄参15g,大青叶15g,连翘10g,麻仁10g。

3.风热兼湿证多见于腋窝、腹股沟等皱褶处,皮疹潮红或黯红,搔之浸渍黄水或见糜烂,舌红苔黄脉濡滑。治宜散风利湿清热,凉血解毒,用凉血除湿汤。

生地黄30g,忍冬藤15g,丹皮9g,赤芍9g,稀莶草9g,海桐皮9g,地肤子9g,白鲜皮9g,六一散(包)9g,二妙丸(包)9g。

加减:若舌红苔黄腻者,用龙胆泻肝汤;舌苔白腻者,用除湿胃苓汤;流水多者,可加重苍术用量。

4.湿热化毒证为脓疱型银屑病或掌跖脓疱型银屑病,伴有身热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证属:风热外受,湿热内蕴,外不得疏泄,内不得引导,郁久化毒,毒热内盛。治宜理湿清热,搜风解毒;或治以凉血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或普济消毒饮。

理湿清热,搜风解毒:土茯苓30g,乌蛇9g,生槐花9g,白鲜皮9g,秦艽9g,漏芦9g,黄连9g,苦参9g,苍术9g,白术9g,防风、大黄各6g。

五昧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g,紫背天葵6g。

普济消毒饮:升麻3g,板蓝根15g,黄芩9g,玄参9g,连翘9g,牛蒡子各9g,桔梗3g,黄连6g,柴胡6g,陈皮各6g,马勃1.5g,僵蚕3g,甘草3g,薄荷(后下)各3g。

5.风湿痹滞证为关节型银屑病,肢体关节疼痛,轻者小关节红肿,重者肘膝、脊柱可变形,皮损赤红或黯红,鳞屑较厚,脉弦滑,苔薄白腻。证属:风湿之气相搏,瘅阻经络,气滞血瘀。治宜通络活血,祛风除湿;或治以搜风除湿,败毒祛瘅。主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或独活寄生汤。方药组成:

通络活血,祛风除湿:鸡血藤30g,桑寄生9g,当归12g,赤芍12g,桂枝9g,知母9g,防风9g,怀牛膝9g,忍冬藤15g,桑枝15g,络石藤9g,甘草6 g。

桂枝芍药知母汤:炮附子6g,麻黄6g,桂枝12g,芍药9g,白术12g,知母12g,防风12g,生姜15g,甘草6g。

加减:关节痛加鸡血藤、秦艽;上肢为甚加姜黄、海风藤;下肢为甚加防己;关节变形加穿山甲、透骨草,或加全蝎、蜈蚣、蝉衣等驱风之品。

6.毒热伤营证为红皮病型银屑病,发病急骤,周身皮肤潮红、壮热面赤。证属:多由日久燥邪伤营,亦可因外用刺激性太强或剧毒药砒汞之类,毒热入营,蒸灼肌肤,气血两燔,伤阴耗液而成。治以凉营滋阴,清热解毒。主用清营汤,合养血润肤饮。

加减:头皮甚者,可加升麻、荆芥;四肢甚者,可加威灵仙、桑枝;上肢为重者,可加川芎;下肢为重者,可加独活;脱屑多者,可加徐长卿;舌质紫黯者,加桃仁、红花、凌霄花;妇女月经不调者,可加当归、丹参等。

此外,久病者还可选用以下成药:

1.草河车30g,夏枯草30g,山豆根15g。制成糖衣片,每15片含生药l帖量。每日3次,每次4~8片。4周为l疗程。

2.克银丸三号土茯苓30g,草河车30g,北豆根10g,白鲜皮30g。本方由一号方化裁而成。

3.克银丸四号生地黄30g,丹参30g,北豆根10g,玄参30g,苦参10g,麻仁10g。本方由二号方化裁而成。

(二)外治法

血热风盛证可用玉黄膏或黄柏膏;血虚风燥证可用红粉膏;湿热化毒证可用黄柏膏或红粉膏;风湿瘅滞证可用玉黄膏;毒热伤营证停用药膏。皮损泛发周身或头面皮损勿用。 玉黄膏:姜黄90g,当归30g,白芷9g,甘草30g,轻粉6g,冰片6g,蜂白蜡90~125g。

红粉膏:玉黄膏30g,红粉6g。

黄柏膏:黄柏30g,凡士林70g。

外擦,每日1次。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现象,初次使用时可先选一块小皮损试用,然后再酌情使用。

二、李林论治银屑病

李林认为银屑病是因机体内有蕴积之热,外感风热之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宣透,郁滞肌肤而成。临床辨证分七型论治.

(一)内治法

1.风热郁肤型多为初发或复发不久的患者,皮疹发展迅速,泛发全身,色红或深红,鳞屑易脱落,伴瘙痒、发热、咽干咽痛,舌红苔黄,脉浮数。治宜疏风解表,清热凉血。方用消风散加减。

槐花10g,草河车15g,北豆根10g,金银花10g,连翘10g,牛蒡子10g,黄芩10g,白芷10g,板蓝根12g,丹皮12g。

加减:瘙痒明显者,加白鲜皮;咽干肿痛者,加马勃、桔梗;口干甚者,加麦冬、石斛;大便秘结者,加大青叶。

2.血热风燥型多为初发或复发不久的患者,皮疹发展迅速,呈点滴状、钱币状或混合状,色鲜红或深红,散布于体表各处或几处,以躯干四肢为多,亦可从头面开始,逐渐扩展致全身,鳞屑干燥易脱落,偶见同形反应,伴瘙痒、心烦口渴、便秘溲黄,舌红赤,苔薄黄或根部黄厚,脉弦滑或滑数。治宜凉血化斑,清热解毒。方用克银一方。

生地黄30g,土茯苓30g,生石膏30g,草河车15g,北豆根6g,大青叶15g,白鲜皮15g,忍冬藤12g,丹皮12g,黄芩10g,知母10g,板蓝根15g。

加减:红斑面积大者,加重生地、丹皮用量,再酌情加紫草、白茅根;心烦口渴者,加麦冬、黄连;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火麻仁。

3.血瘀风燥型多见于病程较长的患者,皮损硬厚,小如钱币,大如地图,少数为蛎壳状,色紫黯或黯红,鳞屑较厚干燥不易剥离,新皮损较少出现,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不痒,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舌黯紫或黯红,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或沉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散结。方用丹参活血汤加减。

草河车15g,白鲜皮各15g,赤芍10g,红花10g,豆根6g,茜草10g,北丹参12g,泽兰10g。

加减:皮损厚硬色紫黯者,加青皮、乌蛇理气通经,并加重活血化瘀药的用量;瘀中有热,皮损紫红者,加生地、丹皮以凉血;皮损为蛎壳状者,加苦参、木通等清热祛湿之品。

4.血虚风燥型患者体质虚弱,病久不退,皮损较薄,多为斑块状,色淡红或黯淡,鳞屑厚重,层层脱落,新皮损较少出现,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不痒.面色无华,肢体倦怠,或头晕、少眠、食欲不振,舌淡红,苔少或净,脉弦细或沉细数。治宜养血和营、益气祛风。方用养血润肤饮加减。

鸡血藤30g,熟地黄15g,白鲜皮15g,炙黄芪12g,党参12g,玄参12g,当归12g,白芍12g,麦冬10g,麻仁]0g。 加减:若初发即为此证者,加土茯苓、北豆根、草河车等。

5.血燥阴伤型病程缠绵El久,皮损经久不愈,呈斑块状、环状、混合状,色淡红或黯红,干燥易裂,鳞屑干燥不易脱落,新皮损较少出现,伴有瘙痒或痒不甚,咽干唇燥,五心烦热或掌心发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而干,脉弦细或细数。治宜滋阴润燥、清热驱风。方用养血润肤饮加减。方药组成:

生地黄30g,熟地黄15g,草河车15g,何首乌15g,白鲜皮15g,刺蒺藜15g,当归12g,沙参12g,天冬10g,麦冬10g,北豆根10g。

6.风湿血热型好发于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腹股沟、胭窝、肘窝、乳房下部、阴部等,皮损基底转薄,色潮红或淡红,常融合成大片,局部湿润有渗液,鳞屑少而薄,伴微痒、身热、体倦,舌红苔黄或根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方用萆薜渗湿汤加减。

生地黄30g,土茯苓30g,草河车15g,茯苓12g,泽泻12g,龙胆草10g,苦参10g,黄芩10g,萆解10g,苍术10g,丹皮10g,北豆根6g。

7.冲任不调型皮损的出现与女性经期、怀孕、分娩有密切关系,多数是在经前、产前发病或加重,也有再经后、产后发病或加重者。皮疹色鲜红或淡红,伴微痒,周身不适,心烦口渴或头晕腰酸,舌红或淡红,苔薄,脉滑数或沉细。治宜调摄冲任。方用二仙汤。

生地黄30g,熟地黄20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仙茅10g,仙灵脾10g,巴戟天10g,菟丝子10g,当归10g,知母10g,黄柏10g。

(二)外治法

发病初期一般不用外用药,若内服药效果不显著,或病情处于静止期时,可外涂玉黄膏或红粉膏。

 

 

三、赵炳南论治银屑病

赵炳南认为血热是机体和体质的内在因素-是发病的主要根据,而血热可因七情、饮食、风邪或风邪夹杂燥热之邪客于皮肤,内外合邪而发病。临床中赵炳南对寻常型银屑病主要分为血热和血燥两型。热壅血络,风热燥盛,皮疹潮红不断出现者为血热型;病程日久,阴血内耗,血枯燥而难荣于外,皮疹呈硬币或大片状者为血燥型。临床可分为四型论治。

(一)内治法

1.血热型多见于进行期银屑病。皮损潮红,皮疹不断出现,舌红脉弦或数。证属郁热内蕴,积于血分。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用白庀一号加减。

生槐花30g,生地黄30g,紫草根15g,赤芍30g,鸡血藤30g,丹参15g,白茅根30g。

加减:风盛痒甚者,加白鲜皮、刺蒺藜、防风;夹湿者,加苡仁、茵陈、防己、泽泻;大便燥结者,加大黄、栀子;因咽炎、扁桃体炎诱发者,加大青叶、板蓝根、连翘、元参。

2.血燥型多见于静止期银屑病。病程较长,皮损多为斑片状,屑多干燥。证属阴血不足.肌肤失养。治以养血滋阴润肤。用白庀二号加减。

土茯苓30g,当归30g,干生地黄30g,山药30g,鸡血藤30g,威灵仙30g,蜂房15g。

加减:风盛痒甚者,加白鲜皮、刺蒺藜、苦参;血虚脉细者,加熟地黄、白芍;阴虚血热,舌红少苔者,加知母、地骨皮、槐花;脾虚湿盛、舌淡有齿痕者,加猪苓、茯苓、扁豆。

3.血瘀型多见于病程较长、病情顽固性银屑病。皮损肥厚浸润,鳞屑厚重,舌黯或有瘀斑,证属经脉阻滞,气血凝结。治以活血化瘀行气。用白庀三号加减。

土茯苓30g,鬼箭羽30g,苡仁30g,桃仁15g,红花15g,白花蛇舌草30g,三棱15g,莪术15g,鸡血藤30g,丹参15g,重楼15g,陈皮10g。

加减:肝郁气滞、情志不畅者,加柴胡、枳壳;女性患者若月经量少或有血块者,加益母草、丹参。

4.毒热型多见于红皮病型银屑病。证属心火炽盛兼感毒邪,郁火流窜,入于营血,蒸灼肌肤而发。治宜清营解毒,凉血护阴。用解毒清营汤加减。

生玳瑁10g或羚羊角粉0.6g(冲服),生栀子10g,川连面6g(冲服),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败酱草30g,板蓝根30g,白茅根30g,生地黄30g,车前草30g,生石膏30g,连翘15g,紫草根15g,丹皮15g,石斛15g,麦冬15g。

久病者可选用以下成药:

急性期可用龙胆泻肝丸、防风通圣丸;慢性期可用秦艽

丸、润肤丸;血瘀型可用银乐丸。

(二)外治法

血热型,治用清凉膏、香蜡膏、普连膏等。

血燥型,治用京红粉软膏、10%~20%黑豆馏油软膏、黑红软膏。

慢性肥厚型,治用30%黑豆馏油软膏、豆青膏。

药物组成

清凉膏:当归30g、紫草6g、大黄面5g、香油300g、黄蜡 120g。

京红粉软膏:京红粉35g,利马锥(炼丹后剩余锅底的药粉)4g,白蜡4g,凡士林加到100g

黑红软膏:为黑红软膏与黑豆馏油软膏混合而成。

四、张志礼论治银屑病

张志礼认为银屑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血热,血热可因七情内郁,气滞化热,心火亢盛,热伏营血;或过食辛辣,脾胃失和,气郁化热,复感风热而发病;或外感风热,风热燥盛,肌肤失养,气血失和,久之阴血内耗,夺津烁液,血枯风燥。临床分为八型论治。

1.血热型多见于进行期。症见皮疹发生及发展迅速,局部潮红,鳞屑不能掩盖红斑,常伴有心慌易怒,口干舌燥,咽喉肿痛,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象弦滑或数。证属内有蕴热、郁于血分而成。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药用凉血活血汤加减或白疤一号方。

凉血活血汤生地黄30g,白茅根30g,生槐花30g,鸡血藤30g,紫草根15g,茜草根15g,赤芍15g,丹参15g。

白庀一号方生地黄30g,鸡血藤30g,白茅根30g,生槐花30g,紫草根15g,赤芍15g,丹参15g。

加减:病变以上半身为主者,可加红花、凌霄花各10g;病变以下半身为主者,可加板蓝根30g,瓜蒌根15g;风盛痒甚者,加白鲜皮、刺蒺藜各30g;若夹杂湿邪,舌质淡苔白腻,皮损浸润较深者,加薏米、茵陈各30g,防己10g;扁桃体炎诱发者,加大青叶30g,玄参15g,山豆根6g;舌质较黯或有瘀斑,皮疹深红者,加红花、莪术各10g;大便燥结者,加大黄、栀子各10g;邪热过盛者,可加清血散5~10g冲服(清血散:生石膏、木香、玄参、升麻、滑石各100g。上药煎汁,取皮硝1斤,合拌后阴干,研末备用。)

2.血燥型多见于消退期病程较久,皮疹色淡,很少有新皮损出现,部分呈钱币状或大片融合,有明显浸润,表面鳞屑少,附着较紧;银屑病急性症状已不明显,全身症状不明显;舌质淡红或舌质淡舌尖红,舌苔少,脉缓或沉细。证属血虚血燥、肌肤失养。治宜养血活血润肤,健脾除湿,药用养血解毒汤或白庀二号方。

养血解毒汤生地黄30g,鸡血藤30g,土茯苓30g,薏米30g,丹参15g,当归10g,麦冬10g,天冬10g,白术10g,枳壳10g。

白庀二号方:生地黄15g,鸡血藤30g,土茯苓30g,当归15g,蜂房15g,威灵仙15g,山药15g。

加减:风盛痒甚者,加白鲜皮、刺蒺藜各30g,苦参15g;若脾虚湿盛,症见大便溏泻、下肢浮肿、舌质淡有齿痕者,可加茯苓15g,扁豆、猪苓各10g;若兼有阴虚血热,脉沉细,舌红少苔者,加槐花30g,地骨皮15g,知母10g;若血虚面色咣白,脉沉细无力者,加熟地黄、白芍各15g。

3.血瘀型此型多见于静止期,皮损肥厚,颜色暗红,经久不退,舌质紫黯或见瘀点或见瘀斑,脉涩或细缓。证属湿毒内蕴,气血瘀滞。治宜活血化瘀软坚,除湿解毒。药用活血散瘀汤或白庀三号方。

活血散瘀汤:鸡血藤30g,鬼箭羽30g,土茯苓30g,薏米30g,白花蛇舌草30g,三棱15g,莪术15g,桃仁15g,红花15g,丹参15g,重楼15g,陈皮10g。

白庀三号方:鸡血藤30g,鬼箭羽30g,三棱15g,莪术15g,桃仁15g,红花15g,白花蛇舌草15g,陈皮10g。

加减:月经量少或有血块者,可加用益母草;兼见肝郁气滞,情志不舒者,加柴胡、枳壳;阴阳失调者,加当归、熟地黄、首乌藤、钩藤。

4.湿热型此型相当于渗出型银屑病,患者皮损有糜烂渗出如湿疹样改变,多发于腋窝、乳下、会阴等处,鳞屑较薄,呈污褐粘腻状,痒重。可伴胸腹胀满,口苦咽干,食少纳呆,白带量多,清稀或黄臭,大便干或先干后溏,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涩滑数。证属湿热内蕴、郁久化热。治宜清热利湿、凉血祛风。

土茯苓30g,生薏米30g,白鲜皮30g,六一散30g,生地黄15g,丹皮15g,苦参15g,泽泻15g,车前草15g,车前子15g,川萆解15g,生白术10g,生枳壳10g,生芡实10g,赤石脂10g,生黄柏10g。

5.热毒型为急性发病,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扁桃体炎病史,常伴发热咽痛、全身不适,口干口苦,便秘溲黄,皮损呈泛发性点滴状或融合成片。证属内有蕴热、外感毒邪。治宜清热解毒、凉血除斑。药用银翘散加减。方药组成:

蒲公英30g,败酱草30g,板蓝根30g,大青叶30g,白茅根30g,白花蛇舌草30g,金银花15g,连翘15g,锦灯笼15g,山豆根15g,紫草15g,茜草根15g,元参15g,重楼15g。

加减:咽部红肿者,可加赤小豆30g,牛蒡子15g,金莲花10g,金果榄10g;发热加黄芩、知母、生石膏;有红皮症倾向者,加羚羊角粉0.6g冲服。

6.寒湿型此型相当于关节型银屑病,常伴见急性进行期甚至红皮病样银屑病皮损,关节症状与皮肤表现常同时加重或减轻,指(趾)末端关节受累最为常见。证属风、寒、湿毒三气杂至,痹阻经络。

急性期为风湿毒热侵袭肌肤。治宜凉血解毒为主。方药组成:

羚羊角粉0.6g(或生玳瑁粉3g)(分冲),白茅根30g,土茯苓30g,板蓝根30g,大青叶30g,白花蛇舌草各30g,生地黄15g,丹皮15g,赤芍15g,紫草根15g,秦艽15g,金银花15g,重楼15g,木瓜10g。

缓解期为肝肾阴虚,寒湿痹阻。治宜滋补肝肾,温经通络。方药用独活寄生汤合地黄汤加减。

鸡血藤30g,秦艽15g,天仙藤15g,桑寄生15g,丹参15g,黄芪15g,麦冬15g,乌蛇10g,全蝎10g,络石藤10g,木瓜10g,桂枝10g,桑枝10g,独活10g,羌活10g,红花10g,生地黄10g,熟地黄10g。

加减:皮屑多时可加重养血药如当归、赤白芍、首乌藤等以润肤止痒,也可配合秦艽丸内服。

7.脓毒型此型相当于脓疱型银屑病,在银屑病基本损害上出现密集的粟粒状脓疱,部分融合呈脓糊状。病情多呈周期性复发,皮肤潮红燔热,脓疱聚集,伴发热,心烦急,口渴口干,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舌红苔黄或少苔呈沟状纹舌,脉涩滑数。证属湿热蕴久,兼感毒邪,郁火流窜,入于营血,蒸灼肌肤而致毒热炽盛,气血两燔。治宜清热凉血、解毒除湿。药用解毒凉血汤加减。

羚羊角粉0.6g(冲服),土茯苓30g,生薏米30g,白鲜皮30g,白茅根30g,板蓝根30g,大青叶30g,生地黄15g,丹皮15g,苦参15g,紫草15g,金银花15g,连翘15g,生石膏15g。

加减:若病程迁延,病久伤阴,出现口干舌燥、便干尿黄,舌红无苔或沟纹舌,镜面舌,应注意凉血护阴,养阴益气,清解余毒。药用解毒养阴汤加减:

南北沙参各15g,石斛15g,元参15g,黄芪15g,生地黄30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赤芍15g,薏米30g,土茯苓30g,板蓝根20g,白花蛇舌草20g,重楼10g。

8.毒热型此型相当于红皮病型银屑病,急性期症见全身皮肤潮红掀热、肿胀、大量脱屑、毛发爪甲也可脱落,常伴发热烦躁、形寒身热、口干口渴,大秘溲赤。证属毒热炽盛,郁火流窜,入于营血,以致蒸灼肌肤,血热血燥,皮红脱屑。治宜清营解毒,凉血护阴。

生玳瑁粉10g或羚羊角粉0.6g(冲服),生地黄30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白茅根30g,板蓝根30g,车前草30g,败酱草30g,生石膏30g,连翘15g,紫草根15g,丹皮15g,石斛15g,麦冬15g,生栀子10g,川连面6g。

后期热势渐退,阴液亏耗,气阴两伤,肌肤失养,以至肌肤甲错,层层剥落。治宜养血滋阴润燥,清解余毒。鸡血藤30g,何首乌30g,生地黄15g,丹参15g,当归10g,白芍10g。

 

 

五、金起凤论治银屑病

金起风认为银屑病多因七情内伤,或过食鱼腥、辛辣,致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复外感风、热、燥邪,内外合邪,壅滞肌肤而发病。临床主要分为血热、湿热、血燥三型治疗,各型中加减应用很丰富。

1.血热型相当于银屑病的进行期。皮疹多呈点滴状或小斑片状,色鲜红或潮红,发展迅速,易泛发全身。伴较显著瘙痒、咽干心烦,舌红苔黄,脉弦滑或滑数。为血热毒盛,热壅血络。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用消银一号方(消银解毒汤)。

水牛角片15g~30g,金银花15g~30g,蚤休30g,土茯苓30g,白鲜皮30g,生地黄25g,板蓝根25g,赤芍20g,丹皮15g,苦参10g~15g,生甘草6g。

加减:若气分热盛,皮损鲜红,舌红、脉数者,加生石膏、黄连、山栀,生石膏清气分实热以护阴,黄连、山栀清心经实热以祛火;若热人营血,舌质绛红,加大方中水牛角片、丹皮、金银花的药量,或再加玳瑁粉以增强凉血解毒之效;若皮损色黯呈浸润斑块,舌质可有瘀斑、瘀点者,丹参、莪术以活血化瘀;若咽干口燥,加玄参、沙参养阴润喉;若因咽炎、扁桃体炎诱发者,加山豆根、连翘、玄参清咽利喉;脾虚便溏者,加白术、薏仁;大便秘结加生军。

2.湿热型:皮损呈斑片状,基底潮红肿胀,伴有轻度渗液结痂,以四肢为甚,瘙痒以夜间为重;舌尖红苔腻黄,脉弦数。证属湿热偏盛.郁转肌肤而发。治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消银二号。

生地黄30g,金银花30g,白鲜皮30g,土茯苓30g,蚤休25g,泽泻15g,赤芍12g,龙胆草10g,炒栀子10g,盐黄柏10g,苦参10g。

加减:渴喜凉饮者,加生石膏、天花粉;瘙痒剧烈者,加玳瑁、地肤子。

3.血燥型:病程较久,皮损呈钱币状或大斑块状,浸润肥厚,色淡或黯红。证属毒热蓄久,伤阴耗血,络瘀热伏,肌肤失养。治宜育阴润燥、清热解毒,佐以活血化瘀,用消银三号或消银解毒汤。

消银三号:生地黄30g,花粉30g,白茅根30g,丹参20~30g,蚤休25g,金银花15~30g,玄参、白鲜皮20g,当归15g,蜂房各15g,威灵仙12g。

消银解毒汤:生地黄30g,天冬30g,鸡血藤30g,紫草20g,当归15g,何首乌15g,蜂房15g,玄参15g,鬼箭羽15g,麦冬10g。

加减: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黄精;气滞血瘀甚者,上方去何首乌、蜂房、紫草,加三棱、莪术、红花;冲任不固,月经不调,或腰膝酸软者,加仙灵脾、巴戟天、菟丝子、补骨脂等。

六、许铣论治银屑病

许铣认为银屑病主要是因为血热,血热生风,风盛则燥;日久伤阴,肌肤失养。并强调,一是应慎用激素,二是应重视复发问题。对银屑病共分为十一型,其中寻常型银屑病分为五型,脓疱型、关节型、红皮病型各分为两型。

(一)寻常型银屑病

1.风热型表现为初发或发病不久,皮损迅速发展,红色丘疹或红斑散发于躯干、四肢或全身,可有瘙痒,伴发热、周身不适,口渴、咽干、咽痛等症状,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治以清热凉血,疏风解表。

