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甘:历史记忆的京韵绽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46:08

历史记忆的京韵绽放

                   ——观国家京剧院新编历史京剧《慈禧与德龄》

黄叶斌

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其抑扬顿挫的唱腔、出神入化的表演、夸张唯美的脸谱,使京剧艺术在“文革”时期得到空前绝后的大普及。那时,笔者正处于初中阶段,校园整天被“八个样板戏”的歌声所充斥,每个班级必须排练一出折子戏参加学校艺术节汇演。我曾经荣幸地扮演过一次《智取威虎山》中的小炉匠。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在京剧艺术观众日益萎缩、中央做出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定的时代背景下,2011年12月21日晚上,国家京剧院将新编历史京剧《慈禧与德龄》(原名《曙色紫禁城》)送到武汉,让广大观众在琴台大剧院分享了一场历史记忆与现代反思的人文盛宴。

《慈禧与德龄》这出京剧改编于同名话剧。它不是历史的教科书,而是一个好故事,一本历史的日记,一个女人的心情,一段记忆的打捞。它是京剧,更是史诗;它是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更是对文化大发展的宣言;它是宏观叙事,更是诗性书写;它是回溯,更是展望。

这个故事发生于辛亥革命前夜的紫禁城内。高大而封闭的围墙内,随着留德回国的德龄少女(慈禧之妹的女儿)的出现,一场不可回避的矛盾冲突与情感撞击也随之展开:观念的守旧与开放,纲常的维护与突破,思想的僵化与鲜活,吏治的冥顽与清醒,人性的诡谲与纯真,权谋的狡诈与公正,裙带的利用与抨击,官场的腐败与揭露,文化的保守与借鉴……在慈禧与德龄、康熙帝、荣禄、李莲英等大臣之间徐徐演绎。剧情犹如冰雪解冻前的暗流汇聚、涌动,表面上波澜不惊,实际上激荡澎湃的变革思潮已经动摇、震撼着数百年大清帝国的传统根基,预示着“顺之者昌,逆之则亡”的时代趋势。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成功,是京剧艺术能否走进观众心里的关键。

其实,慈禧与德龄两个女人形象,只是一种象征符号而已:一个是黄昏日落时的背影,一个是朝阳初升时的花蕾;一个是行将寿终正寝的老人,一个是充满朝气活力的少女。前者代表着五千年中国封建帝制的没落、腐朽与衰亡,后者代表着新的文化、新的世界和新生力量。于是两者的对立、对抗和较量乃至相互的融汇、妥协也就在所难免了。

德龄这个人物形象是该剧的主要看点和亮点。她的言行与现代观众具有零距离的审美契合与亲和力。她回国后初见慈禧时的大胆与率直,对宫廷清规戒律的质疑与忤逆,对荣禄与慈禧幽会时的直言不讳,对西方进步思潮和物质文明的宣传与向往,对维新变革的支持与声援……如一粒石子投进死湖激起微波涟漪,使得康熙帝坚定了变革的信心,使慈禧“老佛爷”由厌恶、反对、惩罚到特赦并委于出国考察的重任。

慈禧这个人物形象,该剧没有作脸谱化的处理,而是在挖掘其内心世界与情感矛盾上进行了人性多元化的艺术观照。在历史的教科书中,慈禧太后大都以十恶不赦狰狞恐怖的反面形象出现,如她的淫威与独裁、狡黠与狠毒、“垂帘听政”的专制、对革新进步势力的扼杀、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昏庸与腐朽……在该剧中,慈禧的另一面也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对家族皇权承继的担忧、对个人情感生活孤寂的表白、对德龄所带来的民主、自由、博爱、开放等人文启蒙气息的惶恐、恼怒与忍让和怜爱,都以细节的刻画和唱词的表达使之鲜活于历史的舞台上。她对德龄叛逆的处罚是“出宫”,可在结尾时,她又让侄女偕同其父出访西欧考察治国方略。这个细节是大胆而前卫的,不管是否真实的历史,但至少是一种历史的真实或艺术的真实——在时代精神之潮的强劲激荡下,帝制大厦的坍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或历史的本质。这种多重复杂性格的揭示和立体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对标签式图解政治符号的一种反动,或者说是一种人的本质和精神世界的还原与映现。

站在世纪交点上的两个女人,一个在历史的暮色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一个在世纪的曙光里“春江水暖鸭先知”;挽歌与赞曲共生,腐朽和新生交织,这是她们的宿命,也是中国的幸运。

戏剧艺术作品的完成,是编导和演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当然也不排除观众的审美体验与接受理解。可惜的是,目前我国的京剧市场主要是中老年票友。

这里重点谈谈演员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该剧慈禧的主演是湖北宜昌人袁慧琴。她以老旦的腔调与韵律,以当代化了的节奏与铺排,以人物情感的准确捕捉和细腻表达,赢得了观众是阵阵掌声和喝彩声。编剧评价她是“戏里的慈禧,戏外的德龄”,她为中国京剧的老气和市场的萎缩,增加了万千新意和亮色。据资料介绍,在她眼里,京剧不只是要有国粹的名分,更要有国粹的实质。京剧不只是戏剧的一种,更要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言人。因此,在这部戏中,她用京剧的精神向京剧致敬,用辛亥的精神向历史致敬,用文化的精神向未来致敬!这是一个现代艺术家借助于京剧国粹的形式和历史故事的缅怀,向当代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献上的一份厚礼,其艺术的生命力和情感的张力将超越该剧的本来意义!

一般而言,审美有三种境界:悦目悦耳,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美的艺术需要得到观众的接受与欣赏,也同样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特质——在继承中发展,在变革中创新。面对多媒体多元化时代的挑战,京剧艺术如果能够争取到更多年轻眼球的关注和青睐,将会获得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朵国粹奇葩将会在中华文化的园圃里绽放出更加娇艳迷人的芬芳!

(写于201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