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半岛高清地图:闲话酒的韵味和意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8:46:34

闲话酒的韵味和意境

2011年12月29日14:56  来源:中直党建网   困本人先天不足,不善饮酒;故谈酒色变,这也成了我最大的缺限,闹出许多尴尬,每逢有应酬,能推就推,能溜就溜,实在推不掉的,只有硬着头皮去应付。到了酒桌上也是小心翼翼,不敢高言,深谙“没有酒量就没有话语权”的道理。坐桌一般与不饮酒的人在一起,诸如酒量差不多的,因工作原因不便饮酒的或妇女,一般要求喝些饮料或茶水,有时盛情难却,拗不过主人的劝说,也只能浅尝则止,小抿一口,数量在五到八钱左右,一口下肚,满脸绯红,不一会就成了“关公脸”,好像一桌酒全被我喝了似的,浑身难受,呼吸急促,坐立不稳。有人不信,楞说我是装出来的,没办法只有赌咒发誓,以求信任。有时为了自保,怕在桌上出丑,只能混水摸鱼,打“游击战”,不是中途溜走,就是趁人不备倒掉些许,明知这样,既有失礼节,也浪费了好酒,想来有点惭愧。没办法,只有舍酒保身。有人说:“喝酒如共事,酒爽人也爽”。其实有失偏颇,应因人而异,能喝点的,谁不想当一回英雄?与其说酒量太小,倒不如说根本就没有酒量,既无招架之功,又无还手之力,只能被动挨打。但本人对酒的文化、酒的艺术、酒的韵味和意境却略知一二,并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思考,不妨说与大伙听听,是否有点道理。   

  酒中蕴含着文化。我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酒文化的起源。也许是历史之误,人们总把杜康作为酿酒的“鼻祖”,因而总是说:“杜康造酒醉刘伶”,“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不难想象,在先祖们刀耕火种的时代,在围着篝火狂欢之夜,如果无酒助兴行吗?如果没有酒的诞生,那么在遥远的殷商时代,又何来“肉林酒池”之说,又何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尸骨”的鲜明对比……因此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酒与文化共生共存,相辅相成,留下了“李白斗酒诗百篇”文坛佳话,作为酒中仙的李太白在琼浆玉液的作用下,在似醉非醉之中即兴创作,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举杯邀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有众多的文人墨客借酒发挥,尽展才艺,或作诗或作画,或狂草、或吟咏,或吹萧抚琴,酒成为才思泉涌的催化剂…… 

  酒与政治“联姻”。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文明古国,无论哪个封建王朝的建立与毁灭、兴衰与成败,帝王将相之间的明争暗斗都与酒有着很深的渊源,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煮酒论英雄”,到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以及后来的朱元璋“炮轰庆功楼”,无一不是酒的作用。从这些史实中人们悟出了“伴君如伴虎”。“只能与其打江山,不能与其共享乐”。以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现实与残酷。在那封建王朝,君王具有生死予夺大权,君王高兴,可赐你饮一杯甘醇美酒,让你飞黄腾达;君王动怒,可赐你一杯鸠酒,使你命丧黄泉。酒这透明的液体,把政治演绎得扑朔迷离,又把政治的现实与残酷表现得淋漓尽致…… 酒体现的是心情和意境。民间常说的一句话莫过于“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至于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文更是不胜枚举,“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不笑,自古征战几人回”,体现的是古代边关将士们视死如归,战死疆场的悲壮苍凉之美;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凄凄切切;三杯两盏,怎敌它晚来风急……”表现的是一种思念和满腔的愁绪,一种忧伤之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现的是一种豪放、豁达之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让金樽空对月”表现的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风流倜傥之美;“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现的是一种无奈和落魄之美,“一杯竹叶下肚去,两朵桃花上脸来”表现的是一种朦胧娇柔之美;“把酒临风,喜气洋洋者矣!”表现的是一种快乐欢欣之美。

   随着时代的发展,酒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派生出一些变异的说法,诸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铁喝出血”。“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等等,难免显得有些低俗和浮浅,糟塌了酒文化的神圣和高雅。在酒的喝法上也产生了变异。古人讲究“浅酌低饮”,长袖遮掩,很注重“喝相”,慢慢饮,细细品,怕有辱斯文,并排出了饮酒者档次,一类人叫品酒,二类人叫饮酒,三类人叫喝酒。品的是意境,饮的是滋味,喝的是数量,喝的人被称为“牛饮”。现代人一般喜欢“牛饮”,朋友相聚,非喝个半斤八两不算好汉,“桌上有酒一声吼,该醉不醉是木偶”。胡吃海喝,最终吃出了“三高”,喝坏了肠胃,甚至发酒疯,有失体面。祸从酒出,有的还造成了不必要的后果。 “劝君少饮一杯酒,有情有义更长久”。笔者建议好酒者还是讲究点酒文化为上,少饮多品,从中品出点文化,品出点韵味和意境,如此利人利己,护肝护肾,有益无害,何乐而不为! 

  (江苏金湖县委县级机关工委 王新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