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彭州刚刚地震:发展茶叶机械化生产之我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0:17:24
摘要: 如何抓住近年国家实施惠农政策的机遇,通过茶叶机械化生产新技术推广,发展茶叶的规模化生产,进而推动茶叶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是摆在农机推广人面前的紧要课题,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围绕茶叶机械化生产这一课题进行调研。    关键词:茶叶  机械化生产      随着健康消费热的兴起,茶叶作为天然的无酒精饮料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茶叶销售市场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普通、低档茶占主导的市场出现了高档、有机茶销售量逐年增加,普通、低档茶销量逐年下滑的趋势。特别是有机茶销量正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祁门有1300多年的产茶史,茶叶是我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是一部分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茶叶收入占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茶业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影响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如何抓住近年国家实施惠农政策的机遇,通过茶叶机械化生产新技术推广,发展茶叶的规模化生产,进而推动茶叶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是摆在农机推广人面前的紧要课题,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围绕茶叶机械化生产这一课题进行调研。    1、茶业现状分析   近年我县茶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县茶叶总产值从94年的3416万元到2009年的1.8亿元,增长了1.46亿元,纵向比觉得发展很快。金东、新安、凫峰等茶叶市场交易持续火爆十多年,茶叶销售形势很好。红茶经历了多年低谷后正在强劲复苏,凫绿、华茗园、大鹏、祁门香等一批红茶加工企业的发展,使我们看到了祁门红茶振兴的希望。新品种“红香螺”自前年开发成功后,这两年销售量逐年增大。名优绿茶规模化加工业已经起步,凫峰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近年投资400多万元用于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 2006年凫绿更是迈出了一大步,在我县工业园区投资近千万元新建了凫绿有机茶有限公司,还获得了市级龙头企业称号。近年由于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全县每年投入茶叶机械购置的资金额都在500万元以上。我县千家万户加工茶叶的现状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但是总体来看,和其它产茶区县进行横向比较,我们的茶叶规模化加工企业发展还不快,大部份规模还很小,特别是名优绿茶的机械化加工发展还相对滞后。茶叶亩产量、亩产值相对较低,具体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1.1、名优绿茶规模化加工业发展滞后,品牌建设乏力。我县拥有“黄山翠兰”等多个绿茶品牌。由于绿茶基本上还是靠茶农千家万户利用筛网加工生产,缺少规模化加工企业支撑;绿茶销售还停留在茶农“提篮小卖”阶段,缺少“走出去”的强势经纪人队伍。绿茶的品牌建设也就后劲不足,只能是“守着牌子,不赚票子”。    1.2、茶叶生产存在“三低”现象。即产量低:2009年平均亩产量32.37kg。质量低:主要指的是名优绿茶加工质量低。效益低:2009年平均亩产值2070多元。我县有着一流的茶叶原料,绿茶上也有不少品牌,祁红更是享誉海内外,造成“三低”现象的关键原因在于茶园改造迟缓,茶叶的加工工艺落后,加工质量差和品牌经营不力。    1.3、茶叶采摘劳力不足。近年来,由于青壮年大都不愿在家务农,纷纷选择外出务工,茶季采茶工不足现象较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外请采茶工也越来越难,如祁红乡松潭村民组200人,有140人外出务工,是茶叶不能及时采下山的原因。    1.4、茶叶面临食品市场准入问题。2005年开始国家加强了茶叶质量管理,把茶叶列入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即QS标准)。目前茶农千家万户制茶卖茶的现状,不但茶叶加工成本高,劳动力投入大,还不利于茶叶标准化的实施,不利于茶叶质量控制。如果不尽快改变现状,将成为阻碍茶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5、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尽管农业、农机、科技等部门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科技推广工作,但无性系茶树良种、先进的茶园管理技术、茶叶加工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成效不大,主要原因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用于新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不足,不能充分调动茶农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以上问题牵涉到茶园管理、茶树修剪、茶叶采摘、茶叶加工质量控制、茶叶生产成本控制、茶叶品牌建设等方面。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已有相应的成熟技术、可以采用相适应的茶叶生产机械加以解决。    2、发展茶叶机械化生产是必由之路    无容置疑从手工劳动向机械化生产发展,从作坊式加工向工厂化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实现茶叶的机械化生产既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更是提升茶叶品质、增加茶叶生产效益,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我县茶叶实现现代化生产的必由之路。实事求是地看,现在我县茶叶生产还处于粗放性经营阶段。