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地震局:杜甫七律全注 说明及凡例 七律简介 目录 参考书目 后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06:07

杜甫七律全注  丁 宁

名家评杜甫七律

少陵七言律在盛唐诸公中为最多,能于规矩绳墨中错以古调,如生龙活虎,不可把捉,自可雄视百代。即太白不能及也。(王嗣奭《管天笔记外编》)

杜之五律五七言古,三唐诸家亦各有一二篇可企及。七律则上下千百年无伦比。其意之精密,法之变化;句之沈雄,字之整练,气之浩汗,神之摇曳,非一时笔舌所能罄。(黄子云《野鸿诗的》)

七言律诗至杜工部而曲尽其变。其气盛,其言昌,格法、句法、字法、章法无美不备,无奇不臻。横绝古今,莫能两大。(管世铭 《读雪山房唐诗钞》卷一八《七律凡例》)

七律至杜少陵而始盛且备,为一变。(舒位 《瓶水斋诗话》)

杜甫的七律标志着杜诗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方牧 《论杜甫的七律》)

杜甫对七律这种形式的运用已达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地步了。(莫砺锋 《杜甫评传》)

少陵七律兼备众妙,衍其一绪,胥足名家。 (钱钟书 《谈艺录》)

《杜甫七律全注》 作者:丁宁   共 214页

说明及凡例

在七律方面,杜甫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创作了超过前人总数的七律,艺术上登峰造极。而且,一般认为,杜甫的七律在所有杜诗中,也是成就最高的。

可惜的是,遍查所有书店和图书馆,竟然找不到一本当代出版专论杜甫七律的书。唯一近似的是清人边连宝的《杜律启蒙》,包括杜甫的五言和七言律诗,并加以注释。但主要问题是书中的注释太过简略。

故此笔者不揣冒昧,勉为其难,寻章摘句,为杜甫现已知的全部七律151首(不包括8首七言排律)一一全部加以详细注释,并按萧涤非先生所说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略加评论,凑成此《杜甫七律全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有关体例说明如下:

一、编排顺序

本书中的杜甫七律按仇兆鳌《杜诗详注》(即“仇注”)的顺序编排。杜诗注本甚多,以仇氏注本最为详尽。仇兆鳌在杜诗研究上花了20 年工夫,所定顺序基本符合至今为止的杜诗编年研究,后人的杜诗编排也是以仇注为基础,且相差不大。这样,如果需要进一步参看其他书籍,会比较方便。

二、年代、地点和杜律演进阶段

注释中标出了每首七律的年代(以及杜甫当时年龄)和地点,以便读者了解作品的背景。笔者不是,也无意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只是本着“拿来主义”,有关资料主要来自韩成武等著的《杜甫诗全译》,并参考萧涤非先生的研究成果。

杜甫生于公元712 年,逝世于770 年,按照一般的算法,应为享年58岁(即770 减去712)。

另外,叶嘉莹在《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一文,将杜甫七律的发展演进划为4 个阶段,确属真知灼见。笔者亦从此说,在书中予以引用。

为控制篇幅,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引文略有删节。

三、诗体

在杜甫的151 首七律中,有118 首为严整七律,严格符合平仄和对偶要求。

另有38 首为拗体,即有意识不依常格,变动平仄规定。一般来说,对杜甫拗体七律的评价还是很高的,但“拗体自然不是律诗的正轨,后代模仿这种诗体的人是很少的。”(王力语)。关于拗体的进一步说明,可参看王力所著的《诗词格律》。

本书在目录中对每首七律的诗体分别加以标注。不过,在正文中,除个别情况外,未就平仄等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如有兴趣进一步研究杜甫七律平仄问题的读者,可以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网站上“全唐诗分析系统”找到杜诗的平仄格