方药选用犀角地黄汤和银翘散加减:生地黄、丹皮、赤芍、黄芩、金银花、连翘、桑叶、牛蒡子、板蓝根、北豆根、槐花、紫草、草河车、白鲜皮、生甘草等。

2.血热型初发或复发病时,皮疹呈点滴状或钱币状,发展迅速,皮疹色红,可分布于身体某处或全身,伴瘙痒,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或根部黄厚,脉弦滑或滑数。治以清热凉血解毒。

方药选用克银1号方加味:土茯苓、北豆根、草河车、白鲜皮、生地黄、丹皮、赤芍、黄芩、槐花、紫草、板蓝根、大青叶、忍冬藤等。

3.血燥型表现为病程较长,皮疹颜色由红变淡,鳞屑比较多,部分皮损消退,舌质淡红,舌苔少,脉沉细。治以清热凉血,养血滋阴润燥法为主。

方药选用克银2号方加味:土茯苓、北豆根、草河车、白鲜皮、生地黄、当归、元参、麦冬、大青叶、麻仁等。

4.血瘀型临床可见皮损肥厚,颜色黯红,鳞屑干燥不易脱落,舌质黯红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治以活血化瘀为主。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土茯苓、北豆根、生地黄、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鸡血藤、白花蛇舌草、陈皮、生甘草等。

5.血虚型临床表现为病程迁延日久,皮损较薄,色淡红或黯淡,大量干燥鳞屑层层脱落,可有瘙痒,伴面色无华、乏力、头晕或少眠,舌质淡红,苔少或净,脉多沉细。治以养血益气滋阴润燥。

方药以克银2号方、养血润肤饮加减:生地黄、熟地黄、丹参、元参、当归、天冬、麦冬、何首乌、黄芪、北豆根、草河车、白鲜皮等。

(二)脓疱型银屑病

1.湿热蕴毒型 临床可见患者周身泛发密集的丘疹或成片粟粒大脓疮,有的融合成片,破后表面糜烂、结痂,脓疱可成批反复出现,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除湿。

选用克银1号方、清热除湿汤加减:土茯苓、北豆根、大青叶、蚤休、三棵针、生地黄、黄芩、茯苓、泽泻、车前子、六一散等。

2.湿盛型 临床表现为双手掌及足庶部起粟米大脓疱,疱壁坚实,不易破溃,干涸后脱屑,又有新的脓疱出现,伴有大便不爽,舌红苔腻,脉濡数。治宜健脾除湿为主。

方以健脾除湿汤加减:土茯苓、北豆根、苍术、白术、陈皮、茯苓、泽泻、猪苓、厚朴、六一散等。

(三)关节型银屑病

1.风湿痹阻型 临床上除了有典型的寻常型或脓疱型银屑病皮损外,伴有小关节,特别是指(趾)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舌质红,苔腻,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搜风通络。

方用克银1号、独活寄生汤加减:土茯苓、北豆根、草河车、白鲜皮、独活、秦艽、鸡血藤、海风藤、防己、全蝎、蝉衣等。

2.肝肾阴虚型可见病程日久,皮损色淡,鳞屑不多,关节活动受限,重则变形,伴有面色无华,周身乏力,腰脊酸软无力,舌质淡,少苔,脉沉细。治宜补益肝肾为主。

方选用克银1号方、六味地黄丸、虎潜丸化裁:土茯苓、北豆根、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枸杞子、女贞子、虎骨(用代用品)、锁阳、龟甲、黄柏、丹皮、伸筋草、鸡血藤等。

(四)红皮病型银屑病

1.热毒壅盛型 临床上可见患者皮损处弥漫潮红,迅速发展,泛及全身。触之灼热,层层大量脱屑,重者手足呈手套或袜套样脱屑,伴有高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绛红,脉滑数。治以清热解毒凉血。

方用清瘟败饮加减:水牛角、生地黄、知母、生石膏、丹皮、赤芍、生槐花、紫草、连翘、黄芩、栀子、元参、生大黄等。

2.毒热伤营型证见病程日久,皮损多为黯红色,鳞屑细碎叠起,口干舌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治以清热凉营,滋阴润燥。

方选用清营汤、养血润肤饮加减:生地黄、熟地黄、元参、麦冬、石斛、沙参、当归、白芍、知母、白鲜皮等。

 

七、顾伯华论治银屑病

顾伯华认为营血亏损,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风寒风热之邪侵犯肌肤,气机不畅,营血失和,气血阻滞肌肤而成;也有因湿热蕴积,湿热阻滞肌肤而成;病久气血耗伤,血虚风燥,肌肤更失气血之养,皮损更加严重。临床分七型论治。

(一)内治法

1.风寒型多见于小儿和初发病例或关节炎型。皮损多冬重夏轻。皮疹红斑不鲜,鳞屑色白较厚,抓之易脱落。伴有怕冷、关节酸楚或疼痛,瘙痒不甚。苔薄白、脉濡滑。治宜:祛风散寒,养血润燥。常用药物:

麻黄、桂枝、制川乌、当归、鸡血藤、白鲜皮、苍耳子、白芷、地肤子、乌梢蛇。

加减:若关节畸形、活动受限者,加羌活、独活、威灵仙、桑寄生、桑枝、秦艽,减去苍耳子、白芷。

2.风热血热型皮损不断增多,颜色掀红,筛状出血点明显,鳞屑增多,瘙痒,或夏季加重,伴有怕热,大便干结,小溲黄赤。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滑数。治宜:消风清热,凉血润燥。常用药物:

桑叶、野菊花、赤芍、丹皮、白花蛇舌草、草河车、大青叶、白鲜皮、苦参、蒲公英、泽漆。

3.湿热蕴积型皮损有浸渍流滋、红斑糜烂,多发于腋窝、腹股沟等屈侧部位,瘙痒,或掌跖有脓疱,多阴雨季节加重,伴有胸闷纳呆,神疲乏力,下肢沉重,或带下增多,色黄,舌苔薄黄腻,脉濡滑。治宜:清热利湿,和营通络。常用药物:

苍术、黄柏、萆薜、公英、生苡仁、土茯苓、猪苓、泽漆、泽兰、忍冬藤、丹参、路路通。

4.血虚风燥型病情稳定,皮损不扩大或有少数新皮损出现,但皮肤干燥甚者皲裂,小腿前侧肥厚或有苔藓样变。可伴有头晕眼花、面色咣白,舌淡苔薄,脉濡细。治宜:养血祛风润燥。常用药物:

生地黄、熟地黄、当归、赤芍、白芍、红花、鸡血藤、小胡麻、玉竹、白鲜皮、稀莶草、炙僵蚕、乌梢蛇。

5.血瘀型一般病期较长,反复发作,多年不愈,皮损紫黯、鳞屑较厚,甚者呈蛎壳状,或半有关节活动不利,舌质有瘀斑,苔薄,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祛风润燥。常用药物:

当归、丹参、三棱、莪术、益母草、桃仁、王不留行、槐花、牡蛎、蝉衣。

6.肝肾不足型皮损色淡、鳞屑不多色灰白,伴有腰酸肢软、头晕耳鸣,或阳痿遗精等,舌胖有齿痕,苔薄,脉濡细。若妇女怀孕时皮疹消失或减轻,产后皮疹出现或加重,伴有月经不调等症状,此属冲任不调。治宜:补益肝肾,调摄冲任。常用药物:

熟地黄、当归、白芍、制首乌、仙茅、仙灵脾、黄精、菟丝子、苍耳草、地龙片。

7.火毒炽盛型 多属红皮病型或脓疱型。全身皮肤发红,或呈黯红色,甚则稍有肿胀,鳞屑不多,皮肤灼热,或密布散在小脓疱。往往伴有壮热口渴,便干溲赤,舌质红绛,舌苔薄,脉弦滑数。治宜:凉血清热解毒。常用药物:

鲜地黄、赤芍、丹皮、生栀子、黄芩、紫草、金银花、连翘、地丁、土大黄、生甘草。

患者也可酌情选用以下成药:

寻常型银屑病在进行期可用抗银片;静止期可选用当归片、或乌梢蛇片、或小金片,以养血润燥,活血祛风;血瘀严重时可加用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上药具体服用方法:

抗银片,每次2片,每日3次,饭后即吞服。当归片,每次5片,每日2次。乌梢蛇片,每次5片,每日2次。小金片,每次2片,每日2次。复方当归注射液4ml,肌内注射,每日1次。丹参注射液8~12ml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外用法

斑蝥酊:斑蝥8只,紫槿皮、樟脑各9g,高粱酒250ml,浸泡1周备用。外擦患处,每日1~2次,如果皮肤起泡,刺破再擦。

石榴皮软膏:石榴皮粉15g,樟脑2g,石炭酸1g,凡士林100g,加少量石蜡油。外擦患处,每日2次。

石榴皮油:石榴皮1分(炒炭研细末),麻油3分调成糊状备用。外擦患处,每日2次。

八、徐宜厚论治银屑病

徐宜厚认为银屑病内因主要在于血的变化,外因主要是风邪的侵犯,即内有血热、血燥、血虚之变,外有风邪或风夹热、夹湿、夹寒之侵,治疗中应注重“肺合皮毛”、“脾主运化”的理论。

(一)内治法

1.风热型皮疹常在夏季加重,或者感受外邪后恶化,症见脉浮数,舌质红,舌苔薄黄。治法:清热消风,凉血退斑,用消风散加减。

生地黄10g,丹皮10g,牛蒡子10g,黄芩10g,红花15g,凌霄花15g,苦参6g,知母6g,荆芥6g,防风6g,蝉衣6g。

2.风寒型:皮疹往往在冬季加重,或进一步发展,见脉紧,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治法:疏风散寒,活血调营,用桂枝汤加减。

当归12g,赤芍12g,白鲜皮12g,川芎6g,麻黄6g,杏仁6g,桂枝3g,防风3g,羌活3g,甘草3g。

3.湿热型皮疹是因为擦药后,刺激或激惹而成,时有渗液或夹有脓疱,脉濡数,舌质红、舌苔薄黄微腻。治法:渗湿清热,用萆薜渗湿汤加减。

土茯苓30g,忍冬藤30g,蒲公英30g,生苡仁15g,丹参15g,萆解15g,苍术10g,黄柏10g,泽兰lOg,猪苓10g,路路通4.5g,川牛膝4.5g,青皮4.5g。

4.血热型:皮疹色红融合成片,或呈地图状或呈红皮状,脉数,舌红、舌苔少。治法:清营凉血,解毒退斑,用清热地黄汤(原犀角地黄汤)加减。

水牛角15g(代替犀角),生地黄30g,银花炭15g,生地榆15g,生石膏15g,寒水石15g,炒丹皮10g,赤芍10g,紫草10g,红花10g,玄参10g,沙参10g,麦冬10g。

5.血燥型皮疹淡红,鳞屑较少,舌淡红、舌苔少,脉细数,病情呈缓解期。治法:滋阴润燥,养血活血,用养血润肤饮加减。

生地黄15g,熟地黄15g,沙参12g,花粉12g,石斛12g,炒白芍12g,当归10g,天冬10g,麦冬10g,玄参10g,何首乌10g,钩藤10g。

6.热毒型皮疹遍布全身,或者皮疹泛发,同时伴有发热、口干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清热解毒,用黄连解毒汤与五味消毒饮化裁。 蒲公英15g,金银花15g,地丁15g,生地黄10g,赤芍

10g,黄连6g,黄芩6g,黄柏6g,焦栀子6g。

7.脓毒型 皮疹以大小不等的脓疱为主,舌红苔黄微燥,脉洪大。治法:清热解毒,托里排脓,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金银花30g,绿豆衣30g,生苡仁12g,白鲜皮12g,当归12g,赤芍12g,生地黄10g,连翘10g,蒲公英10g,野菊花10g,黄芪10g,黄连6g,黄芩6g,甘草6g。

8.血瘀型皮疹黯红,顽固难退,冬夏均无好转倾向,舌质黯红、舌苔少,脉沉涩。治法:祛风和血,理气通络,用桃红四物加减。

丹参15g,炒槐花15g,益母草15g,桑白皮15g,牡蛎各15g,生地黄12g,赤芍12g,当归12g,桃仁6g,红花6g,川芎6g,苍耳子6g。

9.肝肾不足型 患者以老年人为主,或者出现关节疼痛,日久难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细。治法:滋养肝肾,通痹止痛,用麦味地黄丸加减。

