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是什么档次:新疆传统小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15:21

新疆传统小吃

2011-12-01 00:03         1、新疆手抓饭 

 

       抓饭的原料是用新鲜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做法是先将羊肉剁成小块用清油炸,然后再放洋葱和胡萝卜在锅里炒,并酌情放些盐加水,等二十分钟后,再反洗泡好的大米放入锅内,不要搅动,四十分钟后,抓饭即熟。做熟的抓饭油亮生辉。味香可口。维吾尔族群众把抓饭视为上等美餐。 
       “抓饭”,维吾尔语叫“波糯”,是维吾尔、乌孜别克等兄弟民族执行宾客的风味食品之一。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日子里,都必备“抓饭”待客。他们的传统习惯是先请客人们围坐在炕上,当中铺上一块干净餐布。随后主人一手端盆,一手执壶,请客人逐个淋洗净手,并递给干净毛巾擦干。待客人们全部洗净手坐好后,主人端来几盘“抓饭”,置餐布上(习惯是二至三人一盘),请客人直接用手从盘中抓吃。故取名为“抓饮”。现在有些家庭执行汉族客人,一般都备有小勺。
       关于抓饭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在一千多年前,有个叫阿布艾里.依比西纳医生,在他晚年的时候,身体很虚弱,吃了很多药也无济于事,后来他研究了一种饭,进行食疗。他选用了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加水加盐后小火焖熟。这种饭具有色、味、香俱全的特点,很能引起人们的食欲。于是他早晚各吃一小碗,半月后,身体渐渐地恢复了健康,周围的人都非常惊奇,以为他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后来,他把这种“药方”传给了大家,一传十,十传百,便成为现在的维吾尔族人普遍吃的抓饭了。 
       这个传说是否真实,我们且不去考究,但抓饭是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食品,却是实实在在的。羊油、洋葱、胡萝卜和大米都是含多种维生素的补品,特别是胡葛卜被人们称为“小人参”和“地参”。用这样的原料做的饭,当然补人了。 
       现在维吾尔群众中抓饭的种类很多,花色品种十分丰富。除了选用植物油外,还用动物羊油,骨髓油和酥油来做抓饭。当然用骨髓油做的抓饭营养价值最高了。在用肉方面,除了用羊肉之外,还用雪鸡、野鸡、家鸡、鸭、鹅和牛肉。雪鸡肉的抓饭味道最佳。不过,有的抓饭也不放肉,而选用葡萄干,杏干,桃皮等干果来做,称之甜抓饭或素抓饭,同样美味可口。到了夏天,维吾尔族人吃的抓饭花样还更多一些。南疆的维吾尔族人喜欢在抓饭里放一种“毕也”(木瓜),有的还放鸡蛋和菜。最有趣的是在做好的抓饭上放一些酸奶子,称之“克备克波糯”,它既是上等的充饥之物,又是消暑解热的。食品不过,现在维吾尔族人最讲究的要算“阿西漫吐”,也就是包子抓饭。在每碗抓饭里放上五、六个薄皮包子。抓饭和薄皮包子都是维吾尔族的上等饭,把这两者合在一起,真是好上加好,锦上添花。只有来了贵宾和亲朋好友,主人才会做这种饭来招待客人。
       2、羊肉抓饭  

 

       羊肉抓饭是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等少数民族十分喜爱的食品,也是名少数民族的家常饭。维族在婚丧嫁聚的日子里常用这种饭待客,先把大米洗净,用水泡上。羊肉剁成大块,共罗卜洗净后切成细丝,洋葱剥皮后切碎。锅下油,烧热去辣味,然后加入羊尾油。溶化后,放洋葱稍炸,再放肉块,炸至炒至暗红色,再倒入罗卜丝炒至半熟,加精盐,孜然粉翻搅几下,倒入清水,用火焖半小时左右,再将泡好的大米捞出倒入锅内,做好的抓饭白里有黄,油亮生辉,饭香肉烂,美味可口。        3、拉条子 

 

