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n majik 2100后级:中国农村问题的要害在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37:58

国退民进的实质就是社退资进!

中国农村问题的要害在哪里

项观奇

2008年10月30日

    中国农村问题一直没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从中国落后的地区____皖北的贫困的小岗村开始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刀切地推向全国, 只能应付一时, 不能解决长远的问题、 根本的问题。 在不管姓社姓资、不管白猫黑猫的没有社会主义章法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后, 农村问题又一次尖锐地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要想解决问题, 先要弄清问题。 就整个改革开放的问题而言是清楚的, 不是一个经济问题, 是政治问题、路线问题、道路问题。 我有许多文章再三探讨这一问题, 刚刚写就的<三十年来分歧的焦点在哪里>, 也是说明这个道理的。那么, 农村的问题也是这样吗? 也是, 也不完全是。

    说是, 是因为在农村也有一个改革开放的道路问题, 也有一个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纲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 农村的改革不可能搞好, 而且比工业领域更危险。 因为农村落后,人口众多, 一旦出问题, 就是大问题, 就会造成颠覆性的灾难。这一点, 中央很清楚, 大家也很清楚。 大家可以多出主意, 但是, 不能乱出主意, 最后执政者决策更要慎之又慎。

    在农村要坚持社会主义, 很重要的就是要保护农民的利益, 要体现现政权是为农民服务的政权, 而不是只为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少数人服务的政权, 这就要把民主制度贯彻到底, 人民自己把握住政权才是人民民主专政, 才是四个坚持的本意, 是我们抓经济、 搞改革的前提。 解决农村问题, 不能离开这个前提, 否则要犯大错误, 方向路线错误。

    说也不完全是, 是说在这个前提下, 解决农村目前改革需要突破的问题, 是有自己的特点的。 这就不单是一个原则的问题, 而是原则要和具体实际结合的问题。 这里重点就是在一定的政治前提下, 探讨怎样解决农村的问题。

    什么是中国农村目前的要害问题, 我看,是劳动生产率低下的问题, 也就是生产力的问题。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所有制关系, 不解决生产力的问题, 只是考虑所有制, 依然解决不了问题。 所有制关系可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但提高生产力到底是首位的。 这好像是尽人皆知的常识。 但人们往往忽视了常识。

    农村问题的困难在哪里。 很清楚。 这么多人, 这么点地, 单位面积产量再高, 被这样大的分母一除, 劳动生产率的低下让人感到可怕。 在国民经济总收入中所占比例那样小, 而投入的人口又那样多, 这当然没法和工业比、和城市比。 按照价值规律, 等价交换, 这样低下的劳动生产率, 受穷是必然的。 实际上, 国家已经离开经济规律, 帮助了农民。 但是, 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劳动生产率问题不解决, 农村问题永远是问题。 这是贫穷的根源, 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没钱, 不止会遇到三座大山, 啥事也难。

    现在, 左右两派在为所有制的形式辩论。一切都以时间地点为转移。 我们不去辩论主席过去的办法对不对, 也不去辩论小岗村道路对不对, 我们往前看, 找前进的路。 我看, 不管土地私有还是集体所有, 如果, 农村生产力的水平、生产的方式(不是斯大林讲的生产方式概念, 是马克思讲的生产力范畴的生产方式, 即分工形式等等。)不改变, 公也罢, 私也罢, 农村还是要穷。 像厉以宁讲的那种情况, 对城郊也许有意义, 但广大农村不都是城郊, 城郊是少数。

    土地归私有, 依然是小规模的手工的小生产的办法, 劳动生产率低下, 还是要受穷。 小岗村不是没富吗, 吃上饭和富有不是一个概念。搞了30年还不富, 不成功。

    土地不私有, 搞集体所有制, 生产队也罢, 合作社也罢, 还是在这块土地上搞粮食, 搞棉花, 搞蔬菜, 这么多人, 搞这么点东西, 劳动生产率低, 也还是要受穷。有的左派同志在理解集体化的时候, 没有搞清集体化的形式, 没有看到农民分流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必要性, 我以为不妥。 如果说这是主席思想, 更不合适, 主席没这个意思。

