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电影经典独白:一代大师辞世,国学还能光大否?[拐来拐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46:58
代大师辞世,国学还能光大否?[拐来拐趣]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推荐给朋友>

文/搞拐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于今晨八时五十分左右在北京301医院病逝。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

  季羡林的辞世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重大损失。

  我国国学发展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著作。内容涵盖之广,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也是我们骄傲的根本之所在。《论语》《道德经》《佐传》……等等史著一代又一代的影响着我们国人的品尚与情操。

  但是在文革时期,我国的国学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同时有很大一部分学者去了台湾,从而导致了我国中华文化的丧失,虽然有季羡林大师等人的极力挽救,但对于文革已经从根本上对国学造成破坏的事实来看,季羡林大师所做的成绩对于浩瀚的国学来说,也仅仅只是沧海一粟罢了。我们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同时也阉割掉了我国的文化。

  有人对季羡林的“国学大师”称号并不大认同。曾经有人质疑,季羡林的专业是印度语,会七八门外语,他就怎么成了“国学大师”呢,他对国学了解多少?

  而季羡林在《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文集》的“编者前言”时也不止一次的说过:“不要提什么‘国宝’、‘大师’,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

  而在前年出版的《病榻杂记》中,他也曾多次表示要摘掉封给他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等等头衔的意愿。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季羡林表示要拿掉这些称号,难道是高处不胜寒吗?幸或是压力太大,大到让季羡林承受不了?

  我想不是,那是季羡林认为自己做得不够,他认为自己还够不上号称大师的封号。

  对于国学的博大精深,光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大陆的国学研究为什么比不了台湾,甚至比不了非正统的日本、韩国呢?那是因为现在有些的所谓学者专家,对国学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拿着一部被人篡改了不知道多少遍的史书,土旮旯里翻出来的旧书,发表了几句惊世骇俗的评论后,就开始以专家学者自居。

  而更有甚者,纯粹是拿古人开涮,有部分人更是拿着一知半解的知识,加上自己一些妄自臆测的东西,用一种近乎扭曲的想法来阐述国学,这些个文学巨盗的厚颜无耻,在文坛里到处游说,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了他人,在博得了偌大的名声后,反过来就以正统来粉饰自己的无知。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很有可能扼杀了国学的持续发展,也有可能拖了国学研究的后腿,造成了国学的沦落。

  那么,季羡林到底算不算是“大师”呢?搞拐说是!

  如果非要在当下的中国找出几个“泰斗”不可,那么搞拐认为季羡林算上一个;

  如果有人非要说季羡林配不上“大师”的称号话,那么我国就没有什么“大师”了,有的也只有一些欺世盗名的伪大师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