        拉条子是新疆各民族群众都喜欢的一种大众面食,特别是维吾尔和回族等民族的拉条子别有一番风味。 
       拉条子,是因把和好的面,拉成细长条而得名。拉条子的关键是把面和好,再则是要拉好。有经验的人在做拉条子时,大都选择上等白面。和面时,水中略放一些精盐,尝起来微咸即可。面和得不宜过硬,稍软为宜,但须揉透饧好,一般以饧上半小时为宜。冬季则要饧得时间长些。家庭做拉条子时,要把和好的面做成剂子,上面涂上一些油并盘成圆形,放在案板上蒙上湿布待用。在拉时,只要轻轻地捏住两头,往长里抻,再折回抻,一根30厘米长的剂子要拉到2米多长,细似挂面,放到开水锅里,水一开即可捞出。在饭馆和宾馆做拉条子,则不用这种方法,而是一下把和好的十几公斤面拎起来在空中旋转数十次,一般人看来如耍杂技或变魔术。等面饧好后,抓住面的两头,来回折十几次,在折回时,不断抻长,瞬间,一把子面变成近百根宛若银丝的拉条子,等出锅后,足有十多公斤,够二十几人食用。 
       吃拉条子需用美味的配菜,新疆人多喜欢用过油肉、红辣子炒羊肉、西红柿炒鸡蛋、白菜丝炒肉片或是辣子、茄子、西红柿、洋葱和羊肉的烩菜,还有酸辣土豆丝、酸菜炒肉、芹菜炒肉、豇豆炒肉等。根据季节的不同,菜的花样也不相同。拉条子消暑耐饥而实惠,吃上一顿拉条子一天也不会饿。拉条子已成为新疆人的家常饭,一个星期不吃,就十分想念,所以有的新疆人一周要吃好几次拉条子。一些出差到内地的新疆人,尽管在内地可吃到许多新鲜的海鲜和新疆没有的饭菜,但他们仍惦记着新疆的拉条子。回到新疆,一下火车或是飞机,连家也不回,直奔饭馆去吃拉条子,好像这样才算真正地回到了新疆。新疆人待客也常常做拉条子,或是去正宗的饭馆里,吃上一顿拉条子。客人吃过都说:“新疆的拉条子真好吃。”在喀什、托克逊、乌鲁木齐等地都有维吾尔族和回族人开的拉条子饭馆,由于味道正宗常常是客人满意。
       4、烤全羊 

 

       烤全羊是新疆最名贵的菜肴之一,它可与北京烤鸭、广州脆皮乳猪相媲美。高级筵席中,如果有烤全羊餐车出现在宾客们中间,整台筵席将顿时生辉,显得格外豪华阔绰,为饮宴增添了异常丰富的色彩。
  烤全羊所以如此驰名,除了它选料考究外,就是它的别具特色的制法。新疆羊肉质地鲜嫩无膻味,在国际国内肉食市场上享有盛誉。
  烤全羊是选择羯羊或周岁以内的肥羊羔为主要原料。羊宰杀后,去蹄及内脏,用精面粉、盐水、鸡蛋、姜黄、胡椒粉和孜然粉等调成糊状,均匀地抹在羊的全身,然后用钉有铁钉的木棍,从头穿到尾,放在特制的馕坑里,盖严坑口,并要不断地翻动观察,约1小时左右即成。
  全羊烤成后即放置餐车上,烹制者在羊头上挽系红彩绸,打成花结,羊嘴放置香菜或芹菜,餐车备有小刀,服务人员推车围绕餐桌转动,恭请客人启刀食肉。不客气的食客们,持刀从烤羊身上切下肉来,尽情地吃,其热烈闲逸古朴浪漫的情景,非身临其境的人,是难以想象其盛况的。
  烤全羊色泽黄亮,皮脆肉嫩,鲜香异常,是维吾尔族人民招待贵宾的佳品。
       5、曲曲 

 

       曲曲是深受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传统风味小吃。它跟汉族人民所说的馄饨相仿,在制法和用料上却有它的独特之处。
  先用上白面粉和面,擀成薄片,切成四平方厘米的方片。再把肥羊肉剁成肉泥,用肉泥、洋葱末加盐、胡椒粉、孜然粉和少许肉汤和成馅。切羊尾油成小方丁(哨子)。用面皮逐个包馅,先成饺子状,把两头从底部弯曲捏合。在肉汤煮开时,放入包好的曲曲。煮熟时,把切好的羊尾油丁倒入煮开,放香菜即可舀出盛碗。
  曲曲皮薄馅嫩,配用羊肉原汁原汤,且汤清味鲜,风味别具,在新疆城乡到处可以吃到。         6、粉汤 

 