    毛主席早就说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只有最终解决劳动生产率, 农村才有出路, 此理千真万确。 用这个道理考虑现在农村的问题, 我认为, 就是农业要走工业化的道路。 发达国家都是工业国, 如何从农业国走向工业国的问题, 实质就是农业如何走向工业化的问题。 农业能和工业并驾齐驱了, 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解决了, 工农、城乡的差别也就解决了。 毛主席在批梁漱溟的时候, 强调工业化才是对农民的最大的仁政, 就是这个意思, 这是有历史眼光的大道理。

    农业工业化或者农村工业化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 也就是提高每个农民使用土地、生产农产品的能力, 像工业生产率靠近, 把多余的农民劳动力从农民队伍中排挤到工人队伍中去。这是提高农业生产力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实现新的生产工具和新的劳动组合方式结合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一是农民搞企业, 搞工业, 搞私人企业, 村办企业, 乡镇企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变成工业生产的一部分。 大部分农民变成工人, 极少数人变成资本家。所有制形式可以多样。

    这二者是结合的,互补的。 但是, 后者是关键。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不是农退工进, 而是工进农退, 以工带农。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有了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 整个社会结构自然会随之变化, 至少做起工作来不难。 农民工这个概念, 让它成为过去, 农民工的苦难也让它成为过去。工人就是工人。这个道理应以事实做根据。 我所看到的, 所有致富了的农村, 不管是保持集体所有的,还是分田到户的, 没有不是靠搞起工业致富的。

    南街村是保持集体所有制致富的典型。 一开始分田到户没解决问题, 后来集资, 搞起工业, 逐步走向富有。 小岗人到南街村去学习, 体会到走集体化的道路才能富有和和谐。 这是对的。 但不完全。 南街村要是不搞工业, 还是只靠种那些地, 那也不会富有。 富有是因为调整了生产方式, 不是单一搞落后的手工的农业, 把各种形式的、哪怕是比较低级形式的工业搞了起来, 创造的财富多了, 所以富了。 只有说到和谐, 那才是因为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化的道路, 坚持马列毛主义指导, 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关系, 才不同于那些依靠私有制发展的地方。 这是南街村的独特的贡献。 但是, 我也想指出, 他们搞的有些东西, 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 是农民头脑里对共产主义的理解。 这不能苛求。 在资本主义万能论流行的今天, 这样一面红旗是很可贵的, 理应受到大家的尊重和颂扬。 但是, 对于号称坚持马列毛主义的左派来说, 理论上的准确性就是非常重要的了, 不然, 会把一种封建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去追求, 变无产阶级专政为封建专制, 这是我们领教过的。
至于因为搞起了民营企业而带动农村走向富有的, 例子就更多了。 我在山东参观过不少这样的农村企业。 实际就是一条农村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民营企业家即资本家成为暴发户, 但他毕竟把他们村里的农民带进了工业领域, 变成了工人, 虽说这是利润的需要, 但也是农民的需要,因为使农民走进了现代化, 提高了自己的生产能力, 获得了更多的劳动报酬, 生活水平提高。 因为各种历史条件不同,尽管剩余价值的剥削规律是普遍的、 同样的, 但阶级分化和对抗的形式并不完全相同, 有温和的, 有残酷的, 这就要靠共产党对企业有所管理。 像山西洪洞县黑砖窑那样的企业也有, 那正是放弃人民民主专政的结果。 这是必须警惕的。

    集体所有也罢, 私有也罢, 农业走向工业化, 对农民, 对国家, 总得来说是有好处的,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也是历史的必然。 这条路, 可能会付出一定代价,但历史前进没有不付出代价的, 而这一代价的大小, 正是看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的发挥, 能否促进这一历史转变以有利农民的形式实现, 这就是四个坚持当中的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意义所在。

    农业走向工业化, 不是不要农业, 而是要求农业实现机械化, 科学化, 要有个飞跃, 要达到工业生产率的一般水平。 现在出现的产粮大户、经济作物大户、蔬菜大户等等, 就是向着这样的方向发展。只是这个发展没有受到应有的支持, 却受到了所有制条件等等的限制。

