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原穗花全部番号:诚之所至,金石为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54:37

诚之所至,金石为开。  

2011-10-12 20:43:57|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至诚而不感应,天地当易位,日月当倒行
  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又少实胜多虚,大巧不如拙。黄涵之作宁绍台道时,发心吃长素,劝其母亦吃,为备素菜,则但吃白饭。涵之函询作何法方可。光示代亲至诚忏悔,业消则能吃矣。未一月而长素矣。戚则周之女,年十九,双目失明,伸手于前,亦不见。来信以告,时彼在山三圣堂,得信即欲回家,送其女于杭州尼庵。光令写信与其女,令至诚念观音圣号,未一月亲自写信告愈矣。一女人于十六岁时,得气疼病,每日必二三次发,发时辄疼得要命,今年五十六岁,来求皈依。光令至诚念观音。并与一药方,即文钞中戒烟方,但不加烟。彼即熬一料,头一次吃,气便不疼。四十一年之群医莫能为力之痼疾,一经一次吃药,即完全好矣。非至诚念菩萨名号故,得遇此方乎。此三者,皆用力少而得效大,乃诚也。汝为母之痼疾,叹无法设,光责以何不念佛求消母业。汝便写出许多经佛礼拜,然亦不见功效。以是写的所谓少实胜多虚。设汝果真实如此礼拜持诵。汝母之痼疾不愈,光当瞎眼,天地当易位,日月当倒行矣。有是理乎。光恐汝诚之一字,或未致意,故为汝取名慧诚。即知汝诚在笔上,不在心上。使在心上,断不至如此修持,了无所益也。汝欲生为圣贤之徒,殁入极乐之邦,须完全将所有之假心相,丢到大海外,认真作实事。说到就要做到。做不到就不肯说。能如此,则于汝祖宗父母大有辉光。光亦可借汝之实行功德,消除罪业。若以为光未亲见,便好随汝妄说。即使光认以为真,天地鬼神诸佛菩萨亦认以为真乎。汝具此心,即不孝以欺亲欺师欺佛。亲师岂真能欺乎,汝徒自欺耳。光以汝尚明理,故累下针锥。若以光为过,则请从此勿相往还可也。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非光过为刻论,以汝之所说,前后不相应。而且其事,颇非汝在监中所能办到者。光虽无道德,阅世已六十八年,故不情之事,颇难瞒哄。祈痛改之。否则将终身为儒佛之罪人矣。(三编·复章道生居士书三)
  示迹之记,文词典雅,叙事精详。惜于菩萨不思议无作妙力,殊欠发挥。量不揣固陋,勉述一赞,以冠于首。俾事理交融,体用咸彰。生之所以能感,圣之所以能应,俱在斯焉。以企后之览者,发菩提心,见贤思齐。以观音之心为心,以观音之事为事。庶可亦为未来世之观世音耳。虽文不雅驯,而其意义有可取焉。赞曰。
  观音大士,于无量劫,久成佛道。为度众生,不离寂光,现菩萨身。又复普应群机,垂形六道。以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无作妙力,寻声救苦,度脱群萌。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直同月印千江,春育万卉。虽则了无计虑,而复毫不差殊。良由彻证唯心,圆彰自性。悲运同体,慈起无缘。即众生之念以为心,尽法界之境以为量。是知无尽法界,无量众生,咸在菩萨寂照心中。故得云布慈门,波腾悲海,有感即赴,无愿不从也。(释圣量和南谨述 此下乃示迹之记)(增广·南五台山圆光寺观音菩萨示迹之记)
 
蔡礼旭老师:一个至诚的念感应马上就有,没有感应是我们德未修