       新疆人每逢过年过节都会制作粉汤来招待客人,粉汤在饭店里不多见,但是味道极其好,冬季制作粉汤很受大家喜欢,回民制作的粉汤更是酸辣美味。
淀粉制成粉块,待凉切小。另取羊肉加调料、肉汤炖烂,放入粉块、鲜菜、调料、木耳烧成。酸辣味浓。

 

       7、库车汤面 

 

       羊肉煮熟切薄片。另以羊尾油丁加调料成汤,反复浇黄面烫热,放肉片、蛋皮丝、蒜油、酸辣味料,撒胡椒粉而成,酸辣味浓。        8、柯尔克孜族烤全羊 

 


       制法:
  1、选1只肥嫩的羊,剃去羊毛,灌入泻药以清除内脏杂物。
  2、再将其赶入被炉火烤得很热的屋子里。待其干渴难忍时,端来掺有各种作料的冷水,羊饱饮后再赶入热屋。如此反复数次,羊身上的作料味就愈加浓烈了。
  3、将羊宰杀,去除内脏、头、蹄,悬在自制的炉灶里翻滚烘烤,直至出油,变色即熟。
  特点:味道鲜、火候好的烤全羊,吃起来外脆内嫩,余香满口。柯尔克孜人称其为“卡瓦布”,是柯尔克孜族的传统美食。        9、馕 

 

       馕是新疆各兄弟了族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馕的品种很多,大约有五十多个。常见的有肉馕、油馕、窝窝馕、芝麻馕、片馕、希尔曼馕,等等。据考证,"馕"字源于波斯语,流行在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中亚细亚各国。维吾尔族原先把馕叫做"艾买克",直到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叫"馕"。馕的一般做法跟汉族烤烧饼很相似。在面粉(或精粉)中加少许盐水和酵面,和匀,揉透,稍发,即可烤制。添加羊油的即为油馕;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葱未等佐料拌馅烤制的乃为肉馕;将芝麻与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馕,等等,皆因和面和添加剂成分、面饼形状、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馕的名称也就相应而别。 传说当年唐僧取经穿越沙漠戈壁时,身边带的食品便 是馕,是馕帮助他走完充满艰辛的旅途。通过这个美好的传说,各族人民把馕看做日常生活必备的食品。 
       馕含水分少,久储不坏,便于携带,适宜于新疆干燥的气候;加之烤馕制作精细,用料讲究,吃起来香酥可口,富有营养,各族人民喜爱烤馕就不足为怪了。 抓饭的原料是用新鲜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做法是先将羊肉剁成小块用清油炸,然后再放洋葱和胡萝卜在锅里炒,并酌情放些盐加水,等二十分钏后,再反洗泡好的大米放入锅内,不要搅动,四十分钟后,抓饭即熟。做熟的抓饭油亮生辉。味香可口。维吾尔族群众把抓饭视为上等美餐。
       10、马肉  

 

       伊犁马闻名天下,伊犁马肉不由分说胜过天下马肉。以调料熟煮马肉之后,大刀片之,码于盘中,立时可食,其肉质贵在香而不腻,经久耐嚼。然马肉毕竟还属于“昂贵”食品,即便是在伊犁,吃马肉也只能是偶一为之的“大餐”。         11、酸奶子 

 

       是一种发酵的乳制品,极受维吾尔人喜爱。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男女老少,对酸奶子一往情深,视为离不开的家常饮料。酸奶子如此备受青睐,自有它的魅力。它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新鲜牛(羊)奶。       酸奶子的加工制作,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代代相传兴盛不衰。制作十分简单。它是以新鲜全脂牛(羊)奶为原料,经消毒后,加入乳酸菌(或已发酵的酸奶子发酵而成。乳酸菌大量生长繁殖,将奶子中的乳糖分解为乳酸,乳酸又把奶中酸蛋白钙化物的钙离子夺走。酸蛋白开始沉淀。牛(羊)奶不变成酸奶子。这叫前发酸。再把酸奶子放入10─15度C左右的房间,让其继续发酵,一两天后,产生芳香时,这就形成了味美质佳的酸奶子了。
  维吾尔人家家都会做酸奶子,常常是自做自饮,也有清晨去巴扎买现成的。每日,数百名城效农村妇女,从四面八方将加工好的酸奶子运往城里销售,其收入也很可观。
  维吾尔人饮食酸奶子,不加糖,就喝那个酸劲,内地人刚开始服用时,抵不住那个酸劲,可放适量白砂糖,搅匀后饮用,酸中透甜,加以奶香,也别具其味。喝酸奶子会上瘾,一旦上了瘾,也许会因此“终身受益”。        12、烤包子 

