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和尚纹身:心理疾患新疗法——辩证行为疗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32:14

心理疾患新疗法——辩证行为疗法

    “我打11岁起就在接受这种治疗,”那位年轻妇女说,“现在我已经被逼得走投无路了,我不进行这一治疗,就得死。”        “那您为什么不去死呢?”心理疗法医师说。        “啊,要是到了这地步,我真的会去死。” “喔呵,为什么不马上去死?”    这种带有挑衅性的反问,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技术,它已经成为新一代最为风行的心理疗法。多年来,心理疗法医师在救治患者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有效方法,近来最知名的方法是,教个人之间交往的技能以改善与周围人们的关系,以及教认知的技能以摆脱烦恼的心境。然而,假如患者本人对接受治疗态度上过于提防,或者陷于绝望,亦或过于苦恼,那么,最好的疗法也是没有多少价值的。

        正是因为这样,全世界的临床医师都在尝试一种新的激发手段——辩证行为疗法。研究员、临床医师、进行前述对话的心理疗法医师玛莎·莱恩汉,在华盛顿大学研究成功的辩证技术,其效果在一些最难接触的病人身上得到了证实。有时,借助于她的方法成功地挽救过一些极度想自杀的人的生命。

  莱恩汉解释说,其他心理疗法都是把问题归结于患者,只要他们希望改变,就能改变。“但是,这是一些一生都被反复告知问题的根子在他们身上的人。我们需要新的治疗手段。”

  莱恩汉最初深入研究自己的疗法,是在治疗一些患有人格界限混乱患者的时候,这些患者常常表现出自残的倾向,他们自我划伤和自焚,试图自杀。在治疗过程中,他们喜好控制情绪,态度积极,有时陷于忧郁的沉默。他们把心理疗法医师搞得筋疲力尽,并考验朋友和亲属的耐心。

  辩证疗法既不要求使用药物,也不致力于病情的生理方面,它由所谓“完全接受”开始,患者必须接受这种现实,即他们是接受治疗的人,而非愿望中的人。他们回不到自己的童年,也改变不了童年惨状的一切,仿佛那些惨状是很可怕的。他们永远丧失了宝贵的人际关系。尤其是这样的患者感受到的愤怒、空虚、绝望,远远超过其他人群。

  心理疗法医师本身同样也承认,自残行为和自杀企图是完全被理解的举动,是预料中的精神极度忧伤的反应,试图通过这种反常举动以获得某种解脱。

  然而,患者开始认识到他们只有一种选择——要么改变这种苦难状态,要么保持这种苦难状态。

  于是,莱恩汉治疗的那位妇女说,治疗是她唯一的希望。

  “换句话说,就是说在同等情况下,如果您能够战胜这种状态,那么您宁愿选择死还是生?” 莱恩汉问道。

  “如果我能战胜,那我宁愿选择生。”她回答说。

过了一会儿,莱恩汉得到了一个诺言,即对她治疗决定性的一步。“这正是我们的头等大事,您必须自觉答应,并信守这个约定,活下去,不自残,不试图自杀,不管您的情绪如何。” 莱恩汉说。

“我同意,”患者回答说。  (摘编译自〔美〕《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