伸筋草15g,千年健15g,鬼箭羽15g,金毛狗脊15g,钩藤15g,当归12g,丹皮12g,生地黄10g,熟地黄10g,炒白芍10g,麦冬10g,五味子4.5g,茯苓4.5g,泽泻4.5g。

10.冲任不调型多见与男女冲任不调,如痛经、不孕,阳痿、性*后皮损加重等。舌质淡红或微黯红,舌苔少,脉沉细。治法:调补冲任,壮阳和血,用二仙汤加减。

何首乌15g,丹参15g,仙灵脾12g,当归12g,巴戟天12g,肉苁蓉12g,茯苓10g,菟丝子10g,仙茅6g,炒知母6g,炒黄柏6g,炒丹皮6g。

加减:对久病者,应用“男子治肾,女子治肝”的经验,女性患者酌加平肝之品如紫贝齿、代赭石、夜交藤、合欢皮、合欢花等;男性患者酌加温肾之药如鹿角胶、龟甲胶、枸杞子、补骨脂等。对因感染而反复发作者,予大青叶、金银花、公英、玄参各等分,每次6g沸水泡饮,每周2次以达预防作用。皮损以头面为重者,加用白附子、桑叶、杭白菊、泽泻;以躯干为重者,加用郁金、栀子、柴胡、黄芩;以腰骶部为重者,加用:川牛膝、稀莶草、杜仲;以四肢为重者,加用木瓜、桂枝、片姜黄、钩藤。关节炎型加老鹳草、制川草乌、木防己;脓疱病证加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酌服犀黄丸;红皮证加羚羊角、玳瑁、重用沙参、玄参、石斛。

徐宜厚认为对寻常型银屑病而言,可用一方统领,随症加减治之。主方:

金银花15g,虎杖15g,丹参15g,鸡血藤15g,生地黄12g,归尾12g,赤芍12g,槐花12g,大青叶9g。

加减:皮损以红斑为主加丹皮9g,紫草各9g;皮损在头部加何首乌15g,山楂15g;皮损在腰骶、肘膝部加炒杜仲9g,熟大黄6g;有慢性咽炎者加沙参9g,山豆根9g。

(二)外治法

紫草膏:紫草120g,生地黄120g,黄柏90g,当归60g,红花30g,白芷30g,生大黄30g,冰片9g,上药研细粉,兑黄蜡240g,麻油1()00g搅为膏。外擦患处,每日1~2次。

润肌膏:当归15g,紫草3g,上药研细粉,兑黄蜡15g,麻油120g。外擦患处,每日1~2次。

若皮损为局限性,鳞屑较多时,可先用桃叶30g,金钱草15~30g,篇蓄15~30g,五倍子15g,水煎外洗后再用上述药膏。

九、管汾论治银屑病

管汾认为银屑病主要因热壅血络或阴伤血燥所致,故治法总是不可离清热凉血、养血润燥原则,临床分为6型论治。

(一)内治法

1.风盛血热型相当于进行期。损害发展快,不断出现新皮疹,色鲜红热,可见同形反应,舌红、苔黄,脉弦或滑数。治法:清热凉血祛风,用土槐饮加减。

土茯苓30g,生槐花30g,白茅根30g,白鲜皮30g,生地黄15g,紫草10g,丹皮、当归、首乌各9g,蝉衣、蜂房各6g,生甘草3g。

2.风热血燥型相当于为静止期。皮疹保持稳定,潮红及鳞屑减少,瘙痒不甚,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濡或沉细。治法:养血滋阴润燥,用养血润肤饮加减。

生地黄、熟地黄、首乌、玄参、二冬、麻仁、蝉衣、桑叶、生甘草等。

加减:若病邪稽留时久,皮损浸润肥厚,色黯红,舌黯或见瘀点,脉涩或细缓者,须酌加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品,如鸡血藤、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香附、枳壳、陈皮等。

3.热毒夹湿型 除具有典型的银屑病皮疹外,常伴有多数大小不等的浅在性、无菌性脓疱,损害好发于掌跖部,亦有泛发全身者,重者伴发热、口渴、溲黄、便秘等全身症状。舌红苔黄或带灰黑苔,脉弦或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利湿,用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加减。

黄连、黄芩、黄柏、紫花地丁、金银花、大青叶、车前子、泽泻、苡仁、竹叶、蚕砂等。

4.风湿阻络型本型可侵犯关节,尤以指(趾)、颈椎、骶髂关节为重,可呈类风湿性关节炎样病变,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甚至僵硬畸形、弯曲不能伸直,舌淡、苔薄白腻,脉弦滑或濡。治法: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桂枝、杜仲、牛膝、当归、白芍、川芎、茯苓、甘草等。

5.热盛阴伤型 相当于红皮病型银屑病。全身皮肤呈弥漫性潮红,鳞屑大片脱落,伴不同程度的发热、畏寒、心烦、口渴、溲赤、便干等,舌红绛、无苔或有裂纹,脉滑数。治法:清营凉血养阴,用清营汤合润燥养营汤加减。

生石膏、生地黄、知母、黄连、玄参、天冬、麦冬、竹叶、连翘、生甘草等。

6.冲任不调型本型以妇女多见,平素有月经不调史,皮疹在怀孕期减轻或消失,产后复发或加重。治法:调摄冲任,祛风润燥。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

当归、赤芍、熟地黄、仙茅、仙灵脾、菟丝子、巴戟天、苍耳子、徐长卿等。

管汾喜于上述汤药中加用雷公藤去皮用根10~25g,认为雷公藤以福建建宁产者为佳,毒性较小。对病程久、瘙痒甚者,喜用虫类搜风药,如蜈蚣、全蝎、乌蛇、白花蛇等。对慢性局限性浸润肥厚者,喜用三棱、莪术、穿山甲等活血软坚之品。

(二)外治法

在服用内服药的同时,可外用加味黄芩膏。

黄芩膏87g,枯矾5g,青黛5g,轻粉3g,冰片适量,调匀备用。外搽患处。

十、周鸣岐论治银屑病

周呜岐认为银屑病多由风邪侵袭与素体血热相合而发病,久而耗阴伤血,阴虚血燥,肌肤失养所致。主分风盛血热和风热血燥两型。相应地拟银屑汤工号、银屑汤Ⅱ号。银屑汤工号意在清热泻火,养阴息风;银屑汤Ⅱ号意在养血活血,通络搜风,因脾胃为生血之源,养血润燥当以脾胃健运为前提,所以无论何型,凡见脾湿不运者,都加以健脾利湿的茯苓、苡仁、白术、茵陈等。

1.风盛血热型相当于进行期。治宜祛风清热,凉血活血解毒,用银屑汤I号。方药组成:

白茅根60g,忍冬藤30g,金银花30g,生地黄20g,白鲜皮20g,地肤子20g,丹皮15g,威灵仙15g,丹参10g,防风10g,甘草10g。

加减:热盛者,加黄芩、栀子;夹湿者,加生苡仁、茵陈、土茯苓;血瘀重者,加鸡血藤、红花;咽喉肿痛者,加山豆根;痒甚者,加地肤子、蛇床子、刺蒺藜、蝉衣、蜂房;头部皮损重者,加蜂房、白芷;下肢皮损重者,加茜草、牛膝;舌苔黄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等。

2.风热血燥型相当于静止期。治宜养血润燥,疏风活血,用银屑汤Ⅱ号。方药物组成:

生地黄30g,熟地黄30g,鸡血藤30g,土茯苓25g,丹参20g,玄参20g,白鲜皮20g,地丁20g,当归15g,威灵仙15g,白蒺藜15g,赤芍15g,麻仁15g,连翘15g。

加减:兼阴虚血热者,加知母、黄柏、丹皮、生槐花;兼脾虚内湿者,加苡仁、白术、茯苓;舌黯或有瘀斑加莪术、漏芦;若斑块消退较慢可加蜈蚣3条,研末冲服;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热盛者,加黄芩、栀子;夹湿者,加茵陈、土茯苓、苡仁、血瘀重者,加鸡血藤、红花;头部皮损严重者,加蜂房、白芷;下肢严重者,加茜草、牛膝。

十一、曲志申论治银屑病

曲志申认为银屑病是内蕴邪热,外感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所致。强调为防止复发,当痊愈后应继续服用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其辨证分型治疗方法与徐宜厚的近似,同有风热、湿热、血热、血燥、热毒、脓毒、风寒7型;缺少血瘀、肝肾不足、冲任失调3型;但多风湿热型,此型应处于风热与湿热之间。从其处方用药来看,两者也大同小异,本辨证的血热型要较徐宜厚的血热型轻,仅为一般风热重症而已,不应伴有高热、红皮病等症。

1.风热型皮疹发展迅速、色红,初起多发于上半身,鳞屑薄而易剥脱,苔薄白,脉多浮数。治宜消风清热凉血,用消风散加减。药用:生地黄、当归、丹皮、胡麻仁、黄芩、牛蒡子、蝉衣、荆芥、防风、苦参、知母。痒甚者,加地肤子、白鲜皮、蒺藜;热甚者,加栀子、胆草、生石膏、大黄。

2.风湿热型皮损呈钱币状或片状,色淡或棕褐,有湿润或渗液及肿胀感,舌淡或红,舌苔湿润或白滑,脉缓或弦。治宜散风清热渗湿,用散风苦参汤加减。药用:生地黄、白鲜皮、独活、防风、黄芩、黄连、大黄、苦参、菊花、枳壳、木通。

3.湿热型皮损多发于下肢或皱褶处,如腋下、腹股沟、肘窝、胭窝、乳房、阴部等,皮损淡红,易融合成大片斑块,鳞屑少,有湿润渗液,可呈湿疹样变,抓破出黏液。治宜利湿清热,用治癣汤加减。药用:苡米、泽泻、猪苓、苍术、茵陈、白鲜皮、当归、赤芍、丹皮、蝉衣、苦参、菊花、连翘、木通。

4.血热型新皮损不断出现,旧皮损不断扩大,多泛发全身。皮疹潮红,鳞屑较多。多伴有口干心烦,遇热痒甚,便秘溲赤,舌质红或红绛,舌苔黄薄,脉数或弦数。治宜清热凉血活血,用治癣汤加减。药用:生地黄、当归、白芍、丹皮、苦参、菊花、白鲜皮、蝉衣。热甚者,加紫草、生槐花、龙胆草、栀子、黄芩、黄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口渴者,加花粉、麦冬;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元明粉。

5.血燥型多为病程日久,燥热炽盛,耗阴伤血。皮损呈厚硬大片状,鳞屑干厚附着较紧,皮损较稳定,新皮损很少出现,舌质淡或微紫,苔薄白,脉沉缓或沉细。治宜清热养阴润燥,活血凉血,拟经验方治之,其方与养血润肤饮近似。用药:生地黄、当归、白芍、丹皮、鸡血藤、玄参、二冬、知母、威灵仙、菊花。

6.毒热型相当于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全身皮肤弥漫赤红或黯红,覆有薄鳞屑易剥脱。多因治疗不当或外用刺激性药物而致,如轻粉、红粉、斑蝥、大蒜、巴豆、高浓度水杨酸、氮芥等。治宜清热解毒,用黄连解毒汤与五味消毒饮化裁。药用:生地黄、赤芍、栀子、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公英、地丁、菊花。

7·脓毒型相当于脓疱型银屑病。初起皮损鲜赤灼热,皮疹上有针头大或粟粒大小或更大的脓疱,常融合成片,易反复发作,可伴有高热肿胀疼痛,关节积液。治宜清热解毒排脓,用龙胆泻肝汤与五味消毒饮化裁。药用:生地黄、当归、栀子、黄芩、龙胆草、柴胡、金银花、公英、地丁、野菊花、车前草、泽泻、木通。

8·夹寒型多为机体蕴热,外感风寒或外受寒冷潮湿而引发,多夏轻冬重。初起皮肤瘙痒,皮损基底色白或淡红,多发于下肢。治宜疏风散寒和营,用桂枝汤加减。药用:当归、赤芍、川芎、桂枝、羌活、独活、防风、白鲜皮、苦参。