 

       烤包子(维语叫"沙木萨"和薄皮包子(维语叫"皮特尔曼吐")是维吾尔族同胞喜 爱的食品。城乡巴扎的饭馆、食摊,多销售这两种食品,类如北京夹肉烧饼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一样,很受顾客欢迎。有趣的是,当薄皮包子蒸熟揭笼或烤包子从馕坑取出那阵子,厨师常提高嗓门,拉着声喊:依布拉音.艾利克斯拉木包子哎……"。据说这个依布拉音.艾利克斯拉木是几百年前的名厨,他做的烤包子、薄皮包子真是誉冠西域。于是后人就拿他的名字作为招徕顾客的牌子.
       烤包子主要是在馕坑烤制。包子皮用死面擀薄,四边折合成方形。包子馅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葱、孜然粉(孜然,是新疆地产的一种香料,带有特殊的辣味,为制作羊肉尖菜肴时的调味佳品)、精盐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匀而成。把包好的生包子贴在馕坑里,十几分钟即可烤熟,皮色黄亮,入口皮脆肉嫩,味鲜油香。        13、薄皮包子 

 

       薄皮包子,维吾尔族叫“皮提曼塔”,选用上好的料羊肉作馅制成,是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美味食品。
  薄皮包子的特点是:色白油亮,皮薄如纸,肉嫩油丰,伴有新疆洋葱(皮牙子)浓郁的香甜味,非常爽口好吃。
  制作时,先将上好的料羊肉切成筷子头大的肉丁,再把洋葱剁碎,加胡椒粉、盐水(适量)拌均成馅。在面粉中加凉水和成硬面,切成面剂子后用走槌擀成薄片,甩去面粉,包馅成鸡冠形(少带花褶),入笼屉用旺火蒸二十分钟即成
     维吾尔吃法,一般和馕或者和抓饭一块吃。和馕一块吃,先把薄馕放进笼屉蒸馏少许,然后把包子放置薄馕之上;和抓饭一起吃,则把包子放于抓饭碗上。不论哪种吃法,吃时都在薄皮包子上撒适量胡椒粉,这样可以提味,增加人们的食欲。
       14、油塔子 

 

       顾名思义,油塔子形状似塔,是维吾尔人喜爱的面油食品。一般做早点配合粉汤吃。塔子色白油亮,面薄似纸,层次很多,油多而不腻,香软而不沾,老少皆宜。
  油塔子的制作不很简单,需要一定的技艺。有经验的厨师先用温水和好面,加些许酵面揉成软面,热处发约小时,再加碱水揉好稍醒,视制作需要,揪成若干个小团,外抹清油待用.制作开始时,先取其中的一块,平铺在面板上,擀薄拉开,利用面团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拉得越薄越好。然后再在薄如纸的面上抹一层炼羊尾油。这里有讲究:天热时,要在羊尾油里加适量羊肚油,因羊肚油凝固性大,不至于天热油溶化而流出面层;天冷时,羊尾油中加少许清油,清油不易凝固。这样制作的油塔子油饱满,且不流不漏,保持了油塔子浓香丰腴的独特风味。在里面撒少许精盐和花椒粉,将面边拉边卷,卷好后搓成细条,再切成若干小段,然后拧成塔状,入笼屉用火蒸25分钟,即可启笼食用.         15、串烤肉  

 

