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吃汤圆的名词:若有所悟(三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1:05:24
若有所悟(三章)

王雪涛反义词

儿子三岁时,我教他认识一些反义词,比如大小、多少、黑白、胖瘦、高矮等,儿子很快就会了。但问题也很快来了,儿子常把我教他的反义词活学活用到他的话中,比如有次我问他为什么吃饭少,他小脑袋一歪说:“你是大人,我是小人。”另一次吃饭时我让他吃肉,他一本正经地说:“我只吃瘦肉,不吃胖肉。”笑得我差点喷饭,还有诸如“白天上学,黑天睡觉”之类的独创发明。

如果儿子的无知还可以当做单纯幼稚,那么成年人有时候也会弄错反义词。比如,很多人把“恨”当做“爱”的反义词,但很多时候,“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冷漠”。恨一个人,说明你心里还记挂着他,而对一个人冷漠,他的荣辱生死对你来说无关痛痒,则是比恨更让人彻骨的寒意。

目光

儿子上幼儿园时两岁半,由于担心他年龄小,我总是把他送到教室门口看着他坐在座位上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到他四岁时,为锻炼他的独立能力,我有意把他送到楼梯拐角就离开,不再目送他进教室。开始儿子不干,总是软磨硬泡地缠着我送他到教室门口,甚至拿泪水换取我的同情。但每次我都狠下心来拒绝他,看我意志坚决,觉得没希望了,儿子这才不情愿地转过身,快步小跑着进教室。

儿子却不知道,每次他转过拐角后,我都悄悄跟在他身后,直到透过窗户看他坐在座位上,才放心离开。

想起在外地上大学那几年,每次离家返校时,我都劝母亲不要送我,但母亲却执意把我送到十字路口。快要出村转弯时,我装作不经意回头,远远看见母亲还在路口凝望着我,我便加快步伐,因为我知道,不看着我的身影消失在村口,她是不会回家的。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人生就是一场追不上的离别,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默默目送。

好人坏人

陪儿子看反特剧时,有一段剧情是这样的:潜伏在我公

安队伍内部的特务暴露后,负隅顽抗,持枪劫持了一个孩子与公安人员对峙。由于之前这个特务一直以正面示人,而且5岁的儿子以为穿解放军服装的都是好人,现在却拿枪对着孩子,让他一时犯了迷糊,问我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我一时语塞,因为好人坏人不是仅凭衣服和相貌就能分辨清楚的,而且世间的人和事也是一直演变、互相转化的。好人坏人只是一时一事,好人不一定永远是好人,坏人也不可能永远是坏人,人所处的处境和阵营不一样,对待不同的人和事,身份和职责不一样,角色和定位也一直在换,因此很难说清哪个人是好人坏人。

最后,我想了一下,说:“拿枪对着孩子的人就是坏人。”至少大多数时候,这个道理是适用的。

儿子若有所悟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