    关于这一点, 我所居住的德国的一个小村子的情况, 或许有借鉴意义。就我的接触, 德国没有大农场, 有大地主, 很少, 我看到的都是小农。 我在这个村子里住了十几年了, 应该说了解情况。 这个村子只有八百多人, 耕地主要用来种植草料, 喂牛, 生产牛奶, 也种植油菜子, 为辅。 耕地私有, 但是森林, 有属于国家的, 州里的, 村里的和私人的。 全村现在只有六家农户。 他们使用的土地有自己的, 也有租的本村别人的和外村人的, 自己的为主。 他们就是靠自己家里人干, 不雇工, 当然也没有剥削。以我的好朋友夫里海姆为例, 他有近一百海克特土地(每海克特是一万平米), 大部分是自己的, 少数是租的。 他养了八十几头牛,每天能产几百升牛奶, 大公司每天上午来拉一次。 主要就靠他和他夫人干活, 小儿子半个劳力, 因为还受雇别的公司, 开车。 大儿子在公司做技术员。已独立。 简单说, 他的收入,和一个大企业的一般工人差不多。 基本上全部机械化。 据来这里参观的国内的干部分析, 他的生产率远比国内的农民高。 这个我没有发言权。 但我看到一个事实, 他并不比我们国内的农民聪明能干, 当然他读过大专, 但这是村里唯一的, 其它人没读过。 所以我感到, 他们能干的, 我们中国农民也能干。 他手里的土地,是二战后慢慢相对集中的结果。 有继承的, 有买进的, 有租用的。他和另一家是纯农业户, 另外四家兼一点别的非农业的工作, 如小作坊。

    这个村子的情况,应该是德国的普遍情况。 这一带, 即马克思家乡这一带, 还有一部分农户是种植葡萄,酿酒, 即著名的雷司令(是一种葡萄的品种的名字, 不是商标)。 也是小农。 这在西欧、中欧是个普遍现象。 有的同志谈国外, 只以美国为例, 是不对的。 谈国外, 要小心, 国情差别太大, 我们又很难深入了解, 一些学者, 好拿『国外』唬人, 中国的事还搞不懂, 何谈国外?谢韬先生就是一例, 在他那篇有影响的大作中, 说德国没有农村, 没有农民,太无知了, 就像他对马恩原著的无知一样, 但这并不妨碍他可以随意得出荒唐的结论, 而还有人信, 有人吹, 不可思议。这里举德国, 主要是考虑它的人口密度大体是山东的一半, 对我们可能多一些借鉴意义, 如此而已。 一是他们经历了一个土地相对集中的过程, 二是这个过程不是两极分化, 也没有发生冲突, 一部分农民走向工厂, 一部分农民自办小型企业或公司。 主要表现为一个经济转型的过程, 生产方式变换的过程。 在这个转换过程中, 有相应的劳动部门提供帮助, 主要是咨询、联系方面的帮助, 是一些经常性的工作机构, 不是专为此而设的。研究部门可以派人来欧洲做些调查研究, 历史总是有规律可寻的吧。

    从这个过程看, 农民工队伍的出现, 具有同样的意义, 产粮大户等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有其必然性, 但我们这里, 发展迅猛, 转换迅猛, 自发性太强,都涌向了大城市, 而他们这里是就地、就近消化, 是二战以来慢慢发展过来的。另外, 我们的政府也帮助、管理、保护不够, 所以农民工很苦。

    现在, 讲允许土地流转, 实现土地相对集中, 看来是符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规律的, 但路子要畅通, 要保护失地农民有工可作, 所以, 关键还是在工业发展的程度。

    如何才能实现这个转化,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需要从理论上探讨, 也需要从实践上试验。过份强调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就怕丢了这个命根子,主张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 那大部分农民永远不能从落后的劳动生产率中解放出来。 这是封建社会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 农民就是要一块土地, 以维持最低的生活和供养庞大的皇权国家机器。 所以, 直到现在, 在实行责任制的情况下, 农民宁可抛荒, 也不敢丢掉土地。当然, 农民一旦离开土地, 如果没有生存的保障, 的确是死路一条。 这要求给于保证。 靠政策强制不行,靠政策保证也不行, 只有靠必然的经济规律, 顺理成章, 让农民自己选择才行。

    这就涉及农民离开土地的出路, 只有当这个出路, 比他原来占有土地能够获得更好更有保障的生存条件时, 这种剥离才会被农民接受, 人民民主执政才有必要给于保护。 这就要看, 乡镇企业、村办企业、私人企业发展的情况。 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农民土地使用相对集中的过程不是残酷的『羊吃人』的过程, 农民转化为工人的过程不是地位沉沦的过程。这就是共产党的工作所在。 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 要保护农民顺利实现这一转变。如果连这一点也做不好, 那就等于否定了自己执政的权力。
这是有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的。

    什么是国退民进?实质就是社退资进, 就是共退资进。 共产党搞不了中小企业, 只好拱手交给资产阶级管。 说国有企业流失, 工人阶级血汗流失, 是事实, 但是不流失, 天天损失, 那也真不行。 这个问题是谁造成的, 不怪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只管劳动, 在国营企业是劳动, 在民营企业也是劳动。 怪谁? 怪领导企业的共产党。 在党的手里, 企业不活, 到了资本家手里, 就活了。 问题不是一清二楚吗?

