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bang 图片怎么用:历史文化 广为流传的帝王野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11:14
来源中华国学网帝王作为一国之首,自然备受关注。皇家里的八卦也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话题,所谓的野史自然而然就传开了。下面,小编为大家总结一下中国古代历史上帝王的十大野史。NO.1 元朝皇帝没有陵墓

在封建社会,皇帝至高无上,生坐金龙椅,死入皇陵墓。但也有特殊的。元朝皇帝就不修陵墓,不用棺椁,也没有殉葬器,从而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谜。

一般封建王朝,皇帝死后都有一座陵墓。这些陵墓多数是在皇帝登位后即开始筹建,以后逐年增修,所以在位愈久,陵墓规模也愈大。然而人们在游览了北京那宏伟的明陵与清陵后,不禁要问:为什么看不到元朝的陵墓?

原来,元朝帝王的墓葬制度,在历史上不同于其他朝代。他们吸取了过去那种“穷天下之力以崇山坟,倾天下之财以充藏椁,尽后宫之女以殉埋葬”,以及其后“几经变乱,多遭发掘,形体暴露,甚至坟土未干,其坟墓已空”的教训,而采取了保密的土葬方式,使后人无法发现。这种墓葬制度,比起糜费巨大人力、财力营建皇陵,无疑是一个大的进步。

那么元朝皇帝死后是怎样进行入殓、埋葬的呢?据叶子奇《草木子》一书记载,元朝皇帝死后,不用棺椁,也没有殉葬器,只是“用枕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体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接着“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两头和中间),然后送至园寝之地。基地位置,据史籍记载:“元诸帝均葬于漠北起辇谷。”这起辇谷又在何处?虽有多种说法,但一般是指克鲁伦河与土拉河之间的肯特山里(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在那里挖一条很深的坑埋入。挖墓穴土坑时,先将泥土成块地取出,并依顺序放置一旁,把棺木放入土穴后,再把泥土块依次盖好,表层则仍是原土,挖出的新土须运到远处扔掉。随即派一支队伍把这地区封锁。等来年荒草遍野,一点也看不出痕迹后才解除封锁。

次年,如欲祭祀那又怎么办呢?原来在下葬前,同时将一头吃奶的小骆驼宰杀殉葬,至祭时由所宰小骆驼的母亲引导前往,当它发现其子的殉葬地而踯躅悲鸣时,便认出了元帝的葬地。但久而久之,祭祀中断,在茫茫荒漠上,再也无法辩认,后世就很难发现其遗迹了。于是元代帝陵之谜,在文物考古方面留下了一个空白点。

有人可能会问:“如今内蒙古不是还有一座成吉思汗陵吗?”其实陵园后殿的灵包中,并非成吉思汗的遗骸,只是安放着象征性的灵柩。那么成吉思汗的遗骸究竟葬在哪里?至今亦还是个谜。据《多桑蒙古史》记载:当时成吉思汗埋葬后,葬地广种树木,以后“树木丛生,成为密林,不复能辨墓在何树之下”。

NO.2 明代北京的“双龙”布局

北京的“双龙”,水龙以南海为龙头,什刹海是龙尾,摆向西北方向;陆龙俯卧在北京的中轴线上,东西长安街为龙的两条长须。这神奇的布局设计,是古代建筑大师巧夺天工的艺术造型,还是无意中的天然巧合? 北京列于我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首,是我国古建筑最多的城市。元、明、清历代的宫苑、坛庙、塔寺分布在全城各处,它们各具特色,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大规模地建筑北京城始于明代。明朝建国后,初时定都南京。后来,围绕京城的搬迁,朝廷内部发生过许多争议。有人以南京偏于东南隅,不宜控制全国为理由提议都城设在位置居中的西安;有人则以巩固北疆,防范外族袭扰为由,主张迁都北京;还有人以安徽凤阳为太祖故里,有帝王之气,力主迁都凤阳等等。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不久,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政权,是为明成祖,即永乐帝。朱棣称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迁都北京。明代北京是在元大都基础上加以扩建和改建的。自外而内分为都城、皇城和宫城三重。宫城居中,与皇城和都城层层相套,这是北宋都城东京“罗城”规划的形制,与宋以前宫城居北的布局不同。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又于城面加建一道外城,加强城防,并将手工业和商业区纳入城内予以保护。 北京外城东西宽6650米,南北长5350米;南面设右安、永安、左安三门,东西两端各设一门,东为广渠门,西为广安门;北面东西两端为东便门和西便门;中间三门即内城的南三门。内城东西宽2950米,南北长3100米;南设宣武、正阳、崇文三门;东西各设两门;东为东直门和朝阳门,西为西直门和阜成门。这些城门都设有向外的箭楼和靠内的城楼,以及城墙围合而成的瓮城,其内驻扎军队,是城防的中心。例如,前门是箭楼,正阳门则为城楼。内城的东南和西南的城角处,还建有角楼。皇城,位于内城的中心稍偏南,东西宽2500米,南北长2730米。南开一门为天安门,其南原建有一座大明门(清时称大清门)为皇城的前导。皇城以内沿轴线及其两侧的即是宫城,现称为故宫。宫外布置坛庙、禁苑、寺观、衙署、宅邸等建筑和园林。

