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条橙英文台词:陶世龙:十年啼血杜鹃红 附:陶德坚回忆录<风雨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31:15
昨天我们去Fredericton农贸市场上买来玫瑰,种到德坚的墓地,北京的大女儿也赶来参加。她是前天到达的,因为今天是她的母亲去世十周年。
德坚的墓地在市中心西去不过两千米处,位于圣约翰河边的墓园中,我原已在这里种有玫瑰,其中一株已越冬5次,叶茂花繁,很粗壮了,十年是个不短的时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东坡留下的确实是千古绝唱*,时间也许能逐渐冲淡肝肠寸断的苦痛,但思念则会因愈久而愈深,从情感上升到理性的交织。夫妻不止是作为物种延续的人的结合,同时是精神上的一体,躯体可以消失而精神是长存的。
十年,自然的变迁可以因微小而似乎未变,人世的沧桑则何其明显,特别是近十年的中国。从北京的高楼大厦如重峦叠嶂拔地而起,到中国制造的产品充盈加拿大商店的货架,都可以看出物质的确是丰富了,财富是增加了。然而从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到乡愿犬儒招摇过市,谁也不能不承认精神的失落,特别是真诚变得不为人所理解,诈伪反而视为当然,社会中的互信不绝如缕,乃至无所谓是与非,立国之本动摇,这是最危险的。
这使我不能不写出,十年前我不忍下笔的,德坚临终前留下的最后的声音。
癌症发展到最后是很痛苦的,我读过这方面的记述,但误以为血癌是例外,可以不那么痛苦,这是受了电视剧《血疑》误导。德坚感到疼痛在最后两天,愈来愈厉害,1997年7月28日夜里更是加剧,但她没有说,而是将双手紧握床头的栏杆,哼着歌曲,我知道她是在用来转移自己对疼痛的感觉。我用手抓住她的手,希望能使她的感觉能好一些。发现她虽是病躯,此时的力量却非常大,捏得很紧很紧。也听出她所哼的曲调是“山那边有好地方”!她正是在中学时代唱开了“山那边,好地方”“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这些歌,向往着在“讲民主”的山那边的好地方而从香港返回的。她真诚地希望这个多灾多难,专制腐败,贪污泛滥的国家,从此得到新生。以为在物质上虽然还是那样困难,但在精神上马上可以进入一个纯洁的、人与人以诚相待的境界。
此刻她在想什么?没有说,但我知道她的心思,仍没有忘记当初的理想。
就德坚个人的家庭条件来看,并不在受压迫的底层,因此在文革中,为什么你回来?反而成了问题,被怀疑为别有用心。时至今日,由于对过去的疏离,特别是以为只有物质上的利益驱动才能支配一个人的人生选择的观念流行,有些人仍不能理解,都是不懂得理想的力量。(胡发云的《茹焉》中有一段对上一代青年的分析,状况相似,可助理解。**)
经过许多坎坷后,她是带着遗憾离去的,但同时仍在寄托着希望。因为我们都相信,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也告诉我们,在中国仍是好人多,只要解脱精神上的枷锁,就会迸发出巨大的健康的力量,未来仍是光明的。
我和德坚都熟悉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歌曲《夜半歌声》***,不会唱歌的我有时也能哼上几句,特别是这一句:“我只要一息尚存,誓和那封建的魔王抗争!”这里的封建是作为专制愚昧落后和一切需要革除的事物的代名词来使用的,至今仍是未完成的任务。
当然,德坚已经离去十年,我也年近八十,能做的事越来越少了,但“学那刑余的史臣,尽写出人间的不平。”还可以做到的,特别是有了这互联网,更可以在瞬息之间向世人“来表我的忿怒”其作用也不止有“江涛的奔腾”的象征意义,德坚地下有知也不会寂寞了。此刻(2007年7月29日12点6分)专发我的近作《求索天地间》中《我们的结婚照》已获得19932 人次访问,(还发在其他两处未计入,合起来两万多了)有34留言评论,“ 黑白的照片精彩的生活!”,“虽然朴素,但流露出来的却是真情..”“很美,也很触动人心弦,祝福你们哦”...由此可见,真善美终是人的内心的追求,光明仍在前面,我们决不放弃理想。
陶世龙,2007年7月29日于加拿大之Fredericton.