    变成民营, 是在价值规律的淘汰中, 把能人选出来, 那个资本家是必须能挣钱才立得住的。 原来的国营企业, 政治体制有问题, 工人不能真正当家作主, 以腐败的僵死的形式、用无能的人去管理企业, 不管价值规律, 不管企业效率, 没有淘汰, 没有选拔, 人才不能用, 企业不能活, 国企的优势, 变成了国企的劣势, 最后投降, 交给资本家。是政治问题引来经济问题。

    这是一个悲剧。 但是, 企业卖掉了, 送掉了, 执政者却没有总结出教训。 苦了工人, 但工人无权改变这一切; 责任不在工人, 工人却要扮演悲剧的牺牲品。

    这件事并没完, 因为还有大型国企, 怎么办, 是按真正的毛主席倡导的社会主义的办法办, 还是也卖掉、送掉?还有一个引进外资的问题。 我想, 大家都不会盲目地反对引进外资, 但是, 如果不以自力更生为基点, 依赖外资, 搞成外资的附庸, 那就等于把中国工人、整个中国, 送给外国资本家剥削, 是不派一兵一卒的对我国的占领。

    这可是真要辩论清楚的。 五十年前, 少奇同志说欢迎资本家剥削, 那时是共产党刚进城, 劳动人民刚解放, 两头水平都不行, 国力又太弱, 不得已而为之, 就这样, 主席还不赞成, 当时还把少奇同志批了一顿。 五十年后, 怎么还可以这样搞。 共产党要是对自己领导经济没信心, 对社会主义的办法没信心, 党可以改名, 自己应该下台, 用江泽民同志的话, 叫做, 你已经不代表劳动人民了, 你代表中、外资本家了, 成了买办官僚了。 现在大家常重复国歌里的那句话: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 是的, 再卖, 再送, 再请, 中国就真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 因为利润都叫资本家阶级, 不管是中国的, 还是外国的,他们拿去了。 消耗的是国家的资源和工农阶级的劳动, 但是, 没有变成属于人民的公共积累, 而变成了资本家的财富, 这样的发展是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 是违背共产党的宗旨的, 再这样搞下去, 人民不造反才怪呢?
所以, 已往的改革的历史教训要总结, 要把农村的这次大变动搞好。

    最近大家关心土地所权的问题, 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 土地所有权, 不一定只是一种选择, 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 最好是试点,搞多种选择。 让农民去创造, 而不是经济学家去创造。 经济学家可以提意见, 可以试验, 但不应该是政策的出发点, 因为一切理论是否合乎实际, 要经过检验。

    耕地私有的框框不是不可突破, 本来土改后耕地就是农民的, 是合作化收了上来, 也可以再放下去。 涉及宪法, 宪法可以修改。 但这是大事, 国家这么大, 要经过试验, 不可一刀切, 一下子就全部私有化。 一旦私有化了, 再变动就难了。 也不能老变来变去。30年、 50年不变动的办法, 已经有了经验, 是否继续推行下去, 现在应该再探讨。

    集体所有制, 是公有制, 是不完全的公有制。在按劳分配的情况下, 公有占主导, 一旦搞成股份制, 就转向了私有的方面。 分田到户, 是向私有化转变, 是不完全的私有化, 已经偏向了私有化, 现在要加入一个流转, 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是进一步向私有化转变。 虽说进一步加大了私有成份, 但毕竟还不是完整的私有权,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值得研究, 这种所有制形式是否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生产力水平提高, 也值得研究。30年已经是一个太长的时间, 历史不可能再等一个30年, 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的距离, 越拉越大, 那样太危险了。 现在, 好像是一个必须转变的关口。