NO.3 故宫御花园欺君画

御花园,故宫内廷三园之一,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居住之处。然而,在这皇家禁地竟有组赫然醒目的“欺君画”。这些画是怎么画上去的呢?至今仍是个谜。

北京城中心有一片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此即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一般人称之为故宫。故宫共占地72万平方米,四周有高墙相绕,墙外是深而宽的宫河。墙内据说建有各类宫室9999间半,可谓人世间之最。这里前殿后宫,既是皇帝办公的场所,又是他生活、享乐之地。在皇妃居住的内宫附近,有一所精美绝伦的御花园,这是皇帝和后妃经常赏玩的地方。御花园西侧千秋亭附近的通道上有着四组石刻画,谁能料到,就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数百年间竟保存着明显犯上作乱的画。

石刻画的第一组描绘皇帝头顶花瓶,两手撑在地上,跪在搓衣板上,呈毕恭毕敬状;一位宫女洋洋得意地骑在皇帝身上,好不自在。第二组画中皇帝的形象就更惨了:他仍跪在搓衣板上,但头上所顶换成了板凳;宫女手拿扫帚痛击皇帝,皇帝向骑在自己身上的宫女苦苦求饶。在第三组画中,皇帝头顶一个陶盆,双膝跪在一个女子面前。最后一组画中,皇帝的处境进一步恶化:他骑马落荒而逃,一个女子在后面穷追不休。

这样大逆不道的画绝对不可能是在皇帝的首肯下刻画而成的。但是,它们历经明、清两代24位皇帝,居然完好地保存下来,实在是人们不敢想像的。这些欺君画的作者是谁?它们是原来就有的,还是后人补上去的?至今仍令人不解。

NO.4 宫殿正脊放置宝匣

1989年的一个夏夜,雷电交加,暴雨倾盆。翌日,人们惊异地发现故宫景仁宫正脊中央被雷电所击,查看后发现在宫殿正脊中央脊筒内放置着一个不大的宝匣。

据古建筑专家介绍,景仁宫正脊上发现的宝匣并不奇怪。在紫禁城各大宫殿、堂、轩、亭、崇楼、朝庑门等处古建筑正脊上都放置有这类宝匣。如1958年修缮太和殿时,也从正脊中央脊筒内取出宝匣。现被故宫珍藏的宝匣已达数十件之多了。在宫殿正脊放置宝匣,标志着一座建筑的落成或一项修缮工程的完成。因古建筑挑大脊时,由大脊两端向中间垒砌脊筒,正中一块脊筒要待其它工程项目完工后最后安放,然后放入宝匣,曰“合龙”。

放置宝匣的类别,要据宫殿建筑的规模礼制进行。 

NO.5 公主坟之谜

轰动海峡两岸的“还珠格格”,其人即清初在桂林的“和硕格格”孔四贞。但孔四贞并没有琼瑶笔下的那番嬉闹经历。据考证,北京“公主坟”墓主就是孔四贞,可是近来却另有一说,颇为蹊跷。

孔四贞家破人亡

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童年的孔四贞随父亲、清军定南王孔有德从东北南下,攻克桂林,鸠占鹊巢,住进了靖江王府。

孔在桂林时,擒斩了靖江王并世子、将军、中尉及阁部瞿式耜、总兵张同敞等南明王室和文武官员473人。可是两年不到,这位明朝叛将即为易帜反清复明的大西农民军李定国挥师所败,无颜逃生,自焚于王府。他的儿子被掠入农民军安西王孙可望府中,女儿孔四贞侥幸被部属救出,逃离桂林北上。时值顺治帝南巡,听到孔有德战败、全家大小俱焚甚为震惊,便亲自召见了孔四贞,下旨将她送往内宫抚养。