       新疆维吾尔民间传统的串烤肉,同样既是街头的风味快餐,又是可以上席待客的美味佳肴。正宗的串烤肉也和烤全羊一样色泽焦黄油亮,味道微辣中带着鲜香,不腻不膻,肉嫩可口。用料的讲究不似烤全羊那样严格,二者的区别在于烤制规模的大小和具体方法上。 
  串烤肉,首先将净肉剔下来切成薄片,每一片有瘦有肥最好。然后将它们肥瘦搭配,一一穿在铁钎子上。过去,做串烤肉用的钎子都是用红柳的细条截削而成的木钎。现在,这种原始的木钎不容易看到了。把肉穿好之后,便将它们疏密均匀地排放在燃着无烟煤的槽形铁皮烤肉炉子上,一边扇风烘烤,一边撒上精盐、孜然和辣椒面,上下翻烤数分钟即可食用。
       近年来,在墨玉、库车和乌鲁木齐二道桥市场等地出现了串烤肉的另一种形式,民间称它为“米特尔喀瓦普”,意为“1米长的串烤肉”。这种串烤肉确实名符其实,钎子足有70-80厘米长,肉块儿也大,立在馕坑里烘烤,一次可烤出十几串,味道鲜嫩可口,吃起来更为过瘾,因为这一大串足顶那小的7一8串烤肉。所谓炒烤肉,就是用上述那些调料用锅炒出来的羊肉片。
        更为有趣、难得一尝的要数“肚子烤肉”。何谓“肚子烤肉”呢,就是把羊肚子洗净后,把羊肉剔下来塞进肚子里,再倒进些盐水把肉块拌匀,然后把口系牢,埋进用篝火烧热的沙子里烤熟的肉。烧烤的只是那肚子,肚子在这里真正成了“饭锅子”。人们尝了这种烤肉后都赞不绝口,说只有吃到这种肉时,才能享受到羊肉特有的、天然的鲜嫩香昧,那独特的滋味是任何其它方法烹制而成的肉食无法替代的,或许,这是最原始、传之最久远的食俗之一吧! 

 

       16、馕坑烤肉 

 

        馕坑烤肉又名吐努尔卡瓦普、皇宫烤肉。馕坑烤肉大约起源于叶尔羌汗王国时期,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时间。将新鲜肥嫩的羊肉切成约拳头大小的块待用,用鸡蛋、姜黄、胡椒粉、孜然、盐、上等面粉混合拌成糊状,并均匀地涂抹在肉块上,然后将涂抹好的肉块串起来,贴在炽热的馕坑壁边,焖烤半小时左右即熟。馕坑烤肉油亮生辉、外脆里嫩、香气四溢、味美可口。
       17、烤羊肉串 

 

       新疆维吾尔民间传统的串烤肉,同样既是街头的风味快餐,又是可以上席待客的美味佳肴。正宗的串烤肉也和烤全羊一样色泽焦黄油亮,味道微辣中带着鲜香,不腻不膻,肉嫩可口。用料的讲究不似烤全羊那样严格,二者的区别在于烤制规模的大小和具体方法上。串烤肉,首先将净肉剔下来切成薄片,每一片有瘦有肥最好。然后将它们肥瘦搭配,一一穿在铁钎子上。过去,做串烤肉用的钎子都是用红柳的细条截削而成的木钎。现在,这种原始的木钎不容易看到了。把肉穿好之后,便将它们疏密均匀地排放在燃着无烟煤的槽形铁皮烤肉炉子上,一边扇风烘烤,一边撒上精盐、孜然和辣椒面,上下翻烤数分钟即可食用。       近年来,在墨玉、库车和乌鲁木齐二道桥市场等地出现了串烤肉的另一种形式,民间称它为"米特尔喀瓦普",意为"1米长的串烤肉"。这种串烤肉确实名符其实,钎子足有70-80厘米长,肉块儿也大,立在馕坑里烘烤,一次可烤出十几串,味道鲜嫩可口,吃起来更为过瘾,因为这一大串足顶那小的7一8串烤肉。所谓炒烤肉,就是用上述那些调料用锅炒出来的羊肉片。
       18、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的鲜美其实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是因为“用手抓”,而是因为新疆当地的羊、当地的水还有当地的烹饪方法。整只羊去皮去内脏,放大锅中,以天山雪水煮之。待要起锅时抓大把盐撒入锅中,或者直接以出锅羊肉蘸盐。        19、熏马肠  

 

        熏马肠是挑选膘肥体壮的马宰杀后,取其肠子,洗净,再把马的肋条肉切成条状,放好咸盐调料,塞进长约1米的马肠内,两头用畜筋扎好,挂在屋里风干,两个月左右即成。由于制作特殊、选料精细,风味独特,不仅是哈萨克民族名贵食品,也在为其他民族喜爱食用的肉食。以前它只能在哈萨克草原上品尝到,而如今它已进入市场,随处可见。
       20、木赛来斯 

 

       木赛来斯是用去叶留刺的骆驼刺敲打洗净的鲜葡萄,使葡萄的皮和核留在案板上,汁流入盆中,经过滤后倒入锅中熬。熬好后,倒入缸中加盖密封,并置于向阳的地方发酵。木赛来斯虽含有微量的酒精,但却不是葡萄酒,它呈淡咖啡色、味道酸甜、气味芳香、营养丰富,是备受维吾尔群众喜欢的一种饮料。        21、帕尔木丁 

