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泉麻里 步兵番号:解读弟子规(2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34:26
解读弟子规(29)作者:张建云2011-12-31     天津网-数字报刊

    29.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地盲目埋头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或错误的经验做事,蒙蔽了真理,违背了事理,也是不对的。

  “纸上谈兵”的故事就是“不力行,但学文”的典型案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末期,公元前262—260年,秦军和赵军在长平(山西省高平市)对峙。其时赵国大将赵奢已经去世,蔺相如也病重,赵王派廉颇率兵抗秦。当时秦军一再打败赵军,赵军便加强防御,不再出兵应战,即使秦军一再挑战,廉颇依然不理睬。秦国就派间谍对赵王说:“秦兵最忌讳、最害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做赵国的统帅。”赵王信以为真,让赵括代替了廉颇。

  赵括其人,自小熟读兵法,自以为天下没有人比得上自己。有一次他与父亲谈战阵布设之道,赵奢也难不倒他。但赵奢也不因此就承认他懂得兵法,赵括的母亲问是何道理,赵奢说:“战争,是关系生死的大事,而括儿竟说得轻松容易,将来赵国不用括儿为将则已,若果用了他,使赵国惨败的,不是别人,必是括儿了。”等到赵括率领的大军将要出发的时候,赵括的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宜做将军。”但赵王仍不听。

  赵括一经取代廉颇的职权,立即全盘修改法令,调动官吏。秦将运用奇兵,假装战败退走,却由背后偷袭,赵军大败,赵括也被乱箭射死,数十万大军投降。明朝的刘如孙根据这个故事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朝野尤夸纸上兵”。“纸上谈兵”比喻只会空谈教条,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生活中有很多人只知道读死书,不懂得理论联系实际,那么他所学来的知识基本上等于浪费。

  相反,有些人不注重学习与交流,只是凭经验办事,这种做法也不足取。汉朝的时候,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因为附近没有比夜郎再大的国家,国王也从没离开过国家,就以为自己统治的领土全天下最大。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说:“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地回答:“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了。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骄傲而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竟然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国王,竟然无知得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这则故事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后来人们用“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

  一味地读书,不善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会被书本所连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甚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只知埋头苦干不进行一定的文化知识积累,不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增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以致用。

  反思:只知道读书,不懂得实践的人是在浪费生命;只懂得实践而不去学习和思考的人是一介武夫!知行合一,动静相融,用大脑思考,迈开双脚去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