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开车的舒服了,骑车的怎么办?(南方都市报 2006-11-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30:11
开车的舒服了,骑车的怎么办?     2006-11-10 09:25:33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陈捷生

 

  

  市民建议完善出行配套设施,呼吁增设自行车道,规划部门称已着手重设但不能普及所有道路

  来自行业的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目前至少有100万辆自行车上路,随着“禁电动自行车令”的实施,估计将有7成电动自行车主转骑自行车。现实却是,东风路等一些主干道禁行自行车,绝大多数道路也没有非机动车道。在这种形势下,市民不禁要问:“我的自行车往哪骑?”

  生活即将为之改变,市民建议政府部门应当尽快完善出行配套设施,增设自行车道,把禁摩禁电单车造成的交通出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广州市规划部门表示,目前已开始重设自行车道,同时将改善自行车停车条件,鼓励发展“自行车+公交车”的出行模式。


  ■现实

  早打算:重骑自行车

  广州禁电动自行车铁令铮铮,受影响的至少将是数以十万计的来自各行各业的电动自行车主。根据广东省自行车行业协会的粗略统计,数十万车主中,有一半以上是做小生意的运货人员,另有部分是以电动自行车为代步工具的市民。那么,这部分人将会面临怎样的生活和出行挑战呢?在现有的条件下,他们纷纷打起了“算盘”。
  
  维修工:新增成本转嫁给顾客

  广州市天河区岗顶的家电维修工小杨打算将手头的电动自行车卖了。一年多来,小杨一直骑电动自行车上门帮人维修家电,有时也用电动自行车将电器直接载回店里维修,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跑近十户人家。

  小杨说,对于维修工来说,通常1公里范围内可以免费上门,1公里以外的也只收取少量上门费,一般不超过10元。电动自行车要被禁了,今后只能稍近的改骑自行车上门,远一点的要坐公交车或打车,这样上门费用自然会提高,新增成本可能要落在顾客身上。
  
  市场菜商:铁定要禁就只能转行

  潘先生在广州市石牌市场已经做了十余年菜商,因为听说要“禁摩”,一个多月前,他把摩托车报废了,花1800元买了一台脚踏板式电动自行车送菜。

  潘先生说,他每天都要往周边公司、单位送菜十多次,最远的客户离菜场近3公里,骑电动自行车20分钟即可送达,一个月下来耗电费40元左右。这样既划算又方便,而且还很环保。但是如果改用自行车送菜,多花时间不说,还会很辛苦,因此希望政府能听取下层市民的心声,改“禁”为“限”,“实在不行,就只能转行做其他生意吧”。
  
  家长:费点力踩单车送孩子

  年过六旬的林伯家住广州市十九路军纪念碑附近,孙子今年9岁,在东风东路小学上三年级。住址到小学之间约3公里的路程,坐公交车要转两次车,林伯就天天踩单车送孩子上学。每天早上不到6时就得出发,要花1小时才能到学校,老小都很辛苦。

  两年前,林伯买了辆电动车来接送孙子,大约只需20分钟就能到学校,比平常省了40分钟。林伯说,如果一定要禁,那就只能费点力,再踩单车送孩子上学,“又要回到以前辛苦的老路上去”。

  没车道:我该往哪骑?

  据广东省自行车行业协会保守估计,目前广州路面上骑行的自行车超过100万辆。电动自行车禁行后,自行车将会成为多数人的短期选择。该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将有7成电动自行车主改骑自行车。

  在广州市目前少得可怜的自行车道面前,即将急剧增长的自行车路在何方?
  
  绝大部分道路无非机动车道

  记者了解到,除了东风路等大型主干道禁行自行车外,包括广州大道、黄埔大道等主干道在内,广州绝大部分路段都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

  昨天下午,记者在广州大道中看到,尽管中山一立交边的路边画上了一个自行车的图案以示“此为自行车专用道”,但南北走向的该道总长最多百米,之后就在靠近东兴北路的转弯位置与人行道“接驳”。再往南走,马路的最里则是公交车道,再也看不到自行车道的影子了。

  “这样还算好的了,多数道路连一丁点自行车道都没有。骑自行车不守交通规矩的现象是有,但肯定不多。有时候不是我们骑自行车去和汽车抢道,而是没路,只能混到机动车道去。”大多数的自行车主都在“喊冤”。

  据他们反映,这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杂的现象,从十年前广州逐渐取消非机动车道开始就一直存在,“像中山大道,整条路都没有自行车道,可送货的、载小孩的、学生不计其数”。
  
  自行车道被机动车占据

  广州的自行车道设置原本就少,部分地段还被其他车辆占用,让不少自行车主叫苦不迭。

  老胡说,在中山路的一家大医院门前,每天到晚都停了一排车,密密麻麻的,他每天回家骑自行车根本过不去,无奈之下只能闯上汽车道,怎会不危险?