*苏东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悼亡妻)
**(卫老师)在那个时候,共产党的理论主张、政治诉求,具有很大的合理性、现实性,你们只要看看当年共产党的报纸、刊物、书籍,你们就会知道,为什么那么多有才有德有志的青年男女,会抛弃个人前程,抛弃舒适的生活,甚至抛弃家庭亲情,投身到这样一个事业中来。我刚才唱的那首《热血》,就是三十年代左翼电影《夜半歌声》的插曲:谁愿意做奴隶,谁愿意做马牛,人道的烽火燃遍了整个的欧洲,我们为着博爱平等和自由——那时候的青年,比今天的更单纯、更热血,除了“五四”的影响,同时还有传统文化中那种“士以天下为己任”的道德情怀和牺牲精神。所以,那样的时代,一个优秀青年,去追求革命,追求进步,简直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特别是其中那些衣食无虞家境富足的年轻知识分子。
***电影夜半歌声插曲http://www.c8c8.com.cn/c8c8_play_58411.html
词:田汉 曲:冼星海 演唱:杨洪基
空庭飞着流萤 高台走着狸生 人儿伴着孤灯 梆儿敲着三更
风凄凄 雨淋淋 花乱落 叶飘零
在这漫漫的黑夜里 谁同我等待着天明 谁同我等待着天明
我形儿是鬼似的狰狞 心儿是铁似的坚贞 我只要一息尚存 誓和那封建的魔王抗争
啊!姑娘 只有你的眼 能看破我的生平 只有你的心 能理解我的衷情
你是天上的月 我是那月边的寒星 你是山上的树 我是那树上的枯藤 你是池中的水 我是那水上的浮萍
不!姑娘 我愿意永做坟墓里的人 埋掉世上的浮名 我愿意学那刑余的史臣 尽写出人间的不平
哦!姑娘啊 天昏昏 地冥冥
用什么来表我的忿怒 惟有那江涛的奔腾 用什么来慰你的寂寞
惟有这夜半歌声 惟有这夜半歌声
陶德坚回忆录包括1950年从香港回到北京後四十年人生经历的实录
目录
前言■大家庭■碧荷
颠沛流离
爸爸偷渡香港■妈妈的副业
挤平价米■重庆第一女子中学■告别重庆
聚首南京■做曲奇饼干
反饥饿 反内战
演出《悬崖之恋》
回广州■去香港
永强■无证摊贩
乡村师范■到北京去
唐山工学院■抗美援朝
傻丫头■三反运动
入党■和罗磷分手
我真真的恋爱了■结婚
春华的诞生
又搞运动了■森华的诞生
进修■世龙笔耕
曹昌彬事件■反右派
设计第二通用机械厂
抢救小妹■婆婆当会计
小华学代数■研究防微震
艰难岁月■妈妈来看我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作者留影,1961
作者简介:陶德坚 中国广东省番禺县人,1932年出生。1950年从香港回到北京考入唐山工学院建筑学系(即现天津大学建筑系),1953年毕业後去清华大学建筑学系任教并参与创办了《世界建筑》杂志,1982年转至华中工学院(现名为华中理工大学)参与创办建筑学系,其後又创办了新建筑杂志。1988年在建筑学系副系主任和新建筑杂志主编岗位上退休,次年移居加拿大。1997年在加拿大去世。
一切都“黑”了■干部下楼反干扰■在恐怖的阴影下
不能再躲下去了
组织红教联■枪打出头鸟
精神病?政治犯?
沈孝宇事件
68.2.21
工军宣队进校■各自东西
来到鲤鱼洲
我成了清华仅有的一名“516分子”
重聚清华园■批林彪又成为重点■短暂的宁静
被戴上“现行反革命”帽子
熬到了江青迟群垮台
别了,清华!
附录
纪念德坚文集
陶世龙难忘的七月
你仍与我朝夕相处
怀念真诚
偏闯鲤鱼洲
我的一个难忘的春节
我们的房子
《人间犹有未烧书》读后
孔希仲:人间犹有未烧书

五柳村风雨人生网站2000年9月1日设置|去五柳村国内版|去五柳村海外版
陶德坚陶世龙的著作可在网上转载但请注明出处取并通知stao@brun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