再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态度,「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一句道理,真的圣贤人把德行讲到底了。我们能时时守住这句话,那自己一定「德日进,过日少」。孔夫子在《中庸》里面讲了一段话,就是这个意义,「射有似乎君子」,射箭就好像君子之道,你看我们箭拉好了,一射过去没射到,下一个念头是什么?下一个念头是这枝箭是不是善果林生产的?品质太差了,害我射不好。这枝弓好像是高雄来的,高雄的质量本来就不好。统统是怪这枝弓、这枝箭,就是没怪自己。所以「失诸正鹄」,没有射到目标,马上回来「反求诸其身」,是我们技术太差了,自己没射好怎么还可以怪环境、怪他人?孟夫子对这一句教诲有一段很宝贵的开示,「爱人不亲反其仁」,我们爱护别人,人家跟我们都不亲,那要反过头来我的爱心不够,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人生的抉择实在是满困难的,治人不治反其智,我们管理人、治理人带得不好,不能怪下属,首先怪我们的智慧不够。治人不治就是治理人没有治理好,要反其智。
在这一句当中我们就回想到在尧舜时代。尧帝有一次出来巡视,见到了两个犯人,他一见到犯人非常焦急,因为他把人民当自己孩子,自己的孩子要被关了,哪有不焦急的道理?他马上过去问他:你为什么被关?你犯了什么罪?他马上说:因为上天久旱不雨,我们家里又没得吃,只好铤而走险去偷人家的东西吃,所以被抓起来。尧帝听完之后非常的难过,你看他反求诸己,马上跟执行人员说:你们把他们两个放了,把我抓起来。我犯了两大过失,第一因为我没有德行,所以才感召来天灾久旱不雨。你看古代的这些圣王时时都是反省自己,我的福分不足以庇荫人民,我该检讨。现在父母官在县里面出了大逆不道的人,有哪一个父母官站起来说我没有把人民教好,我自己反省。你看真的有一个县长或一个地区的长官起来这么说了,真的会让人动容,终于良知醒过来了,要爱民如子。这第一点。第二点是我没有把人民教好,结果他们去偷人家东西,这都是我的责任。结果尧帝这分反省的心,当下乌云就过来了,没多久大雨就下来了。感应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一个至诚的念感应马上就有,没有感应是我们德未修。
我们在二00二年六月份到了澳洲去,澳洲躬逢百年旱灾,百年来最缺水的时候。因为森林里面有些树木有油脂,太阳长期这样照射下来,森林烧起来了,所以好几区的森林大火。整个澳洲政府非常的紧张。我们修大乘佛法又在这个地方生活,表达我们的心意,所以每个礼拜都做一次三时系念,很认真做。结果做做做,每次做完三时系念,乌云飘过来了,然后就下了几滴雨,那个雨是什么意思?那个雨是这些天使说你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意思意思让你们不要失去信心,再多多努力。我们每个礼拜在那铿铿铿做得半死,滴了几滴雨。突然宣布老和尚从日本回来了、老和尚从韩国回来了,几天大雨下下来。真的有那一分德就有那一分感应,天地万物万类相感,以诚为忠。那些感应没有都是我们德不够,还起一个念头说这些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个念头造重罪。
2006年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建立理智的人生观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九集)  2006/11/5  台湾中坜善果林  檔名:52-177-09
 
殊胜感应从至诚恭敬中来
  日前接汝信,知汝承舅父之栽培,得有今日。寄洋五十圆,以期报母恩,舅父恩,继母恩,及度妹。此等极重要事,与灵岩寺当家信,署名云谨言,一屈字亦不肯写,与光信云跪禀。汝若无此各重要事求人,又当写何字。为人子,为受重恩之甥,作此写。何不知世礼,一至于此。况佛法之礼乎。光为汝亲,朝暮回向,尚须礼佛。灵岩近百大众,为念普佛,每堂各拜二十四拜。则汝之所求者轻,即诸师诚恳,亦难得殊胜感应。汝勿谓光求人恭敬,实愍汝无知,不易感三宝垂慈加被。当于佛前恳切忏悔,庶可汝母,汝舅,汝继母,汝妹,蒙佛慈悲接引往生也。又汝过去祖宗,现在眷属,各得三宝加被,离苦得乐。汝以光为师,此种事若不说,光便失为师之资格。汝若不以为然,则汝亦失为人子甥兄徒之资格。以后则作路人,不必又称弟子矣。
  光一生不与流俗同起倒,什么八十不八十。有为光言祝寿者,光不但不领情,且深恶痛绝,以为大辱。祈勿以此事为光言。若对光言祝寿,是视光为流俗矣。(又及)(三编·复严伯放居士书二)