 

        帕尔木丁色泽金黄悦目、皮酥肉嫩油多,吃时包子皮犹如溶化在嫩肉油香中一般可单独食用,亦可与抓饭一起食用,被称为抓饭包子,是维吾尔族人的上等饭食。        22、烤鱼 

 

       烤鱼为传统风味小吃,以巴楚县的烤鱼最有名气;鲜嫩不腥,香酥可口,别有风味,而烤鱼的方式更为独特鱼纵向剖开,一根小木棒从头到尾穿过,围支在火堆旁。        23、羊羔肉 

 

       羊羔肉多选择当年羯羊或周岁以内的羊。做法是把羊羔宰杀后,去其皮和内脏,洗净后放在大锅里煮,并放洋葱、胡椒等佐料。煮肉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用冷水煮,另一种是先用开水煮,无论哪种煮法,都要捞去浮在汤上面的血沫,等肉快熟时再放盐。        24、红柳烤肉 

 

       红柳烤肉由红柳枝代替铁签,一支柳条签子有50厘米长,比圆珠笔略粗,每串上面有四五块带骨的羊羔肉,每块羊肉足有小孩子的拳头那么大。羊肉事先用拌好的调料腌过,再裹上一层鸡蛋和淀粉打成的糊,烤出来色泽金黄、外脆内嫩、清香可口、香而不腻、嚼而有味。        25、沙滩全鱼筵 

 

       沙滩全鱼筵,传统的一桌鱼筵全部摆出来,可以达35种以上,真是琳琅满目,有特色的金沙鱼咬羊、特色鱼吃跳、渔洲麻辣鱼、沙滩炖鱼头、戈壁滩烤鱼、二老干烧鱼、回锅鱼夹饼等二十多个吃法和品种。        26、博斯腾湖烤鱼 

 

       博斯腾湖烤鱼,它的原料是博斯腾湖出产的一种叫五道黑的小鱼,烤出来后鲜香无比,撒上点辣椒末,味道非常好。        27、库车大馕 

 

        库车馕很著名,过去有"库车馕大如车轮"的戏言,指的是一种叫"比甲克"的馕。一般直径40厘米,中间薄边沿略厚,上加有皮牙孜、黑芝麻等,扎绘有花纹,烤出后香脆可口。        28、烤狗鱼 

 

        一种看上去嘴巴特别像狗的鱼类拿签子穿了在木炭火上现烤,几分钟功夫,狗鱼就烤好了,撒上调料,趁热吃起来香香的,还有些鲜甜。        29、烤包子 

 

       它是喀什少数民族同胞喜爱吃的传统食品之一。它类似北京的夹肉饼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烤包子的做法:将羊肉或牛肉,羊尾巴油切成丁,加切碎的皮牙子,精盐,胡椒粉,孜然粉拌成馅。将上好面粉加酵面鸡蛋和好发酵,擀成圆面皮。面皮放馅,四边折合成方形类似无脚螃蟹状,再把它贴在馕坑内壁上烘烤20多分钟即熟,取出时光面抹少许练羊油。烤包子皮色黄亮,肉质鲜嫩,香酥可口, 很受顾客欢迎。        30、花花菜  

 

       一到秋季,锡伯族妇女便开始腌制"花花菜"。"花花菜"由五颜六色的蔬菜腌制成一种酸咸菜,所以取名叫"花花菜"。 "花花菜"的主要原料是黄箩卜、辣椒、芹菜、韭菜、莲花白、大蒜、豆角。腌制的方法是:把各类蔬菜洗净,切成细丝,放入适量的盐用手搓后放入坛内腌起来。腌好的的菜略带酸味,但仍保持蔬菜的鲜绿色。"花花菜"具备了色、香、味,一直受到锡伯人和新疆其他人的喜爱。        31、面肺子 


        面肺子是利用羊的下水做的一道名馔。锡伯族人把将羊肺和羊大肠 洗净,将和好的面用水洗出面筋,呈糊状加油和盐,灌入面肺内,然后扎紧气管,放入水中煮两小时左右即成。这种小吃做工细,味道香,深受锡伯族人的欢迎。主人常用这种小吃招待客人。

       32、马肠子 

 

       马肠子是哈萨克人的一种熏肉制品。在马肠子中灌入马肋骨肉,用爬地柏熏制而成,吃时切片蘸佐料,其风味浓郁、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