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七武士拍摄的战斗:为什么不很出色的人到了美国也能混出人样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19:41

为什么不很出色的人到了美国也能混出人样来? 


"本人没去过美国,但一直很好奇,美国到底什么能耐,出了郎咸平这样的经济学家(据了解,其出国前学术也不是很出色,按照其硕士导师的说法,可以说不怎么样;但从美国上PHD出来,简直脱胎换骨),像饶毅的生物学家(曾经当面聆听过其学术讲座,简短交流,很受裨益——要自己去探求你想知道的问题答案,而不是听别人忽悠(曾向其请教美国哪所大学或研究所的药理学最牛,得到以上回答,使我大受启迪)),等等奇迹吧,因此,我既好奇又有些向往美国,但还是想听听您的观点:美国的什么东西使人“点石成金”的。谢谢。"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很值得讨论:为什么不很出色的人到了美国就能混出个人样来?

这里面实际上有两个问题:(1)出国前“不出色”这个判断是否准确?(2)美国是否有“点石成金”的妙招?

首先,郎咸平,
饶毅这样的人才可能用中国的考试文化来衡量就不会凸显出来。所以不是说他们不是千里马,而很可能是没有很好的识别千里马的标准。同样,我们的考试文化筛选出来的优秀人才,到了美国反而不一定就被认为是优秀的。标准不同,挑选出来的人才也会不同。

其次,美国的所谓“点石成金”能力实际上就是突出“个人主义”,强调独立思考,鼓励个体化,欣赏“与众不同”。

来美国的人都有一个“文化冲击”。比如我当年来美国的时候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里所有的大楼都是可以随便进去的,没有围墙,也没有看门的。
还有,“这里再贵的仪器,研究生都可以随便用的,没人站在边上看着,管着。他们会说:“仪器本来就是要用的,坏了是厂家没有做好,不都是你的问题。”

在中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听到反对意见:“这个不对”“那个不行”;可是在美国,不管做什么事情(当然是合法的)你常常听到的都是鼓励的声音:“那个很有趣,去做吧,祝你成功!”。而且,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在这样的鼓励声中长大。所以,在面对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射不是“这个不行!”,而是“这个可行,我能做,我怎么才能成功?”

我们总是强调要“解放思想”。我倒是想问,这里所说的“解放”是自我解放?还是被解放?既然需要解放,就说明有禁锢存在,禁锢又是哪里来的?

我觉得,美国的所谓“点石成金”的妙招就是两个字:自由如果一个人的思想从来就没有被约束过,也就不需要解放
其实,现在中国的环境在学术上已经是非常自由了,禁锢多半来自自己内在的思维习惯。

我的博客文章多次讨论指出“创新的关键就是率先提出问题”。其实,看一个人是善于提问还是长于求解恰恰就是区分我们思想是否解放的一个好的标准。我们整个的教育过程都是被考卷提问,我们求解,因此我们的思想就永远被考卷所禁锢着。

来到美国,慢慢地,我们习惯了自己提出问题,于是就开始走上了创新之路。留学生们如果没有领略到这个诀窍就白留学一场。

好在,即使不来美国,也可以提问,也同样可以创新。
不过,有机会还是出来转转,体验一下自由思考的环境。你最后的结论很可能就象全球通的一个广告里面说的:“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