  至诚恭敬,实为希圣希贤学佛学祖之本。人能心主于敬,则一切放僻邪侈之心,自无由而生。汝既如此真实行持,亦当令夫人儿女随分随力修持。方为由亲及疏自利利人之道,庶与佛心相合。(三编·复慧海居士书三)
  附:上堂法语第(廿一)篇
  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众生心水静,菩提影现中。
  菩萨念念欲度众生,众生心心忆念菩萨,犹如两镜交含,千珠互现,感应道交,自蒙济度。若无诚心,即难获益,是自障蔽,非菩萨咎。圆通大士,誓愿宏深,济度无方,津梁罔测。刹刹尘尘,在在处处,有求皆应,无感不通。如一月普印于千江,了无前后差别之异,而千江俱现乎一月,或有明暗去来之殊。须知菩萨之心如月,众生之心如水,水清而静,则月现全体,月非取水而遽来。水浊而动,则月无定光,月非舍水而遽去。在水则有清浊动静,在月则无取舍去来。若依此义,以感菩萨,定然业障消除,智慧开发,了自心于当念,成佛果于将来。虽然,因斋庆赞,又作麽生。(卓杖云)
  一诚有感千华座,万福无疆百世昌。(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补·法语开示)
星云大师:感应的原理
     佛前一朵花编辑语:有个信佛的老太太早晚课都按时做的,也回向给众生,自认为心量很大。师兄让她参加助念小组,她回答说“没有时间”。同样是佛门在家弟子的媳妇忍不住与老太太说了“您现在帮助别人,其实在帮助您自己……”老太太很不悦,觉得媳妇不过皈依佛门一年没有资格来“教训”她,让她不解的是为何是媳妇屡屡有感应:观音菩萨生日时竟然见到了观音佛像,背《心经》有时竟然能闻到百合花的香味。
    其实,老太太应该读一读星云大师这篇文章后,就能够明白:
    感应也是因缘法,感应要有因缘条件。水不清,如何能影射景物?谷不空,如何能吞吐声纳?人如果没一颗清净、感动的心,如何能与真理相应,如何能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所谓“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这就是感应的原理。
  有个小男孩对着山谷大叫“我讨厌你”,藉以发泄心中的不满,结果他惊讶的发现,周遭的人也都讨厌他。小男孩哭着把情形告诉妈妈,妈妈安慰他,并且带他回到山谷,要他再叫一声“我爱你”,结果小男孩破啼为笑,因为他听到四面八方的人也都告诉他:“我爱你”。
  空谷回音,这就是感应!敲钟钟响,敲鼓鼓鸣,这也是感应。乌龟望蛋,孵化小龟;螟蛉有子,蜾负之,这也是感应。毒气外泄,袭人丧命;温暖如电,流入心房,这也是感应。
  感应就是天地万物、宇宙众生之间的一种互动、呼应。看到月圆月缺,兴起了岁月的流逝;目睹花开花谢,感叹世间的无常,这都是感应。母子连心,魂牵梦系,这也是感应。
  感应也是因缘法,感应要有因缘条件。水不清,如何能影射景物?谷不空,如何能吞吐声纳?人如果没一颗清净、感动的心,如何能与真理相应,如何能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所谓“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这就是感应的原理。
  生活中,一句话,就会让人欢喜不已;一句话,也会令人痛苦不堪,这也是感应。喊一声万岁,就能获得赏赐;骂一句昏君,也会锒铛下狱,这都是有因有缘的,这也合乎缘起法则。
  经常有人问:念佛、诵经、超渡,为什么一定会有感应?所谓“心诚则灵”,道理是一样的。
  有个禅师正在开示“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众中有个青年不屑的反问禅师:“一句‘阿弥陀佛’只有四个字,怎么有那么大的威力呢?”禅师不回答他的问题,只责备他说“放屁!”青年一听,怒气冲天的指着禅师责问:“你怎么可以骂人?”禅师平静的笑道:“一句‘放屁’才两个字,就有这么大的力量,何况‘阿弥陀佛’是四个字,你说怎么会没有威力呢?”
  其实,“有感则应”,日常生活中,喝茶解渴、吃饭能饱,只要你留心,何处没有感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