送到内宫的孔四贞为孝庄皇太后所喜爱而收为义女。不久,又破格赐封她为“和硕格格”,成为清廷中唯一的汉族公主。顺治帝为安稳人心,又下旨将孔有德改葬京师,谥号“武壮”,赐其殊荣,因此桂林找不到孔的坟墓。

孔四贞在内宫与玄烨青梅竹马,同师习武学文,感情日笃。康熙元年(1662年),八岁的玄烨登基,十四岁康熙帝大婚有了皇后,却仍不忘记孔四贞,欲娶她为妃。但孔有德曾有遗嘱,将她指婚于定藩爱将孙龙之孙孙延龄,且为安定边陲,先帝顺治也已恩准婚事。

康熙五年,已到婚嫁芳龄的孔四贞,加公主仪仗,浩浩荡荡由京城回到桂林与孙延龄完婚。同年,孙受封为广西镇守将军。

不料,康熙十三年春二月,孙延龄不顾孔四贞的劝阻,借城东龙隐岩和城北安定门外发生山崩巨响的奇变,公开举起了叛旗,率领原定南王的部将附和吴三桂的“三藩之乱”。

在这风云突变之际,孔四贞坚决反对丈夫对康熙的背叛。但孙拥有重兵,一意孤行,杀掉了她的心腹,竟将她囚禁数年之久。康熙十六年,康熙派遣定远平寇大将军、安亲王岳乐出征平乱,对吴三桂等叛军形成大军包围之势,这时的孙延龄才听从了孔四贞的规劝,有所动摇。但被吴三桂侄孙吴世琮获息,将他诱至城北郊外杀掉。

吴军打进桂林城,孔四贞奋勇夺得叛将马雄兵符、印信、令旗,调兵守城,展开抗击。终因寡不敌众,被吴世琮所俘。因劝降不成,劝嫁不允,遂遭押赴云南,再作逼婚。

公主坟事出蹊跷

康熙十七年三月,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城南馒头岭称帝,五个半月后病殁,不久吴世琮也在战争中毙命。翌年二月,已是家破人亡的孔四贞终于逃出囚笼,打着公主仪仗返京。“三藩之乱”后,随着清廷统治势力的日益巩固,孔四贞已不能在紫禁城自由行走,被赐予在京城西华门外的一座宅院里了却余生。

孔四贞死后,仍以格格身份入葬。曾有考证,孔四贞被安葬在北京城复兴大街、地铁“公主坟”站近处,相传是一座粉红色的皇室墓园,北京老一辈人几乎无人不晓:“公主坟”站,就是来自桂林的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孔四贞之墓。因她毕竟不是皇族嫡系,故未得进入皇室陵园。

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对这座公主坟墓主的考证却引起了争议:早年的《新华文摘》曾转载一位叫赵迅写的文章指出,这公主坟里安葬的不是孔四贞,而是嘉庆皇帝的两个女儿,庄敬和硕格格和庄静固伦格格。据说,庄敬和硕格格是嘉庆帝的三女,为和裕皇贵妃刘氏所生,嫁于蒙古亲王,享年31岁,入葬在公主坟墓园的东侧。庄静固伦格格是嘉庆帝的四女,为孝淑睿皇后嘉塔腊氏所出,嫁于蒙古默特部落郡王,享年28岁,葬在公主坟墓园的西侧。还有说是,姐妹俩是同在嘉庆十六年(1811年)中亡故。但文章归文章,不能算是真凭实据。

1965年北京修建地铁时,公主坟墓园是必经之处,告示公布之后,想像不到的是,有位庄静固伦额驸(固伦格格丈夫)的后人林勤先生,竟拿出了墓园契纸作捐献。经考古发掘获知,两墓均为夫妇合葬,随葬中虽没有墓志,但见有当时的兵器、蒙古刀、怀表等,人们哗然。自此,孔四贞与北京地铁“公主坟”的关系竟成悬案。

NO.6 清朝皇帝尚“九”

故宫作为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的宫廷建筑,具有非常神秘的色彩。它共有房间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天下闻名的天安门城楼的城台设五个门洞,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明代奉天殿,也就是清代的太和殿,采用的是宫殿建筑的最高等级形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二者之比为9比5。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共处的土字形大台基,其南北长度为232米,东西宽度为130米,似乎没有什么奥秘,但对二者约分后,比例也刚好为9比5。午门城楼、保和殿等正面都是九开间的殿宇。显然,这些数字都与数字“九”和“五”有关。

