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歌,高潮是亲爱的:石油央企海外收购失策案例被披露 耗费超百亿买废油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59:58

石油央企海外收购失策案例被披露 耗费超百亿买废油田

2011年12月31日 11:40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索寒雪

 

2011年12月12日,商务部副部长陈健对外表示,商务部正在着手制订政策,“创新对外投资的路径,我们将加强战略规划引导,明确企业走出去重点方向、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而就在当天,某石油央企3年前的一次失败的收购事件却在一次“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论坛”被披露。

“这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收购,近期我们已经证实,收购到的海外油田只能产出高硫油,油品不好,炼化成本要大幅上升。”3年前参与该收购事件的人士向记者透露,“这种油也不可能被运回国内作为石油储备。”

而在收购该油田期间,该公司股价从每股2加元,一路上涨到31加元,算下来该石油央企为此多付出了十几亿美金。

因为缺少海外收购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央企在海外类似的收购事件还在屡屡上演。

石油央企“上当”

2008年末,该石油央企迫不及待地对外界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其已赢得对总部设在加拿大卡尔加里的Tanganyika Oil公司的收购战。在这桩交易中,Tanganyika的身价达19亿加元(合18亿美元)。

Tanganyika对外公布的资料显示,其在叙利亚和埃及拥有石油勘探和开采资产,主要上市地为多伦多,在斯德哥尔摩有存托凭证(DR)。当时该石油央企同意支付每股31.50加元的价格,购得Tanganyika的100%股权。这起收购案令Tanganyika的股东们十分满意。因为不久之前Tanganyika的股价还只有9加元。

该央企十几亿美金买来的并不是“甜油”。现在,“已经证实,Tanganyika在叙利亚的主要油田出产的是‘苦油’。”参与该收购案的人士近期向记者透露。“炼化成本非常高。”

石油界将原油划分为甜油和苦油,甜油的硫含量比较低,适合炼化,而“苦油”的含硫量高,将对炼化和使用的设备进行腐蚀。据业内人士介绍,其炼化成本“相差一倍”。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缺少炼化高硫原油的设备,此外,在国际期货交易市场,高硫原油也被认为是不符合原油期货交易标准的原油。“目前,还没有来自叙利亚的原油用于国家储备。”该石油央企石油储备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而在叙利亚当地进行炼化的可能性非常小。据了解,目前叙利亚也非常急缺炼油设备,叙利亚国内的链家炼油厂均建于30年前,在政局发生变化之前,叙利亚一直寻求中国帮助,建设炼油厂。

没有办法炼化,也不能运回国内,同时油品还不符合国际的交易标准,Tanganyika的苦油让该央企吃尽了“苦头”。

中国需求“炒”出高价

仅仅一个油品问题,并不是该央企“痛苦”的唯一根源。其“冤大头”还表现在收购价格上。

收购资料显示,当时有几家国际公司同时竞价Tanganyika公司,而该石油央企出价最高,Tanganyika的董事会十分满意该央企的价格,国际投行都对这一项目表示了关注,也有知名投行认为,其出价过高。

曾经参与此次收购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在整个收购过程中,都缺少策略,这个项目总收购价格是19亿加元,其中有十几亿加元是做了‘冤大头’。”

该人士透露,Tanganyika已经挂牌多年,四处寻找买家。“2006年的时候,中国买家第一次和Tanganyika接触,当时的股价只有2加元,与最终的收购价格31加元相差悬殊。”上述人士透露。

在收购和谈判过程中,因为缺少经验,每次代表前往加拿大都被卖家所利用。上述人士透露,“每次到加拿大谈判,当地媒体都要报道,我们的使馆还会主持一个宴会,此外还要象征性地签协议。缺少经验的该石油央企,并没有适应这场国际游戏,并且表现出了志在必得的态势。

“由于该央企很高调,所以每次去,股价都涨一回,一直涨到2008年项目签约,股票31加元,那就是说我们为此付出代价,多了十多亿美元。”与此同时,一些参与该项目竞标的国际公司相继退出。

该央企的心理因素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决定购买Tanganyika之前,其刚刚在另外一笔收购中失利,铩羽而归。“因为没有经验,在很匆忙的情况下,就完成了购买。”

此外,“当时的原油价格,恰好从40美元/桶涨到了140美元/桶的最高点,因此我们接受了对方的价格。”上述人士向记者透露。

对于油品质量这样重要而简单的失误,上述人士同样认为是“过于匆忙所致”。现在,当初的十几亿美金的油田几乎已经化为泡影。由于叙利亚政局不稳定,该央企的员工已经全部撤离叙利亚。

记者就上述相关问题与该石油央企新闻部门求证,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答复。

海外收购的体制之困

“收购失误的例子在央企海外投资过程中时有发生,不仅仅在该石油央企。”另一位石油业界知名人士向记者表示,“只是没有对外界披露。由此导致的海外资产流失,也非常严重。”

早前中航油中信泰富都曾爆出海外巨亏事件,中铁建也由于沙特轻轨项目实际工程量比合同工程量增加,亏损高达41.53亿元。

汉龙集团人还曾向记者透露,一家央企在非洲购买铁矿,曾一度广受推崇,年初投资非洲建设铁矿和铁路的时候,还曾向汉龙求助。“去了非洲考察后,我们才知道,这个项目一直没有开采,因为周边的铁路和码头不配套,根本运不出非洲。”

国资委发布的数字显示,共有108户央企投资涉及境外单位5901户,央企境外资产超过4万亿元。前述业界知名人士认为,“我们在海外的资产缺少监管和评价机制。谁来对海外收购事件负责?中石化和中石油都缺少这样的机制。”

中国缺少海外并购的人才,不懂得收购的游戏规则,不懂得对方国家的法律和财务、税收制度是中国海外收购的通病。一业内人士表示,“有些问题真假难辨,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区别。”上述人士说,“我们在技术和先期资料都存在问题的情况下,进行投资,风险肯定很大。”而国际化的石油公司例如BP、壳牌,都有自己的研究机构,针对收购进行研究,一旦收购出现问题,则会对股票出现重大打击。

此外,记者在“中哈石油天然气设备及零部件供应商”论坛上了解到,商务部已经着手研究保护海外资产的措施,“比如,我们正在和哈萨克斯坦洽谈,制订一些文件,保护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利益。”商务部欧洲司宋雪丹处长向记者表示。

“现在,当务之急是建立我们海外收购的评价和跟踪机制。”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博士岳来群向记者表示。而对于海外资产流失的问题,“简单的办法就是请第三方财务机构协助处理。”岳来群表示,“还要着手培养我们自己的收购人才,尤其是有国际经验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