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食的国内电视剧:戴姓迁徒与郡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0:05:45

­

       先秦时期,戴氏主要在其发祥地豫东兰考和商丘一带发展繁衍,春秋时代的宋国大夫戴恶即为一时名流。传至戴云升时,戴云升由宋迁居谯郡(亳州),之后世代留于此。并形成戴姓历史上的第一个郡望——谯国(郡)。 ­

­

       西汉时戴姓只要徙居豫南的有两支:一支迁往汝南的慎阳(治今河南正阳县北江口集),一支迁往汝南的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县北)。戴姓在向豫南迁徙的同时,也有向河北成安、江苏沛县、山东宁阳、会稽上虞等地播迁扩展。 ­

­

       当时由于姓氏贵贱之风陡起。始于西汉末年的门阀制度经东汉初步发展,至魏晋南北朝而登峰造极。特别到曹魏初年建立的“九品中正制”(一种取官制度)为望姓大族专政打开了通道。一些望姓大族世代身居要位,无比显赫,他们世代聚居于一地,形成郡望,每郡都有显贵家族把持一方,如:西汉平帝时任侍御史、时称“关东大豪”的戴遵(字子高),为汝南慎阳人。《后汉书·逸民传》中说他家资巨富,乐善好施,行侠仗义,家中所养的食客经常有三四百人之多,当时的人称他为“关东大豪戴子高”。其子戴良以至孝、高才、尚气节而名闻于世。由此可见,戴遵这一支定居慎阳已不止一代,而且在当地属于家大、业大、势力大的名门望族。至魏晋这一时期,戴姓在谯国(今安徽亳州一带)、广陵(治今江苏扬州)、清河(治今山东临清市东)三地成为名门望族,形成三处繁衍中心。其子孙长期居于谯郡、广陵、清河三地,逐渐形成当地的望姓大族。如扬州广陵郡三姓之首为戴姓,在晋代表现尤为突出。谯郡的戴姓,位居谯郡八姓之首,更是异军突起,而今,戴姓多称“谯国(郡)。这时期戴氏的播迁,已延伸到安徽的当涂县、湖北的鄂城、江苏扬州、浙江嵊县、河北清河县、山东半岛某地等地,居住在今山东半岛某地,因这里原是齐国故地,有济水与黄河交汇,于是便以“济会”为郡望。形成戴姓另一郡望。 ­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广陵戴姓有戴烈因担任三国时吴的左将军而徙江南,其孙戴渊被司马睿引为心腹,而居建康(今江苏南京)。随着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中原烽火连天,中原戴姓大举南迁,谯郡戴姓也有被迫南迁者,居谯郡钅至县(今安徽宿县)的戴逵南迁至会稽嵊县西南,东晋时的戴洋为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东)人,后迁湖北荆州并定居。可见,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戴姓不仅在江浙一带分布更为广泛,而且有徙居湖北荆州等地扩散。 ­

­

       唐初,随陈氏父子入闽的戴姓主要有陈元光的女婿戴君胄时为将佐以及其子戴仁等人,他们都是光州固始人,在开辟漳州之后,便在福建落籍定居。研究姓氏的学者普遍认为,戴君胄父子自河南固始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是戴姓人入闽之始。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郭、王审知“三王”率领光、寿二州兵勇5000余人,由固始入闽,随“三王”入闽的将士中有戴姓。唐代,戴姓分布得更为广泛,在陕西、湖南、江西、福建等地都有了戴姓子孙。如戴休颜为夏州(今属陕西靖边县)人,戴简为长沙人,戴护为婺源(今属江西)人。《元和姓纂》所列的戴氏聚居点有:济北(今山东长清县西南)、谯国(今安徽亳州)、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魏郡斥丘(今河北成安)、河东桑泉(今山西临晋)。当时戴姓人口分布范围之广由此可见一斑。 ­

­

       宋元之际,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侵扰,原居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的戴姓人有南迁福建、广东等地。原居福建漳浦县的戴玉麟徙居镇平 (今广东蕉岭)招福乡黄泥湾,成为蕉岭戴氏一世祖。 ­

­

       元末明初,洪洞大槐树(山西洪洞县)的大移民时,戴姓在这次迁移只要是往迁于陕西、安徽、山东、河北、东北、江苏等地。同时在元末明初的“湖广填四川”时期,由于在元末(至正年年间)时陈友谅、朱元璋及各自部将徐寿辉、常遇春等在鄂东、赣北,特别是麻城、黄州(今黄冈)一带激战,百姓为逃兵灾西迁入蜀。之后又大规模组织以湖北籍为主之移民入川也有戴姓。如四川仁寿《戴氏族谱·序》:“我始祖保什公、妣谭氏,明太祖时自麻城孝感乡来川,迁于仁邑回龙场戴家山”,中江《戴氏宗谱·序》:“吾始祖自江西迁楚壤麻城县孝感乡。明初来蜀”,《周氏族谱·修谱自序》云:明初,诏以湖广世族安插入川。我明器祖、雷氏、戴氏,遂偕至戚雷华振、周氏由麻城孝感偶行入川,落业内江东乡百世镇。由此可见戴姓已往四川方向发展。之后又继续向云南、贵州、广西迁移。明洪武初,由戴彦则渡琼(海南)任万州正堂,入籍琼邑,成戴姓入琼始祖。 ­

­

­

       清近代时期,封建制度日渐衰落以至于灭亡。社会上也发生了多种多样的变化,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及发展,思想上提倡心性反对理学等等,人的价值取向多样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上的解放,戴姓子孙走向全国更广阔的天地。特别是清代,戴姓子孙飘洋过海,迁居到台湾,甚至还有的走出国门迁居到日本等地。 ­

­

   现台湾戴氏较为集中的有新竹、嘉义和台南,台北和南投也有不少。据台湾省文献会的考证,台湾戴氏的 始祖,是清代雍正年间从福建迁来。元代时,原居福建的戴玉麟徙居镇平(今蕉岭)招福乡黄泥湾,成为蕉岭戴氏一世祖。其子孙蕃盛,传至12(约清代),有仁忠、仁恭 兄弟一同迁往台湾屏东;1314世又有 数十人迁往台湾,后裔分布于高雄、美浓、 内埔、桃园、新竹、苗栗等地。另外,乾隆九 (1744),又有来自嘉应州的戴姓入垦今苗栗镇;道光二十六年(1846),则有泉州人戴南仁到今新竹县关西镇新富里开垦。 ­

­

­

   戴氏子孙移居海外也始于清代,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诗山戴氏。戴氏后裔现居福建省南安市码头镇大庭村一带,其地处高盖山麓,高盖山又名诗山,故有诗山戴氏之称。诗山戴氏的30世到33世子孙中,据族谱可考的移居海外者就多达 150余人。 ­

­

­

      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留学、办实业等原因,到海外谋求发展的戴姓人士越来越多了起来,他们中不乏有建树者。他们的努力也扩大了戴氏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