律(包括每首诗所用的韵)。其网址是:http://chinese.pku.edu.cn/tangPoem

四 校记及引用

杜诗有不同的版本,本书中杜律以《全唐诗》为基准,并参考仇注。

萧涤非先生的《杜甫诗选注》和《杜甫研究》在当代杜甫研究和普通读者中,影响甚大。笔者除了中学所学的几首以外,正式接触到杜诗,就是从《杜甫诗选注》开始的。现已通读数遍,仍感觉时习时新。在本书中,借鉴、参考萧涤非先生研究成果之处很多,引用时一般简称为“萧注”。除了上述的“仇注”(有时称为“仇按”)和“萧注”以外,本书沿用学术界习惯上使用的一些著名杜诗注家的简称。现将引用的其他著名杜诗注家的简称罗列如下:

赵注、赵曰: 宋朝赵次公(赵彦材),赵注专本亡佚。可见于林继中著《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

鹤注、鹤曰: 宋朝黄鹤《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

蔡笺、蔡曰、:宋朝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

邵注: 明朝邵宝《杜少陵先生诗分类集注》

钱注、钱笺: 清朝钱谦益《钱注杜诗》

顾注: 清朝顾宸《辟疆园杜诗注解》

朱注: 清朝朱鹤龄《杜工部集辑注》

吴论、论文: 清朝吴见思《杜诗论文》

浦注: 清朝浦起龙《杜诗心解》

本书中有时提到“旧注”一词,一般指清朝以前的注释,主要是宋代所作的杜诗注解。

许多古今注家的注释转引自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和因特网(Internet),为简便起见,书中大多只列出各注家,但未一一注明转引。原出处的书名凡列于本书“参考书目”的,一般在文中也仅注明注家姓名,书名本身不再列出。所引用的诗,凡是未注明作者的,全部是杜甫所作。封面的题记摘自北岛的诗《一切》。

此外,本书的引文,只在引用诗、对话、以及易于引起误解的地方加以引号。

五 其它

对于本书的评论批评和鞭策指教,均请发电子邮件至下列地址:siomnting@hotmail.com。笔者不胜感谢。

丁 宁

2007年2月24

于北京

七律简介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顾名思义,七律每句七个字(所以称为七言),共八句。偶数句须押同一平声韵部所属的字,一韵到底,不可换韵。七律首句大多不入韵。除了押韵以外,七律的每句诗都有固定的平仄要求,即所谓诗律,符合这种要求的才能算是律诗。杜甫有一些七言诗,例如《夜归》、《大觉僧人兰若》等诗中也有对仗,初看起来很像七律,但并不符合平仄要求,一般认为是七古,即七言古体诗。不过,七古和七律只是诗体不同,并无高低之分。

清朝方东树说:“七律束于八句之中,以短篇而须具纵横奇恣开阖阴阳之势,而又必起结转折,章法规矩井然,所以为难。”(《昭昧詹言》)

一首七律的八句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首联(又称起联、破题)、颔联、颈联(或称腹联)、尾联。

七律对各联有不同的对仗要求。对仗,即对偶,俗称对“对子”,春联就是最常见的“对子”。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颈联一定要对仗。颔联一般要对,但相对比较灵活,偶尔首联对仗,而颔联不对仗,仿佛梅花不到春天就提前绽放,称为“偷春格”。这种说法或许出自唐朝诗人沈佺期的诗句“梅花未发已偷春”。

“偷春格”在五律中时有应用(杜甫五律《寒食对月诗》就中有过这种用法),但七律中非常少,杜甫的七律从未用过“偷春格”。

对仗有宽对与工对之别。工对指字数、平仄、结构、词性、词义等等,都要相对。宽对与工对相对而言,要求略松,通常只要词性相同,便可相对。需要指出的是,在近体诗中,形容词和副词有时可以和动词对仗。关于这一点的详细介绍,可参看《王力近体诗格律学》第十三章和第二十章。

关于对仗,还有其他一些术语,如“借对”、“流水对”、“自对”等。借对是利用一字多义的现象,或者借用发音(多见于颜色)来构成对仗,如杜甫《曲江二首•其二》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在这里“寻常”和“七