十二、施曼绮论治银屑病

施曼绮根据有关文献及临床经验将银屑病分为12证。

1·风热证异名风热型、风热郁肤证。系机体内有蕴积之热,外感风热邪气,怫郁肌肤所致。多见于寻常型银屑病的进行期,临床表现为初发或复发不久,皮疹发展迅速,泛发全身,色红或深红,鳞屑易脱落,偶见同形反应,伴瘙痒、发热、周身不适、口渴咽于咽痛等,舌红苔薄白,脉浮数。发病前有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病史有一定参考价值。治疗法则为疏风解表,清热凉血。常用方剂有消风散、银屑病l号方、槐花汤等。常用药:金银花、连翘、桑叶、牛蒡子、板蓝根、北豆根、黄芩、槐花、凌霄花、牡丹皮、紫草、草河车、白鲜皮等。

2·血热证异名血热型、血热风盛证。系机体蕴热偏盛,或因恣食鱼腥、辛辣伤及脾胃,或复感风热邪气,热盛生风化燥,外发肌肤所致。多见于银屑病的进行期,临床表现为初发或复发不久,皮疹发展迅速,呈点滴状、钱币状、混合状,色鲜红或深红,鳞屑干燥易脱落,可有同形反应,伴瘙痒、心烦口渴、便秘溲黄,舌红赤,苔薄黄或根部黄腻,脉弦滑或滑数。治疗法则为凉血化斑,清热解毒。常用方剂有克银一方、凉血泻火消风汤、白庀一号方、消银一汤、牛角地黄汤、生地凉血方等。常用药:生地黄、赤芍、丹皮、丹参、紫草、白茅根、黄芩、黄连、生石膏、知母、板蓝根、大青叶、忍冬藤、北豆根、苦参、草河车、白鲜皮等。

3。血瘀证异名血瘀型、血瘀风燥型。系病程较长,气血运行失畅,以致经脉阻塞,气血瘀结,肌肤失养。多见于寻常型银屑病的静止期,临床表现为皮损硬厚,多为钱币状或大小不等斑块状,少数为蛎壳状,色黯红或紫黯,鳞屑较厚不易脱落,伴有不同程度瘙痒或不痒,口干不欲饮,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舌黯紫或黯红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涩或沉涩。治疗法则为活血化瘀,理气活血。

活血化瘀的常用方剂有消银汤、平肝活血方、乌梅活血方、牛皮癣方等。常用药:当归、赤芍、川芎、丹参、茜草、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等。

理气活血的常用方剂有冠心苏合丸、黄芪丹参汤、丹参活血方等。常用药:黄芪、丹参、赤芍、红花、三棱、莪术、泽兰、茜草、凌霄花、王不留行、石打穿、丝瓜络、乌蛇、青皮等。

4.血虚证异名血虚型、血虚风燥型。系患者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或病久耗伤营血,以致血虚化风化燥。多见于寻常型银屑病的静止期,临床表现为皮损较薄,多为斑片状,或皮损泛发全身,色淡红或黯淡,鳞屑大量干燥,层层脱落,伴有不同程度瘙痒,面色无华,头晕纳呆,舌质淡红,脉弦细或沉细。治疗法则为养血和营,益气祛风。常用方剂有养血祛风汤、克银二号方、元参养血方等。常用药:炙黄芪、党参、元参、当归、白芍、熟地黄、鸡血藤、麦冬、天冬、麻仁、白鲜皮、白芷、白蒺藜等。

5.血燥证异名血燥型、血燥阴伤型。系血热内蕴或热毒蓄久,以致津液营血耗损,阴虚血燥,肌肤失养。多见于寻常型银屑病的静止期,临床表现为皮损经久不消,散布躯干四肢等处,多为斑片状、环状或混合状,色黯红、红褐或淡红,干燥易裂,鳞屑干燥不易脱落,伴有不同程度瘙痒或不痒,咽干唇燥,五心烦热或掌心发热,口干不欲饮,大便秘结,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而干,脉弦细或细数。治疗法则为滋阴润燥,清热祛风。常用方剂有养阴润肤饮、消银三汤、银屑病Ⅱ号方、三参润肤饮等。常用药:元参、当归、赤白芍、川芎、生地黄、熟地黄、鸡血藤、何首乌、麦冬、天冬、草河车、白鲜皮、北豆根、白蒺藜等。

6.湿热证异名湿热型、风湿血热型。系患者湿热内蕴,偶受外邪侵扰,或因恣食鱼腥、辛辣伤及脾胃,助湿化热,内外风湿热邪搏结,外发肌肤所致。多见于寻常型渗出性银屑病,临床可见皮损好发于皮肤皱褶处,皮损基底较薄,潮红或淡红,常相互融合成片,局部有湿润或有渗液,鳞屑少而薄,伴瘙痒、口干不渴、身热体倦,舌质红,苔黄或根腻,脉滑数。治疗法则为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常用方剂有消银二汤、萆解渗湿汤、黄连解毒汤等。常用药:龙胆草、黄芩、黄连、黄柏、苦参、茯苓、泽泻、苍术、生地黄、丹皮、丹参、茵陈、苡仁、土茯苓、北豆根、草河车、蒲公英、白鲜皮等。

7.冲任不调证异名冲任不调型。系冲任不调、内热外发或冲任亏损、精血不足,肌肤失养。多见于内分泌功能紊乱性银屑病,临床表现为皮损的出现与女性经期、怀孕、生产有密切关系,多在经前、孕中、产前发病或加重,亦有经后、产后发病者。全身散布丘疹和斑,色鲜红或淡红,伴微痒,心烦口干,头晕腰酸,周身不适,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滑数或沉细。治疗法则为调和冲任,和血理血。常用方剂有二仙汤化裁等。常用药: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黄柏、知母、当归、生地黄、熟地黄、茯苓、柴胡、枳壳、何首乌、丹参、桃仁、红花、香附等。

8.风湿痹阻证异名风湿痹阻型、湿热久羁证。系湿热内蕴,受外风湿,内外湿热互结,痹阻经络,怫郁肌肤所致。多见于关节型银屑病,临床可见除有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外,尚有关节肿痛,屈伸不利,受累关节以手足小关节多见,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疗法则为祛湿清热,解毒通络。常用方剂独活寄生汤化裁。常用药: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桑寄生、防己、半枝莲、稀莶草、雷公藤、透骨草、络石藤、乌蛇等。

9.肝肾不足证异名肝肾不足型、肝肾阴虚证。系由风湿痹阻证久治不愈发展转化而成。即湿热久羁,损伤筋骨,内舍肝肾;或因肝肾虚弱,筋骨不健,湿热搏结筋骨,外发肌肤所致。多见于久治不愈关节变形型银屑病,I临床可见除有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外,尚有关节疼痛变形,活动受限,腰膝酸痛。舌质淡红或黯红,苔薄少或净,脉沉滑或细弱。治疗法则为补益肝肾,祛风除湿。常用方剂健步虎潜丸化裁。常用药:熟地黄、山萸肉、当归、丹皮、杜仲、续断、木瓜、狗脊、龟甲、乌蛇、稀莶草、土茯苓、伸筋草等。

10.湿热蕴毒证 异名湿热蕴毒型、湿热化毒证、毒热型。系由于湿热内蕴,郁久化毒,毒热互结,壅郁肌肤所致。多见于脓疱型银屑病和脓疱性红皮症型银屑病,临床可见起病急,皮损迅速发展至全身,皮损呈大片红斑,斑上有密集的脓疱,脓疱为针尖至粟粒大小,成批出现,此起彼伏,壁薄,破后融合成片,结痂与鳞屑相兼附于表面,皮肤皱褶处湿烂,甲板受损破碎或肥厚浑浊。患者伴壮热、心烦口渴、颜面红赤,或关节肿痛,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治疗法则为祛湿清热,凉血解毒。常用方剂有克银一方、苦参解毒方、五味消毒饮、芩连地丁汤、犀角地黄汤等。常用药:犀角(水牛角或羚羊角粉)、龙胆草、黄芩、黄连、苦参、草河车、北豆根、赤芍、丹皮、车前子、茯苓、泽泻、生地黄、知母、生石膏、金银花、连翘、野菊花、地丁、天葵子、蒲公英等。

11.脾虚毒恋证异名脾虚毒恋型。系由湿热蕴毒证变化而来,即上证经过苦寒清热解毒药治疗后,湿热得以清利,而余毒未能尽除,脾气渐虚。多见于脓疱型银屑病恢复期,临床可见皮损红斑基本消退或转为黯红或红褐色,脓疱大部分消失,偶有新起或残留少量脓疱、结痂,鳞屑明显减少,出现体倦肢乏,饮食减少,苔腻,脉濡等脾虚之证。治疗法则为健脾除湿,清解余毒。常用方剂有除湿胃苓汤化裁。常用药:苍术、炒白术、茯苓、泽泻、厚朴、黄芩、陈皮、猪苓、栀子、苡仁、土茯苓、草河车、半枝莲等。

12.毒热伤营证异名毒热伤营型、毒热型。系由于血热偏盛,复受外界毒邪侵扰,如外涂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其他不适当的治疗,以致血热沸腾,壅郁肌肤所致。多见于红皮症型银屑病,临床可见起病急,皮损迅速发展至全身,皮损呈弥漫性红斑,或为深红、紫红斑,触之灼热,压之褪色,略有肿胀,鳞屑层叠,反复脱落;患者伴壮热恶寒,心烦口渴,精神萎靡不振,肢体乏力,舌质红赤或红绛少津,苔薄或净,脉弦数或滑数。治疗法则为清热凉血、化斑解毒。常用方剂有清瘟败毒饮、羚羊化斑汤等。常用药:犀角、羚羊角、生地黄、赤芍、丹皮、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知母、生石膏、元参、沙参、麦冬、竹叶等

 

十三、张佩芳论治银屑病

张佩芳认为银屑病有风、火、湿、热之别,虚实之分,并常相兼为病,如风火相煽、风湿相并、湿热互结、热毒相搏等,临床分为5型论治。

1.血热型 为心肝火盛,血热怫郁,复受风邪,风火相煽,外走肌腠所致。患者发病急,皮损发展迅速,多呈点滴状或片状,基底潮红,奇痒难忍,入夜加重,常伴有心烦易怒、口渴、便秘,舌红绛,苔黄,脉弦数。治宜凉血泻火、祛风润燥,药用自拟凉血泻火消风汤。方药组成:

生地黄30g,生石膏30g,白蒺藜15g,赤芍12g,丹皮12g,玄参12g,天花粉12g,知母9g,板蓝根9g,蝉衣5g,生大黄5g。

2.湿热型为肝郁脾困,湿热内蕴所致。症见皮损常融合成片或呈混合状,基底潮红,鳞屑厚,伴口苦急躁、溲赤便结,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疏肝运脾,除湿清热,药用自拟土茯苓汤。方药组成:

土茯苓30g,白鲜皮30g,八月札30g,冬藤30g,白花蛇舌草30g,地肤子15g,凤尾草15g,炒黄柏12g,苦参9g,黄芩9g,炒栀子9g,炒枳壳5g,厚朴花5g。

3.血瘀型为湿热久羁,营卫失调,气血失和,久病成瘀所致。症见皮损融合成斑块状,有明显浸润,基底色黯,鳞屑附着较紧,时有瘙痒,舌质偏黯或有瘀斑或瘀点,苔黄腻,脉细涩。治宜活血散瘀、行气通络。药用自拟逐瘀除湿汤。

土茯苓30g,白鲜皮30g,八月札30g,石见穿15g,石打穿15g,寻骨风15g,丹皮12g,茜草12g,三棱9g,莪术9g,鬼箭羽9g,凌霄花9g,小青皮5g。

4.血虚型为病程日久,气血耗伤,血虚风盛所致。症见皮损为大小不等的点状或斑块状,色黯淡,干燥脱屑,基底淡红,瘙痒较甚,或见有稀疏新皮损出现,常伴有头晕心悸乏力,面色萎黄,关节酸痛,舌质淡舌体胖,舌苔薄腻,脉细。治宜益气养血、祛风止痒,药剂用自拟养血祛风汤。

炙黄芪30g,鸡血藤30g,夜交藤30g,熟地黄15g,白鲜皮15g,党参12g,当归12g,麦冬12g,天花粉12g,威灵仙9g,白芷5g,防风5g,陈皮5g。

5.血燥型为病程日久,血热伤阴或感秋令燥邪,津液亏损,气津不布,肌肤失于滋养所致。症见皮损多融合成斑块,有明显浸润,基底筛状出血点不明显,鳞屑附着较紧,每逢秋燥时加重,伴咽干唇燥,目涩昏花或有低热,舌质偏红,舌苔薄少润泽,脉细弦。治宜凉血滋阴,生津润燥,药用养血润肤饮加减。