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面宽并不是九间,而是十一间,实际上,这是因为奉天殿在李自成进京后被毁,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时,因找不到上好的金丝楠木,只好把面阔改为十一间,以缩短桁条的跨度。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在紫禁城的建筑上,帝王对数字有着明确的要求,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明清的帝王们也抛不开“九”这个数字的影子。清代定制,蒙古各部王公每年向皇帝进献白马八匹,白驼一匹,谓之九白之贡。其余贡品,亦都是以“九”数计算。康熙帝曾在康熙十三年题准:每年节,科尔沁等旗共进十二“九”,计羊108只,乳酒108瓶;鄂尔多斯等旗,共进九“九”,计羊81只,乳酒81瓶;其余25旗,共进三“九”,计羊27只,乳酒27瓶。

清代敕建寺庙,金佛的重量也以九数铸成,或81斤或72斤;铸佛数量,也以九计,如乾隆四十五年为庆祝皇帝70寿辰,共造佛像2299个“九”,合计为20691尊佛像。清代宫廷年节大宴,包括水果、蜜饯、点心,一共99个品种。清代皇帝过生日,要举行大的娱乐活动,表演杂技、放万年春灯等,也要有“九九”即81种节目,名为“九九大庆会”。

皇帝何以如此崇尚“九”呢?清代语文学家汪中说:“一奇二偶,一二可为数。二加一则为三,故三者,数之成也。积而对十,则复归为一,十不可为数,故九者,数之终也。”古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又以奇数象征天,以偶数象征地。“九”是阳数中的极数,再大的数其尾数也大不过“九”。这样,“九”被视为天的象征,天分九层(九天),天诞日为正月初九;“九”也被附会于帝王,帝王称为“九五之尊”;同时,“九”也象征极高(九霄云外)、极广(九州方圆)、极深(九泉之下)、极冷(数九寒天)……“九”之所以被皇帝崇尚,除上述原因外,“九”谐音“久”,也被当做吉利的数字。紫禁城之所以有999间房子,就是因为3个“九”谐音“久”,象征皇权永久、江山万代之故。 

NO.7 陈圆圆免杀

闯王李自成率大军攻占北京城。抓获了吴三挂的爱妾陈圆圆,李自成决定将这个号称集色、艺、才于一身的陈圆圆勒死。但陈圆圆却凭着一张巧嘴,免遭杀身之祸。陈圆圆究竟说了些什么呢?

据传说事情是这样的:李自成进京后,一天,兵丁带陈圆圆到李自成面前。李自成扫了一眼号称色、艺、才三绝的陈圆圆,不禁心中暗说,果然是国色天香,名不虚传,难怪吴三桂为她拼命,刘宗敏也被她迷得失去了本性。但这种“祸水”绝不能留!于是李自成便挥手下令:“拉出去,勒死选”

陈圆圆听到此话后,非常平静地看了看李自成,慢慢地站起身,转身向门外走去。李自成感到十分纳闷,忙又令其回来,问其原因。

陈圆圆转过身,也不下跪,回答道:“早就听说大王的威名,以为是位纵横天下、叱咤风云的大英雄,想不到大王竟畏惧一个弱女子选”

“我怕你?”陈圆圆不理李自成的话,自顾自地说:“我本出身良家,堕入烟花实属身不由己,所经一切也绝非我本意。大王仗剑起义。不是要解民于倒悬,救天下之无辜吗?我就是无辜之人,但你却赐我死,你不是畏惧小女子又作何解释呢?”

李自成被陈圆圆的一席话给问住了。陈圆圆见李自成不语,便又说道:“为大王计,若杀小女子实属不智。”

李自成忙问道:“为何不智?”陈圆圆说:“我看宫中情形。大王有撤出京城的打算,不知是打算全师平安撤走,还是被迫袭而奔走呢?”

“想平安撤走,又当如何?”“大王,我听说吴总兵为先锋,正向京师逼近。我蝼蚁之命,大王杀了我。对大王无丝毫益处。留下我而不杀,我感念大王不杀之德,当尽心竭力,使吴总兵滞留京师,不再追袭,大王可保实力,全师而撤,巩固西京,尔后东山再起……”

这些话触动了李自成,他颇感陈圆圆的话不无道理,便点了点头,遂下令不杀陈圆圆,留下好好看管。

当然,李自成的农民军政权的命运并未因不杀陈圆圆而有根本改变,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NO.8 宫女杀帝

1542年春末夏初,宫女杨金英领着几个姊妹,黎明之前去收集花朵上的露水,供皇帝配制春药用,便乘卫士最困而打磕睡的时候溜进了皇帝寝宫,把绳子套在嘉靖皇帝的脖子上,用全部的仇恨去拉……