十”就是借对,具体原因见诗中注释。

流水对是指一联中字面对仗,而意义却前后句相承,讲的是同一件事,下句承接上句而来,两句实际是一句,两句的次序不能颠倒(所以判断流水对的一个关键就是看看两句次序的颠倒是否影响原意)。它注重情感思绪的自然贯通,两句连贯而下如行云流水,所以叫做流水对。流水对是在律诗中颇受人欣赏,艺术性较高,不易创作的一种对仗。如果能有一联流水对,就使格律森严的七律显得灵动了许多。

自对, 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 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 而且上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 更增添了对衬美。

杜甫七律一个特点就是非常擅长对仗,不仅工稳精美,而且非常自然。其中“借对”、“流水对”、“自对”都很多。但杜甫也不是句句皆工,字字必对。有时(特别是颌联)还有半对半不对的情况。

七言律诗的创作讲究起承转合。《红楼梦》里林黛玉就说过:律诗“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起承转合是七律的基本结构布局。一首律诗共四联,一般来说,首联起,或破题,或交待背景,要写出高远的气势;颔联承上启下,进一步阐发;颈联要有变化转折,杜甫就非常善于在别人笔力已弱的五六两句别开生面,更上一层楼。

我以为,把律诗的五六两句称之为“颈联”或“腹联”都没有很好表现出它的作用,故称之为“腰联”或许更为恰当,它在一篇律诗中就像人的腰一样,诗是否有气势全靠这一联;尾联要合,“自去自回”,呼应前面,最好有一种意犹未尽、让人回味无穷的感觉。起承转合使诗歌结构既匀称、和谐,又变化、转折,各联意味不同,气势各异。起承转合是一种重要的诗歌结构方法,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作诗公式。

目录

名家评杜甫七律

说明及凡例

七律简介

杜甫七律

一、读书壮游及困守长安

1.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

2. 郑驸马宅宴洞中(拗体)

3. 城西陂泛舟 (拗体)

4. 赠田九判官梁丘

5.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

二、为官时期

6.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

7. 腊日

8.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9.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拗体)

10. 紫宸殿退朝口号

11. 题省中壁(拗体)

12.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13. 曲江二首

14. 曲江对酒

15. 曲江对雨

16. 因许八奉寄江宁上旻人

17. 题郑县亭子

18. 望岳 (拗体)

19.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拗体)

20. 九日蓝田崔氏庄

21. 崔氏东山草堂(拗体)

22. 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

三、成都草堂并辗转四川时期

23. 卜居(拗体)

24. 堂成

25. 蜀相

26. 宾至(拗体)

27. 狂夫

28. 江村

29. 野老

30. 南邻

31. 恨别

32.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33.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34. 客至

35.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36. 进艇

37. 所思(拗体)

38. 寄杜位

39.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

40.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41.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 (其一)

42. 野望

43.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44. 严中丞枉驾见过

45. 野人送朱樱

46.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得寒字(拗体)

47. 秋尽

48. 野望

49.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0. 送路六侍御入朝

51. 涪城县香积寺官阁

52. 又送

53.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

54. 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拗体)

55. 九日(拗体)

56. 滕王亭子二首(其一)

57. 玉台观二首(其一)

58. 奉寄章十侍御(拗体)

59.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60. 奉寄别马巴州

61. 奉待严大夫

62.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为拗体)

63. 题桃树

64. 奉寄高常侍

65. 登楼

66.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67. 宿府

68. 至后(拗体)

69. 拨闷(拗体)

70. 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一其二为拗体)

71. 寄常征君

四、寓居夔州及漂泊荆湘

72. 示獠奴阿段

73. 白帝城最高楼(拗体)

74. 峡中览物

75. 雨不绝

76. 返照

77. 白帝

78. 黄草

79. 诸将五首

80. 夜

81. 吹笛

82. 秋兴八首

83.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为拗体)

84. 阁夜

85. 小至

86. 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卫尚书夫人因示从弟行军司马位

87. 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请余赋诗 (共二首)

88. 立春(拗体)

89. 愁(强戏为吴体)(拗体)

90. 崔评事弟许相迎不到应虑老夫见泥雨,必愆佳期走笔戏简

91.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92. 昼梦(拗体)