生地黄30g,玄参15g,金银花15g,赤白芍12g,天冬12g,麦冬12g,玉竹12g,知母12g,天花粉12g,漏芦12g,蝉衣5g。

十四、丁履伸论治银屑病

丁履伸认为,虽然风热之邪为患,但血瘀是其根本,是血瘀造成皮肤功能障碍所致,故遵王清任说:“肌肤甲错,关节不利,血府逐瘀汤主之”,对初起或复发进展期,以祛风活血为主,对慢性顽固不愈者,以养血活血为主。

(一)内治法

1.风热型相当于进行期。多为初发或复发的急性期,皮损呈点滴状或斑块状,发展迅速,色鲜红,瘙痒严重。治宜祛风清热,凉血活血,用银屑病工号。方药物组成:

金银花30g,紫草30g,赤芍30g,丹参30g,槐花15g,黄芩15g,柴胡15g,蝉衣9g,防风9g,白芷9g。

加减:心烦易怒者,加黄连、山栀子;舌燥口干者,加生地黄、元参;夜间瘙痒严重,不能入睡者,加丹皮、地骨皮、合欢皮、炒枣仁。

2.风燥型相当于静止期。患者肌肤甲错,皮损黯红,鳞屑附着紧,多见于四肢伸侧和背部,比较局限,舌淡红或绛紫,苔白,脉沉细涩。治宜养血润燥,活血通络,用银屑病Ⅱ号。方药物组成:

生地黄30g,土茯苓30g,白鲜皮15g,乌梢蛇9g,蜂房9g,白蒺藜9g。

加减:皮疹顽固难消者,加乌梅、槐米;便秘体不虚者,加大黄、丹皮。

(二)外治法

丁履伸认为熏洗肌肤或患处,可温通经络,畅达气血,疏启汗孔,兴奋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的新陈代谢,改善皮肤的营养状况。故拟熏洗方如下:

苦参30g,蛇床子15g,地肤子15g,鹤虱草15g,生大黄]5g,白鲜皮15g,大风子15g,丹皮12g,黄柏9g,蜂房9g,生杏仁9g,蝉衣9g,朴硝9g,枯矾9g。本方具有祛风止痒,润肤软坚作用。水煎乘热熏洗患处,每日1~3次,每次30~60分钟。

十五、崔秀梅论治银屑病

崔秀梅认为,银屑病的主要病因是血热、血虚、血瘀,所以注重活血息风、活血化瘀。临床分为6型论治。

1.风热型 治宜疏风清热。药用:荆芥、防风、白鲜皮、野菊花、牛蒡子、蝉衣、石膏、知母、桑叶、金银花、连翘、紫草、青黛、甘草。

2.血热型治宜清热凉血。药用:水牛角粉、生地黄、赤芍、丹皮、土茯苓、槐花、草河车、山豆根、白茅根、茜草、甘草。

3.血燥型治宜滋阴润燥。药用:天冬、麦冬、北沙参、知母、石斛、女贞子、旱莲草、白薇、黄精、白蒺藜、丹参、玄参、白花蛇舌草、土大黄、鸡血藤。

4.血瘀型 治宜活血化瘀。药用:凌霄花、土牛膝、郁金、益母草、板蓝根、青陈皮、虎杖、金银花藤、鬼箭羽、地耳草、川芎、王不留行、枳壳、水红花子。

5.血虚型 治宜养血和营。药用:黄芪、党参、龙眼肉、厚朴、当归、白芍、酸枣仁、生苡仁、玫瑰花、夜交藤、丹参、甘草。

6.湿热型 治宜清热利湿。药用:萆解、苦参、龙胆草、苍白术、茯苓、黄柏、泽兰、路路通、凤凰草、白芷、菊花、厚朴花、独活、半边莲。

7.风湿痹阻型治宜祛风除湿。药用:海风藤、络石藤、青风藤、红藤、稀莶草、徐长卿、桑寄生、千年健、老鹳草、片姜黄、何首乌、延胡索。

8.毒热型 治宜清热解毒。药用:大青叶、蒲公英、地丁、皂刺、生玳瑁、羚羊角、三棱、莪术、生牡蛎、夏枯草、半枝莲、合欢皮、炙鳖甲、马齿苋、虎耳草、广木香。

此外,崔秀梅认为久病不愈的患者,是因气阴两伤,气滞血瘀,治疗应着重于活血,若血虚生风,瘙痒难忍者,可遵“血行风自灭”的理论酌情选择加用四藤汤,以活血祛风;若血热伏于营血,热烁血瘀者可选择加用复方紫参汤,以增加活血去瘀之力。 “

四藤汤:忍冬藤、海风藤、络石藤、青风藤、老鹳草、白鲜皮、草河车、紫草、丹参、土茯苓、白花蛇舌草、槐花。

复方紫参汤:紫参、生地黄、丹皮、鬼箭羽、大青叶、金银花、白茅根、茜草、仙鹤草、当归、水牛角、土大黄、土黄连、土三七、土贝母。

十六、郑彬彬、杜锡贤论治银屑病

郑彬彬、杜锡贤认为瘙痒是银屑病的主症、常症,因风、湿、热邪客于肌肤,致使皮肉问气血不和,或因血热风燥、阴血失于濡养肌肤而成,所以可据其瘙痒的表现来辨证论治。临床分为风盛、血热两大类,有据其症状分为7型论治。

1.风盛作痒的临床表现皮损多见于人体上部,瘙痒无度,走窜不定或遍体作痒,抓破血溢,治宜消风止痒。风邪常有夹证,分别论治如下:

①偏于风热者常用荆芥方:生地黄12g,金银花9g,丹皮9g,黄芩9g,荆芥穗6g,防风6g,僵蚕6g,蝉蜕6g,甘草9g。

②偏于风湿者常用防风汤:当归9g,防风9g,茯苓9g,秦艽9g,杏仁6g,桂枝6g,黄芩6g,甘草3g。

③偏于血热者,症见皮损鲜红灼热,周围有红晕,层层脱屑。常用凉血汤:生地黄15g,生黄芪15g,赤芍9g,丹皮9g,玄参9g,麦冬9g,紫草根6g,茜草根6g,甘草6g。

④偏于血虚者,症见皮损厚、干燥粗糙,斑色淡红,大量脱屑,瘙痒无度。常用润肤汤或养血汤。润肤汤:黄芪15g,生地黄9g,当归9g,红花9g,天冬9g,麦冬9g,花粉9g,黄芩9g,升麻3g。

养血汤:阿胶、土茯苓各30g,生黄芪15g,党参15g,生地黄15g,益母草15g,当归9g,茯苓9g,鸡血藤9g,桂枝6g。

2.血热证相当于银屑病的进行期或接近于红皮病型。新皮损不断发展,旧皮损不断扩大,色鲜红,可伴有发热恶寒,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凉血活血,常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①湿热蕴积证:相当于渗出性银屑病。临床可见皮损潮红、肿胀、有渗液或继发感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常用萆薜渗湿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②火毒炽盛证:相当于红皮病型或脓疱型银屑病。全身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瘙痒,或泛发无菌性小脓疱,常伴有发热恶寒,关节酸痛,苔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常用清营汤或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十七、邵康蔚论治银屑病

邵康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银屑病进行辨证论治,认为寻常型银屑病可以分为血热、血燥、血瘀3型,其他类型的银屑病各为一型,其中脓疱型给予温肾助阳之品,与众不同,颇有见地。临床主要分为7型辨证论治。

1.血热型治宜凉血消风。方药组成:

土茯苓30g,丹皮10g,威灵仙10g,白鲜皮10g,金银花10g,白蒺藜10g,紫草10g,生槐花10g,生侧柏叶10g,炙甘草10g。

2.血燥型治宜养血润燥,活血消风。方药组成:

鸡血藤、土茯苓各30g,生地黄9g,熟地黄9g,当归15g,丹参15g,天冬10g,麦冬10g、蜂房6g。

3.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消风润燥。方药组成:

土茯苓30g,当归15g,川芎10g,白鲜皮10g,三棱6g,莪术6g,丹参12g,威灵仙10g,降香10g,石菖蒲10g,金银花10g,炙甘草10g。

4.红皮病型治宜凉血清营,清热解毒。方药组成:

水牛角6g,金银花30g,生石膏30g,知母12g,玄参10g,丹皮10g,黄连10g,黄芩10g,生栀子10g,连翘10g,淡竹叶10g,甘草10g。

5.关节型治宜祛风胜湿,通经活络。方药组成:

赤芍12g,桑寄生10g,桑枝10g,桂枝10g,忍冬藤10g,络石藤10g,淮牛膝10g,知母10g,防风10g,生甘草6g。

6.脓疱型治宜温肾助阳,淡渗利湿。方药组成:

冬瓜皮30g,小茴香10g,巴戟天10g,胡芦巴10g,阳起石10g,旱莲草10g,大腹皮10g,茯苓皮10g,陈皮10g,桑白皮10g。

十八、高志学论治银屑病

高志学认为银屑病是因邪气郁结腠理所致,自拟“白虎丹”药为基本方,其他各型均以此方为基础加减治疗。临床辨证分六型 1.风热郁表型多是初次发病或旧病复发初期的患者。多见于冬末春初,发病前多有外感、咽炎、扁桃体炎等,皮疹发展迅速,颜色鲜红,鳞屑疏松,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口干咽痛、周身不适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此因患者体内素有蕴热,外感风热之邪,邪气郁结腠理所致。治宜疏风解表,清热凉血,拟白虎丹方治之。药物组成:

白鲜皮30g,紫丹参30g,虎杖15g,赤芍15g,蚤休15g,威灵仙15g,琥珀15g,白僵蚕10g。

服上药20~30剂,皮疹即可消退,以后可按此方药量炼蜜为丸,连服30天,以善其后。

2.血热夹湿型 皮损多发于四肢弯侧,局部潮红有浸润,可伴身热困倦、心烦纳呆,舌红,苔黄厚或腻,脉沉滑或滑数。此因患者脾胃不健,湿热内蕴,郁结腠理,阻遏气机为患。治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药用:

白虎丹加土茯苓60g,生苡仁30g,稀莶草各30g。

3.血虚风燥型病程日久,病情稳定,皮损不在扩大或有少数新发皮损,皮疹色淡,鳞屑较薄,部分患者皮损中央已恢复正常皮肤,四周呈弧形皮损,经久不退,有轻度瘙痒,舌淡,苔薄白或无苔,脉弦细或缓而无力。此因患者素体虚弱或久病营亏,或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所致。治宜益气养血,润燥止痒。药用:

白虎丹加乌蛇肉15g,鸡血藤15g。

4.湿热毒互结型

症见皮肤皱褶处潮红湿烂,四肢躯干、腋下、腹股沟红斑糜烂或呈丘疹状脓疱,脓疱此起彼伏,破后融合成片,部分患者有烦热口渴或关节肿痛,腹股沟或颌下淋巴结肿大,溲赤便秘,湿热毒互结,此因湿热内蕴,郁久化毒,湿热毒互结,郁滞肌肤。治宜清热渗湿,凉血解毒。药用:

白虎丹加土茯苓60g,生苡仁30g,槐花30g,稀莶草15g,全蝎3g。

上药连服30剂后,可见皮疹变淡、脓疱渗液减少时,可改用白虎丹丸,每日3次。若此型反复缠绵难愈者,应适当加入健脾化湿之品,如砂仁、白蔻仁、佩兰等,以避免造成脾虚毒恋的结局。

5.冲任不调型皮疹表现与女性经期、孕期有关,皮疹多在孕期减轻或消失,产后或经后加重,患者伴有头晕、腰酸、四肢困倦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或沉细。此因精血不足,冲任亏损。治宜养肝肾,调冲任,固精气。药用:

白虎丹加土茯苓30g,生首乌30g,菟丝子30g,合欢皮

15g,白芍15g,五味子15g。

6.风湿痹阻,肝肾阴虚型 皮损呈点滴状或钱币状,同时伴有关节肿痛,伸屈不利,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体胖,多有齿痕,脉濡细。此因肝肾亏损,外受风湿邪气痹阻经络。治宜固精强肾祛风。药用:

白虎丹加稀莶草60g,菟丝子30g,骨碎补15g,乌蛇肉15g,蚤休15g,细辛3g,全蝎3g,蜈蚣3条。

高志学、邵康蔚等将银屑病分为六型。邵康蔚所分的六型与管汾的六型相比,明则多了个血瘀型,而省了冲任不调型,其中红皮、关节四型所用药物差别不大,高志学也将银屑病分为六型,但以拟“白虎丹”为统治之方。

十九、边天羽论治银屑病…。

边天羽将寻常型银屑病分为血热、湿热、血虚、血瘀4型论治。

(一)内治法

1.血热型为银屑病进行期。症见新皮疹不断出现,疹色鲜红,呈点滴或斑片状。证属热袭血分,治宜清热凉血。方药组成:

生地黄30g,土茯苓30g,茅根30g,槐花30g,紫草15g、甘草6g。

加减:皮疹初起,色鲜红,口干舌燥或扁桃体肿大,可加解毒的金银花15g,板蓝根15g,大青叶15g;皮疹以上肢或躯体上部为甚,尤以头部为多,可加荆芥10g,防风10g,牛蒡子10g,蝉衣6g,或用凉血消风汤;皮疹以躯体下部为重,伴有胸脘满闷、四肢沉重、舌苔白腻等,有湿浊不化证候者,加利湿的茯苓15g,苡仁15g,防己10g;皮疹由鲜红转为黯红之斑块,舌有瘀斑等血瘀证者可加赤芍15g,归尾15g,红花10g;脉洪大,属肺胃邪热者,可加生石膏30g,知母10g;便秘甚者,加大黄10g;头皮为银屑病的好发部位,在该处的皮疹较为顽固,用一般疏风药无效时可加蜈蚣、乌蛇等虫类药。

2.湿热型症见皮疹大小不等,基底潮红肿胀,或因搔抓而有少量渗液,皮疹以下肢为多,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濡缓。证属湿热之邪,客于肝胆,治宜清肝胆湿热。方药组成:

土茯苓30g,茵陈30g,苡仁15g,茯苓皮15g,金银花15g,黄芩10g,栀子10g,苦参lOg,白鲜皮10g,甘草6g。

3.血瘀型皮损肥厚,呈地图状斑块,浸润明显,色泽黯紫,舌质黯红,有瘀斑。治宜活血利湿。方药组成:

土茯苓30g,赤芍15g,归尾15g,三棱10g,莪术10g,皂刺10g,陈皮10g,苏木10g,红花10g。

加减:若皮疹以下肢为重,舌苔黄腻者,加茵陈30g。

4.血虚型病情迁延日久,热象已退,无新疹发生,鳞屑覆盖较多,基底浸润肥厚,患处出现皲裂,咽干,舌淡红,苔白,脉濡细或沉细。治宜滋阴养血。方药组成:

熟地黄30g,土茯苓30g,当归15g,首乌15g,蜂房15g,白芍12g,丹参12g,麦冬10g,天冬10g,玉竹10g,甘草6g。

(二)外治法

煤红膏或黑红膏。外擦患处,每日1~2次。

二十、陈树榕论治银屑病

陈树榕认为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寻常型银屑病进行辨证论治,中医的血热型与血燥型,相当于西医的进行期与静止期,因此以血热与血燥为主要类型辨证论治。因银屑病需要服药时间较长,所以建议服用一些中成药。

1.血热型相当于进行期。治法:清热凉血。用槐花汤加味:

①血热亢盛时用:生槐花30g,生地黄30g,土茯苓30g,生石膏30g,紫草9g,升麻9g。加减:痒甚加苍耳子15g,地肤子9g。

②血热湿盛时用:土茯苓30g,茵陈30g,生槐花15g,生地黄15g,白鲜皮15g,苍术15g,苦参9g,黄柏9g,生栀子9g,生甘草9g。

③血热风热时用:生地黄15g,苍耳子15g,赤芍lOg,白鲜皮10g,桑叶9g,苦参9g,蛇床子9g,乌梢蛇9g,菊花、丹皮各6g。

2.血燥型相当于静止期或退行期。治宜养血润燥为主,可据症状分型应用如下:

①血燥血虚夹湿时用:土茯苓30g,生地黄15g,生首乌15g,当归9g,羌活9g,大胡麻9g,乌梢蛇9g,白花蛇舌草4.5g。

②血燥风盛痒甚时用:生地黄15g,当归15g,何首乌15g,防风9g,荆芥9g,刺蒺藜9g,丹皮9g,蝉衣9g,乌梢蛇9g。

加减:肝肾不足者,宜调补肝。肾,祛风润燥为主,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兼血瘀者可选加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尾等。

一般患者也可辨证应用以下中成药。

1.防风通圣丸,每次9g,每日2次。

2.土茯苓30g,槐米15g。每日一剂,水煎服。

3.山甲珠18g,蜈蚣3条,(或全蝎6g)。共研末,分6份,分别放入6个生鸡蛋内。用泥包裹烧熟食之,每次1个,每日3次。连服1周为1疗程。

4.当归粉、地龙粉各3g,每日一剂,分2次冲服。

5.乌梅3g,生甘草6g。每Et一剂,水煎服。

6.菝葜60g。洗净浸泡12小时后,加水1000ml,煎至200~400ml,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二十一、黄振鸣论治银屑病

黄振鸣认为血热、血燥是银屑病的主要发病原因,血热多因,t情内伤,气机壅滞,郁久化火,或脾胃失和,气机不畅,郁久化热,是其内因;外因主要是外受风热或风燥之邪客于皮肤,内外合邪而发病。风热客于皮肤,风热燥盛,血燥不能荣养皮肤致皮肤发疹、发痒,搔之起银白色鳞屑。若风邪、燥热之邪久羁,阴血内耗,夺津灼液,血枯肤燥。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祛风。以一基本方为主,辨证治疗。

(一)内服药

水牛角(先煎)30g,白花蛇(先煎)10g,玄参18g,威灵仙18g,白鲜皮15g,僵蚕12g,全蝎6g,蜈蚣3条。

加减:风盛痒甚者,加露蜂房、蒺藜;夹湿者,加白头翁、土茯苓、地肤子;热盛者,加丹皮、生石膏、羚羊粉。

(二)外用药

水牛角粉30g,青黛粉30g,用牛胆汁浸泡水牛角粉1天,烘干后与青黛粉混匀备用。外擦患处,每日1次。此药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润肤止痒作用。

二十二、周聪和论治银屑病

周聪和认为寻常型银屑病主要是内有血分燥热,而风毒客于皮肤则是外因,两相搏结而发病。病之初,血热风盛,属实证、热证;病程日久,耗气伤血,气血不足以荣养皮肤,成血虚风燥证;《医林改错》曰:“血受热则煎熬成块”,血热日久,热灼血液成块,致使脉络瘀阻,成血瘀证。故临床分3型论治。

1.血热风盛型皮损发展迅速,不断有新皮损出现,色鲜红,伴心烦、口渴,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自拟白庀一号方。方药组成:

水牛角30g,生地黄20g,生槐花15g,赤芍10g,丹皮10g,紫草10g,土茯苓10g,刺蒺藜10g,白鲜皮10g,生甘草3g。

2.血虚风燥型久病皮损不退,新皮损出现不多,呈淡红色、斑块状,皮肤干燥,鳞屑层层,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治宜滋阴养血润肤,方用自拟白庀二号方。方药组成:

生地黄20g,熟地黄15g,当归15g,白芍10g,天冬10g,麦冬10g,鸡血藤10g,火麻仁10g,白蒺藜10g,白鲜皮10g,生甘草3g。

3.瘀阻肌肤型皮损多呈钱币或大小斑块状,少数为蛎壳状,皮损厚硬,色紫黯,覆盖较厚干燥银白色鳞屑,瘙痒不甚,舌质黯紫或有黯红瘀斑,苔薄白,脉弦涩。治宜活血祛瘀,方用自拟白庀三号方。方药组成:

丹参15g,当归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泽兰10g,茜草10g,石打穿10g,乌梢蛇10g,王不留行10g,甘草3g。

此外,周聪和自拟愈银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以迪银片为对照药,临床观察治疗结果,愈银胶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愈银胶囊的药物组成:

生地黄、土茯苓各20g,丹参15g,山豆根10g,紫草10g,白芍10g,牡丹皮10g,炮山甲10g,乌蛇10g,白花蛇舌草10g,甘草5g,俱打为粉,入胶囊,备用。每粒0.5g,每次6粒,每日3次。

二十三、隆乐天论治银屑病

隆乐天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以四物汤为主方,使血瘀者得化、血虚者得补,如此荣卫运行得畅,皮损得以濡养而愈。临床辨证分3型治疗。

1.血热型 为素体阴虚,感受风热之邪,浸淫肌肤。症见皮疹色红,咽痛或扁桃体肿大,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初起可有发热恶寒之症,舌质红,苔白或淡黄,脉数。治宜清热凉血活血。常用药:

生地黄、当归、赤芍、槐花、紫草、茅根、黄芩。咽痛者,加板蓝根、大青叶、山豆根。

2.血燥型为血热阴虚,生风生燥,瘀血阻络,肌肤失养所致。症见皮损久病不消,皮疹色淡或黯红,鳞屑干厚,舌淡红或边有瘀点。治宜活血化瘀,育阴润燥。常用药:

生地黄、当归、赤芍、土茯苓、丹参、鸡血藤。

3.火炽阴虚型为心火炽盛,复感毒邪,火毒灼烁荣阴,肌肤失养所致。症见皮损呈弥漫性潮红,掀热恶风,大量脱屑,舌红光滑。治宜清营解毒,凉血护阴。常用药:

生地黄、当归、白芍、丹皮、大青叶、紫草、麦冬、生石膏、黄柏、茅根。

 

 

二十四、杜志坚论治银屑病

杜志坚认为寻常型银屑病主要因为血热、湿热所致,久则血瘀。此外,因用药不当火热湿毒耗伤阴血可致血燥失荣。临床分型论治如下:

1.血热毒盛型皮疹为银币或地图状,发展迅速、融合成片、泛发潮红、炎症明显,舌质红绛、苔黄少津,脉滑数或弦数。治法:凉血消斑,泻火解毒,用升麻鳖甲汤加减。方药组成:升麻、生鳖甲、当归、蜀椒、土茯苓、赤芍、大黄、白花蛇舌草、生石膏、露蜂房、水牛角。

2.血瘀热壅型皮疹紫黯不鲜,炎症较轻,肤如鱼鳞、干裂、板着、疼痛,舌黯红有瘀点、脉沉弦。治法:行血祛瘀,泄热通络,用大黄庶合赤小豆当归散加减。方药组成:大黄、土鳖虫、桃仁、赤芍、丹皮、丹参、三七、鳖甲、当归、生石膏、杏仁、赤小豆、黄芩、红藤。

3.湿郁遏型 皮疹大小不等,基底潮红肿胀或有斑丘疹,鳞屑厚如蛎壳,病程较长,以下肢为重,伴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滞下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而数。治法:辛开苦泻,软坚散结,用甘草泻心汤合苦参汤加减。方药组成:黄芩、黄连、黄柏、半夏、生姜、苦参、鳖甲、山甲、苡仁、苍术、白术、牛膝、木通、夏枯草。

4.血燥失荣型本型常因外用或内服药物不当而诱发,亦可因病情日久,火热湿毒耗伤阴血所致,症见皮肤潮红浸润、脱屑干燥、甲板游离翘起,常伴有低热、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沉细。治法:滋阴清热,养血润肤,用增液汤合左归丸加减。方药组成:生地黄、玄参、麦冬、白芍、山药、山茱萸、龟甲胶、丹皮、土茯苓、乌梅、西洋参、青黛、玳瑁。

二十五、杨恒裕论治银屑病

杨恒裕认为银屑病与小儿麻疹的病因病机有某些相似之处,北宋时代医学家钱仲阳所创的用于治疗小儿麻疹的升麻葛根汤,具有升阳散邪,解毒透疹的作用,用于治疗银屑病尚未发现因“透疹”而加重病情之例,而加减应用对银屑病有一定疗效。临床主要分两型治疗。