只是近两年来随着祁门红茶的强劲复苏、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农机新技术推广力度的加大,茶叶的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情况才有所起色,农民茶叶收入得到较快增长。    2006年11月19日我们组织人员在箬坑乡双马行政村进行了茶叶机械化加工情况调研,这个行政村一直以来都是农户各自加工销售。2005年底利用4万元项目资金和购机补贴政策扶持创办了两家名优茶规模化加工企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次我们抽样调查了18户茶农,共有茶园面积95亩,2006年茶叶产值94500元,比2005年的85100元净增9400元,增幅12%,户均增收522元。亩均产值达995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可以说茶叶的规模化加工带动农民增收的效果十分显著。而且这个行政村的茶叶规模化加工正于起步阶段,今后的发展潜力还很大。另外,2009年我们曾在箬坑乡的低岭自然村做了一次调研,低岭村有80余农户,但是现有小规模茶叶加工户4家。这次我们抽样调查了5户,2009年茶叶收入共计65000元,比2008年的50000元增收达30%左右。因此说,发展茶叶的机械化加工、规模化生产是加快茶叶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    3、今后的措施和对策    3.1、以工业化理念发展茶业经济。茶业经济是指包括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加工,茶叶流通,品牌经营,茶文化传播在内的系统经济。需要制订一个中长期发展计划,强力组织实施,确保各环节快速均衡发展。要以工业化理念精心抓好每一个环节。特别需要注重茶叶的机械化加工环节,发展茶叶的规模化生产。    3.2、重点发展名优绿茶规模化加工业。我县有一流的茶叶原料,面对的是三流的加工工艺。现行筛网加工不仅工艺落后,茶叶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在劳动力、燃料上投入成本过大,即造成了资源浪费,也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目前,茶叶已列入食品安全监控体系,我们急需出台扶持政策,实行茶叶机械购置补贴,鼓励购买名优绿茶加工机械,加快推动名优绿茶加工业的发展,提升名优绿茶加工技术,提高茶叶质量。同时,规模化加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劳动力投入。比较现行农户自产自销,全县茶农58328户,按每户每天节约半个劳动日计算,相当于新增劳动力2.9万个,将有效缓解采茶工不足的矛盾。由于茶叶采摘劳力的增加,茶叶得到及时采摘,名优茶产量将大幅提高,仅此一项保守估计全县将新增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化加工技术还可以根据茶叶原料情况,根据市场需求,加工不同类别的茶叶,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实现效益最大化。    3.3、要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我县已经制订了“黄山翠兰”、“红香螺”等多项生产加工工艺标准,但实施效果不佳(实施标准化是为了保证质量,是茶叶品牌建设的重要一环),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同时要在发展规模化加工的基础上,通过自动化、清洁化生产,建立起茶叶生产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按照无公害茶,有机茶标准生产加工,使茶叶质量达到或超过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标准。以高质量的产品打拼市场。    3.4、要加大对大中型茶叶加工机械和茶园管理机械的补贴力度。一段时期以来,我们一直以补贴小成套名优茶加工机械为主。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小型成套名优茶加工机械已经不再是茶农和规模化加工企业的选择目标,大中型茶叶加工机械的需求呈旺盛趋势。茶园修剪、茶叶采摘机械近年来已经被茶农认可,越来越受到茶农的欢迎,2009年全县茶农共购买茶叶修剪机2600多台。    3.5、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资力度,推动茶产业发展。一是利用我县资源(优质茶叶,生态环境,品牌等)优势招商引资。已有大鹏,华茗园的成功先例。可以考虑与外地企业以参股、控股等方式开展不同生产环节、多层次的合作,以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二是财政及各相关部门要在茶叶机械化加工技术推广,标准化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做好茶业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三是要利用好项目资金。整合现有扶贫、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及土地开发资金一部分,集中实施,对全县范围新购茶叶生产机械实行补贴。重点扶持名优绿茶加工业的发展。四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茶产业。    3.6、发展壮大茶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一个地区茶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品牌建设,标准化的实施都需要龙头企业作载体,是做大做强茶业经济的关键。可以统一品牌的方式组建松散型联合体,形成龙头企业。也可以联合,兼并方式形成龙头企业。要因地制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适时引导,积极扶持,加快发展,打造有市场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3.7、茶树品种改良等农业技术措施已经实施多年,现在茶叶机械化加工是整个茶叶经济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需要加强对茶叶加工环节的投入,把重点放在名优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上来,从调研情况来看,名优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方面成效显著。综上所述,今后的几年是我县茶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机部门大有作为的时期,需要我们抓住机遇,加强调研,结合我县经济的特点,认真谋划,采取有力措施在茶叶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