嘉靖皇帝是当时最大的恶棍,他为了淫乐,就借选秀女之名把一些10岁至13岁女孩骗进宫里,然后收集她们的第一次月经血配制夜能淫十女的“神药”。又为了自己能活万岁,夜夜淫童女采阴补阳。杨金英就是13岁被他摧残的,和杨金英一起被选进宫的几个十岁女孩,有的当场被他摧残死!对于这样丧尽天良和人性的恶徒皇帝,杨金英早想杀他了。

皇帝又想出新花招,要宫女们收集花朵上的露水,供他配制春药,这就给了她们接近皇帝寝宫的条件,因为皇帝寝宫周围有花,是她们收集露水珠儿的范围。恰巧有一个常在皇帝身边侍候的宫女被皇帝赶走也被分配收集露水珠儿,她熟悉寝宫里的情形,而且她也想报仇。就这样杨金英组织了五个姊妹,由那个皇帝身边的宫女领路,乘一个多雾的黑暗的黎明,边收集花朵上的露水珠边接近皇帝的寝宫,乘卫士们打磕睡,她们溜了进去。皇帝寝室外间的宫女也睡着了。走进里间,皇帝已经睡熟,她们怀着仇恨和忐忑的心,把绳子套上了皇帝的脖子,有的人拉绳子,有的人按脚,有的人按手,对恶棍皇帝执行死刑。

不幸的是,恶棍皇帝嘉靖并没有被勒死,只落了个一对眼珠向外暴着,再也收不回去了。

NO.9 皇家为何爱用“紫”

北京故宫称“紫禁城”,帝王住的宫廷称“紫庭”、“紫闼”、“紫阙”、“紫宫”、“紫极”、“紫霄”等,帝都的道路称“紫陌”,皇帝的诏书称“紫诰”、“紫泥诏”、“紫书”,皇帝的车辇称“紫驮”,皇帝的衣称“紫衣”,连朝廷赐给和尚的袈裟亦称“紫袈裟”,这样的例子还有一些。皇家为何爱用“紫”字呢?

原来“紫”字指的是紫微星垣。天上恒星中有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位居中央,太微垣和天市垣陪设两旁。古时候,人们认为天皇住在天宫里,天宫当然应该在中央,所以紫微星垣以它居于中央的位置,成了古人心目中天宫之所在,因此,天宫又叫紫微宫。人间的皇帝,自称“天子”,“太平天子当中生,清慎官员四海分”,于是人们就以紫微星垣代称皇帝了。这样一来,皇帝与“紫”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紫禁城是皇帝、皇后和皇族居住的内城。“紫”之所指已明,“禁”乃严禁黎民百姓靠近之义。唐代开元年间右丞王维在《敕赐百官樱桃》诗中曾说:“芙蓉阙下令千宫,紫禁朱樱出上阑。”可见唐代已把皇宫称为“紫禁”了。(选自:大中华文化知识宝库)

NO.10 秦始皇与阿房女

爱江山更爱美人。战国枭雄秦王嬴政(秦始皇——刘德凯饰)幼时在赵国邯郸沦为人质,常遭人欺负殴打。美丽善良的采药女阿房(赵雅芝饰)不顾父亲的反对,悉心照顾常被打得遍体鳞伤的阿政为其熬药疗伤,两小无猜互生情愫结为初恋。长大后的阿政返回秦国继位为秦王,阿房亦随父亲、师兄为炼不老丹赴秦国采药,两人又在秦国重逢。由于朝廷大权实际操纵在相国吕不韦(古铮饰)与母后(李欣饰)的手中。年轻的秦王虽即王位却无实权,迟迟不能亲政,受制于权臣的威胁与小人的拨弄,就连自己想立心爱的女人为后亦无法如愿,面对其他六国的挑战与保卫自己的生存,年轻的秦王不得不采取一连串的反击措施,最终虽顺利兼并六国,统一战国紊乱的局面,失去了唯一心爱的女人阿房,只能建阿房宫以资纪念,凄美动人的爱情令人心酸感动。

本剧根据历史小说《阿房宫》改编完成,虽为杜撰却有其部分真实性,剧中描述出秦始皇虽贵为一国之君,但其内心深处亦与其他百姓无异,也有真情真爱。美丽善良的女子阿房本着医者济世救人的仁心宁可牺牲个人的幸福与生命以换取无数黎明百姓与社会的永久太平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