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女朋友入睡的歌:《金陵十三钗》影评:努力讲述一个好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7:39:42

电影《金陵十三钗》:努力讲述一个好故事

(记者浦奕安)电影《金陵十三钗》已经上映半月,热播正旺,票房火爆,各路评论也随之纷至沓来。在观影前,笔者仔细阅读了严歌苓的同名中篇和长篇,以及电影套拍的纪录片。

电影叙事要比小说简单,删减去了英格曼和法比·阿多两位神父,顾姓厨子也在片头逃之夭夭。秦淮女红菱穷敲教堂门,令电影里唯一留下的小说人物陈乔治,在教堂内一团乱麻,无从招架。玉墨果断而行,把行李直接扔到墙内,把十四位秦淮妓女的希望扔了进去。

也是这位“仅剩”的陈乔治,把小说中所有教堂人员的特质集于一身,他没有了严歌苓笔下的懦弱,他“一根筋”地认为:“我必须保护这些女学生的安全,这是英格曼神父的托付。”

陈乔治让人不禁联想起张艺谋电影里惯用的少年叙事。从《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里的沪生冷眼旁观旧上海的纸醉金迷,到《活着》里的兄弟姐妹接二连三的命运多舛,再到《幸福时光》里的盲女失明中探寻光明,均运用了少年眼光进行表达。

把教堂人员简化到陈乔治这独一的少年身上,可以说是此部电影与严歌苓小说相比最大的一个突破。陈乔治心中也有过犹豫,有过挣扎,但当他在影片末尾,近乎歇斯底里地对“神父”约翰喊话,要求替代“赴宴”时,电影的少年视角也就到了丰满极致。

与电影相比,小说在人物塑造上更突出人性的矛盾进展,而电影则强调在短时间内讲个好故事。电影中较小说多出来的人物“约翰”,便是一例。他曾贪图钱财,垂涎美色,但当日军攻破教堂围追女学生非礼,当亲眼看到女学生生命的凋谢,这个潦倒的醉汉“觉醒”了。

影片中比小说处理更到位的一处,便是对于赴死的犹豫。古诗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除玉墨的特殊背景外,影片中的商女大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不懂书中的大道理。在赴宴前晚,她们真实的内心世界里,恐怕更是莎士比亚笔下的那位延宕王子,有太多的纠结,太多的取舍,太多的不能放下。但是,她们依然替代赴宴,奔赴那已经预知的悲剧。最后,她们跟着玉墨走了,为的恐怕不仅仅是那句著名古诗的改写,还有对纯洁岁月的青春怀恋,还有成熟女性的母性流露。

虽然一些情节的处理上,电影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金陵十三钗》仍然是近年来国产电影中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也是张艺谋在艺术电影创作上的一次“触底反弹”。这一次,张艺谋选择了好的小说,一流的编剧。何况,该片投入6亿,历时5年筹备,动用24个国家的演职人员,精工细作深入打磨。

好莱坞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告诉人们,作为编剧,最重要的就是为电影奉献一个好的故事。《金陵十三钗》在叙事方面所做的努力,成为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