1.血热型为风胜化燥,燥盛则血热。症见皮损发展迅速,多呈点滴状,皮疹鲜红,鳞屑易剥离,瘙痒明显。常伴有口干舌燥,心烦易怒,溲赤便秘,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治宜清热凉血解毒。药用:升麻、葛根、生地黄、赤芍、丹皮、知母、生石膏、黄芩、茅根、蝉衣、水牛角粉、甘草。心烦口渴重者,加花粉、山栀子;咽喉痛者,加桔梗、牛蒡子、山豆根、马勃;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2.血燥型 为病程日久,风燥伤阴,肌肤失养所致。症见皮损多呈斑块状或蛎壳状,鳞屑厚重干燥,甚者皲裂,舌质正常或舌尖红,舌苔少,脉弦数。治宜滋阴润燥,养血活血。用药:升麻、葛根、生地黄、熟地黄、当归、赤芍、川芎、女贞子、旱莲草、麻仁、秦艽、地肤子、鸡血藤、炙甘草。血瘀甚者,加桃仁、红花、丹参;失眠多梦者,加柏子仁、夜交藤、珍珠母等。

二十六、张国山论治银屑病

张国山认为寻常型银屑病可根据病程和皮损型态分为血热、血燥、血虚、血瘀四型,临床上以此4型为主辨证论治。

1.血热型相当于进行期,新皮损不断出现,多呈点滴状,基底鲜红。治法: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用清瘟败毒饮加减。方药组成:

生地黄30g,生石膏30g,土茯苓30g,白鲜皮30g,威灵仙30g,草河车30g,金银花30g,赤芍18g,丹皮15g,黄芩15g,连翘15g,防风15g,羌活15g,北豆根10g,甘草6g。

2.血燥型病程较久,皮损多呈钱币状,基底黯红,鳞屑干燥。治法:凉血润燥,祛风止痒,用养血润肤饮加减。方药组成:

生地黄30g,石斛30g,大青叶30g,土茯苓30g,白鲜皮30g,熟地黄15g,当归15g,玄参15g,丹皮15g,麦冬15g,黄芩15g,桃仁15g,红花15g,北豆根10g,甘草6g。

3.血虚型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皮损多斑块状或混合型,基底色黯,鳞屑层起如云母。治法:养血滋阴,润肤止痒,用地黄饮子加减。方药组成:

生地黄30g,草河车30g,白蒺藜30g,白鲜皮30g,熟地黄20g,当归15g,赤芍15g,丹皮15g,玄参15g,黄芩1 5g,紫草15g,北豆根10g,甘草6g。

4.血瘀型病程较久,皮损呈斑块状或蛎壳状,基底黯红,鳞屑较厚,舌黯或有瘀斑。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痒,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药组成:

土茯苓40g,白鲜皮40g,生地黄30g,金银花30g,牛膝30g,威灵仙30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5g,黄芩15g,桃仁15g,红花15g,甘草6g。

二十七、程广里论治银屑病

程广里认为寻常型银屑病主要是因风所致,风动则痒,所以患者皆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临床辨证治疗如下:

1.血热风燥型相当于进行期。治法:清热凉血,活血解毒。方药组成:

板蓝根30g,土茯苓30g,生苡仁30g,白鲜皮20g,马齿苋20g,草河车20g,赤芍15g,丹皮15g,紫草15g,苦参15g,北豆根10g。

2.血虚风燥型 相当于静止期。治法:滋阴养血润燥,佐以活血散风。方药组成:

生地黄20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5g,玄参15g,天花粉12g,白蒺藜10g,乌梢蛇10g,苦参10g,浮萍10g,防风10g,威灵仙10g,甘草10g。

3.血瘀风燥型皮损色黯褐或黯紫,面色晦黯,妇女多伴有月经不调,色黑有血块,甚或闭经,舌质黯红,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治法:养血活血,祛风解毒。方药组成:

赤芍20g,地肤子20g,白鲜皮20g,泽兰20g,当归15g,丹皮15g,丹参15g,紫草15g,川芎12g,桃仁12g,红花12g,苦参12g,蝉衣10g,连翘10g,炙甘草10g。

4.阳虚风燥型皮损基底色黯,自觉瘙痒明显,常伴有面色眺白,畏寒肢冷,短气乏力,便溏溲清,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治法:温阳散寒,活血祛风。方药组成:

制附子(先煎半小时)12g,当归12g,红花12g,白鲜皮20g,地肤子20g,桂枝10g,威灵仙10g,白蒺藜10g,乌梢蛇10g,羌活10g,炙甘草10g,川椒9g,忍冬藤6g。

二十八、欧阳恒论治银屑病

欧阳恒认为治疗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应以高热为主症,注意扶正护阴,益气养胃。临床按温病辨证分为3期论治。

1.高热危笃期患者体温多在40℃以上,全身泛发红斑及针状或粟粒状密集的脓疱,舌红绛,苔黄腻或起芒刺,脉弦滑数。为热入气营,热毒炽盛,邪盛正实阶段。治宜清热泻火,方用凉血解毒汤加减。方药组成:

西洋参、玄参、黄连、生地黄、当归、紫草、丹皮、红花、连翘、白芷、桔梗、青黛、狼毒、甘草等。如有神昏者,加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高热汗出不止者,重用石膏、竹叶,石膏可用50g~100g;高热无汗者,重用水牛角、青黛,水牛角可用15g~50g。

2.发热缓解期患者体温在39℃以下,精神疲惫,纳少口干,红斑、脓疱停止发展,舌红少苔,脉细数。为热毒未尽,阴耗气伤,邪盛正虚阶段。治宜清解余毒,益气养阴,方用竹叶石膏汤、黄连解毒汤合增液汤加减。

3.稳定恢复期患者体温降至正常,精神极度疲惫,纳少口干,红斑、脓疱渐退,脱屑后皮肤呈柔润细嫩外观,舌光剥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治宜助养胃阴,方用益胃汤合增液汤加减。

二十九、宋广英论治银屑病

宋广英认为寻常型银屑病可分为血热、血燥、血瘀3型,并以白庀一、二、三号方治疗,临床应用如下:

1.血热型相当于寻常型银屑病的进行期。治宜清热凉血解毒,用白庀一号。方药组成:

水牛角60g,生石膏15g,乌梢蛇15g,蜂房15g,生地黄15g,当归10g,赤芍10g,玄参15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0g,大黄10g,甘草6g。

2.血燥型相当寻常型银屑病的静止期。治宜滋阴凉血润燥,佐以活血化瘀,用白庀二号。方药组成:

水牛角30g,生槐花30g,乌梢蛇15g,蜂房15g,生地黄30g,当归15g,赤芍15g,玄参30g,麦冬30g,丹参15g,蜈蚣2条,甘草6g。

3.血瘀型为病久血瘀,皮损为大斑块状及蛎壳状。治宜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用白庀三号。方药组成:

桃仁20g,红花20g,乌梢蛇15g,三棱10g,莪术10g,当归20g,赤芍15g,川芎15g,丹参15g,路路通15g,蜈蚣2条,甘草6g。

三十、赵威甫论治银屑病

赵威甫认为寻常型银屑病多为风邪所挠,所以可分为血热风燥、血虚风燥、血瘀风燥3型,临床论治如下:

1.血热风燥型相当于进行期。治法:清热凉血,祛风止痒。方药组成:

生地黄30g,拳参20g,金银花20g,白鲜皮20g,大青叶15g,赤芍10g,丹皮10g,牛蒡子10g,苦参10g,蝉衣5g,防风5g。

2.血虚风燥型相当于静止期。治法:滋阴润燥,祛风止痒。方药组成:

生地黄30g,金银花30g,拳参20g,白鲜皮20g,玄参15g,赤芍10g,丹皮10g,当归10g,苦参10g,大青叶10g,蝉衣5g,防风5g。

3.血瘀风燥型久治不愈,舌质偏黯或瘀斑,脉细。治法:凉血活血、养血润燥。方药组成:

生地黄30g,拳参20g,金银花20g,牛蒡子15g,大青叶15g,赤芍10g,丹皮10g,当归10g,苦参10g,丹参5g,三棱5g,莪术5g,红花5g,蝉衣5g,防风5g。

三十一、王兆梓论治银屑病

王兆梓认为寻常型银屑病可分为血热风盛和血虚风盛二型,前者相当于寻常型银屑病的进行期,后者相当于寻常型银屑病静止期。临床论治如下: '

1.进行期治宜凉血祛风、清热解毒。方药物组成:

生地黄30g,桑叶15g,赤芍15g,丹皮15g,当归15g,白鲜皮15g,苦参15g,地肤子15g,苍耳子15g,乌梢蛇10g,甘草6g。

2.静止期 治宜养血祛风润燥。方药物组成:

生地黄30g,熟地黄各30g,何首乌15g,赤白芍各15g,白鲜皮15g,苦参15g,桂枝12g,菟丝子12g。

服用方法:水煎每日1剂3煎,第1、2煎内服,第3煎外洗。1个月为1疗程。

三十二、孙步云论治银屑病

孙步云认为:从本观察银屑病患者冬病夏愈或冬重夏轻现象,得出银屑病患者“与先天肾精亏损,阴寒毒邪侵肤有着密切相关”。“故至冬阴寒凛冽时,阴寒毒邪侵肤,腠理气血凝滞,脉络受阻,血行不畅,寒闭热伏,阳气不得升发外达,蕴久化热,出现一派血热、血虚、风燥、血瘀之征,此乃本病之启动病机”。临床上以内服“天地虫方”,外用“天地龙膏”治疗。

“天地虫方”药物组成:生乌梅20g,白僵蚕15g,细生地黄15g,鸡血藤15g,枸杞子15g,黄精15g,地鳖虫10g,乌梢蛇10g,凌霄花10g,狼毒1.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加减:血热风燥者,加紫草、白鲜皮、玄参等;血虚风燥者,加当归、制首乌、丹参等;血瘀风燥者,加红花、莪术、苏木等。

“天地龙膏”药物组成:守宫15g,地龙15g,黄升丹10g,白及10g,轻粉5g,冰片3g,蟾酥2g,鸡蛋6~8只等10味药组成。制法:将鸡蛋一端打破,去蛋白留蛋黄,将前药分装入鸡蛋内搅匀,微火焙干后,连同鸡蛋研成细末,过100目筛,以牛胆汁调成膏状,存放1周后备用。外擦患处,每日3次。15天为1疗程。

参考文献

1.朱仁康.中医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2·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3.李林.实用中医皮肤病学.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

4.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

5.张志礼.张志礼皮肤病临床经验辑要.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年

6.瞿幸.消银解毒饮治疗银屑病血热证85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01,42(2):103

7.顾伯华.实用中医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8.徐宜厚.皮肤病中医诊疗简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

9.管汾.实用中医皮肤病学.南京: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0.周鸣岐,周惠君,陈景荣,等.辨证分型治疗银屑病302例.中医杂志,1989,30(5):42

11.曲志申,肖延令等.中医辨证治疗银屑病200例临床小结.吉林中

医药,1982,(2):40

12.施曼绮.银屑病中西医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

13.张佩芳.辨症分型治疗银屑病115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6):19

14.丁履伸,赵绚德.银屑病的中医治疗.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0,4(4):47

15.崔秀梅,柏燕军,孟淑环,等.银屑病的中医治疗.京津冀2000年皮肤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169

16.郑彬彬,杜锡贤,等.银屑病疑难病笔会.山东中医杂志,1995,14(8):369

17.高志学.银屑病六型辨治初探.陕西中医,1995,16(5):214

18.边天羽,俞锡纯.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19.陈树榕.常见皮肤病中医疗法.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20.黄振鸣.疑难杂症.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3

21.周聪和,陈国勤.辨证治疗寻常型银屑病53例.江苏中医,1994,15(11):19

22.周聪和.愈银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61例.新中医,2002,34(10):27

23.隆乐天,刘淑琴,张治华,等.运用中医理血法治疗银屑病80例临床观察.辽宁中医杂志,1981,5(10):19

24.杜志坚,周玉佩.43例银屑病中医内治法的临床体会.天津中医杂志,1993,3:32

25.杨恒裕.加味升麻葛根汤治疗银屑病162例疗效观察.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6,9(1):27

26.张国山.辨症疗银屑病1。0例疗效观察.北京中医杂志,1990,(20):27

27.程广里.辨症分型治疗100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陕西中医杂志,1985,6(2):56

28.欧阳恒.治疗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的临床经验.中医杂志,1996,37(2):77

29.宋广英.从“血”论治寻常型银屑病56例.广西中医杂志,1999,22(5):32

30.赵威甫.中医辨症治疗银屑病206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89,30(3)31

31.王兆梓.中药治疗银屑病210例疗效观察.皮肤病与性病,1998,20(2):31

32.孙步云.中医药治疗银屑病226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5,3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