93. 暮春(拗体)

94. 即事(拗体)

95. 赤甲(拗体)

96. 江雨有怀郑典设(拗体)

97. 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拗体)

98. 滟滪(拗体)

99.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其二为拗体)

100. 见萤火(拗体)

101. 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

102. 简五郎司法(拗体)

103. 又呈吴郎

104. 九日五首(其一)

105. 登高

106. 覃山人云居(拗体)

107. 即事

108. 冬至

109. 题柏学士茅屋(拗体)

110.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111. 人日二首(其二)

112. 宇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前湖

113. 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之芳

114. 江陵节度使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

115. 又作此奉卫王

116. 暮归(拗体)

117. 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

118. 留别公安太易沙门

119. 晓发公安(拗体)

120. 酬郭十五判官

121. 小寒食舟中作

122. 燕子来舟中作

123. 赠韦七赞善

124. 长沙送李十一衔(拗体)

参考书目

后记

 

参考书目

王力近体诗格律学 (王力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水经注 (郦道元 岳麓书社1991 年版)

旧唐书 (刘昫 中华书局点校本)

全杜诗新释 (李松涛、李翼云 中国书店2002 年版)

全唐诗 (中华书局1960年版)

庄子集释 (郭庆藩 中华书局1961 年版)

杜甫传 (冯至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

杜甫评传 (陈贻焮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杜甫评传 (莫砺锋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杜甫诗全译 (韩成武、张志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杜甫诗论集 (金启华 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杜甫诗选注 (萧涤非 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

杜甫研究 (萧涤非 齐鲁书社1980 年版)

杜甫研究论文集 (中华书局1962年版)

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叶嘉莹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杜甫叙论 (朱东润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杜诗艺坛 (韩成武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杜诗全集今注本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天地出版社 1999 年版)

杜诗详注 (仇兆鳌 中华书局1979 年版)

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 (林继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杜诗解 (金圣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杜诗释地 (宋开玉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杜诗散绎 (傅庚生 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杜诗新补注 (信应举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杜诗镜铨 (杨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杜律启蒙 (边连宝 齐鲁书社2005 年版)

杜臆 (王嗣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李白与杜甫 (郭沫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年版)

诗集传 (朱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诗薮 (胡应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昭昧詹言 (方东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唐诗百话 (施蛰存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唐诗鉴赏辞典 (孙育华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6 年版)

唐诗鉴赏辞典 (萧涤非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 年版)

钱注杜诗 (钱谦益 上海_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资治通鉴 (司马光 中华书局点校本)

读杜心解 (浦起龙 中华书局1961 年版)

谈艺录 (钱钟书 中华书局1984 年版)

楚辞集注 (朱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新唐书 (欧阳修、宋祁 中华书局点校本)

 

后记

在杜甫七律的注释过程中,我不断加深了对杜甫和杜诗的理解。杜甫无疑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在中国诗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仿佛康德之于哲学史,而不作第二人想。汪曾琪先生说过:“一个人一辈子留下这四句诗(指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也就可以不朽了”。如果按这个标准,老杜仅七律之中不知道就有多少首可让他不朽之作,又何必用儒家的所谓“圣人”概念去勉强拔高。其实,在生活中,他是一位平常人。杜甫和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样,也有未能免俗的一面,只是并不比他人更甚罢了。杜甫是一位有血有肉,饱含七情六欲,心地善良,为人直爽、正直,执著人生而不失幽默的人。正是这些,才使他“有着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的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和正常”(叶嘉莹语)。这愈益增加了我对杜甫的敬意。在注释、学习的过程中,偶得五言一首,不揣浅薄,附录于下,以示纪念。

读杜偶感

律凝肺腑情,诗成鬼神惊。

平生叹樗散,直道阻棘荆。

卑鄙通行证,高尚墓志铭。

长安明月在,有人死后生!

笔者自注:

五六句出北岛《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末句出自尼采诗《看哪这人》:“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张念东译)。

其它多出于杜诗常用词。

丁 宁

2007 年2 月24日

于北京