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中国舆论炮轰北大校长周其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59:50

中国舆论炮轰北大校长周其凤

【多维新闻】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炮轰“美国教育一塌糊涂”事件持续余波未了。中共党报《光明日报》网站、中共党刊《求是》杂志网站等媒体纷纷加入抨击周其凤的行列。令人不解的是,不久前与全国绝大多数媒体一道抨击并敦促北大解聘“三妈的”教授孔庆东的新华社,这次却发表评论为周其凤辩护称,“北大校长被断章取义,伤不起”。

求是理论网发表《给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的一封信》指出,作为一个知名学者,言辞严谨不仅是一个风格问题,更是一个处世态度。美国总统“不尊重人”,显然不是教育出了问题,而是美国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的一个综合体现。美国“不尊重”的只是一些“弱小”国家,而对俄罗斯、英法等国家则是彬彬有礼。求是理论网向周其凤喊话,从一个学者岗位走向大学主要负责人管理岗位,是个人的一个巨大转型,中间可能有诸多不适应,也有太多的欣喜。但要想当好这个校长,就必须尽快从不适应和欣喜中走出来,高屋建瓴的考虑一些问题,从思想上对北大进行有效引导,进而影响全国乃至世界高校向一个好的方面发展。期待多年以后,当人们想起胡适、傅斯年的时候,就能想起周其凤。

广东《时代周报》本报评论员文章认为,北大校长周其凤讲演,语言修辞难掩“政治正确”本质,“从这个角度看,美国教育一塌糊涂”的高论一出,像一颗由中国教育界升空的洲际导弹,可惜没击中目标,只听了一个响。

凤凰网评论文章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显著标志之一是:名流或精英们开始赤裸裸地侮辱、调戏乃至强暴公众智商,并以此彰显自我、取悦权贵。北大自蔡元培那一二代人后究竟培养的啥样的人才,历史自有公论。但 1966年5月25日,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七人在校园里贴出被毛泽东曾盛赞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以及近些年盛产像孔庆东之类的大才子,也是一种成就和进步。以上当事人的一些行径和11月24日周其凤校长的一番高论,却让北大的某种奴性和戾气一览无余。从聂元梓到孔庆东的种种,再到周校长的言辞,你很难善意地予以理解,说他们是站在公义、道义的地基上的,而恰恰,他们是站在主子那扭曲的价值观基础上的。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奴性。

针对周其凤在演讲中所提到的关于“世界公民”的这一段,《南方人物周刊》文章认为,现如今北大在一系列的行政命令中唯唯诺诺、没有独立的思想、没有自由的研究、没有教育的担当的前提下,北大校长有什么资格谈世界公民?以官方公认的体系性话语,来批评美国教育的所谓问题,从而换取自我在整个教育官方体系中的政治正确性标签,本身无非就是对于北大、对于教育这个职业的辱没。

不需要标题党的拆解,也无论他如何辩解中国教育的伟大成就与光荣传统,周其凤自己就在暴露这个教育系统内核思想和价值观的根本缺失。

《中国新闻周刊》文章认为,周其凤说美国培养世界公民的教育一塌糊涂的理由,是“哪个总统懂得尊重人家?就想欺负人家,就想把它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就想按照美国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办”,姑且不论美国总统是不是这样的人,难道美国总统就能代表美国教育的全部吗?在周其凤的眼里,还有没有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文学家?迄今为止,美国已有超过270人获得诺贝尔奖,为全世界的科学发展做出贡献,而中国本土科学家还未实现零的突破。更可怕的是,有的人是人格分裂,揣着明白装糊涂。有不少政府官员、教育管理者,口口声称中国教育很成功,可是再看他们的子女,一个个都在海外留学。(编者注:周其凤本人曾经留学美国、回北大后获重用)

光明网评论员文章说,从美国总统——即使是每一任——不懂得尊重人这个“毛病”,是否能演绎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这个结论,至少从逻辑上讲,是大成问题的。这正如同周其凤在其《化学歌》中所谓:“你我你我的消化系统,啦啦啦是化学过程的场所”这句歌词,如果解释解释还尚能理解的话,那么,根据什么逻辑也不能倒逆推导出“啦啦拉化学过程的场所”是“你我你我的消化系统”……

北大校长周其凤:美国教育一塌糊涂

12月24日,北大校长周其凤在长沙市一中举行演讲。他提到一些中美高校教育的差异。第二天当地《潇湘晨报》刊登《北大校长称美国教育一塌糊涂》的报道,并迅速火遍网络,被众多媒体转载。周其凤声称,“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

26日,《中国青年报》引用原文:“美国的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或者说优秀的美国公民,这是很成功的,……在培养世界公民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美国的教育是一塌糊涂。它培养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感到骄傲的是他们的总统,哪个总统懂得尊重人家?就想欺负人家,就想把它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就想按照美国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办。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的教育是一塌糊涂。”因此,《中国青年报》断言“北大校长演讲遭‘标题党’拆解”。

不过吊诡的地方在于,《潇湘晨报》引用的是周其凤在长沙市一中的演讲,而《中国青年报》所引用的是周其凤在湖南大学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