  记者了解到,越华路、仓边路等次干道尽管都划出了自行车专用道,但也时常遭遇小车、垃圾桶挤占,更多时候甚至成了路边免费停车场。这样一来,骑自行车的人只能跑到机动车道去“抢道”了。

  ■呼吁

  能否多设些保管站?
  市民建议多给自行车一些安全空间,并希望能完善公交系统

  国家对于城市的交通历来关注。在今年9月召开的2006广州城市交通论坛上,国家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就引用国外城市的经验称“市长不应该只考虑改善有车族的生活”,而要为无车市民多做点事,倡议大城市恢复自行车道。

  对于非机动车道的完善,更多的基层民众有着更为渴望的声音。
  
  给自行车安全行驶空间

  来自湖南的小刘已经在广州市天河区送了3年液化气罐,那辆笨重但非常结实的载重自行车是他的谋生工具。

  他说,他经常要载满五个液化气罐在大街上行驶,光气罐就重达300斤,有时送气最远有五六公里。现在广州市许多街道没有自行车专用道,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经常挤到一条道上,因为气罐所占的面积比较大,磕磕碰碰的事情在所难免,一不留神还会连车带人倒地,就连扶起来都很费劲。小刘希望有关部门能在更多道路划出专用自行车道,让自行车主有一些安全行驶的空间。
  
  多设天桥隧道和保管站

  越秀区某物流公司的投递员老林经常把自行车踩上人行道,还时常被交警当场拦截并罚款。

  他说,广州不仅自行车道严重缺失,在东风路等主干道禁自行车骑行也不合理。

  除了建议增设自行车道外,老林还认为,禁电动自行车后,广州应当合理布局天桥和隧道,方便行人自行车过街,在小区或公共场所应当增设一些自行车保管站,方便市民放车,以免被盗。
  
  政府应完善出行配套系统

  “政府既然铁定要禁掉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就应该尽力弥补市民出行的不便,我觉得最主要的是完善公交系统,消除公交盲区。”家住天河东的市民李先生认为。

  “这种出行的问题,我想更多地会出现在夜间。地铁一般只到晚上10时多就结束营运,公交也只有少数夜班线路,夜间的交通设施如何完善,将会成为一个极大的挑战。”有交警部门人士认为,广州城市白天的交通出行应当没有太大问题,上班搭车无非是赶早,但夜间怎么办,有关部门应该考虑到这点,并加以完善,特别是黄埔、白云、海珠、萝岗、荔湾等区域。

  此外还要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建设快速公交车专用道,吸引更多的市民出行时首选公交,同时在各地铁站附近增建自行车停放场地。

  ■部门反应

  鼓励发展“自行车+公交”

  据广州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10多年来,广州几乎“放弃”了自行车交通,目前,广州已开始重设自行车道,请这种环保、方便的交通工具“重回故里”。

  但是,规划部门认为,在广州,自行车道的设置并不适合所有道路。在日前召开的城市交通论坛上,市规划局副局长周鹤龙就表示,广州将鼓励发展“自行车+公交车”的出行模式,改善自行车停车条件,完善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衔接。

  据悉,目前新区对自行车道建设比较重视,老区则是结合人行道满足自行车需要。但是,自行车道不可能覆盖全市道路,如快捷道设置自行车道就不是很合理,自行车需要的道路也要有明细分工。

  ■随机调查

  多数市民认为出行受影响

  广州的禁摩禁电动自行车,对于“有(机动)车族”来说,出行并无不便,甚至更方便了。然而以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乃至自行车为出行工具的人群,占据了市民中的大多数,他们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昨天,记者随机走访了20名“无(机动)车族”,其中有16人认为“影响不小,今后的出行会很麻烦”,比例高达8成。

  这20人中,12人有电动自行车,6人骑自行车,另有2人步行。调查中,所有的电动自行车主都认为,禁摩禁电动自行车后,市民可选择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少,而公交、地铁目前只能实现面到面的连接,并不能完成点到点的接驳,而打车成本太高,步行又太耗时,因此将有很长一段时间,出行上会遭遇不便。

  车主老王举了个例子:鹭江、石牌、棠下等城中村,巷道窄,许多路汽车进不去,这些村面积又大,从中心地带步行到外围要花很长时间,这时候骑个电动车就显得十分方便,又不存在抢道或扰乱交通的问题。

  车主老陈也认为,如果单在小区和校园里骑电动自行车,对交通并不会带来任何影响,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时速在20公里以下,出事可能性极低,有关部门应当考虑对这类游离于城市干道的“特殊地带”开“绿灯”。

  6名自行车主中,有3人认为“禁电”后出行会受到影响,因为“路上的自行车将更多,而可供骑行的道路本身就少得可怜,开汽车的人舒服了,骑车的人就苦了”。另有3人则表示应该没什么影响。

  2名路人中,1人认为“今后走路要更加小心”,因为电动自行车禁掉后,自行车会增多,且由于路窄,会有更多的自行车涌向人行道,另外一人表示无所谓。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jwxy/200611100186.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