    其实, 农村土地的使用的方向是明确的, 就是必须集中, 由少数人使用, 这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唯一必经之路。 在这一点上, 先要统一思想。 如果说, 50年前, 鉴于那时的历史水平, 还可以提出先集体化, 后机械化的道路, 但在已经实现了集体化50年后的今天的历史水平下, 唯一的历史课题就是机械化。 30年前那种以为搞上饭吃就是胜利的想法, 至少已经过时。 这一点也要先统一思想。 统一思想的目的, 是承认历史规律, 尊重历史规律, 不违背历史规律。

    就我国的现实状况, 实现机械化有多种选择, 现在争论的主要是两方, 要么集体所有制,走向工业化; 要么私有制, 走向工业化。 哪种情况更有利呢? 大家都承认, 让农民去创造, 给农民足够的自由。 历史会经过多次选择, 最终确定历史的最佳道路。

    我一不懂经济理论, 二不懂农村现状, 我瞎想, 鉴于我们国家的性质, 鉴于我们的目标是农业走向工业化, 消灭城乡差别, 那农村的土地所有制, 为什么不可以再提升一步, 实行土地国有制呢? 发土地证给农民, 确保稳定的使用权。 这样, 一是不搞私有制, 不要再给社会主义增加对抗力量, 也便于今后向新的高级的生产关系转变, 二是又能满足现在对于土地相对集中使用的流转的要求, 而且不管怎样流转, 是使用权, 不是所有权。 全国土地所有制一体化, 这不是向城乡一体的转变吗? 我重复一遍, 我是外行, 至于细节, 更无从说起, 但总觉得大家常说的那些问题更好处理一点。 算第三种意见, 多一个思路吧。

    责任制是以农民的自私观念为杠杆, 撬动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不管把小岗村吹得多高, 这毕竟是向世人展现农民的自私、狭隘和落后, 表明自己不配接受毛主席指引的那样一种更先进、更理想的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和生活形式, 而甘愿屈从于数千来的自私的小农心理, 这不是光荣, 但是, 这是历史的真实。究竟是领导人的真实, 还是农民的真实, 历史会最后回答, 反正我知道, 不是那7000多坚持集体化的农村的真实。

    现在, 农业走向工业化, 要借助什么力量,撬动从落后的生产形式向先进的生产形式转变呢?农民又面临着一次选择。 这是一次生产力的飞跃。 毛主席留下的集体框架还没完全摧毁, 但最终的命运究竟怎样, 还很难说。 不过, 农民有一定的主动权。 比起工人老大哥, 已经好了。 当中小企业被卖掉的时候, 工人老大哥是无权保护自己的, 现在, 总书记还是给农民留了自由。 农民弟兄们, 你们可要小心啊!

    历史已经跟着邓小平的路线走过来了, 时至今日, 如果我们只能求救于资本主义的贪欲, 在培植新的民营企业家即资本家的同时, 培植新的生产力, 以使农民摆脱目前的困境。 且不说这和共产党人的愿望何等矛盾, 单就这条路的危险和可能发生的灾难而言, 也令人胆颤心惊。

    历史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也是我们希望的历史可能。 农业工业化肯定要纳入整个国家工业化的过程, 如果我们的总政策调整到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轨道上来了, 那农业工业化肯定也在社会主义的总体步骤中获得最好的路径。 这就会是, 借助资本主义创造的生产力形式, 更多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形式,这对从农民转化来的新一代工人,将是最为有利的历史选择。 一句老话: 还是社会主义好。

    但是, 历史就是历史, 历史之路是很难摸索的, 更是很难预见的。 不过,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毕竟在随着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加大, 这种作用, 不是上帝给的, 也不是统治者给的, 而是就在自己的手里, 问题只是敢不敢使用。 苏、东人民, 大体平稳地把那种假社会主义摆平了, 就是一个榜样。 就像同样的89, 在中国是专制的进一步加强, 在罗马尼亚却是专制的垮台。 不同水平的人民, 创造了不同水平的历史。 谁知中国人民到底要怎样创造自己的历史呢? 用毛泽东的话来说: 只有天知道。

    2008。10。10 写于德国阴雨连绵的吉尔,

    补记:写完自己的一点想法, 看到了三中全会的公报。我想我的这些想法不正是城乡一体化的路径吗? 城乡二元, 是因为城乡差别存在, 城乡一体, 是消除城乡差别。 这是一个历史过程。 现在历史提出了这个要求和可能, 但是, 有两点似乎必须注意, 一是慎之又慎, 二是当断必断, 二者缺一不可。 世界高科技发展太快, 生产力发展太快, 不是50年前, 拖不得。

    200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